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的扫墓习俗(最新)

合集下载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

这一节日被视为祭奠祖先和扫墓的时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习俗。

下面将介绍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

一、用鞠躬表达敬意在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习俗中,最常见的仪式是向墓地鞠躬致敬。

人们通常会提前准备好祭品,如鲜花、水果、食物等,在墓地前摆放整齐,然后用双手合十,深深地鞠躬三次,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这一仪式类似于西方文化中的祷告仪式,是对祖先的一种尊重和感激。

二、烧纸钱供奉祖先在清明节,家族成员也会前往祖先的墓地,将纸钱烧给祖先供奉。

这是中国传统的习俗之一,相信通过烧纸钱,祖先可以在阴间得到供养,保佑家族的平安和幸福。

人们通常会准备一些纸钱和其他代表财富的纸制品,如纸房子、纸车、纸衣等,然后放在火盆中点燃,烟雾缭绕,寓意着祖先得到了人间的供养。

三、整理墓地和墓碑在清明节,除了扫墓祭祖,家族成员还会对墓地和墓碑进行整理。

他们清理墓地上的杂草和落叶,修整墓碑上的字迹,清洗墓地周围的污垢。

这一习俗不仅是为了尊重祖先,也是为了维护家族的尊严和传承。

四、举行祭祀仪式在一些地区,人们在清明节还会举行庄严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深情厚意。

这种仪式通常在墓地的祭坛上进行,人们会点燃香烛,摆放祭品,并在发表祭文后,齐声高呼祝福的话语。

这一祭祀仪式不仅展示了家族的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先人的一种追思和纪念。

五、扫墓活动清明节期间也是扫墓活动最为盛行的时候。

人们会亲自前往祖先的墓地,用扫帚清理墓地上的尘埃和落叶,还会整理墓碑周围的草坪和花坛。

这一活动既是传统习俗的体现,也是对祖先墓地的尊重和爱护。

六、缅怀先人,感慨生命扫墓祭祖的传统习俗不仅是对祖先的缅怀,也是对生命的思考和反思。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时刻,人们会看到许多亲人围绕在一起,一同祭祖扫墓。

这种家族团聚的场景让人感慨万分,也让人深刻地意识到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通过扫墓祭祖,人们更加珍惜眼前的亲人和生活,铭记家族的渊源和传承。

清明节扫墓和祭祖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扫墓和祭祖的传统习俗

清明节扫墓和祭祖的传统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的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

这个节日有两个主要的习俗:扫墓和祭祖。

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清理和整理墓地,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尊敬。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个传统习俗。

一、扫墓习俗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尊敬祖先和缅怀逝去亲人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习惯于在清明节这一天前往祖先的坟墓祭拜。

扫墓的步骤如下:1. 打扫墓地:人们会带上清理墓地所需的工具,如扫帚、水桶等,先打扫墓地的周围区域,清除杂草和垃圾,确保墓地整洁。

2. 整理墓碑:清理完墓地周围后,人们会清洗墓碑,擦拭彩画,重新涂抹颜料,使墓碑焕然一新。

同时,还要检查墓碑是否需要修复,并及时通知相关的修墓工人。

3. 点燃纸钱:清明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就是祭奠祖先的灵魂。

人们会在墓前点燃纸钱和纸财物,以示对逝去亲人的尊敬和思念。

但是,由于防火安全问题,现在很多地方已经禁止在墓地点燃纸钱,改为在专门设立的纸钱焚烧炉中进行。

扫墓习俗的本质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缅怀和思念已去世的祖先,同时也是加强家庭凝聚力的一种方式。

二、祭祖习俗除了扫墓,祭祖也是清明节传统习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祭祖活动的主要内容如下:1. 祭拜祖先:家人会在家中或公共场所设立祭坛,摆放祖宗牌位、供品和香炉。

人们手捧鲜花或者香火,向先人行三鞠躬,默默祈祷,然后点燃香火,烧香敬祀。

2. 行家谒墓:有些家庭会在清明节当天亲自前往祖坟拜祭,将祭拜祖先的活动延伸到墓地。

这是一种表达对祖先的尊重和思念的方式。

3. 打理家族家谱:清明节也是人们整理家族家谱的好时机。

人们会将家族人名、籍贯、世系等记录在册,以保留家族的血脉传承。

祭祖习俗的背后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感恩之情和对家族传统的尊重,也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

总结:清明节的扫墓和祭祖习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清明节的扫墓习俗

清明节的扫墓习俗

清明节的扫墓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全民扫墓的时刻。

扫墓习俗流传已久,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墓地祭扫先人的坟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下面将从扫墓前的准备、墓地祭拜仪式以及相关的习俗传承等方面,来探讨清明节的扫墓习俗。

一、扫墓前的准备清明节过去,人们会提前进行墓地扫除准备工作。

这个准备工作包括清理坟墓周围杂草、修整墓碑、清理坟前的路面等。

人们还会准备一些祭拜用品,如鲜花、纸钱、酒食等,用以供奉祖先。

二、墓地祭拜仪式扫墓当天,人们会将准备好的祭拜用品携带至墓地。

到达后,首先要点燃香烛,以示敬意。

然后,依次摆放鲜花、纸钱、食物和酒,供奉亡者。

接着,家人们会合掌祈祷,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祝福。

在祭拜仪式结束后,人们会合家团圆,共进午餐,以示对先人的尊重和思念。

三、相关的习俗传承清明节的扫墓习俗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方面,清明节扫墓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故人的尊重和怀念之情。

人们通过祭拜祖先,感恩前人为家族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同时也借此表达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另一方面,扫墓习俗也是传承家族血脉和培养后代孝道的重要方式。

通过扫墓祭拜仪式,家人们会告诉下一代关于先辈的事迹和价值观,培养后代对家族和社会的责任感。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清明节的扫墓习俗逐渐受到了一些挑战和变革。

但是,大多数中国人依然保持着对传统扫墓习俗的坚持和重视。

一些地方政府也积极倡导和保护清明节的扫墓习俗,鼓励人们怀念故人、弘扬家族文化。

同时,一些新兴的方式也逐渐应用于扫墓祭拜中,如网络祭拜和虚拟祭品等。

这些变革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选择。

总而言之,清明节的扫墓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

通过扫墓祭拜仪式,人们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和敬意,同时传承家族的血脉和培养孝道精神。

尽管现代社会发生了很多变革,扫墓习俗也在逐渐演变,但对传统习俗的保护和发扬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仪式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仪式

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仪式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扫墓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四月初五日前后,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墓地,进行祭祀和扫墓的仪式,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下面将介绍清明节扫墓祭祖的传统仪式。

一、墓地准备在清明节前,家人会提前清理墓地周围的杂草和垃圾,保持整洁,以便安置祭品。

二、祭拜过程1. 上坟纸清明节当天,家人会带上祭拜用品,包括纸钱、纸烟、纸衣等,前往墓地。

在墓前,家人会点燃纸钱,并烧烟,意在给祖先提供物质供养。

2. 敬献祭品家人会准备水果、糕点、酒、烟等祭品,摆放在祭台上,或跪拜、或加揖,向祖先表达对往昔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3. 祭拜祖先在祭品供养之后,家人会合掌跪拜,默默向祖先祈祷,祈求祖先的庇佑和保佑,同时向祖先述说家族近况,表达思念之情。

4. 扫墓整理祭拜结束后,家人会用细土将坟头扫得平整,然后点燃纸钱,焚烧香烛,以示对祖先的哀思和敬仰。

三、祭祀习俗1. 禁止破土在清明节期间,许多地方都禁止进行土地开垦、植树造林等破土活动,以示尊重祖先和大自然。

2. 踏青郊游清明节也是春天的季节,气温适宜,人们会乘此机会外出踏青郊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3. 打麻将清明节也有一项独特的习俗,就是打麻将。

人们在祭扫完成后,会在墓地旁边的空地上摆起麻将桌,欢聚一堂,共度时光。

四、现代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祭祀习俗的看法和方式也有所改变。

如今,一些地方提倡简约环保的扫墓方式,用花篮代替燃烧的纸钱,把对祖先的思念和尊敬表达在内心深处。

总之,清明节扫墓祭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人对祖先的敬意和传统情感的传承。

传统仪式虽有变迁,但人们对先人的追思和延续家族血脉的心意始终不变。

这种传统仪式的保留,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也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清明节的墓地扫墓习俗

清明节的墓地扫墓习俗

清明节的墓地扫墓习俗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也是祭祀祖先和扫墓的日子。

在中国人的思维中,祭祀和扫墓是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尊重和怀念的重要方式之一。

在每年的清明节,人们会前往墓地,清理坟墓,瞻仰先人,并给予祭品,以示对先辈的思念和敬意。

一、扫墓习俗的由来清明节的扫墓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封建社会。

根据中国古代的传统观念,祖先是家族和子孙后代的依托和灵魂寄托。

因此,祭祀祖先和扫墓被认为是子孙们的责任和义务,也是对祖先的一种敬意。

二、墓地扫墓的意义墓地扫墓是子孙后代对先人的一种追思和纪念方式。

它不仅可以表达子孙对先人的怀念之情,更意味着对过往亲人的感恩和尊重。

同时,墓地的整理和清扫也是对先人的一种关怀和照顾,有助于维护墓地的整洁美观,向子孙们传递一种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三、墓地扫墓的仪式墓地扫墓通常有一定的仪式和步骤。

首先,前往墓地的家属会整理墓地周围的环境,清除杂草,扫除积尘,修整墓碑等。

随后,家属会点燃香烛,烧纸钱以供奉祖先。

同时,还会摆放水果、鲜花等祭品,以示孝意。

然后,家属们会跪拜瞻仰先人的墓地,合掌祈祷,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祈福之意。

最后,家属们可以留下一些美食或喜爱的物品,以供祖先消受。

四、墓地扫墓的意识形态价值墓地扫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意识形态价值。

首先,它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意义,鼓励家族成员团结一心,传承家族的传统和文化。

其次,墓地扫墓是对历史记忆的重要保护,保留了世袭家族、传统家族的血脉传承。

再次,墓地扫墓还强调了道德伦理和家庭观念的传统价值观,教育后代要尊重长辈,崇尚家族情感和责任意识。

总之,墓地扫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清明节的重要习俗之一。

通过墓地扫墓,人们除了表达对先人的思念和敬意,更传递了一种家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无论是对个体还是整个社会,墓地扫墓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并将继续在中国人的心中传承下去。

今年2024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今年2024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

今年2024清明上坟有什么讲究和忌讳引言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前往祖先墓地祭祀祖先并扫墓。

而在今年2024年的清明节上坟时,我们需要注意一些讲究和忌讳,以尊重祖先和传统习俗。

本文将介绍今年清明上坟的相关讲究和忌讳事项。

讲究事项1. 提前准备在清明节前,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各种祭祀用品和食物。

包括纸钱、酒、水果等。

同时,还需准备烧香炉、篝火和祭坛等用具,以备上坟时使用。

2. 穿戴得体上坟时,我们应该穿戴得体。

男性可以选择黑色或深色的服装,而女性则可以选择素色或素色庄重的服装。

这是为了向祖先表达我们的敬意和悼念之情。

3. 纪念活动在祭祀过程中,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纪念活动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

例如,朗诵祭文、祭奠仪式、祭拜祖先等。

这些活动既是传统习俗的一部分,也是寄托对先人的思念和追思之情。

4. 清理墓地除了祭祀祖先外,我们还应该清理墓地,扫除墓地上的杂草和垃圾。

这是为了保持墓地的整洁和尊重祖先。

5. 尊重他人在上坟期间,我们要尊重其他人的祭祀活动。

在排队等待时,遵守秩序,不要插队。

如果有需要帮助的人,我们可以主动伸出援手。

这是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

忌讳事项除了需要注意一些讲究事项外,我们还应该避免以下忌讳,以避免冒犯祖先和破坏传统习俗。

1. 不宜高声喧哗上坟时,我们应该保持肃静,避免大声喧哗。

这是为了向祖先表达我们的尊敬和敬意。

2. 不宜穿着夸张在清明上坟时,我们应该避免穿着夸张、花哨的服装。

这种行为可能会被认为是不尊重祖先和传统习俗。

3. 不宜带狗上坟根据传统习俗,狗被认为是灵异的动物,不适合出现在祭祀活动中。

因此,在上坟时不宜带狗上坟。

4. 不宜采摘墓地上的花草墓地上的花草是为祖先准备的供品,我们不宜随意采摘。

这是为了尊重祖先和传统习俗。

5. 不宜在墓地上吃东西在墓地上吃东西是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该避免。

这是为了尊重祖先和其他祭祀活动的人。

结论今年2024年清明节上坟时,我们需要遵守相关讲究和忌讳,尊重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

清明节的扫墓与祭祖仪式

清明节的扫墓与祭祖仪式

清明节的扫墓与祭祖仪式清明节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缅怀祖先、扫墓祭奠的传统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前往祖坟扫墓、祭拜祖先,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与敬意。

下面将为您介绍清明节的扫墓与祭祖仪式。

一、扫墓仪式扫墓是清明节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承载着人们对往生亲人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

扫墓通常在清晨或傍晚进行,从祖辈留下的墓穴前开始。

扫墓前,人们往往会带上祭祀所需的物品,如鲜花、纸钱、清水、食品等。

在安静庄重的氛围中,家人们整齐排列,缓缓向祖坟行进。

在祖坟前,家人们会先整理坟地,清理周围的杂草和落叶,然后撒上一些清水。

接着,将鲜花摆放在墓前,象征着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紧接着,每位家人会点燃纸钱,并放在墓前。

烧纸钱是为了供奉祖先,在古人的思维中,这样做可以让祖灵得到安抚与祝福,也是对祖先的一种热忱悼念。

二、祭祖仪式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不仅扫墓,还会进行祭祖的仪式。

这是为了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展示对家族血脉的尊重与传承。

祭祖仪式一般在祖坟前的三五米处搭起一座祭台或供桌。

供桌上通常摆放着香烛、鲜花、水果、糕点、酒等,以及祖先的照片或牌位。

仪式开始时,家长或家族中最年长的人负责主持,率领家人们齐声高呼祖先的名字,展开诚挚的祭祀。

接着,家人们一起烧香祭拜。

大家先点燃香烛,再将燃香点燃的火苗轻轻接触到纸钱上,然后将纸钱放在供桌上。

这一过程既表达了对祖先的崇敬,也认为这样可以将祭品的祝福传达到天界。

祭拜结束后,家人们还会一同向祖先行三鞠躬,并献上自己心中的祝福与感激。

这个时刻,家族的凝聚力得以进一步加强,家人间的亲情与传承也得以彰显。

三、扫墓与祭祖的意义清明节的扫墓与祭祖仪式,不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象征。

扫墓祭祖,代表了人们对祖先的感恩之情,传承了家族的血脉与文化。

首先,扫墓祭祖是对祖先的感谢和敬仰。

祖先是我们的根,是我们能够生存和繁衍的源头。

通过扫墓祭祖,我们向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祭祖扫墓的祭祀仪式

祭祖扫墓的祭祀仪式

祭祖扫墓的祭祀仪式祭祖扫墓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重要的仪式,通过这一仪式,人们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怀念之情。

下面将为您详细介绍祭祖扫墓的仪式流程和相关习俗。

一、准备工作1. 时间选择:祭祖扫墓一般在清明节前后进行,也可以根据家族传统选择其他合适的日子。

2. 墓地清理:在祭祀之前,要先将墓地清理干净,除去杂草和落叶,保持墓地的整洁。

3. 祭品准备:祭品包括酒、糕点、水果、食物等,根据地区和家族的不同,祭品的种类和数量也有所差异。

二、祭祖仪式流程1. 点燃香烛:开始仪式时,首先要点燃香烛,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

2. 行三鞠躬礼:接下来,家族成员进行三鞠躬礼,以示对祖先的尊敬和感谢。

3. 敬奠祭品:将准备好的祭品摆放在墓前,然后开始敬奠祭品,用酒洒地和扬饭、食物等,以供祖先享用。

4. 祭文祷告:家族长辈或族人代表朗读祭文祷告,表达对祖先的思念之情和对家族的祝福之意。

5. 参拜行礼:家族成员依次行礼,向祖先墓前鞠躬,并可向祖先表达自己的心声和祈愿。

6. 祭奠结束:祭奠仪式结束后,可以在墓前合家围坐,共进午餐,以表达家族团结和睦的精神。

三、祭祖扫墓的相关习俗1. 扫墓和整理墓地:祭祀之后,人们通常会对墓地进行扫墓和整理工作,以保持墓地的整洁,同时表达对祖先的敬意。

2. 植树立碑:为了纪念祖先和表达对他们的敬仰,有些家族会在墓地附近植树或建立墓碑。

3. 家族聚会:祭祀活动也成为家族成员之间交流和团聚的机会,有些家族会在祭祀后组织家族聚会,加强家族的凝聚力。

祭祀仪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祭祀活动,人们不仅表达对祖先的感恩之情,还传承了家族的血脉和文化传统。

无论是在清明节还是其他时间,祭祖扫墓的仪式都是家族和睦、传承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

希望我们能够继承和传扬这一传统,让祖先的精神永远在我们心中活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清明节的扫墓习俗篇一
清明节禁忌:1、孕妇避免扫墓
通常来说孕妇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从别的方面来说,清明时节是非常拥挤的,为了胎儿的安全,并不建议孕妇去参加,还有扫墓的周边环境大多都是炮灰味不利孕妇的健康。

严格来说女性有例假,也要避免此类活动。

清明节禁忌:2、忌穿鲜艳色彩衣服
清明节是不能穿的大红大紫去上坟的,这样是对祖先及先人的不敬,相信大家也不会穿这样的衣服去参加此类活动的。

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首饰不经意使用了红色。

内衣及贴身衣物都不可穿戴有关红色的,除了本命年以外。

清明节禁忌:3、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
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毕竟不是一家人。

清明节禁忌:4、不可在墓地照相
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不是去嘻哈玩乐的,大家扫墓的时候,心怀敬意,专心谨慎,千万不要在墓地合影,甚至随意的照相。

清明节禁忌:5、修整墓地
坟墓上长植物杂草的,必需要清除,需要好好的清理杂草,增添松土,整理周围环境,使墓地看起来整洁。

这一点最重要不过,要知道,所谓扫墓,
清明节禁忌:6、身体不佳避免扫墓
一个身体正处于生病状态,或是虚弱状态的,或者最近运气不佳,诸事不顺的人不要去参加扫墓活动,因为此类人正处于总体运势低迷的状态,极易招致晦气。

清明节禁忌:7、改日祭祖
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交通带来的压力。

清明节禁忌:8、发不遮额忌买鞋
事实上,清明节也算是鬼节,当然在发型上是需要注意的,尤其头发不能遮住额头,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有点常识的朋友大多不会在这天购买鞋子的,以免不吉利。

清明节禁忌:9、清明节扫墓时间
扫墓时间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即上午9时后到下午时前,在下午三点前完成清明拜山活动,在清明节前后五天,和清明节当天都可以,但寒食节这天不能扫墓,寒食节即清明节的头一天。

关于清明节的扫墓习俗篇二
春天是一年的开始,这时万物复苏,草木萌动。

按照农历的季节划分,立春至惊蛰前一日为春季第一个月,即孟春寅月,惊蛰后至清明前一日为春季第二个月,即仲春卯月,清明后至立夏前一日为春季第三个月,即季春辰月。

在清明节,太阳光的直射位置继续向北纬地区移动,这时北温带地区白昼逐渐变长,黑夜相应缩短,天气逐渐回暖,自然界空气清新,春光明媚,景物鲜明,所以叫“清明”。

清明前后正是阳气上升的时候,天地间阴阳之气交换旺盛,正是活人与亡人进行“精神交流”的时间,后人到先人的墓地上去拜祭打扫,会获得一年的心灵平安。

先人的陵墓在清明节经过后人的打扫修理和添土护坡,可以防止杂草蔓延和水土流失,使墓地气象一新,生机勃勃。

后人看到这种景象会感到祖先的在天之灵已经得到安息,先人虽已逝去,但通过扫墓使先人和后人仍然联系在一起,保持着和谐的关系。

应该说,古人定在每年的清明节去扫墓是很合理的。

扫墓要选择好时间,选在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一般来说,上午7时后到下午5时前,天还没亮和日落西山时不宜扫墓。

如果扫墓那天精神不振,可佩戴玉器在身上,据说佩戴玉器可以起到稳定精神的作用。

扫墓时要衣着整齐,神情肃穆,不要粗言粗语,大声喧哗,更不能说对亡者不敬的话。

扫墓时要专心致志,不要东张西望,不要细看别家坟墓和踩踏别家坟墓,或对别家坟墓评头品足,在墓地照相留念也是不适宜的。

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不要去扫墓。

在祭扫时,给坟墓铲除杂草,添加新土,供上祭品,燃香奠酒,烧些纸钱,或在树枝上挂些纸条,举行简单的祭祀仪式,以表示对死者的怀念。

扫墓回来之后,大部分人都感到有些疲劳,这时应该洗个澡,换一换衣服。

按古代习俗,在进家门之前要跨火盆,古人认为这样可以驱除阴气。

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华民族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品德的具体表现,清明节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的重要节日。

不少海外侨胞、华裔,也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爱国之情。

自古以来,清明扫墓不光是纪念自己的祖先,对历为人民立过功,做过好事的人物,人民都会纪念他。

扩展阅读:为什么要扫墓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

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的晋文公。

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

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

他打好行装,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

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

晋文公见状,恸哭。

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

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