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doc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1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中国建筑史》试题库一、填空题1、半坡村是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址。
2、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四合院遗址是西周时代的陕西岐山凤雏村早周遗址。
3、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是浙江余姚河姆渡村。
4、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廊院式建筑是河南偃师二里头西亳宫殿遗址5、我国建筑屋面上使用的瓦始于西周,琉璃使用于屋面始于南北朝。
6、长城始建于战国时期。
7、鲁班是我国春秋时代有名的建筑师,被后代奉为建筑工匠的祖师。
8、中国塔的主要类型有密檐式、楼阁式、金刚宝座塔、单层塔、喇嘛塔等五种。
9、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是北魏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塔的平面为十二边形,是我国塔中的孤例。
10、我国现存最早的木塔是辽代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平面八边形;我国现存最高的砖塔是宋代的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现存最高的石塔是宋代福建泉州开元寺双石塔。
11、最早见于史籍的佛教建筑,是东汉明帝时的洛阳白马寺。
12、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基本形式有庑殿、歇山、攒尖、硬山、悬山等五种。
13、在木结构建筑的设计和施工中,我国很早就实行了类似于近代建筑的模数制,宋代用“材”,清代用“斗口”作标准。
14、河北赵县安济桥建造于隋代,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拱桥,其设计者为李春。
15、石窟寺有塔院式、佛殿式、僧院式三种基本类型。
16、北京妙应寺白塔是元代尼泊尔工匠阿尼哥设计的。
17、中国现存最古的木构建筑是唐代山西五台县南禅寺大殿山门。
18、唐代佛光寺大殿平面形式采用金厢斗底槽,晋祠圣母殿平面采用副阶周匝,河北蓟县独乐寺山门平面采用分心槽。
19、《考工记》是我国战国时期的专著,《园冶》是关于造园的明代著作,作者计成,《营造法式》是我国宋代建筑方面的重要术书,作者李诫。
20、隋代大兴城是由文宇恺设计建造的;元大都的规划者为刘秉忠和阿拉伯人也黑迭尔,大都水系由杰出的科学家郭守敬规划。
21、我国历代都城规模由大到小为隋大兴城、北魏洛阳城、明清北京城、元大都、隋唐洛阳、明南京城、汉长安城。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古代中国部分【简答】木架建筑的优点:(1)取材方便(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4)施工速度快(5)便于修缮、搬迁。
【简答】木架建筑的缺陷:(1)木材越来越少(2)木架建筑易遭火灾(3)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
【简答】穿斗式(或“串逗”式)木构架的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简答】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三到五根。
当柱上采用斗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北方地区及宫殿、庙宇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简答】穿斗式和抬梁式的区别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名词解释】斗栱斗拱中国木架建筑特有的结构部件,其作用是在柱子上伸出悬臂梁承托出檐部分的重量。
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填空选择】斗拱在宋代也称“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栱”在江南则称“牌科”。
【名词解释】干阑建筑干阑建筑下层用柱子架空,上层作居住用,西南山区少数民族仍多采用这种建筑。
有人认为这种建筑由原始社会的巢居发展而来。
【填空选择】斗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填空选择】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填空选择】单体建筑的另一个特点是平面、结构、造型三者的不可分割性。
【名词解释】庭院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
【简答】古代庭院的围合方式(1)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2)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3)主房前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国古建筑常识提要..一、城市..都城的制度:《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一般解释为:都城九里见方,每边辟三门,纵横各九条道路,南北道路,宽九条车轨,东面为祖庙,西面为社稷坛,前面是朝廷寝宫,后面是市场和民居,朝廷宫室市场占地一百亩。
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历代都城规模大小的顺序:1.隋大兴城(唐长安城)2.北魏洛阳城3. 明清北京城4.元大都5.隋、唐洛阳6.明南京城7.汉长安城..中国的五大古都:西安、洛阳、开封、南京、北京..中国的七大古都:以上五处加安阳、杭州。
..金中都、元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是与《周礼考工记》之王城之制最接近的。
..中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城市有:平遥古城、丽江古城。
(北京古都的风貌改变较大,尚未列入)..里坊制:唐长安城为里坊制,为封闭型。
宋汴梁、临安转变为开发型,沿街设肆,沿街设住房。
..唐长安城总体布局及规划特色..二、宫殿:..周制三朝五门:外朝——决定国家大事;治朝——王视事之朝;内朝——办理皇族内部事务及宴会。
外朝|治朝|内朝皋门库门雉门应门路门..东西堂制:大朝居中,两侧为常朝。
汉代开东西堂制之先河,晋、南北朝(北周出外)均行东西堂制。
隋及以后均行三朝纵列之周制。
..隋唐的三朝五门:承天门、太极门、朱明门、两仪门、甘露门。
..外朝承天门、中朝太极殿、内朝两仪殿。
..唐代宫殿雄伟,尺度大。
麟德殿面积达5000余平方米,约为清太和殿的三倍。
..宋朝宫殿的创造性发展是御街千步廊制度;另一特点是使用工字型殿。
..轴心舍:即工字形殿的唐代名称,用于官署。
..元代宫殿喜用工字形殿。
受游牧生活、喇嘛教及西亚建筑的影响,用多种色彩的琉璃,金红色装饰,挂毡毯毛皮帷幕。
..三、坛庙:..坛祭祀天、地、日、月、桑农等自然物的建筑。
..庙祭祀帝王祖先的建筑。
..特征建筑物:天坛、孔庙应作全面了解。
..四、陵墓:..陵邑:汉陵各设陵邑,即小城市。
中国建筑史考试复习资料

绪论1.木架建筑优缺点优点:取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
缺点:木材日益减少;易遭火灾;难以满足更大更复杂的空间需求2.穿斗式木构架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檀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3.抬梁式木构架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檀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4.斗栱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形制,是由屋顶向屋身过渡的部分,由方形的斗和升、矩形的拱和翘、斜向的昂组成。
其功用是将上部支出的屋檐的重量传至柱上。
同时,斗拱还是传统建筑最基本的模数单位及等级制度的代言物。
5.屋顶样式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6.庭院组合方式一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为“廊院”;二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则称“四合院”。
7.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模式一.工官掌管下建造的管式建筑:建筑样式统一,无地区的差别性。
二.各地自主建造的民间建筑:因地制宜,建筑式样变化多端,地方特色鲜明。
8.地盘分槽形式分心斗底槽:门屋建筑中,用一列中柱将平面等分。
(河北蓟县独乐寺的山门)单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两个区域。
(例如山西晋祠圣母殿)双槽:内柱将平面划分为大小不等的三个区域(北京故宫太和殿)金厢斗底槽:殿身内有一圈柱列与斗拱,将殿身空间划分为内外两层。
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东大殿)9.举折指木构架相邻两檩中的垂直距离除以对应步架长度所得的系数。
中国建筑史复习

中国建筑史复习参考第一、二章简答题1、中国建筑的分类城郭,宫殿衙署,皇家陵寝,皇家祭祀建筑,儒家祭祀建筑,民间祭祀建筑,**建筑,民居建筑,仓廪建筑,书院建筑,会馆建筑,苑囿和园林,勾栏瓦肆等商业建筑2、中国建筑历史一般分成几个历史阶段.这几个历史阶段如何划分的.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孕育期 -先秦及秦汉时期建筑技术趋于成熟,建筑造型趋于工整,地方建筑风格趋于多样- 元明清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成熟期 -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建筑从成熟走向繁缛、细腻与多样 -两宋辽金西夏时期3、中国建筑的特征:属于东亚建筑体系,东亚建筑体系包括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的传统建筑。
但中国建筑更具起源性和中心性的特征,具有造型、构造和地域风格上的多样性。
4、中国建筑的五个特点:⑴因地制宜的建筑材料;土、木⑵灵活多变的木构架体系;抬梁式、穿斗式。
⑶既严谨对称又自由灵活的庭院式空间组织⑷玲珑剔透的正立面外观⑸色彩趣味多样的装饰处理5、简述“营邑立城,制里割宅〞的规划思想营邑:居住区的建造立城:城墙和城门楼筑造制里:分划里坊,建立坊墙割宅:在里坊切割住宅用地,形成一家一户的住宅围1.?周礼考工记?关于规划的句子?“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2.梁思成关于建筑艺术七个方面的特征.1.翼展的屋顶造型;2.崇厚高大的台基;3.正立面多为玲珑剔透的木刻造型;4.建筑群有多重院落组成;5.建筑色彩的使用;6.建筑平面有对称式和自由多变式;7.在石构造力学特征的认识上缺乏。
3.简述塔的几种形式并举例。
1.楼阁式塔:应县佛宫寺释迦塔2.密檐塔:登封嵩岳寺塔3.单层塔:宝山寺双石塔4.喇嘛塔:妙应寺白塔4.中国建筑历史阶段⑴.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形成期。
⑵.先秦及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的孕育期。
⑶.元明清时期,建筑技术趋于成熟,建筑造型趋于工整,地方建筑风格趋于多样。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

【中建史】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绪论 1.木架建筑的优势:1.取材方便 2.适应性强3.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4.施工速度快 5.便于修缮,搬迁2.我国木架建筑的结构体系主要有穿斗式与抬梁式两种。
穿斗式特点: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的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檩条的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抬梁式特点: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
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与斗拱上。
两两者的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如居室,杂屋)才能使用;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因此,南方的一些庙宇,厅堂也多混合适用这二者。
3.斗拱在宋代也称作“铺作”,因为是层层相叠铺设而成;在清代称“斗科”或“斗拱”;在江南则称“牌科” 4.斗拱的主要构件是:栱,斗,昂。
5.中国古代单体建筑的特点是简明,真实,有机。
“真实”是指对结构的真实性显示。
“有机”是指室内空间可以灵活分隔,以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要求;并易于和环境融为一体,室内外空间可相互流通渗透。
6.P7图,中国古代单体建筑屋顶式样7.庭院是由屋宇,围墙,走廊围合而成的内向性封闭空间,它能营造出宁静,安全,洁净的生活环境。
8.庭院的围合方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在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墙围合;二是主房与院门之间用廊围合;通常称之为“廊院”;三是主房前两侧东西相对各建厢房一座,前设院墙与院门,通常称之为“三合院”;如将前面的院墙改建为房屋(“门屋”或“倒座”)则称“四合院”。
9.如何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善择基址,注重对建造地点的选择 2.因地制宜,善于利用和结合地形设计建筑 3.整治环境:不一味的顺从环境,而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对环境进行改造 4.心理补偿,利用风水,文学的手法进行补偿。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精选篇

中国建筑史复习资料(所有试题均从其中选取)一、选择题1.我国古建筑之特有构件斗栱的普遍使用开始于哪个朝代?()A 战国B 秦C 汉D 唐2.《营造法式》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汉B 唐C 宋D 清3.我国砖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始于哪个朝代?()A 秦B 唐C 宋D 明4.下面哪个城市不属于我国七大古都?()A 杭州B 南京C 开封D 苏州5.唐长安城位于汉长安城的:()A 东南B 西南C 东北D 西北6.按尊卑顺序排列,下列哪组屋顶形式是正确的?()A 歇山顶、庑殿顶、硬山顶、悬山顶B 庑殿顶、歇山顶、硬山顶、悬山顶C 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D 歇山顶、庑殿顶、悬山顶、硬山顶7.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9.历代帝王陵墓中“因山为陵”的是:()A 秦代B 唐代C 宋代D 明代10.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开凿于:()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11.我国用琉璃瓦的历史始于哪个朝代?()A 南北朝B 唐C 春秋D 西周13.佛光寺东大殿平面柱网为:()A 单槽B 双槽C 金厢斗底槽D 分心槽14.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房屋的实例是:()A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B 西安半坡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15.原始社会晚期长江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16.我国已知最早的庭院式建筑是:()A 西安半坡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浙江余姚河姆渡村遗址17.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是:()A 湖北蕲春建筑遗址B 陕西岐山凤雏村遗址C 河南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D 安阳小屯村殷墟宫殿遗址18.我国瓦的普遍使用是在哪个时期?()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19.我国砖的使用始于:()A 西周B 春秋C 战国D 秦20.著名的河北赵县安济桥的设计人是:()A 李诚B 李春C 宇文恺D 鲁班21.《园冶》的作者是:()A 李诚B 李春C 计成D 苏东坡22.我国佛教的四大名山是指:()A 五台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B 五台山、武当山、峨嵋山、普陀山C 武当山、九华山、峨嵋山、普陀山D 武当山、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23.著名的《考工记》成书于:()A 春秋B 西周C 战国D 商24.明朝天坛祈年殿三檐颜色为:()A 全部青色B 全部绿色C 全部淡蓝色D 分别为青、黄、绿三色26.《园冶》是哪个朝代的著作?()A 明B 唐C 宋D 清28.现存甘肃敦煌莫高窟开凿于:()A 北魏B 北周C 隋D 唐29.原始社会晚期黄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类型是:()A 干阑式建筑B 木骨泥墙房屋C 穴居D 巢居30、我国宋代的建筑官书是。
中国建筑史重点考试题及答案.doc

中外建筑史重点中建史部分1.名词解释集锦:宇文恺&李诫宇文恺:隋代人。
隋代东酋两大都城的规划与营造宫室,宗庙的兴建几乎都出于他手。
而大兴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么一。
李诫:宋代人。
反期在将作监任职。
成就:突11!成就在于修编《营造法式》;彫响:详细记录当时的官式做法。
使后人得以全面了解宋代官式建筑的技术与艺术状况。
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时间:夏朝;意义:至今为止发现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实例。
赵州桥李春建造;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大拱由28道石券并列而成,跨度37米。
在技术与造型上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都料唐代掌握设计与施工的民间技术人员,专业技术熟练,专门从事公私房屋设计与现场施工指挥。
《营造法式》解释:《营造法式》是王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工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工程质量。
它是当时朝廷下令制定各种财政,经济条例众书中的一本, 是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由将作监李诫所著,书中资料主要采自历來工匠经传可行之法的建筑技术书籍。
特点:①重在工程管理,疏于工程设计;②制定严密的模数制,确定“以材为祖”的设计原则,把一整材分制用文字确定下来;③功限定额的制度,达到十分细密的程度;④注重设计的灵活性;⑤图文并茂。
里坊制里坊制确立期:把全城分割成若干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与手工业者则限制在一些定时开闭的市里,统治者们的宫殿,衙署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用城墙保护起来,里和市都环以高墙,设里门与市门,由吏卒令和市令管理,全城实行宵禁。
里坊制极盛期:三国时期的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完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平面呈长方形,宫殿,位于城北居中,全城做棋盘式分割,居民与市场纳入这些棋盘格中组成里,这是在前一阶段较自由的里坊制城市布局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的结果。
坞壁阿以旺云南一颗印坞壁:平地建坞,围墙环绕,前后开门,坞内建望楼,四隅建角楼,略如城制;阿以旺:新疆维吾尔族住宅常见形式,土木结构,平屋顶带外廊,带有天窗的夏室,后部做卧室,各室也有井口采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木构建筑的特点:1、优点:収材方便、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抗震性能、施工速度快、便于修缮、搬迁缺点:木材越来越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木架建筑易遭火灾、虫蛀、木材受潮后易于朽坏、难以满足更人、更复杂的空间需求2、穿斗式:用穿桥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棍棍的房架,擦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在沿擦条方向用斗桁把柱子串联起來3、抬梁式: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橡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社而上。
4、井干式:特点: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了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抬梁式木构架可釆川跨度较人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人的空间,适用于宫殿,庙宇等5、生起:当心间柱高不动,次间、稍间、尽间柱头相对当心间柱头依次升高2寸,使檐口形成一条缓和的曲线二、屋顶级别:高一低:庇殿顶一歇山顶一悬山顶一硬山顶三、工官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与官本位体质的产物。
明代徐杲、蒯祥四、原始社会建筑: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干阑式建筑——由巢居发展而来,长江流域多水地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木骨泥墙房屋——rti穴居发展而来,黄河流域(地势高,广阔而丰厚的黄土层,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易倒塌的特点,便于挖做洞穴)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樺卯技术构筑房屋。
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遗址——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干阑式)黄河屮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1、仰韶文化——母系氏族:陕西临潼姜寨村落——居住区住房分五组,每组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房屋围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
陕西西安半坡村——南面屈住区, 北面墓葬区,东面制陶窑场2、龙山文化——父系氏族(住房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吕字形平而):土坯砖山西襄汾陶寺村——出现了白灰墙面上刻画的图案,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屈室装饰。
外室设有窖穴,供家庭贮藏,与仰韶吋期窖穴设在室外的布置方式不同仰韶晩期遗址中已有在室内地血和墙上采用白灰抹血,普遍采用是龙山时期我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辽宁西部建平县牛河梁女神庙(红山文化)五、夏(奴隶社会的开始)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那:夯土台上面阔8间殿堂,冋廊|罚绕,南面有门的遗址,反映了我国早期封闭庭院(廊院)的面貌,永定柱(廊下支承木地板)遗迹。
(至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六、商我国开始冇了文字记载的历史青铜工艺相当纯熟①河南偃师尸沟乡早商城址,商灭夏后所建的都城-亳:宫城屮的宫殿都是庭院式建筑(迄今所知最宏大的早商单体建筑遗址)②河南安阳殷墟遗址:中部紧靠疽水曲折处一宫殿,西面南面一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血一墓葬区,西南东南及疽水以东一居民二者都沿轴线做庭院布置,院落式宫廷布局的先驱墓葬区也散布着居民点和作坊,宫殿区也有作坊和墓葬七、西周陕西岐山凤雏遗址: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二进院落。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示室,前堂示室之间用廊了连接,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用城封闭的空间。
檐鳩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昭•沟,屋顶己采用瓦。
还发现了夯土墙上或土坏墙上用三合土抹面(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瓦——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八、春秋(都城、邦的特点,出现的进步)邯郸赵故城、山西侯马晋故城、苏州吴阖闾城鲁班乩的普遍使用作为诸侯宫宗用的高台建筑(台榭)的出现开始用砖的历史封建社会前期九、战国(奴隶制时代的结束)城的形式创造大块空心砖建筑物散水、柱础以及路面已开始用加工平整的石板工商业大城市乂是诸侯统治的据点:齐的临淄、赵的邯郸、处的鄢郢、魏的大梁、燕的下都工商业区在大城中,宫城在大城西南角——邯郸、临淄筒瓦和板瓦在宫殿建筑中广泛使用,并冇在瓦上涂朱色的做法,装修用的砖也出现了十、秦十一、汉突出进步:①木架建筑FI趋成熟②砖石建筑和拱券结构有很人发展③抬梁式和穿斗式已经形成④多层木架建筑已经普遍,木架建筑的结构和施工技术有了巨大进步⑤斗拱已普遍使用,形式不统一,未定型化,结构作用一保护土墙、木构架和房屋基础,承托屋檐,使之伸到足够的深度⑥悬山顶和应殿顶最普遍,歇山与囤顶应用西汉创造了楔形的和有樺的砖,筒拱顶冇纵联砌法和并列砌法两种东汉,纵联拱主流,出现砖穹窿顶我国的石建筑主要是在两汉尤其是东汉突飞猛进的发展山东沂南石慕——我国古代石墓屮有代表性的一例十二、三国、晋、南北朝三国曹魏邺城开创了一种布局规则严整、功能分区明确的里坊制城市格局意义佛教建筑发展,高层佛塔出现。
最突岀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在东汉初就己传入中国。
北魏开凿山西大同云冈石魏,洛阳龙门石窟北魏佛寺以洛阳的永宁寺为最大舍宅为寺永宁寺塔是当时最宏伟的一座木塔北魏河南登封嵩岳寺砖塔——我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密檐塔的最早实例12边形石窟寺:塔院型(支提窟)——大同云冈石窟中较多佛殿型——较普遍僧院型——这类较少,敦煌第285愆禅窟——小窟,分布在一二两类窟的周围最早是新蹭库车附近克孜尔石窟,其次甘肃敦煌鸣沙山莫高窟(沙门乐傅开凿泥塑壁画), 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最大的佛洞一奉先寺),山西太原天龙山石窟自然山水式风景园林在秦汉时兴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重大发展江苏南京梁萧景墓慕表特点:高约6米,陵墓神道的标志有柱础、糟柱、方版、束柱、盖盘和蹲兽儿部分组成比例匀称造型优美河北定兴北齐石柱特点:高7米,分基座、柱身和石屋三部分,其结构为莲座之上建石柱,柱巅直水平盖板一块,其上建石屋。
石屋架构式样为仿木建筑形式。
石屋之柱有明显的封建社会中期(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也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成熟时期)十三、隋隋代宇文恺:大兴城(唐长安城)的规划是古代城市建设史上最有代表性的成功范例Z大兴城(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城市)一隋文帝洛阳城一隋炀帝被唐朝继承,发展为东西而京是我国古代宏伟、严整的方格网道路系统城市规划的范例河北赵县安济桥——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敞肩拱桥(或称空腹拱桥)李春I•四、唐建筑主要特点:①规模宏大,规划严整——氏安城的规划是我国古代都城中最为严整的②建筑群处理愈趋成熟③木建筑解决了大血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并以定型化——用材制度即将木架部分的用料规格化,一律以木料的某一断面尺寸为基数计算④设计与施工水平提高⑤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冃前我国保存下来的唐塔全是砖石塔,砖石塔的外形已向仿木建筑方向发展阁楼式西安大雁塔密檐式河南登封法王寺塔、西安小雁塔单层塔僧人慕塔河南登封会善寺净藏禅师、山西平顺海会院明惠大师塔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和成熟长安城的布局特点:1、布局仿北魏洛阳城,方整对齐,沿南北轴线将宫城古皇城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东城,使城市中心偏东)。
功能分区明确革新Z处2、交通呈棋盘式布局,将城市划分为108个里坊,分区明确整齐,实行夜禁制度。
3、唐代的市集中为东西两市4、城市道路两旁种植成行的槐树,成为“槐衙”;路面土路,两边设沟排水。
十五、五代石塔——南京栖霞山舍利塔、杭州闸口口塔、灵隐寺双石塔砖木混合架构——苏州虎丘云岩寺塔(最早用双层塔壁的仿木楼阁式砖塔,已用砖拱券, 使塔外壁与塔心壁连为一体,加强了坚固性)、杭州宝椒塔铁塔——光孝寺东四铁塔建筑发展:城市结构和布局起了根本变化——里坊制的废除木架建筑采用了古典的模数制——首次作为政府的规定用文字确定颁布建筑组合方面,在总平而上加强了进深方向的空间层次,以便衬托出主体建筑建筑装修少色彩有很大发展砖石建筑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主要是佛塔,其次桥梁,木塔已较少用,绝大多数是砖石塔,最高的是河北定县开元寺料敌塔宋砖石塔的特点:发展八角形平面的楼阁式,塔身多做筒状结构,墙面及檐部多仿木建筑形式或采用木构屋檐河南开封祐国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琉璃塔福建泉州开元寺东西两座石塔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石塔园林兴盛宋代李诫:《营造法式》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营造法式》是北宋示期主管工程的将作监李诫在继承和总结了古代传统的基础上,根据当时熟练工匠的经验编订的。
廿中分为释名、各作制度、功限、料例和图样五个部分,共34卷,记载了北宋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木构建筑的建造中,模数的制定和运用,设计、技术、装饰、管理等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中原地区的建筑技术和艺术水平。
这本卩对于研究宋朝建筑乃至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重耍资料,是人类建筑遗产中珍贵的文献。
十七、辽金西夏辽代墓室除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外,还常用圆形平面,这是它的特色佛塔多数采用砖砌的密檐塔,楼阁式较少,外观极力仿木建筑:北京天F寺塔、山西灵丘觉山寺塔、河北易县泰宁寺塔辽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是我国现存唯一最古与最完整的木塔最早用双层塔壁的木塔(询殿后塔的布局副阶周匝金箱斗底槽,增加了柱梁间的斜向支撐增人了刚性义柱造缠住造)明清宫殿建筑色彩的前驱,砖雕花饰走向繁琐堆砌十八、元藏传佛教兴盛:北京西四的妙应寺白塔喇嘛塔尼泊尔工匠阿尼哥此后藏传佛塔成了我国佛塔的重要类型Z—(由下而上:护墙须弥座塔座塔身须弥座相轮华盖塔刹)减柱法:山西洪洞的广胜下寺山西永济永乐宫(元代壁画的典范)I•九、明建筑进步:1、砖己普遍用于民居砌墙:大量应用空斗墙砖墙的普及为硬山建筑的发展创造条件无梁败(全部用砖拱砌成的建筑)防火2、琉璃面砖、琉璃瓦的质量提高了,应用面更加广泛3、木结构方面,形成了新的定型的木构架:斗拱的结构作用减小,梁柱构架的整体性加强,构件卷杀简化4、建筑群的布置更为成熟5、官僚地主私园发达6、官式建筑的装修、彩画、装饰口趋定型化二十、清建筑发展:1、园林达到极盛期2、藏传佛教建筑兴盛:12朋喇嘛庙俗称“外八庙”3、住宅建筑百花齐放、丰富多彩4、简化单休设计,提高群体与装修设计水平:《工程做法》“样式房”“算房”5、建筑技艺仍有所创新:乾隆年间引进玻璃二十一、中国古代城市的三个棊本要素统治机构(宫廷、官署)、手工业和商业区、居民区城市形态的发展第一阶段城市初生期:夏商周第二阶段里坊制确立期:春秋至汉里坊制一把全城分为若干个封闭的“里”作为居住区,商业和手工业则限制在定时开闭的“市”屮,统治者们占有全城最有利的地位,并川城墙保护。
里和市环以高墙并管理,全城实行宵禁一封建专制主义在城市形态上的突出表现(战国考工记中国最早的一种城市规划学说)笫三阶段里坊制极盛期:三国至唐第四阶段开放式街市期:宋代以后总共1500多年。
城郭之制一城,保护国君郭,看管人民一般京城三道城墙:宫城皇城或内城外城(郭)夏商出现版筑夯土城墙东晋麻有砖包夯十墙宋麻砖拱门洞逐步推广宋后砖石路面在南方城市广泛应用汉后重阳登高的习俗逐渐盛行金元后戏台被广泛采用中国古代城市建设的模式三种:新建城市依靠山城建设新城在IU城棊础的扩建都城建设的特点:一切为封建统治服务,一切围绕皇帝和皇权所在的宫廷而展开二十二、汉长安的特点:街道布局与宫殿的平面布局一样,都不够规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