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文遣词造句学习表达方法
小学作文怎么辅导

小学作文怎么辅导篇一: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如何辅导小学生写作文在我国的封建时代,“学而优那么仕〞,这个“优〞就是文章的写平的上下,虽然这有些偏颇,但我认为写作能力的上下,完全可以表现个人对问题的洞察、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判断能力,以及逻辑组织能力的上下,反之,写作能力的提高,又有助于这些多种能力的提升,从而有助于个体的开展、进步、辅助于个体工作、生活的提高,由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事,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作文辅导的。
一、作文内容的写作辅导“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小学生写作文往往不知写什么,容易照作文书生搬模仿,针对这一点,在作文课上,我就告诉学生,写作文很容易,就是要把自己亲身经历的,亲眼看到的,亲耳听到,自己心里想到的用文字写出来,比方,在一次写人的作文课里,我首先要求学生们想;自己印像最深的什么是人,是什么事,让自己印像深刻呢?有没有让自己一个人一想起来就想笑的人或事或是一想起就不由得生气的人或事呢?等等,然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我就让学生们同桌之间互相讲一讲自己印像最深刻的人和事,一下子,教室里热闹起来,学生们争着抢着的讲,真是眉飞色舞,绘声绘色,有的甚至手、脚并用表演起来,笑声一片连着一片。
然后,我告诉同学们,把你们刚刚讲的内容写下来,那就是一篇文章。
赵梦在作文中写到:我是个酷爱下棋的人,一天之内不下上一两盘,绝不罢休。
有一次,妈发怠我去买酱油,当走一门口时,我就听到了美妙的下棋声,于是,我快步走近????.“梦晖,梦晖?..〞我猛的一惊,仔细一看妈妈在叫我,立即站了起来,才想起我是来买酱油的,我跑到老板面前,买了一瓶酱油,立即飞奔出去,递给妈妈。
妈妈刚想问我点什么,我就你一阵风似的溜走了。
还有一次,在一个星期天里,我和妹妹在家看电视,妹妹闹着要吃雪糕,于是,我们来到商店,买了两块雪糕,正想走时,我看到几个大人在店里面下棋,我不由得慢慢走上前,“惊人的局面呀!〞我惊叹道:双方互不相让,就在这时,我又进入了棋盘中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突然,我感到周围退缩,“呀,天黑了〞,“妹妹呢〞??。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基本结构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
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每组开头的导语点明本组的专题,并提示学习要求和学习重点。
课例由4篇课文组成,其中精读课文2篇,略读课文2篇。
精读课文后有思考练习题,略读课文前有连接语,将前后课文从内容上连接起来,并提示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
根据教学的需要,在一些课文后面安排有“资料袋”或“阅读链接”,以提供课文的背景资料,并丰富学生的阅读。
口语交际·习作独立成一个栏目,并在有的单元中提供多个角度供教师和学生选择。
回顾与拓展由3个栏目组成,其中有2个固定栏目:“交流平台”“日积月累”,另有“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趣味语文”穿插安排,其中“展示台”“成语故事”“课外书屋”各两次,“趣味语文”一次。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
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编排,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本册要求认识200个字,会写150个字。
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在课后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安排在精读课文后,以方格的形式排列。
为了便于复习检测,每组课文后安排有“词语盘点”栏目,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
“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只记不写。
另外,教材后附有两个生字表。
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200个;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150个,以供复习、检测之用。
本册注音有下面几种情况: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中不认识的字,出现一次注一次音。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雨的四季》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是⼤⾃然神奇的杰作,⾬是沟通天地的美丽使者,在《⾬的四季》中,作者笔下那或飘逸或缠绵的⾬,把它们曼妙的⾝姿深深印在读者的眼眸中,⽽那清新、纯净的⾬之⼼、⾬之魂啊,却飘飘洒洒滴落在读者⼼海上,掀起阵阵波澜,荡起层层涟漪。
此篇⽂章作为散⽂,出⾃《散⽂》1989年第四期。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第3课《⾬的四季》课⽂原⽂ 我喜欢⾬,⽆论什么季节的⾬,我都喜欢。
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种冬天的昏黄。
可是只要经过⼀场春⾬的洗淋,那种颜⾊和神态是难以想像的。
每⼀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臂也顿时柔软了,⽽那萌发的叶⼦,简直就起伏着⼀层绿茵茵的波浪。
⽔珠⼦从花苞⾥滴下来,⽐少⼥的眼泪还娇媚。
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
这时,整个⼤地是美丽的,⼩草像复苏的蚯蚓⼀样翻动,发出⼀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空⽓⾥像有⽆数芳甜的果⼦,在诱惑着⿐⼦和嘴唇。
真的,只有这⼀场⾬,才完全驱⾛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夏天,就更是别有⼀番风情了。
夏天的⾬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粗犷。
天上聚集⼏朵乌云,有时连⼀点雷的预告也没有,当你还来不及思索,⾖粒的⾬点就打来了。
可这时⾬也并不可怕,因为你浑⾝的⽑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露。
打伞,戴⽃笠,固然能保持住⾝上的⼲净,可光头浇,洗个⾬澡却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滴着⽔,挡着眼睛的视线,⽿朵也有些痒嗦嗦的。
这时,你会更喜欢⼀切。
如果说,春⾬给⼤地披上美丽的⾐裳,⽽经过⼏场夏天的透⾬的浇灌,⼤地就以⾃⼰的丰满⽽展⽰它全部的诱惑了。
⼀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
花朵怒放着,树叶⿎着浆汁,数不清的杂草争先恐后地成长,暑⽓被⼀⽚绿的海绵吸收着。
⽽荷叶铺满了河⾯,迫不及待地等待着⾬点,和远⽅的蝉声,近处的蛙⿎⼀起奏起了夏天的⾬的交响曲。
遣词造句的方法

淋球菌快速检测方法淋球菌是一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的致病菌,该疾病会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带来严重后果。
现代实验室技术的发展,为淋球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能。
本篇文章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淋球菌快速检测方法。
一、核酸扩增技术核酸扩增技术是一种基于淋球菌DNA序列的敏感快速检测方法。
该技术可以通过扩增富含在淋球菌细胞表面的主要外膜蛋白(porB和ompA)基因,将淋球菌DNA检测出来。
核酸扩增技术的优势是敏感度高,可以检测出数量较少的细菌,同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排除其他细菌的干扰。
核酸扩增技术还可以分为PCR和LAMP两种方法。
PCR:该方法通过利用DNA聚合酶对模板DNA的扩增,使得淋球菌DNA得以繁殖,最终产生充足的DNA量从而实现快速检测。
LAMP:该方法使用一组特异性高的介导引,引导引物扩增淋球菌DNA;同时,引物对复制DNA进行逐步退火,不断产生大量Tth酶,加速DNA复制。
该方法的优点包括快速、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
二、抗原检测技术抗原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淋球菌周围结构中的抗原与抗体作用原理的检测方法。
该技术的原理是将尿道、宫颈或其他部位的标本与包含特异性抗体的检测物质结合,如果存在淋球菌抗原,那么该物质中的特异性抗体将与之结合,从而被检测出来。
此外,抗原检测技术还可以分为两种方法。
磁珠免疫分析法(MIA):该方法主要分别利用MIA系统与放射免疫分析法,通过联合检测尿液中淋球菌抗原,提高淋球菌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免疫色谱检测法(ICA):该法通常使用比色杆或凝胶将尿液标本转化为表现为颜色变化的带,从而检测淋球菌抗原。
三、细菌培养法细菌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淋球菌诊断方法,该方法先将标本放置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镜检检查培养出来的细菌形态学,并通过转化菌株后行凝集抗体判定菌群是否为淋球菌。
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对淋球菌进行精细的检测。
虽然细菌培养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不高,但它仍然是一种目前最为常见的淋球菌检测体系,对于感染患者的确诊和治疗提供类似于淋球菌感染诊断的金标准。
浅谈怎样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浅谈怎样提高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单位:塔城市二工镇下喀浪古尔小学沙荣红摘要: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的方法很多,第一,“每周一句话”训练,第二注重阅读和摘抄关键词:遣词造句,阅读,摘抄提高学生遣词造句能力是每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懈追求,我在教学当中也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每周一句话”训练“每周一句话”训练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简单易行,行之有效,接近生活,深受学生的欢迎,收效也比较明显。
所谓“每周一句话”就是教师规定出一句话的“骨架”,让学生添上“血肉”,使之成为一句内涵丰富,容量较大的语句。
一周变换一次,坚持一段时间,学生们就会变得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例如,我给出“语文课”这个“骨架”,开始学生们只从文字上增添一些东西,比如:“我上语文课”,“下节是语文课”,“今天有语文课”,“刘老师上语文课”等,这些太简单了。
要求学生再练习一次,结果又出现这样的语句:“我喜欢上语文课”,“小丽她不喜欢上语文课”,这些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看似不错了,实际上还可以使之更生动,更深刻一些。
要求学生动脑筋。
于是,大多学生有了自己的得意之作:“她虽然不喜欢上语文课,但是她在课堂上从不破坏课堂纪律,还能积极举手发言”,“今天语文课上老师赞扬我的发言很精彩,并且让大家向我学习”, “我收集的资料很多,今天还可以在语文课上好好地展示和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劳动成果”等。
从中可以看出,这并不是一般的增添一些词语的问题,学生们的积极思维活动也融汇在其中了。
再如“农民伯伯”这个“骨架”,开始,学生们放不开手脚,说的大多是:“他是勤劳的农民伯伯”,“他是淳朴的农民伯伯”,“农民伯伯不怕苦”等。
过了几天,经过启发,学生们的智慧便显露出来,说出了一些水平较高的语句。
如“他是一位勤劳善良掌握科学知识的农民不伯伯”,“现在的农民伯伯大多都会开车,种田本领也超高”,“农民伯伯不但爱种田,还爱旅游,爱打篮球,爱看新闻,非常关心国家大事”。
很显然,学生们的能力在无形中增强了。
对于学习文言文 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

对于学习文言文你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一第一:多读,这里指的是不仅仅要读课本的文言文内容,还要读读本,如果有可能,尽量多阅读一些文言文作品,比如《史记》,《资治通鉴》,《二十四史》,等等,这些文言文不但能够帮助你扩大自己的视野还能增长自己的文言文词汇量。
在无形中感觉文言文是很好懂的。
第二,多背,一般课本上要求要背诵的内容,一定要能够很流利的背诵下来,只要你能够坚持,那么你就能轻松的掌握古人用语习惯和写*的方法。
顺其自然的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也就提高了。
第三,多练,多做题目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捷径之一。
所以同学们不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还要能自己找相关的字词句来进行分类训练,这样才能提高解题速度和效率。
第四,要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学习文言文不仅要会听课,还要学会预习复习,课前预习文言文可以先结合书本的注释并结合文言文语境,大致了解*大意,若是遇到不会的词语,要用笔勾画出来,还可以搜集相关资料来解答。
这样在课堂老师讲课时,你就能跟随老师的思路,和老师互动交流,加深理解。
课后复习要求培养自己的学习迁移能力,在弄懂*之后再仔细研读课本,找出同类型*以后该如何去解答,做到触类旁通。
第五,重视知识归纳和梳理语文文言文学习都是有通用性质的。
但是也有些特殊的字词,比如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重点词句等等这些,就需要同学们自己统计归纳出来,久而久之,积累的多了,记得多了,以后遇到这些就能够灵活运用。
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二第一步:大声诵读。
诵读确实是背诵的好方法,在自己的小天地里,你不妨大声诵读古文古诗,每篇连续诵读五遍以上,一方面通过诵读可以强化你对*的再熟悉,另一方面随着诵读数的增加会逐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即自己对*的感悟、体会,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写这篇*的目的。
另外,随着诵读的深入,你对每句话的意思也会更明白,有的同学读完一句古文,这句话的意思也会马上在他的眼前出现,这就是对古文相当熟悉的结果,这个步骤做得好,也会为下面的句子翻译打下良好的基础。
备课范例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范例:单元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围绕“民族文化”这一主题,安排了三篇课文:叙事散文《姥姥的剪纸》,民间故事《牛郎织女》,抒情散文《安塞腰鼓》。
所选的三篇课文,文笔清新,语言规范,文化内涵丰富。
综观这个单元,编排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理念,追求专题意义上的整合,凸现单元主题思路。
每篇课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
如果把“民族文化”这根主线当作是一串项链,那么每篇课文所折射出来的文化、精神、力量就是这串项链上的“珍珠”。
这些珍珠折射出的内容是“五彩斑斓”的,它们既有共性,更具个性,整体把握单元教学时,既要彰显共性又要突出个性。
单元设计意图:不管是单篇课文的教学,还是单元的整体教学,始终要把握好教学重点。
本册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1)提高默读速度,学会浏览;(2)体会词句的感情色彩和表达效果;(3)揣摩表达顺序,体会思想感情,领悟表达方法;(4)学会阅读叙事性作品、诗歌和说明性文章。
根据第三学段的目标,结合六年级学生和本单元课文的特点,从整体入手,分四个课时,按感知、理解、欣赏、实践这样的学习流程,设计教学。
第一课时“整体感知”,是在学生预习整组课文,并完成《预习单》的情况下展开教学。
《预习单》从整体入手,先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的练习,对单元有一个整体印象,再通过一些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去发现这组课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点,即指向体现民族文化的一些元素,使学生初步感知单元主题。
两组词语的学习,在设计上也是统整考虑的。
第一组词都带有北方语言特点,这样的语言因为离学生生活比较远,因此不管是在语音,还是语义上都是难点。
放在一起,在比较中揣摩、发现,既容易掌握,更加深了对地域语言形式多样性的理解。
第二组词,都是能够表现文本中人物的特点,在朗读中回顾思考,然后以此为凭借,创设语境设计几个朗读活动,检查重点段落的朗读情况。
结合预习单第四部分的内容,激发他们对研究民族文化的浓厚兴趣,也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基础。
小练笔

二、紧扣课文,多形式练笔。
人教版语文教材荟萃了许多名家名篇,每一篇文章都是范文。
无论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上,还是在修辞手法、遣词造句上,都是值得学习的。
根据每篇课文的个性化构思、鲜明风格的语言、独具一格的写作技艺,都可以结合学生实际能力,进行“小练笔”,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吸收,又在写中运用,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表达方法的领悟。
它的形式和方法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精彩段落,仿一仿。
学生都有着天然的模仿才能,而仿写是小学生学习作文的重要途径和训练形式,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的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
借助范文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仿写可分为仿片断和仿篇。
1、模仿课文片段,进行练笔,课文中有许多精彩片段值得我们学习。
A 、学习修辞手法。
B、学习描写方法。
2、模仿整篇课文。
A、模仿课文文字、内容等。
以六年级下册的第2课《匆匆》为例,本文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
文章有三个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淳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我在实际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会了本文表达上的写作特色后,我因材施教,因地制宜,针对六年级学生即将毕业,要珍惜时光,珍惜仅剩几个月的小学生活,布置进行了以下的练笔:你已经在小学学习了六年,并且即将离开小学,开始新的学习生活。
请你仿照《匆匆》写一篇散文,写出对新生活的憧憬和对旧生活的怀念。
B、模仿课文主要表达方法。
在六年级上册的第3课《草虫的村落》为例。
这是一篇散文,它在表达上颇具特色。
作者充分发挥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将一个草虫世界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课后的小练笔是这样设计的:丰富的想象使课文中的小甲虫有情有意。
请你写一些自己观察的小虫,注意展开想象,融入自己的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课文遣词造句学习表达方法
作者:覃勤珍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5年第06期
[摘要]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要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品析、欣赏那些优美的、充满灵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师要加强语用训练,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语文教学慧眼捕捉遣词造句品味表达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58
语文教学必须立足于课文,不仅要关注语言内容,更要聚焦语言形式,学会表达方法。
表达方法涵盖的内容很广,遣词造句之精妙、细节描写之独到,布局谋篇之新颖等都属此范畴。
现笔者仅就课文遣词造句方面来谈谈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一、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听、说、读、写是语文学习的四大基本功,遣词造句的能力又贯穿于听、说、读、写四方面的能力中。
什么是遣词造句呢?遣词造句就是选择最恰当的词语组织成句子,恰如其分地把某个意思表达出来。
准确贴切,是遣词造句最基本的要求。
选入教材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许多课文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对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甚至是一个标点的运用上。
如一些叙事写景类的课文,文中有许多灵动、传神、细腻的字眼。
我们应努力捕捉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比较、揣摩、玩味,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然后从中感悟到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
遣词造句是语文训练中的传统项目,对于提高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习得表达方法起着独特的作用。
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极其重要。
二、语文教学要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
1.品味重点词句,体会用词造句之精妙
课文《推敲》讲述了贾岛在做《题李凝幽居》这首诗时,曾为“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用“推”还是用“敲”琢磨了好久,结果因“敲”字更能突出夜的宁静,又与“宿”形成一动一静的鲜明对比,而用了“敲”。
这个典故启发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推敲、揣摩文本中的词句,体会作者的用词之妙及匠心独运。
如《桂花雨》课文中有一句:“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
”其中,“浸”字是指导学生感受课文用字
精彩的经典。
我们可以让学生反复读这一句话,边读边想象:从“浸”字看到了什么?接着,让学生用别的字词替换“浸”,看看感受有什么不同。
学生可能会换成“淹没”“笼罩”等,并能感到这些词都不及“浸”用得精妙。
教学《黄果树瀑布》,在精讲“听瀑布声音”的内容时,要引领学生从瀑布那“渐近渐响”的“哗哗”声中,感受瀑布的磅礴气势。
我们可以抓住“飘”“拂”“涌”“盖”四个动词,引导学生自主感悟,相互启发这四个动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中作者仰卧在小船里进洞的一段,可以抓住“贴”“挤压”“稍微”“准会”几个词,体会外洞孔隙的“窄”,体会作者的遣词造句之妙。
《老人与海鸥》一课我们可以挖掘“扑”字的运用之巧妙,体会作者是如何准确用词并表达感情的,抓一字而悟妙用。
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关键词句上字斟句酌,反复品读,品出意,悟出情,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词语确切含义的基础上,提高语言感知效果,才能引领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触摸文本,感悟文本,并内化为自己的语文素养。
2.抓住关键字词,体会句子的感情色彩
汉字是表意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情感世界。
课文中的每一个词都是作者深刻的体验,是作者情感世界敞开的一扇窗。
教学时,可将学生的目光聚焦在一些关键字词上,让学生反复咀嚼品味,前后勾连,从而沉入词语的情感世界中。
如《猫》一课,对“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这一句。
一个“蹭”字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的可爱,而且让我们看到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画面。
教学时我们可把“蹭”换为“摩擦”,让学生对比读文,体会其中的不同。
通过对比品味,学生体会到,在老舍笔下,猫就如同他的孩子一般,同样,在猫的眼中,老舍就是它最可信赖的亲人。
于是,“蹭”一词就不再是游离于学生心灵之外的符号了,而是浸润了学生感情色彩的活的言语了。
再如《姥姥的剪纸》一课,教学在“我”的刁难下,姥姥摸着剪出了“喜鹊登枝”一段内容时,有“调皮蛋、刁难、挑剔、耍赖”几个词,单从这四个词的解释来看,都有明显的贬义成分,好像说的是个坏孩子。
教学时应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走进文本中去体会,从而更深刻地了解“我”的调皮是用来反衬姥姥的宽容和慈爱,并通过动情地朗读来感受姥姥与“我”相处时融融的亲情,体会这些词放到文章里反而表现了“我”的可爱,从而体会出这些词语贬义褒用的表达效果。
3.学习修辞手法,体会语言句式之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
”小学课文中,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使说理更透彻;排比能够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拟人能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多下工夫深入研读语文教材,熟悉并梳理教材中那些语言和修辞知识的各种呈现,从整体上去把握、观照,才能真正有助于阅读教学从内容分析式转向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上来。
如苏教版教材《安塞腰鼓》中的“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句,运用
了比喻、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具体地突出了安塞腰鼓奏响时的声、形、光彩、力量,场面气吞山河,阵势震撼人心,同时也抒发了对生命力量的礼赞。
教师可借助这篇课文,让学生体味比喻的生动、形象,排比的气势、节奏和激情,对偶的音韵美、节奏美、均衡美、对称美。
修辞教学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让学生学习修辞的一些基本知识,在写作中学会运用一点修辞手法,这对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作用。
4.悉心揣摩标点,领会情感表达的精妙
标点符号是现代汉语知识的重要内容,是书面语言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然而,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师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指导学生赏词析句上,标点符号资源被很多教师忽视了。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度挖掘和创造性地运用标点资源,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感受情感的精妙。
如人教版《穷人》中有一段话:“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5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
……嗯,揍我一顿也好!”这一段话中的四个省略号,就是一处极好的教学资源。
教学时可以抓住此处的标点进行设计教学。
如: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省略号?你从省略号中体会到了什么?让学生在讨论交流中理解桑娜内心活动的时断时续。
有惊恐、有同情、有忧伤、有自责,更有为救人之难而勇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
在体会桑娜善良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简约而不简单的标点用法,学习作家刻画人物内心的方法。
标点也是一种语言,一种情感的载体。
教学中,有时揣摩小小的一个标点符号,就能咬进文字的深层,嚼出其中的真味,领悟作者或深沉,或热烈的思想感情。
总之,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品析、欣赏那些优美的、充满灵性的词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会作者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法。
教师要立足例子,用慧眼捕捉课文遣词造句背后的精彩,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高超技能,使学生读有所悟,尽得其妙,为学生今后的语言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责编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