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答案】《藤野先生》课后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人教版

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人教版

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人教版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答案:①离开东京之缘由;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参考答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可以说,作者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

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从东京到仙台留学的这段经历在鲁迅的一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的思想在这一阶段也发生了重要转变,而藤野先生与我”的交往,是这段经历中最让“我”感怀的片段,也为“我”这段经历增添了一抹亮色。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人教版语文书八年级下册《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篇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藤野先生》课堂同步试题藤野先生一、基础闯关1、看拼音写汉字Fēi红油光可jiàn jié责nì名不xùn2、解释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油光可鉴()好意难却()杳无消息()深恶痛疾()3 .文学常识填空并回答问题.本文与我们在七年级下学期与八年级上学期所学的《__________ 》《________ 》两文均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__________ 》一书. 从这三篇文章的内容来看, 你能不能推测出三文的写作先后? 请说出你的理由.二、阅读感悟实践(一)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A、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大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1、结合语境,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烂熳:__________________模胡:___________________精通时事: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答:3、A段短文描写了清国留学生哪些方面的特点?表明了作者怎样的态度?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写主人公藤野先生,在出场时(即B段)是从哪些方面描写的?从文段中可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开头写“清国留学生”的用意是什么? 答:(二)阅读课外文段,完成练习:我的老师冰心我永远忘不掉的,是T女士,我的老师。

《藤野先生》(精选习题)(解析版)

《藤野先生》(精选习题)(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藤野先生精选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字的注音全对的一组是()A.烂漫.(màn)樱.花(yīn)油光可鉴.(jiàn)绯.红(fēi)B.芦荟.(huì)和蔼.(ǎi)杳.无消息(yǎo)发髻.(jí)C.畸.形(qí)不逊.(xùn)驿.站(yì)瞥.见(piē)D.匿.名(nì)诘.责(jié)教诲.(huì)深恶.痛疾(wù)【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的识记。

A.樱花(yīn)—(yīng);B.发髻(jí)—(jì);C.畸形(qí)—(jī);D.正确。

故答案为D。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B.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

C.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

D.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

【答案】C【解析】此题考的是同音字。

C项改为: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下列语段空缺处填写恰当的一组词语是()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__________。

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__________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__________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__________。

A.感激涂改脱漏纠正B.激动涂改遗漏纠正C.感激添改遗漏订正D.感激添改脱漏订正【答案】D【解析】首先读一下本小段内容,根据所理解的排除选项,“感激”:深深的感谢,而“激动”是受到某种刺激,结合语境排除B项。

再看“涂改与添改”。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和答案解析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和答案解析

《藤野先生》课后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中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D )A.绯.红(fēi)解剖.(pāo)发髻.(jì)B.驿.站(yì)喝彩(hē)畸.形(qí)C.诘.责(jí)瞥.见(piē)不逊.(sūn)D.匿.名(nì)倘.若(tǎng)教诲.(huì)2.下列加点字中拼音有错误一项是( C )A.干.事(gàn)包裹.(guǒ)深恶.痛疾(wù)B.扒.手(pá)耸.起(sǒng)油光可鉴.(jiàn)C.凄.然(qī)挟.着(jiā)抑扬顿挫.(zuò)D.讥.刺(jī)宛.如(wǎn)杳.无音信(yǎo)3.为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1)油光可鉴.(B)A.镜子B.照C.审察D.可以作为警戒或引为教训的事(2)深恶.痛疾( C ) A.很坏的行为 B.凶恶 C.憎恨,讨厌 D.恶劣(3)不逊.( A ) A.谦虚、谦恭 B.让出 C.比不上,差4.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B)A.头顶上盘着大辨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B.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C.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急的文字D.除下帽来,油光可见,宛如小姑娘的发际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没有结合句意的是( C )A.那坐在教室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

(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件)B.我当时虽然觉得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是在讥讽我了。

(一点都不放在心上)C.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不虚心)D.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

(马虎,不讲究)6.下面句子意思说明有误的一项( D )A.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藤野先生》习题附答案

《藤野先生》习题附答案

《藤野先生》习题附答案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组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高耸(sǒng) 绯红(fēi) 驿站(shì)B、烂漫(màn) 模胡(muó) 顿挫(cuò)C、芦荟(huì) 匿名(mì) 深恶痛疾(wù)D、诘责(jié) 教诲(huǐ) 畸形(jī)2、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⑴宛如( )⑵解散( )⑶倘若( )⑷芋梗( )⑸解剖( )⑹不逊( )⑺油光可鉴( )⑻凄然( )⑼霉菌( )⑽瞥见( )3、找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喝彩发髻为难拆开B、抑扬慌话叹息叮嘱C、疑惑偷懒拖辞掌故D、介意泄漏为难操心4、在横线上解释划线字:⑴油光可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不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匿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诘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⑸深恶痛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对下面句子修辞方法分析,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写在( )内。

⑴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

( )(A、拟人 B、比喻 C、夸张)⑵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 )(A、夸张 B、拟人 C、比喻)⑶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 )(A、比喻 B、夸张 C、反语)6、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主语、谓语,用“||”线隔开,指出宾语,用“”表示:⑴仙台是一个市镇。

⑵同志们亲手纺的线织的布做成衣服。

《藤野先生》课内阅读答案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藤野先生》课内阅读答案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

《藤野先生》课内阅读答案藤野先生课后题答案1、爱国青年:讽刺。

指当时一些受军国主义思想影响而妄自尊大、盲目忠君、思想狭隘的青年。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2、“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的含义?在结构上的作用?这是激愤时的反语,揭露了他们荒唐的逻辑,表达了鲁迅先生极为愤慨的感情。

在结构上起过渡的作用。

3、“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划线的词语反映了什么?作者的情感?反映了中国民众麻木的精神状态,对此作者深表痛心和愤恨。

4、“我”放弃学医并离开仙台的原因是什么?“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他认为要改变中国国民的精神,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于是萌发了弃医从文的思想。

5、“每当夜间疲倦……深恶痛疾的文字。

”含义?作用?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

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结合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政治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6、“呜呼,无法可想!”是针对什么情况而言的?作者为什么认为“无法可想”?“无法可想“是针对中国群众闲看枪毙犯人而言的,作者深切地认识到当时中国国民的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程度,要改变他们的精神是很不容易的。

7、如何写出“藤野先生的形象更高大了”?正面描写藤野先生的语言、添改讲义的情形,直接表明他认真负责的精神。

用“爱国青年”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无私、心胸广阔的精神品质,通过对比反衬,藤野先生的形象更加高大了。

8、本文的线索?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写了到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别离,最后写离开仙台后的怀念。

暗线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9、“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前后句序能否调换?不能,添改讲义是分内事,改文法是分外事。

原文是递进式表达,更能突出藤野先生工作极端认真负责。

部编8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部编8年级上册6《藤野先生》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看看文章记录了作者留学过程中的哪几件事,试为每件事拟一个小标题。

参考答案:①离开东京之缘由;②仙台求学受优待;③初识藤野先生;④添改讲义;⑤纠正解剖图;⑥关心解剖实习;⑦了解女人裹脚;⑧匿名信事件;⑨看电影事件;⑩“我”与藤野先生惜别。

二、阅读课文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部分,说说为什么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参考答案: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作者评价说:“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这段精要的议论性文字,直接表明了藤野先生的伟大。

他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及其贫弱的祖国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

所以,虽然他只是一个普通的日本人,但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本文题为《藤野先生》,可是作者还用了大量篇幅写和藤野先生无关的见闻和感受,你认为写这些内容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这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

第一,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全文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人物来组织材料的。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

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可以说,作者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也都与写藤野先生有关联。

第二,回忆性散文的基本特点,便是时时处处都有“我”的存在,表现“我”的生活经历和感受。

这篇散文的另一条线索,就是“我”的爱国之情,具体表现为“我”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

【初中阅读指导】《藤野先生》课后习题说明与答案

【初中阅读指导】《藤野先生》课后习题说明与答案

【初中阅读指导】《藤野先生》课后习题说明与答案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头衔是“藤野先生”。

正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文本描述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它不仅描述了藤野先生,也描述了他自己的思想过程。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宜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

以下意见仅供参考:1.首先,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最简洁的概括。

这篇文章的重点应该是藤野先生。

当然,这篇文章的主题应该与藤野先生直接相关。

它不应该基于对藤野先生的描述,而是对“我”的某种思考。

文章最后指出了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眼中和心中都很伟大,尽管他的名字不为许多人所知。

”其次,从整篇文章的结构来看,材料是围绕藤野先生组织的。

虽然作者的爱国思想感情也贯穿其中,但前者是一条清晰的线,后者是一条黑暗的线。

写下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去仙台,是我遇见藤野先生的原因。

然后我写了关于仙台的学习和生活,基本上与藤野先生有关。

此外,作者还着重于对与藤野先生的交流、写匿名信的挑衅和看电影的刺激的正面描述,这可能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也可能引发藤野先生的公平和真诚,这在当时的环境中很有价值。

以下段落是关于与藤野先生的分离以及分离后对藤野先生的记忆。

因此,“歌颂藤野先生的高尚品格”应该是这篇追忆散文的主题和初衷。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课后题及答案
一、关于课文,有下面几种不同的理解,讨论一下,究竟应该怎样理解。

1、标题是“藤野先生”,课文主要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课文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因此既写了藤野先生,又写了自己的思想历程。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并尊重学生自己的解读,宜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

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1、第一,一般来说,文章的标题是作者对全文思想内容最鲜明和最精练的概括。

这篇散文叙述的焦点应该是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自然应该是和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的,不应是以描写藤野先生为主,表现的却是“我”的某种思想,文章在结尾处点明主题,“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第二,从整篇文章的结构看,是围绕藤野先生这个中心来组织材料的,虽说也贯穿着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但前者是明线,后者是暗线。

写对东京学习环境的厌恶,离开东京到仙台,是写与藤野先生结识的前因,接下来写仙台的学习生活,基本上都与藤野先生有关,而且,作者着力正面描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写匿名信的寻衅和看电影所受到的刺激,这些事或是与藤野先生有直接关系,或是衬托出藤野先生的公正、真诚,在那种环境下的难能可贵。

后面几段,则是写和藤野先生的分别及分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因此,“赞扬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应是这篇回忆散文的主旨和本意。

2、课文大半内容写作者的经历和思想,主要表现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第一,全文按作者行踪的变化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用讽刺的笔调,刻画了在日本东京的清国留学生浑浑噩噩的生活丑态,表现了青年鲁迅的爱国主义思想。

第二部分,作者回忆了自己在仙台医专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着重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原因,充分展示了青年鲁迅热爱祖国、积极探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心路历程。

第三部分,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主要写藤野先生给鲁迅影响,使他“良心发现”,“增加勇气”,继续战斗。

第二,《藤野先生》写于1926年10月12日,地点在厦门大学。

鲁迅原来准备在厦门工作两年,结果只住了半年。

他一方面坚持斗争,一方面写了《藤野先生》这样的回忆散文,清理自己从1904年到1926年二十多年来思想感情变化的轨迹,回顾了自己爱国思想的发展,以此来激励自己,增强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

所以,在文章的结尾处写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后,又写道:“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这最后一句所表达的仍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感情。

3、这是从另一角度看问题,视野更宽广一些,是对上面两种观点的折衷。

编者的观点倾向于第1种。

除上述理由外,补充如下:第一,从作品的实际效果看,这篇作品留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藤野先生的容貌和言行,是藤野先生的性格和品德。

第二,鲁迅一直怀念藤野先生。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写信给鲁迅,征求选文意见,鲁迅回信说:“请您全权处理好了。

在我看来,非放进不可的东西是没有了。

不过《藤野先生》一篇请您译出加入。

”1936年增田涉来到上海,鲁迅又向他打听藤野的近况,当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此时藤野先生还健在),鲁迅慨叹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可见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之情。

第三,本文确实饱含着爱国主义感情,正是这种感情使作品更有深度,使藤野先生的形象也更为感人,可以说,爱国主义感情是这篇文章的“底色”和背景。

说“写作者人生道路上的一段往事”,是不错的,但它不是泛泛而谈,而是把聚焦对准在藤野先生身上,所以说,歌颂藤野先生是这篇文章的主旨。

二、朗读课文第一段和倒数第二段,重点体味下面几句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这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怎样的情感与态度?从句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藤野先生只是个普通人,作者为什么说他“伟大”,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看法。


设置本题是要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的基础上,对重点语句进行品评,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1、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嘲讽。

这帮清国留学生留着辫子,以示是大清国的臣民,而且“盘得平”,“油光可鉴”,表明他们精心打扮,“扭几扭”写出他们招摇过市、自我陶醉的丑态,“实在标致极了”,作者用反语表达了强烈的愤懑、讽刺之情。

2、他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等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三、弃医从文是鲁迅一生的大事,他在多篇回忆性散文中曾经谈到过这段经历。

读了这篇课文以后,你知道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为什么又弃医从文吗?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
设置本题旨在帮助学生进行课内外学习的贯通,深入理解本文的主旨,并联系自身思考人生的意义。

从本文看,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其直接原因是他厌恶东京的学习环境,厌恶清国留学生的浑浑噩噩,厌烦他们把环境搞得乌烟瘴气,但联系鲁迅的人生追求和其他作品看,有更为深刻的内在原因。

他在后来写的《〈呐喊〉自序》中作过解释:“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

”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可就在医专学医时──如课文描述的那样──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的思想。

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

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由此可以看出,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无不深深浸透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四、从下边两题中,选做一题: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20年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

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对于自己的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三味书屋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把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一下,看看鲁迅笔下的这三位老师各有什么特点。

这是一道拓展题,第1小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第2小题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并学会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