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练习题与答案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藤野先生练习题(含答案)

《藤野先生》复习一、课文第1-3段1、概括本选段内容。

2、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3、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请自选角度作具体分析。

4、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变式提问:第三段能删掉吗?为什么?/第三段有什么特点?)5、如何理解“标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二、课文第4-5段1、作者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2、“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三、课文第6—23段1、(第6到10段)作者抓住了哪些特征来描写藤野先生?这些描写揭示了藤野先生的哪些品质?2、(第11-23段)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有哪四个典型事例?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每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3、(第15段)“我”由“吃了一惊”到“不安”“感激”,矛盾吗?结合语境,简述理由。

4、第17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5、藤野先生身上有很多作为教师的优点,但其中最特殊、最打动作者的是什么呢?6、概括人物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四、课文第24—35段1、(第24段)赏析“我捡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番,并没有带走。

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

”“只”“一......就......”说明什么?2、(第26段)作者为何要解释“你改悔吧”一句的由来?3、(第28段)学生会干事的对鲁迅做出了哪些小动作,表明什么?4、(第29段)“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中“所以”连接的两个分句之间有因果联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呢?5、(第29段)“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赏析加点字。

6、(第31段)作者为什么会感到“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7、(第31段)“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6藤野先生(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同步练习6藤野先生(含答案)

6藤野先生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yìyáng dùn cuò()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2)文段中画线的“良心”指什么?(3)文段中画线的“正人君子”一词该如何理解?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除下帽来,油光可鉴.。

(2)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清国留学生”)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D.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画“ ”,错误的画“×”。

(1)《藤野先生》属于小说,所以文中的“我”指的不是鲁迅先生。

()(2)作者描写藤野先生的外貌时,抓住人物的特点,用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普通平易、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 (3)《藤野先生》的主题:表现作者献身祖国、献身人民,不畏艰苦、不断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革命精神。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9题。

[甲]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藤野先生习题)

藤野先生习题)

《藤野先生》练习题【专项训练】:1、为加线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油光可鉴()A •镜子B •照C •审察D •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2 )深恶痛疾()A •很坏的行为B.凶恶C •憎恨,讨厌D.恶劣( 3)不逊( )A .谦虚、谦恭B.让出C.比不上,差2、结合句意解释加线的词。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无非:(2)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3)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正人君子:(4)同学100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

落第:(5)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

瞥见:3、分析下文,回答问题。

①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②上野的樱花烂慢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④实在标致极了。

⑤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⑥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一句中“无非”是的意思,“这样”是指。

这句话表达作者的感情。

(2)这两段写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在① ,② ,③ 。

(3)第②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4)第④句用的修辞方法是,它的作用是。

(5)第一段中有四个“也”字,其中有一句中的“也”与另三句用法不同,这个句子是,不同的理由是文中三个“顶”字,其中一个与另两个不同;是,理由。

(6)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不满正反映了他到东京的目的是。

4、文章记叙了藤野先生与我交往的四件事,各是什么?每件事各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 1)( 2 )( 3) ,表现了藤野先生。

,表现了藤野先生。

,表现了藤野先生。

,表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习题(AB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藤野先生》习题(AB卷,含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

1 藤野先生01 基础知识1.下面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B)A.教诲.(huì)系.住(jì)油光可鉴.(jiàn)B.不逊.(xùn) 诘.责(zé) 抑扬顿挫.(cuò)C.订.正(dìng) 喝.采(hè) 杳.无消息(yǎo)D.解剖.(pōu) 绯.红(fēi) 深恶.痛疾(wù)(解析:B项“诘”应为“jié”。

)2.下列语句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C)A.也有解散辨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崎形。

C.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D.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憋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解析:A项“辨”应为“辫”;B项“崎”应为“畸”;D项“憋”应为“瞥”。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B)A.他出国两年了,至今杳无消息....。

B.这部小说情节抑扬顿挫....,读来激动人心。

C.对于邻居的盛情邀约,我好意难却....,不得不与他们一起吃饭。

D.人民群众对社会上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不正之风是深恶痛疾....的。

(解析:B项“抑扬顿挫”只能形容歌声、语气、语调等,不能用来形容文章情节。

) 4.(成都中考)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

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

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

(解析:B项搭配不当,“素质”与“改善”搭配不当,将“改善”改为“提高”;C 项语意重复,“大约”与“左右”重复,删去其一即可;D项不合逻辑,否定失当,删去“不”。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

第6课《藤野先生》同步练习(含解析)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1.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凄然(qī)匿名(nì)诘责(jié)解剖(pāo)B. 绯红(fēi)和蔼(ǎi)发髻(jì)斥责(chì)C. 系住(jì)宛如(wǎn)不逊(xùn)扒手(bā)D. 驿站(yì)订正(dìng)畸形(qí)瞥见(piē)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寓居庐荟邮差良心发现B. 疲倦祥细漏泄难以下咽C. 耸起改悔监狱毫不介意D. 落弟适值偷懒解散辫子3.李雷原本与同学约好一起去看球赛,却因感冒发烧无法前往,于是他给同学发了条短信。

下列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我今天不去看球赛了,你自己去吧!B. 我偶染贵恙,无法观赛,深表歉意!C. 我感冒了,现在还在发烧,真糟糕!D. 我生病不能去看球赛了,实在抱歉!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B. 老鼠和麻雀经常到庄稼地或粮仓粮库等地方偷吃粮食,这一点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尤其令人深恶痛疾。

C. 我知道他疏懒,本不以杳无消息为奇,但有时也颇怨他不给一点消息。

D. 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引人入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国确立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成为推动“十四五"经济绿色转型的新动力。

B.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实施后,全社会正在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良好风气。

C. 全国要实现群体免疫,新冠疫苗接种率最起码要达到70%以上。

D. 采用共同配送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增加快递员的派件效率。

6.下列对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①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5《藤野先生》习题与答案

5《藤野先生》习题与答案

5 藤野先生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fēi( ) 红芦huì( ) 不xùn( ) nì( ) 名信诘责 ( ) 畸形 ( ) 深恶痛疾 ( ) 发人深省 ( )2 .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 .(1) 深恶痛疾:(2) 油光可鉴:(3) 竭力:(4) 凄然:3 .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 .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 __________ 》《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 __________ 》一书 . 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 , 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 ? 请说出你的理由 .4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标致极了”“问问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标致:精通时事:正人君子:二、阅读(一)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 , 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 并且要求 A 他们将检查的结果 , 发表出来 . 终于这流言消灭了 , 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 . 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B 他们疑惑 . 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 . 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 . 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 ” C 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 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D 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 ! 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1 .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加以概括 .2 .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 )3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 ? 试加以分析 .4 .“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 )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我”十分气愤 .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 .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 “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 .5. 从选文来看 , 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这两件事 .( 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 6 个字 )参考答案一、 1 .绯荟逊匿 jié jī wù xǐn g2 . (1) 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 也作“深恶痛绝”. 疾 , 痛恨 . (2) 光亮得可以当镜子照 . 鉴 , 照 . (3) 尽力 . 竭 , 用尽 . (4) 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3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 ( 山海经 ) 》《朝花夕拾》按照作品的写作先后顺序来看 , 应依次是《阿长与 ( 山海经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 , 因为作品的内容依次是童年、少年求学与青年时期东渡日本求学 .4 .标致:形容十分丑陋;精通时事:指精通一些无聊的事情;正人君子:指反动文人 .二、(一)、 1 .日本“爱国青年”查“我”的听课笔记一事 . 2 . D3 .深深的自责精神 , 作者并不因为自己是误看到这一幕而原谅自己 ,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自省精神 .4 . D5 .“匿名信事件”“幻灯片事件”。

《藤野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藤野先生》练习题及答案

《藤野先生》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托辞(cí)教诲(huì)不逊(xùn)深恶痛疾(wù)(正确答案) B.诘责(jié)发髻(jì)陌生(muò)抑扬顿挫(cuò)C.绯红(fēi)解剖(pāo)芦荟(huì)杳无消息(yǎo)D.订正(dìng)匿名(nì)瞥见(piě)油光可鉴(jiàn)2.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的确(dí) 解剖(pōu)不逊(xùn) 邮差(chāi)B.泄漏(xiè) 瞥见(piē)捕获(bǔ)教诲(huì)C.绯红(fēi)芋梗(ɡěnɡ)发髻(jì)系住(jì)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qí) 诘责(jié)(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诘问托辞婉如深恶痛疾B.不逊侮辱落第抑仰顿挫C.匿名凄然掌故油光可鉴(正确答案)D.绯红和蔼教诲人迹罕致4.在下列语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正确答案)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正确答案)B.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推动下,使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社会购买力大幅度提高。

C.新时代的教育应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几个学校的中层干部就近期的德育工作发表了很好的意见。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弘扬和传承国学文化需要凝聚各方力量。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藤野先生 同步练习题 含答案

5.藤野先生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发髻.( )扒.手( ) 订.正( ) 畸.形( ) 瞥.见( )解剖.( ) 深恶.痛疾( ) 杳.无消息( )2.根据拼音写出汉字(1)有几个和我熟(shí) 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tuō) 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

(2)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cuò) 的话来。

3.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1)油光可鉴.鉴: (2)不逊.逊:(3)匿.名匿: (4)适.值适:4.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给我的一个。

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不倦的……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A.鼓舞感激希望教导B.感激鼓舞期望教诲C.感谢鼓励教诲希望D.感激鼓励希望教诲5.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B.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

B.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C.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你改悔罢!”D.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

7.鲁迅原名,浙江人,我国伟大的家、家、_________家。

1918年发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看到眼前的毕业照,小新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下列加粗字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的确(dí) 解剖(pōu) 不逊(xùn) 邮差(chāi)
B.泄漏(xiè) 瞥见(piē) 捕获(bǔ) 教诲(huǐ)
C.绯红(fēi) 芋梗(ɡěnɡ) 发髻(jì)系住(jì)
D.匿名(nì)霉菌(jūn)畸形(qí) 诘责(jié)
;
2.选出加黑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1)不逊A.无礼B.差C.谦逊 ( )
(2)深恶痛疾A.疾病B.痛恨C.疾驰 ( )
(3)油光可鉴A.鉴别B.鉴赏C.当镜子照 ( )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 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
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 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
4.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
二、提高练习
(一)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选段的主要内容。

2.;
3.“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无非”理解为____________,表达出作者____________的情感。

“这样”指代____________,这一句在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3.“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这儿的“确.”和“但”在语气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4.“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你怎么理解
}
5.你认为作者写这一部分内容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发表一下你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
...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

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

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

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

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

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
...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1、请仔细揣摩揣摩,“他们也何尝不
...酒醉似的喝采”一句中加点词语有着怎样的意蕴
2、“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这里的“变化”就是指鲁迅的弃医从文,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
3、在选段的最后一段,作者说,“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联系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假设藤野先生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可能会说些什么呢试写一写,30字左右。

~
4、“正人君子”这个短语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指的是哪些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从“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
6、请写出几句表现爱国情怀的古诗词名句。


答案与提示

1.D
提示:“畸”应音“jī”。

2.(1)C (2)B (3)C
提示:此题意在考查对加点词语的理解能力,做题时应联系语境及字的造形来思考。

3.D
提示:要结合具体语境(即上下文意)来判断选择。

4.A
提示:此题要结合全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从而判断词义是否相符。


(一)1.主要写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2.只不过对东京的失望“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这一句领起前两段内容,写出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

3.“确”表示肯定花的漂亮;“但”表转折,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

4.“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身上。

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

5.作者在这一部分写了在东京的所见,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促使先生对东京失望,为下文离开东京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作了铺垫。

或者说这一部分写清国留学生学跳舞、赏樱花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答对大意即可)
(二)1、“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表现看客们不但对自己受剥
削受压迫麻木不仁,而且对他人受残害而报围观、鉴赏、兴奋不已甚至幸灾乐祸的态度。

作者对黑暗政治的压迫下河落后封闭的文化熏染下的国民的劣根性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2、“我”深感当时中国的国民精神麻木、毫不觉悟,认识到重要的是改变国民愚昧麻木的灵魂,所以他要弃医从文,另寻救国之路。

3、略。

4、采用反语的修辞方法。

指那些为封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是文人。

表现了作者对这些人的憎恶之情。

5、国民不觉悟是国家不强盛的重要原因,要使国家强盛,首先要使国民觉悟。

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选择应考虑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

6、略。

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