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识别与防治

合集下载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水稻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其中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

为了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我们需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了解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和病害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昆虫传播,也可以通过种子、土壤和工具传播。

病害的特点是在水稻叶片上出现一条或多条黄白色的条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黄、枯萎甚至死亡。

病害发生后,会导致水稻的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养分吸收和水分传导,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有效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选用抗病品种。

在水稻的育种过程中,科研人员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技术手段培育了许多抗病品种。

这些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能力,能够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因此,在种植水稻时,应选择抗病品种进行种植,以减少病害的损失。

二、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对于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田间的通风透光,及时清除杂草,避免病菌的滋生。

其次,要合理施肥,保证水稻的养分供应和生长发育。

同时,要做好灌溉管理,避免水分过多或过少,以免造成病害的发生。

此外,定期翻耕土壤,利于病害的防治。

三、合理使用化学药剂。

在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中,化学药剂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可以选择对病害有特效的药剂进行喷洒,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

但是,在使用药剂时要注意剂量的控制,避免过量使用,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同时,要轮作使用不同的药剂,以减少病菌对药剂的抗性产生。

四、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一些天敌和拮抗菌来控制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

比如可以引入捕食性昆虫等天敌,它们能够食用传播病毒的昆虫,从而减少病害的传播。

此外,还可以利用一些拮抗菌来抑制病菌的生长和繁殖,达到控制病害的效果。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常见且危害较大的病害,对于保证水稻的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防治工作总结.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防治工作总结.

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防治工作总结宝应县植保植检站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接毒的病毒病,近年来,其发生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由于染病植株经过一定的潜育期才显症,隐蔽性强,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病害,植株一旦发病显症,很难防治。

今年我县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有史以来最重的一年,为大发生、局部特大发生年份。

面对突发的病情、灾情,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县上下狠抓了各项防治工作,很大程度上控制了病害的危害。

一、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特点1、显症早,高峰明显往年在秧田期一般不显症,在移栽大田后7-10天(6月下旬)开始显症,而今年6月初水稻条纹叶枯病已在秧田开始显症,显症时间较往年提前了15天左右,而且面积较大,6月25日-6月底田间出现了一个显症高峰。

2、发病面积大,程度重6月17日调查,病株率一般在1%以下,重发田块病株率达20%;6月30日调查,病株率为0-22.59%,平均3.54%。

据统计(7月10-12日调查),全县水稻条纹叶枯病发生面积为71.2万亩(比2003年多31.2万亩),其中病株率<5%的30.6万亩、5-10%的9.4万亩、10-30%的22.5万亩、30-50%的5.8万亩、>50%的2.9万亩,加权平均病株率为12.8%,是去年的3.5倍(2003年加权平均病株率为3.62%),发生面积之大、程度之重是有史以来最重的一年。

3、不平衡性大。

一是地区间差别大,具体为东荡西湖重于沿运腰部、北片重于南片。

7月10-11日调查,同为武育粳3号,范水、鲁垛、小官庄等地(南片)病株率为0.39-16.42%,平均6.12%,而曹旬、射阳、山阳、安丰等地(北片)病株率为4.92-95.14%,平均29.65%。

二是不同栽培方式差异大。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早播田重于迟播田、移栽田重于抛秧田,水秧重于旱育秧、机插田。

不同栽培方式发病情况(注:华粳1号,麦套稻落谷期为5月17日,人工移栽田落谷期为5月12日、移栽期为6月18日。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1)症状与侵染循环:苗期发病,叶基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

不同品种的症状有差异,糯、粳稻和高秆籼稻表现心叶黄白色、柔软、卷曲下垂,成枯心状。

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叶片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

该病引起的枯心苗与三化螟危害造成的枯心苗相似,但无蛀孔、无虫粪,不易拔起。

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种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因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icestipevirus)侵染引起。

该病毒可侵染水稻、小麦、大麦、燕麦、玉米、黍、粟、看麦娘、狗尾草等50多种植物。

病毒借灰飞虱传播,其他途径不传毒。

灰飞虱一旦获毒可终身带毒、并经产卵传毒。

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初侵染源,先为害大麦、小麦,后转移稻田为害水稻,早稻收获后再转移至中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飞回冬麦上越冬。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与灰飞虱发生量、带毒虫率关系密切,春季气温偏高、降雨量少,虫口多发病重;麦稻两熟区发病重。

(2)防治方法A、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集中成片种植水稻,忌种麦稻插花田。

B、选育抗病品种。

C、做好对灰飞虱的防治,抓住灰飞虱迁飞之前,细致喷洒1500-2000倍3%天达啶虫脒药液,或1500-2000倍10%吡虫啉药液,或3000-4000倍天达阿维菌素药液,集中消灭之。

D、发病初期及时喷洒600倍“天达粮宝”(粮食专用型“天达―2116”)+1500倍“天达裕丰”药液、或600倍“天达粮宝”+1000倍50%消菌灵药液,每7--10天1次,连续喷洒2―3次。

不但能增强水稻植株的抗病能力,防止病毒病发生,而且还可使水稻增产15%左右。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特点与防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草履虫(Rhizoctonia solani)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危害水稻的叶片,长期侵染会导致植株生长萎缩、叶片黄化枯死甚至死亡。

其发生主要由下面三个方面:
1. 土壤条件:草履虫生长发育需要温暖潮湿的土壤,土壤湿度过高时,容易助长草履虫的繁殖,从而促进病原的发生。

2. 水稻品种:部分水稻品种对草履虫较为敏感,不耐病或易感,因此在种植适宜品种的同时,还需注意适量施肥、浇水、养护等。

3. 生长环境:病害易在生长环境不良(如灌溉受限、干旱、缺肥等)的条件下爆发,因此,在管理种植环境方面要密切关注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

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有以下防治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较为敏感的品种,应选择具有抗病性强的种类。

2. 良好的栽培管理:采用科学的施肥方式和适当的灌溉措施,保持土壤的适宜湿度和营养水平,以提高水稻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3. 土壤处理:通过土壤消毒等措施,减少草履虫在土壤内的生长繁殖,降低病害的发生。

4. 农药防治:在叶片发现有草履虫侵染时,可以采用农药进行防治,但需注意用药量、使用方法和防护措施,以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总之,针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措施,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治理,加强预防措施,减少病害发生的几率,使水稻能够顺利生长并达到丰收的目的。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水稻条纹叶枯病对其产量和品质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介绍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术。

一、病害概述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条纹叶枯病菌引起的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主要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也可通过风雨等途径传播。

病菌侵入水稻体内后,会侵染叶片和茎部,导致叶片出现条纹状枯黄,严重时可导致水稻凋萎死亡。

二、正确认识病害发生原因为了科学有效地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病害的发生原因。

病害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种植品种的抗病性、病原菌的侵染程度、栽培管理等。

因此,我们应选择抗病性较强的稻种,加强田间管理,提高水稻的抵抗力。

三、选用优质种苗选用优质种苗对于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具有重要作用。

我们应选用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播种,同时要保证种子的干燥和储存环境的卫生。

在选种过程中,要选择具有抗菌性的品种,以提高水稻对条纹叶枯病的抵抗力。

四、合理施肥合理的施肥管理是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水稻的养分含量,增强其免疫力。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营养的平衡,避免病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过高,同时要确保肥料的充分分解,以避免产生过多废弃物。

五、合理田间管理合理的田间管理是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关键。

在水田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间奏灌水,控制水田的湿度,避免过度积水。

经常疏通田间水流,以减少病菌在水中的传播。

同时,定期清理杂草,加强通风透光,以提高水田的环境条件。

六、合理使用化学控制方法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度使用化学控制方法。

通过喷洒合适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菌的生长和传播。

但是,在使用化学控制方法时,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以免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损害。

七、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近年来,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为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带来了新的希望。

通过选择免疫基因工程水稻,可以提高其对条纹叶枯病的抵抗力。

同时,利用基因编辑和转基因技术,也有望开发出更具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水稻条纹叶枯病如何防控

水稻条纹叶枯病如何防控

王立华, 张华荣, 丁晓东. 2010. 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防治技术[J]. 中国农 村科技,(10): 34-35.
07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发病症状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多发生在苗期和分蘖期。发病时,叶片出 现黄绿色条纹,并逐渐扩展为黄白色长条斑。分蘖期发病会导致分蘖减少,甚至全株死亡 。
范仰东, 谢海波. 2009.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识别 与防治技术[J]. 浙江农 业科学,(6): 1289-1291.
蒋天梅, 谭宏. 2011. 水 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技 术[J]. 现代农业科技,(8): 194-195.
李明桃, 顾兴明, 张晓燕. 2009. 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诊断与防治技术[J]. 中国植保导刊,(4): 2931.
分布与危害
分布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水稻种 植区。
危害
该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一旦大面积发生,会导 致水稻减产、品质下降,甚至绝收。
发生规律
01
02
03
传播途径
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通过 灰飞虱传播,灰飞虱是一 种在水稻田里活动的害虫 。
发生条件
高温、高湿、少日照等气 候条件有利于该病的发生 和传播。
在生产上,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栽培管理
肥水管理不当
过量施肥、灌水过多等不当的栽培管理措施容易导致水稻植株生长失衡,从而增加对水稻条纹叶枯病 的易感性。
做好田间卫生
及时清除田间的病残体和杂草,减少病毒的传播途径。
03
防控策略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对条纹叶枯病抗性强 的水稻品种,降低感染风 险。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技术水稻条纹叶枯病是一种以灰飞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病毒病,具有暴发性、间歇性和迁移性等特点。

近年,我省水稻条纹叶枯病呈上升趋势,2004年,在浙北粳稻区发病,局部水稻发病严重;2005年发病区域扩大,全省有20余个县有不同程度发病,发病面积达40余万亩。

日前省农业厅办公室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切实做好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控工作。

去年我区在杂交水稻种植田块已发现该病疑似病例,如不采取有力防控措施,将会导致今年病害暴发成灾,为此,现将该病发生症状和主要防控技术介绍如下:一、水稻条纹叶枯病症状苗期发病心叶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间仍保持绿色。

糯、粳稻和高秆籼稻心叶黄白、柔软、卷曲下垂、成“假枯心”。

矮秆籼稻不呈枯心状,出现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减少,病株提早枯死。

分蘖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

籼稻品种不枯心,糯稻品种半数表现枯心。

病株常枯孕穗或穗小畸形不实。

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形成“假白穗”。

二、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综合防治技术措施:1、清洁田园,防除杂草。

杂草是越冬灰飞虱主要寄主植物之一。

在水稻播种和移栽前,要及时清除田边、沟边、路边、渠边和农田杂草,消除灰飞虱越冬孳生地。

2、切断毒源、治虱防病。

水稻播种出苗后是一代灰飞虱成虫迁入盛期,也是传毒高峰期。

此时应狠抓秧田期防治,可选用速效性强的毒死蜱、敌敌畏与持效性好的锐劲特或吡虫啉混用,每隔4-5天防治1次。

3、初发田块,药剂防治。

对发病初期田块使用病毒钝化剂8%“菌克毒克”水剂30-45毫升/亩或50%灭菌成水溶性粉剂40-60克进行防治,并及时拔除田间病株,可适当减轻病害的发生。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为媒介传播的病毒病。

通过调查,对条纹叶枯病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一、症状及危害。

水稻条纹叶枯病俗称水稻上的癌症、非典。

水稻秧苗期至分蘖期最易感病,稻株发病后心叶卷曲发软,老叶条纹状,远看似条心虫危害状,稻株矮化,形似坐棵,病株分蘖减少,发病植株不能抽穗或抽畸形穗,对产量损失较大。

据水稻原种场、小麦原种场等地多点调查统计,一般田块病穴率10%-20%,较重病田30%,对产量损失达4%-16%。

二、发生原因分析1、灰飞虱虫量增多。

条纹叶枯病是由灰飞虱传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病害。

据资料记载,由于吡虫啉的多年使用,灰飞虱对吡虫啉类农药已经产生耐药性,防效下降,灰飞虱虫量开始上升。

2、水稻品种感病。

随着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优质粳稻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主要有皖稻68、武育埂5号、D优68等品种。

据大田调查,这些品种间感病性有一定差异,但均为感病品种,籼稻品种发病轻,表现抗病。

3、忽视灰飞虱防治。

稻农们忽视了对灰飞虱的防治,发病后也没有及时用药控制。

4、田边杂草未防除。

杂草上的灰飞虱虫量较高,若不与大田杂草同时防治,则可扩散危害水稻,造成病害。

7月中下旬实地调查,田埂、沟渠边的杂草普遍未防除,靠近这些地方稻田发病明显较重。

三、防治对策1、综防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采取"切断毒源,治虫防病"的防治策略,狠治灰飞虱,控制条纹叶枯病。

2、防治技术:⑴抓好灰飞虱防治。

结合小麦穗期蚜虫防治,开展灰飞虱防治,清除田边、地头、沟旁杂草,减少初始传毒媒介。

⑵开展药剂浸种。

用吡虫啉药剂浸种(吡虫啉有效成分1克/12.5千克稻种),防效可达50%以上。

⑶突出重点抓好秧苗期灰飞虱防治。

小麦、油菜收割期秧田普治灰飞虱,每667平方米选用税劲特30-40毫升,对水30千克均匀喷雾,移栽前3-5天再补治1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症状识别与防治张玉江1 苗洪芹2(1.河北省唐海县农林技术服务中心, 河北唐海0632002.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保定071000)摘要:津、唐、秦一带稻区水稻条纹叶枯病近几年来病情加重,给水稻生产造成了较大影响;病害症状特点为稻苗上部叶片自基部开始上可至叶片端部下可至叶鞘褪绿黄化,持续发病,田间前期零星发生而后期成片发生但均为随机分布型;用药剂防治难度较大,适当推迟水稻播种和插秧期,适当增加插秧密度,可减轻发病程度,但解决这一病害的主要出路在于推广种植盐丰47和津原45等抗病的水稻品种。

关键词:水稻条纹叶枯病, 识别, 防治Damage,ident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disease caused by Rice stripetenuivirus, RSVZHANG Yu-jiang1, MIAO Hong-qin2(1.Agricultural Technology Service Center of Tanghai County, Tanghai, Hebei, 0632002. Plant Protection Institute, Hebei Academy of Agro-forestry Sciences, IPM Centre of Hebei Province, Baoding071000, China)Abstract: The disease caused by Rice stripe tenuivirus, RSV, which causes great yield losses, has been seriously occurring in rice planting areas of Tianjin, Tangshan and Qinhuangdao districts recent years. The characteristic symptoms of the disease are systemic necrosis or chlorotic strips, which appear on the whole leaf and even down to the base or the sheath and up to the tip of the leaf blade. The malformation in the newly developed leaves could also be observed. In field, the diseased spots distributed at random and smaller at beginning and larger as diseas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from individual trails showed that it was difficult and no satisfied effect to control the disease by spraying chemicals including insecticide and fungicide. While properly postponing the sowing date and seedling date, reasonable increasing the density could decrease the disease severity obviously.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ective ways for controlling the disease is to culture, utilize, and popularize the resistant varieties – Yanfeng 47 and Jinyuan 45.Key words: Rice stripe tenuivirus; Identification; management水稻条纹叶枯病Rice stripe virus disease是一种病毒性病害,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 传播的水稻纤细病毒Tenuivirus 侵染引收稿日期:2007—03—19基金项目:河北省农科院重点项目第一作者简介:张玉江(1963—),男,农技推广研究员起[1],近几年在渤海沿岸的天津、唐山和秦皇岛一带稻区迅速上升成为最为严重的病害。

根据调查和试验研究,现将笔者对该病的危害、症状识别与防治体会介绍如下。

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危害自1985年发现该病以来至2000年的16年间发病一直很轻,未对水稻生产造成危害;2001年后的近6年来病情逐年加重,2005年出现明显危害,尤其是2006年种植感条纹叶枯病水稻品种的田块发病十分严重,一般减产30%左右,严重者减产50%以上,最为严重的发病田块近乎绝收。

水稻条纹叶枯病除使水稻叶片褪绿,不能抽穗或虽能抽穗但不能结实造成水稻直接减产外,其间接危害——诱发胡麻斑病也相当严重,发生条纹叶枯病的稻苗往往首先发生胡麻斑病即而成为发病中心,条纹叶枯病发生严重的稻田胡麻斑病也会严重发生,使水稻叶片干枯、稻穗发红、空秕率大大增加。

近几年来为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反复多次大量用药,增加了水稻生产成本,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使用的防治条纹叶枯病传毒媒介灰飞虱的杀虫剂一方面兼治了同期发生的稻水象甲和稻蝗等害虫,另一方面杀伤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导致潜叶蝇、二化螟和水稻生育后期的灰飞虱失控而发生加重;使用的防治条纹叶枯病的直接防治药剂一方面兼治了稻瘟病、稻曲病和纹枯病等老病害,另一方面使胡麻斑病失控而使其迅速上升为主要病害。

此外由于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及其诱发的胡麻斑病反复多次大量用药,也增大了稻谷中的农药残留量。

在这一带稻区以前种植的水稻,不乏其它特征特性优良的品种,冀粳14、95-4、98-1、垦优2000、垦育16、垦育2号、冀糯1号、中作9017和8593等水稻品种已种植多年,为当地水稻生产做出了很大贡献;金穗4号、垦糯2号、垦糯3号、津星1号、津星4号和津粳杂二号等水稻新品种经多年培育成功正在推广阶段,只是由于对迅速上升的条纹叶枯病这一种病害缺乏抗性,都遗憾地被淘汰掉,使当地水稻育种和新品种推广工作都遭受了较大挫折。

2、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症状表现条纹叶枯病在水稻秧田极少表现症状,而在水稻本田却有两个发病盛期,传毒媒介灰飞虱的田间种群分布决定了这一病害的田间分布型。

带毒的灰飞虱越冬代若虫一般在田边杂草上发育直至羽化为成虫,至5月份后待秧田揭膜或本田插秧后才陆续迁至稻田秧苗上,越冬代灰飞虱成虫在同一块稻田随机分布,稻苗感染其携带的条纹叶枯病毒经历9~25天的潜育期[2]发病后也呈全田零星随机分布,而并非田边地头稻苗发病明显严重的那种嵌纹分布(同是由灰飞虱传播的小麦丛矮病毒病田间分布型即属嵌纹分布),此发病盛期一般在水稻分蘖盛期至拔节初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经越冬代灰飞虱成虫产出的带毒卵孵化出的第一代若虫(一般6月20日后出现)则群集呈核心状随机分布,这一代若虫传毒致病力更强,为害更大,水稻往往成片发病,并常伴随发生胡麻斑病,此发病盛期出现在水稻孕穗后期至抽穗期(8月中下旬)。

稻苗发病后其症状显而易见,其上部叶片和叶鞘褪绿呈现黄绿色或黄白色的条纹或花点,有的水稻品种发病心叶软弱卷曲下垂,病株抽穗不良或穗畸形不实,穗茎节曲棍形手感明显。

水稻在分蘖至拔节期受盐碱害后可引发一种缺素症,其症状与同期发生的条纹叶枯病有相似之处,两者主要区别为:条纹叶枯病叶片基部至叶鞘首先表现症状,从发病株或发病丛来讲表现为系统发病,即自见病后抽出的叶片和稻穗连续全部表现症状,叶片上的褪绿条纹一般不会消失;从田间发病分布型来讲,表现为零星或小片插花随机分布,即使同一丛稻苗也可能病苗与健苗并存。

而盐碱害引发的缺素症一般只在叶片的中上部表现为褪绿白化透明状,叶片尖端、基部至叶鞘均不表现症状,从发病株或发病丛来讲表现为阶段性发病,即只在稻田盐碱较重阶段表现症状,稻田盐碱减轻后叶片上的褪绿症状会随之消失,从田间发病分布型来讲,表现为全田普遍分布,盐碱较重的行带或全田所有稻苗均表现症状。

3、水稻条纹叶枯病的防治3.1 药剂防治条纹叶枯病毒病和其它动植物病毒病一样,至今尚无特效防治药剂。

一般来说,预防这一病害的关键措施是狠治其传毒媒介灰飞虱,这似乎是防治这一病害的诀窍,然而灰飞虱抗药性较强是一种较难防治的害虫,并且其传毒期长达两个多月,在水稻秧田期和本田前期,灰飞虱源源不断地涌入稻田,为阻断其向水稻秧苗传毒,需反复多次连续施用对其有效的防治药剂,因此这一措施不仅防治成本高而且实施难度大。

防治稻飞虱的直接危害与为预防条纹叶枯病而防止灰飞虱传毒有所不同,前者用有内吸作用的常用稻飞虱防治药剂如噻虫嗪或吡虫啉按常用药量喷施,将虫口数量压低到其防治指标以下即可,而后者需将其用药量提高2~3倍,且还应与有触杀作用的速效杀虫剂如敌敌畏、毒死蜱或住宝按常用药量混合施用,将灰飞虱尽可能地彻底消灭,且在水稻苗期至本田分蘖期需连续施药4~5次,以持续达到这样的效果方可。

在水稻分蘖后期至孕穗期对灰飞虱若虫防治仍可用上述两类药剂混合施用,也可用对若虫药效较好、持效期较长的噻嗪酮代替其中的噻虫嗪或吡虫啉继续施药1~2次。

根据笔者近两年开展的多点防治示范,通过反复多次大剂量的施药防治传毒的灰飞虱,对条纹叶枯病的防效为50%~80%。

近几年来许多农药厂商纷纷将盐酸吗啉胍、三氮唑核苷、菌毒清、宁南霉素、氨基寡糖素、菇类蛋白多糖和腐殖酸等“病毒钝化剂”推荐用于防治条纹叶枯病,有些已取得了在这一病害防治上使用的农药登记,但笔者未曾对这些药剂做过药效试验。

水稻分蘖盛期该病第一个发病高峰期后,随水稻拔节发黄的病苗看似减少,实际为长高的健苗所遮盖,这一假象又常常被误认为施药后的疗效。

很多书刊上的有关文章介绍,为防治该病的传毒媒介灰飞虱,用内吸性杀虫剂处理稻种、用药剂消灭稻田周围越冬场所杂草上的灰飞虱和组织农户统一施药防治……,笔者认为这些措施或者意义不大,或者不现实,不好真正做到而难以见效。

3.2 农业防治适当推迟水稻水稻播种和插秧期,播种期由原来的4月5~10日推迟至4月15~25日;本田插秧期相应后延10~15天,大量的实践证明其发病程度可明显减轻。

稻苗感染该病毒后,主茎和分蘖都会发病,采取稀植靠分蘖来实现较多收获穗数的栽培方式水稻受该病影响会相应较大;适当增加水稻基本苗数,减少蘖穗率,可使该病危害损失减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