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

合集下载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第一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1.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的组成及功能掌握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理解血浆的作用1.2 教学内容:血液的组成:血浆、血细胞血细胞的形态结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液的功能:运输、免疫、凝血和止血1.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血液的组成和功能分组讨论血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进行血液成分实验,观察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第二章:血型与输血原则2.1 教学目标:了解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掌握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2.2 教学内容:ABO血型系统:A型、B型、AB型、O型Rh血型系统:Rh阳性和Rh阴性输血原则:同型输血、交叉配血2.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讲解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进行血型鉴定实验,了解自己的血型第三章:输血与救治3.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掌握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3.2 教学内容:输血的目的:治疗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适应症:严重失血、贫血、免疫力低下等输血的步骤:采血、验血、输血3.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讲解输血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进行输血模拟实验,了解输血的操作过程第四章:输血反应及处理4.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掌握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4.2 教学内容:输血反应的类型:过敏反应、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输血反应的原因:血型不合、过敏原、细菌污染等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停止输血、抗过敏、抗感染等4.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案例讲解输血反应的类型和原因讲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方法进行输血反应处理模拟实验,了解输血反应的处理流程第五章:临床输血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分析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5.2 教学内容:临床输血案例分析:案例讨论、案例分析报告5.3 教学活动:分组讨论临床输血案例,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和处理第六章:输血技术的进展6.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掌握现代输血技术的特点和应用6.2 教学内容:输血技术的历史:早期输血方法、血型发现的历程现代输血技术:冷藏技术、血液制品、单采血浆技术输血技术的应用:扩大输血范围、提高输血安全性6.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输血技术的历史和进展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现代输血技术的应用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输血技术对医疗领域的影响第七章:献血与志愿服务7.1 教学目标:了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掌握献血的条件和流程培养志愿服务精神7.2 教学内容:献血的意义:拯救生命、维持血液供应献血的条件: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献血的流程:登记、体检、采血、休息7.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和案例讲解献血的意义和原则讲解献血的条件和流程组织学生参与献血志愿服务,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第八章:血液银行的运营与管理8.1 教学目标: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原则掌握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8.2 教学内容: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血液采集、储存、分发血液管理的原则:安全性、有效性、合理性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血液质量控制、冷链管理、过期血液处理8.3 教学活动:通过图片和文献了解血液银行的运营模式和管理原则参观血站或输血中心,了解血液管理的基本知识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血液管理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第九章:输血医学与伦理9.1 教学目标:了解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掌握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9.2 教学内容: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血型选择、血液分配、知情同意输血医学伦理原则:公正性、尊重个体自主性、受益原则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伦理准则、利益相关者分析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讨论输血医学的伦理问题和原则讲解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方法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医学伦理决策的过程第十章:综合演练与评估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身在输血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掌握情况10.2 教学内容: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评估:自我评估、同伴评估、教师评估10.3 教学活动:进行综合演练,模拟输血案例的处理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血液的组成复杂,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细胞又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需要通过模型和实验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教学设计3:4.4.4输血与血型

教学设计3:4.4.4输血与血型

第四节输血与血型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中的第四节,本节课是学习了有关血液、血管、血液循环的知识之后,向同学介绍的有关输血、血型和无偿献血等知识,人的血型和输血是学生非常关注的问题,但由于真人真血进行血型鉴定教学实验可能会造成疾病感染和传播,国际上许多国家都禁止在中学阶段采用,因此人教版没有安排血型鉴定试验。

所以本人借鉴北师大版教材选取了“模拟‘血型鉴定’”的模拟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知道血型鉴定的基本过程,掌握血型鉴定的基本技能,学习模拟实验等间接实验的方法。

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延续,又是很好的一次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对血型、输血等名词并不陌生,但是多数同学是否知道自己的血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血型,父母与自己的血型为何不同?并不十分了解,为此课前发放血型调查表收集同学们的血型了解情况为提升同学们健康生活理念做好准备。

什么情况下需要输血,献血对身体到底有没有伤害?学生对这些知识充满了好奇,渴望获得相关知识的欲望就很强烈。

因此课堂内容的引入很容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调动。

但对于血型鉴定和输血的原理教难理解,所以运用实验突破使学生教容易接受。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情感目标: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了解自己和家人的血型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ABO血型的类型、同型输血的有关知识以及原则。

教学难点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准备:教师模拟血型鉴定,配制模拟血液及血清,分别装入滴瓶中并作标记备用,载玻片、吸管。

配制模拟“A型血”(0.02mol/L Pb(NO3)2)------- 1号瓶“B型血”(0.02mol/L BaCl2) ------- 2号瓶“O型血”(蒸馏水) ------- 3号瓶“AB型血”(上述“A型血”及“B型血”等量混合------- 4号瓶“A型血清”(0.02mol/L AgNO3),“B型血清”(0.02mol/L NaI)。

说课稿七年级生物血量输血和血型ppt

说课稿七年级生物血量输血和血型ppt
,在本章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基于以上分析,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将教学目标 确立如下:
3
第三页,共32页。
第一方 面
教学目标
❖ 知识目标:说出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原则。以及输血同血型和血 000000000量的关系。
❖ 能力目标:通过模拟血型鉴定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及语
00000000 言表达的能力 ❖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总 结规律,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
6
第六页,共32页。
归纳总结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学过程
分析
第四方面
自主合作 探索新知
宣传知识 升华情感
模拟实验 感受新知
7
第七页,共32页。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8
第八页,共32页。
第一环节 情境导入
9
第九页,共32页。
受伤严重,需要 立即输血!!!
探索新知
红细胞上有凝集原,血清中有凝集素,凝集原及凝集素有相对应的特异关系,便发生凝 集反应。如红细胞上有A凝集原,血清中有抗A凝集素,便会发生凝集反应。
根据凝集原AB的分布把血液分为A、B、AB、O四型。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A的为A型血 ,其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只有凝集原B的为B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的凝集素; 红细胞上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AB型血,其血清中无抗A、抗B凝集素;红细胞上 没有A、B两种凝集原的为O型血,其血清中有抗A、抗B凝集素;
A A O B AB
19
第十九页,共32页。
大力提倡无偿献血
第四环节 宣传知识
升华情感
作为一个健康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为 挽救他人的生命奉献爱心!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

血型与输血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血液的分类及特点。

2. 掌握ABO血型和Rh血型的知识。

3. 知道输血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4. 能够正确判断和选择血型。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的分类和输血的原则。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后果。

3. 小组讨论法:探讨如何正确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观看与血型和输血有关的短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ABO血型系统:介绍A型、B型、AB型、O型血的特点。

2. 讲解Rh血型系统:介绍Rh阳性和Rh阴性血型的特点。

三、案例分析(10分钟)分析输血不当导致的严重后果,引导学生认识到正确输血的重要性。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讨论如何判断和选择血型进行输血。

第二课时五、知识讲解(15分钟)1. 讲解输血的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紧急情况下可适当放宽。

2. 讲解输血的注意事项:注意检查血型、避免发热、过敏等不良反应。

六、实践操作(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输血过程。

2. 引导学生掌握输血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血型和输血的知识结构图。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

3. 知识测试:进行血型和输血的知识测试,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血型与遗传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

2. 掌握血型遗传规律。

3. 能够分析血型在家族中的遗传特点。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及遗传规律。

2. 家庭调查法:调查家族中血型的遗传特点。

教学内容:1. 讲解血型与遗传的关系:介绍血型基因的分布和遗传方式。

2. 讲解血型遗传规律:介绍孟德尔遗传规律在血型遗传中的应用。

七、血型与健康教学目标:1. 了解血型与健康的关系。

2. 掌握不同血型的人群易患疾病。

3. 能够根据血型制定适合自己的健康生活方式。

第9章第1节血液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9章第1节血液教学设计(第2课时)北师大版生物七年级下册
-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提升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张血液循环的动态图像,引导学生思考血液在人体中的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血液。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血液在人体中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血液是人体内循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着输送氧气、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等多种功能。”
-重难点在于如何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与学科知识有机结合,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同情心。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真实的血液疾病案例,让学生感受到血液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使用多媒体展示血液的流动和血细胞的动态图像,增强学生对血液组成的直观认识。
2.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提出关于血液成分和功能的问题,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安全、规范地完成血液的采集、制备血涂片和观察血细胞等实验操作。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利用多媒体资源和实物模型,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整合能力。
4. **研究性学习**:
-安排学生进行一次关于血液健康的小研究,可以选择血液疾病、献血对健康的影响等主题,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访谈等方式,形成一份不少于500字的研究报告。
5. **反思日志**:
-学生需要完成一份反思日志,回顾本章节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血液健康和献血的看法和感受。
6. **家庭作业**:
-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问题和实验任务,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教案:1. 教学目标:- 了解血液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 掌握人类血液中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 了解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 培养学生对于血液安全的意识和行为习惯。

2. 教学内容:A. 血液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血红蛋白、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作用和功能。

- 血液的凝结机制及其在止血中的作用。

- 血浆中包含的各种营养物质、激素和抗体。

B. 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 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的定义和分类。

- A、B、AB、O四种血型的遗传规律以及血型间的亲缘关系。

- Rh阴性和Rh阳性血型的遗传规律及其在输血中的影响。

C. 输血的基本原理和安全注意事项:- 输血的目的和适应症。

- 血型配对原则及其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输血的步骤和操作规范。

- 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预防措施。

3. 教学活动:A. 探究活动:- 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血液的结构和功能。

- 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数据分析,探究不同血型的分布规律和遗传规律。

B. 讨论活动:-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血型配对原则在输血中的重要性。

- 学生进行案例分析,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如何选择合适的血型进行输血。

C. 实践活动:- 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模拟输血的过程和操作规范。

- 学生观察和记录模拟输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讨论预防和处理方法。

4. 教学评价:A. 学生个人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血液基本组成及功能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 学生撰写关于不同血型的定义及遗传规律的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

B. 小组讨论和展示:- 学生根据案例分析,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评估其对于血型配对原则和输血安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C. 实验报告:- 学生撰写关于模拟输血实验的报告,包括实验步骤、观察结果和安全注意事项。

5. 教学延伸:- 学生进行实地参观,参观输血中心或相关医疗机构,了解实际输血操作和质量控制流程。

- 学生进行科学研究,探索血型与健康、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课题,并撰写科研报告。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

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通用5篇)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具:多媒体课件、A型血的红细胞抗原和B型血的抗体模型教法:讲述、讨论学情分析:输血、献血所涉及到的血型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血液的组成和功能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发生交通事故后,伤者需要紧急输血,请问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有关输血方面你想知道哪些内容?三、讲授新课1、血量(学生阅读P31)1)一个正常成人有多少血液?2)成年人一次失血不超过多少不会损害健康?3)一次失血超过多少就会危及生命?2、输血(出车祸的人现在失血超过10%,需要干什么?)我们现在人人都知道的急救常识是经过几百年的探索才得来的,一起来听听有关献血技术诞生的故事献血史:1)1665年狗——>狗活萌芽2)1668年羊——>人死沉寂3)1818年人——>人活;之后人——>人死兰德斯坦纳发现血型ABO系统血型不符输血——>红细胞凝集成团解释:血型 A B O AB血清抗B 抗A 抗A抗B 无模拟血型鉴定:赵钱孙李的血型(车祸后不醒人事)引出下一步急救措施输血:受血者血清中抗体是否和献血者红细胞抗原发生凝集完成表格老师给出答案核对小结:O型血是万能献血者,AB型血是万能受血者;一般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2、无偿献血(血库中的血不够,血液从何而来?)回忆汶川地震时献血场景学生讨论:让你献血时你会有哪些顾虑?——>引出献血常识播放动漫《献血歌》四、本节内容小结1、人体血量约占体重7%——8%2、ABO血型系统是人体最基本的血型系统3、输血应以输同型血为原则4、大力提倡无偿献血血量输血和血型的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①了解正常人的血量②理解血型与输血的关系③了解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能力②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对学生进行无偿献血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及高尚情操。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

输血与血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人类的血型分类、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判断和描述人类的血型,了解血型间的输血原则,掌握输血注意事项。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敬重和爱护,培养学生对捐献血液的意愿和行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血型分类、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理解人类血型之间的关系,掌握输血原则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观察一张关于血液图片的海报,激发学生对血液的好奇和兴趣。

Step 2:引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你们平时是否听说过血型?为什么我们会有不同的血型?血型有什么作用?2.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手腕内侧,了解自己的血型。

Step 3:学习(40分钟)1. 学习人类的血型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2. 学习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4: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为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如果你是一个需要输血的病人,你会有什么要求?你愿意捐献自己的血液吗?2. 组织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Step 5:总结(10分钟)1. 总结人类的血型分类及其分布情况。

2. 总结血液输血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Step 6:巩固(20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设计一个海报,宣传血液捐献的重要性。

2. 老师进行作品展示和评价。

四、教学资源与评价方式:1. 教学资源:血液图片海报、血型分布图、PPT。

2. 评价方式:课堂讨论、小组展示、作品展示和评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教案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新课程教学案例血量、输血和血型课题出处: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9章第1节教师:xxx 工作单位:xxx教学目标:1、列举ABO血型的类型;概述人体的血量以及输血与血型和血量的关系;2、参与关于血液制品与人类生活关系的调查;3、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教学重点:说出 ABO血型的类型及输血的原则;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教学难点:理解血型、血量和输血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1、课前问题征集:关于输血和血型了解多少通过自学知道了哪些还想知道些什么2、将收集的问题分类整理:学生:对本节内容预习并上交问题。

教学手段:印发学案及阅读材料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课题由最近网上发起的“中国人集体签名反对日本加入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事引入中日关系问题,并讲述抗日战争时期“白求恩大夫”的一个故事情节:从战地送来一个血肉模糊的战士,白求恩发现这位战士脸色苍白,刚要为他包扎伤口,这位战士就晕过去了。

然后问学生,这位战士晕过去的原因是什么?在得到"失血过多,应及时输血抢救"的回答后,再讲述白求恩大夫慷慨捋袖,用自己的鲜血挽救了那位晕过去的战士的生命的事迹。

二、问题(目标)呈现,协作探究学生提出问题,结合课标的要求展示。

学生每4人一组,下发学习方案和学习材料。

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派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认识,相互借鉴,达成共识。

[学案1]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

学习材料:教材及辅助资料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献血史话、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学案2]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鉴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2、根据你所理解的知识,如病人需输血治疗应该遵循什么样的原则?资料库:(1)ABO血型系统(2)血型鉴定[学案3]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辅助文字资料,教材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

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

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这是什么原因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资料库:1、什么是无偿献血 2、献血有损健康吗3、《献血法》的有关规定三、理清脉络、构建框架四、讨论交流、提高认识要求学生根据结合在现阶段采供血方面存在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此提出解决的措施。

教师引导:每个健康的公民都有献血的义务。

五、延伸拓展、关注社会调查你认识的人中哪些人曾无偿献过血,并向他们了解献血对身体有什么影响?调查你所在的地区血液和血液制品的来源及储备情况,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关系如何?板书设计:(略)附:[学案1]学习目标:列举ABO血型的类型;简单了解人类对血型发现、认识的历史,认识血液科学发展史。

学习材料:课本(插图及文字内容)学习建议:阅读资料,讨论思考题。

思考题:1、在了解了关于血型及输血的有关历史后,你有何感想你怎样看待和评价人类历史的每一次进步和认识上的每一点提高2、说出ABO血型的类型,说一说了解ABO血型有什么用途?资料库:输血的历史1665年的一天,英国科学家查理·罗尔看到一条小狗出了意外,失血过多,小狗濒临死亡。

查理·罗尔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可能拯救小狗生命的方法。

他尝试着将一条健康狗的血管间接地与那条奄奄一息的小狗的血管连通,过了一会儿,奄奄一息的那条小狗神奇地起死回生了。

查理·罗尔的这种使血液得到补偿的有效方法,使人们第一次认识到在不同个体间输血是可能的。

这个300多年前的实验是后来输血术发展的萌芽。

1668年,在法国医生丹尼斯的诊室里,一位年轻的妇女恳求医生把羔羊的血输入她性格暴戾的丈夫的身体里,她的丈夫也很想通过输血,让羊羔温顺的性情改变自己暴戾的性格。

因为在古代,人们曾将血液视作是"灵魂的主宰"、"性格的象征",因此当时的人们有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丹尼斯医生出于无奈,被迫答应了他们的请求,开始进行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为人体输血的工作。

但是很不幸,就在为这名男子输人羊血时,悲剧发生了,这名男子突然心跳加快,痛苦万分,最后在一阵歇斯底里的狂躁后死去了。

丹尼斯医生因此被人指控为"过失杀人"而人狱,从此再也没有人敢采用输血的技术了。

1818年,有一天英国的生理学家兼妇产科学家詹姆士·博龙戴尔医生接收了一位难产的孕妇。

在孕妇生产时突然发生了大出血,怎么办?如果不及时给孕妇输血,她就必死无疑。

善良的詹姆士医生为了拯救孕妇的生命,在征得孕妇丈夫的同意后,果断地作出决定,立即为孕妇输血。

在丹尼斯医生输血事件沉寂了150年后的这一天,詹姆士将一名健壮的男子的血输给了那位失血过多的产妇,终于使她得救了。

同年12月22日,詹姆士医生在伦敦医学年会的讲台上作了人与人之间输血成功的第一例报告。

但随后的多次实验证明并非每个受血者都能够获得救治,甚至有的还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而加速了死亡。

看来输血技术还存在许多理论问题未能得到解决。

兰德斯坦纳发现了血型在以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科学家都在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人输进别人的血安然无恙,而有的人却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死亡"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扰着奥地利医生卡尔·兰德斯坦纳。

有一天,他终于想到:会不会是输入的血液与受血者身体里的血液混合产生病理变化,而导致受血者死亡?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能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的不发生凝集现象。

于是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在一个表格中,通过仔细观察这份表格,发现表格中的血型可以分成3种:A、B、O。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把实验范围扩大到了155人,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第四种类型,后来称为AN型。

到1927年经国际会议公认,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确定血型有A、B、O、AB四种类型,至此ABO血型系统正式确立。

兰德斯坦纳也因贡献的意义重大,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

[学案2]学习目标:说出输血的原则;简要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学习材料:教材、使学生学会判断血型的方法,加深对于输血原理的理解。

学习建议:阅读资料和教材,讨论如何利用、实验材料,鉴定血液的血型,制定实验方案。

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思考题。

思考题:1、试着说明血型鉴定的过程2、根据你所做的鉴定,如需输血治疗该血型应该输什么血型的血?资料库:ABO血型系统血型鉴定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膜上存在的凝集原的情况而将血液分成4型。

人类的红细胞含有两种凝集原,分别叫做A凝集原和B凝集原,人类血清中则含有与凝集原对抗的两种凝集素,分别叫做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

按照红细胞所含A、B凝集原的不同,把人类血液分为四种类型:凡红细胞只含A凝集原的,就叫做A型;红细胞中只含B凝集原的,叫做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含有的,叫做AB型;红细胞中A、B两种凝集原都不含有的,叫做O型。

同时,从调查研究中还证明,每个人的血清中都不含有与他自身红细胞凝集原相对抗的凝集素。

因此,A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B凝集素,B型人的血清中只含有抗A凝集素,AB型人的血清中两种凝集素都没有,O型人的血清中则两种凝集素都有。

输血与受血关系凡是互为对抗的凝集原与凝集素相遇,血液就会发生凝集,而导致受血者死亡。

输血的时候,主要是考虑献血者的红细胞与受血者的血清之间是否会发生凝集反应。

按这个道理就可以推断出A、B、O、AB血型之间在[学案3]学习目标:概述人体的血量及输血与血量的关系;认同我国的无偿献血制度;培养珍爱自己和他人生命的情感,树立健康的成年公民应当积极参加无偿献血的观念。

学习材料;文字报道,宣传品,教材学习建议: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人体血量与体重的关系,了解失血对人的影响。

阅读资料,了解有关无偿献血的内容。

参与讨论培养情感,树立观念。

思考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规定:血站对献血者采集血量一般为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

这是什么原因2、我国目前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将来等你长大成人了,你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吗?请说出你的理由。

资料库:什么叫无偿献血?无偿献血是不以追求金钱为目的,不计任何报酬,公民完全基于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献血的最高层次,是检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志。

献血有利于健康血液中的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白细胞为13天,血小板仅为5天。

也就是说,最多在120天,人体内的血液细胞要完全更换一次。

芬兰科学院的一项研究提示,献血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发病危险;美国研究结果提示,献血和降低铁的水平可能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他们认为,铁储备量高可能损伤心肌,降低血浆抗氧化能力,并可能增加血液循环及血管壁中的脂质过氧反应。

每次献血200-400毫升,仅占人体总血量的5%,而人体20%血液储存在脾、皮肤等“血库”内,献血后“血库”会代偿补充,对健康毫无影响,经常献血会促进新陈代谢和健康长寿。

适量献血,有利于您的健康。

《献血法》的有关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于1998年10月1日起施行。

《献血法》规定: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国家提倡十八周岁五十五周岁的健康公民自愿献血。

国家鼓励国家工作人员、现役军人和高等学校在校学生自愿献血,为树立社会新风尚做表率。

为保障公民临床急救用血的需要,国家提倡并指导择期手术的患者自身储血,动员家庭、亲友、所在单位以及社会互助献血。

血站是采集、提供临床用血的机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

出于自愿提供自身的血液成分而不收取任何报酬的人,称为自愿无偿献血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