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 传统节日 说课稿

合集下载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农历节日教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农历节日教案

2023部编本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农历
节日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农历节日,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
2. 学会认读汉字“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等农历节日相关词语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课件、图片、挂图
2. 有关各地庆祝节日的短视频
三、教学过程
导入呈现
通过展示有关各地庆祝节日的短视频,引发学生们的兴趣,带
着问题导入,如:“你看过这样热闹祥和的场景吗?这是哪个节日?这个节日是如何庆祝的呢?”
认知新知
1. 针对不同的农历节日,分别通过图片等方式介绍其形象、来历、风俗惯等方面,培养孩子们对于农历节日的基本认知。

2. 研究并认读相关汉字,如端午节、中秋节等。

练运用
1. 分组活动,编写题目,进行游戏问答。

如:“这个节日是哪
个节日?如何庆祝?”
2. 分批进行剪纸创作,模仿庆祝活动或物品等。

四、教学总结
通过认知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加透彻地了解了中
国的传统节日;学生们通过语言表达和手工创作,运用自己所学知
识,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协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

以上是本次农历节日教学的全部内容,感谢大家的认真学习。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精推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精推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精推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第【1】篇〗【说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更多地了解有关我国一些传统节日的来历、习俗、饮食等深刻内涵。

2.通过汇报交流与展示,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总结能力和组织交际能力。

3.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家过节的过程,或者在节日中发生的印象深刻的事。

并能把自己的心情或所得恰当地表达出来,要表达真情实感。

4.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增强民族意识。

【说教学重点】学会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整合信息,用不同方式展示交流的能力。

【说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并能正确运用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经过表达完整,有自己的真情实感。

【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说教学课时】1课时【说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播放春节贴春联、清明节踏青、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的画面。

2.谈话激趣:谁能说说这些传统节日的时间呢?(自由交流)3.导入课题:同学们每个节日都有着不同的风俗。

前一阶段,我们各小组针对自己喜欢的传统节日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相信你们一定有许多收获想和大家一起来分享吧!那么,今天让我们走进一些传统节日,去感受一下这些节日的风情吧!(板书课题)二、展示活动成果。

预设一:春节组同学展示交流:1.谈话过渡: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

不同地区、不同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

那么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春节组的同学一起了解一下春节习俗!(1)展示故事:关于春节,有一种传说是: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兽。

每到除夕就出来伤害人命。

一年除夕,来了个老人。

他在门上贴上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

“年”浑身一抖,大叫了一声。

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噼里啪啦”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逃走了。

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

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的办法。

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祈求来年的幸福平安。

二年级语文教案 传统节日-说课一等奖

二年级语文教案 传统节日-说课一等奖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识字2 传统节日》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流市民乐镇南庆中心小学李钰金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能按时间顺序排列节日。

3.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我国的传统节日有很多,接下来请和老师一起走进课文来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节日和它的习俗吧!2.复习词语,课件出示词语,齐读。

3.师:接下来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传统节日》。

4.自由朗读课文,找一找,课文中提到了哪些传统节日。

(课件出示节日)二、精读课文,读中感悟1.出示句子: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1)思考:春节有哪些活动(贴窗花,放鞭炮)(2)师:你还知道春节有哪些风俗(生讨论,总结)(3)人们的心情如何(心情:高兴、激动、喜悦)(3)谁愿意试试(生自荐读,然后齐读,体会春节时人民们的快乐情感。

)2.出示句子: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1)思考:元宵节的风俗是什么(看花灯)你还知道哪些习俗(吃汤圆)(2)“大街小巷人如潮”这一句有什么表达效果(比喻句,人就像海里的水涌现出来,形容人非常多,热闹非凡。

)(3)再读一读这个句子。

3.出示句子: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1)思考:清明节人们会去做什么活动(祭扫)(2)这一天的天气如何,从哪里可以看出(下雨,从“雨纷纷”可以看出来。

)4.出示句子:过端午,赛龙舟,粽香艾香满堂飘。

(1)思考:端午节人们有什么活动(赛龙舟,吃粽子)(2)你们还记得端午节的来历吗(纪念伟大诗人屈原)5.出示句子: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1)思考:七夕这一天,妇女们会干什么(乞巧,农历七月初七这天,妇女们会在庭院陈设瓜果,向织女星祈愿,请求帮助她们提高刺绣缝纫的技巧)(2)你知道七夕节的来历吗它和牛郎织女有什么联系呢(师相机指导)6过了七夕,便迎来了阖家团圆的日子,同学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中秋节)出示句子: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课文及内容分析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课文及内容分析

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第2课《传统节日》
课文及内容分析
【课文】
传统节日
春节到,人欢笑,贴窗花,放鞭炮。

元宵节,看花灯,大街小巷人如潮。

清明节,雨纷纷,先人墓前去祭扫。

过端午,赛龙舟,粽子艾香满堂飘。

七月七,来乞巧,牛郎织女会鹊桥。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

重阳日节,要敬老,踏秋赏菊去登高。

转眼又是新春到,全家团圆真热闹。

【内容分析】
《传统节日》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识字)第二课。

课文按一年四季的时间顺序分别介绍了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和重阳节这七大中国传统节日,文章语言轻快、韵律感强,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通过课文学习可以引领学生认识传统节日的习俗文化,体会这些这延续了数千年的中国传统节日所积淀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在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者组织开展游戏活动,让孩子们体会节日的仪式感,让学习活动既庄重又不失情趣,根植传统节日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稿

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说课稿教学内容: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传统节日》教学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了解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时间、和意义;2. 增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3. 让学生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内容:本课主要介绍以下五个传统节日: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教师应该通过介绍这些节日的名称、时间、习俗、意义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学准备:1. 课本《传统节日》2. 课件和图片3. 彩色笔、彩色纸4. 传统节日的相关纸质资料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4分钟)1. 与学生打招呼,然后问学生对中华传统节日有没有些了解?2. 以问答回应,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春节(10分钟)1. 介绍春节的名称、时间、和意义。

2. 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展示各地的春节庆祝活动和习俗。

三、讲授清明节和端午节(8分钟)1. 介绍清明节和端午节的名称、时间、和意义。

2. 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展示各地的清明节和端午节庆祝活动和习俗。

四、讲授中秋节和国庆节(8分钟)1. 介绍中秋节和国庆节的名称、时间、和意义。

2. 通过图片和PPT,向学生展示各地的中秋节和国庆节庆祝活动和习俗。

五、发挥想象(5分钟)1. 给学生配备彩色纸和彩色笔。

2.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彩色纸和笔绘制一个自己认为的中华传统节日。

3. 通过发挥想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传统文化。

六、作业(5分钟)1. 让学生画一个中国传统节日的画,并标出节日名称。

2. 让学生家里进行一次传统文化调查,找出家庭中常过的传统节日并记录下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们可以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节日,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让学生具备更优良的文化传承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了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爱好和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优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2传统节日说课稿第【1】篇〗识字2 传统节日说课稿一、说教材《传统节日》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针对识字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生字,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让孩子从中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文结构形式相同,对仗工整,巧妙的告诉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说目标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本课会写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难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难点为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会的不教。

上课的前两天,下发本课的前置小研究,前一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改正后再当堂解决孩子们的困惑,让学生交流分享收集到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课文中生字的认读记,进行多元识字,从而巩固识字。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生字和课外知识拓展为主。

1.音乐激趣法,学生都喜欢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有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乐中自主学习,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需要,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再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让孩子们放手,自主合作学习。

本课的内容节日有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也有比较陌生不熟悉的,虽然篇幅比较短,但是课文背后,蕴藏了较深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

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通用12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小学语文教案:《传统节日》篇1活动目的:1、通过活动使学生知道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及日期,了解人们庆祝传统节日的民间传统习俗。

2、通过收集、整理、研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使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中华民族,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活动重点: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具体日期,了解人们庆祝节日的传统习俗。

活动准备:学生:传统节日的代表图片及相关资料,排练舞蹈、绘画、手工、收集古诗、春联等。

老师:1、各个传统节日的场面及传说的相关图片的课件。

2、收集或上网下载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资料,设计引导性的问题,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

活动过程:一、从实际生活出发,导入主题。

1、欣赏儿歌《爷爷为我打月饼》。

前几天我们刚刚过完的是什么节?(中秋节)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我国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呢?2、提示课题——传统节日。

[导入部分选用儿歌,并结合学生过中秋节的体验,使学生感受到了节日的喜庆与欢乐。

引发学生对节日的向往,激起学生对传统节日的研究兴趣。

]二、认识传统节日。

1、问题: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呢?(学生汇报课前准备的调查记录卡)2、明确传统节日的具体日期(学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及资料汇报)通过课前调查、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记录,学生对传统节日有了较多的了解,能准确说出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日期,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问题的答案,提高自我学习并概括能力。

三、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1、说一说你最了解哪一个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2、请同学们查阅传统节日习俗的更多资料。

3、学生汇报交流:中国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演示课件)4、小结:每当节日到来,人们都用不同的方式庆祝,从古至今一直流传下来。

[学生自己操作微机,提高了独立学习的能力,而且培养了自信心。

通过运用信息技术,使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初步印象得到进一步加深。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识字2《传统节日》教案范文

【导语】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的传统节⽇,准备了以下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篇⼀ 教学⽬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春节、花灯、清明节、先⼈、龙⾈、中秋、圆⽉、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3、通过春节等节⽇,使学⽣深刻地认识和领会中华民族的传统⽂化。

4、明确不同的节⽇有不同的⽂化。

5、培养学⽣珍视和热爱⽣活、乐于与他⼈分享快乐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传统节⽇的起源、风俗等,感受我国传统节⽇深厚的⽂化底蕴。

教学难点:培养学⽣对中华民族传统节⽇的热爱之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认识“传、统”等14个⽣字,会写“贴、街”等9个新字,会写“节⽇、春节、花灯、清明节、先⼈、龙⾈、中秋、圆⽉、转眼、全家、团圆、热闹”等词语。

2、了解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乞巧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的起源、习俗以及过节时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

教学过程: ⼀、听关键词,猜节⽇。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节吗? 2、⽼师给⼤家带来了⼏个有关节⽇的关键词,就请⼤家来猜猜是什么节⽇,在哪⼀天过节? 放鞭炮,拿红包(春节正⽉初⼀) 祭祖、扫墓(清明4⽉3⽇—5⽇) 吃粽⼦,赛龙⾈(端午节五⽉初五) 吃⽉饼,赏圆⽉(中秋节⼋⽉⼗五) 师:像这些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地上延续了⼏千年的历史,并成为中华民族象征的节⽇,我们把它们叫做中国的传统节⽇。

板书课题:传统节⽇ 师:上课前,⽼师请⼤家去收集中国传统的节⽇,除了屏幕上的四个传统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它们分别在哪⼀天过? 师:在学⽣回答后再出⽰其余的⼏个传统节⽇,问:从⽇期上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结:对呀,中国的传统节⽇多数都是按农历来过的,只有清明是按公历来过的,它是⼆⼗四个节⽓中的⼀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
识字2 《传统节日》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传统节日》是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识字单元第二篇课文,针对识字单元,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自主学习生字,并通过对课文的朗读感悟,激发孩子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

这篇课文按时间顺序讲述了我国七大传统节日,以及每个节日的习俗,让孩子从中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本文结构形式相同,对仗工整,巧妙的告诉我们祖国的传统节日,以及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

二、说目标
根据我对教材的认识和分析,结合本阶段识字阅读的重点,针对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我把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目标:认识本课会认字,会写本课会写字。

2、语感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3、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重难点
在确定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难点为读懂课文内容,了解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会的不教。

上课的前两天,下发本课的前置小研究,前一天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学生改正后再当堂解决孩子们的困惑,让学生交流分享收集到的资料,课堂上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详细的讲解,针对课文中生字的认读记,进行多元识字,从而巩固识字。

课堂上的教学方法,以生字和课外知识拓展为主。

1.音乐激趣法,学生都喜欢形象的内容,我利用课件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有助学生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2.游戏学习法,在教学中,我通过多种游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识字,在快
乐中自主学习,当然在教学方法中更需要,顺学而导法,本课的内容比较浅显,各段的句式相似,再结合上下文,联系实际,理解重点词语之后,让孩子们放手,自主合作学习。

本课的内容节日有和学生生活很贴近的,也有比较陌生不熟悉的,虽然篇幅比较短,但是课文背后,蕴藏了较深的传统文化,让学生们自己合作交流,共同进步。

五、学习流程
课前三分钟,《弟子规》“信”篇。

诵读(组长与全班对读)
(一)、激趣导入
1、课本插图导入
2、指名读好课文题目,板书课题。

(二)、巧解题
1、课件出示(选取你最熟悉的传统节日进行交流与分享,可以参考你搜集到的文字或者图片资料)
2、教师相机补充:
(三)、巧浏览
1、自由读课文、懂内容。

2、课件出示前置小研究的第二部分内容。

(四)、巧识字
本课生字我用()方法来进行分类识记。

如:结构法、平翘舌音法等。

(五)、探究(按顺序过节日)
(端午节清明节元宵节春节重阳节中秋节乞巧节)
六、巧拓展
我国很多民族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知道哪些?分享你搜集到的知识吧!
七、说板书
传统节日
春节、元宵节
清明节、端午节
乞巧节欢聚、吉祥、团圆
中秋节
重阳节
本课板书分为两部分,一是节日名称顺序排列;二是传统节日蕴含的意义。

八、说反思
(一)、教学设计上的特点:
1、以多元化识字方法来学习课文。

2、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个性展示。

3、抓课文节日习俗,交流分享说话表达。

(二)、教学设计中的困惑:
1、针对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时,教学中是否会出现课堂调控上的不足。

2、由于时间的关系,在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是否会流于形式,展示时间不够充足是否过窄。

最后,课堂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希望能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实践,不断地遗憾中去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