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统考章节练习及答案第七章-思维
心理学七章的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七章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 心理学的三大流派是:A. 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B. 精神分析、认知主义、人本主义C. 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D.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认知主义答案:D2. 下列哪项不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A. 实验法B. 观察法C. 调查法D. 推理法答案:D3.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以下哪个结构不包括在内?A. 本我B. 自我C. 超我D. 潜意识答案:D4.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阿布拉罕·马斯洛B. 莱昂·费斯汀格C. 卡尔·罗杰斯D.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答案:B5. 以下哪个不是情绪的维度?A. 强度B. 持续时间C. 社会性D. 稳定性答案:C6.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中,儿童在7-11岁通常处于哪个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7. 以下哪个不是学习理论中的强化类型?A. 正强化B. 负强化C. 惩罚D. 负惩罚答案:D8. 以下哪个是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畴?A. 人格发展B. 社会认知C. 心理疾病D. 心理测量答案:B9. 以下哪个不是心理测量的常用工具?A. 智力测试B. 性格测试C. 情绪测试D. 星座分析答案:D10. 以下哪个是心理治疗中的常见方法?A. 认知行为疗法B. 精神分析疗法C. 人本主义疗法D. 所有选项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以下哪些是心理学研究的领域?A. 认知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社会心理学D. 神经心理学答案:ABCD12. 以下哪些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A. 口腔期B. 肛门期C. 性器期D. 潜伏期答案:ABCD13. 以下哪些是情绪调节的策略?A. 认知重评B. 表达抑制C. 问题解决D. 社会支持答案:ABCD14. 以下哪些是心理测量的基本原则?A. 标准化B. 客观性C. 系统性D. 可重复性答案:ABCD15. 以下哪些是心理治疗的常见目标?A. 症状缓解B. 行为改变C. 情绪稳定D. 自我实现答案:ABC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6. 简述心理学的定义和主要研究领域。
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认知失调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弗洛伊德B. 斯金纳C. 费斯汀格D. 马斯洛答案:C2.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要素?A. 行为结果的预期B. 行为的执行C. 个体的自我控制D. 个体的自我评价答案:D3. 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速度是怎样的?A. 先快后慢B. 先慢后快C. 匀速D. 随机答案:A二、填空题4. 根据_______理论,人们倾向于减少自己行为与态度之间的不一致性。
答案:认知失调5.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通过_______来学习社会行为。
答案:观察和模仿三、简答题6. 简述自我效能感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心或信念。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可能设定挑战性目标,面对困难时更能坚持,更有可能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并且更少感到焦虑和抑郁。
四、论述题7. 论述认知失调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例如,在广告中,通过展示与消费者现有态度不一致的信息,可以引发消费者的认知失调,促使他们改变态度以减少不协调感。
在教育领域,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挑战性任务,帮助学生建立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学习动机和成绩。
在健康领域,通过提供与吸烟者现有行为不一致的健康信息,可以帮助他们减少吸烟行为。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测试题,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心理学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了解和应用心理学原理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深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学素养。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七章

心理学复习知识归纳:第七章第七章、思维(一)什么是思维1、定义:是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和概括的反映。
是借助言语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识过程。
2、思维过程的特征1)、间接性: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事物的媒介,理解或把握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知到事物,以推测事物过去的进程,认识事物实现的本质,推知事物未来的发展。
2)、概括性:a.概括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
b.概括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关系。
间接性以概括性为前提的。
(二)思维的种类1、根据思维过程的凭借物划分:a.直观动作思维b.具体形象思维c.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思维探索目标的方向划分:a.聚合思维b.发散思维(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根据思维结果的思考程度与意识清晰度划分:a.直觉思维b.分析思维4、根据思维的创新程度:a.常规思维b.创造思维5、根据思维原型划分:a.经验思维b.理论思维(三)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抽象化(四)问题解决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或技能,使问题得以明确的思维操作过程。
(五)问题解决的策略现代认知心理学将问题解决策略分为1、算法式策略:就是在问题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直至找到一种有效的方法将问题解决。
2、启发式策略:根据一定的经验,在问题空间内进行较少的搜索,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
可分为:1、手段——目标分析2、逆向搜索3、爬山法(六)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情境:a、问题元素的排列与组合方式b、问题情境包含元素的多少2、认知结构:指对问题的认识、看法、印象等方面的心理反应。
3、定势: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其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
4、功能固着:指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其他功能。
5、情绪:积极情绪有助于问题解决,消极情绪妨碍问题解决。
6、原型启发: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当前问题解决的影响。
心理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

心理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理论中,哪个阶段主要解决信任与不信任的冲突?A. 口腔期B. 肛门期C. 性器期D. 潜伏期答案:A2. 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青少年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什么?A. 获得自主感B. 获得亲密感C. 获得勤奋感D. 获得自我认同感答案:D3. 下列哪项不是自我防御机制?A. 投射B. 压抑C. 否认D. 学习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的五个需求层次。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生理需求包括食物、水、睡眠等基本生存需求;安全需求涉及身体安全、健康、财产安全等;社交需求包括友谊、亲情和爱情等社会联系;尊重需求是指个人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自我实现需求是个人潜能的实现和自我价值的体现。
2. 描述认知失调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认知失调理论由费斯汀格提出,主要观点是当个体持有两个或多个相互矛盾的认知(信念、态度或行为)时,会产生心理不适或紧张状态。
为了减少这种不适,个体会尝试改变其中的一个或多个认知,使之与其他认知一致,或者增加新的认知来解释或合理化原有的矛盾。
三、论述题1. 论述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及其对现代心理学的影响。
答案: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认为人的心理活动不仅包括意识层面,还包括无意识层面。
无意识包含了被压抑的欲望、恐惧和冲突,这些无意识内容通过梦境、口误、遗忘等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的理论对现代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在精神分析学派的发展上。
此外,无意识理论也启发了对人类行为动机和心理疾病的新理解。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认识和人际交往能力。
心理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希望大家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进步。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章节题库(第7章 思 维)【圣才出品】

D.直观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概括性是指在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共同的特征和规律抽
取出来,加以概括。
4.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的心理活动过程是( )。 A.感知 B.记忆 C.想象 D.思维 【答案】D 【解析】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概括的和间接的认识,是认 识的高级形式,它能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部联系。思维不是简单地再现经验,而是对已 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改组、建构的过程。
5.思考问题时能冷静地分析其依据,是非、利弊,不易受别人暗示或自己情绪的左右, 这是思维的( )。
A.深刻性 B.独立性
2 / 36
圣才电子书
C.灵活性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D.批判性
【答案】B
【解析】思维的独创性表现在是否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维具有独创性的
10.在头脑中提取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舍弃非共同特征的思维过程是( )。 A.分析 B.比较 C.抽象 D.概括 【答案】C 【解析】分析是指在头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或各个属性;比较是指把各种 事物和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异同及其关系;概括是在抽象的基础上,人们就可以得到 对事物的概括的认识。
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可以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2.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 )能力强。 A.再现思维 B.求同思维 C.辐合思维 D.发散思维 【答案】D 【解析】 (1)发散思维是指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的信息和记忆系统中存储 的信息,产生大量的、独特的新思想。 (2)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决问题。
个短暂时间的现象;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

第七章思维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思维的基本含义,理解思维的基本过程和创造思维的特点,掌握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方法。
教学重点:创造性思维极其培养。
教学难点:思维的特点。
教学时数:6课时教学内容: 1 思维的概念及种类2 创造性思维极其培养3 思维的规律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第一节思维的概述一、思维的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间接、概括的反映。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根据对水的研究得出水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水的温度降低到零度,就会结冰,升高到100度沸腾;等等,这些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到的“考虑”、“思考”、“想一想”等,都是指思维活动。
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以已有知识和客观事物的知觉印象为中介,形成客观事物概括表征的认知过程。
思维的两个基本特征:1、间接性:是指思维能对感官所不能直接把握或不在眼前的事物,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他媒介来进行反映。
通过思维,我们可以推知事物过去的历史、认识事物现在的规律性,预知事物未来的进程。
例如医生不能直接看出病人内脏的病变,但可以通过望、闻、问、切等手段为媒介,经过思维加工间接判断出病人的病情;地震工作者可以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来分析与预报震情。
这些都是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间接认识的结果。
过去:珠穆朗玛峰,4千万年以前的地层。
现在:根据表情去推断内心状态。
将来:“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怎知月晕而风?多次看到,概括出的。
2、概括性:是指思维通过抽取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和事物间的必然联系来反映事物。
反映同一事物的共同本质属性:通过感知我们只能看到具体某一鸟的外形和活动情况,而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到鸟的本质属性:有羽毛、卵生。
鸡、鸭是鸟,而蝙蝠、蜻蜓不是。
反映事物间的必然联系:将多次感知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月晕而风。
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是相互联系的。
我们只所以能间接反映事物,是因为有了概括性的知识经验,而人的知识经验越概括就越能间接反映客观事物。
20春北京师范大学期末综合测验考核0022普通心理学第七章题库复习参考答案

0022普通心理学第七章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哪个原因导致了功能固着()A.经验的作用B.遗传C.生来就有的D.知识迁移答案:A2.在思维的发散生成测验中,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说出某个物体的用途越多,说明其发散思维越()A.变通B.独特C.流畅D.创新答案:C3.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同一个方向,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思维过程叫做()A.辐合性思维B.发散性思维C.动作思维D.形象思维答案:A4.如果你面对一个比较复杂难解的问题,而要求解决问题的时间又很短,你最应采用()A.三段论的策略B.启发式的策略C.算法的策略D.归纳法的策略答案:B5.研究发现,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字母R旋转角度的增加,判断字母是正写或反写的时间会增加,这一实验说明表象具有()A.概括性B.间接性C.指向性D.可操作性答案:D6.小明在游戏中把凳子当马来骑,这种活动反应的想象的功能是()A.再造B.补充C.替代D.预见答案:C7.天空出现朝霞,就会下雨;天空出现晚霞,就会放晴。
人们由此得出了“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结论。
这主要体现的思维特征是()A.概括性B.间接性C.抽象性D.理解性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1.想象对表象进行加工改造的形式有()A.黏合B.夸张C.典型化D.内化答案:ABC2.下列属于问题解决的策略的是A.定势B.变式C.算法D.启发法答案:CD3.下列有关影响问题解决因素的说法正确的是()A.无关信息的干扰可能会妨碍问题解决B.定势对问题解决只有消极影响,没有积极影响C.知识不会影响具体问题的解决D.不同的知识表征方式可能会产生不同的问题解决结果。
答案:AD三.判断题1.“张三坐在李四左边,李四坐在王五左边,所以张三坐在王五左边”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
答案:N2.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使人们可以超越感知觉提供的信息。
答案:Y3.启发法在解决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事费力。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思维

最后得出合乎逻辑的正确答案。
2023/9/12
二、 思维的种类
• (四)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 • 辐合思维是指人们根据已知的信息,利用熟悉的规则解
决问题。它是一种有方向、有范围、有条理的思维方式。 • 发散思维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重新组织当前
字母有时是正写的,有时是反写的,要被试判断字 母是正写或是反写,记录反应时间。结果发现,从 0度开始,随着字母倾斜角度的加大,反应时也延 长,180度时最长,然后反应时又逐渐缩短,到360 时就会到0度时的长度,即反应时最短。 • 反应时的长短说明心理旋转需要的操作动作的 大小。
2023/9/12
• 心理旋转研究着眼于表象的表征与加工,是当前 的表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力地支持将表 象看作一种独立的心理表征的观点。
2023/9/12
练习:
• 思维过程的两个重要特征是(
)。
• A.概括性和逻辑性 B.间接性和严密性
• C .概括性和严密性 D.间接性和概括性
2023/9/12
练习
• 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
雨”,即得出“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
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
• A.抽象性 B.概括性 C.间接性
2023/9/12
神问题:
• 一条船上有75头牛,34头羊,问船长几岁?
2023/9/12
神回答
• 角度一,能装牛羊109头的船只,是满排500吨以下的船舶, 船长需要有丙类适任证书,职业资历至少要48个月,学历 要求是大专以上,所以可以推断,船长的年龄至少是22岁 +4年=26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思维一、单选题1.根据在解决问题时,思维活动的方向和思维的成果的特点,可将思维分为( )。
A.动作思维和形象思维B.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和创造性思维D.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2.人脑所形成的事物的映像与它所反映的事物木身之间的区别是 ( )。
A.前者是第一性的,后者是第二性的B.两者皆是第一性的,只不过是事物的映像以观念的形式存在C.前者是第二性的,后者是第一性的D.两者皆是第一性的,而被反映的客观事物是独立存在于现实中的实在的客体3.概念形成的策略中,( )是更有效的策略。
A.保守性聚焦B.冒险性聚焦C.同时性扫描D.继时性扫描4.在下述推理中,正确的是 ( )。
A.所有A都是B,所有C都是B,因而所有A都是CB.所有A都不是B,所有B都是C,因此所有A都不是CC.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因而所有A都是CD.有些A是B,有些B是C,因此,有些A是C5.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 "椰棚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 )。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6.思维是借助语言、表象或动作实现的,对客观事物 ( )的认识。
A.直接具体B.常规抽象C.概括间接D.直接概括7.为研究概念的形成,人们在实验室条件下对 ( )进行了研究。
A.具体概念B.抽象概念C.自然概念D.人工概念8.在解决河内塔问题时人们采用的策略是 ( )。
A.算法B.手段一目的分析C.逆向搜索D.爬山法9.在概念的层次网络模型中,每个概念结点上贮存的是 ( )。
A.该概念的独有特征B.本级概念共有的特征C.该概念的功能性特征D.该概念的所有特征10.心理旋转实验证明表象具有 ( )。
A.直观性B.稳定性C.概括性D.可操作性11、想象是人脑对已有的()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A经验B知识C客体D表象12、从爱听童话神话故事发展到爱听英雄模范故事,这是想象()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3、小学生从“习作例文”到“命题作文”,这是想象()的发展的表现。
A有意性B现实性C创造性D概括性14、当人们在交谈中提到“黄山”时,头脑中出现迎客松的形象,这是()A.会议B.重现C.表象D.想象15、当我们在阅读《祥林嫂》时,头脑中出现的祥林嫂的形象是()想象的形象。
A 有意B无意C再造D创造16.在看小说时,脑中产生出小说描写的场景,这个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像B.创造想像C.幻想D.表象形成17.Wason通过“四卡片选择作业实验”结果证明,人们有:()A.验证倾向 B.虚伪倾向 C.证实倾向D.证伪倾向18.陆钦斯的量杯实验结果证明了思维中的()现象。
A.功能固着B.组块C.定势 D.推理19.从不同方面或角度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以利于概念的形成,这种方法叫:A.定势B.变式C.定型D.下定义20、下面那种特征是梦境不具备的?()A、潜意识B、生动性C、容易回忆D、逼真性21.人们为什么要采用启发式策略:()A.提高记忆容量B.保证问题解决的正确C.缩短问题解决和决策的时间 D.提高想象力。
22.医生通过观察,摸脉,听诊能诊断病情属下列选项中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B.形象性C.间接性D.概括性23.欣赏“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意境时,运用的是()。
A. 记忆表象B. 创造想象C. 再造想象D. 幻想24.从其它类似的事物中,通过联想启示作用,从而解决问题的过程叫()A.变式B.原型启发C.问题情境D.定势25.作家在头脑中形成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叫: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26.沃森的卡片选择作业用于研究()A.线性推理B.三段论推理C.条件推理D.归纳推理27.进行思维时所伴随的言语活动称()A.外部言语B. 内部言语C.对话言语D.口头言语28、下面可以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有()。
A.把事物的各部分和属性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B.把事物加以对比,确定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C.从一类事物中抽取出共同属性,形成抽象地认识D.在头脑中把两个事物联系起来,求同存异29、根据()可以把思维分成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三类。
A.思维的形态B.思维的结构C.思维的方向D.思维的创造水平30、下面哪一种对梦的态度是正确的()。
A.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
B.梦是焦虑和紧张状态的产物C.我们不能对梦做科学的研究D.做梦时人感觉不到外界刺激31.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描绘,在人脑中产生新形象的过程是()。
A.思维B.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32.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想活动主要是()。
A.无意想象B.记忆表象C.再造想象D.创造想象33.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是()。
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34.梦属于一种()。
A.无意想象B.有意想象C.记忆表象D.再造想象35.小孩子边搭积木边思考,这属于()。
A.直觉思维B.直观动作思维C.形象思维D.抽象思维36.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
A.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D.问题情境37.尽可能多地说出"砖"的不同用途,这主要属于()。
A.发散思维B.聚合思维C.直觉思维D.分析思维38.聚合思维又称为()。
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求同思维D.求异思维39."头脑风暴法"是由()提出来的。
A.卢钦斯B.邓克尔C.西蒙D.奥斯本40.根据吉尔福特的观点,发散思维的三个特征是()。
A.流畅性、应用性、灵活性B.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C.整体性、具体性、灵活性D.变通性、独特性、可操作性41.创造性思维是( )A.发散思维的表现B.直觉思维的表现C.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D.想象力的表现4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A.想象B.表象C.印象D.迹象4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4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A.有意想象B.随意想象C.创造想象D.再造想象4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A.理想B.空想C.灵感D.幻想46*.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A.创造性思维B.创造性想象C.灵感D.顿悟4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间接性B.概括性C.预见性D.抽象性4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抽象性B.概括性C.间接性D.情境性49.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A.再现思维B.集中思维C.发散思维D.抽象思维5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A.常规性思维B.创造性思维C.直觉性思维D.分析性思维5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A.原型B.定势C.迁移D.变式52.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A.原型启发B.概念形成C.迁移D.问题解决53.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A.定势B.迁移作用C.动机状态D.变式54.问题解决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解决难度大问题时其动机应处于()水平。
A.强B.弱C.中等D.偏低55.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A.流畅性B.变通性C.新颖性D.独特性56.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处于问题解决阶段的()A.提出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检验假设57.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景能够顺利地做出多种反应或答案,反映了创造性思维的哪种特征?()A.敏感性B.流畅性C.洞察性 D.独创性58.问题表征是( )A.问题的语言表述B.问题在脑中的呈现方式C.问题条件的呈现D.问题目标的59.荣格认为集体潜意识的内容是通过( )得来的。
A.遗传B.学习C.模仿D.教育60.心理学家常用的研究概念形成的方法是( )A.抽象概念B.具体概念C.人工概念D.科学概念61.想象处理的主要信息是( )A.表象B.符号C.语词D.语义62.提出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g因素所决定的心理学家是( )A.卡特尔B.瑟斯通C.斯皮尔曼D.吉尔福特63.人们习惯于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原因在于受到下列哪种因素影响?()A.心理定势B.功能固着C.无关信息的干扰D.问题表征的方式64.利用人工概念进行概念形成研究的方法是由谁创立的?()A.布鲁纳B.罗施C.马丁D.赫尔65.研究发现,简单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强而提高;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应()A.降低B.升高C.保持不变D.无所谓66.前苏联盲人作家杜布林斯基失明之后,仍能借助于过去经验保留的形象,对自然景物进行清晰、鲜明的描写,他的这种表象是( )A.视觉表象B.听觉表象C.运动表象D.动作表象67.描写祖国大好山河诗词的朗诵,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祖国美好山河的景象,这种心理现象叫( )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68.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A.心理定势 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 D.迁移69.我们无法通过感知了解未来天气变化的情况,但可以根据气象台的预测,推断未来天气的变化,这反映出思维的______特征。
( )A.直接性B.具体性C.间接性D.概括性70.瓦特从蒸汽把水壶盖推得上下移动而进入蒸汽机的发明制作,这是[]作用()A.原型启发B.迁移C.科学幻想D.再造幻想71、已经掌握的知识技能对新知识技能的掌握产生的影响作用称为()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作用72.人的习惯和自动化行为的生理机制是()A.定势B.动力定型C.无条件反射D.反馈73、以概念、判断、推理等来反映客观事物,达到对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理解的思维过程称之为()A.概念B.问题解决C.具体思维D.抽象思维74、把提供的各种信息重新组合,朝着一个方向、寻找出一个正确答案或最佳方案的思维过程称之为()A.辐合性思维B.再生性思维C.创造性思维D.辐射性思维75、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后像B.表象C.想象D.联想76、()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它是思维的形式A.概括B.概念C.推理D.抽象77、在头脑中提取同类食物的本质物征,舍弃非本质特征的思维过程是()A.分析B.比较C.抽象D.概括78、学生解题能够一题多解,说明他的()能力强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79、言语是()A.社会现象B.心理现象C.符合系统D.均匀递减80、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A.表象B.联想C.做梦D.幻想81、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性质上存在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上A.表象储备B.实践要求C.知识经验D.新颖程度82、根据言语的描述或图样的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称为()A.想象B.表象C.再造相象D.创造想象83、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探索问题答案的思维是()A.发散思维B.辐合思维C.再造思维D.创造思维84、运用以前已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不需要更改地解决类似情境中的问题的思维过程叫做()A.经验思维B.理论思维C.常规思维D.创造思维85、看小说时产生的想象活动主要是()A.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无意想象86、鲁迅在《阿Q正传》中塑造的阿Q形象,是一种()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无意想象87、()的睡眠阶段会伴随梦境的出现A.快速眼动B.慢速眼动C.接近黎明D.深度睡眠88、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被称为()A.问题解决B.概念形成C.抽象思维D.创造性思维89、分散思维的程度由变通度、流畅性和()的能力来揭示A.求同性B.求异性C.反应性D.独特性90、桑代克用猫做实验发现解决问题是个()的过程A.顿悟B.尝试错误C.假设考验D.策略运用91、动机水平适中,最容易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为()A.成就动机理论B.耶克斯和多德森定律C.成就结构理论D.强化理论9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启发B.原型C.问题对象D.问题情境93、会英语有利于学习德语,这体现了()的作用A.变式B.定势C.正迁移D.负迁移94、与抽象思维关系密切的因素是()A.表象B.图形C.动作D.语言95、学生先前的解题活动所形成的心理准备状态影响他以后解题的思路,这种心理现象称为()A.迁移的作用B.原型启发C.情感的影响D.定势的作用96、学生掌握了整数、分数、小数的知识后,可以把它们概括为有理数,这是()的思维过程A.具体化B.分析C.系统化D.抽象97、从一般原理到特殊事例的推理称为()A.判断B.决策C.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98、一般认为,创造思维经历四个阶段,它们是()A.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B.准备,酝酿,豁朗,验证C.掌握感性材料,运用变式,提出假设,验证假设D.发现问题,准备,酝酿,豁朗99、在创造性活动中,新形象的出现常带有突然性,这种心理状态称为()A.思维的敏捷性B.再造想象C.幻想D.灵感100、从其他类似的事物中,引起联想,从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称之为()A.原型B.原型启发C.问题解决D.定型101、有人思想很深刻但经常感到表达出来很困难,这是因为内部言语的()造成了由深层结构向表层结构转化的困难A.隐蔽性B.简略性C.快速性D.展开性102、受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是()A.同化B.变式C.定义D.定势103、已有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对解决问题的影响称之为()A.定势B.迁移C.原型启发D.功能固着104、人脑对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和事物之间规律性的联系的反映,是思维()的一个特点A.间接性B.直接性C.概括性D.推理过程105、布鲁纳等人的人工概念形成的理论认为,概念形成的过程是()的过程A.假设考验B.把握共同因素C.内隐学习D.语言中介106.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分是()A.集中思维B.抽象思维C.发散思维D.直觉思维107、一年级小学生计算时往往扳着手指算,这种思维是()A.形象思维B.动作思维C.创造性思维D.抽象思维108.关于初中生思维品质特点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具有明显的平衡性B.思维创造性比批判性明显增加C.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再度出现D.思维的片面性表面性表现依然突出109.下列哪种情形不利于顿悟()A.一段时间的大量准备B.一定时期的放弃C.不同的环境D.功能固着110.根据思维任务的性质、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思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分类()A.直观动作思维B.形象思维C.经验思维D.逻辑思维111.概念结构理论中的层次网络模型是由()提出的A.茹什B.波纳C.柯林斯D.赫尔11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