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训练及答案(2018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优质7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指出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C、人恒过∕国恒亡D、发于声∕舜发于畎亩之中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A、曾益其所不能。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A、百里奚举于市(市场)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阻塞,不顺畅)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外)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判断动词)4、对选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A、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所作为,国才没有忧患。
B、人若处于困境,国处于忧患,就一定要灭亡。
C、人若经常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D、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参考答案:1、B2、C3、D4、D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与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比较阅读题目及答案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_死于安乐_》阅读附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舜发于畎亩当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当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因而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1】以下划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入则没法家拂士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人恒过,然后能改然则什么时候而乐耶C.舜发于畎亩当中皆以美于徐公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小题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小题3】阅读全文,回答以下问题。
(3分)(1)文章开头罗列了六位古代圣君贤臣,他们阅历艰难魔难后都成绩了不平凡的事业。
在历史长河中,这样的事例还良多,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罗列一例。
(2分)(2)“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一句论证了论点中的“”。
【小题4】结合本身阅历,谈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3分)参考答案:【小题1】B【小题2】(1)用这些办法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忍起来,增添他过去所没有的才能。
(2)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忧患鼓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而安适享乐使人颓废,势必致使消亡。
【小题3】示例:(1)司马迁在遭遇腐刑后,委曲求全,发愤著书,最后完成了惊世之作《史记》。
(2)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离退后独守荒山20多年,离世前把价值3亿多元的林场无偿捐募给国家。
(写出人名、成绩1分;写出魔难阅历1分)(2)死于安乐【小题4】示例:“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往往会出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1分)。
我认为一个人出错是难免的,但出错后其实不可怕,只要知错、认错,就可以改错。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文言文阅读答案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一、选择题:1、选出加点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D、舜发于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加点词义相同的一项()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二、翻译下列句子。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4、必先苦其必志,劳其筋骨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6、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7、人恒过,然后能改8、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9、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10、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1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1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1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答案:1、B2、D3、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经这样的人4、一定要使他的内心痛苦,筋骨劳累5、行拂乱其所为使他所做的事情颠倒错乱6、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情坚韧起来,以不断增长他的才干。
7、人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8、内心忧困,思虑堵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9、(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色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声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为人们所了解。
10、(一个国家)国内如果没有坚持法度和辅佐君王的贤士,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个国家就往往会导致灭亡。
生于忧患①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

生于忧患① 死于安乐阅读答案生于忧患①死于安乐阅读答案阅读《生于忧患①,死于安乐》,完成下列各题。
①舜厚腻畎亩之中,傅说道布莱雷版筑之间,胶鬲布莱雷鱼盐之中,管夷吾布莱雷士,孙叔敖布莱雷海,百里奚布莱雷市,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馋其体肤,磁能其身,行及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无法。
②人恒过③然后能改,④困于心⑤衡于虑⑥而后作,⑦征于色⑧发于声⑨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⑩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备注】①存有教材此处并无标点。
②存有教材此处为句号,分段。
③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④存有教材此处为分号。
⑤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⑥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⑦存有教材此处为分号。
⑧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⑨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⑩存有教材此处为句号,分段。
存有教材此处存有逗号。
1.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舜厚腻畎亩之中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__________2.用现代汉语译者下面的语句。
(1)饿其体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下过错)2.(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并使他处事不顺遂。
(或:圣贤不顺遂,并使所搞的事倒转错乱。
/在他处事时,并使他所搞的事不成功。
/圣贤不顺遂,并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通畅吉祥)(意对即可)3.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通用5篇)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大家都背过文言文,肯定对文言文很熟悉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比较文言文阅读及答案篇1【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稿,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解释下列词语。
(1)牺牲:________________(2)衡:____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
(1)何以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原句回答)4.找出甲文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以及乙文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分别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5.从甲文或乙文中,选出你感触最深的一个句子,谈谈你的理解。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及答案「篇一」(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
”(《孙叔敖遇狐丘丈人》)[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
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
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
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1)必先苦其心志()(2)入则无法家拂士()(3)仆闻之()(4)官大者,主恶之()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3分)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不知木兰是女郎B.舜发于畎亩之中此之谓也C.所以动心忍性此先汉所以兴隆也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孙叔敖曰:不然。
1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可以免于患乎?15.阅读甲乙两文后,回答下面问题。
(4分)(1)甲文中,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事例是为了论证什么观点?(2)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哪句话意思相近?参考答案:12.(4分)(1)使痛苦(2)通“弼”,辅佐(3)听说(4)讨厌,厌恶(每小题1分)13.(3分)D14.(4分)(1)人常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错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理解及答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指出划线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 ]
A、陶后鲜有闻∕鲜为人知
B、行拂乱其所为∕入则无法家拂士
C、人恒过∕国恒亡
D、发于声∕舜发于畎亩之中
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曾益其所不能。
B、入则无法家拂士。
C、人恒过,然后能改。
D、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3、下列划线词解释有错的一项是[ ]
A、百里奚举于市(市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阻塞,不顺畅)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指国外)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判断动词)
4、对选文第三自然段内容要点概括正确的是[ ]
A、人只有处于困境才能有所作为,国才没有忧患。
B、人若处于困境,国处于忧患,就一定要灭亡。
C、人若经常处于困境,就无法发挥才能;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
灭亡。
D、人处于困境才能奋发,国无忧患则往往会遭到灭亡。
参考答案:
1、B
2、C
3、D
4、D。
【文言文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答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附答案的文言文,回答小题。
(10分)生在悲伤中,死在幸福中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因此,天降大任,人首先要努力工作,劳作筋骨,饿死身体和皮肤,缺乏身体,擦洗行动。
因此,他们被感动和耐心,这让他们受益匪浅。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子问题1]如果下列句子中没有常见的假词,则为()2分a.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c、摆动你的胸膛,生下曾云。
折断你的眼角,回到鸟的身边。
d、每个从图书馆借书的人每天都会做笔记并归还。
【小题2】下列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在广袤的土地上避开头发(指定的)B.使他的身体挨饿(使…饥饿)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比喻)d.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请教)[子问题3]用“/”分隔句子节奏。
(只有一个地方)1分行拂乱其所为翻译下列句子。
2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话题5】孟子的推理散文很好地使用了长度分散的平行句。
请以所选文本为例,分析这种写作方法的表达效果?3分参考答案:[子问题1]d【小题2】c[子问题3]无序行为/其作用【小题4】.一个国家内部如果没有坚持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国外患,(这样的)国家就常常会走向灭亡。
[主题5]第一段和第二段使用了并行技术。
例一:第一段列举6位名人的事例,论证“生于忧患”的观点。
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方式,使文章读来气势逼人,具有无可辩驳的力量。
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辨别通假字的能力。
a衡通横,b曾通增,c曾通层。
[子问题2]这个问题测试理解古典汉语实词的能力。
c、用颜色签名,发出声音,然后进行隐喻。
(理解)【小题3】本题考查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划分句子节奏遵循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8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吠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3分)
(1)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于:给 )
(2)困于心,衡于虑(衡:同“横”,梗塞、不顺 )
(3)必先苦其心志(使:使……受苦)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人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2分)
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16、唐代名臣魏征认为:帝王心怀忧贫,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
这印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2分)
17、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文中的哪一点仍然是人们增加才能,有所成就的必要条件?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
(4分)
示例:我认为人恒过,然后能改,是今天人们增长才干的必要条件。
因为任何一个人奋斗的过程中,都会犯错。
聪明的人会吃一堑,长一智,举一反三,进而获得成功;愚蠢的人撞了“南墙”也不回头,或者是不以为然,那他依然会在前一块石头上摔跤,终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