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 第三章 金属及其重要化解析

合集下载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二单元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二单元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 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
料第二单元
பைடு நூலகம்
[2017高考导航] 考纲要求
真题统计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命题趋势
1.了解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 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2015,卷Ⅰ 10T (AB)、27T(3); 2015,卷Ⅱ 26T(4); 2014,卷Ⅰ 8T(D); 2014,卷Ⅱ 9T(AD); 2013,卷Ⅱ 27T(1)
C+O2=点==燃==CO2、CO2+C==△===2CO Fe2O3+3CO=高==温==2Fe+3CO2
CaCO3=高==温==CaO+CO2↑、CaO+SiO2=高==温==CaSiO3
三、铁的氧化物
化学式
FeO
俗称

Fe2O3 铁红 __________
色态
黑色粉末 __________
红棕色粉末 _____________
解析:(1)常温下,铁遇浓硝酸、浓硫酸发生钝化,正确;(2) 铁的还原性比铜强,铁先与 FeCl3 反应,若充分反应后有固 体剩余,则剩余固体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正确;(3)前者 生成 FeCl3,后者生成 FeCl2,错误;(4)两者还发生氧化还 原反应生成 Fe2+和 I2,错误。
2.将下列物质的颜色和用途或性质用短线连接起来。
(2015·高考全国卷Ⅰ改编,10,6 分)下列实验中,对应
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D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稀硝酸加入过量铁粉中,充分反应后滴加 KSCN溶液
有气体生成,溶液呈血红色 稀硝酸将Fe氧化为Fe3+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
2017《优化方案》高 考化学(苏教版)一轮
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 到基础材料第一单元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第一单元 从铝土矿到铝合金
[2017高考导航]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考纲要求
真题统计
命题趋势
1.了解铝及其重 2015,卷Ⅰ
要化合物的主 10T(C);
要性质及其应 2015,卷Ⅱ
用。
13T(BC);
钝化
④_2_A__l+__2_N__a_O_H__+__2_H__2O__=_=_=_2_N__a_A_l_O_2_+__3_H__2↑____ ⑤_2_A__l+__F_e_2_O_3_=_=高_=_温=_=_A__l2_O_3_+__2_F_e_________ (铝热反应)
4.从铝土矿中提取铝
量的 Al 与上述物质反应时,消耗 NaOH 的物质的量最少。
Al 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硝酸铝、NO 和 H2O,得不到 H2。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4.根据铝的特殊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等质量的两份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所得 H2 的体积之比是__1_∶__1___。 (2)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 氢氧化钠溶液中,产生 H2 的体积之比是__1_∶__3___。 (3)足量的两份铝分别投入到等体积、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 HCl、NaOH 溶液中,二者产生的 H2 相等,则 HCl 和 NaOH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__3_∶__1___。
2Al+2NaOH+2H2O===2NaAlO2+3H2↑
2×27 g
3 mol
5.4 g
0.3 mol
即投入的铝粉为 5.4 g。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优化方案2017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

优化方案2017高中化学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用.

解析:选 A。由于钛和钛的合金密度小、可塑性好,因此可用 于航天领域,B 正确;由于钛和钛合金与人体器官具有很好的 “生物相容性” ,可与人体的组织相容,不引起排异反应,因 此可以用来制造人造骨,C 正确;由于其密度小、可塑性好、 易于加工,因此可用于家庭装修,作钛合金装饰门,D 正确; 只有 A 错误,由于其熔点高,不适合作保险丝。
2.常见合金的成分及其重要作用 (1)铜合金 合金 青铜 黄铜 白铜 主要成分 铜、锡、铅 铜、锌 铜、镍、锌 主要性能 主要用途
强度高、可塑性好、 机械零件,如轴 耐磨、耐腐蚀 易加工、耐腐蚀 蚀、易加工 承、齿轮等 日用品 饰品 强度高、可塑性好、 机械零件、 仪表、 光泽好、耐磨、耐腐 钱币、代替银作
(1)例题中(1)C 项生铁除了铁元素还含有什么元 素?你可由此得出什么结论? (2) 例题中 (2) 表明合金的熔合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 化? (3)例题中(3)镁铝合金中 Mg、Al 的化学性质变了吗?
答案:(1)还含有 C 元素;结论:合金属于混合物,一定含金 属,可能含有非金属。 (2)物理变化。 (3)合金中各成分化学性质不变。
(2)合金钢 名称 主要合金元素 锰钢 不锈 钢 硅钢 钨钢 锰 铬、镍 硅 钨 主要特性 主要用途
韧性好, 钢轨、轴承、钢模、挖 硬度大 好 导磁性好 耐高温、 硬度大 掘机铲斗、坦克装甲 釜、炊具 变压器、 发电机和电动 机中的铁芯 刀具 抗腐蚀性 医疗器械、容器、反应
(3)铝合金 成分元素 Cu、Si 等 (4)钛合金 钛的合金具有密度小、强度高、耐腐蚀、耐高温等优点,主要 用于飞机、火箭、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领域。 主要特性 强度大 主要用途 用于汽车、飞机、火箭、船舶制造等 Al、Mg、 密度小,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章节总结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章节总结

学习笔记与氢氧化钠现象:产生白色沉淀,快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

FeCl2+2NaOH==F e(O H)2↓+2NaCl4F e(O H)2+O2+2H2O==4F e(O H)3现象:产生红褐色沉淀FeCl3+3NaOH==F e(O H)3↓+ 3NaCl与KSCN溶液无现象产生血红色Fe3++3SCN-==Fe(SCN)3氧化(还原性)主要表现:还原性,举例:2FeCl2+Cl2 ==2FeCl3表现:氧化性,举例:2FeCl3+Fe==3FeCl2相互转化FeCl2FeCl3:2FeCl2+Cl2 ==2FeCl3FeCl3 FeCl2:2FeCl3+Fe==3FeCl2名称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铁化学式F e(O H)2F e(O H)3颜色、状态白色固体红褐色固体水溶性难溶于水难溶于水与酸反应F e(O H)2+2HCl==FeCl2+2H2OF e(O H)2+2H+==Fe2++2H2OF e(O H)3+3HCl==FeCl3+3H2OF e(O H)3+3H+==Fe3++3H2O氢氧化亚铁露置空气中4F e(O H)2+O2+2H2O ==4F e(O H)33、铁三角二、本章典型题剖析1、滴加依次不同,试验现象不同(1)稀Na2CO3溶液与稀盐酸间的反应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起先时无气体产生,达到肯定量后才有气泡冒出,由少到多的过程中依次发生下列反应:是NaOH。

若将1克该样品放入含有HCl 3.65克的盐酸中使其完全反应后,残酸再用50克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反应,蒸干溶液,所得固体的质量是多少克?解:所得固体是NaCl ,是5.85克[小结]本题数据众多,反应物不纯,过程困难。

若按常规方法,一步步分析计算,不但费时还易出错,若仔细分析就会发觉,最终所得固体物质NaCl中全部的Cl全来自于HCl中的Cl1、有5.1gMg–Al合金,投入500mL 2mol/L HCl中,金属完全溶解后,又加4mol/LNaOH 溶液VmL,得最多沉淀8.6g,则V等于A. 425mLB. 560mLC. 250mLD. 500mL2、铝三角转化及铝的图像问题(1) 向Al3+的溶液中加入强碱(OH―)现象:先出现白色溶液后消逝方程式:Al3++3OH―==A l(O H)3↓A l(O H)3+OH― ==AlO2―+H2O图像:(2) 向强碱溶液中加入Al3+现象:先没有沉淀后出现并不消逝方程式:Al3++4OH―==AlO2―+2H2O3AlO2―+Al3++6H2O==4A l(O H)3↓图像:(3) 向AlO2―溶液中加入H+现象:先生成白色沉淀,然后白色沉淀渐渐溶解。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专题讲座(二)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优化方案2017版高考化学大一轮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专题讲座(二)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

专题讲座(二) 无机化学工艺流程题的解题策略工艺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中的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是无机框图题的创新,题目常常以现代工业生产为基础,将化学工艺流程进行简化,与化工生产成本、环境保护等相融合,考查物质的制备、检验、分离等基本实验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是近几年高考化学命题中的常考题型。

一、题型结构1.化工流程线路示意图(1)箭头:箭头进入的是投料(即反应物)、出去的是生成物(包括主产物和副产物)。

(2)三线:物料进出线、操作流程线、循环操作线。

2.涉及问题(1)原料的预处理。

(2)反应条件的控制(温度、压强、催化剂、原料配比、pH、溶剂等)。

(3)反应原理(化学平衡、水解平衡、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热、电化学等)。

(4)绿色化学问题(物质循环利用、废物的处理、原子利用率、能量充分利用等)。

(5)化工安全(防爆、防污染、防中毒等)。

二、解题思路及方法1.解题方法(1)首尾分析法:对一些线型流程工艺(从原料到产品为一条龙的生产工序)试题,首先对比分析流程图中第一种物质(原材料)与最后一种物质(产品),从对比分析中找出原料与产品之间的关系,弄清生产过程中原料转化为产品的基本原理和除杂、分离、提纯产品的化工工艺,然后再结合题设的问题,逐一推敲解答。

(2)分段分析法:对于用同样的原材料生产多种(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包括副产品)的工业流程题,用分段分析法更容易找到解题的切入点。

(3)交叉分析法:有些化工生产选用多组原材料,先合成一种或几种中间产品,再用这一中间产品与部分其他原材料生产所需的主流产品,这种题适合用交叉分析法。

就是将提供的工业流程示意图结合常见化合物的制取原理划分成几条生产流水线,然后上下交叉分析。

2.答题步骤(1)从题干中获取有用信息,了解生产的产品。

(2)整体浏览一下流程,基本辨别出预处理、反应、提纯、分离等阶段。

(3)分析流程中的每一步骤,并获取以下信息:①知道“四个什么”。

高考化学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高考化学复习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教案

第三章 金属及其化合物考点一 钠的性质与应用一、5个关键字记牢钠的物理性质 1.软——质软,硬度小。

2.亮——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3.轻——ρ(H 2O)>ρ(Na)>ρ(煤油)。

4.低——熔点低,低于100 ℃。

5.导——可导电、导热。

[注意] (1)钠的质地柔软,可以用小刀切割。

(2)钠通常保存在煤油中。

二、从原子结构认识钠的化学性质——还原性1.钠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1)与O 2反应(2)与Cl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Cl 2=====△2NaCl 。

(3)与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 +S=====△ Na 2S 。

[思考1] 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最终得到的白色粉末是什么? 提示:碳酸钠;转化过程为银白色金属钠――→O 2表面变暗(生成Na 2O) ――→H 2O 出现白色固体生成――→H 2O 出现液滴潮解――→CO 2白色块状物质(生成Na 2CO 3·10H 2O) ――→风化白色粉末状物质(生成Na 2CO 3)2.钠与水、盐溶液的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①钠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a +2H 2O===2Na ++2OH -+H 2↑。

②钠与水(含酚酞)反应的实验现象及解释:(2)钠与盐溶液的反应Na ――→先与水反应NaOH ――→再与盐溶液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 如钠投入CuSO 4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O +Cu 2+===2Na ++Cu(OH)2↓+H 2↑。

钠投入BaCl 2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 +2H 2O===2NaOH +H 2↑。

3.钠与盐酸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 +2H +===2Na ++H 2↑。

[思考2] (1)钠着火时,能否用水灭火?(2)将大小相同的钠块分别投入到①水,②乙酸,③乙醇中,反应剧烈程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

提示:(1)不能;因为钠能与水剧烈反应,且钠着火生成的Na 2O 2也与水反应,应用干燥沙土盖灭。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三单元

2017《优化方案》高考化学(苏教版)一轮复习课件专题3从矿物到基础材料第三单元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2.硅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FC2l2:2::SSSii+i++2O2FC22==l=2=△=====△S==i=FS=4iOSi2Cl4 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2H2↑
二、二氧化硅和二氧化碳的比较
物质
二氧化硅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二氧化碳
结构 ___空__间__立__体__网__状_______结 存在单个分子 构,不存在单个分子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2015·高考海南卷)单质 Z 是一种常见的半导体材料, 可由 X 通过如下图所示的路线制备,其中 X 为 Z 的氧化物, Y 为氢化物,分子结构与甲烷相似,回答下列问题:
(1)能与 X 发生化学反应的酸是_氢__氟__酸___;由 X 制备 Mg2Z 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S_i_O_2_+__4_M__g_=_=_△=_=_=_2_M__g_O__+__M__g_2S__i ______________。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2.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完成的是( C )
A.SiO2―→Si
B.CO2―→C
C.SiO2―→H2SiO3
DHale Waihona Puke Si―→Na2SiO3解析:A 项,SiO2+2C=高==温==Si+2CO↑;B 项,CO2+ 2Mg=点==燃==2MgO+C;C 项,SiO2 不能与水反应生成 H2SiO3, 也无法与其他物质通过一步反应生成 H2SiO3;D 项,Si+ 2NaOH+H2O===Na2SiO3+2H2↑。
专题3 从矿物到基础材料
(8)H2CO3 的 酸 性 强 于 H2SiO3 , 所 以 Na2SiO3 + CO2 + H2O===Na2CO3+H2SiO3↓,但高温下 Na2CO3+SiO2=高==温== Na2SiO3+CO2↑也能发生。 (9)硅酸钠水溶液俗称“泡花碱”或水玻璃,却是盐溶液。 (10)一般情况下,金属(Na、K、Fe)能置换出水中的氢,但在 高温下非金属 C 也能置换出水中的氢:C+H2O(g)=高==温==H2 +CO。

【优化方案】(教师用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三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优化方案】(教师用书)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三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第三讲 铁及其重要化合物[考纲展示]1.了解铁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以Fe 2+、Fe 3+的相互转化为例,理解变价金属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

3.能鉴别溶液中的Fe 2+、Fe 3+。

考 点 一 铁的单质、氧化物及氢氧化物[学生用书P 56]一、铁的存在形式二、铁的物理性质铁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具有能被磁体吸引的特征。

三、铁的化学性质铁单质性质活泼,有较强的还原性,主要化合价为+2价和+3价。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1)与O 2的反应常温:铁被腐蚀生成铁锈,其主要成分为Fe 2O 3。

点燃:3Fe +2O 2=====点燃Fe 3O 4。

(2)与Cl 2的反应:2Fe +3Cl 2=====点燃2FeCl 3。

(3)与S 的反应:Fe +S=====△FeS 。

2.与水的反应:常温下铁与水不反应,在高温条件下与水蒸气反应: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

3.与酸的反应(1)与非氧化性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H+===Fe2++H2↑。

(2)与氧化性酸反应:遇冷的浓硫酸或浓硝酸钝化,与稀硝酸或在加热条件下与浓硫酸、浓硝酸反应,但无H2产生。

4.与某些盐溶液的反应(1)与CuSO4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Cu2+===Fe2++Cu。

(2)与Fe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Fe+2Fe3+===3Fe2+。

(1)铁分别与氯气和盐酸反应所得的氯化物不同,Fe与Cl2反应生成FeCl3,而Fe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2;(2)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的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2O3,而铁在纯氧中燃烧的产物是Fe3O4;(3)铁与硫蒸气反应生成的是FeS而不是Fe2S3;铁与碘蒸气反应生成的是FeI2而不是FeI3;(4)Fe3O4的组成可理解为FeO·Fe2O3,与非氧化性酸(如盐酸、稀硫酸)反应时生成Fe2+和Fe3+;与氧化性酸(如HNO3)反应时生成Fe3+;与还原性酸(如HI)反应时生成Fe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 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考纲要求真题统计命题趋势1.了解常见金属的活动顺序及金属冶炼的一般方法。

2.了解合金的概念及其重要应用。

3.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4.了解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的应用。

5.了解化学科学发展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作用。

2015,卷Ⅰ 10T(B); 2014,卷Ⅱ 9T 本部分内容涉及题型较多,有选择题、综合推断题及实验探究题,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往往结合电化学知识一起考查。

由金属材料、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近几年高考的考查有升温趋势。

预计在2017年高考中还会继续考查本部分内容,在平时的复习过程中,多注重与实验探究的结合。

考点一 铜及其重要化合物[学生用书P71]1.铜(1)物理性质:紫红色固体,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导热性和导电性。

(2)化学性质反应物化学方程式 非金属O 2(1)潮湿的空气中:2Cu +O 2+CO 2+H 2O===Cu 2(OH)2CO 3 (碱式碳酸铜,绿色) (2)2Cu +O 2=====△2CuO(黑色固体) Cl 2Cu +Cl 2=====点燃CuCl 2(棕黄色烟) S2Cu +S=====△Cu 2S 氧化性酸 浓硫酸Cu +2H 2SO 4(浓)=====△CuSO 4+SO 2↑+2H 2O浓硝酸 Cu +4HNO 3(浓)===Cu(NO 3)2+2NO 2↑+2H 2O稀硝酸 3Cu +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盐 AgNO 3 Cu +2AgNO 3===Cu(NO 3)2+2AgFeCl 3Cu +2FeCl 3===CuCl 2+2FeCl 2 名称 氧化铜氧化亚铜 颜色 黑色砖红色 水溶性 不溶不溶 与酸反应(H +) CuO +2H +===Cu 2++H 2OCu 2O +2H +===Cu 2++Cu +H 2O 与H 2反应 CuO +H 2=====△Cu +H 2OCu 2O +H 2=====△2Cu +H 2O 转化关系4CuO=====高温2Cu 2O +O 2↑(1)物理性质:蓝色不溶于水的固体。

(2)化学性质及应用4.铜盐(1)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的名称为碱式碳酸铜,是铜绿的成分,它是铜在潮湿的空气中被锈蚀的结果,它受热易分解:Cu 2(OH)2CO 3=====△2CuO +H 2O +CO 2↑。

(2)硫酸铜①CuSO 4·5H 2O 为蓝色晶体,俗称蓝矾、胆矾。

②无水CuSO 4为白色粉末,遇水变蓝色(生成CuSO 4·5H 2O),可作为水的检验依据。

(3)铜盐的毒性铜盐溶液有毒,主要是因为铜离子能与蛋白质作用,使蛋白质变性失去生理活性,因此人们利用了它的这一性质用胆矾、熟石灰、水配成了波尔多液,用来杀灭植物的病毒。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铁是人类在生产、生活中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B .金、银、铜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C .钛被誉为“21世纪的金属”,应用前景很广阔D .铜是导电性、导热性最好的有色金属答案:C2.铜钱在历史上曾经是一种广泛流通的货币。

从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铜常用于制造货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铜来源广泛,易于从自然界冶炼得到B .铜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不易被腐蚀,铜的熔点比较低,容易冶炼铸造成型C .铜的外观为紫红色,大方美观,易于被人们接受D .铜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空气中易转化为铜绿,铜绿具有抗腐蚀能力,易于流通 答案:B名师点拨在加热条件下与O 2非常容易反应,利用这一性质,可把Cu 作为O 2的吸收剂。

若在实验题中看到加热的铜网或铜粉,应想到这一作用。

无水CuSO 4常用作水的检验试剂;由于其吸水效率不是太高,一般不作干燥剂使用。

铜盐属于重金属盐,可使蛋白质变性,故铜盐有毒。

农业上常用石灰乳和CuSO 4混合使用,是被称为“波尔多液”的农药。

(2015·高考天津卷)废旧印刷电路板是一种电子废弃物,其中铜的含量达到矿石中的几十倍。

湿法技术是将粉碎的印刷电路板经溶解、萃取、电解等操作得到纯铜等产品。

某化学小组模拟该方法回收铜和制取胆矾,流程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Ⅰ是将Cu 转化为Cu(NH 3)2+4,反应中H 2O 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操作①的名称:________。

(2)反应Ⅱ是铜氨溶液中的Cu(NH 3)2+4与有机物RH 反应,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②用到的主要仪器名称为________,其目的是(填序号)________。

a .富集铜元素b .使铜元素与水溶液中的物质分离c .增加Cu 2+在水中的溶解度(3)反应Ⅲ是有机溶液中的CuR 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uSO 4和________。

若操作③使用右图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④以石墨作电极电解CuSO 4溶液。

阴极析出铜,阳极产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⑤由硫酸铜溶液制胆矾的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中有三处实现了试剂的循环使用,已用虚线标出两处,第三处的试剂是________。

循环使用的NH 4Cl 在反应Ⅰ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Cu 转化为Cu(NH3)2+4,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故H2O2作氧化剂,将Cu氧化。

从图中可以看出,经过操作①得到溶液和残渣,故操作①是过滤。

(2)铜氨溶液中的Cu(NH3)2+4与有机物RH 反应生成NH3和NH4Cl 及溶解在有机层中的CuR2,故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NH3)2+4+2RH===2NH3+2NH +4+CuR2。

操作②得到溶液和有机层,故该操作是分液,用到的主要仪器是分液漏斗。

其目的是使铜元素与水溶液中的物质分离,富集铜元素。

(3)根据反应Ⅲ可以判断出CuR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 CuSO4和RH 。

图中的错误是分液漏斗的尖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太多。

(4)电解CuSO4溶液,阳极是水放电,电极反应式为2H2O -4e -===O2↑+4H +,故阳极产物是O2和H2SO4。

将硫酸铜溶液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即得胆矾晶体。

(5)反应Ⅲ消耗H2SO4,操作④电解CuSO4溶液产生H2SO4,实现了H2SO4的循环使用。

反应Ⅰ中H2O2将铜氧化为Cu 2+,Cu 2+与NH3产生Cu(NH3)2+4,因为NH3溶于水,溶液显碱性,如果c (OH -)过高,会产生Cu(OH)2沉淀,为了防止产生Cu(OH)2沉淀,在反应Ⅰ中加入了NH4Cl 。

[答案] (1)作氧化剂 过滤(2)Cu(NH3)2+4+2RH===2NH +4+2NH3+CuR2 分液漏斗 ab(3)RH 分液漏斗尖端未紧靠烧杯内壁、分液漏斗中的液体过多(4)O2、H2SO4 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5)H2SO4 防止由于溶液中c (OH -)过高,生成 Cu(OH)2沉淀某研究小组用废铜粉制取胆矾,设计了如下几个实验方案:(1)Cu ――→浓H 2SO 4加热CuSO 4――→加水稀释硫酸铜溶液――→蒸发结晶CuSO 4·5H 2O 。

(2)Cu ――→O 2灼烧CuO ――→稀H 2SO 4硫酸铜溶液――→蒸发结晶CuSO 4·5H 2O 。

(3) ⎦⎥⎤Cu热空气――→稀硫酸硫酸铜溶液――→蒸发结晶CuSO 4·5H 2O 。

对三个方案进行评价,你认为最好的是哪个方案?答案:方案(1):产生污染性气体,且消耗硫酸较多。

方案(2):消耗能量较多,且步骤复杂。

方案(3):不产生污染性气体,原料利用率高,节约能源。

因而方案(3)更经济合理。

废铜综合利用的常见流程框图模式题组一 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1.下列有关铜的化合物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CuSO 4·5H 2O 晶体加入浓硫酸中变成CuSO 4是物理变化,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B .醋酸是弱酸,所以Cu(OH)2悬浊液与醋酸不能反应C .CuO 是黑色固体,与水反应可生成Cu(OH)2D .Cu 2O 遇硝酸可能会被氧化成Cu 2+解析:选D 。

A 项:CuSO 4·5H 2O ===CuSO 4+5H 2O 是化学变化,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B 项:在常温下,Cu(OH)2与醋酸也能发生中和反应;C 项:CuO 与水不反应;D 项:Cu 2O ――→HNO 3Cu 2+,利用硝酸的强氧化性。

2.(2015·高考四川卷)下列有关CuSO 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Na +、NH +4、NO -3、Mg 2+可以大量共存B .通入CO 2气体产生蓝色沉淀C .与H 2S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S 2-===CuS↓D .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u 2++2NH 3·H 2O ===Cu(OH)2↓+2NH +4解析:选A 。

A.CuSO 4溶液显酸性,Na +、NH +4、NO -3、Mg 2+可以大量共存,A 项正确;B.CO 2与CuSO 4溶液不发生反应,违背了强酸制弱酸的原理,B 项错误;C.H 2S 属于弱电解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要写化学式,C 项错误;D.CuSO 4溶液与过量浓氨水反应生成四氨基合铜离子,D 项错误。

题组二 废铜的回收利用3.(2016·烟台莱州一中期末)实验室以含有少量铁的粗铜粉和硫酸与硝酸的混合溶液为原料制备CuSO 4·5H 2O 晶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