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六章幼儿的心理健康(1)
幼儿心理学第六章(王振宇)

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与教育概念:1、健康:我们常说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
一个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性良好,三者处于完好状态的人,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健康标准的人。
2、动作常模: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是儿童在于养育者分离时产生的强烈负面情绪,具体表现为害怕、退缩、哭泣、胡思乱想等。
4、边缘儿童:有一些儿童,虽然有交往的愿望,但由于缺乏社交技巧往往不受同伴的欢迎,这类儿童往往会变成在集体中处境不良的边缘儿童。
5、自尊:自尊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6、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显著不同特征或特质的儿童。
7、工具性攻击:是指并不带有伤害的动机,而只是通过攻击性行为达到占有某种资源(玩具或食物)的目的的行为。
8、敌意性攻击:具有伤害别人或自己的目的,这类攻击性行为称为敌意性攻击。
第一节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及影响因素1、心理健康的特征:(一)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悦纳他人(三)恰当地面对现实(四)智力正常(五)情绪适度(六)热爱生活(七)形成完整统一的人格。
2、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第一,动作发展总体符合常模。
第二,语言的运用符合语境。
第三,热爱游戏,善于游戏第四,情绪明朗,善于表达情感。
第五,年龄特征明显。
第六,很快适应环境的变化。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一)遗传与疾病(二)家庭的教养方式(三)社会文化(四)个体因素第二节积极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一、关注婴幼儿的情绪健康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第一,注意儿童情绪发展的任务要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第二,形成新的依恋。
第三,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第四,多与家长沟通。
二、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一)妥善处理分离焦虑(二)敏锐觉察幼儿情绪(三)关心单亲家庭的幼儿(四)帮助幼儿了解死亡三、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一)培养幼儿的移情(二)帮助幼儿积累分享的经验(三)帮助边缘儿童提高社交技巧四、维护幼儿的自尊为了维护幼儿的自尊,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接纳和关心所有的儿童(二)肯定和认可儿童(三)尊重幼儿五、爱护特殊儿童(一)帮助注意力障碍的儿童发展自控能力(二)引导情绪障碍的儿童度过纷扰(三)善待攻击性的幼儿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的维护:(一)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
幼儿的心理健康课件

对于有心理障碍的幼儿,应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家庭教育
家长应了解幼儿心理பைடு நூலகம் 展的特点,掌握正确的 育儿方法,为孩子营造 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环境。
学校教育
学校不仅应提供知识教 育,还应注重学生的心 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 的心理素质和应对压力 的能力。
VS
详细描述
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不适当的行为表现 ,通常表现为打人、咬人、说脏话等不良 行为,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 系。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可能是情绪调 节能力不足、缺乏沟通技巧等,家长和教 师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和纠正。
睡眠问题
总结词
幼儿睡眠问题表现为入睡困难、夜惊、梦魇 等,可能影响生长发育和心理健康。
过度的学习压力可能对幼儿的心理健 康造成负面影响,如引发焦虑、厌学 等情绪问题。
同学关系
幼儿在校园中与同伴的交往也是影响 其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同伴 关系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和情 感支持系统。
社会环境
社会支持
社会的支持与关爱对幼儿心理健 康具有积极影响。社区、媒体等 社会资源应当为幼儿提供正面的
教育和引导。
社会文化
社会文化背景对幼儿心理健康的 影响不容忽视。例如,传统文化 观念、社会价值观等都可能影响
幼儿的自我认知和心理健康。
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对幼儿 的心理健康也产生一定影响。环 境污染可能导致幼儿情绪不稳定、
易怒等问题。
遗传因素
遗传基因
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对幼儿的心理健 康具有一定的影响。某些心理障碍可 能与遗传因素有关,但环境因素同样 重要。
详细描述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指通过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培养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促进其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
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中,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首先,家庭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课堂。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给孩子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
同时,父母还应该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倾听他们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其次,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
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幼儿的心理变化和特点,积极引导幼儿发展健康的人格和情感,帮助他们发展积极的心理品质和能力,促进他们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的发展。
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健康主题活动等形式,帮助幼儿增强心理健康意识,培养积极的心理健康观念。
最后,社会也应该积极参与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社会环境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因此社会应该发挥积极作用,为幼儿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和资源,营造积极健康的社会氛围。
同时,社会也可以通过举办心理健康宣传活动、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等方式,帮助家庭和学校更好地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总的来说,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参与。
只有多方合作,共同呵护,才能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实现全面发展。
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加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努力奋斗。
幼儿的心理健康PPT课件

学校应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为孩子提供个性 化的心理辅导服务。
专业治疗途径
01
心理咨询
家长可以带孩子去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评估
和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心理问题。
02
心理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心理问题,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接受心理治疗,如认知
行为疗法、家庭治疗等。
01
02
03
分离焦虑
幼儿在与亲人分离时表现 出过度焦虑,如哭闹、紧 张等。
社交恐惧
幼儿在与陌生人交往时表 现出害羞、回避等行为。
特定恐惧
幼儿对某些特定事物或情 境产生过度恐惧,如怕黑、 怕动物等。
自闭与孤独
自闭症
幼儿表现出社交障碍、语言沟通困 难、重复性行为等特征。
孤独症
幼儿缺乏与他人互动的兴趣,表现 出独自玩耍、沉默寡言等行为。
幼儿的心理健康PPT 课件
目录
• 幼儿心理健康概述 • 常见幼儿心理问题及表现 • 幼儿心理健康评估与诊断方法 • 幼儿心理问题的干预与治疗策略 • 家长在幼儿心理健康中的角色与责
任 • 总结与展望
01 幼儿心理健康概述
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心理发展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 平,情绪积极、性格开朗、无心理障碍,对环境有较快的适应 能力。
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是幼儿成长发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一生的发 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心理健康的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与 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实现全面发展。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A
感知觉和注意力的发展
幼儿感知觉逐渐完善,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 注意力逐渐集中,但持续时间较短。
幼儿心理健康ppt课件

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情绪调节能力、教育观念等都会对孩子的心理 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家长如何关注孩子心理需求
观察和了解孩子
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交流,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了解孩子的内 心世界和需求。
尊重和理解孩子
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愿,理解孩子的情感和需求,避免 对孩子进行强制性的干预和要求。
为儿童提供多种感官刺激,如色彩鲜 艳的玩具、不同材质的物品等,以促 进他们的感知觉发展。
与儿童互动交流
多与儿童进行语言交流、情感互动等 ,以促进他们的语言和社会性发展。 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激 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鼓励儿童主动探索
为儿童提供安全的环境和适当的玩具 ,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尝试新事物, 以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
06 家庭教育与幼儿 心理健康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氛围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孩子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 紧张、冷漠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
家庭教育方式
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助于培养孩子自信、独立的品质,而 专制、溺爱的教育方式则可能导致孩子产生依赖、自卑等心理问题 。
适度要求
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能力提出 适度的要求,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期望 给孩子带来压力和挫败感。
鼓励自主
家长应该鼓励孩子自主尝试和探索,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增强孩 子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THANKS
感谢观看
02
03
04
攻击性行为的干预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引导幼儿 用正确方式表达情绪,学习社
交技能。
退缩行为的干预
鼓励幼儿参与集体活动,逐步 适应新环境,增强自信心。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

(二)行为障碍 进食问题、睡眠障碍、遗尿、多动症等 1、夜惊 表现:睡眠中惊醒,突然哭泣,并从床上坐起, 表情恐怖却伴有心跳加快、呼吸急促、全身 出汗。 原因:幼儿夜惊多由心理因素引起,如到陌生 环境惊险电影,家长与教师的严惩。 矫正:主要从解除产生夜惊的心理诱因和改变 不良环境因素入手。
遗尿症
矫治和预防 (1)解除说话时的紧张情绪,并注意消除不 良刺激。 (2)加强说话训练。 (3)说话前不要乱想,不要给自己心理暗示, 语速适当放缓,使表达自然。
习惯性阴部摩擦
1、表现:幼儿用手玩弄或摩擦生殖器。
2、原现:生殖器局部患有疾病,如:湿疹, 蛲虫等,促使幼儿用手去摩擦阴部,以达 到止痒的目的。
(三)社会因素 1、家庭:家庭是幼儿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家 庭是儿童生活的摇篮。完善的家庭结构,良 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的本身的素质修养 及对子女的养育态度等,对维护幼儿的身心 健康,个性发展,有着极其重要。
养育态度一般可分为专制: 专制型:家长依靠家庭中的权利,采用体罚,责 骂等管教主式,剥夺幼儿合理的需要,使孩子 在“绝对服从”的高压环境形成不良的心理品 质。 溺爱型:对孩子的事处处包办,,致孩子依赖、 懦弱、缺乏独立性,遇事焦虑。 放任型:孩子寻求不到家庭的温暖,关心。幼儿 往往自信心差,成就感低。 民主型:通常在公平,合作,民主的气氛中,向 幼儿提出明确的标准,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培
四、家庭环境调整 1.改善家庭内外的人际关系 2.培养儿童健康的性格 3.改善对儿童的教育方法 4.帮助儿童改善周围的生活环境
口吃: 是指说话时字音重复或词句中断的现象。 是一种习惯性的语言缺陷。通称结巴 。 特征 :自卑懦弱、自我封闭、抑郁羞怯、优 柔寡断、寡情焦躁。口吃者的性格严重变 态、复杂和矛盾。 1、恐惧心理是口吃朋友的主要心理特征之一 2、悲观心理起因口吃也是加剧口吃症状的一 大心理因素。 3、消极情绪也是导致口吃的重要原因之一。
《幼儿卫生保健》第六章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心理健康的 十大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 2.充分地了解自己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 5.保持个性完整与和谐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8.能适度表达与控制自己情绪
9.适度发挥自身才能与兴趣爱好
10.个人基本需要得到一定程度满足
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
• 1、智力发展正常 • 3、情绪反应适度 • 5、人际关系融洽
2、性格特征良好 4、行为统一协调 6、自我意识良好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一、智力发展正常
•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也 可以说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条件
• 智力一般是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和 想象力的总和,它是以思维力为核心的。
•
心理健康VS心理不健康
https:///a/233196132_495073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三、情绪反应适度
• 情绪适中:喜怒哀乐 主流:愉快、稳定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四、行为统一协调
• 知情意行(心理与行为)
• 心理健康的幼儿行为表现为既不过敏,又 不迟钝,面对新的刺激情境能做出合理反 应,具有与大多数同龄幼儿基本相符的行 为特征。
• 同龄人的智力发展水平相比。 • https:///pc/9b3dff
2d855b7731b?cota=4&kuai_so=1&tj_ url=so_rec&sign=360_57c3bbd1&ref er_scene=so_1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 二、性格特征良好
• 性格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 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个性的 核心因素。
幼儿心理健康标志
幼儿心理健康课件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不要强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寻求专业帮专业资源,如心理咨询机构、儿童心理 专家等。
及时寻求帮助
当孩子出现持续的心理问题或行为异常时,及时寻求专业帮助和支 持。
配合专业人士工作
与专业人士积极合作,按照专业人士的建议和指导进行干预和治疗。
定义
幼儿心理健康是指幼儿在心理、 情感和社会行为方面保持正常和 积极的发展状态。
重要性
幼儿心理健康对于其全面发展、 个性形成、社会适应能力和未来 生活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幼儿心理发展特点
感知觉发展
幼儿通过感知觉来认识 世界,包括视觉、听觉
、触觉等。
情感发展
幼儿情感丰富,情绪波 动大,需要得到关注和
安慰。
06
CHAPTER
教师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 发展
营造积极班级氛围
1 2 3
创设温馨、舒适的环境
通过布置教室、提供适宜的玩具和图书等,打造 一个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让幼儿感受到安全 和归属感。
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教师应该以亲切、和蔼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 尊重他们的个性和需求,与他们建立亲密、信任 的关系。
心理伤害。
生活规律
02
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和作息习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饮食
。
安全防护
03
确保家庭环境的安全,避免孩子受到意外伤害。
观察并理解孩子需求
观察孩子行为
关注孩子的日常表现和行为变化,及时发现孩子可能存在的心理 问题。
倾听孩子心声
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理解孩子的感受和需求,给予积极的回应和 支持。
到治疗目的。
游戏治疗技巧
掌握游戏治疗的基本技巧,如观察 、倾听、引导等,以便更好地与幼 儿建立信任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六章复习卷
一、填空题
1、健康是一个______的概念,不是僵化的、一成不变的。
一个人的健康,总是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2、__________________是婴幼儿心理健康的第一标志。
3、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4、社会文化是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又一重要要素,其中,主要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是____________。
6、情绪健康是____________的主要表现。
7、____________是维护儿童注意力的最有效手段。
8、培养幼儿移情的有效手段之一是____________。
9、对于边缘儿童最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10、____________是对自我评价的接受程度。
11、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幼儿是建立幼儿自尊的首要办法。
12、要尊重幼儿权利,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特殊儿童,是指在一个或多个方面具有与一般儿童有着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儿童。
14、幼儿的情绪障碍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5、幼儿的攻击性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
1、健康:
2、动作常模:
3、分离焦虑:
4、移情:
5、特殊儿童:
6、工具性攻击:
7、敌意性攻击:
三、单选题
1、家长对子女的人身安全过分过分担忧、焦虑,并在自己的日常言行中有意无意地传递给孩子,演变成孩子的焦虑。
这种焦虑属于()
A、生物性焦虑
B、成长性焦虑
C、目标性焦虑
D、社会性焦虑
2、家长对孩子寄予了过高的目标期望,实际上是他们对失望后的补偿。
这种焦虑属于()
A、生物性焦虑
B、成长性焦虑
C、目标性焦虑
D、社会性焦虑
3、决定心理健康的关键因素是()
A、遗传与疾病
B、家庭的教养方式
C、社会文化
D、个体因素
4、以埃里克森为代表的新精神分析学派认为3——6岁儿童的发展任务是()
A、获得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体验希望的实现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体验意志的实现。
C、获得主动感,克服愧疚感,体验目的的实现。
D、获得成就感,克服孤独感,体验合作的实现。
四、多选题:
1、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的均衡发展、是个性结构的和谐状态。
A、认知
B、情感
C、意志
D、社会化
2、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发展心理学将大多数儿童的某一种行为模式发生的时间,称为动作常模。
B、常模只是一个发展水平的平均数,它不是发展的标准
C、常模是一个时间幅度,不是一个刻板的时刻。
D、一个健康的婴幼儿,其动作发生的时间,基本上与常模是一致的,或者是接近的。
3、家庭因素通常包括()
A、家庭结构
B、家庭教养方式
C、家庭气氛
D、家庭生活条件
4、幼儿的自尊,来自()的评价
A、父母
B、幼儿教师
C、同伴
D、社会和文化
5、尊重幼儿,首先要尊重幼儿的()权利等。
A、游戏权
B、选择权
C、体验权
D、知情权
五、简答题
1、婴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志有哪些?
2、影响婴幼儿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哪些?
3、家庭教养中的焦虑主要有哪几类?
4、教师应从哪些方面关注儿童的情绪健康?
5、怎样帮助幼儿克服情绪危机?
6、幼儿认识死亡的三个水平是什么?
7、如何帮助幼儿掌握社会性技巧?
8、教师在维护幼儿的自尊中,应该注意什么?
9、如何爱护特殊儿童?
10、如何对待幼儿的敌意性攻击?
六、材料分析题
在某市的一所幼儿园里,有一个小朋友仗着自己人高体胖,经常在户外活动老师不在的时候欺负一些弱小的小同学,有时,他会随便捡起一个玩具或其它什么东西就向自己的小朋友砸去,弄得人家鼻青脸肿,还不许人家告诉老师,还警告他们谁告了就打谁,幼儿园里的小朋友都很怕他。
请问该幼儿出现了什么问题?作为幼儿教师应该怎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