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实验室方案方案----上海顶邦教育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合集下载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与分析一、目的1.学会根据实际机械模型的结构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2.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3.进一步巩固对机构结构分析的了解。

二、设备和工具1.各种机器实物;2.各种机构模型;3.钢皮尺;4.外卡;5.铅笔与橡皮(自备);6.草稿纸(自备)。

三、原理和方法1.应用符号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所有的构件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的数目、种类、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在机构运动简图中可以避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略的符号来代表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购比例尺表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由此说明实际机构的运动特征。

常用的符号示例,可参阅郑文纬等主编的《机械原理》(第七版)。

2.测绘方法(1)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测绘时使被测绘的机器或模型缓慢地运动。

从原动构件开始仔细观察机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位,从而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

(2)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根据相联接的两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的性质,来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

(3)绘制机构简图——在草稿纸上不按比例尺用徒手按规定的符号及构件的联接次序逐步画出机构简图,然后用数字l 、2、3 ……分别标注各构件,用拉丁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仔细测量机构的运动学尺寸(如回转副的中心距和移动副导路间的夹角等)任意假定原动构件的位置,并按一定的比例尺将机构简图画成机构运动简图。

比例尺μl AB l AB =实际长度(米)图上长度(毫米)3.示例试绘出图1—1,a 所示偏心轮机构模型的机构运动简图。

(1)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当使原动构件(偏心轮)运动时,可以发现机构具有四个运动单元:机架l——相对静止;偏心轮2——相对机架作回转运动;连杆3——相对机架作平面复杂运动;滑块4——相对机架作直线运动。

(2)确定各个运动副的种类根据各相互联接的构件间的接触情况可知,全部四个运动副均系低副:构件2相对机架1绕O点回转,组成一个回转副,其轴心在O点;构件3相对构件2绕A点回转,组成第二个回转副,其轴心在A点;构件4相对构件3绕B点回转,组成第三个回转副,其轴心在B点;构件4相对机架l沿直线C—C作直移运动,组成一个移动副,其导路方向同C—C。

机械原理实验

机械原理实验

实验一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一、实验目的1.对运动副、零件、构件及机构等概念建立实感。

2.培养依照实物机械绘制其机构运动简图的能力。

3.熟悉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用具1.牛头刨床模型,抛光机模型等各种机构模型2.学生自备:圆规、分规、有刻度的三角板(或直尺)、铅笔、橡皮及草稿纸等。

三、实验要求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和阅读教材中的有关章节,熟悉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基本要求,掌握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方法。

实验时根据给出的机构模型,仔细观察和分析后,正确绘制机构运动简图。

要求每位同学画出3~4个机构运动简图,并计算机构自由度,把计算结果与实际机构进行比较,验证其有无错误。

四、基本原理机构的运动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运动副的类型、数目及运动副的相对位置有关,而与构件的外形、组成构件的零件数目及固联方式、运动副的具体结构等无关。

因此,在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可以撇开构件的复杂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而用简单的符号来代替构件和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尺表示各运动副的相对位置,即可表明机构中运动传递的情况。

五、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1.了解要绘制的机械的名称及功用,认清机械的原动件及工作构件(执行机构)。

2.缓慢转动原动件,细心观察运动在构件间的传递情况,了解活动构件,运动副的数目及其性质。

在了解活动构件及运动副数时,要注意到如下两种情况:1.当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很小时,易误认作为一个构件;2.由于制造的不精确,同一构件各部分之间有稍许松动时,易误认作为两个构件,碰到这种情况,要仔细分析,正确判断。

3.要选择最能表示机构特征的平面为视图平面;同时,要将原动件放在一适当的位置,以使机构运动简图最为清晰。

4.按GB138-74中规定的符号绘制机构运动简图,在绘制时,应从原动件开始,先画出运动副,再用线联接属于同一构件的各运动副,即得各相应的构件。

原动件的运动方向用箭头标出。

在绘制时,在不影响机构运动特征的前提下,允许移动部分 的相对位置,以求图形清晰。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05-10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2005-10

实验指导书GUIDE BOOK FOR EXPERIMENT张云文李海涛姚海蓉编著AND目录CONTENTS说明 (1)前言 (2)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 (3)实验二 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 (6)实验三 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 (12)实验四 转子动平衡实验 (16)附录1 PCL-812PG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使用说明 (19)附录2 机构应用工程实例 (21)说明Brief Instruction机械原理是机械类专业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强调与工程实践应用相结合,以帮助培养同学们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环节是课程的重要实践环节,不仅可以籍此巩固理论知识,而且对培养同学们的工程实践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机械原理共56学时。

理论教学50学时,实验学时6学时。

根据国家教委“高等工业学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以我校的教学计划为依据,本着“培养学生综合设计能力”的教学宗旨,开设了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实验(实验一)、机构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实验二)、机构组合创新设计实验(实验三)、转子动平衡实验(实验四)作为机械原理的基本实验内容。

其中,动平衡实验由于设备老化,目前设备达到的教学效果完全可以由课内教学实现,因此目前该实验暂时取消。

待购置现代动平衡试验设备后即可随时开设。

此外,已在部分班级试点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计算机虚拟实现、选做研究项目运动参数测试实验台的软硬件改进设计等。

同时,还拟开设选修实验——范成实验的模型实现,综合性、开放性实验——运动方案分析实验。

这部分实验内容暂时单独成篇,待条件成熟即可列入本实验指导书。

附录2中的机构应用工程实例是为了开阔同学们的视野,其实是工程实际中实现某种功能的一个运动方案,而决不是唯一的、或最好的解。

实验考核成绩分预习、实验操作、实验报告三部分。

实验成绩并入课程总成绩,约占10%。

为便于同学们预习,了解实验内容,完成实验报告,特编著本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机械设计实验指导书姓名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机械工程系力学教研组编实验课守则1.机械设计实验课是学好机械设计课程的重要环节。

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知识。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掌握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因此,学生对每个实验都要认真对待。

2.实验前要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书,了解实验目的和基本原理,准备好需自备的计算器、文具等。

实验开始前指导教师根据需要进行检查、提问。

3.实验时要求原理清楚,操作认真,数据准确,查表熟练。

4.严格遵守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注意安全。

对于仪表、设备、工具的性能有不了解之处,应及时询问指导教师,对于非指定使用的设备、工具不得乱动乱用。

5.实验出现故障时,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以便查明原因,妥善处理。

6.爱护公共财物,不得将实验室工具、仪表等带出实验室,如有损坏、遗失公共财物,视情节应给予赔偿。

7.设备用毕,及时切断电源。

整理全部仪器和附件,使之恢复原位。

8.实验结束后认真完成试验报告,按时交给指导教师批阅。

实验一 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一、 实验目的1.掌握根据各种机构实物或模型绘制机构运动简图的方法; 2.验证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3.分析某些四杆机构的演化过程。

二、 实验设备和工具1.各类机构的模型和实物; 2.钢板尺、量角器、内外卡钳等;3.三角尺、铅笔、橡皮、草稿纸等(自备)。

三、 实验原理由于机构的运动仅与机构中构件的数目和构件所组成的运动副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有关。

因此,可以撇开构件的实际外形和运动副的具体构造,用简单的线条来表示构件,用规定的或惯用的符号来表示运动副,并按一定的比例画出运动副的相对位置,这种简单的图形即为机构运动简图。

四、 实验步骤1.使被测机构缓慢运动,从原动件开始,循着传动路线观察机构的运动,分清各个运动单元,确定组成机构的构件数目;2.根据直接相联接两构件的接触情况及相对运动性质,确定运动副的种类; 3.选择能清楚表达各构件相互关系的投影面,从原动件开始,按传动路线用规定的符号,以目测的比例画出机构运动示意图,再仔细测量与机构有关的尺寸,按确定的比例再画出机构运动简图,用数字1、2、3……分别标注各构件,用字母A 、B 、C ……分别标注各运动副;比例尺)(构件在图纸上的长度)(构件实际长度mm AB cm L AB L =μ4.分析机构运动的确定性,计算机构运动的自由度。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报告

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生实验守则1.学生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有关实验内容,提供预习报告或经教师提问检查同意后方可进行实验。

迟到15分钟以上者,取消本次实验,成绩为零。

2.服从教师指导,按照实验步骤、要求和操作规程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如实记录数据,不得伪造和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需经教师审核,不合格者必须重做。

3.爱护仪器设备,节约使用材料。

使用前详细检查,使用后整理就位,发现丢失或损坏立即报告。

未经许可不得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及其它物品,不准将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4.进入实验室必须自觉保持室内安静、环境整洁,严禁吸烟、进食。

必须注意安全,防止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若发生事故应立即切断电、气源,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并保持现场,不得自行处置。

待指导教师查明原因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实验。

5.实验完毕后,应整理好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打扫好卫生。

经实验指导教师检查仪器设备、工具、材料和实验记录后方可离开。

6.实验后应对实验结果进行认真分析、整理、计算,按要求独立完成实验报告。

凡不合要求者视具体情况补做实验或补写实验报告。

7.凡因违反操作规程或擅自动用其他仪器设备而导致损坏者,必须写出书面检查,视情节轻重和认识程度按章予以处理。

8.在实验中对破坏实验规章制度,违反操作规程,不听指导的学生,实验教学人员有权停止其本次实验,本次实验成绩为零。

由学生提出或教师组织的课外实验,须事先向有关实验室提出申请,经系领导批准同意后,在实验室安排的时间内进行。

补做实验须由本人提出申请,经任课教师同意、系领导批准后,在实验室安排的时间内进行。

前言机械原理实验是机械原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对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工程实际观念、科研创新能力具有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机械原理实验的任务和目的是:1.使学生了解和熟悉机械原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和装置;2.使学生能熟练使用机械原理实验常用的仪器、工具和量具;3.使学生能掌握机械原理实验的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法,能掌握常用测试技术、数据采集和处理等基本技能,逐步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实验结果的综合处理和分析能力以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表达能力;4.使学生初步具有理解、改进机械原理实验方案的基本能力;5.使学生初步养成善于观察实验现象并作深入思考和分析的习惯;6.使学生逐步具有不怕困难、勤于动手的良好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谨思考的科学态度,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机械原理实验三实验四指导及实验报告

机械原理实验三实验四指导及实验报告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一、实验目的1、加深对刚性转子动平衡概念的理解;2、掌握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的原理及基本方法。

3、了解动平衡试验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二、实验设备1、JPH-A型动平衡实验台;2、转子试件;3、平衡块;4、百分表0〜10mm三、实验原理由《机械原理》所述的回转体动平衡原理知:一个动不平衡的刚性回转体绕其回转轴线转动时,该构件上所有的不平衡质量m i所产生的离心惯力总可以转化为任选的两个垂直于回转轴线的平面内的两个当量不平衡质量m!和m2 (它们的质心位置分别为匚和「2 ,半径大小可根据数值m i、m2的不同而不同)所产生的离心力。

动平衡的任务就是在这两个任选的平面(称为平衡基面I、II)内的适当位置(*和r2)加上两个适当大小的平衡重m!和m2, 使它们产生的平衡力与当量不平衡重产生的不平衡力大小相等,而方向相反,即:半径r越大,则所需的平衡重m就越小。

此时,工F =0且工M =0,该回转体达到动平衡。

转子不平衡质量的分布有很大的随机性,而无法直接判断其大小和方位。

因此很难用公式来计算平衡重,但可用实验方法来解决。

“刚性转子动平衡实验”是利用实验用动平衡实验台测定需加于两个平衡基面上的平衡质量的大小和方位,并通过增减配重质量来进行校正,直到达到平衡。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1、将平衡试件装到摆架的滚轮上,把试件右端的联轴器盘与差速器轴端的联轴器盘,用弹性柱销柔性联成一体。

装上传动皮带。

2、用手转动试件和摇动蜗杆上的手柄,检查动平衡机各部分转动是否正常。

松开摆架最右端的两对锁紧螺母,调节摆架上面的安放在支承杆上的百分表,使之与摆架有一定的接触,并随时注意振幅大小。

3、开机前将试件右端圆盘上装上适当的待平衡质量(四块平衡块),接上电源启动电机,待摆架振动稳定后,调整好百分表的位置并记录下振幅大小yO (格),百分表的位置以后不要再变动,停机。

4、在补偿盘的槽内距轴心最远处加上一个适当的平衡质量(二块平衡块)。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齿根圆半径(mm) rf
rf = r − (ha* + c* )m + xm
(四) 范成齿形图(将画有范成齿形,并标注尺寸参数的圆图纸贴上)
17
(五) 问题思考 1. 齿轮切齿时什么条件下会产生根切?应如何避免? 2. 在用齿条刀具加工齿轮过程中,刀具与轮坯之间的相对运动有何要求? 3. 用 同 一 把 齿 条 刀 加 工 出 来 的 标 准 齿 轮 和 正 变 位 齿 轮 , 试 定 性 分 析 以 下 参 数
尺寸名称
符号
计算公式
பைடு நூலகம்
计算结果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x= )
分度圆半径(mm) r
r = 1 mz 2
最小变位系数
x min
x
=
ha *
zmin − z min
z
最小变位量(mm) xm
xm = xminm
基圆半径(mm) rb
rb = r cosα
齿顶圆半径(mm) ra
ra = r + ha*m + xm
1 2
五、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实验日期:
实验人班级:
实验人姓名:
同组实验者:
指导教师:
(一) 预习作业: 1. 机构运动简图中,移动副、转动副、齿轮副及凸轮副各应怎样表示?
2. 绘制机构运动简图时,应如何选择长度比例尺和视图平面?
3. 什么是复合铰链、局部自由度和虚约束?
(二) 实验结果:
机构 名称
公式。
标准齿轮
变位齿轮
分度圆直径
齿顶圆直径
齿根圆直径
基圆直径
齿距
齿厚
齿槽宽
(二) 原始数据
齿条刀 模数 m 压力角α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

《机械原理》实验指导书《机械原理》课程课程编号:428014实验指导书主撰人:聂时君审核人:朱连池单位:通信与控制工程系二O一三年五月目录实验一、机构认知实验二、机构运动简图的测绘和分析实验三渐开线齿廓的范成实验实验四、渐开线齿轮参数的测定实验实验五、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注:红色标记为本学期我们所要做的实验项目,请大家写好预习实验报告。

前言1.实验总体目标通过实验教学,应达到以下目标:1.巩固本课程所要求的基本理论知识,加强实践认识,提高实践能力;2.了解一些与本课程有关的最基本的机械实验方法,并且运用实验方法研究机械的技术。

2. 适用专业年级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年级3. 实验课时分配实验项目实验要求实验类型每组人数实验学时实验一预习实验报告验证 1 2实验二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三预习实验报告设计 1 2实验四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1 2实验五预习实验报告综合 3 24. 实验环境主要面向机械专业开展机械基础实验与机械系统创新设计及制作的实践教学。

机械原理实验室包括“常用机构陈列柜参观及创新设计盒功用熟悉”、“机构运动简图测绘分析”、“渐开线齿阔范成原理”、“基本机构运动参数测量与分析”、“回转构件的动平衡”等。

5. 实验总体要求首先,学生应认真预习实验教材,明确实验的目的与要求,掌握与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了解要做实验对象的内容;其次,了解实验所用的设备和仪器,实验时了解使用方法和操作过程,实验后对测试数据进行数据处理。

6. 本课程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建议1.了解典型的机械加工设备的工作原理,各组成部分及其功用,认知机、电、液在机械设备上的应用,重点认知真实机器上的常见机构及其作用。

2.初步掌握测绘机构运动简图的技能;验证和巩固机构自由度的计算,并明确自由度数与原动件数的关系。

3.加深对机构组成原理的认识,进一步了解机构组成及其运动特性;提高工程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及综合设计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原理实验室方案目前职业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最大的特点就是专门性强,专业性差。

虽然可以适应社会的发展,但是对社会的发展起不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这也是企业在招聘人才时存在的最大问题。

要解决这一现象,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思路最好贴近于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机械原理课程是机电类各专业中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主干课程,属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原理、基本理论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机械零件的能力。

其专业覆盖面约占工科专业的80%,在培养和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机械原理课程实验课是机械原理课中重要的实践环节。

以前的机械原理课程实验大多是验证性的试验,只偏重于一些几何参数、运动参数、动力参数的测定和分析。

这些实验对学生掌握课堂中所学的基本概念,加深理解一些基本原理具有显著的效果,但这些实验作为课程教学的一部分,在培养学生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新机构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动手能力方面还远远不够。

提高学生理论学习融会贯通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基本理论、基本原理的能力是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也同我们的培养思想“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相吻合。

机械原理实验室是机械原理系列课程:《机械原理》和《机械原理》的教学实验基地。

承担机械与汽车工程系机械原理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教学实验课,以及机电综合实践的部分实践环节。

机械原理实验室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造性设计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打破传统的演示性、验证性、单一性的实验模式,建立新型的设计型、搭接型、综合型的实验体系;实验教学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成以学生为中心,从强调学术型转变为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应用型。

实验室开设了机械创新设计陈列演示实验、带传动实验、机齿轮综合实验、转动平衡实验、机械系统创意组合综合实验、机构运动方案创新设计实验等。

详细参数:DB-33 机械原理陈列柜一、概述:《机械原理》示教陈列柜是根据大、中专院校、技校、职业学校的机械原理教学大纲设计的电化教学设备。

演示形象逼真,运行可靠,制作工艺美观,使用本陈列柜可提高教学效果,节约学时是一套现代化机械课程教学应用实验室设备。

二、技术规格:1、本陈列柜共分十个单体陈列柜组成,陈列柜体外形尺寸:1200×530×1900mm(长×宽×高)2、具有多功能语音播放控制系统。

语音解说同步演示,采用单独驱动由电脑或电子设备控制运转演示。

控制采用液晶触摸屏控制和遥控控制自动运行讲解、可顺序循环与重复播放运转,又能根据教材、教学需要而任意选择还是单独演示等。

解说词播放在100平方房内声音宏亮。

3、柜体采用1.0mm厚的SPCC冷扎板焊接而成,表面采用中温磷化喷塑制作,柜体刚性好。

柜内陈列面板为超豪华铝塑夹层板,承载性好。

板面附有必要的图表和文字说明,外形美观大方,经久耐用。

4、柜顶部装有照明日光灯,柜背设有对开门,有利维护设备和方便维修。

柜下部设有柜箱,方便存放单个模型、实验箱及相关实验文档。

柜底装有万向轮,方便移动,符合人机工程要求。

5、模型材料采用铝合金、亚克力有机板与工程塑料制造;三、陈列柜的基本参数及配置:参考图片DB-LG11 带传动实验台一、实验内容:1、平皮带和三角带滑差率和皮带传动效率的测定,通过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测试并自动绘制滑差曲线和效率曲线;2、通过液晶显示面板读数进行平皮带和三角带滑差率和皮带传动效率的测定,人工绘制滑差曲线和效率曲线。

二、性能特点:1、利用拉压传感器独特的张紧力测试装置,来测试皮带的张紧力,能实现皮带传动受力分析实验;2、采用传感器和A/D采集并转换成主动带轮和从动带轮的驱动力矩和阻力矩数据,采用角位移传感器和A/D板采集并转换成主、从动带轮的转数。

最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作出滑动曲线和效率曲线;3、可通过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进行皮带传动的运动模拟,可观察弹性滑动及打滑现象;4、可更换不同直径的平皮带轮和三角带轮,做不同带传动的实验。

5、计算机测试分析软件功能强大,可自动或人机结合进行测试分析、理论仿真、保存数据和提交实验报告。

三、软件内容及特点:1、利用串口实现数据采集箱与电脑之间的通讯;2、可以实时显示运动参数的适时变化曲线;四、造型及表面处理:1、大气美观、实物感强、加工精细;2、金属外露件镀铬、其他表面防锈处理加喷塑;3、塑表面平整、光滑清、清洁无划痕和脱落斑点。

五、主要技术参数:1、驱动电机功率:355W2、负载电机功率:355W、负载变动范围:0-300W(有级)3、调速方式:电子调速;4、调速范围:0-800rpm;5、带轮基准直径:平带轮D1=D2=120mm;三角带轮D1=120,D2=80;平带轮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带长985mm;三角皮带:A 925;弹性圆带;同步带6、额定转矩:T=1.68N·m ;7、测力矩传感器:量程=5kg、精度:1%FS ;8、拉压传感器:量程:7Kg 精度:0.3%FS ;9、光栅角位移传感器:200栅/转10、外形尺寸:740×475×320mm;11、重量:70kg;六、实验台基本配置:1、测力传感器:2个:量程5kg;2、拉压传感器:1个;3、光栅角位移传感器:2个;4、测试分析软件:1套;5、随机工具:1套;DB-JHS 组合式轴系结构设计实验箱一、概述该实验台采用组合设计原理,适用于机械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等课程开设轴系拆散与结构分析、组合创新设计等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是机械设计与创新实验室的重要设备二、主要技术特点:1、具备开设轴系结构设计和轴系结构分析两大项实验功能,对培养学生的机械设计能力具有明显的效果2、由8类4 0种1 6 8件零件组成的实验箱,能方便地组合出数十种轴系结构方案,具有内容系统,方案多样的特点。

3、零件用铝合金精加工制成,质量优良。

4、配有实验指导书和装拆工具供学生按照设计思路进行装配和模拟设计5、实验箱可供4 - 6人使用。

三、主要技术参数外形尺寸:580×360×160mm;重量:约25 kg。

四、实验项目1 . 轴系结构拆装实训2 . 轴系结构分析3 . 轴系组合设计DB-MX05 减速器模型减速器是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的独立的闭式传动装置,用来降低转速和增大转矩,以满足工作需要,在某些场合也用来增速,称为增速器。

选用减速器时应根据工作机的选用条件,技术参数,动力机的性能,经济性等因素,比较不同类型、品种减速器的外廓尺寸、传动效率、承载能力、质量、价格等,选择最适合的减速器。

减速器是一种相对精密的机械,使用它的目的是降低转速,增加转矩。

实训内容包括:典型零部件的三视图绘制、零件的表达方式、标准件的绘制、机械装配体的拆装和绘制及拆装和测绘工具的使用。

本实训室作为制图课程的实训基地,制图课程中的技能训练部分都要在此进行。

首先可以进行零部件的测绘,把零件进行分类,绘制所有图形的三维和平面图,让学生进行作业和训练;其次,还有配置一部分装配体,进行拆装和测绘。

一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形230×200×170展开式两级减速器外形285×250×180三级圆柱齿轮减速器外形500×260×280DB-DPHYL 动平衡原理实验台商品详细介绍:一、概述动平衡原理实验台的转子安装在框型摆架上的支撑滚轮上,摆架在左端硬性支撑,右端悬浮式安装。

通过刚性转子的动平衡实验,可以使学生直观、深入地理解动平衡的原理以及实验室过程中各偏心轮的适时状况(偏心角度、质径积、转速大小等)。

如:不平衡质量对动平衡的影响、不平衡质量相对转子中心位置对动平衡的影响及两盘偏心质量间夹角对动平衡的影响。

二、动平衡原理实验台实验内容1.不平衡质量对动平衡的影响;2.各不平衡质量相对相位角的变化对动平衡影响;3.计算达到动平衡被测转子上不平衡质量与补偿盘上补偿质量质径积的大小的方法。

三、动平衡原理实验台主要技术参数1.电机功率:90W2.工作电压:220V3.电动机转速范围:0-1400rpm;4.百分表量程:0-10mm5.动平衡转速:450rpm6.试件质量:≤10kg7.试件最大直径:Φ=200mmDB-PS02 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分析实验台一、主要技术参数:1、直流电机功率:600W;2、工作转速:0-800 rpm;3、负载范围:0-25Nm;4、最大中心高度:150mm;5、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参数:2个、1000栅/转;6、测力传感器参数:2个、额定量程5 kg、20kg,精度0.1%;7、装配立板尺寸:600×540mm,装配平台尺寸:660×1100mm;8、外形尺寸:1160×760×680mm;9、重量:280kg 。

二、基本配置:1、空间及平面搭接平台:该实验台提供了空间与平面传动的搭接组合平台及各种搭接需要的走条(滑槽)三大类(6根)以及安装平板3件;2、驱动源:采用直流调速电机,其动力输出端可联接带、链联轴器等,另一端联接光栅角位移传感器,其圆周方向有测力传感器,可检测动力输出的扭矩和速度;3、传动形式:①带传动、②链传动、③齿轮传动(开式齿轮、闭式齿轮):开式齿轮传动包括:直齿、斜齿、圆锥齿轮、蜗轮蜗杆传动;闭式齿轮传动包括:园柱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行星轮减速器、蜗轮蜗杆传动。

④凸轮传动:滚子从动件、尖端从动件、平底从动件。

4、支承包括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

5、联轴器:可伸缩万向节联轴器、弹性柱销联轴器、挠性爪型联轴器、滚子链联轴器、单叉铰链联轴器、双叉铰链联轴器6、离合器:采用DLYO-5A型牙嵌电磁离合器,外装双槽皮带轮(D2=173mm),其两端轴伸可联接;7、传动零部件库有中间传动装置两种(中心高分别为H1=75,H2=85), 轴套3种10件,调整垫9种36件,联接法兰5种9件,飞轮1件,平衡块3种3件。

变载荷、加载器以及组合搭接所需的联接件库;8、光栅角位移传感器两个(GJF-7-5V/1000P),测力传感器两个;软件一套随机工具一套。

三、实验内容1、开、闭式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及搭接:可设计拼装开式和闭式机械传动系统26种上;2、①测试并绘制机械传动系统的速比、转矩、效率等机械特性曲线;②分析比较不同机械传动系统的机械特性的差别;③分析比较开式传动和闭式传动的机械特性差别;3、机械系统润滑性能的研究。

四、性能特点1、将开式和闭式机械系统进行集成分析对比,扩展学生创新研究视野;2、传动系统配置加油枪、接油盘,可进行不同润滑状态的传动性能研究;3、可设计拼装开式和闭式机械传动系统26种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