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图像专题
人教版中考物理 专题复习 图像专题复习 课件 共32张PPT

(2)从A到D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
.判
断的依据是
.
(3)从A到D过程中纸锥所受空气阻力
(等于/
不等于)其重力.
(4)右侧为纸锥从E到F过程放大图,该过程中纸锥运
动的路程是
cm,纸锥下落的速度是
m/s.
1、用稳定的热源给一个物体均匀加热,设物体吸 收的热量与时间成正比,得到它的温度时间图象如 图所示,那么该物体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与液态时的 比热容之比是( ) A.1:2 B.1:1 C.1:4 D.2:1
图1: 正比例函数,K为常数。
图2: 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理 量“速度”。
图3: 表示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 即物理量“重力加速度”g=9.8N/kg
图4:
反映物质的某种特性,即物理量
“密度”
图5:
反映导体的性质,即物理量“电
阻”。
(1)纸锥运动的时间tAB
tBC(</=/>) ;
据以上条件可知电阻R0的阻值为————Ω。
U/v
V2
10 C
R2
R1
A
8
V1
6
V1
4
B
2
V2 A
R0
2
4
I/A
甲
乙
U/v
V2
10 C
R2
R1
A
8
6
V1
V1
4
B
2
A V2
R0
2
4
I/A
分析:滑片在最右端时→R1接入的电阻最大→ R=R0+R1+R2最大→I=U/R最小 对应着横轴的电流I=1A
V2 表的示数:U2=IR2最小,对应乙图A点U2=1V V1 表的示数:U1=U-IR0最大,对应乙图C点U1=10V 当滑片向左端滑动时,R1变小,R变小,I变大,U2变大,U1变小 当滑片在最左端时,R1=0, V1 V2 示数相同。R最小,电路中的电流最大,对应着图中的B点。 读出图中特殊点的数据。
初中物理物理图像信息专题复习知识点考点归纳和练习

物理图像信息专题复习(2课时)1 .什么是物理图像?用数学图象的方法,把物理现象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物理状态以直观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能使复杂问题变简单明了,是2 .图象信息题的考查能力:涉及实验设计能力,数据读取、分析与处理能力,图象的识别与分析能力,运用数学工具能力,以 及灵活运用一些重要物理概念、规律与原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 .考查方式:⑴判断图像对错。
⑵运用图像收集信息,进行判断、选择、填空、问答、计算。
⑶根据数据,作出图像一、知识考点v/(m/s)匀速直线运动,路 程与时间成正比 匀速直线运动, 速度保持不变同种物质的质量 与体积成正比物体的重力与 质量成正比定值电阻中的电流 与两端电压成正比 非晶体熔化将物理情景、物理过程、物理规律、 种直观形象简洁的物理语言。
1 .识别或认定图像 和 所表示的物理量(对象),弄清情景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及其有关的因素和控制条件。
2 .分析图像的 或,弄清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图像 的含义)。
3 .根据图像的变化情况确定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给以正确描述或做出正确判断。
4、结合题目和图象从图象中 ,在坐标轴上获取,计算未知量。
三、典型例题例1.从图像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哪些?解:⑴该物质是晶体。
⑵该物质加热时初温是 40 C 。
⑶.该物质的熔点是 48 Co⑷该物质AB 段是固态,BC 段固液共存,CD 段是液态。
⑸BC 段是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经历了 6min 。
⑹该物质熔化过程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例2.观察图像,回答以下问题: ⑴关于什么物理量的函数图象? ⑶利用图象信息可求那些物理量?⑵反映两个物理量之间的什么关系? ⑷图象描述物体什么物理规律?四、达标检测 解:⑴关于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图象。
⑵反映了路程与时间两个物理量之间的正比例函数关系。
⑶利用图象信息可求速度、路程、时间。
⑷图象描述物体在受合力为 0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汇总(人教版)一、力学1. 运动- 物体的运动状态:匀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速度与加速度的图像:速度-时间图像、加速度-时间图像-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概念、力的计算公式、物体的质量、推力与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力的合成2. 力和力的效果- 力的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 互不叠加原理:力的合成、合力的性质、力的分解- 平衡的条件:力的平衡、力的图解法3. 力与加速度- 动力学:质点系、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动量、冲量- 质点系:质点系的加速度、力的合成、多个力的合力与分力-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质点的加速度与力的关系、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关系4. 力的作用效果- 力对物体的影响:力对物体的位移的影响、力对物体的形状的影响、力对物体的状态的影响- 力对速度的影响:速度的改变、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的变化的关系二、光学1. 光的反射- 光的传播:介质、真空、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平面镜的成像、反射成象2.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现象:光的折射、折射率、折射定律- 透镜与光的折射:凸透镜、凹透镜、透镜与成像3. 光的颜色- 白光的组成:光的三原色、白光的颜色- 光的颜色与色散:光的颜色、色散、彩虹的形成4. 光的反射与折射应用- 光的反射应用:平面镜的应用、曲面镜的应用- 光的折射应用:棱镜的应用、光的传输与光纤通信三、能量1. 能量与能量转化- 能量的定义:能量的分类、能量的单位- 功与机械能:功的定义、功的计算、机械能的定义、能量的转化2. 动能与势能- 动能与势能:动能的计算、势能的计算、机械能的守恒3. 能源与能源的利用- 能源的种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 能源的利用与研究:节能减排、新能源的研究以上是初中物理全部知识点的汇总(人教版),包括力学、光学和能量等内容。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图像信息专题复习精品PPT课件

典型例题( 北京 )I-R关系图像
❖ 当导体两端电压一
定时,通过导体的
电流随导体电阻变
化规律的图像如图
所示。请根据图像
判断,当导体电阻
为60Ω时,通过该
导体的电流
为
。
二、曲线类图像 B类(安徽)R、P是变量
❖ 灯泡L的额定电压为6V,小星通过实验测得其电流随电压变化的曲线如 图。由图可知,当小灯泡L正常发光时,通过其灯丝的电流是_______A; 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为3V,则此时小灯泡L消耗 的实际功率为_______W。
❖ 根据如图所示的是一 木块m—V关系图像, 回答下列问题:
(1)体积是20cm³的 木块质量是多少g?
(2)木块的密度是多 少kg/m³?
典型例题(韶关市) (m—V关系图像)
❖ 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性质,小刚用水和酒精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时, 他用天平和量筒分别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数据如下图所示
y
A、过坐标原点的直线(正
比例函数y=kx )反映了纵坐
标所表示的物理量随横坐标
所表示的物理量成正比变化,
比值是一个定值。该图像本
身可能表示物质的某种特性。
例如密度公式ρ=m/V。m和
O
x V为正比关系,图像本身就
y=kx (x>0) 表示该物质的密度ρ。
正比例函数
一、直线类图像(m—V关系图像)
❖ B 、特殊曲线类图像:整个图像表示纵 坐标所表示的物理量随横坐标所表示的物理 量的变化而变化,但乘积是一个变量。图像 本身表示的物理量也是变化的。
❖ 2、根据曲线上某一点的横纵坐标即所对应 的两个物理量的大小和关系,知一找一。再 计算有关变量。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

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大全光学仪器、化妆、照相、摄影等领域。
4.注意:1)平面镜成像只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实际情况中,像的大小和位置可能会有所偏差。
2)平面镜成像只适用于物体和镜面都在同一平面内的情况。
3)镜面反射产生的像是虚像,不能被投影到屏幕上。
知识点4:球面镜成像1.概念:球面镜是由球面的一部分做成的镜子,球面镜的反射面是一个弧面。
2.类型:凸面镜和凹面镜。
3.特点:1)凸面镜成像特点:像是正立、缩小、虚像;物距和像距都为正数;焦距为正数。
2)凹面镜成像特点:像是正立、放大、虚像;物距为正数,像距为负数;焦距为负数。
4.应用:显微镜、望远镜、眼镜等。
5.注意:1)球面镜成像的特点与平面镜成像有所不同,需要注意区别。
2)球面镜成像的实际效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需要在实际应用中进行调整和优化。
应用:红外线是一种常见的电磁波,它可以被用于许多应用中。
其中一种应用是利用红外线来加热物体。
这种加热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例如烤面包机、烤箱等。
另一种应用是利用红外线实现遥感和遥控。
例如,我们可以使用遥控器来控制电视机、空调等家电,这些家电都是通过接收红外线信号来实现遥控的。
补充:红外线是一种电磁波,位于红光的外部。
它的频率范围在10Hz~5×10Hz之间,人眼无法看到。
所有物体都会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的红外线就越多。
同时,物体也会吸收红外线。
特性:紫外线是一种电磁波,它的频率比可见光高,波长比可见光短。
紫外线有许多特性,其中一种是它的化学作用。
紫外线可以引起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例如紫外线可以使皮肤晒黑。
另一种特性是紫外线的生理作用。
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导致皮肤癌等疾病。
因此,我们应该注意保护自己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册初中物理图像专题

初中物理图像专题一.目标导学1.会利用各种图像描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比较物理量的大小2.会利用图像中的点.线.甚至面求解问题。
3.能从图像中提取有效信息,挖掘已知条件,解决问题4.通过对图像应用问题的解答,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会根据图像描述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解答物理问题。
三.精讲释疑(一). 试题特点分析图像是一种形象、直观的语言,在物理学中应用十分广泛。
它能表达物理规律,能描述物理过程,能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使复杂问题变得简单明了。
近年来通过图像来考查同学们的相关能力已是一种趋势,也是命题的热点,图像的考查,能反映同学们掌握物理规律、应用物理知识的综合能力以及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它涉及到初中物理的许多方面。
物理图象是形象描述物理状态、过程和规律的工具之一,也是数学知识在物理中应用的具体体现。
因此这类试题能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创新性。
具体解题过程中,首先要审清两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初步理清坐标中图象的物理意义;其次要善于抓住图中的特殊点、线,甚至面来理解图象的深层物理意义;最后综合分析图象中的信息解题。
(二)图像类型,图像类型一:图像经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成正比例函数,即图像上任意一点对应的横纵坐标比值不变,成正比,如,G——M没图像,U---I图像。
图像类型二:图像经过呈曲线形,解题时要看清图像的变化趋势,图像类型三:图像是折线形(图像是分段的),解此类图像时,弄清每一段图像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三)初中物理常见的图像有:①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像②水的沸腾图像③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图像④半导体的应用:压敏电阻(电阻与压力的关系图像)、热敏电阻(电阻与温度的关系图像)、光敏电阻(电阻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图像)⑤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⑥速度—时间图像;路程—时间图像⑦物体所受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图像;⑧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图像⑨物体所受浮力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与浸入液体深度的关系⑩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如: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与时间的关系)(四)具体解法1.首先要审清两个坐标轴分别表示什么物理量,初步理清坐标中图象的物理意义;2.其次要善于抓住图中的特殊点、线,甚至面来理解图象的深层物理意义;最后综合分析图象中的信息解题。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

人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特详细)3、关于实像与虚像的区别: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能够会聚到一点,这一点就是物点的实像。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仅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也可以在屏幕上显映出来。
如果物点发出的光线经反射或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相交于一点,看起来光线好像从这一点发出,而实际上不存在这样一个发光点,这点就是物点的虚像。
虚像只能用眼睛观察,不能用屏幕显映。
跟物体相比较,实像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u——物距、v——像距、f——焦距。
物体位置像的位置像的大小像的性质应用举例u>2f f< v <2f像、物异侧缩小倒立实像照像机u=2f v =2f像、物异侧等大倒立实像测焦距f<u<2f v >2f像、物异侧放大倒立实像幻灯机、投影仪5、凸透镜成像的作图:(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u<2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像距:v>2f)。
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6、凸透镜成像的动态情景:①当物体从二倍焦距以外的地方逐渐向凸透镜移近过程中,像逐渐变大,像距v也逐渐变大。
但是,只要物体未到达二倍焦距点时,像的大小比物体要小;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一倍焦距至二倍焦距之间。
②当物体到达二倍焦距之内逐渐向一倍焦距点移动过程中,像变大,像距v 也变大。
像的大小总比物体要大,像的位置总在镜的另一侧二倍焦距以外。
③可见,二倍焦距点是凸透镜成缩小实像与放大实像的分界点。
即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时所成实像小于物体;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内时所成实像要大于物体。
④当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时,只能在与物体同侧的地方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因此,焦点F是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分界点。
7.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初中物理图像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图像知识点总结一、图像的形成和性质1.1 光的传播线路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为常数(约为3.0×10^8m/s)。
1.2 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如果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就会发生反射。
反射是光在同一介质中发生的,我们可以利用反射来观察物体。
1.3 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光线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折射。
1.4 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白色光经过三棱镜后,分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这是由于玻璃、水等透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所引起的。
1.5 物体的形象在光学实验中,如果我们提供足够亮的光源,适当调整镜片的位置和朝向,就可以在白纸上得到物体的实像。
1.6 光的直线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在真空和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呈直线传播。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光的直线传播来研究光的传播规律。
二、光学器件的应用2.1 凸透镜凸透镜是一种能使平行光汇聚成实像的透镜,称为凸透镜。
如果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之外,则可以通过凸透镜取得物体的实像。
2.2 凹透镜凹透镜是以中心为凹面的透镜,如果物体位于凹透镜的焦点以外,凹透镜会形成一个负焦距的虚像。
2.3 放大镜和缩小镜对于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焦点以外,准确的屏幕可以得到物体的实像。
放大镜一般用于放大物体。
同样,若将物体放置在凹透镜的焦距之外,便可得到物体的虚像,这就是缩小镜。
三、光学成像的误差3.1 位置误差在实际制作光学器件时,会出现一些制造误差,使得焦点的位置和理论值会有一定差距,这就是位置误差。
3.2 缝隙误差在制作光学器件时,会出现一些缝隙和漏光,这就是缝隙误差。
3.3 倍率误差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制作和使用条件的限制,会使成像的放大倍率产生误差,这就是倍率误差。
四、光学仪器的调整方法4.1 凸透镜的调节在调整凸透镜时,我们通常通过不同的设备来观察镜片的放大倍率和成像效果,调整镜片的位置和倾斜角度,使成像变得清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学图像一、晶体、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1.如图所示,描述晶体熔化过程的曲线是 ( )2.右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6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二、沸腾3.如图所示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三、比热容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关系如右图所示.根据图线可知()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D.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温度升高比乙液体温度升高得多5.为研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某同学用两个完全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分别记录加热时间和升高的温度,根据记录的数据作出了两种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
(1)根据图像,某同学认为:“加热相同的时间时,甲升高的温度高一些,这说明甲吸收的热量多一些。
”这位同学的判断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2)要使甲、乙升高相同的温度,应给加热更长的时间,这说明的吸热能力强些。
(3)如果已知甲的比热容是1.8×103J/(kg·℃),则乙的比热容是 J/(kg·℃)。
6.用两个相同的“热得快”分别给质量和初温都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同时加热,两液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4所示。
如果要你从甲、乙两液体中选择汽车的冷却液,应选择液体。
电学图像1.两定值电阻甲.乙中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图5所示,现在将甲和乙串联后接在电压为3V的电源两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的电阻值大于乙的电阻值B.甲的电压大于乙的电压C.甲消耗的电功率大于乙消耗的电功率D.甲的电流等于乙的电流2.有两只定值电阻R A和R B,各自的电流与电压关系如U-I图象中的A、B。
则()A.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流是R B的2倍B.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压是R B的2倍C.若将它们串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D.若将它们并联接在电源两端,R A的电功率是R B的2倍3.两个电路元件A和B中的电流与其两端电压的关系如左下图所示,R A= Ω。
若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某电源上,电路中的电流是0.3A,则电源电压是V。
B图像说明:。
4.小刚用如右上图甲所示电路来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闭合开关S,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从a端移至b端,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得,定值电阻R1的阻值是Ω.实验时,电源电压保持5V不变,当滑片P位于a 端时,滑动变阻器消耗的电功率是W,此时,电阻R1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 J.5.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A 20欧姆”字样。
以下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当开关S闭合后,通过小灯泡L的电流I与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R的关系的是()6.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20Ω,定值电阻R为5Ω。
闭合开关后,移动滑片,发现能使电流表(“0~0.6A”或“0~3A”)和电压表0(“0~3V”或“0~15V”)的指针同时达到满刻度线。
则R0的电功率与电流的关系图像可能是()7. 利用如图所示电路,在研究通过导体的电流跟电阻的关系时,要保持导体两端电压不变。
实验中,不断改变Rx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使伏特表示数保持不变,得到了I与 R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
由图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此次实验中,伏特表的示数始终保持 V不变。
8.发光二极管具有高亮度、低能耗等优点,将在我市推广使用。
如图甲所示是LED的实物图和元件符号。
把一个额定电压为3V的LED接人电源电压恒为4.5V的电路,如图乙所示。
(1)闭合开关S,LED发光;断开S,改变电源的正负极后闭合S,LED却不发光,可见,LED具有 (填“单向”或“双向”)导电性;(2)移动滑片P,测得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关系如图丙所示。
当该LED正常工作时,消耗的电功率多大?此时变阻器R’接入电路的阻值多大?例12如图12所示,一根条形磁铁,左端为S极,右端为N极,图中表示从S极到N 极磁性强弱变化情况的图像中正确的是( )力学图像一、密度(m-v图像)1.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6所示,由图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大B.c物质的密度最大C.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2.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1所示的图象。
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密度将。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密度将。
(3)冬天,当河面结冰时,与冰接触的河水温度是℃,较深河底的水温是℃。
二、速度(s-t图像)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3所示,图4中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4.用图像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图1中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②④B、①③C、①④D、②③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沿同—方向运动其路程S跟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4所示。
仔细观察图像,你能获得什么信息?(写出一条即可)am/×103kg1 2 3 41234bc图6图46.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使它沿水平木板匀速滑动,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B .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C .木块两次的动能一样多D .两次拉力对木块做的功一样多7.有甲、乙两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做水平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两物体运动过程中水平方向上的受力情况是( )A .两物体都受平衡力作用B .两物体都受不平衡力作用C .甲受平衡力作用,乙受不平衡力作用D .甲受不平衡力作用,乙受平衡力作用 三、重力与质量的关系8.描述水的有关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四、压强、浮力9.一物体(长方体)漂浮在液面上,如图(甲)所示,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使物体下降至图中的虚线位置。
已知物体的下表面到水面的高度为h ,水对物体下表面的压强为p ,物体受到的浮力为F 浮,p 、F 浮与h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例7如图7所示,开口容器的底部有一个小孔,装水后,水不断从小孔流出,图中能够粗略反映水流出时,容器底部所受水的压强p 与时间t 的关系图像是( )8.小明看到鸡蛋浮在盐水面上,他沿杯壁缓慢加入清水使鸡蛋下沉.在此过程中,鸡蛋受到的浮力F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可能是图(8)中的( )9.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的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1)由图象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状态.(2)当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 N.(3)一段时间后,木块的温度会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使木块的内能增加.(4)在匀速直线运动阶段,力F对木块做的功为 J,力F的功率是 W.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 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物理电学计算经典练习解题要求:1.写出所依据的主要公式或变形公式2.写出代入数据的过程3.计算过程和结果都要写明单位1.如图1所示,已知R1=2Ω, R2=4Ω,U=12V;求:1)通过电阻R1的电流I1;2)电阻R2两端的电压U2。
(2A,8V)2.如图2所示,电流表示数为0.5A, R2=20Ω,通过R2的电流是0.3A,求:1)电压表的示数;2)电阻R1=?(6V30Ω)3. 如图3所示,电源电压为8V,R1=4R2,电流表A的示数为0.2A;求:电阻R1, R2各为多少欧?(200Ω50Ω)4. 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U不变,当开关S闭合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3A。
当电路中开关S断开时,R1两端电压为5V,R2的电功率为10W.求:电源电压U及电阻R1和R2的阻值。
(15V 5Ω 10Ω)5.把阻值为300Ω的电阻R1接入电路中后,通过电阻R1的电流为40mA;把阻值为200Ω的电阻R2和R1串联接入同一电路中时;求:1)通过电阻R2的电流为多少?2)R2两端的电压为多少?3)5min内电流通过R2做功多少?(0.25A 0.75A)6. 如图5所示,电源电压恒为3V,知R1=12Ω, R2=6Ω。
求:1)当开关S断开时电流表A的读数2)当开关S闭合时电流表A的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