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断句

合集下载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一)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1. 根据句中停顿断句法•停顿位置: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由多个字组成,并且在书写时会略去标点符号。

根据句子内的停顿位置来进行断句。

•停顿词:在文言文中,某些词汇常常用作停顿词,如“而、之、乎、何、也、应、不、者”等。

如果句子内含有这些停顿词,可以在停顿词后面断句。

2. 根据语法断句法•句号、问号、感叹号:根据文言文的句号、问号和感叹号进行断句。

在文言文中,这些标点符号通常不出现,但可以根据句子意思补充适当的标点符号。

•主谓宾结构:文言文中的句子通常采用主谓宾结构,即主语、谓语和宾语的组合。

可以根据主谓宾结构进行断句。

3. 根据意义断句法•词组结构:文言文中的一些词组通常在句中有明显的结构,可以根据这些结构来进行断句。

如“以…为…”、“无论…还是…”等。

•并列结构:如果句子中存在并列结构,可以根据并列结构的位置进行断句。

如“既…又…”、“或…或…”等。

4. 根据修辞断句法•修辞手法:文言文中的修辞手法很多,如对偶、反复、排比等。

可以根据修辞手法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如果修辞手法出现在一个句子的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在修辞手法的位置进行断句。

5. 根据连词断句法•连词:在文言文中,一些连词常常用作衔接句子的作用,如“而、亦、乃、故”等。

可以根据这些连词的出现位置进行断句。

6. 根据修饰语断句法•修饰语:文言文中的修饰语通常用来修饰主语、宾语或动词。

可以根据修饰语的位置进行断句。

7. 根据标点符号断句法•分号、逗号:文言文中也会使用分号和逗号来表示句子之间的关系。

可以根据这些标点符号进行断句。

8. 根据词义断句法•词义: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义来进行断句。

如果一组词语在句子中有明显的意义划分,可以根据这些词语的意义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见方法。

在实践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多种方法进行断句,以确保句子的语义清晰、表达准确。

断句不仅是对文言文重要的解读工具,也是提高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的有效练习方法。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

初中文言文断句的基本方法学好文言文要从基础抓起,断句是学习文言文的一项基本功,也是检查阅读文言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正确断句总的原则是:首先要反复通读全文,弄清全篇的文意。

其次在断句过程中要做到先易后难,把会断的句子先断开;对不易断开的字、句,要仔细推敲原文前后的含义、分析难句与上下文的联系,再定出每一句中的标点符号。

初中语文文言文学习方法下面介绍几种文言文断句的常用方法:1.从各类虚词在句中的作用、用法找出断句的规律(一)发语词和句首语气词等后面大多可断句。

如:夫、今夫、盖、唯、且夫、哉、者等等。

(二)感叹词等后面大多可断句。

如:呜呼、嗟夫、噫、噫嘻、悲夫等等。

(三)语气词后面大多可以断句。

如:也、矣、乎、哉、与(欤)耳(尔),邪(耶),焉等等。

(四)关联词除“以、而、且、与”等外,其余如苟、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若夫、至于、已而、且夫、乃夫、于是、至若、若、故、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

(五)表对话的字眼,如“曰”,“云”,“言”一般情况下碰到它们都要停顿,且大多用冒号顿开。

(六)“之”字出现在句中较多,有时也出现在句尾,要仔细琢磨文意,不能轻率处理。

(七)“于”、“以”作为介词时,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后面的词或词组组成介词结构后才能充当句子成分,因此“于”、“以”后不能断句。

2.用语法知识来断句语句总是按照一定的规则组织起来的,语法就是组词造句的规则。

不通语法,自然也容易弄错句断。

文言文的语法有其独特的体系,与现代汉语差别较大,断句时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等现象,还要留心文言文的句式规则,这些句式一般都有明显标志,掌握它们可帮助我们断句。

这种断句的方法称之为“语法定夺法”。

一般说来,多数句子是以动作为谓语的,活用作名词的动词是极少数,而谓语往往是构成句子的核心。

在动词前面跟动词发生意义、结构关系的名词、名词性词组、代词可能是主语;在动词后面跟动词发生意义、结构关系的词、词组不是宾语就是补语。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

文言文断句的基本规则1. “哎呀,碰到句中人名、地名得停一下呀!”就像我叫小明,别人说“小明去玩啦”,那在“小明”这里就得断一下呀。

比如“妈妈说小明快去吃饭”,这不就得断成“妈妈说/小明/快去吃饭”嘛。

2. “看到语气词也得注意断句呀!”就好像平时我说“哎呀,我饿啦”,“哎呀”和“啦”这儿就可以断句呀。

像“他说哎呀我忘带东西啦”,就得断成“他说/哎呀/我忘带东西啦”。

3. “嘿,碰到表示时间的词也要断呀!”比如说“今天早上我起晚啦”,那“今天早上”这里就要断开呀。

就像“昨天下午我们去公园啦”,断成“昨天下午/我们/去公园啦”。

4. “哟,碰到一些固定的词语组合也要断句呢!”就像“一会儿”,我们说“等我一会儿”,那就要断成“等我/一会儿”。

比如“过了一会儿他才来”,就是“过了/一会儿/他才来”。

5. “哎呀呀,碰到‘之’字也常常要断句呀!”就跟我们说“小明之家”,那在“之”这儿就得断一下。

像“吾爱之书”,就是“吾爱/之/书”。

6. “咦,碰到相同的字词连续出现也要断句哟!”比如“哈哈笑”,那就是“哈哈/笑”。

像“走走停停”,就是“走走/停停”。

7. “哇,碰到表示并列的词语也要断句呀!”像“黑白”,我们说“那有黑白两色”,就是“那有/黑白/两色”。

比如“善恶分明”,就是“善恶/分明”。

8. “哈,碰到一些特殊的句式结构也要断句呢!”就好像“何以解忧”,得断成“何以/解忧”。

像“孰为汝多知乎”,就是“孰为/汝/多知乎”。

9. “呀,碰到一些修辞手法也要注意断句呀!”比如“像花儿一样美”,那在“像”这儿要断一下。

像“太阳像个大火球”,就是“太阳/像/个大火球”。

10. “嘿嘿,要多练习才能掌握好断句呀!”就像我每天做练习题,慢慢地就会越来越熟练啦。

比如我做“他天天学习进步很大”,就能断成“他/天天/学习/进步/很大”。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

文言文断句八种方法与技巧指导(附练习)在写作文言文时,正确的断句是非常重要的,它决定了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表达的效果。

下面给出一些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和技巧,并附带一些练习,帮助您提高断句的能力。

1. 主谓断句法:根据句子的主谓关系来断句。

通常将主语和谓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吾闻友人善鼓琴。

练习:参军者多爱国。

2. 宾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动宾关系来断句。

将动词和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君子爱民。

练习:明月皎皎。

3. 状语断句法:根据句子的状语关系来断句。

将状语和谓语宾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于是乐师陈词而宫商。

练习:以后人闻之大无伤。

4. 承载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承载成分来断句。

将承载成分和相应的宾语或状语放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断句单元。

例:人生贵有所为甘有所不为。

练习:士为之。

5. 对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对仗关系来断句。

对仗是指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在结构和意义上相对应。

例:射者克而使我射者息。

练习:春风吹又生。

6. 偏正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偏正关系来断句。

偏正是指表示修饰、说明、限定等关系的短语或从句。

例:故颇有知古之称。

练习:严冬坚冰。

7. 并列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并列关系来断句。

并列是指句子中两个或多个相同性质的成分并列在一起。

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练习: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8. 插入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插入成分来断句。

插入是指在句子中插入修饰、补充或解释的语句,通常用逗号隔开。

例:吾愿斯摩以陪吾游。

练习:和风生,将进酒。

通过不断练习和多读优秀的文言文作品,可以提高断句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语序和词性的理解,才能准确判断句子的结构和意义,做到恰当地断句。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断句停顿课件

初中语文中考文言文阅读---断句停顿课件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B.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C.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D.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 保全天下乎
【二】真题例析 (202X·湖南株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题。
庞公者,南郡襄阳人也。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夫妻相敬如宾。 荆州刺史刘表数延请不能屈乃就候之谓曰夫保全一身孰若保全天下乎。 庞公笑曰:“鸿鹄巢于高林之上,暮而得所栖;鼋鼍穴于深潭之下, 夕而得所宿。夫趣舍行止,亦人之巢穴也。且各得其栖宿而已,天下 非所保也。”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表指而问曰:“先生苦 居畎亩而不肯官禄,后世何以遗子孙乎?”庞公曰:“众人皆遗之以 危,今独遗之以安,虽所遗不同,未为无所遗也。”表叹息而去。后 遂携其妻子登鹿门山,因采药不反。(节选自《后汉书·逸民列传》)
9.根据文句内在的逻辑意义确定是否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此句中“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 狗一样坐在(屠夫)的前面。根据文句意思的理解,这句话应停顿在 “其一”的后面。 10.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 官名、文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如:虞山/王毅叔远甫/刻。“虞 山”是山名;“王毅叔远”,姓王名毅字叔远;“甫”,古代对男 子的美称。 11.骈句朗读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不以 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字一顿,即: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上述只是断句的基本规律,不能死搬硬套,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 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
中考文言文断句八大方法如下:
1. 望文断句法:通过直接根据语句中的标点符号和句意来进行
断句。

2. 主谓宾判法:依据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和宾语来确定断句位置。

3. 修辞断句法:利用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等来辅助断句。

4. 迂回断句法:根据句中的逗号、分号、顿号等停顿标点来进行断句。

5. 主次断句法:根据句子结构的主次关系来进行断句。

6. 分段断句法:将长句分成多个段落,每段都有自己完整的句子结构。

7. 重复断句法:根据句子中的重复成分来确定断句位置。

8. 前后呼应法:根据句子中的前后呼应、对仗关系来进行断句。

以上是中考文言文断句的八种常用方法,通过灵活运用这些方法
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断句,准确理解文言文的含义。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文言文之断句(经典优秀版)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它能帮助读者把握
句子的结构和意义。

下面是一些经典的优秀断句示例,希望能够对
大家的文言文阅读有所帮助。

1.《红楼梦》:石、夏、芸、李、箫、金、芷、等诸姑娘,自
东府游后,无别说,只说何其苦夫!之是水月庄矣。

2.《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3.《史记》:高祖乃平天下,创业未半,而五帝分裂,天倦人杰,使高祖兴起,此特为高祖崛起之际人杰地利所为也。

4.《左传》:楚子使相孟尝君使于吴。

吴子曰:“寡人有三宝,谓之不堪与?”对曰:“何宝?请闻之。

”曰:“一宝去女,二宝
去臣,三宝去亲。


5.《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通过上述例子可以看出,文言文断句的原则是尽量按照意义和
语法结构进行划分。

在阅读文言文时,我们应该注意标点符号的运
用以及句子的词序和结构。

只有掌握了断句的技巧,才能准确理解古文的含义,提高阅读效率。

希望以上示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言文断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透过古文的断句之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古人的智慧和文化。

加油!。

文言文断句及停顿-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精讲(部编版)

文言文断句及停顿-初中文言文知识点梳理与精讲(部编版)

是对的;D项“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C )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 解 析 】 A项意思是“到了日中”,“日中”是中午的意思,不能分开;B项不
是“子骂父”而是“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应在“子”后停顿才对;C项“下
C.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D.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 解 析 】 A、B项是主谓间的停顿,是正确的。C项“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富者不至”但是“贫者至”,前后语意发生了转折,转折连词“而”前有了 停顿,所以这项 正 确 ;D项“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己凭靠着头脑聪明和 反映敏捷的天赋但是不努力学习,在语意发生了转折的“而”前停顿才对,所以 这项错了。
句,就读破了。 ③两三点雨/山前。 若读成“两三点/雨山前”就读破了,原句是倒装句。 由此可见,划分诗文的节奏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划好之后要考虑意义
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再仔细地读一读,看是否顺口、顺畅。
四、关于“而”的停顿
1.表转折关系的“而”用在一个分句的句首,“而”字后应该停顿。 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 / 山不加增。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 解 析 】 A项意思是说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突出“年幼时”,所以在“年
幼时”后停顿是对的;B项意思是“更加敬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强调的是“益
慕”,所以在“益慕”后停顿才对,再则,“圣贤之道”是一个完整的短语,不
可分开,这项就错了;C项突出强调的是没有鲜嫩、好吃的肉菜,“无”后停顿
车”与“拉他”两个动作间的停顿;D项是老朋友到日暮还没有来,“至暮”不
能分开来,这项为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⑵疑问代词—— 问人的有“谁”“孰”“何”; 问事的还有“奚” “何”“胡“曷”“恶”“安 ”“焉”等。
⑶指示代词—— “此”“是”“斯”“兹”“夫”等,另“之 ”“其”“彼”除作人称代词外,还常作指示代 词。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例如: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 寡败矣.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今日读《列女传》蔡琰二诗,其词明白感慨,颇类世所传 木兰诗,东京无此格也。建安七子,犹涵养圭角,不尽发 见,况伯喈女乎? 又 琰 之 流 离 必 在 父 死 之 后 董 卓 既 诛 伯 喈 乃 遇 祸。今此诗乃云为董卓所驱虏入胡,尤知其 非真也。盖拟作者疏略,而范晔荒浅,遂载之本传,可以 一笑也。
Thanks!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5找虚词,定句读:
句首的发语词有:夫、盖、焉、惟、其、盍等等;
句尾的语气词有:也、矣、乎、哉、与(欤)、焉

耶(邪)等等;
句中的虚词有:于、为、则、而、以等等。
复音关联词词:它们大体上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
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乃夫、
已而、至若、于是、虽然、至于、是故、向使、纵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 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 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 /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4、依总分、定句读: 例〔4〕、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 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 论语•卷八》) 答案: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 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
又琰之流离/ 必在父死之后/ 董卓既诛/ 伯喈乃遇祸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予友武林王子丹麓,手订《今世说》一书,盖祖刘氏所作 《世说新语》而稍节其条目。予受而读之,自清兴以来名 臣硕辅,下逮岩穴之士、章句之儒,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 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 杂 文 之 行 世 者 而 不 敢 妄 辍 一 词,其详慎不惮烦如 是。
句读之惑可解矣
知识构架
断句的常见技巧要做归纳: (1) 通读全文,领会大意
(2)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 分析难断的句子. (3)借助特征,寻找方法 (4)断完回头看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知识构架
1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通读全文,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国家名、官职名等。 这些名词常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⑴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 第二人称 尔、汝、女、若、乃、而、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等 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 或” ----“有的人”,“有时”; “莫-----“没有谁”,是无定指的代词; “相” -----代“你”“我”“他”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知识构架
3、察对话,利用动词定句读: 文言中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语”“ 言”“道”“谓”“白”“对”为标志,在之后断 开 文言多主谓句,可主语易省略,关键抓动词,围 绕动词为中心,弄清句子结构,从而断句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 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 栗栗汗不敢出
答案: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 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举事亦 然/为其后可复者也/则事寡败矣.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2找对称,定句读: 例题: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 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餐 得士二人。
答案:中山君喟然而仰叹曰:“与不期众少∕其于当 厄∕怨不期深浅∕其于伤心∕吾以一杯羊羹亡国∕以一壶 餐得士二人。
经典例题
6辩句式 定句读 (1)判断句 -----者-----也 (2)被动句 为----所---- 见----于------(3)固定句式 何-----之有?如----何? 唯----是----等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 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寸 而写之岂有当哉? 欲购奇考证,而乏洛下之资;欲招致同人商略 赝真,而缺陈思之馆。随其孤陋见闻,藏诸方 寸而写之,岂有当哉?
使、是以、继而等等。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例: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 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 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新序•刺奢》) 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 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而欲以末学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 鉥心/亦何所发明?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
(1)断句后,意思是否讲得通. (2)断句后,内容是否合理.
重平时,需勤练——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 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常实践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凡一言一行之可纪述者/靡不旁搜广辑/因文析类 /以成一家言/其大要采诸序记杂文之行世者/而 不敢妄缀一词
给每个孩子最适合自己的教育
经典例题
昔江淹有言:“修史之难,无出于志。冶诚以志者,宪章 之所系,非老于典故者不能为也。陈寿号善叙述,李延寿 亦称究悉旧事,然所著二史,俱有纪、传,而独不克作志 ,重其事也。况上下数千年,贯串二十五代,而欲以末学 陋识操觚窜定其间虽复穷老尽气刿目鉥心亦何所发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