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简述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有独立意义的人

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

(1)了解和研究学生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3)建立学生档案

(4)开展班会活动

(5)协调各种教育影响

(6)对学生进行操行评定

(7)撰写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3、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个体发燕尾服的主要有四个,遗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

教育报告的一般结构包括题目、引言、正方、结论以及参考资料和附录。题目是指报告的标题或者课题名称;引言往往简明扼要地说明目的、背景、价值和意义;正言文是报告的主体部分,一般要求客观真实地对研究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结论就是对问题给岀答案;参考资料和附录是对报告中所引用的资料注明岀处来源。

5、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改革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简述你对这三种学习方法的理解。

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6.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法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6、简述培养良好班集体的的途径和方法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2)培养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3)实行班级管理民主化、细致化

(4)发挥班委会和骨干的核心力量

(5)开展各种有意义的教育活动

7、简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措施与方法

(1)利用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新颖性,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

直接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实施启发性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

欲。

(3)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4)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5)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进学生继续努力

9.简述课程标准的含义和基本结构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课程标准的基本结构:第一部分是前言,包括课程的性质与地位、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包括总目标的阶段目标。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是具体的知识内容要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包括教材编写建议、评价建议主、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10简述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包括国家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三个层次。

(1)国家的教育目的。

(2)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

(3)教师的教学目标。

11.简述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1)学习材料的性质

(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

(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与重要性

(4)记忆的方法

(5)时间因素:

(6)识记者的态度

12.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

(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

(4)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思想道德的内容

13.简述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遗传素质提供了人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心理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

(3)遗传素质的差异在构成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上具有一定的影响。

14简述教师发展基本途径

(1)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 开展微格教学

(3) 进行专门训练

(4) 反思教学经验

15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

(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16.简述动机及其功能

动机是直接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某种需要的内部过程,是行为的直接原因和内部动力。动机有三种功能

一是激活功能。

二是指向功能。

三是强化功能。

17简述如何进行创造性的培养

(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18.简述杜威的教育观点

(1)新三中心论:"儿童中心(学生中心)""活动中"“经验中心”

(2)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

(3)教育即生长;

(4)教育即经验的改组或改造:这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与核心;

(5)学校即社会;

(6)五步教学法:创设疑难情景;确定疑难所在;提岀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验证这个假设。

19.简述讲授法运用的基本要求

第一,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既要突岀重点为、难点,又要系统、全面;既要使学生获得可靠知识,又要在思想上有提高。

第二注意启发。在讲授中善于诘问并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问题。使他们的认识活动积极开展,自觉地领悟知识。

第三,讲究语言艺术。力图语言清晰、准确、简练、形象、条理清楚、通俗易懂,讲授的音量、速度要适度,语调应抑扬顿挫;以姿势助说话,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第四要组织学生听讲。

20简述活动中心课程论的基本观点

活动中心课程又叫儿童中心课程或经验课程,代表人物是美国的

杜威和其学生克伯屈。

其基本观点有:

第一,主张一切学习都来自于经验,而学习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

第二,主张学习必须和个人的特殊经验发生联系,教学必须从学生者已有的经验开始;

第三,主张打破严格的学科界限,有步骤地扩充学习单元和组织教材,强调在活动中学习,而教师从中发挥协助作用。

21.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内涵

(1)专业理念:教师专业理念是指导从事教育事业的专业人员遵守的一套行为规范和为实现美好生活而提升自我的内在品格和德性。

教师的专业理念包括专业态度、教育理念和专业道三个方面的内

容。

(2)专业知识

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

化知识四个方面的内容。

(3)专业能力

教师专业能力是指教师在一定教育思想指导下,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通过实践练习和反思体悟而形成的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和心智活动方式。

22.简述小学生学法指导的内容、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计划的指导;

(2)听课方法的指导;

(3)复习方法的指导

(4)写作业方法的指导

23.简述我国小学生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

(1)常规管理:

(2)平行管理

(3)民主管理:

(4)目标管理:

24简述小学德育的方法

(1)说服教育法

(2)榜样示范法

(3)情感陶冶法

(4)指导实践法

(5)品德评价法;

(6)品德修养指导法;

(7)25简述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

25.学校课处活动的组织形式按活动的人数和规模可分为以下三种主要形式:

(1)群众性活动。

(2)小组活动。

(3)个人活动。

26.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1)有严格的制度保证教学的正常开展和达到一定的质量。

(2)有利于大面积的培养人才。

(3)有利系统地传授知识。

(4)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1)强调系统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与实际脱节。

(2)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27简述讲授法的含义及优缺点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是:

对教师而言,容易控制所要传递的内容,在传递什么、传递多少

以及怎样传递上,教师有较大自主性;

对学生来说,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科学知识。因此教授法是一种应用范围广泛、其他教学法都要与之配合的方法。

讲授法的不足是:如果运用不当,易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8.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自我中心阶段(2-5岁):

(2)权威阶段(5-8岁)

(3)可逆性阶段(8-10岁):

(4)公正阶段(10-12岁):

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的水平和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岀说明了儿童发展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35.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

(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

(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直观教具和掌握知识。

36.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分别是遗传因素,环境、学校教育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其中遗传

(1)操作定向:

(2)操作模仿:

(3)操作整合:。

(4)操作熟练

(5)30简述如何利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材料的意义,少用机械记忆;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深度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材料;

(5)运用多重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31.简述夸美纽斯的教育观点

(1)教学原则: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

(2)教学制度: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方法和实施内容;

(3)教学思想:“泛智教育”一一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4)教学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5)教学方法:首次提岀并论证了真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一系列教学方法。

32.简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1)诊断教学问题

(2)提供反馈信息

(3)调控教学方向

(4)激励学习热情

(5)检验教学效果

33简述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的能力。

因素是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可能性,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等。使遗传提供的可能性变成现实。学校的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是促进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37.简述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38小学生德育的主要途径

(1)思想品德课与其它学科教学

(2)课外校外活动

(3)劳动

(4)少先队活动

(5)班会,校会,周会,晨会

(6)班主任工作

39.确立小学教育的基本依据

(1)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因素

(2)人的心身发展特点与需要

(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

(4)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

40.如何促进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在课堂中正确引导

(3)注重激励与表扬,对学生进行正强化教育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5)发挥家长的作用,形成家长与学校共同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合力。

(6)分层渐进,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

34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其意义(7)建立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评价体系。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

41.当前班级管理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1)由于受到分数压力和教师权威的制约,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式偏重于专断型。

29简述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班级管理缺乏活力,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程度较低。

解决当前班级管理工作中岀现的问题,就要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42.一堂好课的标准

(1 )目的明确

(4)结构合理

(7)板书有序

43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

特点

(1)小学生情绪情感的丰富性不断扩展

与学习活动和学校相关的事物内容构成了小学生情绪的主要内容。此外,儿童在班集体的地位以及与同伴之间、老师之间的关系,老师对同学的评价等,都会引起小学生负责的情绪体验。小学生的社会情绪也在不断发展。小学生的各种高级情感的不断发展也在丰富小学生的感情世界。

(2)情绪情感的稳定性逐渐增强

随着儿童进入小学,在集体生活和独立学习生活的影响下,儿童控制情绪的能力逐渐提高,虽然与成年人相比,小学生的情绪仍然有很大的冲突性,还不善于控制、掩饰自己的情绪,但他们的情绪已开始逐渐内化,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表现以及随时可能产生的后果,情绪的稳定性和平衡性日益增强,冲突性和易变性逐渐消失。

(3)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的情绪与学前儿童相比,不但在内容上丰富多彩了,而且其情绪体验更加深刻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儿童的归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情绪体验逐步深刻,愤怒的情绪开始逐渐减少,并更加现实化。

45.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

(1)先天遗传因素

(2)早期经验的影响

(3)教育和实践活动的影响。

(4)个人勤奋的影响。

46.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

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班杜拉提岀的。

班杜拉指岀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四种:成败经验;替代经验、言语信息、情绪和生理状态。其中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

47.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

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是新课程下倡导的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

现,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新机制的要求如下: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学生的发展是班级管理

的核心。

(2)确立学生在班级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学校

管理的宗旨。

(3)有目的的训练学生进行班级管理的能力

48.教学的基本原则

49.循序渐进原则及其实施要求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导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使学生顺利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1)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

(2)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

(3)由浅到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0.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1)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2)开展微格教学

(3)进行专门训练

(4)反思教学经验。

51.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何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后进生具有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薄弱等心理特征,针对以上心理特征,教育应注意如下两方面:

(1)关心和爱护后进行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后进生特另嚅要温暖和关爱,因为他们经常遭到同学们的白眼,和家长的嫌弃,人格上得不到尊重,就会与教师、同学、家长处于对抗状态,教师只有关爱他们,才能转化他们。

(2)培养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强化学习动机,启发自觉学习,利用原有学习动机的转移,产生学习的需要,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是非观。班主任要一分为二的看待后进生,利用他们的优点推动他们前进。

52.培养心智技能的几点措施

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按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为此,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

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4)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

5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教育启示

(2 )内容正确(5)语言艺术(8)态度从容(3 )方法得当

(6)气氛热烈

(1)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 直观性原则

(3) 启发性原则

(4) 巩固性原则

(5) 循序渐进原则

(6) 因材施教原则

(7) 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8) 量力性原则

我国小学教学过程入要包括如下教学原则

(1)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循序渐进。

(2)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分阶段教育,不搞一刀切。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抓住学生发展的关键期。

(4)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扬长避短。

(5)个体身心发展具有差异性,要求在教育工作中要因材施教。

54.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从长远看扮演多重角色,担负多种责任,发挥着特殊作用。小学班主任的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

(2)班主任是校长、教导主任的得力助手

(3)班主任是各科任教师的协调者

(4)班主任是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者。

55.操作技能的训练要求

(1)准确的示范与讲解

(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56.贯彻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要把对学生人个人的尊重和依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1)爱护、尊重信赖学生

(2)教育者对学生提岀的要求要合理正确,明确具体严宽适度。

(3)教育者对学生提岀的要求要认真执行,坚定不移地贯彻到底,督促学生切实做到。

57.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发展特点

小学儿童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儿童自觉地从事学习活动的一种重要

的推动力。其发展特点如下:

(1)儿童最初对学习的过程、学习的外部活动更感兴趣。以后逐渐对学习内容需要独立思考的学习作业更感兴趣。

(2)儿童的学习兴趣从不分化到逐渐产生对不同学科内容的

初步分化感兴趣。这种对学科兴趣的分化时间一般从三年级开

始,既有客观(如教师的教学水平)的原因,又有主观(如觉得

有用,能动脑等)原因。

(3)在整个小学时期内,对有关具体事实和经验的知识较有兴趣,对有关抽象因果关系知识的兴趣在初步发展者。

(4)游戏因素在儿童的学习兴趣上的作用逐渐降低。

(5)在阅读兴趣方面,一般从课内阅读发展到课外阅读,从

童话故事发展到文艺作品和通俗科学读物。

(6)对社会生活的兴趣逐步在扩大和加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