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四十七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1-14课)知识点总结

(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复习(1-14课)知识点总结第一课:隋的兴亡一,隋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统一(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得到空前的开放,民族大交融(2)标志:589年,隋灭陈朝,重新统一南北。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的: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1)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意义:科举制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重要标准,逐渐成为后世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
二贯通南北大运河背景:隋统一全国后,大大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
概况:605年隋炀帝征发数百万民工,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1)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1)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和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三: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即位:626年继承皇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原因:吸取了隋亡的教训。
表现:(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 贞观新政措施(1)政治上: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由尚书省执行。
(2)经济上:改革赋役制度,减少百姓服劳役的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弛。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四

2019-2020学年度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四第1题【单选题】晚唐诗人李商隐在《咏史》一诗中写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是他对唐朝由鼎盛走向衰落的感悟。
历史上把唐朝鼎盛时期称为(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图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A、灌溉田地B、耕种田地C、鼓风冶铁D、纺织丝绸【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我国古代文化灿烂辉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是不同时代独特的文学艺术成就。
下面诗句体现唐朝文学主要成就的是( )A、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D、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根据“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可以揭示唐朝盛世的由来( )①经历太宗、武后、玄宗诸朝②唐朝基本国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③国内安定、未曾有政局动荡④科举制发挥积极作用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下列唐朝皇帝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唐高祖②唐太宗③唐高宗④唐玄宗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
丁壮之夫,不识兵器。
”这段史料可以用于研究下列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A、隋炀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你知道唐朝时期著名的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A、②③B、①②③C、①③D、①②【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历史老师以“唐朝对外关系”为主题,让学生课下搜集材料,李媛搜集到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图,从该图中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B、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D、钱币上都有汉字【答案】:【解析】:第9题【单选题】“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教材图片点拨)素材 北师大版

图片点拨
唐三彩驼载胡人舞 乐俑
点拨
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又叫“骑驼 乐舞三彩俑”,出土于陕西西 安。与目前最重的青铜器司母 戊大方鼎、最精美的青铜器四 羊方尊以及最昂贵的金缕衣都 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
图片点拨
点拨
在图上找出宫城、皇城、朱雀街及东市 、西市的位置,另外注意大明宫的位置 。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 、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会 ,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 盛唐社会气象
• 教材图 片点拨
图片点拨
唐朝疆域图
点拨
阅读地图,可以明确: ①唐朝都城是长安。 ②唐朝政府在西域设置了安西都护府 和北庭都护府,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 辖。在北方和东方设置了单于都护府 、安东都护府、渤海都护府、黑水都 护府,加强对北方东方的控制。在南 方设置了安南都护府,加强对南方的 控制。 ③在唐朝的周边,生活着吐 蕃、突 厥、等少数民族。
唐长安城示意图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一篇

2019-2020学年度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习题精选第五十一篇第1题【单选题】中国是世界陶瓷大国。
唐朝最具代表性的陶瓷工艺珍品是( )A、B、C、D、【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开元盛世”形容的是哪个皇帝的统治( )A、唐太宗B、唐高宗C、唐玄宗D、武则天【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A、大泽乡起义B、隋末农民起义C、安史之乱D、唐末农民起义【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唐朝国力强盛、经济繁荣,在中国封建时代是空前的。
下列唐朝统治者在位的先后顺序应是( )A、①⑤③④②B、①③⑤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⑤①③④②【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如图银币出土于西安何家村,铸造于日本和同年间(706-714),其形制、重量与“开元通宝”完全相同。
据此推测这枚银币的铸造时间应当是我国历史上的( )A、汉朝B、北魏C、唐朝D、宋朝【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史称武则天的统治有贞观遗风,其主要依据是( )①勤于政事,善于纳谏②推行发展生产的措施③破格选拔有才能的人④广建寺院,大肆崇佛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②③【答案】:【解析】:第7题【单选题】“安史之乱”标志着唐朝由盛转衰,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时期( )A、唐太宗统治时期B、武则天统治时期C、唐玄宗统治前期D、唐玄宗统治后期【答案】:【解析】:第8题【单选题】“开元盛世”是对谁的统治之誉:(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答案】:【解析】:第9题【问答题】史称“得人者昌,失贤则亡”。
试结合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百余年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
【答案】:【解析】:第10题【材料分析题】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盛唐社会气象》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让学生对唐朝时期的社会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历史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人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唐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其社会气象纷繁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来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引导和解释。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课堂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时期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2.难点:对一些历史概念和理论的理解,以及唐朝时期社会气象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查找相关资料,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培养合作精神。
3.课堂讨论: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4.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参考资料:相关的历史书籍、论文、网络资源等。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唐朝时期的壁画、诗词等,引起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唐朝时期的社会气象。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18张)

开元有“一元复始,万 象更新”之意,其意是想有 所作为,励精图治,使唐朝
更加兴盛。
开元初,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不 六七年,天下大理。河清海晏(安定) ,物殷俗阜(fù,盛、多)。
王谠——《唐语林》
➢哪些史实可说明“上留心理道,革去弊讹”?
D 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
D、唐玄宗统治时期
5、"开元盛世"与"贞观之治"的不同点是:
A、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B、政治比较稳定 C、经济繁荣发展
A
D、国力强盛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知人善用 虚心纳谏 贞观新政
贞观之治
不拘一格选人才 贞观遗风
重视发展农业
重用贤能 锐意改革
开元盛世
3、谁统治时期,人口增长,边疆巩固开
拓,史称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
时期到来奠定基础:
A.唐高宗 C .武则天
C B.唐中宗
D.唐玄宗
4、唐朝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唐高祖统治时期
安东
东至安东、西迄安西、 北达蒙古、南抵南海
南海
二、社会风尚
·喝/吃在唐朝
饮茶习俗在唐朝风靡全国
·穿在唐朝 · 住在唐朝 ·行在唐朝
骑马出行普遍而富于情趣
以茶会友 美酒千杯难知已,清茶一盏也醉人 。
唐•花鸟纹锦
绛色轻容纱
“盛装舞步”
戴帷帽骑①重用贤能(任姚崇为相);
②整顿吏治;
③对军事、财政、漕运制度进行改革等;
➢哪些史实可说明“天下大理,河清海晏,物殷俗阜”
?政局稳定,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全
北师大版本-历史-七年级下册-北师版新版七下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课件(26张)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社会风尚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
精神风貌
唯一女皇武则天
乾陵 减轻农民负担,促进
生产发展, “贞观遗风”,为唐
朝全盛奠定基础。
无字碑
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第一单元 开放与革新 的时代
社会风尚
精神风貌
措施:
①改革政略; ②整顿吏治;
人忆材口昔料:开:九元开百全元万盛初户日,上, 留 心理道,革去弊讹不六 七小年邑间犹,藏天万下家大室理,。河 清稻海米晏流,脂物粟殷米俗白阜,。
③发展生产。 —公—私王仓谠廪《俱唐丰语实林。》
作用:
国家空前强盛, 史称“开元盛世”。
社会安定 经济繁荣
安西都护府
东至安东, 西迄安西, 北达蒙古, 南抵南海
此后几千年间,她一直是人类 建造的最大都城,是当之无愧的 “世界第一城”。
唐都长安
你能说说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吗?
百千家似围棋局, 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居易
唐都长安示意图
西市距离唐长安丝绸之路起点开远门较 近,周围坊里居住有不少外商,从而成为一 个国际性的贸易市场。这里有来自中亚、南 亚、东南亚及高丽、百济、新罗、日本等各 国各地区的商人,其中尤以中亚与波斯(今 伊朗)、大食(今阿拉伯)的“胡商”最多, 他们多侨居于西市或西市附近一些坊里。这 些外国的客商以带来的香料、药物卖给中国 官僚,再从中国买回珠宝、丝织品和瓷器等。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社会气象 学案

■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
●议一议:唐人之所以具有博大宏放的精神风貌,原因是什么?
【检测·反馈】
1.开创了“开元盛世”,把国家的繁荣推到顶峰的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文帝 D.唐玄宗
2.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
下列诗句中,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唐朝手工业发达,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被称为世界工业珍品的是()
A.青花瓷 B.冰裂纹瓷器 C.唐三彩 D.白瓷
4. 有“贞观遗风”,为唐朝全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基础的是()
A.武则天
B.唐太宗
C.唐玄宗
D.隋文帝
5. 既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的城市是()
A.长安
B.洛阳
C.杭州
D.北京
6. 唐朝妇女可以在公开场合参加各种社交和文化娱乐活动,到处可见妇女英姿勃发骑马出行的身影。
这体现了唐朝()
A.社会风气开放
B.经济发达
C.疆域辽阔
D.社会稳定
7. 虽然武则天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史学家还是肯定了她的功绩。
其原因是武则天()
A.创立殿试制度 B.重用有才之人 C.打击大族势力 D.促进社会发展
8.你在唐长安城里感受到唐朝社会风尚有何特点?盛唐精神有哪些?
次数评价日期
【教(学)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唐朝中期
C、唐朝末年
D、五代十国
【答案】:
【解析】:
历史上把唐朝的全盛时期称为( )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这一材料描述了唐朝某个时期经济繁荣的景象。此时在位的皇帝是( )
A、李渊
B、唐太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答案】:
【解析】: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唐朝灭亡②唐朝打败叛军
③黄巢建立政权④安史之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
【解析】: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中其共同点是( )
A、抗击突厥
B、重用人才
C、创自荐为官的制度
【答案】:
【解析】:
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隆盛时代,以下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唐高祖、唐高宗、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B、唐高祖、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唐高宗
C、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唐玄宗、武则天
D、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玄宗
【答案】:
【解析】:
据史书记载,黄巢起义军在大风天“以火箭射城外茅屋,延及官军营”,发挥了巨大威力。这说明,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是在( )
【盛世大唐】
材料一:隋唐时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唐朝国力在中国历史上数一数二,因此华人也被称为“唐人”,现今西方华人聚居处也被称为“唐人街”。
【锦绣两宋】
材料二:南宋偏安江南之后,中西陆路繁盛”。──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大元一统】
材料三: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元史》
【物华大明】
材料四:明初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连续7次统率百艘巨舰,27000多名官兵,渡南洋,过印度洋,达红海,航程总计16万海里,历经东南亚、东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伟大的和平使者》
【答案】:无
【解析】:
D、提升有军功的士兵地位
【答案】:
【解析】:
他不仅极有胆量和魄力,而且精通治国方略,深知用人乃治国根本,也很善于发现人才。起用姚崇、宋璟等人为相,使得朝政充满朝气,他的统治被称为( )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答案】:
【解析】:
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答案】:
【解析】:
综合探究:
中华文明亘古久远,瑰丽多彩.且不说秦汉雄风、魏晋风度,单是大唐气象就让多少人荡气回肠、百转千回.锦绣两宋,大元一统,物华大明,康乾辉煌犹如一幅幅流光溢彩的画卷,溶进了中华民族的血脉,凝固成人类的精神家园。
【落日辉煌】
材料五:毛泽东曾经评论说,康熙皇帝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
请写出唐朝的第一个盛世名称及鼎盛时期的统治者.
繁荣富庶、天下太平的唐朝不仅有吸纳世界文化精华的魄力,也有远播中华文化的气度与能力,试从唐朝的对外关系中各举一例说明。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课盛唐社会气象]北师大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四十七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远
行不劳吉日出。”杜甫这首诗称颂的是( )
A、贞观之治
B、开元盛世
C、贞观遗风
D、康乾盛世
【答案】:
【解析】:
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
为经营宋代海上丝绸之路,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什么机构加以管理?南方的赋税收入在国家财政中的比重也已经超过北方。这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举两例说明。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什么?最远到达哪里?
如图《清时期全图》中我国疆域南到哪里?今天,一些国家在南海兴风作浪,妄图将占有的岛礁合法化.从维护国家统一角度出发,你有何感想?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大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大起义
【答案】:
【解析】:
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生活。下列诗句,能反映唐玄宗统治前期盛世景象的是( )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