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毕节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3)

毕节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模拟试卷(三)(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8分)告别是一种心情,告别也是一种决定。
雨季是对干旱的告别,彩虹是对风雨的告别。
“山萌虽在,锦书难托”,①这是陆游与唐婉之间痛彻心fēi的告别。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的双手考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②我也准备走了”,这是杨绛先生大义凛然和这个世界的告别。
在这期节目当中,我记忆深刻的是作家曹文轩,他向我们娓娓讲述了与父亲的告别,这也让我们仿佛明白了一个道理,③世间所有的文字,千百年来都在作着同一篇文章——生离死别。
告别是结束也是开始,是苦痛也是希望。
面对告别,最好的态度就是好好告别!④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痛彻心fēi扉不屑.xiè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萌”改为“盟”“考”改为“烤”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B )(2分)A.痛彻B.大义凛然C.娓娓D.生离死别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序号①②③④),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C )(2分)A.①B.②C.③D.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6分)有人说,每临大事有静气。
A大事当前的静心功夫,往往得益于艰难困苦的历练。
苏轼《书舟中作字》记载,一次乘船途中,滩险舟危,舟中士子面无人色,唯独他“作字不少衰”。
B这份从容盖因其“更变亦多矣”,所以能临事不惧,处变不惊。
可见,不惮于在难事、烦事、急事、苦事上多磨炼,就能将内心打磨得成熟豁达,沉稳有定力,不再拘泥于一时一事的得失;C只要多经历几番雨疏风骤的洗礼,耐得几回兴衰荣辱的打磨,才能在大事来临之时,气定神闲、沉着冷静,抵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__读书以养性,书画以养心。
________端起沉甸甸的书本,走进书中的世界,浮躁之气便能荡涤一空,久而久之,自然能寻得“此心安处”。
《渔家傲 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

《渔家傲秋思》中考阅读选择题(附参考答案及解析)渔家傲· 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下列最能体现塞下秋天季节特点的一项是()A.四面边声B.衡阳雁去C.长烟落日D.孤城紧闭2.下列对词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没有办法回去,浊酒一杯”怎能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B.“燕然未勒”是借用东汉大将窦宪燕然勒石记功而还的典故,这里用来表现将士们建功立业的壮志和决心。
C.“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在悲怆的情调鲜明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腐朽软弱的控诉和批判。
D.全词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感情真挚深沉,语言质朴凝练,读来真切感人。
3.下列诗句中与“羌管悠悠霜满地”使用的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B.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C.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4“衡阳雁去无留意”写出了边塞秋季的什么特点?()A 天气寒冷B 战事吃紧C 偏僻荒凉D 生活凄苦5.下列表现虽思家却不能归家的矛盾心情的句子是()A.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B.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C.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D.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6.下列对句子和词语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风景异”中“异”字写出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不同。
B.“千嶂里”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以如霜的月光为背景,烘托了征人凄婉的愁思。
贵州省毕节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 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毕节市2020年初中毕业生学业(升学)统一考试试卷语文模拟试卷(四)(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8分)走过西直街与汇水河路交汇处,再往前便是白石街了。
朋友,你知道吗,这是最让我欢喜、最叫我浮想连翩的一段路了。
单鞋“哒哒”轻叩着人行道红绿相间的印花地砖,也轻灵地带着我向街路的更深处走去。
清幽的白石巷,苍苔布满的石板路,这不是霁山先生的“白石故庐”吗,①我怎能不踟躇..回首细细品鉴呢?“一迳苍苔供瘦策,半簪华发伴残书,②”诗人时而杖策出行,时而案前闲读,竹杖“笃笃”,声声叠翠,灯花落时,诗思逸出,这是怎样tián静适意的生活啊。
可恨树欲静而风不止,不消停的战祸生生在他“诗人”的冠冕上添了两个赤色的大字——③爱国。
尚可告慰诗魂的是,他的事迹传颂于后世,④他的诗句活在了后人发烫的唇上快速的血液里。
1.请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分)踟躇..(chí chú) tián(恬)静2.文段中有两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
(2分)“连”改为“联”“逸”改为“溢”3.文段中画线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A.轻灵B.品鉴C.适意D.告慰4.文段中四处标点(见序号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2分)A.①B.②C.③D.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6题。
(6分)林语堂曾说,“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养性灵。
”A读书可以领悟为人处世的道理,使人增长学问见识,即“开茅塞,除鄙见”,这是阅读大多数书籍都可以带来的好处。
B读书还可以“养性灵”,这种好处,则非品读经典而不可得。
C品读经典可以养成知识丰富、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性灵,可以让人生从浮躁走向宁静、从浅陋走向优雅。
总之,品读经典可以培养高尚心灵。
何谓经典?唐代史学家刘知几说:“自圣贤述作,是曰经典。
贵州省毕节市2020年9年中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贵州省毕节市2019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30分)(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20分)(2)本题考查错别字。
第一步按照逗号结合词组短语去寻找,排除设置其他问题的句子,第二步结合考点重点观察动词名词。
比如:“溶入”“切记”。
(3)本题考查词意辨析。
注意语言色彩、对象、范围、轻重、褒贬去理解分析,这里“掺杂”语言色彩和本段落抒情的环境不符合,应改换为偏重抒情的“饱含”。
(4)本题考查标点。
注意引号完全引用和非完全引用标点的位置,完全引用标点在内,非完全在外。
这里“为赋新词强说愁”为非完全引用,标点应该放在引号外面,故错误。
【解答】答案:(1)qiáng 挚(2)“溶入”改为“融入”“切记”改为“切忌”(3)A(4)D(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5-6 题(4 分)A 瑞士是一个山地小国,几乎完全没有矿产资源,却成为全球最富有的国家之一。
B 缺乏自然资源的瑞士人在这一巴掌大的天地里死磕硬磨,硬是开拓出一片自己的江山。
C19 世纪中叶至20 世纪初是瑞士高档钟表业的黄金时代。
D 萧邦、伯爵、劳力士等一批耀眼的品牌先后相继问世,独步天下。
20 世纪70 年代,日本人发明了石英手表,它以超级廉价和轻便的优势,对传统的机械表构成致命的打击。
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瑞士手表:特别是机械表的末日已经降临。
5.A、B、C、D 四句中,有语病的一句(D)(2 分)6.在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B)(2 分)①这对只有 700 万人口的瑞士来说实在难以承受。
②在短短的六七年里,瑞士钟表业遭遇了一场灭顶之灾。
③一度,有上千家手表工厂倒闭,超过 10 万名钟表工人失业。
④其产量占全球的比例从 45%陡降到 15%。
A.③④①② B.②④③① 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2【分析】(1)本题考查病句辨析。
病句常用方法有语感法和主干法,根据语感法通读四句话,发现D项有重复和啰嗦的地方“先后”“相继问世”有重复赘余,应删掉其中之一,故错误。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西省)

2022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江西省)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千百年来,虎形象已经深深融入到中国人的民俗文化中,又从多方面滋.养着中国人的民族精神品格,逐渐形成一种虎文化,焕发出一股英雄气。
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
长期以来,虎一直象征着一种力量和气①(pò),也一直为②的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所咏叹,受到芸芸众生的敬畏。
1.文中加点字“滋”的读音正确的是()A.chīB.zhīC.cīD.zī2.在文中横线①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迫B.魄C.魂D.泊3.在文中横线②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浩如烟海B.花团锦簇C.高谈阔论D.富丽堂皇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的传统文化认为虎是勇敢和活力。
B.从中国人的传统文化看,虎是勇敢和活力。
C.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是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D.在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中,虎意味着勇敢和活力的象征。
【答案】1.D 2.B 3.A 4.C【解析】【1题详解】滋——zī,滋养:养育,培养。
故选D。
【2题详解】pò——魄,气魄:魄力,无所畏惧的精神或作风。
故选B。
【3题详解】A.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B.花团锦簇:像花朵、锦绣汇聚在一起。
形容五彩缤纷、灿烂绚丽的景象;C.高谈阔论:漫无边际地大发议论(多含贬义);D.富丽堂皇:形容建筑物华丽雄伟。
也形容场面华丽而盛大;此处是用来形容民俗文化故事与传说极为丰富。
故选A。
【4题详解】画线句成分残缺,缺少“是”的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的象征”。
故选C。
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但包括诗词、书法、绘画在内的传统文艺,对我创作的影响更为深远。
②身为一名建筑师,中国古人的造园手法及其营造的意境,的确给我带来许多启示。
③我也常常从怀素、黄庭坚的书法中领悟线条构成,感受空间实与虚、水墨浓与淡的关系,从中国传统绘画中汲取“意到笔不到”“似与不似之间”的艺术理念。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十一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附答案详解)

2019-2020学年贵州省遵义十一中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0分)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匿.笑(nì)缭亮粗犷.(kuàng)喜出望外B. 莅.临(lì)菜畦着.落(zhuó)披蓑戴笠C. 应和.(hè)决别吝啬.(sè)絮絮叨叨D. 贮.蓄(zhù)锤打酝酿.(liàng)花枝召展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秋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带着几分灵动,饱含万种情感。
B. 姐姐好像生气了,那原本一双和善的目光此刻变得咄咄逼人....,她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C. 爸爸是个暴怒无常....的人,只不过是最近遇到一些事情,心情不好而已。
D. 为了那件事,他翻来覆去....,一夜也没睡好。
3.下列有关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济南的冬天》的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B. 《世说新语》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的小说集,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C. 《西游记》中猪八戒离开祝家庄时说:“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老婆。
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过活。
”表现了猪八戒天性好财好色好吃。
D. 冰心的创作曾受泰戈尔的影响,其作品风格与泰戈尔有相似之处。
4.填入横线的语句,与前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未经历坎坷泥泞的艰难,哪能知道阳光大道的可贵;未经历风雨交加的困顿,哪能明白风和日丽的美好;,。
A. 要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B. 只有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才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C. 未经历挫折磨难的考验,哪能体会胜利和成功的喜悦D. 未经历胜利和成功的喜悦,哪能体会挫折磨难的考验。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

2024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语文真题(附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为试题卷(1-8页)和答题卡两部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2.考生答题前,请先将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用黑色墨迹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待监考老师粘贴条形码后,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自己的准考证上的信息是否一致。
3.请将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答案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
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监考人员必须将参考学生和缺考学生的答题卡、试题卷一并收回。
一、积累与运用(33分)(一)选择题(1-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1.下列情境中,加点字的字音..的一项是()..和字形..完全正确端午刚过,夏至将至。
初夏之校园①静谧.(mì)悠然,万物并秀。
我们如百卉之初绽,精神焕发,踌躇满志,踏入考场,迎接挑战;我们如朝阳之喷薄,胸有成竹,浏览试卷,仔细②斟灼..(zhēng zuó),③酝酿.(liàng)答案;我们如泰山之沉稳,心无④旁鹜.(wù),完成试卷,精益求精,书写灿烂。
我们将以优异的成绩,去拥抱更美好的明天!A.①B.②C.③D.④【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B.②斟灼(zhēng zuó)——斟酌(zhēn zhuó);C.③酝酿(liàng)——niàng;D.④旁鹜——旁骛;故选A。
2.下列情境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新业绩。
广安市文旅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华蓥山青峰绵延,奇石嶙峋,登临绝顶,令人①心旷神怡.......,令人③叹为观....;天意谷洞中天河,悬泉飞瀑,②巧夺天工止.;小平故里兰白菊黄,松青柏翠,静穆庄严,令人肃然起敬……中外游客④络绎不绝....,广安人民倍感骄傲和自豪!A.①B.②C.③D.④【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成语运用。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4: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

2023年中考语文真题汇编04:文学文化常识(附答案)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南·统考中考真题)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种类多样,如春联、寿联、名胜古迹联等。
B.古人常用“加冠”“而立”“不惑”“耳顺”“耄”等词语表示不同的年龄。
C.赠序有别于书序,它作为临别赠言,在赠人以言的同时,也可抒发作者的情志。
D.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林立。
张仪是道家代表人物。
【答案】D【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有误,张仪是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并非道家代表人物。
道家代表人物有:老子、列子、庄子、鬼谷子等;故选D。
2.(2023·辽宁本溪·统考中考真题)选出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
B.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
《虽有嘉肴》《富贵不能淫》均出自《孟子》。
C.《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张养浩,元代文学家。
山坡羊,曲牌名。
D.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唐宋八大家之一,是《登飞来峰》的作者。
【答案】B【详解】考查文学常识。
B.《虽有嘉肴》选自《礼记》;故选B。
3.(2023·湖南邵阳·统考中考真题)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端午节到了,人们通过插艾叶、包粽子、赛龙舟等活动,来重温传统习俗。
B.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如“寒舍”“惠存”都是谦辞,“赐教”“垂问”都是敬辞。
C.《桃花源记》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黄发”用来指老人,“垂髫”用来指小孩。
D.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有雍容华美的京剧、典雅精致的昆曲、轻柔灵秀的越剧、活泼风趣的川剧、淳朴明快的黄梅戏等。
【答案】B【详解】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B.“惠存”意思是请保存。
多用于赠人照片、书籍等时所题的上款,是敬辞;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语文试卷1.(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根据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谈论“风度”①的书藉很多,其中的“道德箴言”也不少,遗憾.的是,人们却很少从这些书中汲取有益的见解。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原因在于这些讲解优雅风度的著作有个缺xiàn,②就是很少解释人们为什么需要优雅风度,其必要性究竟何在?③有些人有一种错觉,④似乎优雅风度就是矫揉造作,是自惭形秽,是画蛇添足,是附庸风雅,是毫无意义的忸捏作态。
给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遗憾.______缺xiàn ______找出语段中的两个错别字并改正。
画线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矫揉造作B.自惭形秽C.画蛇添足D.附庸风雅文中四处标点符号(见角标①②③④)使用错误的一项是______A.①B.②C.③D.④2.(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A从大楼里出来,蛋哥还在犯难:他的节目一期一个嘉宾,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_____这似乎让他很纠结。
B我能理解他,被一个节目长时间训练得循规蹈矩,作出调整和改变,就意味着自找麻烦。
C这个节目他虽然做了将近两年,而且该请的嘉宾也都请了。
D接下去就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所以他千方百计把我从外地叫了回来。
ABCD四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______A.从大楼里出来,蛋哥还在犯难:他的节目一期一个嘉宾,我录的时长足够他剪出两期来。
B.我能理解他,被一个节目长时间训练得循规蹈矩,作出调整和改变,就意味着自找麻烦。
C.这个节目他虽然做了将近两年,而且该请的嘉宾也都请了。
D.接下去就面临资源枯竭的窘境,所以他千方百计把我从外地叫了回来。
在上文横线处接续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A.少了我这个嘉宾,地球就不转了吗?B.要不要做上下期?C.这种节目现在还有人听吗?D.其实一个小县城能有多少文化人?3.(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当地(社区/乡村)新开了一家农贸市场。
开张这一天,请你以当事人身份,完成任务。
作为商家代表作简短发言。
(60字以内)以记者身份现场采访:①当地领导、②连锁店经理、③顾客、④保洁工。
分别拟出一句问话。
(60字以内)4.(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默写。
(1)______ ,教然后知困。
(《<礼记>二则》)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 ,国恒亡。
(《<孟子>三章》)野芳发而幽香,______ 。
(欧阳修《醉翁亭记》)(4)______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5)______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古人常常通过写景来抒发忧乐之情“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这是早春景象。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把冬景写得春意盎然:“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 。
”遭逢战乱,深深悲叹“______ ,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______ ,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可是也有例外,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塞下秋来风景异,______ ”透露出苍凉壮阔的家国情怀。
5.(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豆腐历史悠久。
相传公元前164年,汉高祖刘邦子孙淮南王刘安在安徽省寿县与淮南交界处的八公山烧药炼丹时,误将炼丹的石膏放入了正在喝的热腾腾的豆汁之中。
从此美食佳肴中有了豆腐家族。
豆腐古时候名称很多,有“菽乳”“小宰羊”等,宋代以后,才统称豆腐。
传统的豆腐制作由人力完成。
先将豆子放在水里浸泡,要浸泡到相当程度才能磨出豆浆。
然后将“浸豆”磨成豆浆,由人推或驴子拉磨。
磨好的生豆浆用特制的布袋过滤,过滤后的豆浆放入锅内(布袋里剩下的豆渣,可做猪羊的精饲料)。
接下来是煮豆浆,边煮边撇去浮沫。
温度保持在90-100摄氏度之间,煮的时间长了短了都不行。
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点卤,点卤分为盐卤、石膏及葡萄糖酸内酯三种。
豆腐花凝结20分钟后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他容器,用包布包起,盖上木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又称南豆腐。
北豆腐俗称老豆腐,1斤黄豆能做2斤多老豆腐,能做4斤左右的水豆腐。
豆腐脂肪的78%是不饱和脂肪酸并且不含胆固醇,消化吸收率达95%以上,两小块豆腐,即可满足一个人一天的钙需求量,素有植物肉之美称。
豆腐由于制作工序多,既耗时又费力,被人们视为苦差事。
南方儿歌云:人生三件苦,首推磨豆腐。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豆腐的制作早已实现了流水线生产,各种电气化的磨浆机、甩浆机、压干机一条龙作业,日产量比过去提高了4倍以上。
新型的家用豆腐机也被研发出来,可以在家里轻松制作豆腐,足以满足人民群众对豆腐这一美食的需求。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5月20日,作者哲夫,有改动)从古人对豆腐的多种命名“菽乳”“小宰羊”这件事上,你能读出几点信息?根据“1斤黄豆能做2斤多老豆腐,能做4斤左右的水豆腐”这句话,说说老豆腐与水豆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豆腐制作的工序依次是浸豆、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成型。
6.(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文字是一道桥梁。
这边的桥堍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
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
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
读者看到的是写在纸面或者印在纸面的文字,但是看到文字并不是他们的目的。
他们要通过文字去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如果不识文字,那自然不必说了。
即使识了文字,如果仅能按照字面解释,也接触不到作者的所见所感。
王维的一首诗中有这样两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大家认为佳句。
如果单就字面解释,大漠上一缕孤烟是笔直的,长河背后一轮落日是圆圆的,这有什么意思呢?或者再提出疑问:大漠上也许有几处地方聚集着人,难道不会有几缕的炊烟吗?假使起了风,烟不就曲折了吗?落日固然是圆的,难道朝阳就不圆吗?这样地提问,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也领会不到这两句诗的意思。
要领会这两句诗,得睁开眼睛来看。
看到的只是十个文字呀。
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
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
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
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
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这一幅图画就显现在眼前了,同时也就接触了作者的意境。
读者也许是到过北方的,本来觉得北方的景物旷远、荒凉、静寂,使人怅然凝望。
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宛如听一个朋友说着自己也正要说的话,这是一种愉快。
读者也许不曾到过北方,不知道北方的景物是怎样的。
现在读到这两句,领会着作者的意境,想象中的眼界就因而扩大了,并且想想这意境多美,这也是一种愉快。
假如死盯着文字而不能从文字看出一幅图画来,就感受不到这种愉快了。
(节选自叶圣陶《驱遣我们的想象》,有删改)文中四个画线句子都是问句,它们的作用是什么?结合全文,理清作者论述思路,用简练文字填空。
读者如何通过文字接近作者的感受,本文举例告诉了读者什么道理?7.(2020·贵州省毕节市·历年真题)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天刚放亮,白菜全都装上了车,满满当当的,似乎多装一颗都没有地方。
老王前后左右看了看,脸上荡出满意的笑容。
老伴迟疑了一下,说:“弄点饭,吃了再走?”“来不及,路上凑合吧。
”老王说罢,扭开车门跳上驾驶室。
这时候,他的手机唱起了“我们的大中国呀,好大的一个家” --是县城百家乐超市的杨经理打来的,让他送一车白菜。
“杨经理,不好意思,今天不能给你们超市送了。
价钱好商量?再涨价也不能给您,真不是钱的问题……新年好,古得拜!”老王挂断电话,发动车子迎着曙光出发了。
到了第三天,也就是正月初二下午,杨经理从微信上得知,老王是去疫区送白菜了!怪不得不给自己,原来是去发“国难财”了,听说疫区的蔬菜贵得离谱,白菜十几块一斤呢,他这一车菜,差不多有四千斤,乖乖,如此算来,他这一趟没少赚。
在杨经理的印象中,老王是一个很本分的人。
真是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呐!杨经理气不过,想打电话奚落老王几句,又觉得不能得罪老王,毕竟以后还合作呢。
想着,他便开车去找老王,现在是非常时期,需要备点货。
一到村口,杨经理就被拦下了--一个老大爷戴着口罩,身穿“战袍”坐在路中间,一手拿柄关公大刀,一手拿个电喇叭,声称外来车辆和人员一律不得进村。
杨经理一边戴口罩一边说:“我是超市的,需要找老王进菜,疫情再严重,也不能影响老百姓的菜篮子吧。
”老大爷举起电喇叭:“老王昨晚才从疫区回来,没回村,也没回家,在他的大棚里自我隔离呢。
”杨经理听了,撇了撇嘴,心想老王发烧才美哩,谁让他挣昧心钱哩?老大爷似乎看穿了杨经理的心思,又补充了一句:“老王可是俺村的骄傲,不要一分钱,往疫区送了四千斤的白菜。
”“啊?”杨经理吃了一惊。
老王的大棚在村外的河湾里,杨经理去过多次。
距离大棚还有十多米,杨经理把车停下来,见路当中扯了一条横幅,上边写着“我是疫区返回人员,请不要靠近我”。
这时候,在大棚里的老王已经听到车的声音,戴着口罩从大棚旁边的铁房子里出来了,大声说道:“杨经理,啥事?”“大棚里还有其他蔬菜吗?能否再配一车?”“黄瓜、番茄、柿椒,都有,差不多能装一车。
价格跟其他大棚一样,要不然人家会骂我老王八。
”“可以,要好的,这次不是超市上架,我打算捐给疫区。
”“好啊,你咋送?”“发物流。
”“别搞那个,还是我送吧,我的车消过毒了,路线也熟悉。
”“好,运费咋算?”“说啥运费呢,给我加箱油就中。
杨经理,疫区老乡要问起,咋说呢?得有个由头吧?”(选自《小小说选刊》“抗疫专题”,作者侯发山,有删改)本文描写人物和环境,看似寻常,寓意却深。
请从下列两处描写中挑选一处略作分析。
①白菜全都装上了车,满满当当的,似乎多装一颗都没有地方。
老王前后左右看了看,脸上荡出满意的笑容。
②见路当中扯了一条横幅,上边写着“我是疫区返回人员,请不要靠近我”。
老王和杨经理都是作者浓墨重彩刻画的人物,你对谁的印象更深?说说理由。
老王问杨经理,“疫区老乡要问起,咋说呢?得有个由头吧?”故事如何发展,请你续写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