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沉淀实验

合集下载

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二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因素;2、学会求天然水体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和pH值)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胶体颗粒带有一定电荷,它们之间的电斥力是胶体稳定性的主要因素。

胶体表面的电荷值常用电动电位ξ表示,又称为Zeta电位。

Zeta电位的高低决定了胶体颗粒之间斥力的大小和影响范围。

一般天然水中的胶体颗粒的Zeta电位约在-30mV以上,投加混凝剂之后,只要该电位降到-15mV左右即可得到较好的混凝效果。

相反,当Zeta电位降到零,往往不是最佳混凝状态。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在水中投加混凝剂如A12(SO4)3、FeCl3后,生成的AI(lIl)、Fe(III)化合物对胶体的脱稳效果不仅受投加的剂量、水中胶体颗粒的浓度、水温的影响,还受水的pH值影响。

如果pH值过低(小于4),则混凝剂水解受到限制,其化合物中很少有高分子物质存在,絮凝作用较差。

如果pH值过高(大于9-10),它们就会出现溶解现象,生成带负电荷的络合离子,也不能很好地发挥絮凝作用。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

(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本实验项目不考虑该影响因素)三、实验设备及药剂1、天印湖湖水2、六联搅拌机(附2000mL烧杯)3.、pH计4、温度计5.、浊度仪6.、浓度为10g/L的氯化铁(FeCl3·6H20)溶液7.、浓度为10%的HCl溶液8、浓度为10%的NaOH溶液四、实验步骤本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和最佳pH值两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和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

1、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1)用6个1000mL的烧杯,分别放入1000mL原水,放置在实验搅拌机平台上;(2)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浊度、pH值、温度;(3)确定形成矾花所用的最小混凝剂量。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方式,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等杂质去除,从而使水质得到改善。

本文就混凝沉淀实验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实验原理混凝沉淀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混凝剂与悬浮物或有机物形成絮凝体,然后通过沉淀或过滤的方式将其去除。

混凝剂一般是一些带正电荷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酰胺、聚电解质等,它们能够吸附水中的负离子和颗粒物,并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大量的絮凝体。

随着絮凝体的增大,它们的密度也会逐渐增大,最终形成一个沉淀层,从而使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得到去除。

二、实验步骤1、制备混凝剂溶液:取一定量的聚丙烯酰胺、硫酸铝钾等混凝剂,依次加入适量的蒸馏水中,搅拌至均匀即可。

2、制备原水:取适量的自来水或污水,在室温下搅拌均匀。

3、加入混凝剂溶液:将混凝剂溶液缓慢加入原水中,同时用玻璃杆轻轻搅拌,使混凝剂和水充分混合。

4、沉淀:等待一段时间,观察水中的悬浮物是否得到沉淀。

如果饱和度较高,可以加入一些碳酸钠调节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5、过滤:对于无法沉淀的悬浮物或有机物,可以通过过滤的方式进行去除。

选取一定的滤纸或过滤膜,在上面放置漏斗,将水过滤出去即可。

三、实验注意事项1、混凝剂的种类和用量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调节,避免浪费和造成不必要的污染。

2、加入混凝剂时,应缓慢加入,并注意搅拌均匀,以充分发挥其混凝效果。

3、沉淀时,应注意观察沉淀的形成情况,及时调整pH值,促进沉淀的形成。

4、过滤时,选择合适的滤纸或过滤膜,避免粘附和遗漏。

5、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实验仪器和工具,以避免留下污染物和影响下次实验。

四、实验结果混凝沉淀实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沉淀效果和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上,通常采用浊度或残留物质含量等指标进行评价。

沉淀效果越好,悬浮物或有机物去除率也越高,说明混凝沉淀实验的效果越好。

五、实验应用混凝沉淀实验广泛应用于各类水处理工艺中,如自来水厂、废水处理厂、地下水处理等。

它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有机物,降低水中的浊度、COD、BOD等污染指标,从而保障水质安全和环境健康。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混凝沉淀实验
1. 根据实验结果以及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简述影 响混凝的几个主要因素。
2. 为什么最大投药量时,混凝效果不一定好。 3. 参考本实验步骤,编写出测定最佳pH值实验过程。
8
实验1
混凝沉淀实验
1
§1.1 实验目的
通过混凝实验,观察矾花的形成过程及混凝 沉淀效果。 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
2
§1.2 实验原理
混凝是指水中的胶体颗粒脱稳并相互碰撞凝 并长大的过程。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可以消除或降低胶体颗 粒稳定使胶体脱稳,同时,通过调节机械搅 拌的强度,控制水流的速度梯度,促进水中 脱稳的胶体颗粒相互碰撞、凝并长大,形成 大且密实的絮凝体,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易于从水中去除。
5)运行程序,注意观察并记录矾花形成的过程及沉淀 过程,描述矾花外观、大小、密实程度等。
6)程序运行结束后,用注射器取烧杯中上清液约
100mL(测浊度、pH即可),置于六个200mL烧杯
中,测pH值及浊度。
5
§1.5 实验记录
原始数据记录表
原水记录
浊度: NTU,水温: ℃,pH值:
水样编号
12
3
4
§1.4 实验步骤
1)测定原水的水温、浊度、pH值。
2)用1000mL量筒量取6个水样置于1000mL烧杯中。
3)将烧杯置于六联搅拌机上,启动仪器,编程序:快 速搅拌800rpm、1min、加药;中速搅拌150rpm、 10min;慢速搅拌50rpm、10min;静沉30min。
4)用移液管向1至6号加药管中分别加入1、2、3、4、5、 6mL混凝剂。
3
§1.3 实验材料、仪器设备
药剂:1%浓度的硫酸铝溶液。
仪器设备:
1)六联搅拌机,1台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观察混凝现象、加深对混凝沉淀理论的理解,了解影响混凝沉淀的主要因素2,掌握确定最佳投药量的方法,通过实验,确定给定所配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药量,选择和确定最佳混凝工艺条件;3,认识几种混凝剂,掌握其配制方法并通过实验比较混凝效果。

二、实验原理及意义混凝作用原理包括三部分:1)压缩双电层作用;2)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

这三种混凝机理在水处理过程中不是各自孤立的现象,而往往是同时存在的,只不过随不同的药剂种类、投加量和水质条件而发挥作用程度不同,以某一种作用机理为主。

对高分子混凝剂来说,主要以吸附架桥机理为主。

而无机的金属盐混凝剂则三种作用同时存在。

水中粒径小的悬浮物以及胶体物质,由于微粒的布朗运动,胶体颗粒间的静电斥力和胶体的表面物质,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能降低颗粒间的排斥降低胶粒的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的吸附架桥作用;又产生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的凝聚。

混凝是水处理工艺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所处理的对象,主要是水中悬浮物和胶体物质。

混合和反应是混凝工艺的两个阶段,投药是混凝工艺的前提,选者性能良好的药剂,创造适宜的化学和水利条件,是混凝的关键问题。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

混凝剂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的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投加混凝剂的多少,直接影响混凝效果。

投加量不足不可能有很好的混凝效果。

同样,如果投加的混凝剂过多也未必能得到好的混凝效果。

水质是千变万化的,最佳的投药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实验方可确定。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设备和材料(见下图)六联搅拌机(混凝装置)简图四、实验步骤1、掌握六联搅拌机、浊度仪的使用方法;2、配制原水,记录水量与高岭土投加量,测定原水水温、浊度、PH值;3、用量筒分别量取原水样1000mL于六个1000mL烧杯中,置于搅拌机下;4、确定混凝剂投药量范围。

《混凝沉淀实验》课件

《混凝沉淀实验》课件

混凝反应
总结词
快速混合、充分反应
详细描述
将待处理的污水与混凝剂混合,通过快速混合器实现快速、均匀的混合。混合后 的污水应与混凝剂充分反应,生成较大的絮凝体,为后续的沉淀分离创造有利条 件。
沉淀与分离
总结词
沉淀时间、分离效果
详细描述
在沉淀阶段,需要控制适当的沉淀时间,确保絮凝体充分沉降。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后,上清液与沉淀物应实现 有效的分离,以便对上清液进行后续处理或检测。
浊度测量不准确。
问题3
解决方案
采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以减小误差。
实验的优缺点改进方向
优点
实验操作简单,结果直观,有助 于理解混凝沉淀原理。
缺点
实验中的人为误差难以避免,且 实验条件与实际污水处理厂存在
差异。
改进方向
采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和方法, 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增加模拟实际污水处理厂条件 的实验环节,提高实验的实用性
《混凝沉淀实验》 ppt课件
• 实验简介 • 实验材料 • 实验设备 • 实验过程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实验简介
实验目的
了解混凝沉淀实验的基本 原理。
学习如何进行混凝沉淀实 验操作。
分析实验结果,掌握混凝 沉淀实验的应用。
实验原理
混凝沉淀实验是通过向水中投加混凝剂,使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颗粒发生凝聚和絮凝作 用,进而通过沉淀的方式将悬浮物和胶体颗粒从水中分离出来。
高效混凝剂,适用于处理 高浊度和有机废水。
常用混凝剂之一,适用于 处理多种水质。
其他试剂
01
硫酸
用于调节pH值。
02
氢氧化钠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

完整word版混凝沉淀试验

实验报告实验项目名称:混凝沉淀实验(所属课程:水污染控制工程)院系: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实验日期:实验地点:合作者:指导教师:本实验项目成绩:教师签字:日期:一、实验目的(1)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确认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其相应的pH值。

(3)测定计算反应过程的G值和GT值,是否在适宜的范围内。

二、实验原理水中的胶体颗粒,主要是带负电的黏土颗粒。

胶体间的静电斥力,胶粒的布朗运动及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使得胶粒具有分散稳定性,三者中以静电斥力影响最大。

因此,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除去的。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能提供大量的正离子,压缩胶团的扩散层,使ξ电位降低,静电斥力减小。

此时,布朗运动由稳定因素转变为不稳定因素,也有利于胶粒的吸附凝聚、水化胶中的水分子与胶粒有固定联系,具有弹性和较高的黏度,把这些分子排挤除去需要克服特殊的阻力,阻碍胶粒直接接触。

有些水化膜的存在决定于双电层状态,投加混凝剂降低ξ电位,有可能是水化作用减弱,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

即使ξ电位没有降低或减低不多,胶粒不能相互接触,通过高分子连状物媳妇叫李,也能形成絮凝体。

投加了混凝剂的水中,胶体颗粒脱稳后相互聚结,逐渐变成大的絮凝体。

这时,水流速度梯度G值的大小起着主要的作用,具体计算见有关教材。

三、实验设备与试剂(1)无极调速六联搅拌机1台。

(4)秒表1块。

(5)1000mL量筒1个。

(6)1mL,2mL,5ml,10mL移液管各1支。

(7)200mL烧杯1个,吸耳球等。

(8)1000mL烧杯6个。

页共页第实验报告(9)10%Al(SO)溶液500mL。

342(10)实验用原水(配制)。

(11)注射针筒。

(12)10%的NaOH溶液和10%HCl溶液500mL各一瓶。

四、实验步骤(2)1000mL量筒量取6份水样至6个1000mL烧杯中,另量取200mL水样放在200mL的烧杯中。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

实验三 混凝沉淀实验混凝沉淀实验是给水处理的基础实验之一,被广泛地用于科研.教学和生产中。

通过混凝沉淀实验,不仅可以选择投加药剂种类.数量,还可以确定其他混凝最佳条件。

一 原理:天然水中存在大量胶体颗粒,是使水产生浑浊的一个重要原因,胶体颗粒靠自然沉淀是不能去处的。

清除或降低胶体颗粒稳定因素的过程叫做脱稳。

脱稳后的胶粒,在一定的水利条件下,才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俗称矾花。

直径较大且较密实的矾花容易下沉。

自投加混凝剂[342)(SO Al ]直至形成较大矾花的过程叫混凝。

从胶体颗粒变成较大的矾花是一连续的过程,为了研究的方便可划分为混合反应两个阶段,混合阶段要求浑水和混凝剂快速均匀混合,一般来说,该阶段只能产生用眼睛难以看见的微絮凝体;反应阶段则要求将微絮凝体形成较密实的大粒径矾花。

(配药)1、配1%的342)(SO Al 溶液.2、如果取10mg/l 的342)(SO Al100ml 烧杯中称取10mg 342)(SO Al =用移液管移取1ml 的1%342)(SO Al 溶液.二. 实验目的1.了解混凝的现象和过程,混合及反应的作用。

2.确定水样的混凝剂最佳投量及pH 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三.仪器设备及药品混凝搅拌机一台,浊度仪一台,酸度/离子计一台,电子调速搅拌机一台,秒表(平表也可)一块,温度计,1000ml 烧杯,100ml 烧杯,移液管,吸耳球,1000ml 量筒,混凝剂(硫酸铝或碱式氯化铝),氢氧化钠,盐酸等。

四.实验组织实验分6小组,每组6人。

五.实验步骤1. 熟悉搅拌机操作步骤,选择适宜的混合搅拌转速(300转/分),混合时间30秒,反应搅拌转速10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慢速搅拌转速50转/分,反应时间10分钟。

2. 测定水样的温度,浊度及pH 值,将水样分为3桶,每2组用一桶,除1,2组外,其他四组分别用NaOH 或HCl 对水样的pH 进行调整(pH 约等于10,5.5,8.5)并记录调整后的pH 值。

混凝沉淀实验

混凝沉淀实验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实验结果记入表1 实验结果记入表
由剩余浊度-投药量图,得出最佳投药量为: 由剩余浊度 投药量图,得出最佳投药量为 投药量图 最佳投药量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AnHui Province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AnHui Province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Engineering Technology Research Center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Treatment and Resource Application,AnHui Province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Chinese-German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Technology and Knowledge Transfer
实验一 混凝沉淀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观察混凝现象及过程,了解混凝的净水机理及影响混凝的重要因素。 2. 确定某水样的最佳投药量及相应的pH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混凝沉淀实验
1 实验目得
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得:
1. 学会求得最佳混凝条件(包括投药量、pH 值)得基本方法;
2。

加深对混凝机理得理解、
2实验原理
分散在水中得胶体颗粒带有电荷,同时在布朗运动及其表面水化膜作用下,长期处于稳定分散状态,不能用自然沉淀法去除,致使水中这种含浊状态稳定。

向水中投加混凝剂后,由于(1)能降低颗粒间得排斥能峰,降低胶粒得ζ电位,实现胶粒“脱稳”,(2)同时也能发生高聚物式高分子混凝剂得吸附架桥作用,(3)网捕作用,从而达到颗粒得凝聚,最终沉淀从水中分离出来。

由于各种原水有很大差别,混凝效果不尽相同,混凝剂得混凝效果不仅取决于混凝剂投加量,同时还取决于水得pH值、水流速度梯度等因素。

3实验装置与设备
3、1 实验装置
混凝实验装置主要就是六联搅拌机。

搅拌机上装有电机调速设备、
3。

2 实验设备及仪器仪表
1。

混凝试验搅拌仪(MY3000-6) 1台
2。

浊度仪(2100N)1台
3. 数显pH计(FE20/EL20) 1台
4. 温度计刻度0~100 ºC1支
5。

精制硫酸铝Al2(SO4)3·18H2O 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6、三氯化铁FeCl3·6H2O 国药集团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4 实验步骤
混凝实验分为最佳投药量、最佳pH 值三部分。

在进行最佳投药量实验时,先选定一种搅拌速度变化方式与pH值,求出最佳投药量。

然后按照最佳投药量求出混凝最佳pH值。

最后根据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在混凝实验中所用得实验药剂可参考下列浓度进行配制:
1。

Al2(SO4)3·18H2O 浓度10 gL-1;
2. FeCl3·6H2O 浓度10 gL-1;
3.HCI10%(v/v);
4、NaOH 10%(w/v)。

4、1 最佳投药量实验步骤
1。

确定原水特征,即测定原水水样混浊度、pH值、温度、
2。

确定形成矾花所用得最小混凝剂量。

方法就是通过慢速搅拌烧杯中50mL原水,并每次增加0.2mL混凝剂投加量,直至出现矾花为止。

这时得混凝剂量作为形成矾花得最小投加量。

3。

在实验杯中放入100 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4。

确定实验时得混凝剂投加量。

根据步骤2得出得形成矾花最小混凝剂投加量,取其1/4作为1号实验杯混凝剂投加量,取其2倍作为6号实验杯混凝剂投加量,用依次增加混凝剂投加量相等得方法求出2~5号烧杯混凝剂投加量,把混凝剂分别加入1~6号实验杯中。

5。

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0.5 min、转速约300 rpm,中速搅拌6 min,转速约100rpm;慢速搅拌6min、转速约50 rpm。

如果用污水进行混凝实验,污水胶体颗粒比较脆弱,搅拌速度可适当放慢、
6、静止沉淀5min,关闭搅拌器,用60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得上清液(共约100mL)放入200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2 最佳pH值实验步骤
1、在实验杯中分别放入150 mL原水,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2、确定原水特征,测定原水浑浊度、pH值,温度。

本实验所用原水与最佳投药量实验时相同。

3、调整原水pH值,用移液管依次向1、2、3号实验杯中分别加入2、1.0、0、
5 mL 10%得HCl。

依次向4、5、6号实验杯中分别加入0。

5、1。

0、2 mL10%得NaOH。

该步骤也可采用变化pH值得方法,即调整1号烧杯水样使其pH 值等于3,其它水样得pH值(从1号烧杯开始)依次增加一个pH 值单位。

4、启动搅拌机,快速搅拌0、5min,转速约300rpm、随后从各烧杯中分别取出50 mL水样放入三角烧杯,用pH仪测定各水样pH值。

测试后将溶液倒回相应得实验杯中。

5。

用移液管向各烧杯中加入相同剂量得混凝剂.(投加剂量按照最佳投药量实验中得出得最佳投药量而确定)。

6、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0。

5 min,转速约300rpm;中速搅拌6min,转速约100rpm;慢速搅拌6min,转速约50rpm。

7、静止沉淀5 min,关闭搅拌器,用60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得上清液(共约100mL)放入200 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

3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步骤
1。

按照最佳pH值实验与最佳投药量实验所得出得最佳混凝pH值与投药量,分别向实验杯中加入相同剂量得HCl(或NaOH)与混凝剂,置于实验搅拌器平台上。

2. 启动搅拌器快速搅拌1min,转速约300 rpm、随即把其中5个实验杯移到别得搅拌器上,1号实验杯继续以20rpm搅拌20min。

其它各烧杯分别用55、90、125、160、200rpm搅拌20 min。

3.静止沉淀5min,关闭搅拌器,用60 mL注射针筒抽出实验杯中得上清液(共约100 mL)放入200mL 烧杯内,立即用浊度仪测定浊度、
4。

测量搅拌桨尺寸。

注意事项:
1、在最佳投药量、最佳pH值实验中,向各烧杯投加药剂时希望同时投加,避免因时间间隔较长各水样加药后反应时间长短相差太大,混凝效果悬殊。

2。

在最佳pH实验中,用来测定pH得水样仍倒入原烧杯中、
3、在测定水得浊度、用注射针筒抽吸上清液时,不要扰动底部沉淀物。

同时,各烧杯抽吸得时间间隔尽量减小。

5实验结果整理
5.1 最佳投药量实验结果整理
1. 记录原水特征、混凝剂投加情况、沉淀后得剩余浊度。

2. 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混凝剂加注量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药剂投加量关系曲线,并从图上求出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5。

2 最佳pH值实验结果整理
1。

记录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酸碱加注情况,沉淀水浊度。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水样pH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pH值关系曲线,从图上求出所投加混凝剂得混凝最佳pH值及其适用范围。

5。

3 混凝阶段最佳速度梯度实验结果整理
1。

记录原水特征、混凝剂加注量pH值、搅拌速度记入表。

2、以沉淀水浊度为纵坐标,速度梯度G值为横坐标绘出浊度与G值关系曲线,从曲线中求出所加混凝剂混凝阶段适宜得G值、
6 实验结果讨论
1。

根据最佳投药量实验曲线,分析沉淀水浊度与混凝剂加注量得关系。

2。

本实验受哪些因素得影响较大?如何改进?
ﻬ实验结果原始记录
实验名程:混凝沉淀实验
姓名: 实验日期:
组员:
混凝剂: 混凝剂贮备液浓度:
原水浊度: 原水pH:原水温度:
最小混凝剂量(mL): 相当于(mg L-1)
表1-1最佳混凝剂投加量
最佳投药量(mg L-1):
最佳p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