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内容提要: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
杨善洲是党的好干部,他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杨善洲精神对于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杨善洲精神是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善洲精神,无论对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还是对于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好地为政、干事、做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杨善洲精神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鞠躬尽瘁地为老百姓谋福祉的一种心态和信念。
从平凡的小事中,从艰苦的生活中,从权与钱的考验中,体现出了他先进模范的时代精神。
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用一致,知行统一,不把理论、党的优良传统空喊在嘴里,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践。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二、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年的第一年,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经确定。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党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杨善洲先进事迹的精神内涵,带给我不同的思考和体会

杨善洲先进事迹的精神内涵,带给我不同的思考和体会杨善洲先生是我国电力工业的开拓者和奋斗者,在国家电力事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以一名传承者和创新者的身份,献身于电力事业的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的先进事迹激励着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内涵深刻、精神可贵。
通过学习和思考杨善洲先进事迹的精神内涵,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力量,不断迈向更高的成功。
一、勇担使命,不畏艰辛杨善洲先生作为电力工业的先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勇担使命,不畏艰辛。
他毅然踏上了电力事业的道路,为国家的电力工业建设做出了丰功伟绩。
他所经历的时代背景非常特殊,他的路并不容易,可他却秉持着对事业的忠诚和信仰,坚定地向前走着。
从他建设中国第一台大型水轮发电机开始,到他加入中国电力事业的领导团队,再到他在担任电力部长时的全国电力建设工作推进,他不断去承担重任、奔走在国内外,为电力工业不懈努力。
他的勇担使命、不畏艰难、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是我们应该学习的。
二、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杨善洲先生的成就离不开他顽强的毅力和破釜沉舟的决心。
在当时的条件非常困难、国内外环境风云变幻的情况下,他带着团队克服了无数困难与挑战,创造了一系列的电力工程奇迹。
他所建设的三峡大坝、西四电站、广州三期发电等工程,不仅成为中国电力工业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世界电力工业的典范。
在整个建设过程中,他总是秉持着一种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的精神,发扬不怕艰苦、勇于探索、追求卓越的品质,将我们国家的电力工业推向世界舞台的前沿。
三、弘扬民族精神,贡献国家杨善洲先生一生为中国电力事业发展而奋斗,他不仅是一位出色的电力工程师,更是一位有着强烈民族精神的传承者。
在电力产业的迅猛发展中,他始终对中国民族文化传统和经济建设精神有深刻认识和体察,在实现自身事业成就的同时,不忘回报国家和民族。
他为能源大国的成长奠定了基础,为中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奉献了自己的智慧与力量,树立了中国电力人崇高的形象。
杨善洲精神

/politics/2011-03/20/c_121209531.htm人民日报今日谈:杨善洲的坚守云杉2011年03月31日00: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手机看新闻又一位足以让每个人感动的楷模——杨善洲。
胡锦涛总书记高度评价杨善洲,说他是“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总书记强调的“一辈子”,就是杨善洲的可贵之处、可敬之处。
毛主席曾经说过,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杨善洲恰恰做到了一辈子做好事。
他由一个小石匠成长为党的领导干部,在位几十年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从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后,又带领老百姓上山种树,硬是把荒山变成林海,人们赞扬他是永不退休的共产党员。
临终前又把价值三亿多元的山林无偿交给国家,真正做到了“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杨善洲就是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前照一照,我们与杨善洲相比差什么?我以为关键是在两个字上:坚守。
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理想信念,认准了正确的奋斗目标,就看能不能咬定青山、不离不弃,一以贯之、持之以恒,一条道走到底?贵在坚守,难在坚守。
尤其是在功名利禄面前,在声色犬马面前,在花花世界面前,能不能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抵得住浮躁?能不能始终笃行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能不能始终恪守人民公仆的精神高地?就看能不能像杨善洲那样顽固地、痴迷地“坚守”“一辈子”。
杨善洲的坚守,是一种意志,是一种品格,是一种觉悟,是一种精神境界。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学习他的坚守,坚守我们的理想,坚守我们的信念,坚守我们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
(责任编辑:王毅)学习杨善洲心得体会作者:美丽天山雪于2011-03-25 12:28:38 发表只看该作者开展学习杨善洲老书记教育活动,能够使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带领人民群众贯彻落实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开展先进性教育,能够用广大党员的行动来体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认识;才能保证党员先进性这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关键和基础才能发挥党员先进性,完成党的执政任务和执政使命,广大党员才能带领群众去奋斗,去实现党的各项任务。
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作者:王兴艳来源:《东方教育》2018年第06期摘要:新时期党员应该坚守本分,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当前随着社会文化的快速发展,党员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
所以,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明確自己的社会责任、社会义务,发挥自己的所能投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当中,从而为国家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善洲同志是我们共产党员的学习楷模,他的精神充分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无私无畏,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所以,做为一名新时代共产党员,除了坚守自己的本分外,还应该积极学习杨善洲精神,从中真正体会和落实做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履行的职责。
关键词:杨善洲精神;党员干部;学习一、前言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每一位共产党员都应该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自入党以来,他始终坚持党的路线和方针。
在工作岗位上,始终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祉,是真正做实事做好事的党员典范。
因此,学习和发扬杨善洲同志的精神,对提高党内同志的责任意识、使命感起到积极的作用。
新时期党员干部极容易受到物质利益的诱惑,而做出一些违背原则的事情。
所以,将杨善洲同志的精神发扬光大,对优化党内工作环境、端正党员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本文将从以下方面分析,如何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
二、学习杨善洲精神做人民满意的党员干部杨善洲同志自入党以来,恪守本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是谁都可以做到的。
60岁的杨善洲同志没有选择退休安享晚年,而且为了实现自己的承诺,选择前往大亮山植树开荒、造福人民群众[1]。
此等精神十分难能可贵,是每一位共产党员学习和效仿的榜样。
本文将结合一些工作实际,对如何发扬杨善洲精神做相关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明确理想信念、坚守工作岗位首先,做一名人民群众满意的党员干部就必须有理想和信念。
没有理想信念的人,就像失去方向的船舶,任由别人支配和差遣。
所以,共产党员必须具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定不移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

杨善洲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意义有些学生觉得,杨善洲是党政干部学习的榜样,但离我们大学生有点远,宣传学习杨善洲的事迹,跟我们这些学生关系不大。
真的是这样吗?做为当代大学生,学习杨善洲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这种精神正是我们这代人所缺少的。
经过阅读了他的事迹和上网的查询,我有了如下的一些认识。
杨善洲同志是云南省老干部的优秀代表、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优秀共产党员杰出典范、植树造林的英雄标兵,是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
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就要:一、学习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有一新起点。
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乘机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常委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讲的铿锵有力。
向杨善洲同志学习,要求我们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勤学习、多读书、善探究、爱思索的好习惯,不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在实践中更新思维、开阔眼界,在实践中磨练意志。
二、学习他恪守信念、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动力之源。
杨善洲同志之所以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就是因为他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正是怀着对党的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杨善洲同志把全部精力倾注山区的治理和发展,把整个身心献给了山区人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忠实履行了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给我们树立了光辉典范。
三、学习他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对于共产党人来说,不仅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还要有无私奉献的高尚境界和优秀品德。
杨善洲同志无论什么时候都把无私奉献作为行为准则,始终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他在任期间,为了贫困山区通电通路、早日脱贫致富,呕心沥血,日夜操劳,忘我工作,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汗水;他对群众真情付出、不计回报,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购种子、送衣被,先后为灾区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捐款数十万元。
学习杨善洲心得体会

学习杨善洲事迹心得体会(1)通过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让我看到了一位真正共产党人的斗志和情操。
杨善洲同志一生以党的事业为重,以人民的利益为重,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具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几十年来,对党的事业兢兢业业,恪尽职守。
他30岁担任县级领导,39岁担任地委副书记,50岁担任地委书记,60岁退休后放弃舒适的晚年生活,毅然奔赴深山植树造林,当荒山变成林海后,又无偿将价值超过3亿元的大亮山林场移交给当地政府。
纵观杨善洲同志的一生,感触最深的是:他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一心为民、扎根于民的公仆情怀,有鞠躬尽瘁、不懈奋斗的崇高境界,有大公无私、谈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献身精神。
这一切都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对我们是一种无形的鞭策。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和国家的事业正处在社会变革和转轨变型的环境中,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出现,意识形态出现多元化,诱惑也不断增多,部分人抵挡不住诱惑,信念开始动摇。
此时,我们党推出这位忠以报国、诚以修身、勤俭自强、信以立业、德才兼备的时代楷模,很及时,也很有必要。
我们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缅怀先进人物,更要传承和发扬他的信仰追求,并以此为标准来调整和找准自己的人生航向。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应以病人的利益为重,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居民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自己的医疗事业,自觉地推动新医改方案的实施,推进医院的发展,把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用扎实的工作、敬业的精神、创业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来谱写一曲共产党员的生命之歌,留予后代吟唱!学习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有感今天认识了一个人物叫杨善洲。
何许人也?简单介绍:云南人, 70年代生,云南人,扎根基层,官至地委书记。
退休后,宛然谢绝组织为他安排的良好待遇,因当地植被破坏严重,亲自选了5.6万亩的荒山,植树造林,在他的坚韧下,荒山变成一个大型林场,周围人的吃水问题也随之解决。
杨善洲精神的深刻启示

马克思主义公仆理论认为,所有公职
人员都是 “ 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恩
格 斯讲 过 ,要 防止 国 家和 国家机 关 ,
以,列宁说 :“ 一个国家的力量在于
群众 的 觉悟 。只 有 当群 众 知道 一 切 ,
南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列宁警告 说 ,如果有什么东西能把我们毁掉的 话, 那就是官僚主义。我们党的领导 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 , 只有职责为
18 年 ,粮 食 局 试 验 用 小 麦 90
官为本 ,一 切以做 官、升官、保 官
ofe fc t
酿出第一批酒 ,送一些给地委领导 试喝。杨善 洲 说:“ 白送 的一 口不 尝 ,付 了钱的可以喝。 ”他从不利用 职权 揩 国家 的油 ,占公 家的便 宜。 有时 因私事请假 回家,都 是买客车
利的经济活动 ,领 导职位不是个人
的 名 利 场 ,不 是 个 人 利 益 最 大 化 的
通途。在 个人利益与社会 利益、个 人需要与社会需 要、个人价值 与社 会价值的抉择上 ,必须树立后者高 于前者的理念 ,金钱名利轻如浮云, 责任义务重如泰 山,把实现群众利 益作为工作 的出发点和归宿,成为 嘴不馋 、心不贪 、手不伸、眼不乱、
气、克服官腔调 、转变官作风 ,把心 永远贴在群众的脉搏上跳动,才能赢
得群众的支持拥护,才更加富有凝聚 力和号召力。
草 鞋书 记、农 民书记 、粮 食书 记 、 种树书记…… 学习杨善洲 ,一要破 除 “ 官本 位”思想。所谓 “ 官本位” ,就是以
掌权不谋私 树牢正确的利益观
室 务 刊特 业 本 稿
¨
o P f e f 邮 i
杨善洲精神与价值观

杨善洲精神与价值观杨善洲,作为一位杰出的人物,他的精神与价值观无疑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他以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影响和激励了许多人。
在他的精神与价值观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学术追求的执着、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杨善洲的精神与价值观体现在他对学术追求的执着上。
作为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数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而是一直保持着对学术的谦逊和敬畏之心。
他不断钻研,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卓越。
他的学术成就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荣誉,更是为了推动整个学术领域的发展。
他的精神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杨善洲的精神与价值观还体现在他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上。
他深知自己作为一位学者的责任,不仅是为了追求知识,更是为了造福社会。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的精神告诉我们,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才,应当肩负起社会责任,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为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善洲的精神与价值观体现在他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上。
他深知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就和荣誉,更在于对他人的影响和帮助。
他一直努力追求人生的真谛,思考人生的意义所在。
他的精神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用自己的行动去改变世界。
杨善洲的精神与价值观,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他的执着追求、社会责任和对人生意义的思考,都值得我们深思和践行。
希望我们能以杨善洲为榜样,不断追求卓越,承担社会责任,思考人生意义,为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幸福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内容提要:实现全面小康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是今后一项长期的重要的工作。
杨善洲是党的好干部,他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杨善洲精神对于党员干部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精神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云南省保山地委原书记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杨善洲精神是党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杨善洲精神,无论对于广大党员更好地坚持和传承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德、优良传统和良好作风,还是对于增强党性修养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更好地为政、干事、做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杨善洲精神的基本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
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
杨善洲精神的内涵,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真心实意为群众排忧解难,鞠躬尽瘁地为老百姓谋福祉的一种心态和信念。
从平凡的小事中,从艰苦的生活中,从权与钱的考验中,体现出了他先进模范的时代精神。
它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学用一致,知行统一,不把理论、党的优良传统空喊在嘴里,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在实践。
他始终如一地坚守着共产党员的高尚情操,始终如一地践行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始终如一地发挥老有所为的奉献精神,是创先争优的突出典型,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
二、杨善洲精神的时代意义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年的第一年,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和大政方针已经确定。
实现这些目标任务,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
新的形势和任务对领导干部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人民群众对党有着更多更高的期待。
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使领导干部面临的挑战和考验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杨善洲同志的模范事迹和崇高精神,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旗帜。
首先,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克己奉公,为政需要杨善洲精神。
世界观是人们关于世界的总体的和根本的看法,决定着人生追求与价值取向,指导和支配着理想信念、思想境界、道德操守与行为准则,具有“总开关”、“总闸门”的作用。
共产党人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理想信念,是世界观和政治信仰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树立和坚持明确的理想信念。
英国著名的道德家斯迈尔斯斯有一句至理名言:“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般,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如果没有或丧失理想信念,就会迷失奋斗目标和前进方向,就会像一盘散沙而形不成凝聚力,就会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
纵观历史,坚定的理想信念始终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共产党人的立身之本,也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创先争优的根本要求和核心内容。
杨善洲同志1988年从保山地委书记的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放弃省城的舒适条件,带领家人和群众扎根荒山、植树造林达22年之久,十年如一日,锲而不舍、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勤奋工作,始终坚守着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家乡和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真正做到了生命不息、信念不移,其党性之强、信念之坚。
学习杨善洲同志的精神,事实上主要是体验信仰的力量。
革命烈士方志敏在《清贫》中写道: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杨善洲身上,这种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体现得格外明显。
他从不讲究吃穿,粗茶淡饭,衣着简陋,过着“苦行僧”式的生活,就连家里年久失修的房屋漏雨,都没有钱去维修,把身上仅有的30元钱寄回家,让家人“先买几个盆盆罐罐,哪里漏雨,就先接一下,实在不行就挪一下床铺,暂时躲避一下”。
生活上的贫苦,丝毫不能掩盖杨善洲精神上的乐观和富有。
他淡泊名利,安贫乐道,一生没有任何积蓄,但看到“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口袋里有钱花了,小伙子不打光棍了,小孩子也有学上了”,却打心眼里高兴。
这是何等高尚的境界和无私的情怀!目前,我们党内部分同志和社会上的部分人都出现了信仰缺失的问题:文强案、毒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一系列的问题暴露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一个民族信仰的缺失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对照杨善洲这面镜子,党员干部可以知自己的得失。
其次,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才能做到权为民所用,清正廉洁,干事需要杨善洲精神。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同资产阶级权力观的根本区别。
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直接影响着党的事业成败、人民利益得失。
杨善洲为官几十年,从不乱用手中权力,始终做到公正处事、公道用人,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正确对待权力的为政标杆。
堂堂保山地委书记,厅级干部,算是个大官了吧,手中的权利因该说很大了吧,在他身后随时准备为他服务的人也应该有很多吧,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的权利为自己家某点私利办点事。
可他却没有,不给女儿安排个工作而让她凭自己的本事考;不帮老相识转工作,而是反问说道为什么首先考虑的不是工作而是个人利益?不帮亲戚从乡下调进城里,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他清楚地知道权为民所用,执政为民,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只有老百姓富裕了,幸福了,自己才是一名合格的领导,也才对得起生他养他的大亮山。
杨善洲同志从事革命工作近40年,忘我工作,一心为民。
退休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树造林,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林场无偿上缴给国家。
无论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始终淡泊名利、地位,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
退休后仍不褪色,处处表现出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
听说胡耀邦曾送给杨善洲一副对联:“心在人民原无论大事小事,利归天下何必争多得少得。
”这句话后来成了杨善洲的追求和座右铭,也应成为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的座右铭。
杨善洲走了,就像一个操劳了一生的老农民一样,身旁留下一顶草帽,一把砍刀,一支烟斗;身后留下一个依然需要刨土取食的家,家里有风烛残年的老伴,有每天上山种地、喂牛、打猪草的女儿女婿,有开着农用车跑运输的孙子们……然而,有一些干部由于大权在握、身处高位、脱离群众,面对社会上的权惑、名惑、利惑、美人惑、私情惑,他们忘记了身为共产党员的身份,随波逐流,时常在狂歌劲舞中寻求刺激,在灯红酒绿中领略潇洒,在封建迷信中获取寄托,在违法乱纪中求得平衡,使原本美丽、纯洁的精神家园溃散失守。
最终,必然走向自我迷失、葬送前程。
每一个党员领导干部,都应当多一份责任感、使命感,都要居安思危,警钟常鸣,时刻自警自律,保持清醒头脑,确保自身不为权力所累,不为地位所累,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私情所累,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再次,党员干部只有树立正确的事业观,才能做到利为民所谋,事业有成,为人需要杨善洲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就是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懈奋斗。
党员干部只有牢固树立这种事业观,始终站稳群众立场,认真贯彻群众路线,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才能得到人民群众支持,最后事业有成。
领导干部都要懂得,不坚持科学发展,即使一时搞得轰轰烈烈,最终也干不出党和人民需要的事业来。
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在发展观上出现盲区,往往会在事业观上陷入误区。
有的领导干部天天讲科学发展,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偏离科学发展的轨道,做违背科学发展的事。
对待政绩,要坚持实践观点,把求真务实作为实现政绩的基本途径;要坚持历史观点,把科学发展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兼顾。
杨善洲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草帽书记”“种树书记”“农民书记”,是因为他视百姓为亲人,宁可自家清贫,也要掏钱为困难群众添置衣物、买种子、买牲口,朴素的行为背后流淌的是大爱的甘泉,体现的是人民至上的理念。
他退休后仍然投身绿化荒山,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他还修建了26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15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他以中国共产党人的事业观,创造出了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同志在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说到: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
一个共产党员一时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按共产党人的觉悟办事。
杨善洲同志就是一个一辈子按共产党人觉悟办事的共产党员。
杨善洲同志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对人民负责、为人民干事、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学习杨善洲,对我们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
各级党组织应认真贯彻胡锦涛同志关于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以杨善洲同志为镜子,找差距、增动力,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