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案例

合集下载

《水稻病虫害防治》课件

《水稻病虫害防治》课件

02 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
CHAPTER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品种,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轮作
避免长期连续种植同一品种的水稻,通过轮作降低土壤中病原菌和 害虫的积累。
科学施肥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水稻健康生长,提高 抗病性。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蜘蛛 、瓢虫、寄生蜂等,控制 害虫的数量。
纹枯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侵害 水稻的叶鞘和叶片,严重时可导致稻 株枯死。
水稻病虫害的危害
01
02
03
影响产量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导致 水稻减产,严重时可造成 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品质下降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会影响 稻米的品质,如出现黄米 、糙米等现象,影响稻米 的商品价值。
增加成本
防治水稻病虫害需要投入 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增加了生产成本。

效果评价
03
根据水稻的生长情况、产量和质量等因素,对防治效果进行评
价,总结经验教训。
04 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分析
CHAPTER
某地区水稻病虫害防治案例
案例概述
某地区近年来面临严重的稻瘟病和稻飞虱灾害,导致水稻产量大 幅下降。
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如释放天敌、喷洒生物 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等。
生态调控
通过改善农田生态系统 ,提高天敌数量和种群 活力,控制病虫害的发 生和蔓延。
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能
1 2
加强培训和教育
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对 水稻病虫害防治的认识和技能水平。
推广先进技术
将新技术、新方法推广给农民,帮助农民掌握科 学、有效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发生的案例分析

稻瘟病发生的案例分析

序号:20130303310171 闫俊杰一、案例主题或名称:2015湖南绥宁县稻瘟病发生的案例分析二、案列细节:2015湖南绥宁县稻瘟病发生,其全县各地都有不同程度发病,不管是高海拔还是低海拔、往年稻瘟病重发区还是轻发区都有表现。

初步统计,成灾(损失率在30%以上)面积达到1000亩左右,其中杂交水稻制种600余亩。

损失70%以上约600亩,如竹舟江乡的彭家村、鸡子头村,河口乡的四家团村,长铺乡的槽子山村、拓丘田村,瓦屋塘乡的白家坊村,唐家坊镇的宝善村,武阳镇的双鸣村、三房村、大溪村等地发生较严重。

稻瘟病又称稻热病,是世界性病害,广泛分布世界各水稻种植区。

其发病程度因品种、栽培管理技术以及气象条件不同而有差别,一般减产10~20%,严重地块减产40~50%以上,分蘖期发病严重时,成片枯死,有的植株虽不枯死,但新叶不易伸展,稻株生长缓慢,不能抽穗或抽出短小的穗。

在抽穗期穗颈瘟严重发生时,可形成大量的白穗,不能结实或形成瘪粒。

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长期中都可发生,根据病菌侵入时期和侵入部位不同,将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此次发生的主要是叶瘟和穗颈瘟。

(一)病害症状:1、叶瘟:水稻从分蘖到抽穗期,叶片受病菌侵染后产生形状、大小和色泽各不相同的病斑,病斑常随水稻品种的抗病性、叶龄和气象条件而有所不同,分四种类型:①慢性型:这是在田间最为常见的病斑。

病斑初期为暗绿色的侵入点,很快逐渐扩大形成梭形病斑,病斑可清晰分为三部分,中央为灰白色,边缘为褐色,最外围有一圈黄色晕圈。

病斑两端有向叶脉延伸的褐色坏死线,在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灰色霉状物。

②急性型:在适宜发病的条件下,如氮肥施用过多,或在感病品种的叶片上常产生椭圆形、圆形的水渍状病斑。

病斑呈暗绿色,其上密生灰色霉层,这种病斑出现的多,常是叶瘟病流行的预兆。

③白点型:在感病品种的嫩叶发生病原菌侵入后,遇干燥的气象条件时,在侵染点周围很快形成白色近圆形的小白斑,属进展型病斑。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分享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分享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案例分享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过程中的一大难题,对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帮助农民应对病虫害,本文将分享两个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实际案例,以期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水稻纹枯病的综合治理水稻纹枯病是水稻生产中常见的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江西省某农田的农民先生王某,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面对着水稻纹枯病的严重威胁。

他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治理措施,有效控制了病害的发生与扩散。

首先,王某在选种上积极选择抗病性较强的水稻品种。

针对纹枯病的优势感染期,他尽量选择病害抗性良好的品种,降低发生病害的概率。

其次,为了减少病害的传播,王某采取了适时的田间管理措施。

他在播种前进行地力调整,保证土壤养分均衡,并及时消毒种子,使种子表面不受病原菌的污染。

在水田管理方面,他合理施用有机肥料,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虫害的滋生。

此外,他还注意调整灌溉水源,避免病害的传播。

再次,针对病害的防治,王某采用了有机农药的喷洒。

在病害初期的阶段,他根据农业技术人员的建议,选择了有效的有机农药,并合理控制用药浓度。

喷洒农药后,他还加强了观察,及时了解病害的发展情况,以便在必要时再次喷洒。

经过王某的努力,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和扩散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他的水稻产量明显提高,并且品质也得到了有效保证。

案例二:蔬菜有害昆虫的生物防治在浙江省的一片蔬菜基地中,农民李某应对蔬菜有害昆虫的威胁,采取了生物防治的措施。

通过这种方法,李某不仅保障了蔬菜的生长和产量,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首先,李某注意了蔬菜基地的生态环境保护。

他秉持生态农业的原则,主张防治病虫害的同时,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

他注意合理轮作,避免连作导致土壤病虫害的滋生。

他还栽植了一些花草树木,吸引天敌昆虫的生活,形成有益昆虫的生态链,降低对农作物的危害。

其次,李某采用了生物防治措施。

他引入了一些具有天敌作用的生物,如蓟马、瓢虫等,用于对抗蔬菜有害昆虫。

我国生物防治的经典案例

我国生物防治的经典案例

我国生物防治的经典案例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使用生物防治的传统,例如利用动物来控制农田中的害虫。

然而,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学术研究的深入,我国在生物防治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突破。

以下是我国生物防治的一些经典案例。

1.蝉联菜豆虫蝉联菜豆虫(Lymantria dispar)是中国北方一个严重的农业害虫,会吃掉大量的菱角和豆类作物。

为了控制它的数量,研究人员发现,这种虫子的肠道中带有生物杀虫剂的一种细菌。

通过收集这些细菌并制备出杀虫菌剂,农民们能够成功控制菜豆虫的数量,并保护作物的收成。

2.生物防治水稻病害水稻是中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但常常受到病害的侵袭。

其中一个主要的病原体是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

为了控制这种病害,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对稻瘟病菌具有抑制作用的细菌。

他们将这种细菌用作生物防治剂,喷洒在稻田中,成功地减少了稻瘟病的发生率,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白蛉生物防治白蛉是一种对农作物非常有害的害虫,尤其是对小麦和水稻。

农民们常常使用化学农药来控制这种害虫,但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能够寄生在白蛉体内并阻止其生长的线虫(Steinernema feltiae)。

这种线虫可以用作生物防治剂,在白蛉盛行的地区显著减少了白蛉的数量,而且对环境安全无害。

4.天敌对害虫生物防治的应用天敌是指能够捕食或寄生在害虫体内的生物。

我国在经典案例中成功使用了多种天敌来控制害虫数量。

例如,利用寄生蜂来控制棉铃虫、利用蚁类对抗蚜虫、利用蜘蛛对抗小菜蛾等。

这些天敌能够有效地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对农作物的损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5.基因改造的转基因作物转基因技术是一种将外源基因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中的技术。

我国在生物防治方面取得的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利用基因改造来提高作物对害虫的抗性。

例如,我国研发出一种转基因水稻,能够产生一种杀虫蛋白,有效地控制稻虫的数量。

病虫害的防治案例与经验总结

病虫害的防治案例与经验总结
理配比
总结词
科学用药是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手段,应根据病虫害种类选择合适的农药,并按照 规定的浓度和施用方法进行防治。
详细描述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种类,应选择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在施用农药时,应按照规 定的浓度和施用方法进行配比,避免过量使用或滥用农药。同时,应注意交替使 用不同类型的农药,以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
防治经验三:加强监测,及时预警
总结词
加强病虫害监测是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的关键,通过建立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能够及时发现病虫害并采取相 应的防治措施。
详细描述
建立病虫害监测网络和预警系统,通过定期调查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一旦发现病虫 害爆发,应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如紧急施药、人工摘除病枝病叶等,以控制病虫害的扩散和危害。同时, 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疫情,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治措施。
04
防治经验总结
防治经验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总结词
预防措施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应采取多种手段进行综合防治,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可 能性。
详细描述
预防措施包括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多种方法。在种植前应对种 子和苗木进行检疫,选择健康的种苗;合理施肥、浇水、除草等农业措施也有助于预防 病虫害的发生。此外,利用天敌、诱虫灯等生物和物理方法也能有效降低病虫害的种群
案例三:蔬菜大棚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种类
蔬菜大棚的主要病虫害包括霜霉病、灰霉病、蚜虫和白粉 虱等。
防治措施
采用生态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加强大棚内的温 湿度管理,保持大棚内通风良好,同时定期喷洒生物农药 和低毒化学农药。
防治效果
经过有效的防治措施,蔬菜大棚的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 ,蔬菜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水稻病害防治:黄矮病

水稻病害防治:黄矮病
水稻病害防治:黄 矮病
2023-11-05
目 录
• 水稻黄矮病的概述 • 水稻黄矮病的防治方法 • 水稻黄矮病的预防措施 • 水稻黄矮病的治疗措施 • 水稻黄矮病的防治案例分析 • 水稻黄矮病防治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
01
水稻黄矮病的概述
定义与症状
定义
水稻黄矮病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大型作物病害,主要影响水稻和某些其他禾 本科作物。
经验总结
虽然这些经验并非科学方法,但它们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值得其他种植户参考和借鉴。
06
水稻黄矮病防治的未来趋势和 发展方向
水稻抗病育种的新进展
抗病品种的选育
通过抗病品种的选育,提高水稻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和传播。
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基因导入水稻,培育出具有抗病性强 的新品种。
该品种的水稻中含有一种抗病基因,能够识别并抵抗黄矮病的 病原菌。
防治措施
在种植该品种的水稻时,仍需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合理施肥 等措施,以确保有效防治黄矮病。
某水稻种植户的水稻黄矮病防治经验分享
个人经验
某水稻种植户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有关黄矮病防治 的经验。
防治经验
该种植户注重田间卫生,及时清除病株和杂草,合理施肥和浇水 等措施,这些经验对于防治黄矮病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浇水、除草, 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同 时,及时发现并清除病株 ,防止病害扩散。
轮作倒茬
通过与非寄主作物轮作, 破坏病害的生存环境,减 少病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
选择一些对水稻无害的生 物农药,如井冈霉素等, 可以有效防治黄矮病的发 生。
以虫治虫

《水稻病虫害》课件

《水稻病虫害》课件

04
水稻病虫害的案例分析
稻瘟病的案例
总结词
稻瘟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水稻病害,对水稻生产造 成严重影响。
详细描述
稻瘟病在水稻生长的各个阶段都有可能发生,主要危害 叶片、茎秆和穗部。叶片受害后出现暗绿色斑点,随后 扩大成梭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灰白色,中央褐色。茎 秆和穗部受害后,病斑呈褐色或黑色,严重时会导致植 株枯萎或死亡。稻瘟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气候条件 适宜、品种抗性差、栽培管理不当等因素所致。防治稻 瘟病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 管理、科学施肥和合理灌溉等。
评估方法
采用对比法、随机区组法等方法进行评估。
评估结果应用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防治策略,优化防治方案 ,提高防治效果。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5
水稻病虫害的预防与控制
预防措施
农业防治
生物防治
合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科学施肥、合 理密植等。
利用天敌、生物农药等防治病虫害。
物理防治
利用灯光、色板等物理方法诱杀害虫。
化学防治
科学使用农药,严格控制用药量和用药时 间。
控制策略
01
局部控制
针对小范围病虫害发生区域进行局 部控制,防止扩散。应急控制Βιβλιοθήκη 02水稻病虫害的防治
防治原则
预防为主
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和养护, 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综合防治
结合生物、物理、化学等多种 方法,进行全方位的防治。
精准施策
根据病虫害的种类和发生规律 ,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绿色环保
优先选择环保、低毒的防治方 法,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
影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通过合理的轮作、深耕、施肥等措施,改善 土壤条件,增强水稻的抗病能力。

水稻干尖线虫病

水稻干尖线虫病

水稻干尖线虫病汇报人:日期:•水稻干尖线虫病概述•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规律•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方法•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防治案例•水稻干尖线虫病的预防措施建议目•水稻干尖线虫病的研究进展录01水稻干尖线虫病概述定义水稻干尖线虫病是一种由线虫引起的植物病害,其主要症状是水稻叶片出现干尖。

症状水稻叶片出现干尖,颜色呈黄白色或淡黄色,严重时整个剑叶或大部分剑叶干枯。

同时,稻穗发育不良,谷粒瘦小,甚至形成空壳。

定义和症状分布水稻干尖线虫病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一些地区,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印度、菲律宾等。

危害水稻干尖线虫病对水稻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可导致减产20%-30%,甚至更高。

此外,由于干尖线虫的侵染,还会增加水稻的倒伏率,加重病虫害的发生,给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损失。

分布和危害水稻干尖线虫主要以卵、幼虫和成虫在土壤中越冬,也可以在谷粒中越冬。

卵和幼虫可以通过水流、灌溉水、昆虫等途径传播,成虫则可以通过气流传播。

传播方式针对水稻干尖线虫病的传播途径,可以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如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加强田间管理等,以控制病害的传播和危害。

防治措施传播途径02水稻干尖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寄主和宿主寄主范围水稻干尖线虫是一种常见的植物寄生性线虫,寄主范围广泛,包括水稻、小麦、玉米、谷子等禾本科作物以及莎草等植物。

宿主专一性水稻干尖线虫对水稻的侵染具有专一性,不会侵染其他非禾本科植物。

水稻干尖线虫在土壤温度低于15℃时不能侵染水稻,最适宜的土壤温度为20-25℃。

土壤温度连作稻田的发病程度通常较轮作稻田严重。

种植制度土壤过湿或过干都不利于水稻干尖线虫的繁殖和侵染,最适宜的土壤湿度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

土壤湿度水稻干尖线虫在砂质土壤中繁殖和生存能力较强,而在粘质土壤中则较弱。

土壤质地发生条件和规律根据水稻干尖线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条件,可以建立预测模型,预测其发生和流行趋势。

监测方法通过田间调查和取样检测,可以监测水稻干尖线虫的发生情况和分布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病原种群与水稻品种间的相互关系: ①抗性是针对某个小种群而言的; ②大面积种植单一抗病品种会使抗性丧失。
2. 抗瘟性机制 1)结构抗性(固有抗性):株形
2)生理生化抗性:表皮细胞硅质化和细胞膨压程度
3)过敏性反应:抗扩展的一种机制 (二)气象因素 温、湿度为主要因素。20-30℃,RH>90%易发病 温度:主要影响水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 湿度:主要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光照:主要影响光合作用、C/N、硅化程度 风 :有利于病菌分生孢子的传播
二、我省稻病流行区域 1. 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主要是稻瘟病 2. 江淮和沿淮稻区、圩区、混栽区:稻白叶枯病 3. 皖南及沿江双季稻区:病毒病间歇性发生 4. 南北稻区(圩区和山区为主):纹枯病
三、稻田病害发生和防治时序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4/10 4/20 5/10 5/20 6/10 6/20 7/10 7/20 8/10 8/20
第一节 稻瘟病 Rice blast
一、历史、分布与危害
1. 历史:有文字记载约有360多年的历史(1637.宋应 星、天工开物) 2. 分布:约有85多个国家发生,亚、非洲稻区较重 (1981.CIM)
3. 危害:是水稻三大病害中流行情况最复杂,潜在 威胁最大的病害。近几年我省正处于该病的一个流行 周期,一旦有适应环境,就可能造成大流行。
苗瘟:多发生在三叶期以前,秧苗变褐枯死。
穗瘟:发生在穗颈、穗轴、枝梗、谷粒上。始 穗期发病造成白穗,但在病部有青灰色 霉层,茎秆上无虫痕迹,易于识别。
(2)急性型:正反两面产生灰色霉层,该病的出现 是流行的预兆。
(3)白点型:感病品种嫩叶上产生 (4)褐点型:局限于两叶脉之间
2. 叶瘟症状变化:病斑因天气条件、品种抗性的差异, 在形状、大小和色泽上有所不同,分为4种病斑类型:
(1)慢性型(典型):病斑梭形,分为三部一线
坏死部(褐色) 崩溃部(灰色)
中毒部(浅黄色) 坏死线(褐色)
叶瘟典型病斑
节瘟: 病节初为褐色小点,以后呈环状扩大至 全节,变成黑褐色或黑色。
病斑类型 慢性型
寄主 S
环境 正常
产孢量 少
急性型
S
适宜

白点型 褐点型
S(幼嫩) 侵染时适宜,显症 时不适宜(干燥)
R(抗、老叶) 受环境影响小
不产孢 不产孢
三、病原物及其侵染特点
1. 分类: 1)无性时代:Pyricularia grisea 半知菌类梨孢属 2)有性时代:Magnaporthe grisea 子囊菌 不常见 2. 寄主范围:自然条件下只侵染水稻
水稻细菌性病害:细菌条斑病是国内检疫对象, 发生日益广泛和严重;基腐病是水稻上的一种新病害, 自80年代在浙江发现以来,病区不断扩大,应引起重 视。
我省水稻病害发生有如下特点:
一、我省水稻栽培特点 1. 栽培制度变更:四稻并举,籼粳混栽 2. 地理环境复杂:南北过渡地带 3. 季节变化明显 (1)春季:早稻烂秧 (2)梅雨(6/中—7/上):早稻稻瘟病、纹枯病 (3)秋季台风暴雨:中稻白叶枯病
9/20
播 早种
秧田期 栽 返 秧青
分蘖
孕 穗
抽 穗
灌 浆
黄 熟
稻 拌 烂秧 种
稻叶瘟 纹枯 穗瘟 纹枯病 防治 防治
(恶苗线虫)
病毒病

播 种


蘖穗


白叶枯 稻曲、粒黑粉、
细菌基腐 叶尖枯、云形、
细条病
纹枯
纹枯病

秧田期


抽穗
双 晚

稻瘟

白叶枯

纹枯 叶瘟
纹枯 叶瘟 白叶枯
中国稻瘟病分布区
二、症状及其症状的多型性
根据危害时期和危害部位不同,可分为苗 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秆瘟、枝梗瘟、穗 颈瘟和谷粒瘟,一般以叶瘟、节瘟、穗颈瘟最 为常见,危害最大。
1. 发病时期和发病部位: 从幼芽到近成熟均可感染,最易感病的生育
期是幼苗4叶期(苗瘟)、分蘖盛期(叶瘟) 、 抽穗期(穗颈瘟)
第六章 水稻病害
概述 第一节 稻瘟病 第二节 水稻白叶枯病 第三节 水稻纹枯病 第四节 水稻条纹叶枯病
概述
水稻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全世界60% 人口的主要食粮,我国种植面积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四分之一,年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的一半。然而水稻 病害一直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全国各地稻瘟病如不进 行防治,每年平均减产稻谷可达300亿kg,而即使在 防治条件下年平均损失仍可达200亿kg,因此,研究 和防治水稻病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大病害: 稻瘟病、纹枯病、白叶枯病是水稻上的三大病
害,我国对稻白叶枯病、稻瘟病以抗病品种为主的综 合防治措施,对稻纹枯病运用肥水管理和药剂防治相 结合的对策均能 控制为害。但由于病害流行规律复 杂,防治上难度大,三大病害仍将是今后的主要监控 对象。
水稻病毒病:发生种类日益增多,至今我国已经 发现11种,其中普矮、黄矮、黑条矮缩病曾是我国南 方稻区的主要病害,60-70年代在江、浙、皖一带多 次流行成灾,近20多年来虽发生甚少,但其流行的间 歇性和爆发性原因尚不明确,仍应加强流行预测和防 治研究。近年条纹叶枯病在我省南方稻区、浙江、江 苏等省发生严重,值得注意。
我省流行状态分析
不同地区有利的气象条件与水稻感病生育期配合, 决定了这一地区病害的特点和流行程度,我省稻瘟病 发生流行在一年内出现两个高峰: 第一高峰:6月上旬—7月上旬 第二高峰:8月下旬—9月底10月初
四、病害循环
1. 侵染过程:
分生孢子
附着
15-32℃ 萌发
附着胞
侵入丝
从机动细胞或长形细胞直接侵入 26-28℃ 潜育期
4-5天
显症 病斑扩展 孢子形成 孢子释放传播
2. 侵染循环:
1) 越冬和初侵染源:主要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 谷、病稻草上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
2) 传播与再侵染: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到秧田和本 田,受侵发病后,病部产生分生孢子有可借气流传播 进行再侵染。
五、发病与流行因素
(一)水稻的抗病性
1. 抗病性的表现 1)同一类型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显著:高抗至高感 2)不同类型水稻抗病性不同:籼稻>粳稻>糯稻 3)水稻个体发育中抗病性的变化
生育期:四叶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最易感病 器官龄期:愈幼嫩愈感病
因此,全生育期有三个发病高峰期:四叶期(苗 瘟)、分蘖盛期(叶瘟)和齐穗期(穗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