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家乡变化征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0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0篇【篇一】2019年,中国改革开放迈入了第40个年头。
1978年5月,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在《光明日报》一版刊发,它掀起了席卷中国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那支撬动改革开放的哲学杠杆,短短六千字,激荡四十年,为改革开放迈出了一大步。
1978年年末,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闭幕,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
作为90后一代,虽不像我们父辈那样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的全过程,但从父辈们的口中以及从小到大自己的切身体会,都能够实打实的感受到一个国家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父辈们小时候,挨饿是常事,一颗糖果、一块肉、一件新衣服、一场露天电影都是来之不易的稀罕物,现如今,人们已经有了更高的精神层面的追求;在我小时候,衣服要手洗,夏天靠蒲扇,通信靠写信,出门坐绿皮火车,买东西要去百货公司,到现在,智能家居、智能手机、高铁、电商、无现金支付等新事物已经走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
方便快捷、智能化、精神享受已经成了新时代生活的代名词。
很难想象,如果没有改革开放,我们现在的生活又会是怎样的饥贫交加。
改革开放40年,也是中国腾飞的40年,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高速发展的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凭着一股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一股滴水穿石的韧劲,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也许遇到过困难,遇到过挑战,但中国正用不懈奋斗、与时俱进,用勤劳、勇敢、智慧书写着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故事。
【篇二】岁月不惑,春秋正隆。
改革开放40年来,党带领全国人民爬坡过坎、攻坚克难,以锐意创新的勇气、敢为人先的锐气、蓬勃向上的朝气,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凯歌,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
风雨四十年的改革之路,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不断创新党建理论成果,在党建理论创新方面取得丰硕成果、不断为党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不忘初心,立足根本。
党建理论创新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支撑,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12篇)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我国的改革开放让经济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也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回顾历程,我们不禁感慨万千。
在40年前,人们所行走的路大多是羊肠小道,路况艰难,出门办事就得花费一整天的时间。
而现在,随着国家农村路路通工程的实施,道路到处都硬化了,出门就更方便了。
家里的经济作物、特色水果等都可及时快捷送到远方。
而那一条条国道、省道将各个城镇相互联系在一起,有力地带动了地区经济发展。
篇二)车的更替在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出门办事主要靠徒步,辛苦可想而知。
那时,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而现在,随着经济的长足进步,很多农村家庭已经拥有了摩托车,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
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
篇三)房的变换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的房子多数是土坯房,条件非常简陋。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农村的房子也在不断变化。
现如今,农村的房子已经不是单纯的土坯房,而是采用了新型的材料,有了更加现代化的设计和装修。
这不仅让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提高,也让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我出生在内蒙古**,在草原上成长,因此我对草原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随着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我的心情也随之波动。
XXX位于祖国首都北京的正北方,是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北与蒙古国接壤,国境线长1098公里。
它东邻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西接乌兰察布盟,南与河北省承德、张家口相邻。
总面积为20.3万平方公里,是距离北京最近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
这里有着18万平方公里的天然草原,自然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年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草原改革开放的大幕。
自改革开放以来,全盟的生产总值由改革开放初的2.16亿元增加到291.18亿元,增长了22倍。
工业增加值由0.35亿元增加到141亿元,增长了47.3倍。
固定资产投资由6503万元增加到331.3亿元,增长了509倍。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777d4537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46.png)
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第一篇: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模版]征文从家乡的变化看改革开放四十年“1979年,那是一年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转眼间时间的车轮已转到2018年,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四十个春秋,作为一名80后,我虽未能见证改革开放大幕的拉开,但却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家乡带来的可喜变化,越来越多的新事物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对现在的孩子来说,电视机早已不是什么新奇的事物,电脑、ipad也早已习以为常,而对于童年时代的我来说,经历了煤油灯那昏暗、恍惚的时代,能在白炽灯下看书已是一种幸福的事了;能坐在黑白电视机旁看《西游记》更是一种奢侈。
孩提时,夏天没有电风扇,一到傍晚我和姐姐把凉床、椅子搬到院子里乘凉。
爸爸妈妈忙了一天的农活,这时也闲下来,用小小的蒲扇来回摆动,帮我们驱赶暑热和蚊虫,即使这样,我们还是经常满胳膊、大腿蚊虫叮咬的红包。
冬天寒冷,我裹的跟球似得,还是满手冻疮。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村里人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夏有电风扇、空调;冬有空调、取暖器,人们再也不用害怕严寒和酷暑了。
话说“富不富,要看路”,我们小时候的交通工具基本是腿,孩子们最怕的是雨雪天气,每逢下雨雪本就凹凸不平的小路更加的泥泞难走。
再看看现在,水泥马路就像蜘蛛网似得纵横交错在乡间,铺到家家户户的门口。
家家都有电瓶车、摩托车,小汽车也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
人们在空闲时还能坐上动车,全国各地的旅游,生活好不惬意。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四十年风雨征程,中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新时代的“四大发明”:支付宝、高铁、共享单车、网购,都为我们能够走得更远,走得更广提供了支持,家乡的人们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需要的、心仪的物品,再也不需要为了买一台电视而花一天的时间到市里去了。
大家都笑称:“在互联网上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
作为一名教师,我感觉改革开放带来的最大变化还是教育。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

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12篇)改革开放40周年征文范文400字(篇一)改革开放带来农村生活巨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普通百姓的生活如芝麻开花,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今天,当我们站在时代前沿,回头看那奋斗历程,不禁感慨万千。
某某年前,人们所行走的道路大多是羊肠小道,好一点的能铺上石子砂石就很不错了,记得小时候,家住某某农村,那是一片山区,人们出行是很不方便的,出门办事或到镇上赶集,都要翻越一座座大山。
而所谓的路,也就是那一条条羊肠小道。
路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就靠近岩石边上,不小心就可能滑落,其难度可想而知。
而为了及时办好事就必须得赶时间,人们很早就得起床,趁得月色匆匆而行,再匆忙而回,一般来回都要花费一天时间。
如果是买卖东西,还必须得肩挑背扛才行。
因为不方便和不能远行,记得年幼时只能逢年过节才能和父亲去集市上热闹一回,大多时候只能呆在家里想着外面的天空。
到我上小学和中学时,已是改革开放初期了。
那时对于路,已经有了变化,人们也有了一些认识,知道要发展经济必须先修好路,路通才能发展,路好才能提高效率。
因此,在不是农忙的时节,村里会有组织地安排劳动力进行修路,将一些小路拓宽,将弯路拉直,有条件地铺上石子砂石等,这样在雨天出行也不用深一脚浅一脚的,出行就方便多了。
而直接的变化就是我们小孩子可以随时和家人去赶集,到集市上看看逛逛,不用掐指盼日到年关。
再后来,有些路慢慢铺上了沥青、三合土等,路也平整了不少。
(二)车的更替在以前,人们出门办事主要是靠徒步,跋山涉水,顶风烈日,辛苦可想而知。
记得开放最初几年,有一辆自行车是很多人的梦想。
那时,看到别人买回一辆自行车,都要好奇地看个够,摸个透,真是羡煞不已。
而现在,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经济有了长足进步。
很多农村家庭大多有摩托车已是很普遍的现象了,有的还买了农用车跑起了运输,用机械做农活等。
相信再过时日,家家户户包括农村有轿车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了,毕竟时代不同,改革开放带给人们的成果会进一步得以体现。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范文【共6篇】WORD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主题征文范文【共6篇】篇一第一次听到“开发区”三个字便觉得它好靓好靓它有动感,且饱含着拓展让我的眼前丛生出一片鲜亮为什么开发因为我们心中有美好的愿望为什么开发因为我们要让家乡的经济和父老乡亲的好日子“噌噌”的增长于是,在这个大前提下在这样的一种蓬勃的积极向上一个个的开拓者、一拨拨的逐梦人向着开发区走来向着开发区集结向着开发区高歌引吭——“开发区大有希望”一晃三十四年了,一晃三十四年了岁月的脚步走的真是匆忙然而,无论如何滨海新区的开发区都不能遗忘不能遗忘那些奋斗者足迹的铿锵不能遗忘那些奉献者汗珠的晶亮你,王小刚,来自太行山脉的一个穷乡僻壤你,张大亮,千里迢迢,从云贵高原的一个村庄你,姜红香,是一个少数民族姑娘你,庞海强,家就住在滨海新区汉沽的寨上还有你,你,你,你……你们启程于祖国的大江南北、四面八方为了开发区的希望为了心中的梦想把自己的智慧和汗水播洒在我们开发区那日新月异肥沃着的土壤从此,开发区,驱走了一片片盐碱地的荒凉长出的是,一束束五彩缤纷的馨香从此,开发区迎来了一个个的繁忙繁忙带来的是,一丛丛的生机与昂扬三十四年过去了,三十四年过去了我们心爱的开发区已实现了“大有希望”到处都是绿荫葱茏,鸟语花香到处都是高楼林立,霓虹闪亮到处都是车来车往,笑声朗朗……啊!这一切,这美好的一切,我们要感谢谁当然是要感谢那些个勤劳的建设者当然是要感谢我们敬爱的党和她所进行的改革开放如今伟大的中国梦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号角格外嘹亮开发区也蓬勃着自己崭新的向往开发区的建设者和开发区里的人们愈发欣喜,愈发繁忙因为——大家都在践行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和期望那就是,要让我们开发区的明天和我们伟大的祖国一样更加美丽、更加繁荣、更加富强……篇二熏风卤水池,荒凉芦盐田。
纵横排灌渠,雨后阡陌粘。
萧疏草耐碱,沟壑水涟涟。
斜阳照银山,散落映眼帘。
推移成昔景,追忆四十年。
开发有希望,中央绘新篇。
改革破旧貌,创业换新天。
改革时代中我的家乡征文

改革时代中我的家乡征文第一篇:改革时代中我的家乡征文改革时代中我的家乡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间,改革开放已经40周年。
我们成长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享受这改革开放的成果。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人,我们感恩,更为祖国改革开放这40年取得的成果感到骄傲。
站在新的历史坐标,翻开韩城厚重的奋斗史,回望1978年到2018年,四十年之久,我生长的这座小村庄已经悄然在蜕变,正散发出熠熠生辉的无限魅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还记得小时候我家门前的路是一条小土路,每年夏天大雨,道路都会堆满积水。
每当这个时候,妈妈都会叮嘱我穿上小雨鞋。
小孩子贪玩心性,我总是穿着小雨鞋,打着小雨伞,一蹦一跳的出去踩水坑,回去妈妈总是好一顿唠叨:又把衣服弄湿了,快脱下来,感冒不许喊难受......长大以后,村里为方便村民出行,将小土路铺成了水泥路,而我也长大成人,知道趟水坑会着凉感冒,方便出行还是水泥柏油路好。
近年来,村里陆续进行了环境美化工程,道路整修工程,煤改气工程和统一供暖工程等。
前些年,村里还被评为卫生区级示范村。
村里的老年人近年来的福利待遇也越来越好,除国家规定的养老、医疗保险福利待遇外,村里利用集体财产收入对村里的65岁周岁以上老年人进行补贴,从最初的每人每月40元到现在的每人每月120元。
这些看得见的变化都是时代改革的脚印,更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托党和政府的福,家乡已有各种项目为村民创造了不少财富。
但是,不管家乡如何变化,我真心祝愿家乡人杰地灵、政通人和,各种人才辈出、民俗风情醉人、文艺丰富多彩、山水如诗如画!而庆幸的是,家乡的每一种变化,都让人看着感觉顺眼。
但愿家乡世世代代安定团结、吉祥如意、美丽富饶!王京彦 2018年6月15日第二篇:征文我的家乡大爱家乡--海一样的湖泊在美丽的大兴安岭土地上,有一座美丽的小城——她位于大兴安岭山脉西坡,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西部,东与新巴尔虎左旗接壤,西临满洲里市区,南濒中国第五大淡水湖--呼伦湖,北经二卡口岸与俄罗斯赤塔州的阿巴盖图水陆相通。
改革开放变化大作文四

改革开放变化大作文篇10日夜如梭,弹指一挥间改革开放已走了四十年的征途,四十年以来,改革开放在神州大地上创造了一个个奇迹,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使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美好,明族更加昌盛。
我的家乡坐落在乌龙,那里虽然不是什么非常繁华的地方,但却是我觉得最温暖的地方,因此,我喜爱我的家乡。
随着党的第十九次会议召开,各单位的领导带领员工们可忙坏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原来他们在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全国人民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怎样才能使全国人民彻底摆脱贫困的束缚?于是我的家乡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帮助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过去的生活条件很差,大家生活非常艰苦。
村子都是土房子,一到下雨季,很多人家还漏雨呢!夏天,人在屋里睡觉,就跟睡在蒸笼里似的,到处都有苍蝇蚊子飞来飞去,有些人家因为没钱买厚衣服受冻挨饿,村子里不通公路,办事只能靠脚走,没有电,没有各式各样的家器。
还有少数人家的房子周围都是一些堆家畜粪便的粪塘,每到夏天太阳一晒臭气熏天。
村子里的路很窄,凹凸不平,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遇到下雨天到处都是泥泞,路上还有一些家畜的粪便,脏乱不堪,根本不像现在这么平坦这么干净,一幢幢楼房也拔地而起了,替代了当年那些土墙和茅草屋。
一条条宽阔而又平坦的道路四通八达,再也不像以前坑坑洼洼了。
道路两旁灯火通明,各种商店的灯更是美不胜收,生活质量提高了,人民的生活也有了保障。
多数家庭都有一辆私家车,这样外出就变得更方便了。
特别是这两年的扶贫政策更使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我们读书吃饭不要钱,有建党立卡的孩子还有更多的优惠政策,再也不用担心交不起学费读不了书了。
国家拿出钱来帮我的家乡修建了一条二级公路,使我们出行变得既快又方便。
以前人们去城里都要走上三四个小时的路,还要淌过两三条大河,有的人过河不幸被无情的大水冲走。
新旧对比,家乡的变化还不止这些,医疗扶贫,建党立卡户不用自己掏钱买农作合作医疗保险,生病住院还可以报销一大笔费用,为村民们解决了看病没有钱的问题。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12篇

改革开放40年家乡巨变征文12篇【篇一】我在城里买的新居落成,便从镇上喜迁城里居住。
我特将母亲从乡下接到城里住些日子。
晚上,母亲要我和妻子陪她去逛夜市,小洋河边,垂柳依依,树木葱郁,鸟语花香,在景观带灯光的映衬下,美丽极了。
到了步行街,五彩缤纷的灯光更是令人眼花缭乱。
母亲好奇地问我:“林子,这么多的灯光,我怎么没有看到电杆和电线呢?难道灯光从地下生出来的不成?”“妈,被您猜对了,电网都是在地底下呢。
”母亲瞪大眼睛自言自语道,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记得我小时候,每到晚上,母亲就点着在碟子里用棉花搓成捻子的油灯,我们兄妹几人就在昏暗如豆的油灯下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为了节省豆油,母亲就和我们合用一盏油灯,在灯下或缝补衣服,或纳布鞋底,有时也打些草帘子、搓草绳、织渔网来换工分。
由于光线太暗,母亲在缝补衣服时,时常一不小心就和针尖“亲密接触”,戳得母亲手指鲜血直流。
随着岁月的流逝,母亲的眼睛在昏暗的煤油灯下也渐渐变得有些混浊。
【篇二】有了煤油计划,我家每月可分得一斤煤油。
母亲就把我们用掉的黑墨水瓶子,用火纸裹成捻子,做一盏煤油灯。
每月一斤的煤油是上月接不上下月的,有时还得点上豆油灯。
一次,我嫌灯光太暗,便和弟弟争着要把灯靠近自已,弟弟也不相让。
就在相互争着要灯的时候,一不小心,把母亲好不容易在邻居王大爷家借来一瓶煤油灯里的煤油打翻了,着火的灯捻还将弟弟的手烫伤了。
母亲气极了,拿起扫帚对着我的屁股狠狠地打了两下,将我打得哇哇直叫。
母亲坐在黑暗的屋里,一把搂着我和弟弟唉声叹气,我分明觉得有母亲的泪水滴在我的脸上。
1980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我的家乡,忽如一夜梨花遍地开。
农村土地实行了承包责任制,日子也一天天地好起来,煤油灯变成了罩子灯,尽管屋里亮堂多了,可仍点的是煤油。
每当母亲望着五里外城里的灯光,总是不由自主地说,什么时候能将电通到我们家里就好了。
虽说那时煤油已变得不是紧销商品,那远处的灯光仍成了母亲心中的企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家乡变化征文
家乡的那条路
儿时从老家到镇上是一条简易的山区公路,虽说是公路,简直可谓“羊肠小道”,路面坑坑洼洼,到镇上只有15公里的路程,乘坐村里唯一的一部交通工具——“柴三机”到镇里也要一个半小时。
村里人要到镇里买肥料、农药要花上一整天时间,“柴三机”行走时颠簸摇晃得厉害,坐在上面没抓牢扶手蹬紧双腿,身子绝对无法保持平稳,遇到雨季,路面损毁严重的地方就成了“水坑”,“坑内”泥水混浊,无法判明底深,每临“水坑”便如至雷区,驾驶员要下车探明深浅才敢放马驶去。
车行过,坑里的泥水向两旁唏哩哗啦飞溅,人在车上就有船行江河湖海披浪载波之感。
一路颠来晃去,到镇里买一趟化肥、农药往往身心俱疲。
让人尤为心焦的是,时不时还要百般无奈去“享受”糟糕路况馈赠的“特殊待遇”:车辆返程时满载而归,驶到石片裸露路段,轮胎被扎时常有的事。
轮胎被扎,满车的化肥、农药只能肩挑背扛了。
还有些“特殊待遇”尽管仅遇一次,却是刻骨难忘。
那一年堂嫂临盆前大出血,不往镇里卫生院送,就有生命危险,堂哥急忙中叫来村里唯一的交通工具“柴三机”,争分夺秒地往镇里送,在出村不远的“马鼻岭”上,由于坡陡、路面狭窄,黄泥路面被雨水冲刷后非常泥泞,在急弯处,“柴三机”驾驶员带刹车时,车如在冰面上滑行,辛好撞在路边的那棵大松树上,才避免了一场车毁人亡的交通事故。
堂哥哭着跑回家叫来邻居叔伯用竹椅改装成的简易担架,将堂嫂抬到镇卫生院,经医生极力抢救,虽然保住了堂嫂的生命,但腹中的小生命还没来得及来到世上就夭折了。
后来,在电视里常看到线型流畅、路面光洁、平整如镜的公路,就痴想啥时家乡能有这般公路呢?还在心中默算,跑这样的公路去镇里一个来回要多少时间?
在我的记忆中,最初认识的几个字差不多也就是屋外土墙上的“要想富,先修路”那六个红漆大字。
穷则思变,乡亲们意识到了修路的必要性。
要想生存,要想脱贫致富,就得先把路修平。
90年代,村里几次大规模组织了乡亲利用农闲时间修路,路算是修得比以前平整了许多,村里的面貌也随之有所改善,路上开始出现运输“竹、茶、果”的小货车。
但是98年的一场洪水又把路冲回了“原形”。
怎样才能修建一条宽整平坦的公路?怎样才能筹集到高额的筑路资金?乡亲们陷入了沉思中……
**年,“**”规划的春风吹向了大山脚下,吹开了乡亲们脸上朴实的笑容。
上级政府决定划拨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公路“村村通”改造计划,我们村准备修筑一条通往镇上的水泥硬化公路。
乡亲们得知这一消息后都高兴地乐开了花,村里老人们甚至把能在新修建的路上走几步当作毕生最后的追求。
很快,经过乡亲们近一年的不懈努力,昔日坑洼不平的小路摇身变为六米宽的水泥路。
水泥路修通了,家乡人民致富的心路也通了。
现在在这条路上奔跑的,有载着村里小伙子、姑娘进城打工的客车、也有运送农产品出山的大货车,乡亲们都称赞
说,这是政府为民办的民心工程,顺民意,得民心,是一条奔向小康的康庄大道。
一条路见证了改革开放**年来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见证了家乡人致富奔小康的历程。
双休日,我经常骑摩托车回老家小住,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看路上人们忙碌的背影,心里有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愉悦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