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词造句角度析赏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可以从古代文学作品、文言文语法以及古代文人的言辞和修辞手法等方面得出。
以下是几个例子:1. 遣词之道,注重言之有物。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用词准确、精练,以确保表达的内容能够准确传达给读者。
2. 遣词之道,注重意境的营造。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以营造出美好或独特的意境,让读者产生共鸣。
3. 遣词之道,注重音韵的优美。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句子的音韵和韵律,追求声音的和谐与美感,使文句更富韵律感。
4. 遣词之道,注重情感的表达。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婉约、豪放、含蓄等手法,将自己的情感与读者产生共鸣。
5. 遣词之道,注重修辞的巧妙。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6. 遣词之道,注重语法的规范。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语法的规范,遵循古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用法,使句子通顺、准确。
7. 遣词之道,注重句式的多样性。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运用各种句式,如并列句、独立结构、主谓宾结构等,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变化性。
8. 遣词之道,注重文采的独特。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运用独特的词语和句式,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文采。
9. 遣词之道,注重言辞的精练。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善于用简洁明了的词语和句子表达复杂的意思,以使读者更易理解。
10. 遣词之道,注重语言的美感。
古人在遣词造句时,注重语言的美感,追求词句的优美和节奏感,使读者在欣赏文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语言的美妙。
古人对遣词造句的理解是多方面的,从意义、形式、修辞手法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这些理解对于我们今天的写作和表达都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让我们在写作中也能注重用词准确、形式多样、语言优美,以达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遣词造句角度析赏【篇一:遣词造句角度析赏】字里行间流落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嚯嚯一词将弟弟听闻姐姐归来的喜悦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欢欣的场面.【篇二:遣词造句角度析赏】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1-6期)(解析版)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1期)(解析版).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2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5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6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一、(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8.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第12讲.写作之遣词造句及范文赏析

第十二讲写作之遣词造句及范文赏析【考点说明】“华约”及“卓越”联盟英语考试中的作文和翻译结合在一起,一般是给出一段话,要求考生先将这段话进行翻译,然后就这段话描述的现象或者观点,在30分钟内写出写成一篇120或150字的作文,发表自己对此的看法。
写作除了要求学生立意有新意外,同时也注重考察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因此学生需要掌握语言表达及优化语言表达的技巧,同时多从范文中积累优美的表达方式。
【题型特点分析】经过了前两讲提到的审题及确定文章结构、掌握段落的写法之后,对原文的具体表达,包括遣词造句等的精雕细琢也是取得写作高分必不可少的环节。
基本要求是:避免语言错误、运用高级词汇替代简单词汇,尽量选用大学四六级的词汇替代中学词汇;实现句型表达的多样化,避免单一化简单句式,可以使用祈使句、倒装句、从句、强调句等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
【解题技巧】1.避免语言错误比较常见的语言错误包括:词性错误、拼写错误、选词错误、搭配错误、语法错误等。
1)考生作文中的词性错误非常常见,如:I have made the right choose. (应使用choice)这要求考生在学习词汇时一定要记住它们的词性。
2)选词错误与词汇的文体差异、内涵意义等有关。
比如:house和residence都有“住处”的意思,但后者是拉丁词,是较为正式的用词。
如我们说I have bought a house,一般不用residence。
3)搭配错误主要有三种:一是动词、名词和形容词后的介词搭配不当,如reason for,由于汉语是“…的原因”,中国学生很可能会用of。
而是同一个汉语意思,但英语用不同的词,比如“原材料”(raw material),“原油”(crude oil),“原版”(original version)。
第三种是不会某种表达而直接进行翻译,如把“方便面”说成convenient noodle。
因此,在平时学习过程中考生要注重这方面知识的积累,学习地道的表达,在使用时打不准的英语表达不要使用,尽量用别的表达代替。
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

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作文之道,兵法之理——文采篇:遣词造句,应需斟酌供稿/孟娜[南京师大附中]专题解说当你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落笔成文,其实就是在汉语队伍里“调兵遣将”进而再“排兵布阵”的一个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讲,写作就是一场战役,写作者就是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官。
可供比较和选择的“士兵”何其多,因而遣词造句需费的斟酌亦何其多。
“遣词”的前提是有词可“遣”。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杆司令也就谈不上调兵遣将了。
所以,回到最根本上来,你还得尽可能多地阅读与积累,尽可能多地“招兵买马”扩充队伍,尽可能多地对他们了解与熟悉。
话首先得说得明白,明白则来源于用词的准确。
小学语文经常练习的“填写近义词”告诉我们,在汉语世界中,有多少面孔是相似到可以彼此取代的。
实际上,也确实存在“甲可乙也可”或者说“甲好乙也好”的情况。
而既然你是一名高中写作者,则不应该以此为据来个理所当然的偷懒。
因为,向你要求的“明白”不只限于让对方听清楚,而是方寸之间(一个词语)容纳广博天地(中心主旨)。
这听起来好像有点儿严肃,其实算不上苛刻。
遣词的斟酌通常表现为选择,选择通常伴随着烦恼,而为此困惑却是一种极好的锤炼和磨砺。
求索着,举棋不定,左思右想,尽管只是为了一句话中的一个词语,但你能说这不是对整段整篇由表及里、由外形抵内核的最佳途径之一吗?反过来说,只有对整段整篇有了较为成熟和全面的规划构思,你才能使最终的决定“利益最大化”。
说到这里,我们可能会同时想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这个例子。
此句话中的“排”历来被当作炼字的典范,它的精彩就在于极度准确。
不仅是“准确”于具体情境,而且“准确”于人物性格,进而“准确”于核心旨意。
说到底,即便是一个词语,也牵扯到全文。
而你对一个词语的斟酌,也免不了要把整个问题想个真真切切。
鲁迅的“排出九文大钱”是这样,更为耳熟能详的“春风又绿江南岸”和“僧敲月下门”也同样如此。
不独准确,且传神,且替代不得——再也找不到比它更适合的了。
遣词造句的意思

遣词造句的意思范文一:我是一名学生,我对语文的学习感兴趣,特别是对于词语的运用。
在我的课堂上,老师经常强调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因为这是写好一篇作文的关键。
遣词造句是指使用恰当、准确的词语和语句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词汇、掌握句子结构和语态、运用修辞手法等。
在写作中,只有正确地遣词造句,才能让文章流畅、表达清晰、意思明确。
无论是写作文还是写日记,遣词造句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用一些高级词汇,比如:优美、诗歌、博大精深等词语,这样可以让文章更加生动、有深度,而不是简单的描述。
在写日记时,我们要用一些简单生活的词汇,比如:阳光、微笑、家庭、友谊等,这样可以让日记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感人。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用法。
比如:beautiful girl(漂亮的女孩)、pretty boy(漂亮的男孩)这两个词语在意思上都有"漂亮"的含义,但是在实际运用中,美丽的女孩应该用beautiful girl,而英俊的男孩应该用handsome boy。
这些小细节看似微不足道,但却影响着整个文章的质量。
总之,遣词造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升文章的质量,增强文学修养。
我们要时常关注词语的选择和语句的组合,才能写出优美的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重点分析:本篇文章主要描述了什么是遣词造句,以及为什么它在写作中非常重要。
文章的论述方式清晰明了,分别举了写作和日记两个例子,由易到难地让读者理解遣词造句的重要性。
同时,文章在例子中也提到了一些重要的词语和用法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
用词方面,文章用了一些简单易懂的词汇,在向学生讲解这个概念的过程中,避免了过于复杂的语言难度,符合学生们的阅读习惯。
范文二:在我学习语文的课堂上,老师常常讲解遣词造句的技巧。
我曾经理解这个概念为简单的选择合适的词汇和用一些修辞手法,但随着学习的深入,我发现在遣词造句中还要注意语言的文化差异。
凄婉清丽入画意——秦观词在遣词造句上的艺术特色(教学论文)

凄婉清丽入画意——秦观词在遣词造句上的艺术特色(教学论文)纵观少游“伤情”词,凄婉清丽入画意。
世间多少丹青手,泪洒“山抹微云”里。
秦观(1049—1100),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人,北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
秦观一生仕途坎坷,年轻时,文章就被人称道,连他的政敌王安石也赞誉他“清新妩丽与鲍谢似之”,但科举考试却屡试不中,为官之后即身陷“党争”,屡遭贬谪,空有满腹经纶,竟怀才不遇,真可谓空负“屈宋才”,奈何“屈贾命”,抑郁之情充溢于胸,化而为词,凄婉清丽。
他的词作内容多写男女爱情和贬谪生活,词风蕴籍含蓄,音律和谐,语言清新,被目为“婉约之宗”。
南宋词人张炎在《词源》中说“秦少游词体制淡雅,气骨不衰,清丽中不断意脉,咀嚼无滓,久而知味”,而女词人李清照在《词论》中有语云“秦(少游)即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良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这些评论大体上道出了秦词特色。
而论者以为秦词最显著的特点莫过于“凄婉清丽,富有画意”,现结合秦观的具体作品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加以分析他为表现这一风格所运用的艺术手法。
首先,为了表达深曲婉致的情致,词人在造词上是很有特色的,他最爱用一些诸如轻、微、细、柔的字眼。
如:西城杨柳弄春柔(《江城子》)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水龙吟》)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八六子》)东风里,朱门映柳,低按小秦筝(《满庭芳》)在秦观眼里,不仅风是轻的,雨是微的,梦是幽的,就连秦筝也是小的,且是“低按”。
正是这些语辞的使用,烘托出轻柔迷离的景象,将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愁、思、恋明白如画地描述出来,给人纤柔、委婉、含蓄、缠绵的感受,秦观也因此才得以享有“婉约大家”的盛誉。
其次,秦观词中的动词运用恰当自然,与他含蓄蕴籍清婉凄丽的词风暗合,真可谓别具匠心。
如: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满庭芳山抹微云》)花影乱,莺声碎(《千秋岁》)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鹊桥仙》)为何先说那个“抹”字,因为此处“抹”得奇,“抹”得新鲜,抹出了国画画理,抹者何也,就是用别一个颜色,掩去了原来的底色之谓。
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小弟蚊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

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小弟蚊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1. “小弟蚊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这句子可太有意思啦。
先说说“小弟蚊子”,这称呼就很俏皮,把蚊子当成一个小老弟,就好像它是个调皮捣蛋的小家伙。
就像我们会说“那只小老鼠小弟,总是在厨房偷东西吃”,给老鼠加个“小弟”的称呼,一下子就感觉它像是个有角色感的小调皮。
2. “磨刀霍霍”这个词儿啊,用在这里太妙了。
原本是形容人要干大事前的那种准备状态,充满了一种紧张又有点小兴奋的感觉。
就好比一个厨师在做菜前,把刀磨得噌噌响,准备大展身手呢。
在这句子里用来形容蚊子,就好像蚊子也有大计划,要对猪羊做点啥大动作。
3. 再看“向猪羊”,猪羊在这里就是蚊子的目标对象。
这就像我们说“小偷向着那些金银财宝伸出了手”,金银财宝是小偷的目标,猪羊就是蚊子的目标。
不过猪羊可比蚊子大多了呀,这形成了一种很有趣的对比。
4. 从整体上看,这句子把蚊子这么个小不点,和猪羊这么庞大的动物放在一起,就像小蚂蚁要挑战大象一样。
你能想象一只小小的蚊子,还磨刀霍霍地冲向猪羊吗?这画面多滑稽呀。
5. “小弟蚊子”这个称呼里有一点亲昵的感觉,就像我们叫自己熟悉的小朋友“小弟”一样。
可这个“小弟”要做的事却很不简单,要是真的像磨刀霍霍那样冲向猪羊,那可不得了。
6. “磨刀霍霍”这个词在这里有点夸张的用法。
蚊子哪有刀啊,更别说磨刀了。
这就像说“风在咆哮着要把大树连根拔起”,风哪会咆哮呢,这是一种夸张的表达,让句子更有画面感和冲击力。
7. 想象一下,假如我们是猪羊,看到这么个小蚊子磨刀霍霍地冲过来,会是什么感觉?肯定觉得特别荒诞吧。
就好像一只小蚂蚁对着一头大狮子说“我要打败你”,完全是一种力量悬殊的对比。
8. 这句子里的每个词都像是被施了魔法一样,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奇特的效果。
如果把“小弟蚊子”换成“蚊子”,就少了那种亲昵又有点戏谑的感觉。
就像把“小坏蛋弟弟”直接说成“弟弟”,味道就不一样了。
9. “磨刀霍霍向猪羊”这个表达很有一种勇往直前的劲儿。
如何用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句子

如何用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句子
嘿,朋友们!今天咱就来唠唠嗑,说说怎么从遣词造句的角度去赏析句子。
比如说“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哇塞,那简直太绝了!咱先来看看用词,“飞”字一出来,是不是立马感觉那水就像长了翅膀似的,着急忙慌地就冲下来啦。
再看“银河”,这比喻,啧啧,把瀑布想象成银河从天上掉下来,多有想象力啊!这就是用词的妙处呀。
再举个例子,“阳光温暖地洒在大地上”,“温暖”这个词用得多贴切啊,让你一下子就能感受到那种和煦的感觉。
然后说到造句呢,句子的长短、结构啥的也很重要。
像“他走了”,这么简单的句子,干脆利落,但可能表达的情感就没那么丰富。
可要是说“他默默地转过身,缓缓地走了,只留下一个落寞的背影”,哇,这画面感马上就出来了,是不是瞬间就感觉有点悲伤的情绪啦。
咱再说说怎么类比,就好比写一个人跑得快,你可以说“他跑得像猎豹一样快”,用猎豹来类比这个人的速度,是不是一下子就生动起来啦。
赏析句子真的就像挖宝藏一样,每一个词、每一句话里面都藏着作者的心思和情感。
你得细细琢磨,才能体会到其中的美妙之处。
有时候一句好句子真的能让人拍案叫绝,惊叹于语言的魅力!
总之,通过遣词造句去赏析句子,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和情感,也能让我们更好地运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大家都赶紧行动起来吧,去发现那些精彩的句子,去享受语言带来的乐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遣词造句角度析赏【篇一:遣词造句角度析赏】字里行间流落出的欣喜之情不言而喻.嚯嚯一词将弟弟听闻姐姐归来的喜悦之心表现的淋漓尽致,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欢欣的场面.【篇二:遣词造句角度析赏】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1-6期)(解析版)??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专题10+古典诗歌鉴赏(第01期)(解析版).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2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3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4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5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解析.doc??专题10 古典诗歌鉴赏(第06期)-2017届高三语文百所名校好题速递分项解析汇编(解析版)word版含一、(2017届河北省定州中学新高三上学期周练)阅读下面的元曲,回答后面各题。
水仙子舟中孙周卿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
推开篷雪满天。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一笑琅然。
8.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
(4分)9.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4分)【答案】8.比拟、排比。
“诗豪与风雪争先”“ 雪片与风鏖战”,用“争先”“鏖战”把“诗豪”“风”和“雪”拟人化,“诗和雪缴缠”,用“缴缠”将“诗”拟物,把抽象的“诗”具象化,生动形象地描写风雪交加的壮美,表现作者迸发的诗情。
“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构成排比句,描写了作者的诗情与风雪难分难解的关系,渲染了气氛。
9.孤舟夜泊、青荧客船、朔风等,表现了作者的孤独之感、羁旅之思;漫天飞雪激发了作者的创作豪情,风雪鏖战,“诗豪”与风雪争先,“诗”又与雪“缴缠”,表现了作者啸傲孤独于风雪的豪迈气概,“一笑琅然”,抒发了作者战胜困境的快意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属于鉴赏题,鉴赏的对象是“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
考生首先应明确鉴赏语言的角度,然后再针对涉及的诗句进行逐句分析。
鉴赏的角度有:修辞角度、感官角度、写景角度、遣词造句角度、描写角度等。
本题在题干中已经给出了赏析的角度即“两种修辞手法”,目标明确之后考生再来分析诗句中所写的内容,来判断使用的修辞。
9.【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
小令前两句交代了孤舟的背景:时间是入夜,地点是洞庭湖,遥岸青荧的灯火,衬出了客船的冷寂。
“洞庭湖”“灯火青荧”,形象、色彩都有如绘画,足见作者驾驭语言及构筑意境的纯熟能力。
孤舟无伴,船外又是昏茫茫一片,可想而知诗人只能蜷缩在船舱中,从而自然地度入“舟中”的题面。
“朔风吹老梅花片”是意味深长的一笔,它补出了严冬的时令,还以其若实若虚的意象启人寻绎。
在“夜泊洞庭边”的迷茫夜色中,是不可能事出意外,惊喜顿生,孤寂寒冷一扫而光。
……一、(2017届安徽屯溪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散曲,完成8——9题。
(11分)从军北征从军行(其四)李益王昌龄【】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8.两首边塞诗各自表达了主人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9.这两首诗,首句意象、意境相似,在诗中表达作用是否相同?请简要分析。
(5分)【答案】8.李诗表达了从军将士对故乡的思念。
2分;“偏吹”二字表明很多人都在吹奏《行路难》这首悲凉哀婉的曲调,折射出将士行路的困苦和背井离乡的悲伤;“一时回首”共同望月,怀乡思亲,动作之齐整表达了将士思乡之情的浓烈。
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王诗表达了身经百战的将士不畏艰苦,誓死杀敌,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
2分;黄沙百战,金甲穿破暗示了战争的激烈频繁和将士出生入死的情形;不破楼兰终不还以誓言表达了他们报效国家的豪迈之情。
写出任意一点给1分。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9.9.作用是不同的。
1分。
李诗首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和气候,写出了环境的苦寒,营造了荒凉悲怆的氛围,正面烘托征人的思乡之情。
王诗首句既写出戍边环境的艰苦,又营造了迷茫暗淡悲壮辽阔的意境,还暗示了战争局势的紧张压抑,与将士们高涨的爱国热情形成鲜明对比,反衬出将士不畏艰难杀敌报国的豪情壮志。
【解析】8.试题分析: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偏吹行路难”“月中看”“黄沙百战”“不破楼兰”作答。
【考点定位】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主语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
还要注意一般诗歌的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答题时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此题注意抓住诗中的重点词语“偏吹行路难”“月中看”“黄沙百战”“不破楼兰”作答。
9.试题分析:注意诗句的位置,诗句中都在开头,注意是渲染的作用,但渲染什么是不同的,注意集合诗句进行分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分析诗句的作用的题目,首先明确诗句的内容,然后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作用,分析时注意诗句的位置,开头主要是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和标题、结尾相照应,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等;中间主要是承上启下;结尾主要是照应标题、开头和卒章显志等。
答题时结合具体的题目具体分析,此题是开头,注意从开头的作用分析。
二、(2017届福建三明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11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台城刘禹锡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在今南京鸡鸣山南,从东晋到南朝结束一直是皇宫所在地。
结绮临春:结绮和临春是南朝皇帝陈后主在台城营造的两座高楼。
后庭花:是指南朝皇帝陈后主自谱新曲《玉树后庭花》。
(1)这两首诗都属于什么思想主题?你认为两首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各是哪个?请简要赏析。
(5分)(2)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何差异?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答案】(1)(5分)①怀古诗。
②韦诗前联中“空”字用得最妙,有“白白地”“徒劳地”之意。
③六朝像梦一样地消失,只剩下鸟儿寂寞地叫着。
一个“空”字既客观表现了台城如今破败荒凉的景象。
④刘诗前联中最传神的字是“竞”,有“竞相”之意。
⑤它用道出了六代的奢华无比,使之化成了无数幅争奇斗巧、富丽堂皇的六代皇宫图。
(以上每点各1分)(2)(6分)思想内容上:①韦诗重写今日之破败荒凉,抒发昔盛今衰的伤感之情。
②刘诗重写昔日之荒淫无度,暗含对晚唐统治者的讽谏。
(以上每点各1分)表现手法上:①韦诗融情入景。
借细雨、江草、啼鸟和堤柳营造出如梦似幻的氛围,充满了昔盛今衰的感伤情绪。
(拟人。
“无情”柳不管人间兴亡,反衬出人的追昔抚今的无限伤感。
)②刘诗借古讽今。
指出亡国的原因是陈后主奢侈荒淫,暗含对当时唐代统治者的批评。
(对比,将昔日繁华之景与眼前荒凉破败之象对比,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
)(………一、【2017届安徽蚌埠二中高三上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临江仙陈与义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榴花不似舞裙红。
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万事一身伤老矣,戎葵凝笑墙东。
酒杯深浅去年同。
试浇桥下水,今夕到湘中。
【注】此词是陈与义在建炎三年(1129)端午节凭吊屈原所作,这一年,他流寓湖南、湖北一带。
戎葵,植物名,又名蜀葵。
8.词的上阕,作者是怎样抒发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5分)9.与苏轼的“一尊还酹江月”相比,本词中词人“试浇桥下水”用意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案】8①直接抒情:“无人知此意”,直接表达无人理解的凄凉;“天涯”二字深表漂泊之苦,“节序匆匆”表达出时光流逝,自己却报国无门的无奈。
(2分)②间接抒情:借事抒情,适逢端午,诗人高歌楚辞来表达对屈原的凭吊和自己的爱国情怀。
(1分)借景抒情,“榴花不似舞裙红”表达出如今的失意痛苦,“满帘风”写出诗人无人理解的痛苦悲凉之情。
(2分)9①“一尊还酹江月”表达出苏轼从自身的失意中解脱出来的旷达、洒脱的情怀。
(1分)②“试浇桥下水”表达出词人对屈原的凭吊(2分)时光流逝,壮志难酬的感慨和真挚强烈的报国情怀(2分)以及身世漂泊的深沉感慨。
(1分)【解析】8【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
把握表现手法,首先让学生熟悉所有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要从修辞手法、描写手法、抒情手法、谋篇布局来分析。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夸张、拟人、借代、用典、反衬、对比等。
描写手法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又包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等,侧面描写分为衬托和对比。
抒情手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为借景抒情、用典抒情、托物言志、叙事抒情等。
谋篇布局又有以小见大、欲抑先扬、欲扬先抑等。
本题考查的是抒情手法,要从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角度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