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茶叶国际贸易调研报告

茶叶国际贸易调研报告1. 引言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且最广泛消费的饮品之一,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报告旨在对全球茶叶国际贸易进行调研,分析各国茶叶市场特点,了解茶叶贸易的发展状况以及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2. 全球茶叶贸易概况截止目前,全球茶叶贸易量持续增长。
根据国际茶叶组织数据统计,全球茶叶贸易总额约为300亿美元,中国贡献了其中相当一部分。
目前,茶叶贸易主要以印度、中国、斯里兰卡、肯尼亚、越南等国为主要出口国。
印度茶叶以产量最多,而中国以绿茶和普洱茶贸易规模居前。
3. 各国茶叶市场特点3.1 印度印度是全球最大的茶叶生产和出口国。
该国茶叶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25%,被广泛认可为高质量的红茶出口国。
印度茶叶通常以马萨拉、达曼、尼曼、阿姆26、阿萨姆超特级等品牌出口。
此外,印度茶叶也供应给国内市场,其国内茶叶销售主要以红茶为主。
3.2 斯里兰卡斯里兰卡是全球第二大茶叶出口国,主要以红茶为主打产品。
该国茶叶以其深浓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名。
斯里兰卡茶叶主要出口到欧盟国家和中东地区。
3.3 肯尼亚肯尼亚是非洲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其茶叶产量居全球第三位。
肯尼亚茶叶以其强烈的口感和湿度得到广泛认可,并且以其价格优势在国际茶叶市场上占有一定份额。
肯尼亚茶叶主要出口到巴基斯坦、英国、埃及等国家。
3.4 越南越南茶叶以绿茶为主要出口产品。
越南绿茶以其独特的清新口感和淡雅香气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越南茶叶主要出口到美国、中国等国家。
4. 茶叶贸易对中国茶叶行业的影响茶叶贸易对中国茶叶行业具有积极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4.1 市场拓展通过参与全球茶叶贸易,中国茶叶行业得以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中国茶叶的独特风味和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加速了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步伐。
4.2 技术交流茶叶贸易促进了中国茶叶行业与其他国家茶业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在国际贸易中,中国茶叶企业可以学习世界茶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自身的生产水平和竞争力。
2024年茶叶市场规模分析

2024年茶叶市场规模分析1. 引言茶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商品,全球茶叶市场规模庞大。
本文将对茶叶市场进行规模分析,包括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茶叶市场的细分以及主要市场的地理分布等。
2. 市场规模的发展趋势茶叶市场在过去几十年间一直呈现稳定增长的态势。
据统计,全球茶叶市场规模从2010年的X美元增长到2020年的Y美元,年平均增速为Z%。
茶叶的普及和消费水平的提高是市场规模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此外,茶叶的健康功效越来越被人们所认可,促使了茶叶消费的增长。
3. 茶叶市场的细分茶叶市场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细分。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茶叶细分市场:3.1 产地细分茶叶的产地可以作为市场细分的一个重要标准。
全球茶叶市场主要产地包括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
不同地区的茶叶在品质、口感和价格上存在差异,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来自不同产地的茶叶。
3.2 类型细分茶叶可以根据其制作工艺和发酵程度进行细分。
常见的茶叶类型有绿茶、红茶(如红茶、红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
不同类型的茶叶在风味和口感上存在差异,满足了不同消费者对茶叶的不同偏好。
3.3 功能细分茶叶市场还可以根据茶叶的功能进行细分。
例如,绿茶被认为具有抗氧化和降脂作用,白茶被认为具有养生和美容作用,黑茶则被认为具有保健和消化作用。
不同功效的茶叶在市场上受到不同消费群体的追捧。
4. 主要市场的地理分布茶叶市场主要集中在一些特定的地理区域。
以下是一些主要市场的地理分布情况:4.1 中国市场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和茶叶生产国。
中国茶叶市场规模庞大,主要消费市场集中在大城市和发达地区。
茶叶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4.2 印度市场印度是另一个重要的茶叶消费和生产国家。
尽管茶叶在印度的消费量较低,但茶叶在当地文化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红茶生产国,其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广泛的市场份额。
4.3 日本市场日本茶叶市场以其特有的制作工艺和茶道文化而闻名。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

一、出口贸易概况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
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
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
1913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
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
1917年,Raymand C.Naekay在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与印度的茶叶贸易》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茶叶由25年前居世界首位,而后一年不如一年,逐步衰落的四个原因。
一是生产者缺乏协调的组织;二是栽培茶叶不用科学的方法;三是税收的繁重;四是政治上的骚扰……而印锡茶政府能够用全副的精神去奖励,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栽培制造技术的改良……所以华茶市场就渐渐被人所蚕食了。
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委员会设立“政府间茶叶协商小组”,次年成立“茶叶消费促进小组”。
1976年,“国际茶叶宣传协会”成立。
1976年下半年-1977年5月,国际市场出现罕见的茶叶旺市,红茶价格上涨200-300%,绿茶价格上涨70%,这是由于南美咖啡遭受严重霜冻大量减产的影响。
1984年,国际市场茶价狂涨,因印度国内供应紧张,于上年12月下令限制CTC茶叶出口。
这年中国茶叶出口量13.93万吨(不含台湾,红茶7.2万吨),首次超过1886年的13.4万吨的最高纪录。
1987年,茶叶出口口岸公司由3家发展到18家。
由于各口岸公司各自为政、争购货源、抢占市场,导致茶价大跌,市场混乱,外商无所适从,对中国茶叶失去信心。
1993年9月,瑞典歌德保号沉船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从广州装运中国茶叶和瓷器于1745年在瑞典近海沉没。
1984年打捞出370吨中国武夷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和罐装茶及一些茶杯茶壶等。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3篇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茶叶市场调研报告3篇在现实生活中,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
那么一般报告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叶市场调研报告,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茶叶市场调研报告1一、摘要中国是茶叶有发源地,茶区分布广、资源丰富,茶叶种类之多堪称世界之最。
在国内,茶类消费者为中老年人居多,但年轻人占据的比例也逐渐加大,说明茶在年轻人的消费中有了很大的提升空间。
中国茶叶出口主要有六大国际市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欧盟、俄罗斯、中东地区。
由于国际市场质量门槛越来越高等原因,中国茶叶市场发展受到了阻碍,但从总体来看,我国茶叶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总体向上的趋势从未改变。
相信随着我国茶叶种植、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产品安全体系日趋完善,我国茶叶的优势会越来越显现,世界各国对我茶叶的消费会逐步增加。
二、调研的背景和目的1、调研背景商品经济的日益的发展,我国的外贸份额越来越大,其中不可或缺的传统的商品茶叶市场也相当的活跃。
2、调研目的更好的研究我国的茶叶市场,以点看面了解中国的市场行情。
三、调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一)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中国茶叶的品种及其分类二)对国内市场进行调研,获取国内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情况和市场主要卖点。
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获得:1、通过上网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国内茶叶市场行情,获取相关数据。
2、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报刊,详细了解情况3、走访一些茶叶销售店,询问一些社区的消费者4、学校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三)详细了解我国茶叶的出口现状及出口目标市场,主要渠道:1、通过互联网了解我国茶叶的主要出口国对象及其出口特征2、根据其出口特点制定营销方案四、调研情况介绍一)中国茶叶概述1、茶叶分类我国茶叶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基本茶类,一种是加工茶类。
其中基本茶类又可分为六类:绿茶、青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
加工茶类可分为花茶、果茶、紧压茶、保健茶等。
2024茶叶市场调研报告

2024茶叶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2024年茶叶市场进行全面调研分析,以帮助决策者了解市场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未来机会与挑战。
通过实地访查、数据分析和行业专家采访,我们对茶叶市场的竞争环境、消费者需求、生产和供应链情况等进行了深入研究,为相关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2. 茶叶市场背景茶叶作为我国传统饮品,具有悠久历史和广泛的消费群体。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茶叶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据统计,2023年我国茶叶市场规模达到XXX亿元,同比增长XX%。
然而,茶叶市场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茶产业链条长、流通环节复杂,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此外,随着咖啡等其他饮品的竞争加剧,茶叶市场推广和创新迎来了新的挑战。
3. 市场调研结果与分析3.1 消费者需求分析通过对茶叶市场消费者的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我们明确了消费者对茶叶的需求。
调研结果显示,消费者更加注重茶叶的品质、口感和健康价值。
高品质的茶叶产品受到青睐,尤其是有机茶和保健茶市场需求增长迅猛。
此外,茶叶礼品市场也呈现出较高的需求,消费者希望通过赠送茶叶礼盒来表达心意。
3.2 市场竞争环境分析茶叶市场竞争激烈,主要包括国内外品牌的竞争。
在国内市场,知名茶叶品牌凭借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占据了市场份额。
国外品牌通过进口和网络销售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市场。
此外,一些地方性茶叶品牌在本地市场上也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3.3 供应链情况分析茶叶生产和供应链是茶叶市场运作的关键环节。
我们通过走访茶园和茶叶加工企业,对茶叶的生产和供应链情况进行了调研。
结果显示,我国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福建、浙江、云南等地,其中福建省的武夷山、安溪等地以产茶优质茶叶而闻名。
茶叶供应链的长短程运输和分销环节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质量控制不到位、仓储管理不规范等。
4. 市场前景与机会分析2024年茶叶市场仍然存在较大发展潜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健康饮品市场持续增长: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茶叶作为一种健康饮品,在市场上的需求持续增长。
全球茶行业报告

全球茶行业报告茶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料之一,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茶叶的消费量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增长,茶行业也因此蓬勃发展。
本报告将对全球茶行业的现状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动态。
一、全球茶叶产业概况。
1.1 全球茶叶产量。
全球茶叶产量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斯里兰卡、肯尼亚等国家。
其中,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茶叶生产国,其茶叶产量占据全球总产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印度和斯里兰卡也是重要的茶叶生产国,其产量在全球茶叶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1.2 全球茶叶消费量。
全球茶叶消费量在过去几十年中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亚洲地区是茶叶消费的主要市场,特别是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家。
而在西方国家,茶叶消费也在逐渐增加,尤其是绿茶和花草茶等健康茶饮品种。
1.3 全球茶叶贸易。
全球茶叶贸易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等国家是茶叶的主要出口国。
而在茶叶的进口国中,欧洲国家和北美国家是最大的茶叶进口市场,茶叶贸易量巨大。
二、全球茶叶市场现状分析。
2.1 全球茶叶市场规模。
全球茶叶市场规模庞大,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茶叶作为一种传统饮料,受到了全球范围内消费者的青睐。
尤其是在健康饮食和生活方式受到重视的当下,茶叶因其天然、健康的特点而备受追捧。
2.2 全球茶叶市场结构。
全球茶叶市场结构多样,茶叶品种繁多。
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普洱茶等不同种类的茶叶都在市场上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此外,茶叶的加工和包装也呈现多样化趋势,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2.3 全球茶叶市场趋势。
未来,全球茶叶市场将呈现多个趋势。
首先,茶叶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将成为市场的主要特点,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和口味要求将更加严格。
其次,茶叶的健康功能将成为市场的主要驱动力,茶叶将不再仅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健康生活方式的象征。
三、全球茶叶行业发展趋势展望。
3.1 全球茶叶行业发展趋势。
未来,全球茶叶行业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
随着全球茶叶市场的不断扩大,茶叶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也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茶叶种植、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

茶叶市场调查分析引言概述:茶叶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饮品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消费群体。
茶叶市场的调查分析对于了解消费者需求、市场趋势以及竞争对手的情况至关重要。
本文将通过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茶叶市场的调查分析结果,包括消费者群体、市场趋势、产品特点、竞争对手和市场前景。
正文内容:1. 消费者群体1.1 年龄分布:茶叶消费者的年龄分布广泛,包括年轻人、中年人和老年人。
其中,年轻人更倾向于喝茶的时尚和健康形象,中年人更关注茶叶的功效和口感,而老年人则更看重茶叶的保健功能。
1.2 地域分布:茶叶消费者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茶叶产区和大城市,如中国、印度、日本和英国等。
这些地区的消费者对茶叶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消费习惯。
2. 市场趋势2.1 健康意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茶叶市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消费者越来越关注茶叶的保健功能和天然成分。
2.2 品质追求:茶叶市场的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他们追求高品质的茶叶,包括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和持久度等方面。
2.3 方便性需求: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消费者对茶叶的方便性需求也在增加,如茶包、速溶茶和茶饮料等产品受到欢迎。
3. 产品特点3.1 品种丰富:茶叶市场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茶叶品种,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等。
每种茶叶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人群。
3.2 品质差异:茶叶的品质差异主要由茶叶的产地、采摘时间和加工工艺等因素决定。
消费者对茶叶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品质优良的茶叶更受欢迎。
3.3 产地影响:不同产地的茶叶具有不同的风味和口感。
一些产地的茶叶因其独特的气候和土壤条件而享有盛誉,如中国的龙井茶和印度的达令红茶。
4. 竞争对手4.1 品牌竞争:茶叶市场上存在着众多的茶叶品牌,如立顿、Twinings和Lipton等。
这些品牌通过不断创新和品质保证来争夺市场份额。
4.2 渠道竞争:茶叶的销售渠道包括超市、专卖店、电商平台等。
不同渠道的竞争对手不同,超市和电商平台更具价格竞争力,而专卖店则更注重产品的品质和服务。
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分析报告

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分析报告一、引言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广泛消费的饮料之一,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和多样的品种。
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一直是全球茶叶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报告旨在对茶叶出口贸易市场进行详细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增长趋势、主要市场、竞争格局以及未来发展前景等方面。
二、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际茶叶组织的数据,全球茶叶出口总额在2019年达到了约200亿美元。
预计在未来几年,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将继续保持增长,主要受益于茶叶消费的增加和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上升。
三、主要市场1. 亚洲市场亚洲地区是全球茶叶出口贸易市场的主要消费地和生产地。
中国、印度和斯里兰卡是亚洲地区的主要茶叶生产国家,并且在茶叶出口方面占据重要地位。
中国茶叶以其丰富的品种和优质的品质在国际市场上享有盛誉。
印度茶叶则以其浓郁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斯里兰卡茶叶则以其优质的红茶而闻名。
2. 欧洲市场欧洲是全球茶叶出口贸易市场的重要消费地之一,尤其是英国、德国和俄罗斯等国家。
英国是欧洲最大的茶叶消费国,茶叶文化在英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德国和俄罗斯的茶叶消费也在逐年增加,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不断上升。
3. 北美市场北美地区的茶叶出口贸易市场也具有较大的潜力。
美国是北美地区最大的茶叶消费国,对各类茶叶的需求都很高。
加拿大的茶叶消费也在稳步增长,对有机茶叶和特色茶叶的需求日益增加。
四、竞争格局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主要的竞争者包括茶叶生产国家和茶叶贸易公司。
茶叶生产国家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品质、价格和品种上。
茶叶贸易公司则通过建立稳定的供应链、提供个性化服务和拓展新兴市场来增强竞争力。
五、未来发展前景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主要的驱动因素包括茶叶消费的增加、对高品质茶叶的需求上升以及新兴市场的开拓。
同时,随着全球茶叶行业的发展,茶叶出口贸易市场的竞争也将越来越激烈,茶叶生产国家和贸易公司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保持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球茶叶市场分析研究报告一、出口贸易概况100多年以前,中国茶叶垄断着世界茶叶市场。
1900年,印度茶叶出口量8.7万吨,首次超过了中国的8.37万吨,此后,印度占据茶叶出口第一大国达90年。
是年,全世界茶叶出口量27.48万吨。
1907年,日本绿茶在美国市场首次超过中国,此后,日本茶叶在美市场不断扩大。
1913年,斯里兰卡(当时称锡兰)茶叶出口8.68万吨,首次超过中国的8.27万吨,跃居世界第二。
此后,中国一直落后于斯里兰卡。
1917年,Raymand C.Naekay在美国《茶与咖啡贸易杂志》上发表题为《中国与印度的茶叶贸易》的文章,详细解释了中国茶叶由25年前居世界首位,而后一年不如一年,逐步衰落的四个原因。
一是生产者缺乏协调的组织;二是栽培茶叶不用科学的方法;三是税收的繁重;四是政治上的骚扰……而印锡茶政府能够用全副的精神去奖励,而且能够用科学的方法从事栽培制造技术的改良……所以华茶市场就渐渐被人所蚕食了。
196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商品委员会设立“政府间茶叶协商小组”,次年成立“茶叶消费促进小组”。
1976年,“国际茶叶宣传协会”成立。
1976年下半年-1977年5月,国际市场出现罕见的茶叶旺市,红茶价格上涨200-300%,绿茶价格上涨70%,这是由于南美咖啡遭受严重霜冻大量减产的影响。
1984年,国际市场茶价狂涨,因印度国内供应紧张,于上年12月下令限制CTC茶叶出口。
这年中国茶叶出口量13.93万吨(不含台湾,红茶7.2万吨),首次超过1886年的13.4万吨的最高纪录。
1987年,茶叶出口口岸公司由3家发展到18家。
由于各口岸公司各自为政、争购货源、抢占市场,导致茶价大跌,市场混乱,外商无所适从,对中国茶叶失去信心。
1993年9月,瑞典歌德保号沉船珍品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瑞典东印度公司船只从广州装运中国茶叶和瓷器于1745年在瑞典近海沉没。
1984年打捞出370吨中国武夷茶叶共2000多只茶箱和罐装茶及一些茶杯茶壶等。
这次展出的茶叶为锡罐贮存,尚未氧化变质。
1994年,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贸易年鉴>,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就低于全球平均价格,见表3-17。
当时国内有人指出要开发高档的红碎茶、绿茶、乌龙茶、花茶、速溶茶、袋泡茶、罐装茶和有机茶。
表3-17 国际部分国家茶叶贸易价格单位:美元/吨国家平均中国英国德国美国均价2104.4 2043.8 7577.7 6056.7 4429.31998年,国际贸易115-125万吨,80%为红茶。
中国出口20万吨,创汇3.3亿美元。
我国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尤其是乌龙茶成为了出口增长最快的茶类品种之一,10年增长了9倍。
2001年,我国出口茶叶24.9万吨,其中特种茶出口量为6.7万吨,创汇1.6亿美元,占当年出口量的27%和创汇额的47%。
1999年,我国茶叶出口跌幅达8%,红茶跌幅为50%。
1999年,英国经济学家预测国际茶叶、咖啡市场价格将继续下跌,见表3-18。
表3-18 茶叶价格变化趋势预测单位:美元/公斤年份1997 1998 1999 2000 2001单价 2.03 2.01 1.61 1.48 1.4从2000/2001年度开始,全球制茶业开始进入一个长期的产大于销的时期。
随着技术的进步,全球红茶和绿茶产量在过去20年上升了60%,从1981年的185万吨上升到2000年的300万吨,并将继续增长。
斯里兰卡、印度增长了50%,中国增长一倍,肯尼亚增长三倍。
而市场则已近饱和。
过去20年英国和俄罗斯的进口量彼消此长,两者总量增加不多;而巴基斯坦、美国、埃及这些大国的需求量保持不变。
这5个国家占全球的50%。
因此,世界粮农组织预言,印度、中国、斯里兰卡、孟加拉、印尼在未来10年将继续依赖本国市场的增长吸收新产量。
2001年在肯尼亚的国际茶叶大会上,国际茶叶委员会的负责人指出,“成年人开始转向包括软饮料在内的其它饮料,年轻人并不把茶列入考虑范围。
”人们认为茶过时了。
有人认为是茶的低劣质量影响了茶叶需求的增长。
2002年,我国茶叶出口70%集中在亚、非地区,其次是欧洲和北美洲。
特种茶85%出口到亚洲(3.5万吨)。
波兰、俄罗斯、乌克兰进口我国特种茶增长较快,日本、美国、新加坡等特种茶进口有所下降。
谁拖垮了重庆红茶。
茶商们说,重庆红茶出口的唯一优势,就是低价。
但正是这唯一的“优势”,可能让重庆这个全国最大的红茶基地坠入深渊……2001年,全国红茶出口3万多吨,重庆1.5万吨,占50%,创汇近千万美元。
2002年,荣昌县荣发茶厂没有向巴基斯坦发一吨茶(去年出口6000吨)。
长时间来,红茶流通体制中的弊端已日益突出。
自杀性竞争,红茶大战,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
恶性价格战导致售价跌穿了成本,因而茶商不惜以牺牲质量为代价。
尽管国际市场上红茶占90%的市场份额,但中国红茶多是中低档茶,在国际上并没有竞争力。
茶叶界许多事情总是说不清楚,但又看得明明白白。
如,中国绿茶出口竞争无序、低价竞销,害了自己,外国商人得利。
有些花色的价格已跌至了茶农的初制成本线,工厂微利或亏损。
有库存想掏现、有单子找得到货、为维护客户关系都得出,好象一个人想自杀,总是找得到各种理由。
于是便有了广交会上大公司接待客户,小公司、个体户客串宾馆抢单交易的热闹场面。
我国的茶叶行业真的很落后,经营理念和加工,只知道生杀资源、搬运原料的买卖,没有高附加值的科技手段,茶农仍是手工作坊,精加工仅是区分轻重、粗细、长短、拼配,经营上虽有人注意了品牌,一旦品牌叫响,泛滥的水货就会将其淹没。
很多人都看得清楚,但又以一种无奈的心情等待着行情的反弹。
只要这一行业还存在,就不甘心退出,没有利润就去杀下家工厂,工厂杀茶农,茶农的最后成本防线失守后,则茶园抛荒。
有人说,到时候,中国的茶叶才会出现转机,但代价是昂贵的。
世界市场上少数几个公司占主导地位。
Brook Bond、Lipton、Lyons Tetley、Twining四大公司1990年分别占世界市场的21%、14%、13%、2%。
这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赶超的标杆。
国外茶叶价格结构。
以英国和丹麦为例,比较好地分配了茶叶各流通环节的利润。
英国价格=进口价+进口商2-3%+贸易商2-3%+包装商50%+批发商7%+零售商12%。
丹麦价格=进口价+包装商10%+批发商15%+零售商30%。
二、三大出口茶类我国茶类出口市场有三大类,红茶、绿茶、特种茶。
90年代以前,出口量红茶最多,效益绿茶、特种茶较好。
1995-2000年,绿茶出口量占国际茶叶贸易总量的比例从6.49%增长到14.4%,年均增长11.6%,还将继续增长。
2001年,绿茶为红茶出口量的4倍。
特种茶出口量超过了红茶。
建国以来,茶叶出口均价最高为1980年,2356美元/吨;1990年为2046美元/吨;1998年为1701美元/吨;2000年1525美元/吨;2001年1-5月为1390美元/吨,比2000年下降8.8%,比最高年份下跌40%。
主要原因:一是低档绿茶供过于求,量增价跌;二是国际市场仍以红茶消费为主,而我国红茶先天品质不高,成本高;三是特种茶中,乌龙茶占一半,产地单一,市场单一,散茶多,附加值低,无名牌;四是原料茶为主,技术含量低、竞争以低层次的价格竞争为主;五是绿茶、乌龙茶是我国的优势品种,但绿茶市场70%在亚、非等伊斯兰国家,乌龙茶市场主要在日本和东南亚,对欧美、中东市场开拓不力,营销理念落后,各茶类的宣传促销跟不上来;六是主体素质不一,局部、眼前、自身利益意识浓,自律意识差。
1) 红茶市场。
1990年,红茶占全球生产量的76%,贸易量的90%。
1985-1989年,我国出口8-10万吨,占出口量44-55%(表3-19)。
2001年出口仅4.1万吨,占出口量的16.43%。
表3-19 1985-2001年我国出口茶类品种的比率(%)茶类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2001红茶55.37 44.54 49.40 52.15 47.67 16.43绿茶35.49 44.32 39.90 37.41 39.66 65.30特种茶9.41 11.15 10.70 10.44 12.66 18.272) 绿茶市场。
1985年,我国绿茶产量为36.5万吨,占当年世界产量51.5万吨的70%。
贸易量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0%以上。
主要市场是北非、西非、南亚。
我国绿茶品质得天独厚,竞争优势明显。
2001年,绿茶出口16.3万吨,占全球绿茶出口量的85%以上。
3) 特种茶市场指乌龙茶、普洱茶、茉莉花茶、白茶、名优茶(龙井、碧螺春、都匀毛尖、古丈毛尖、高桥银峰、湘波绿)。
其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外形别致、内质风格优异,驰名中外,其他产茶国无可比拟,是我国出口的第二大优势。
1979-1986年,出口增长1倍,增长率为8.9%,为出口平均增长率的4倍。
日本、香港最多,占80%以上。
1989年外销乌龙茶1.2万吨。
普洱茶、六堡茶、沱茶主销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年出口数千吨。
花茶1986年对美、英、德、波兰出口分别为100-200吨。
特种茶出口前景广阔。
世界茶叶市场虽以红茶为主,但绿茶、特种茶比例不断上升,尤其是乌龙茶,10年增长了9倍。
2001年,全国出口茶叶25万吨,出口额3.42亿美元,其中特种茶为6.7万吨,出口额1.6亿美元,占27%和47%。
香港、澳门消费的茶叶,70%是普洱茶。
乌龙茶占日本消费总量的15%。
三、出口的优势品种我国出口声誉较高的品种有12个,工夫红茶、红碎茶、珍眉绿茶、名优茶、珠茶、乌龙茶、花茶、白茶、沱茶、六堡茶、普洱茶、其它茶。
1) 工夫红茶。
出口有300多年的历史。
“祁门工夫”在国际上被誉为“祁门香”,是世界上三大高香茶之一。
“滇红工夫”滋味独特。
川红、湘红、宜红以桔糖香闻名。
2) 红碎茶。
适合作袋泡茶。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红茶滋味浓强,行销五大洲。
3) 珍眉绿茶。
以茶色银灰、香气清高、滋味醇厚著称于世。
有特珍、珍眉、贡熙、雨茶、秀眉。
“天坛”牌特级珍眉获第25届世界优质食品金奖。
天坛牌是中国茶叶出口名牌,早在1916年,上海第一家由中国人开设的华茶出口公司,对美国的小包装茶就使用天坛牌。
进入50年代,上海茶叶进出口公司注册了天坛牌,至今已在法国、英国、德国和摩洛哥等54个国家和地区注册。
几十年来,天坛牌小包装茶出口最多,在国际上享有较高信誉。
4) 名优茶。
有供不应求之势,需要大力推广。
5) 珠茶。
形如珍珠、色泽绿润、香高味浓醇。
出口西北非、法国。
6) 乌龙茶。
滋味醇厚、回味甘鲜、香气清高、饮后齿郏留香。
出口主要品种有武夷水仙、奇种、大红袍、铁观音、单枞、浪菜、色种、水仙、茗香、乌龙及乌龙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