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

合集下载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生物分子识别中的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生物分子识别中的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生物分子识别中的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先进的分子识别技术,它通过监测生物分子与表面共振器件之间的化学反应,实现对生物分子行为的研究和分析。

1. SPR技术的原理及应用SPR技术是一种基于生物物理学的新兴技术,在分子生物学、蛋白质研究、药物筛选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其原理是利用共振器件表面的金属薄膜(一般是金或银)振荡的一种表面等离子体波,在化学反应发生时会引起这种波的共振峰位移,进而测定样品中的生物分子浓度、亲和力等参数。

SPR技术可用于分析生物反应、药物作用和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等生物性质,如测定蛋白质的亲和力、酶的活性、低分子药物与蛋白质的结合和特异性等。

同时,SPR技术还可用于药物筛选、疾病诊断、疫苗开发和纳米技术等领域。

2. SPR技术在生物分子识别中的应用2.1 蛋白质-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蛋白质相互作用对细胞的生命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利用SPR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的互补性和特异性作用,进而了解蛋白质的功能和相互作用机理。

研究表明,SPR技术可用于测定蛋白质亲和力和稳态化常数的测定,并准确地分析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2.2 蛋白质-核酸相互作用蛋白质和核酸的相互作用在生物学研究中也是重要的研究内容。

利用SPR技术可以研究DNA或RNA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如DNA序列和蛋白质结合及稳定化常数等,进而了解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分子机理。

2.3 蛋白质-低分子小分子相互作用利用SPR技术可以研究蛋白质和低分子小分子(如药物、脂质等)相互作用,进一步了解化合物的结合性能和稳态化常数,从而可达到高效和精确的药物开发和筛选。

3. SPR技术的优势和不足SPR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实时性好、复现性稳定、分析量小等特点,优于传统的生物分析方法。

同时,由于该技术不需要特殊的标记物,可以避免标记物对分子本身的影响,因此是得到广泛应用的分子分析方法之一。

北京表面等离子共振

北京表面等离子共振

北京表面等离子共振
北京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是一种用于表面分析的技术,利用金属膜与介电层之间的电场相互作用,检测分子与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它的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如生物学、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

SPR技术是利用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进行实时监测化学反应、结合与分离等过程的一种非常灵敏的光学传感方法。

它是以玻璃芯片上的金属膜为基础,通过光学技术探测生物分子与其在金属膜上等离子体共振的过程。

这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学,包括发现药物靶点、定量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肽、DN A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以及病毒颗粒、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等。

通过SPR技术,我们可以得到分子与金属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强度、结合常数等信息。

这种技术的敏感度非常高,可以达到亚摩尔级别。

此外,这种技术可以在不伤害生物分子的情况下对其进行分析。

这也使得该技术非常适合用于生物体系的研究。

SPR技术的优点不仅仅是针对生物领域,它还可以被应用在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方面。

在材料科学中,SPR技术被用于分析纳米级金属颗粒的形貌、结构以及表面性质等。

通过对纳米级金属颗粒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
了解它们在各种领域的应用,从而更好地优化材料的性能。

此外,在环境监测方面,SPR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这种技术,我们可以实时监测表面环境中的化学物质、生物分子等,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的健康与环境的安全。

总之,SPR技术在现代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工具。

它具有灵敏、快速、无损伤等多种优点,被广泛地应用在药物研发、生物学研究、材料科学、环境监测等诸多领域,未来的发展前景也是非常广阔的。

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

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

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
等离子共振是一种特殊的物理现象,它与表面的结构和波长相互作用,使波长与表面等离子体相吻合。

在等离子体激发下,电场增强在介质界面产生共振效应。

这种共振可用于增强表面敏感的光谱分析和传感器技术。

表面等离子共振可以应用于多种领域,例如生物医学、化学和物理学等。

在生物医学中,表面等离子共振可以用于检测和诊断疾病。

通过在表面上引入特定的生物分子,当这些分子与病原体或肿瘤标记物结合时,可以通过共振现象来检测其存在和浓度。

在化学研究中,表面等离子共振可用于研究反应机制和分子结构。

通过将反应物固定在表面上,可以利用共振现象来观察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同样地,由于表面等离子共振对分子结构的敏感性,可以通过分析共振现象来确定分子的结构和构型。

在物理学研究中,表面等离子共振可以应用于光学器件的设计和制造。

通过利用共振现象,可以将光波聚焦到表面上,提高光学器件的灵敏度和效率。

此外,表面等离子共振还可以用于光子晶体、纳米颗粒和表面等离子共振谐振结构的研究。

总的来说,表面等离子共振原理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利用共振效应,可以实现高灵敏度的光谱分析和传感器技术,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理论支持。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评述与进展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研究中的应用李风华1,2 单长胜1,2 杨贵福1,2 牛利311(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电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2)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摘 要 简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 )的基本原理,并综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应用。

SPR 技术可以无需任何标记原位实时地检测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也可用于连续监测吸附/脱附和缔合/解离过程。

表面等离子共振光谱(SPRS )与电化学技术结合可用来同时表征和处理电极/溶液的界面,在电化学掺杂/去掺杂过程、吸附/脱附反应的研究、痕量物质的检测、薄膜厚度、介电常数的测定等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化学传感器,电化学,动力学过程,评述 2006209219收稿;2006212208接受本文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20475053、20673109)和吉林省杰出青年基金(No .200501027)资助项目3E 2mail:lniu@ciac .jl .cn1 引 言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 las mon res onance,SPR )技术是利用了金属薄膜的光学耦合产生的一种物理光学现象。

1902年,Wood [1]在光学实验中发现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

1983年,L iedberg 等[2]首次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用于化学传感器领域,并成功研制出第一个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气体计生物传感器。

由于SPR 传感器具有能够实时检测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方便快捷、比传统方法分辨率高、无须标记样品及样品需要量极少等特点,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检测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方法,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传导、受体/配体、抗体/抗原分子垂钓、免疫识别、癌症研究和新药筛选等生命科学领域[3~11],用于实时和动态研究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新药分子/靶蛋白等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及其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及其应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的原理及其应用简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现代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该技术基于感测芯片表面与待检测样品中生物分子之间的互作用,通过检测共振角偏移量实现实时监测目标分子与生物集体之间的互作用过程。

SPR技术的研究不仅在基础科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同时在生物医学研究、药物研发、生物传感器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原理SPR是一种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它发生在感测芯片表面和样品中的生物分子之间。

感测芯片表面一般涂覆上金属薄层,如50纳米左右的金膜,这样能让电磁波激发芯片表面产生等离子体振动。

当感测芯片表面上有生物分子与目标物质产生相互作用时,这种振动受到阻碍,产生了共振角偏移,这个角度的值和表面等离子体共振现象发生的位置和时间相关。

应用1.生物医学研究SPR技术可以实时监测酶动力学研究、抗体识别、蛋白质相互作用、细胞膜内递质运输、病毒侵入等方面的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过程。

这些过程的实时检测可以加深我们对于生物分子的行为和功能的认识。

2.药物研发SPR技术可以用于药物研发中药物分子和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从而评估药物分子的亲和性、特异性、疗效和毒性。

3.生物传感器SPR技术通过探测生物体内发生的分子相互作用,对真实样本中的生物分子进行实时监测。

因此,SPR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的设计和研发,可以用于疾病预警、环境污染等方面的监测。

4.生物芯片SPR技术的应用在微流控芯片技术上比较广泛,可以实现高通量、精确、标本省、操作简单、自动化等方面的检测。

因此,SPR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病原体检测、毒素检测、药物筛选等方面,可以为医学诊断提供新的手段。

结论SPR技术是一种快速、准确、敏感的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检测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学领域有广泛应用,同时也是生物芯片和生物传感器等技术的核心。

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可以预见,SPR技术在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生物表面化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在生物表面化学中的应用

生物表面化学及分子间相互作用研究——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SPR)在生物表面化学中的应用
() 7 能跟踪 监测 固定 的配体 的稳 定性 ;8 大多 数情 况 () 下 , 需要 对样 品进 行 预处 理 ; 9 由 于 S R 基 于 对 不 () P 未穿透 样 品的反 射光 的测量 , 以检测 能 在混 浊 的甚 所

1 心蛋 白 P 核 单抗鉴 定 P 的特异 性抗 原 表 位 , 结
作 用 可 以阐 明 生 物 反 应 的 机 理 , 示 生命 现 象 的 本 揭 质 。生 物表 面化学 就 是 利 用一 些 表 面 分 析 仪器 或 方
法, 从检 测生 物分 子表 面物理 、 化学 特性 出发 , 而研 进
称 之 为表 面等 离子体 共振 角入 射在 界面 上 , 生衰 减 发 全 反 射时 , 入射 光被 耦 合 入 表 面等 离 子 体 内 , 能 大 光
表 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P ) S R 在生物表 面化学中的应 用
琚 黎 华
( 广西 机 电工程 学校 , 西南 宁 5 0 0 ) 广 3 0 1
摘 要 : S R检 测是 一种 光学技 术 , 生物 表 面化 学及研 究 生物 分 子 相 互 作 用方 面得 到 广泛 P 在 应 用 。文章 主要 综述 S R 对分 子相 互作 用的研 究现 状 , P 阐述 与评 价 S R在 生物化 学 中的应 用 , P 并对 其应 用前景 进行 分析 。
具 有如 下 显著特 点 :1 实 时检测 , 动态地 监测 生物 () 能
收 稿 日期 : 2 0 - 0 — 1 08 3 0
作 者 简 介 : 琚 黎 华 ( 93 ) 女 , 西 河 池 市 人 , 西 机 电 工 程 学 校 讲 师 , 要从 事 化 学 教 学 与 研 究 。 16~ , 广 广 主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及应用要点.pptx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及应用要点.pptx
一、表面等离子体的产生
•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 SPR
第2页/共13页
除电子以外,用电磁波,如光波,也能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振动。二十世纪初, Wood 首次描述了衍射光栅的反常衍射现象,这实际上就是由于光波激发了表面等离子 体振动所致。六十年代晚期,Kretschmann 和Otto采用棱镜耦合的全内反射方法,实 现了用光波激发表面等离子体振动,为SPR技术的应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他们的实 验方法简单而巧妙,仍然是目前SPR装置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Prism g Metal m Sample s
0
kev ksp
x z
(A) Kretschman
0
k'ev ksp
Prism g Sample s Metal m
(B) Otto
第3页/共13页
棱镜耦合
棱镜是SPR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光学耦合器件。棱镜由高折射率的非 吸收性的光学材料构成,其底部镀有厚度为50nm左右的高反射率的金属 薄膜(一般为金或银),膜下面是电介质。在SPR传感器中,该电介质即
第9页/共13页
基于角度调制的SPR传感装置
SPR对附着在金属薄膜表面的介质折射率非常敏感,当表面 介质的属性改变或者附着量改变时,共振角将不同。因此, SPR谱(共振角的变化vs时间)能够反映与金属膜表面接触 的体系的变化。
第10页/共13页
典型仪器
Biacore 2000 Dimensions: 760 x 350 x 610 mm Net Weight: 50 kg
为待测样品。由光源发出的p-偏振光以一定的角度θ0入射到棱镜中,在棱 镜与金属的界面处将发生反射和折射。当θ0大于临界角θc时,光线将发生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ppt课件

表面等离子共振的应用及研究进展ppt课件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的应用(SPR)
15723663
可编辑课件PPT
1
目 录 / contents
一 SPR在检测中的应用
二 SPR的检测类型及其特点
三 SPR与其他检测方法的比较
四 SPR的最新研究进展
可编辑课件PPT
2
第一节
SPR在检测中的应 用
可编辑课件PPT
3
一、应用概述
在SPR检测技术中,我们可以根 据样品的类型,在金膜上偶联上羧 基端、氨基端和生物素等,然后采 用化学方法将生物分子与金膜表面 共价连接,形成不同的功能表面。 通入样品后,样品与金膜表面的抗 体或抗原特异性结合,不同质量的 生物分子与金膜表面特异性结合会 引起折射率的变化,得到分子间相 互作用的特异性信号,从而应用于 生物化学分析。
可编辑课件PPT
27
提高灵敏度的方法:用单层石墨烯修饰金属膜
Noncovalently Functionalized Monolayer Graphene for Sensitivity Enhancement of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Immunosensors
J. Am. Chem. Soc. 2015, 137, 2800−2803 DOI: 10.1021/ja511512m
可编辑课件PPT
30
THANKS
可编辑课件PPT
3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2、硅材料的SPR (SPR on silicon material)
3、多分析物SPR系统 (multi-analyte SPR syste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及其在化学中的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简介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技术是一种能够测定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实验方法,利用了金属表面的等离子体
共振现象,实现了分子间的灵敏检测。

其原理是利用了固体表面
上的金属层,通过激光的照射产生等离子体共振,这种共振能使
得催化剂与其反应物相结合,从而实现表面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化学领域的应用
1.酶促反应机理
酶促反应是化学领域中常见的反应类型,此类反应具有灵敏性强、反应条件温和、催化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制备化学品等领域。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酶
促反应机理的深入研究,为其理论模型的建立和优化提供基础支持,从而提升酶催化反应的效率。

2.生物传感器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可以灵敏检测生物分子的装置,采用了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方法可以实现对样品中生物分子的检测和定量测定。

该方法极大地简化了传统生物分析方法的操作流程,极大地提升了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适用于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分子检测、药物筛选等领域。

3.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是化学领域中极为重要的研究内容之一,既包括了反应物的生成速率、反应过程中的化学周期等方面。

互补地应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可以对该类反应进一步探究,更好地理解反应机理、剖析反应速度等关键问题。

4.化学降解物的测定
化学降解是工业化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准确地测量降解降之后的残留物,一直是化学领域中的难点问题之一。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检测工业化学反应中产生的化学物质,对降解物的鉴定提供了实验数据的支持。

结语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应用拓宽了化学领域中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未来,在技术不断发展壮大的背景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的应用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