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试题(含答案)

4.下列有关人口容量的叙述,符合悲观派的观点的是
A、依照目前科技的发展速度,人类能解决人口过多带来的环境问题
B、世界人口进一步增长,地球依然能承受
C、现在世界的人口太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地球的人口容量
D、人类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人口与环境的良性循环
户籍(或常住)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及以上户籍(或常住)人口占户籍(或常住)总人口比重。读“2016年浙江省部分地级市户籍和常住人口老龄化统计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为“我国2005~2034年各年龄段(0~15岁、16~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结构趋势图”(含预测),图中①②③曲线代表不同年龄段。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3.到2034年,我国0~15岁和60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分别达到( )
A.58% 24%B.19% 24%C.24% 19%D.19% 58%
14.2015年10月29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可能使( )
A.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高
B.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C.0~15岁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向国外进行大规模迁移
贵州省晴隆县三宝乡地处高寒山区,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攻坚任务重。贵州省委、省政府通过精准调研和科学决策,提出三宝乡决胜脱贫攻坚可行路径为整乡搬迁,实行城镇化集中安置。目前,三宝乡为全国唯一正在实施整乡搬迁的彝族乡。
抚养比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18~59岁)之比。当老年(>60岁)抚养比和少儿(0~17岁)抚养比均较高时,储蓄率降低,从而削弱经济增长动力。人口抚养比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G值衡量,G值越大,则贡献越明显。下图示意1961~2050年中国和印度每十年平均G值的变化情况(含预测)。
人教版地理必修2第一单元综合检测和答案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典型例题:1、关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地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处于“现代型” B、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属于“传统型” C、我国各地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已进入“现代型” D、大洋洲的国家和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皆为“传统型”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同时还受到各国、各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影响。
解析:,但像韩国、即使在同一历史时期,也还存在着地区差异。
从总体上讲,虽然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传统型”,我国由于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速度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到国已进入或正在进入“现代型”。
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的其他国家或较快,目前某些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属于低出生、低增长的“现代型”地区,由于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不发达,人口再生产类型还属于“传统型”A答案:2、读下面“建国以来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图,回答:)万人动人口(流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人口迁移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193年19881984801919701960195419年人口迁移数量增加1960;1958—①1954—1960年为时期,其中,1954—1958年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是。
较大的原因是。
年为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②1961—1976。
时期,人口迁移的原因是1984③1977—年为原移的阶阶段,试从改革开放角度分析这一段人口迁长口1984④年以后,我国人迁移进入迅猛增。
因。
80(2)年代以前,我国大量剩余劳动力长期束缚在农村的原因是什么?(3)以农村向城市迁移为例,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各有何影响?。
对迁出地的影响。
对迁入地的影响(4)展望我国人口迁移的趋向,如何使我国人口迁移适应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别和城乡差别的需要,请发表你的见解:。
本图通过流动人口增长数量的曲线图展示我国人口迁移的四个阶段的情况。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带答案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题(测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1992年至1993年,该城市的人口增长率是( )A.16.7% B.14.3%C.0.9% D.1读甲、乙两国人口变化曲线图,完成2~3题。
2.关于甲、乙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1900—1950年,两国人口增长模式皆为原始型B.1850—1950年,甲国人口增长模式为原始型C.1900—1950年,乙国人口增长模式为传统型D.20世纪末甲国的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3.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开始于( )A.出生率的下降B.死亡率的下降C.自然增长率的下降D.自然增长率的上升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37 053万,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增加7 390万人,年均增长0.57%。
读我国第五次与第六次人口普查年龄结构对比统计图,完成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口数量变化主要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改善②十年间,人口出生率下降③现阶段,影响我国人口总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人口迁移④十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趋于缓慢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目前,我国人口问题的主要表现是(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②每年净增人口多③人口老龄化明显④劳动力数量急剧下降A.①② B.③④C.②③D.①④总和生育率也称总生育率,是指某国家或地区的妇女在育龄期间,每个妇女平均生育子女数。
读中国总和生育率变化曲线图,完成6~7题。
6.20世纪70年代以后,我国总和生育率呈下降趋势,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化的推进B.城乡人口迁移C.人口老龄化D.国家人口政策7.如果图中所示变化趋势持续下去,最可能出现的是( )A.人口素质下降B.就业压力加大C.人口老龄化D.劳动力成本下降读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及以上三种年龄结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地理必修二第一章单元检测(有答案)

章末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人口增长的不同阶段,完成1~3题。
1.2012年某市人口出生率为0.963%,死亡率为0.756%。
目前该市人口增长所处阶段是() A.ⅠB.ⅡC.ⅢD.Ⅳ2.下列事件或现象在人口增长模式第Ⅲ阶段经常出现的是() A.孩子们有多个亲兄弟姐妹B.举办金婚庆祝活动的夫妇很多C.越来越多的人迁移到大城市生活D.一个母亲的第六个孩子死于伤寒3.人口增长模式处在第Ⅳ阶段的一类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 A.人口增长过快B.人口老龄化C.人口性别比不平衡D.严重的就业压力下图为“某高一学生绘制的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图”,读图完成4~7题。
4.③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 A.1.5% B.1% C.4% D.3%5.影响①国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主要因素有()①经济发展水平较高②人口受教育水平较低③医疗卫生水平较低④人们的生育意愿较低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6.缓解③国人口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A.开发劳务市场B.实行计划生育C.鼓励生育和适当移民D.加大教育投入7.若上图表示某一国家人口增长转变的四个时期,其先后顺序应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④②③①D.①③④②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总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9题。
苏北43.178.关于江苏省人口数量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A.苏北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的变化幅度最大B.苏中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降且人口数量减少C.苏南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苏中和苏北减少的人口数量D.江苏省增加的人口数量等于从省外迁入的人口数量9.关于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叙述正确的是()①0~14岁人口比例上升,人口增长加快②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就业压力增大③65岁及以上人口比例上升,老龄化进程加速④人口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劳动力充足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下图为“我国西部某省人口数据统计图”。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1-6章共6个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第一章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意味着长达30多年的独生子女政策正式结束。
读我国15~64岁年龄段人口变化图,完成1、2题。
1.2015年后,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A.少儿人口数量减少B.总人口数量不断减少C.老年人口比重下降D.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2.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A.仍应积极推进养老产业发展B.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减轻C.人口老龄化问题能得到解决D.“用工荒”问题会得到缓解答案 1.D 2.A解析从图上只能看出2015年后,我国15至64岁人口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表示我国劳动力数量不断减少;故第1题应选D项。
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生育率提高,但出生的“二孩”真正成为劳动者最起码在15年后,所以,开始实施“二孩”政策后的十年内,我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抚养压力没有减轻,人口老龄化问题不可能得到解决,“用工荒”问题还是会比较紧张。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香港老年人口5年内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关于香港老龄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香港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B.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C.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D.当香港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4.伴随着香港人口老龄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香港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内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香港经济快速发展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 3.B 4.D解析由图中曲线示意图可知,香港老年人口每5年增加速度由1961~1965年的7%左右下降至2006~2010年的不足2%,整体增加速度呈下降趋势,仅在1996~2000年5年间略有上升,这表明香港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但加深的速度趋于平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 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
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2.寒假期间,在我国某省区某县城的路口统计了车流量和车辆信息,情况如表.日期车辆户籍构成(百分比)车流量本省沪苏浙粤其他(辆 /小时)腊月二十9085203500腊月三十502520821900若车辆的构成变化主要是由于外出务工人员返乡造成,该省区可能是()A. 安徽B. 辽宁C. 新疆D. 山西3.人口增长模式决定于()A.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总数B.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社会生产力C. 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D. 人口出生率、人口总数、社会生产力4.图 3 为“木桶效应”图,组成木桶的各块桶板分别代表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资源。
木桶的“短板”决定A. 环境人口容量的多少B. 环境合理人口容量的多少C. 环境最适宜人口容量的多少D.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5.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国土面积大小是制约一个国家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B.一定历史阶段,一定范围内的环境人口容量有相对确定性C.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的变化不影响环境人口容量6.境承力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A. 原始社会—期—代社会—工期B. 原始社会—期—工期—代社会C. 代社会—工期—期—原始社会D. 工期—原始社会—期—代社会7.“某地区人口分布与海拔高度相关示意”,回答下列各:( 1)中所示地区人口所占百分比最多的海拔高度大在()A. 0~500 米B. 500 米左右C. 500~1000 米D. 1500 米左右( 2)海拔区域人口比重大的原因可能是()A. 采的展B. 水源充足C. 林的展D. 气候适宜( 3)中所示象反映的地区最有可能是()A. 非洲部B. 果盆地C. 江流域D. 德干高原8.20 世 80 年代以来,影响我国人口迁移的根本因素是()A. 社会文化因素B. 政治因素C. 生境因素D. 因素9.近年来,上海市人口自然增率下降而人口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 出生率高B. 死亡率低C. 人口迁移D. 达10.下列属于人口超 1 且政府仍然大力推广鼓励生育政策的国家是()A. 日本B. 中国C. 印度D. 英国11.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能持供养的人口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综合测试试卷03及答案

第一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
“胡焕庸线”(黑龙江黑河和云南腾冲的连线)是我国人口分布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该线以东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6%。
读我国人口密度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我国“东多西少”人口分布格局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分布B.自然环境C.国家政策D.宗教信仰2.有助于促进人口向该线以西迁移的措施是( )A.开发浦东新区B.实施西部大开发C.振兴东北老工业区D.发展长江沿岸经济带(2019·蚌埠铁路中学高一期中)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回答3~4题。
3.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A.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B.P-P′的区间是人口的最佳规模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D.P为资源环境承载力4.图中反映了(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关系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关系C.当人口水平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负相关D.当人口水平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2019·上饶高一期中)读农民工回流地点选择的推力、拉力示意图,回答5~6题。
5.在农民工回流的推力和拉力中( )A.拉力Ⅰ可能表示较好的医疗卫生条件B.拉力Ⅱ可能表示完善的基础设施C.推力可能表示高昂的生活成本D.推力可能表示环境质量日趋恶化6.农民工回流对城市产生的影响是( )A.不利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B.对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有影响C.增加了人口对环境的压力D.所有行业出现劳动力供应紧张的状况7.日本国土面积狭小,但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适宜B.充分利用了国外资源C.消费水平高D.人口众多读北京市人口发展数据图(单位:万人),回答8~9题。
8.据图可知2011-2014年北京市( )A.常住人口增速远小于常住外来人口增速B.2013年以后城市中心逐渐衰落C.常住外来人口与常住人口协调发展D.2013年后常住外来人口减少9.北京市常住外来人口增速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增速回调B.受叶落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C.北京环境污染严重D.受到当地人们的歧视读反映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模式图,回答10~11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答案+解析】

23.该省十年来常住人口(实际居住在当地半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减少,其原因最可能是
A.劳务输出数量增加B.省级行政区域缩小
C.自然灾害增多D.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24.2000年至2010年,该省
A.人口数量下降
B.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A.科技发展水平B.资源
C.对外开放程度D.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 000、10 000、6 000、4 500,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A.8000B.10000C.6000D.4500
读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图和我国人口增长预测图,完成下列各题。
3.若我国人口进入婚育的平均年龄为25岁,则下一次生育高峰出现的时段大约在( )
C.人地矛盾日趋紧张
D.城市人口比重提升与人口的迁移有关
第一章《人口的变化》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环境人口容量好似“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读“木桶效应” 图,回答下题。
1.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是
B.大量人口迁入福建会加大当地基础设施压力
C.人口的迁入会进一步加剧上海市人口老龄化
D.农民工大量迁入天津促进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环境为人类生存提供各种资源,资源的消耗会导致环境问题,环境对人口的生产、分布又具有限制性。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1.关于人口与土地资源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展中国家土地使用较合理,土地承受的压力小,所以人口数量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单元测试
(时间45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
读“甲城市人口增长率曲线图”和乙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
1. 甲城市人口呈现正增长的开始时期是()
A.①
B.②
C.
③ D.④
2.关于乙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下列说确的是()
A.①时人口数量比③时多
B.④时人口数量比⑤时多
C.②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D.③时人口数量达最大值
国际上通常的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下图为老年人口5年增加速度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3 关于老龄化的说确的是()
A.老龄化人口比例在减少 B.老龄化程度在加深 C.老年人口增加速度处于持续下降状态 D.当老年人口增加速度趋于0时,老年人口总数量最少
4 下图是包括中国地在的五个国家和地区2010-2050年老年人口预测比较,对五个国家的排列,甲、乙、丙、丁、戊分别对应国家符合图息的一组是()
A.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B.、中国地、日本、马来西亚、泰国
C.、日本、泰国、马来西亚、中国地
D.日本、中国地、、泰国、马来西亚
5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下列说确的是①将抑制人口向迁移;②将抑制产业结构升级;③带动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以及部结构调整;④有利于促进经济快速发展()
6 结合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判断下列说确的是()
国家人口(万)面积(万
KM²)
可开采石油
储量(亿吨)
年可再生
水资源量
(KM³)
人均GDP
(美元)
菲律宾9270 29.97 0.19 457 1746
俄罗斯14100 1710 361.9 4498 12000
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
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
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
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下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
回7-8题。
7.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甲和乙B.乙和丁C.丙和乙D.乙和丙
8.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下图是某国从18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70年代人口再生产转变的四个阶段示意图,读图完成问题
9.按人口增长模式的演变历程,排列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
B.①③②④
C.①④②③
D.④①③②
10.人口增长模式发生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改变
B.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国家政策的改变
D.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5“两会”期间,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延迟退休方案2020年前肯定出台,这个时间表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提到的2020年前改革的一大任务,“人社”部门肯定会在此期间把这个方案推出。
上图是我国某省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自然增长统计图,该图包含预测部分,能反映我国大多数地区人口增长过程的一般规律。
结合图文完成第11~12题。
11.推出该方案的现实背景是( )
A.传统生育观念导致男女性别比大 B.多子多福的思想导致我国人口迅速增长
C.近年人口老龄化越来越突出 D.我国各劳动部门都有老带新的传统12.关于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是③ B.拐点甲的强制性比拐点乙弱C.拐点甲之后我国人口将会迅猛增多 D.拐点乙之后我国人口明显减少
13甲乙丙丁四国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A 甲
B 乙 C丙 D丁
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目前甲国人口老龄化表现严重 B 乙地最可能位于发达国家
C丙地就业压力大,失业率高 D 丁地的城市化水平,速度快
提出到2020年末常住人口控制在1500万以,应该说,这“1500万”是让人“活得舒服”的指标。
据此回答小题。
15. 下列说确的是( )
A. 让人“活得舒服”的指标是指环境承载力
B. 该指标是一个理想的、难以确定精确数值的“虚数”
C. 该指标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成反比
D. 该指标与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成正比
16. 针对人口合理容量的要求,应()
①超出本地区围索取资源,发展生产
②建立公平的秩序,使多数人有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权利
③尊重人地协调发展的客观规律
④加快人口的增长,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1992-2007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2.78%,但人均耕地增加8.32%。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7.1992-2007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标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
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
18.1992-2007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产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
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
下表是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19-20题
19 表中代表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A.①B.②C.③D.④
20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二综合题(共40分)
1、读中国和的人口统计图,回答问题。
(1)比较全国和人口增长情况的差异,
并分析原因及影响。
(6分)
(2)比较全国和人口问题的差异,简述
该人口问题对的影响。
(4分)
(3)2009年底,人口比重最大的年龄段是,说明在时间段出现了一个生育高峰。
简述人口性别比的特点。
(6分)
2、读图回答问题
(1)据材料所示,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2分)
A是我国人口迁出最多的省区
B是迁入市人口数量最多的省区
C东北地区是迁入市人口最多的地区
D经济发达地区无人口迁入市
(2)结合图,试分析目前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影响。
(6分)
(2)请为解决进程务工人员无序流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5分)
3、读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示意图
材料二甲、乙两国人口数据资料
年龄0-14岁15-59
岁60岁及以
上
总计
甲人口数200 550 250 1000
死亡率
(%)
0.5 0.6 2 0.93
乙人口数350 600 50 1000
死亡率
(%)
0.8 0.7 2.2 0.81
材料三 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
(1)材料一中斜线部分表示_____________。
在C阶段,我国实现出生率下降的主要措施。
(2分)
(2)材料二中,甲国人口死亡率偏高的原因主要
(3)简述材料三中B国存在的人口问题有哪些具体表现及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