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口可乐上市58年的扩张与分红

合集下载

上市百年,可口可乐的危局与自救

上市百年,可口可乐的危局与自救

上市百年,可口可乐的危局与自救1. 引言1.1 可口可乐公司的历史可口可乐公司成立于1886年,由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斯蒂森·彼德森发明。

最初,可口可乐是一种含有可卡因的药物,被称为“神奇的脑力激活药水”。

后来,由于《禁酒法案》的实施,公司决定将饮料中的可卡因成分替换为咖啡因,从此转型为一种通俗的碳酸饮料。

随着20世纪的到来,可口可乐开始迅速扩张,成为全球最知名的饮料品牌之一。

公司不断推出新品种和宣传活动,使得可口可乐的品牌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无论是通过电视广告、体育赛事赞助还是在线营销,可口可乐都保持着高度的品牌曝光度。

可口可乐公司的历史经验丰富,积累了大量的市场数据和消费者反馈。

这些宝贵的资料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和应对危机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可口可乐已经成为全球热门饮料品牌,深受消费者喜爱。

1.2 面临的危机可口可乐公司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在其百年上市历程中也曾遭遇过各种危机。

最大的危机之一是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竞争对手层出不穷,给可口可乐带来了巨大压力。

随着消费者口味的变化和健康意识的提高,传统碳酸饮料市场逐渐萎缩,可口可乐面临着如何在新时代立足的困境。

消费者对于可口可乐产品的认可度也在下降,市场份额不断被其他品牌蚕食,这使得可口可乐在市场上的地位逐渐岌岌可危。

面对如此严峻的危机,可口可乐公司亟需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来应对。

1.3 自救措施的必要性自救措施的必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可口可乐必须及时有效地采取措施来应对竞争对手的挑战,以确保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当企业遭遇危机时,如果不及时采取自救措施,将会进一步加大损失,并可能导致企业的灭亡。

自救措施还可以帮助企业提升品牌形象,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和支持,从而实现企业的品牌复苏和发展。

可口可乐公司在危机时刻必须审时度势,果断采取有效的自救措施,才能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和壮大。

只有在面对危机时保持冷静,制定科学的自救计划,并付诸行动,企业才能顺利度过难关,走向成功。

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总结

可口可乐在中国发展总结

可口可乐中国发展总结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解放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宣传发展阶段。

1927可口可乐首次进入中国,在天津及上海设立装瓶厂,上海街头悄然增加了一种饮料——“蝌蝌啃蜡”。

奇怪的棕褐色,中药似的味道,怪异的气泡,加上古怪的名字,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很差。

于是,在第二年,这家饮料公司公开登报,用350英镑的奖金悬赏征求译名,一位上海教授蒋彝翻译——可口可乐——得到公认。

它不但保持了英文名的音译,还比英文名更有寓意,更容易传诵。

这是可口可乐步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步。

在上海等与外界接触范围较大的地区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在1948年中国上海成为美国境外首个年销量突破100万箱的市场。

然而,随着美国大使馆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自此之后的30年内,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第二阶段:1978年至今,是可口可乐重回中国市场且得到极大发展的阶段。

在隐退近30年后,在中美宣布建交的当天,可口可乐与中国政府签署协议重返中国市场,成为首家重返中国消费市场的国际消费公司,推出2升容量的塑料包装瓶和Hi-C饮料。

在中美建交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

可口可乐再度返回了中国大陆市场。

在跨世纪的一年,可口可乐在中国区总部从香港迁移到了上海,回归阔别54年的中国原籍。

一直进行有条不紊的宣传,推出多种符合中国消费者喜好的饮料。

抓住各种商机进行业务宣传:特约瓶装商系统为产品生产制造便利的生产环境;联手大型体育活动拓展产品的销售渠道(如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或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来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在汶川地震后赞助1亿元人民币);为适应当今的新媒体营销趋势建立中国整合营销部、互动营销部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的宣传营销系统(如“可口可乐那些事儿”挑战了解可口可乐的相关知识);密切关注中国消费者的喜好,流行的词汇,对中国消费者进行调查研究,推出符合消费者喜好的产品(如“萌系列”昵称瓶的推出);总结积极健康、环保、可持续的发展理念,以发展理念为核心推出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产品(如Diet、Light、Zero 等系列关注身体健康以及植物瓶等包装可回收的产品)。

可口可乐价值分析

可口可乐价值分析

可口可乐(KO):巴菲特价值投资极致代表一、巴菲特与可口可乐2019年12月9日,是可口可乐公司上市100周年。

1919年价值40美元的单支股票现在的价值早已超出1,800万美元。

自1920年以来,可口可乐一直支付季度股息,并在过去的55年里逐年提高。

可口可乐素来享有“股息之王”的美誉,投资价值长盛不衰。

追溯巴菲特与可口可乐的关系,最早是他的童年,5岁的他第一次喝到可口可乐,然而童年就早已展现企业思维的他,在喝到可口可乐不久后便花25美分批发六罐可乐,然后以5美分一个的价钱卖出去,那个时候的巴菲特仅有5岁。

二、不能忽略的成长如果仅仅从一堆静态的数据,就能判断好公司与好股票,那巴菲特就不是巴菲特。

1988年巴菲特仔细研究了可口可乐过去年报。

他发现这个卖糖水的公司,其毛利率高达80%以上。

这家公司未来的成功取决于它能向全世界卖出多少份可乐,数量越多,赚钱越多。

他发现在过去80年里面,没有一年其销量不是增加的!下表为:1988-2019年可口可乐营业收入与净利润情况(备注:2019年营业收入与净利润为预估值)我们可以看到,1988年之后可口可乐的营业收入具有显著的增加。

在2011年左右到达顶峰。

净利润也一路走高。

巴菲特1988年买入可口可乐股票5.93亿美元,1989年大幅增持近一倍,总投资增至10.24亿美元。

1991年就升值到37.43亿美元,2年涨了2.66倍,连巴菲特也大感意外。

1994年巴菲特继续增持,总投资达到13亿美元,至1998年底,巴菲特在可口可乐的持股市值为134亿,10年里增长了约11倍,年均复合收益率约27%。

到2016年底,除去股息后,巴菲特已经赚了超过150亿美元。

这是巴菲特最传奇最成功的股票投资案例之一。

三、“护城河”分析1、产品特性角度,可口可乐的护城河来自其神秘配方。

配方是可口可乐公司最大的秘密,据说世界上只有三个人知道其配方。

其酸酸甜甜的口感,具备轻微的成瘾性。

诱使消费者重复地消费。

可口可乐的发展

可口可乐的发展

可口可乐的发展可口可乐的发展1.1...........可口可乐的诞生1.2...........关键词2.1............可口可乐的导入期2.2.............可口可乐的成长期2.3..............可口可乐的成熟期2.4..............可口可乐的衰退期3..................小结4..................参考文献[摘要]1886 年,约翰. 斯蒂司.蓬普顿在佐治亚州的亚特兰大发明了随后风靡全球的可口可乐,1888年,一位叫阿萨.G.坎德勒的年轻人看到了可口可乐作为饮料的市场前景,于是购买了可口可乐的股份,掌握了全部生产销售权,并与1892年成立了可口可乐公司,坎德勒被称为可口可乐之父。

1923年,罗伯特.伍德鲁夫接任公司总裁,在他的苦心经营下,可口可乐成为全球最有名的品牌之一。

《关键词》可口可乐生命周期可口可乐的导入期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式家喻户晓品牌之一,最受欢迎饮料之一,自1979年重返中国至今,总资产超过50亿美元,在中国建有42家瓶装厂,员工超过48000人,99%为中国本地员工,长期支持教育及公益活动,帮组社区发展,投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

为什么可口可乐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如此受欢迎,我们来看看可口可乐的初步发展。

从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从香港用火车把可口可乐产品运进内地,采取委托寄售方式,使可口可乐首先进入北京友谊商店和涉外饭店,代销者可以无本得利,最初的年销量只有200吨。

可口可乐从此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这一时期,销售额增长比较缓慢,产品没有被大众所认知,此事需要花销很大的广告费用,可口可乐公司请人翻译了这个中文名字,改名采取了双声音韵方式,音意俱佳,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又显示了饮料的功效和消费者的心里需求,可口可乐在中国家喻户晓这个名字功不可没。

可口可乐公司从一开始就把可乐定位于以消费者导向的理念即买的到、买得起、乐得买,而今改为无处不在、物有所值、心中首选。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1927年开始,可口可乐就已经在中国投资。

到1948年,上海成为美国境外第一个年销售量超过100万箱可口可乐的重要市场。

1979年,中国改革开放元年,可口可乐在第一时间重踏中国国土,成为重返中国的第一批国际品牌。

整整25年,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的改革开放缔造了一个创造奇迹的时代,而中国商业理念的成熟和发展,也堪称一部宏大的商业史诗。

可口可乐有幸成为最先融入这一商业史诗中的一员,不仅见证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并用自己成功的经验为外商投资中国谱写了成功的篇章。

至今,可口可乐公司在中国的投资已超过12亿美元,在中国内地建有28家装瓶公司及34家工厂,员工超过2万人,中国每年人均饮用可口可乐12杯(每杯8盎司或 192 毫升)。

可口可乐已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国际品牌之一。

根据1999年在中国进行的盖洛普调查显示,81%的中国消费者知道可口可乐的品牌。

2003年,一个独立的中国权威消费调查显示,可口可乐已连续八年被选为中国最受欢迎的饮料。

1/ 1。

非常可乐的发展史

非常可乐的发展史

非常可乐的发展史非常可乐的发展史非常可乐是全球著名的碳酸饮料品牌,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1886年,美国亚特兰大药剂师约翰·S·邓普顿创立了可口可乐公司,他发明了一种含有可卡因和咖啡因的饮料,并在当年5月8日在一家饮料摊位上首次将其推向市场。

这种饮料最初被称为“可口可乐”。

20世纪初,可口可乐公司的销售额开始逐渐增长。

1920年,可口可乐公司的总裁阿瑟·戴顿·切尼兹决定对可口可乐进行重新包装,并推出了一种新的品牌——“可口可乐”。

1929年,可口可乐公司开始在美国以外的地区进行扩张。

这一年,第一瓶可口可乐被运往加拿大,并在一些欧洲国家开始销售。

在二战期间,可口可乐成为美国士兵们的最爱饮料之一。

可口可乐公司宣传自己的产品是“一种享受和自由的象征”,它与美国的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成为了美国文化的一部分。

20世纪5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推出了一种无咖啡因的可口可乐,这种饮料成为公司的另一大经典产品。

1960年代,可口可乐公司开始采用全球标准化的生产和广告策略,这让可口可乐品牌在全球范围内得以推广。

1978年,可口可乐公司在全球市场上面临着竞争。

一家来自佐治亚州的小公司——非常可乐公司开始推出自己的品牌,这种饮料被称为“非常可乐”。

非常可乐的味道与可口可乐类似,但它的市场定位更加年轻化、运动化和时尚化,这一市场定位使得非常可乐在年轻人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非常可乐在全球市场上逐渐发展壮大。

1993年,非常可乐公司与可口可乐公司合作,成立了“合资非常可乐公司”。

此次合作加强了两家公司之间的商业关系,使得非常可乐品牌得以更好地在全球范围内推广。

21世纪初,碳酸饮料市场竞争加剧,非常可乐公司开始积极探索其他市场。

2001年,非常可乐公司推出了一种运动饮料——Powerade,这一产品大受欢迎,并逐步成为非常可乐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

此外,非常可乐还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产品,如瓶装咖啡、健康饮料等,不断满足消费者不同的需求。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可口可乐在中国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

2001年11月多哈会议通过中国入世前夕,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杜达夫在北京接受《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的采访时称,中国已成为可口可乐全球的第六大市场,将来即便不是其最大的销售市场,也会是其最大的商业市场。

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可口可乐已成为中国社会繁荣的一部分。

杜达夫还说,让可口可乐中国员工特别骄傲的一件事是:1O年前的计划现在他们全部做到了。

发展迅猛的“中国”公司可口可乐是最早进入中国的美国企业之一,其进入中国市场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20年代。

1927年,可口可乐在上海落户,随后在天津、青岛也相继建立了装瓶厂。

1933年上海装瓶厂成为当时可口可乐公司在美国境外最大的装瓶工厂。

1948年中国成为美国本土之外第一个销量突破100万箱的市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美之间的特殊关系,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发展受到影响。

中美建交后,可口可乐公司重返中国,可以说这之后才是可口可乐在中国真正发展的历史。

重返中国的可口可乐采取了四步走的策略。

第一步,从197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从香港用火车把可口可乐产品运进内地,采取委托寄售方式,使可口可乐首先进入北京友谊商店和涉外饭店,代销者可以无本得利,最初的年销量只有约200吨。

但可口可乐从此再次打开了进入中国市场的大门。

第二步,赠送设备,促进进口原浆。

从1981年起可口可乐美国总部先后向北京、广州等地赠送灌瓶用的生产设备,但条件是必须进口可口可乐公司配方保密的原浆,再用中国的瓶掺水和糖,贴上可口可乐的标志。

当时中国灌浆量达万吨以上,进口原浆所用的外汇最多年份达100万美元。

第三步,投资办厂,扩大市场。

1988年中美合资的上海申美饮料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建立了两个生产车间,一个由美方独自管理生产配方保密的原浆,一个由原浆配糖兑水灌瓶。

可口可乐公司使用中国生产力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市场,年销量达17万吨。

第四步,扩大可口可乐的社会影响,这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起,可口可乐在中国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公益、体育活动。

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

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

巴菲特经典投资-可口可乐(2009-09-21 20:50:13)分类:投资经典文摘巴菲特是如何估价可口可乐的可口可乐股价走势图时间价格市盈率现金流净资产每股收益可口可乐1988年 5.2214.5倍12倍 1.0736美分1988年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每股收益0.36元、净资产1.07元,巴菲特买入价为5.22元,买入市盈率为14.5倍,市净率4.88倍。

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1988年巴菲特认为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定价比其实际的内在价值低了50-70%。

(市值148 估值296-493)巴菲特1988年首次购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人们问“可口可乐公司的价值何在?”,公司股票市价相当于税后净收益的15倍(即15倍的市盈率)、现金流的12倍,分别比市场水平高30%和50%。

巴菲特花了5倍于账面价值的钱买入可口可乐公司股票,年收益率仅有6.6%。

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看好可口可乐公司非凡的经营前景。

公司在资本支出相对很小的情况下,权益资本的收益率高达31%。

当然,可口可乐公司的内在价值是由公司未来预期赚取的净现金流用适当的贴现率贴现所决定的。

1988年,可口可乐的股东收益为8.28亿美元。

美国30年国债到期收益为9%左右。

如果可口可乐1988年的净现金流以9%贴现(注意,巴菲特没有在贴现率中加上股权资本风险溢价补偿),则内在价值为92亿美元。

巴菲特在购买可口可乐公司股票时,它的市场价值已达到148亿美元,这说明巴菲特购买可口可乐股票时的出价可能过高。

但既然市场愿意付出超出这个数字60%的价格,便意味着购买者考虑了它未来增长的可能性。

当一家公司可以不增加资本就可以增加其净现金流时,贴现率就可以取无风险收益率与净现金流的预期增长率之差。

我们可以发现,1981-1988年,可口可乐的净现金率以年均17.8的速度增长,比无风险收益率要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口可乐上市58年的扩张与分红
——现金分红能力是蓝筹股认定的首要条件
文/董登新
笔者按:20世纪90年代末,在中国股民间曾经流传着一个关于财富的故事和传说。

据说,一位美国老太太在二战后购买了5000美元的可口可乐股票,并将股票收藏于箱底。

之后,她便渐渐淡忘了此事。

50年后,她突然从箱底翻出了几乎遗忘的可口可乐股票,抛售后,她竟意外地获得了5000万美元的收入。

也就是说,50年间可口可乐股本扩张及股价增值,让这位幸运的美国老太太获得了1万倍的收益。

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的真实的故事。

可口可乐(Coca-Cola,也称Coke)是从事不含酒精饮料的制造与销售的一家美国跨国公司。

1886年5月,该公司成立于美国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市,至今已122岁了。

可口可乐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饮料公司,也是软饮料销售市场的领袖和先锋,透过全球最大的分销系统,畅销世界超过200个国家及地区,在世界各地的合伙人多达90500个,饮料品种多达2800种,每天为15亿消费者提供服务,占全世界软饮料市场的48%,其品牌价值已超过700亿美元,是世界第一品牌。

1950年1月26日,可口可乐在纽约证交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KO。

现有雇员人数:9万人;
最新总股本:23.12亿股;最新流通股本:21.87亿股;2007年底的总资产:432.69
亿美元。

2007年底的净资产:217.44亿美元,相当于贵州茅台的18倍。

2007年净利润:59.81亿美元,相当于贵州茅台的15倍。

2007年每股收益:2.59美元;2008年9月底的每股净资产:10.27美元;
2008年11月14日收盘价:45.02美元;静态市盈率:17.50倍,贵州茅台目前市盈率为33倍。

2008年11月14日总市值1041亿美元,相当于贵州茅台的7倍多。

过去一年的最高股价:65.59美元;过去一年的最低股价:40.29美元。

可口可乐过去90年股本扩张情况。

1919年9月5日——1996年5月1日,(77年间)通过1次送红股及9次股本分拆,可口可乐的总股本扩大了4608倍。

具体扩张情况为:
1927年4月25日,送红股:1送1,股本增至1919年的2倍;
1935年11月15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4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8倍;
1960年1月22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3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24倍;
1965年1月22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2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48倍;
1968年5月13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2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96倍;
1977年5月9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2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192倍;
1986年6月16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3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576倍;
1990年5月1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2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1152倍;
1992年5月1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2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2304倍;
1996年5月1日,股本分拆:每股分拆为2股,股本增至1919年的4608倍。

股票分拆有两重意义:一是表明公司成长性好,业绩增长快;二是通过股票分拆降低股价,有利于提高股票的流动性。

然而,股票分拆是要有极强的盈利能力为前提的。

自1950年上市以来,可口可乐始终坚持“按季分红”的原则,即便大比例分拆股票,但每年四次的派现分红,却从不间断。

相比之下,1996年以前,由于股本扩张频繁,而且扩张速度快,因此,其间“按季分红”的派现水平明显要低一些,但却一直是不断提高的。

近十年来,可口可乐的现金分红更是不断上升。

近十年可口可乐按季分红一览(单位:美元)
年度年度分红(合计)每季分红(派现)
2008年 15.2 3.8
2007年 13.6 3.4
2006年 12.4 3.1
2005年 11.2 2.8
2004年 10.0 2.5
2003年 8.8 2.2
2002年 8.0 2.0
2001年 7.2 1.8
2000年 6.8 1.7
1999年 6.4 1.6
1998年 6.0 1.5
1997年 5.6 1.4
注:表中“年度分红”=“每季分红”×4。

表中数据是指每10股派现额(美元)。

不过,贵州茅台与可口可乐至少在以下四个方面不可比:
(1)可口可乐只有122年的历史,而贵州茅台却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可口可乐主要“外销”,贵州茅台主要“内销”。

前者是跨国公司,后者是国内公司。

(3)可口可乐生产世界大众消费的无酒精饮料,贵州茅台则主要生产中国少数人消费的高档白酒。

(4)可口可乐上市58年来,每年按季分红,同时还将股本扩张了4608倍;贵州茅台不会按季分红,但每年分红一次,而且股本已扩张了2倍多。

经计算:1997-2008的12年间,可口可乐平均每年分红9.3元/10股。

过去一年的最高股价:65.59美元;过去一年的最低股价:40.29美元。

均价52.94美元。

每股分红收益率为0.93/53.94×100=1.72%
看一下双汇发展的分红情况:(每10股)
2007年 8.0元
2006年 8.0
2005年 5.0
2004年 6.0
2003年 7.0 增5股
2002年 5.0
2001年 1.28
2000年 5.0
1999年增3股
1998年送2股增1股
10年平均每年分红4.528元/10股,2008年最高63.65元,最低23.2元,均价43.225元。

每股分红收益率为0.4528/43.225×100=1.05% (10年累计每10股送11股没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