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

E
A
CB D
返回目录
2.下列图中,正确反映南半球副热带高压两侧
大气运动的是( C )

B.
• C.
D.
3.关于气压带叙述错误的是( D )
A.全球7个气压带,3个低压带,4个高压带
B. 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大致在南北纬30°左右
C.气压带分布具有高低相间的规律
D.低压带气流上升,多晴天;高压带气流下沉,
西

副热带高压带
东北信 风
赤道低压带
返回目录
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东北信风
赤道低气压带
东南信风
副热带高气压带
盛行西风
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东风
极地高气压带
返回目录
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有什么规律?
①全球共七个气压带和六个 风带呈南北对称相间分布。 ②气压带的分布呈高低 相间分布 ③风带的分布呈东西东, 北半球呈“撇”南半球呈 “捺”,风向高压指向低 压
为热(力极因地素所高致气。压)冷
返回目录
小组合作探究二:
假设情景二
1.地球自转 2.地表性质均一 3.太阳直射赤道 地球自转:有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不移动)
(百帕)
1000
北半球
1002
1004
1006
1008
1010 北半球的高空风
返回目录
低纬环流
极地高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返回目录
思考:冷暖两个气团相 交汇,会发生什么情况?
A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是动力原因形成的高压,丁是热力原因形成 的高压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 第二节 气压带和风带

0°C-15°C
全年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少雨 ﹤250 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 ﹥1000 地中海气候 冬季 300-1000 温带海洋性气候 全年 700-1000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夏季 夏季 500-600 ﹤400 图
﹤ 0° C
副极地低压 高压 副热带高压 低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北半球夏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夏季(7月份)气压中心
高于海洋,陆地上形成____ 低压 ,切 夏季陆地气温__ 断副热带高气压带,形成相间的高、低气压中心。
30°N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P37 图2.14
BACK
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 面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的气温对比 和季节变化比其他地区显著,所以,盛行风向随季 节的变化而变化,季风气候比较明显。
副热带高压
赤道低压
副热带高压 副极地低压
北半球冬季气压中心
北半球冬季(1月份)气压中心
低于海洋,陆地上形成____ 高压 ,切 冬季陆地气温__ 断副极地低气压带,形成相间的高、低气压中心。 冰岛低压 亚洲高压
(蒙古-西 伯利亚高 压)
60°N
阿留申低压
P37 图2.13
BACK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极地东风
副极地低压带
盛 行 西 风
副热带高压带
东 北 信 风
赤道低压带
东 盛 南 行 信 西 风 风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极地高压带



1942年,日本搞了一次“风战”。根据日本军事 气象学家荒川秀俊的建议,日本“动员”学生制 作“气球风船”,使用定时装置携带燃烧弹(日 本领土大部分在30—50°N),两三天飘到美国后降落, 使得美国森林大火此伏彼起,防不胜防。 思考:日本的气球是如何飘到美国的?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高中地理必修一 学习笔记第二章 第二节 课时3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 1.说明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地转偏向力对风的影响。

(综合思维)2.结合示意图,阐明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过程。

(综合思维)3.学会阅读等压线图,在等压线图中分析风力、风向等。

(地理实践力)1.风形成的过程和原因(1)过程:地面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压区向低压区作水平运动→风。

(2)原因: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风形成的作用力(1)A:水平气压梯度力①方向:__________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________。

②大小: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________。

③对风的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2)B:摩擦力①方向:与________相反。

②大小:下垫面越粗糙,起伏越大,摩擦力越大,反之越小。

③对风的影响:对风有阻碍作用,可以________风速。

(3)C:地转偏向力①方向:始终与风向垂直,北半球________,南半球________。

②大小:随纬度增加而增加,赤道地区为零。

③对风的影响:只改变________,不改变风速。

3.风的受力状况与风向(以北半球为例)类型受力最终风向图示理想状态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________,由高压指向低压高空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近地面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与等压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风向的确定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近地面),或画出与等压线平行的风向(高空)。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16张PPT)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课件(共16张PPT)
带、风带〔风向〕
[小组合作]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 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 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例如:数量、分布、盛行风 的风向……〕

个南
气北
压 带
对 称 、
和相
六间
个 风
分 布

[问题探究3]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冬至日 春分日、秋分日 夏至日
北纬90°
66°34′
23°26′ 0° 23°26′
冷(高压)
〔低压〕
[问题探究2] 三圈环流的形成
考虑:上下纬之间受热不均 +
地转偏向力
[小组合作]
〔以北半球为例〕 讨论低纬环流圈 的形成: ①赤道上空的风 为什么不能一直流 向极地上空? ②副热带高气压 带是如何形成的? ③低纬度近地面 的风是如何形成的?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 是什么风向?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秋分日-冬至日
60° 66.5ºN 30°
23.5ºN
0° 0º 30° 23.5ºS 60°
移 动 规 律
90° 极地高冬压至日带-春分日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90°
冬至日-春分日
60° 66.5ºN 30° 23.5ºN
B.乙地位于300N附近 D.②是冷性气流
图2为“某日南半球局部气压带、风带分布 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气压带或风 带,完成3-4题。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
请画〔粘贴〕出南半球气压带、风带〔风向〕
观察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图,发现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
讨论低纬环流圈的形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优质课件(共34张ppt)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褶皱形 成初期:
背斜成山 向斜成谷
外力侵 蚀以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背斜和向斜的判断
背斜:岩层两翼新,中间老。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向斜:岩层两翼老,中间新。
褶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外力侵蚀后
背斜 岩层受

挤压弯 曲变形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 2分24秒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理论:
1、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 六大板块 2、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内 部地壳活动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 剧烈 3、板块之间的两种关系:相互挤压碰 撞(消亡边界);相邻的板块彼此分离 (生长边界)
乙 甲
1、图中背斜为 A ,向斜为 B , 地垒为 D ,
地堑为 C 。(填代号) 2、甲乙两处,有可能找到石油的是 甲 ,
地下水丰富的是 乙 。
甲处为背斜,结构
3、如果修地下隧道,应选择在

稳定,不易储水
处,原因是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5秒
4.最有可能有泉水出露的是 C A.① B.② C.③ D.④

向斜
岩层上拱, 两翼新, 中间老
岩层向下 弯曲,两 翼老,中 间新
常形成 山岭
谷地或 盆地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背斜山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向斜山
背斜谷
2020年8月18日星期二3时2 分24秒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教案一、课标解析课标: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掌握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重点理解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等因素对气压带和分带分布的影响;重点掌握影响气候的五大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的特点、分布状况,并能够阅读和绘制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示意图。

学会通过阅读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判断气候类型。

二、主干知识点梳理概念:成因:意义:假设条件:过程:先是赤道与极地间的,再是,最后近地面形成压带和个风带。

动:随南北移动而移动。

北半球夏季移,冬季成因:对气压带的影响表现:季风:的影响因素 、 、 、三、典题解析1、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月。

图中 A 处的气压名称 ,气候类型是 。

(2)图中B 盛行 季风,附近洋流 名称为 。

(3)图中C 处盛行 季风,此时洋 流呈 时针方向流动。

(4)形成东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 、 。

(5)亚洲东部季风环流最为典型的原因是。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是看图中的高低气压中心和风向箭头,以此来确定月份和相应的高低气压中心名称,并分析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

从图上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为低压中心,风从印度洋、太平洋向大陆吹,可以判断出该图表示的是7月份。

再从印度所处的位置可判断其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印度洋海水在西南季风的吹拂下向东运动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东亚吹东南季风,附近为日本暖流。

答案:(1)7月 印度低压(或亚洲低压) 热带季风气候 (2)东南 日本暖流(3)西南顺(4)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5)因东亚背靠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面对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其热力差异明显,季风环流最典型。

2、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点位于30°N附近B、乙点位于30°NC、①是冷性气流D、②盛行西南风解析:本题关键是选好“突破口”,如从甲、乙两处入手,比较困难,只有从60°处入手,仔细观察,该处有①②两支气流相遇,①气流爬到冷而重的极地东风上,由此可见①气流是中纬西风,②气流是极地东风。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  课件(共21张PPT)
4.关于B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B.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 C.夏季风势力弱于冬季风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 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9、有时候 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11、越是没有本领的就越加自命不凡。——邓拓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 —爱尔兰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泥块一样任意揉捏。——歌德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迈克尔·F·斯特利16、 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华盛顿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罗素·贝克18、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19、自己活着,就是为 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0、要掌握书,莫被书掌握;要为生而读,莫为读而生。——布尔沃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 成于思,毁于随。——韩愈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 基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28、知之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 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35、学到很多东 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 罕·林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42、只有 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玛丽·佩蒂博恩·普尔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 多芬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 伟大智者。——史美尔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51、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陆游52、生命不等于是呼吸,生 命是活动。——卢梭53、伟大的事业,需要决心,能力,组织和责任感。 ——易卜生54、唯书籍不朽。——乔特5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去和未来文化生 活的源泉。——库法耶夫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次也不善于度过。——吕凯特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只不过是愈来愈发觉自 己的无知。——笛卡儿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走到底,决不回头。——左拉61、奢侈是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CocoChanel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 学,如炳烛之光。——刘向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孔丘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的教师是幸福,不如说好的教师是不幸。——海贝尔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 悦。——杰纳勒尔·乔治·S·巴顿66、节制使快乐增加并使享受加强。——德谟克利特67、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裴斯泰洛齐68、决定一个人的一生,以及整个命运的,只是一瞬之 间。——歌德69、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拉布克70、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72、家庭成为快乐的 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75、内外相应,言行相 称。——韩非76、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富兰克林77、坚强的信心,能使平凡的人做出惊人的事业。——马尔顿78、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笛卡儿7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80、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81、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82、敢于浪费哪怕一个钟头时间的人,说明他还不懂得珍惜生命的全部价值。——达尔文83、感激每一个新的挑战,因为它会锻造你的意志和品格。——佚名84、共同的事业,共同的斗争,可以 使人们产生忍受一切的力量。 ——奥斯特洛夫斯基8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8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87、读一本好书,就 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88、过去一切时代的精华尽在书中。——卡莱尔89、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别林斯基90、读书是易事,思索是难事,但两者缺一,便全无用处。——富兰克林 91、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鲁巴金92、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93、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94、抛弃时间的人,时 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95、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叔本华96、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97、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 —拉罗什夫科98、人的一生是短的,但如果卑劣地过这一生,就太长了。——莎士比亚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
B.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D.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下 列 概 念 按 发 生 的 先 后 顺 序 排 列 正 确 的 是 :
a.太阳辐射
b.地面吸收 c.大气削弱
d.大气逆辐射 e.地面辐射
A.abcde
B.acedb
C.acbed
D.adcbe
• 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 较多,绝大部分地面长波 辐射被大气截留。
思考
中国古有诗云“高处不胜寒”,为什么海拔越高 的地方气温越低?
答:大气的温度主要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海拔高的地方,空气
稀薄,白天,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就少,温度低;晚上,大气的保温 作用差,温度低.因此,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随堂检测
第二章 第二节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
课前导读
目 录
壹 大气受热过程 贰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叁 大气热力环流 肆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01
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能量转换的能量来源
• 大气中的一切物理过程 都伴随着能量的转换。
• 太阳辐射①是地球 大气最重要的能量 来源。
①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包括紫外线,红外线,50%可见光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少部分地面辐射 散失宇宙空间
• 大气受热过程(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
➢ 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 长波辐射以后,又以 对流、传导等方式层 层向上传递能量。
地面辐射 (长波辐射)
少部分地面辐射 散失宇宙空间
大气逆 辐射保 温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大气的受热过程
•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看,大 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吸收较 少,太阳短波辐射能够透 过大气到达地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一自然地理学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节气压带与风带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大气环流的概念:全球性______有规律性____的大气运动。

2.大气环流的形成:太阳辐射纬度差异——高低纬度之间热量差异——大气不断运动,交换输送热量3.三圈环流的形成:
(1)形成条件:均匀的地球表面、高低纬度间_____热量差异___和___________地转偏向力
_____。

(2)类型:低纬环流圈、中纬环流圈、高纬环流圈
(3)气压带、风带分布图
(4)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原因:太阳直射点________________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

b .规律( 北半球,与二分日相比) :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图
二、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1)南半球:陆地面积较小,海洋占绝对优势,地表相对均
匀,气压带相对完整。

(2)北半球:
2.季风环流
(1)东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

(2)南亚季风:__________________的季节移动以及海陆
热力性质的差异。

三、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举例)
1.受单一气压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全
年受________________控制,全年高温多雨。

2.受单一风带影响形成的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气候,全年受__________控制,冬不冷、夏不热,气温年变化
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
夏季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
__________控制,温和多雨。

考点一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1.图示法记忆气压带、风带与气候的形成图:不同气压带、风带控制区形成的气候类型各不相同,有的气候为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形成,还有的是两个交替控制形成,其对应关系如图3-2-4 所示。

2.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
例1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和世界气候类型模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乙图中⑥气候类型受甲图中________、________(气压带风带)控制(填字母)。

(2) 乙图中受气压带、风带交替控制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填代号)。

(3)试分析③气候类型在亚洲南部分布最典型的形成原因。

例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②③④四地气候形成与气压带、风带无直接关系的是
____________,其形成原因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

(2)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受单一气压带、风带控制的是
____________,请说出其气候类型与形成原因
(3)四地中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都有关系的为____________,请说出其形成原因与气候特征。

(4)当③地草木枯黄时,④地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考点二
1.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
(1)由纬度位置确定南、北半球和温度带。

(2)由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

(3)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全球气候模式图,结合洋流的分布来确定气候类型
2.根据气候要素气温、降水资料来判读气候类型:
(1)以温定球——判断所属南、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图判
断该地是在南半球还是在北半球。

由于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因此气温的变化也是相反的。

7 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北
半球;反之,1 月左右气温高,则可推断为南半球。

(2)以温定带:根据最冷月或最热月均温值(指北半球),确定热量带。

(3)以水定型:根据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分配(主要雨季)确定降水类型,最后确定气候类型。

例3
读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图3-2-8),回答(1)~(2)题。

(1)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全年高温多雨B.乙全年炎热干燥
C.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D.丁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2)有关以上四种气候类型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B.乙主要是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C.丙主要是信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D.丁主要是全年受西风带的影响
例4
读几种气温和降水量年内变化范围图(图3-2-9),完成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
A.①是热带沙漠气候B.②是热带雨林气候
C.③是亚热带季风气候D.④是热带草原气候
2..图中②代表的气候类型最大的分布区在( )
A.亚马孙平原地区B.撒哈拉沙漠地区 C西西伯利亚地区D.西欧地区
考点三、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与季风
1.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
(1)1 月份的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
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如图3-2-10)。

(2)7 月份的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东亚季风区表现为东
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例5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完成(1)~(3)题。

(1)图中所示的季节应为北半球的( )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2)亚洲低压是图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3)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A 东北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D东南风
例6图3-2-13 示意某大陆多年平均1、7 月海平面气压分布读图回答
1.导致该大陆1、7 月气压状况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①陆热力性质差异②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③地形起伏④洋流分布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2.1 月份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南B 西南C东北 D 西北
练习
1读部分大气环流示意图(图3-2-14),完成1~3 题。

1.P 地对应的气压带是(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B.
2.Q 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于( )
A.暖湿的中纬西风 B.干冷的极地东风 C.干冷的中纬西风 D冷湿的极地东风
4.关于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正确的是()
A.低纬信风影响下,低温湿润B.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下,寒冷干燥
C.盛行西风影响下,高温多雨D.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炎热干燥
5读不同气候区岩石的风化深度与当
地年均温及年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3-2-15),完成第5 题
.岩石的风化最深处的气候类型可能是( )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温带海洋性气候
6.下图为某月北纬30°附近地面(或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图,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
A.1 月B7月C 4月D 10月
7.读某地某月海平面及地面等压线分布图(图3-2-17),回答问题
(1)图中A 处的气压中心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该图表示的是____月(1/7)海平面及地面的气压分布状况。

造成A、B两处气压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该月受气压中心A 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盛行_______(西北/东南)风,气候特点是________;此时地中海沿岸受______(副热带高气压带/西风带)影响,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当D 地盛行西南季风时,请说明其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成因。

广东高考
8.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图8)
材料二:爪哇岛地处板块边界上,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是世界上雷雨最多、土壤最肥沃、人口密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1)印度尼西亚大约四分之三的陆地位于_______半球,主要气候类型是______ 。

(4分)
(2)爪哇岛附近海域是世界上发生________ 、______ 灾害频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这些灾害有可能引发破坏性极大的海啸。

(4分)
(3)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9.(28分)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三国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5)题。

材料一: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地理位置示意图(图9).
(1)2011年6月8日,三个国家的首都,白昼最长的是,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4分)
(2)这三个国家南部沿海地区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夏季受控制,地带性植被是。

(4分)
10.我国甲、乙两地均位于29°N附近。

读“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图1),可知
A. 甲地年平均气温较乙地低
B. 乙地降水较甲地丰沛
C. 乙地是高原山地气候
D. 甲地属温带季风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