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届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九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九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九
17.(2011·江苏省扬州市)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赵普是宋太祖时的宰相。

他熟读《论语》,为人严肃刚正,虽然有嫉妒刻薄的毛病,但能以天下事为己任,不愧为一代名相。

B.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组成,常按照“次重要—重要—最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它的写作要求真实、及时、简明。

C.《背影》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

文章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着重写了车站送别的情景,表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孔乙己》《雪》分别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和散文诗集《野草》。

【答案】B(消息一般按照“最重要—重要—次重要”的顺序安排材料。


18.(2011·辽宁省沈阳市)下列名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战国策》是战国时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西汉末刘向统计编订。

B、《钦差大臣(节选)》中市长主官员们得知上了假钦差的当,个个丑态毕露。

C.《爱莲说》的作者是刘禹锡,唐代著名诗人,字梦得。

D.毕淑敏,当代女作家,我们学过她的作品《一厘米》。

【答案】C。

2016届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2016届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2016届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

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十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十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十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19.请选出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诗这种文学样式,偏重于抒情言志,即便是叙事诗或意在说明科学现象和阐明哲理的诗,也必须饱含感情。

B.“昨晚,来自国内外的嘉宾共同见证了深圳大运中心的落成。

”这句话的主干是“嘉宾见证落成。


C.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

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D.“人们不知道地球为什么要发那么大的脾气,或许仅仅是因为它喜欢运动。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答案】C 《藤野先生》不是小说,是散文。

20.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来源:学_科_网Z_X_X_K] A.高尔基的自传体小说《童年》展示了他那苦难而难忘的童年生活。

B.母爱、童真和对自然的赞美,是《繁星》和《春水》的主题歌。

C.《格列佛游记》中,格列佛乘“冒险号”救出了土著黑人“星期五”。

D.《朝花夕拾》原题叫《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留给我们的优美的散文珍品。

【答案】C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六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六

2016年初中语文文学常识真题训练及答案六
(2011·湖北省宜昌市)古人大多既有名,又有字,并常按长幼排行的次序来取字,如三国时期的孙家四兄弟:孙权,字仲谋;孙策,字伯符;孙匡,字季佐;孙翊,字叔弼。

请问谁是四兄弟中的老二?为什么?(2分)
【答案】老二是孙权。

因为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来排列,“仲”排行第二。

(2011·湖南省娄底市)下列文学常识表达有错误的一项是()
A.《水浒传》塑造了一大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其中侠肝义胆、疾恶如仇、脾气暴躁却
又粗中有细的鲁达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B.《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19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和诗人安徒生,作品讲述了一个经历
太多困苦和灾难的丑小鸭,在好心人的爱护帮助下变成了美丽的白天鹅的故事。

C.《白杨礼赞》这篇优秀的抒情散文,运用象征手法,通过白杨树这个艺术形象,歌颂
了朴质、坚强、团结向上的精神和意志。

D.司马光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离骚》”。

【答案】D(《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

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版

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版

文学常识100题带答案版高考备考:2016年高考复备考古代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XXX。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答案:B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铸的凸出的文字或花纹。

文字凸起为阳文,凹陷为阴文。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XXX。

清代当前逐步称南海。

文指XXX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XXX皇帝的主持下,由XXX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答案:B(XXX的姓氏不是鲁,姬姓,XXX,名班,人称公输盘、XXX、班输,尊称公输子。

又称鲁盘或者XXX,惯称“XXX”)3.下列对白话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XXX (XXX)、XXX(世宗)、XXX(中宗)、XXX(高宗)、XXX(XXX)、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XXX、八狄、XXX、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XXX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履历了XXX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XXX搜集、至XXX辑录等进程。

对《楚辞》及其研讨史作研讨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2016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2016中考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201考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2012 ·)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文房四宝”是指笔、墨、纸、砚; “戏曲四行当”是指生、旦、净、丑。

B. “三”在古汉语中往往泛指多次。

“吾日三省吾身”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三”都是这个意思。

C.诗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演化出许多不同的形式。

诗、词、曲,从文学角度看,都是诗歌。

D. “狼来了” “大人国” “智取生辰纲” “三调芭蕉扇”的故事分别出自《伊索寓言》《格列佛游记》《水浒》《西游记》。

2.(2012 ·)下列各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古人说的“弱冠”指的是男子20岁,“桑梓”指的是故乡,“鸿雁”常用来喻指书信。

B.下面这句话中的标点符号运用完全正确:花市上,牡丹、牵牛、梅花、菊花等等… …四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C. “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此句的主干是,桥恢复青春。

D. “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的感人事迹,经过媒体的大事渲染,传遍了祖国大江南北。

”句中加点成语运用不够恰当。

3.(2012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颂公德的文字,叫作“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

这种文体一般是不用韵的。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

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

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的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4.(2012 ·贵州省安顺市)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A.《变色龙》──法国──契诃夫 B.《背影》──现代──朱自清C.《饮酒》──东晋──陶渊明 D.《陋室铭》──唐代──刘禹锡5.(20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以四言为主,普遍采用赋、比、兴的手法,有重章叠句的特点。

2016教师资格国考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练习题:文学常识(一)

2016教师资格国考考试幼儿综合素质练习题:文学常识(一)

单项选择题1.下列乐府诗不属于“乐府三绝”的是( )。

A.《陌上桑》B.《孔雀东南飞》C.《秦妇吟》D.《木兰诗》【答案】A。

解析:《木兰诗》和《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乐府双璧”,再加上《秦妇吟》共称“乐府三绝”。

2.被后世誉为“儿童文学之父”的是( )。

A.路易斯·卡罗B.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C.约翰·纽伯瑞D.马克·吐温【答案】C。

解析:约翰·纽伯瑞是18世纪的英国出版商,他相当重视儿童文学,并且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儿童小说《精品袖珍小书》,而且全球第一家的儿童专门书店也是由他创立的。

在此之后还陆续出版了不少优秀的儿童图书系列,其在儿童文学上的贡献巨大,开拓了儿童文学的里程碑,因此他也被后世誉为“儿童文学之父”。

3.下面诗句的出处和作者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杜甫B.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李白C.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琵琶行》—白居易D.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山中送别》—王维【答案】D。

解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王维最著名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西安》中的一句。

《山中送别》是五言绝句,“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4.下列著名作家未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

A.泰戈尔B.罗兰C.托尔斯泰D.川端康成【答案】C。

解析:印度作家泰戈尔凭借作品《吉檀迦利》获得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凭借作品《约翰·克利斯朵夫》获得l915年诺贝尔文学奖;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凭借作品《雪国·千只鹤·古都》获得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

而列夫·托尔斯泰,俄国作家、思想家,l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

2016年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2016年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最新」

2016年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最新」2016年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最新」导语:文学常识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学常识测试题及答案,仅供大家参考!【文学常识测试题】l、《诗经》本只称《诗》后又以“________”为代称,是中国最早的总集。

收录了从周初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开创我国文学________传统,列为“_________”之一。

2、《》《》《》《》合称为儒家“四书”。

3、《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体著作,相传为所作,司马光以《左传》为法,写出了著名的《》。

4、庄子,名周,世称南华真人,是学派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为《庄子》,其文章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对后世文学有很大影响。

5、是儒家学派的集大成者,建立了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又兼采法家和其他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6、屈原,名平。

我国第一位________诗人,开创了一种新诗体,因具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色彩,故称__________,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开创了我国___________诗歌传统。

《离骚》和《诗经》中的国风并称“_________”,成为"文学"的代名词。

7、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并称“班马”。

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教材中《》《》《》《》等均出于此书。

是我国第一部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8、汉乐府,主要作品为《陌上桑》《长歌行》《上邪》《十五从军征》《孔雀东南飞》,前四者见宋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后者见南朝徐陵编的《玉台新咏》。

其中《____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与《__________》合称“乐府双璧”。

9、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自号,谥靖节,我国第一位杰出的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届高三文言文文学常识专题练习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表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名定字。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比部,魏晋时设,为尚书列曹之一,尚书、门下、内史三省是隋唐时的中枢权力机构。

D.勤王,指君主制国家中君王有难,而臣下起兵救援,称为“勤王”是因为夏商周时只天子称王,其他是公侯伯子男等诸侯。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科举时代用来称呼殿试考取的人。

考中进士的人就是状元、榜眼,探花。

B.“博士”古为官名。

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服除”指守丧期满,“五服”制度是中国统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

D.“丁忧”,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需离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4、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B.“万世”,万代,讳指国君死;讳称死,还有“崩”“薨”“卒”“不禄”等。

C.“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像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形容心胸狭窄。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原名《太史公书》,共130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不肯视事为高视事:到职办公B.数为显陈舀世便宜便宜:合乎时宜之事C.瑰亦好士,深然之好士:优秀的读书人D.宠闻而疑其故,使吏案行案行:调查巡视6、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内艰”,古代指遭逢父母丧事。

赵豫在担任兵部员外郎时,母亲去世。

按照当时的规定,父母死后子女要家居守丧,赵豫服丧期满后复出做官。

B.“夺情”指夺去官员孝亲之情,官员不必离职居家守丧。

荆州知府刘永遭父亲去世,他本应弃官归家为父亲守丧,但因深受军民爱戴,英宗命他留任。

C.“乞留”指百姓请求挽留官员。

明朝重视当地百姓对地方官任期届满后去留的意见。

赵豫、赵登、孙遇都因百姓“乞留”而提升官级留任原职。

D.“大计”是明代考核外官的制度,根据官员德业表现的等第来定赏罚。

在正统十年春的“大计”中,赵豫成绩出众,从而得到皇帝的赏赐。

7、对下列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孝顺亲长、办事廉正”的意思,汉武帝时将它设立为察举考试科目,以后“举孝廉”就成为朝廷任用官员的重要来源。

B.“典边”在文中的意思是册封、奖励边防将士,甲骨文中的“典”字上边是“册”,下边是“手”,作动词意为“以圣贤古籍为据主持事务”。

C.“邮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通信和交通形式,通常由政府管理,主要为政治、军事服务,承担传递文书、接待使客以及转运物资的任务。

D.《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长于细节描写,所写人物形象鲜明,个性突出,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必擢上第”的“擢”指迁官,即升职。

与“擢”相似的还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察”与“举”等词。

B.从“欧阳修荐之”可以看出欧阳修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学上,他与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苏、曾巩、王安石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C.“廷试进士”中的“进士”是指在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殿试的人,意思是可以进授爵位的人,而应试者被称为“举进士”。

D.“赠金紫光禄大夫”中的“赠”是古代朝廷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绩,追授给死者的一种官职或称号,也称追赠;其余还有赠官、赠典等。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贞元,年号。

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的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古代帝王凡遇到大事、要事,常常要更改年号。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始于汉武帝时期,至宋神宗时期废除。

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故以“明经”为名。

C.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乞骸骨,乞求自己的尸骨能回到故乡安葬,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回老家安度晚年。

这是古代官员请求退休的萎婉说法。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 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 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曲笔,这里是指古代的史官有所顾忌或殉情避讳,而不直书其事的记载方式。

B.幸东都,旧时封建帝王到达某地称“幸”;历史上有多地被定为东都,隋唐时指洛阳。

C.故事,是古今异义词,意思是旧日的典章制度,先例。

D.封百户,指皇帝赐予某人有百户人家的封地,这百户人家的租税供其世禄。

1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在古代称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如:升迁。

也指贬谪,放逐,如“迁谪” 指贬官远地,“迁客”指流迁或被贬谪到外地的官。

B.原文“宣德二年”中的“宣德”是年号。

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而不称庙号;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文中的年号还有“英宗”。

C.“明年进都督佥事”中,“明年“指“第二年”,而在现代汉语中,“明年”指“今年的后一年”,古今意义不同。

“进”在文中指“晋升”“提拔任用”。

D.文中“谥武勇”的“ 谥”是谥号。

古代王侯将相、高级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称号叫谥号,一般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进行一种褒扬的评价,也有表贬抑的评价。

如称陶渊明为靖节征士,欧阳修为欧阳文忠公,王安石为王文公,范仲淹为范文正公。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巡按,巡按御史的简称.是监察御史赴各地的巡视者,负责考核吏治、审理大案等B、盐引,指古代官府在商人缴纳盐价和税款后,发给商人用以支领和运销食盐的凭证。

C、流民.是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普遍存农的一种社会现象,指到处流浪、无所事事的人。

D、赠,既指把东西无偿地送给别人,也指古代皇帝对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的加封。

1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小正确的一项是()A.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迂授:降级叫迁削、迁谪、右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B.檄,古代最初写在木简上的官方文书,用于晓谕、征召、声讨,也可特指声讨的文告,著名的如骆宾王的《讨武瞾檄》。

在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的意思。

c.践阼,特指皇帝登临皇位。

君主即位也可叫“践祚”、‘登极”、“登庸”、“御极”。

D.卒,“死”的‘种说法,古代天子、太后之死称崩、百岁、千秋、山陵崩等;对公、侯、伯的世爵之死,称为“薨”;有官职,有名望的人死日“卒”;只有平民之死,才直言不讳地通称“死”。

1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部是“六部”之一,长官为吏部尚书,掌管文官的任免、考选、调动等事务。

B. 祠亦称祠庙,是旧时祭祀祖先的建筑,相当于现在为纪念名人等修建的纪念堂。

C. 授为加授官职之意,表示这种意思的词语还有拜、拔、除、擢,以及左迁等。

D.致仕,古人也常称致事、休致、致政等,指的是古代官员退休,回乡安度晚年。

16、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17、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熊概,字元节”,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使用有别,名供长辈呼唤;字是供平辈和晚辈称呼。

B.“署”表示授予官职,“兼”、“领”均表示兼任官职,“行”、“守”均表示代理官职,“权”则表示暂代官职。

C.“海盐民”“民”是对百姓的称谓,常见的百姓称谓还有: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氓等。

D.“蛮”,由于受时代的限制,古代学者对四方异族的了解十分有限,对他们的异同也没有深入调查,认真识别,往往用蛮、夷、戎、狄、胡、越等来泛指四方异族。

《史记,吴太伯世家》索引说:“蛮者,闽也,南夷之名,蛮亦称越”。

中原地区古人对南方各族通称“百越”或“越族”。

1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的合称,“传”,即传记。

B.尚书,即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并称“三省”,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主要负责贯彻执行重要政令,其长官为尚书令,副长官为左右仆射。

C.“淳化二年春”,是中国古代四种主要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另外三种纪年法分别是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和年号干支兼用法。

D.“崩”是指古代帝王去世,王后去世为“薨”,诸侯去世为“卒”,大夫去世为“不禄”。

1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说刘温叟“七岁能属文,善楷隶”,这里的“楷隶”指的是“汉字七体”(汉字书写形体演变的七种体式)中的“楷书”和“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