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标准版)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分析报告

山东**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煤矿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报告一、煤矿基本情况****煤矿建于1969年,隶属山东**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属地方国有企业。
矿井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核定生产能力33万t/a。
井田位于****煤田的东部边缘,面积4.2682km2。
矿井为立、斜井综合开拓。
有+60、-120、-300、-550m四个水平,现集中在-550m水平生产。
开采上限为**m,下限为***m。
矿井主要开采15煤层,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
2015年共生产原煤30.41万t,亏损4289万元。
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抽出式,主、副斜井、东立井进风,总回风井回风。
截止2015年12月31日,矿井已连续实现安全生产5405天。
二、煤矿安全生产现状(一)隐患治理方面主要困难和突出问题1、瓦斯方面2015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等级为瓦斯矿井,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2、煤尘爆炸性矿井对11、13、15煤层按规定进行了煤尘爆炸性鉴定,鉴定结论:煤尘均具有爆炸性,火焰长度均大于400mm,爆1炸指数分别为40.15%、48%、44.86%。
煤尘爆炸构成重大危险源。
矿井制定并采取了综合防尘措施及爆破安全措施,有效防治了煤尘爆炸,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煤层自燃矿井对11、13、15煤层按规定进行了自燃倾向性鉴定,鉴定结论:11、13、15煤层均属Ⅱ类自燃煤层。
煤层自燃已构成矿井的重大危险源。
矿井制定并采取了综合防火措施,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4、冲击地压矿井对13煤层及顶板进行的物理力学性质测试与冲击倾向性鉴定,13煤层具有弱冲击倾向性、顶板属于具有弱冲击倾向性的岩层。
冲击地压方面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5、水文地质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
矿井水文地质方面不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二)煤炭市场影响方面困难和突出问题1、煤炭市场持续疲软,价格下滑,矿井亏损经营,近3年已亏损1个多亿。
不见好转的经营现状,已严重影响到职工思想的稳定,人员流失已初现端倪,维稳成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浅谈我国煤矿安全现状(最新版)

Enhance the initiative and predictability of work safety, take precautions, and comprehensively solve the problems of work safety.(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浅谈我国煤矿安全现状(最新版)浅谈我国煤矿安全现状(最新版)导语: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统筹规划,增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做到未雨绸缪,综合解决安全生产问题。
文档可用作电子存档或实体印刷,使用时请详细阅读条款。
摘要:在充分分析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和所面临形势的基础上,提出了煤矿安全科技的发展方向,并指出了针对我国煤矿现有安全生产形势的对策关键词:煤矿安全,现状,形势,对策1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目前我国的安全生产正在稳定中呈现好转态势,但形势依然严峻,事故多发的势头并没有得到遏制。
2009年,全国GDP达到33.54万亿元,同时也有8.97万人死于安全事故,不到4亿GDP就死亡一个人,全国每年因安全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3000亿元左右,约为全国GDP的近百分之一。
煤矿的安全形势更不容乐观,2009年的百万吨死亡率虽比2002年下降了8成,但仍达到0.892,这个数字是美国的近100倍,是波兰和南非的10倍。
1.1煤矿自然条件差灾害多1.1.1煤矿瓦斯大,煤与瓦斯突出越来越严重危险性增加我国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
在100个国有重点煤炭生产企业的609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26.8%。
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低瓦斯矿井占55.6%。
国有地方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左右。
部分局矿的情况更严重,如中平能化集团公司所属的13对矿井全部为高瓦斯或突出矿井,淮南煤业集团公司所属11对矿井均为突出矿井,随着开采深度的不断增加,瓦斯涌出量不断加大,煤与瓦斯突出危险也不断增加,高瓦斯突出矿井数量也在增加。
煤矿安全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煤矿安全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一、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分析(一)违法违规组织生产现象严重。
一些煤矿矿主为追求高额利润,无视国家法律法规,铤而走险,抗拒执法,无证或证照不全违法组织生产,超层越界开采。
据统计,58起特大事故中有8起是超层越界开采造成的。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竹园镇松林村张老佩煤矿由当地村民非法建井,无任何合法证照和手续,地方政府已责令封停,2004年12月初矿主擅自启封、非法组织生产,因独眼井开采、未形成矿井通风系统造成瓦斯积聚,导致“2.15”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死亡27人。
(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
一些煤矿企业忽视安全管理,以包代管。
一些乡镇煤矿随意变动安全管理机构,负责人员均无任命文件,主要管理人员长期不下井。
一些国有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重生产、轻安全,向煤矿下达的产量、掘进进尺等指标越来越高,在这种考核指标的压力下,导致矿井负责人盲目追求产量和利润。
一些国有重点煤矿干部责任心不强,作风漂浮,不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下井带班制度,各种责任制和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落实下去。
如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阳方口镇贾家堡煤矿接替井经过几次转包,一直包到包工队,造成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明确,矿井安全生产管理混乱,矿井总风量严重不足,工作面形成循环风,使瓦斯局部积聚并达到爆炸浓度,工人违章放炮产生火焰引起瓦斯爆炸,死亡36人。
(三)企业技术管理薄弱。
由于煤炭企业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有经验的工人流失严重,大专院校的毕业生又不愿到企业工作,企业人才严重缺乏;一些煤矿不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和通风系统图,采区和采掘工作面无设计,不编制采掘作业计划和作业规程,有的煤矿不按设计施工作业;石门揭煤、巷道贯通、过断层和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放等不制定安全技术措施;忽视生产技术管理,采掘布置不合理,采掘失调严重;一些突出矿井、水害严重的矿井和煤尘具有爆炸危险性的矿井,采取的综合防突、防治水和防尘措施缺乏针对性。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一、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问题我国煤矿生产面临着诸多困难,比如机械化程度低、安全设施不完善、技术水平低、从业人员素质低,这是长期困扰我国煤矿生产的主要难题,是制约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障碍,也是我国煤矿行业存在的基本现状。
总体上来看,我国煤矿生产正走着一条高投入、高耗能、低产出、低回报的粗放型的经济增长道路,安全问题特别突出,经常发生矿难事故,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近日称:近年我国平均每7.4天发生一起特大煤矿事故,远远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003年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球产量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我国采煤效率仅为美国的2.2%,南非的8.1%。
百万吨死亡率是美国的100倍,南非的30倍,据统计,2002004年10月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煤矿事故188起[1]。
频繁发生的矿难事故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政治大背景是极不协调的,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不相符合的,与党的执政目标是完全背离的,因此着力解决和处理好这个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否则就有可能面临积重难返的危险。
二、安全问题频现的原因分析㈠某些行业投资过热导致需求的激增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经济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煤矿生产者同样如此,去年电解铝、钢铁、水泥等高耗能行业的投资过热,使得去年的煤炭供应特别紧张,尽管各地生产者不遗余力地超负荷生产,但在现有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条件下,也一度出现了煤荒现象,在煤炭行业市场化的情况下,需求的激增必然导致煤炭价格的急剧上涨。
据报道,去年1月份煤价最高达220250元1吨,11月中旬市场价格一度涨至850元1吨。
[2]由此可见,煤矿行业已经完全处于买方市场,在这种情况下,煤矿行业的利润是惊人的,在巨大的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少生产者不惜铤而走险,通过减少安全投入的手段来降低生产成本,因此可获得最大限度的超额利润,但这样做的后果有二:一方面引发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别的生产者纷纷效仿,减少安全投入,大矿乱干,小矿蛮干,超负荷生产,必然导致大规模的安全欠债,导致安全问题的出现。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对策煤矿安全生产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对于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我国的煤矿安全生产仍存在着一些主要问题,需要通过采取相应对策来解决。
首先,煤矿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是矿井内的通风系统设施不完善。
煤矿通风系统在矿井的正常开采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不仅能保证矿井空气流通,减少煤尘积聚的可能,还能及时排除有毒有害气体,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然而,一些煤矿由于历史原因或者资金困难,通风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导致矿井内通风不畅,煤尘堆积严重。
因此,应加大对煤矿通风设备的维护和更新,完善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其次,煤矿的瓦斯抽放工作不到位也是煤矿安全生产的一大隐患。
瓦斯是矿井中常见的一种有害气体,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
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矿井内的瓦斯会不断释放出来,如果不能及时抽放,就会积聚造成事故。
因此,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应加强瓦斯抽放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将瓦斯抽放出矿井外,避免瓦斯积聚,确保矿工的生命安全。
此外,煤矿的安全培训和应急预案不完善也是煤矿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由于煤矿工作环境恶劣、工作条件复杂,因此对矿工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尤为重要。
然而,在现实中,一些煤矿安全培训的内容和形式过于简单,无法充分满足矿工的实际需求。
同时,一些煤矿的应急预案制定不完善,缺乏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科学、有效地组织疏散和救援的能力。
因此,应加强对煤矿矿工安全培训的工作,提高培训的质量和针对性,同时完善煤矿的应急预案,确保事故发生时能迅速作出反应,减少伤亡。
最后,煤矿监管不到位也是导致煤矿安全问题的一个主要原因。
煤矿是一个特殊行业,对其进行监管尤为重要。
然而,由于一些煤矿的经营者存在“利益优先”的问题,安全生产意识薄弱,对安全生产规定的执行不到位。
同时,监管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清晰,监管手段不够强有力,导致对煤矿的监督管理不够严格。
因此,应加强对煤矿的监督管理,明确监管责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对违法违规的行为进行及时查处,确保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进行。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中国是一个煤炭大国,煤矿安全生产对于国家能源安全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煤矿生产由于其特殊的作业环境和高风险性质,长期以来一直面临着一系列安全生产问题。
以下是中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对策:一、存在的问题:1. 安全意识不足:部分煤矿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不强,违规操作和忽视安全防护措施的现象时有发生。
2. 技术水平落后:一些煤矿的技术装备水平较低,缺乏现代化的监测和控制系统,难以有效预防事故。
3. 监管不到位: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存在漏洞,部分地区监管力量不足,执法不严。
4. 生产超负荷: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一些煤矿超能力生产,导致安全隐患。
5. 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不够系统,缺乏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6. 应急管理体系不完善: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和机制不健全,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不足。
二、对策: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2. 提升技术水平:引进和采用现代化的煤矿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安全监测和控制水平。
3. 严格监管和执法: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力度,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严厉打击非法违法行为。
4. 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根据煤矿的实际条件,合理安排生产计划,避免超负荷生产。
5.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煤矿应急救援体系和机制,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
6.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在煤矿企业中推广安全文化,树立全员安全生产的观念。
通过上述对策的实施,可以有效减少煤矿事故的发生,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保护矿工的生命安全,同时也为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背景介绍煤矿安全生产是关系到矿工生命安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问题。
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在当前的中国煤炭行业中,煤矿安全生产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将成为中国煤矿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主要问题1. 设备老化和安全保障不足在中国的一些老旧煤矿中,经常出现设备老化、设备维修不及时等问题,这些问题往往会导致矿工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此外,由于现有安全工具、设备不足、保障不足,在矿工面临危险或紧急情况时,无法有效地得到保护。
2. 安全意识淡薄在一些煤矿中,矿工的安全意识较弱,往往对危险的认识不足,缺乏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此外,一些矿工常常为了工资或快速的生产效率而牺牲安全,这种问题在一些小煤矿尤其常见。
3. 人脉关系和权力垄断在某些地区,煤矿安全生产甚至也成为了人脉关系和权力垄断的渠道。
一些煤矿的经营者往往通过权势关系或非法手段获得煤矿的经营权,而造成了煤矿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根本解决。
4. 监管不到位监管机关在煤矿安全生产方面在一些地区也存在监管不到位和效果不佳的情况。
在一些地区,监管机关缺乏足够的监管人员和监管工具,监管人员也常常受到经营者的影响,难以有效地履行职责。
解决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1. 投入更多资源政府和企业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在设备更新、安全工具的更新以及矿工的培训方面加强投资,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更好的条件。
为了促进煤矿安全生产,政府可加强对煤矿的安全生产投入,企业必须承担起保障矿工部分切实可行的责任。
2. 加强安全知识的普及政府、社会组织和煤矿企业应联合开展安全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矿工的安全意识,宣传安全价值观和相关的安全知识,让矿工知道安全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性,并牢记“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
3. 打击权力垄断和监管不足政府应该加强对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管力度,加大对违法煤矿的惩处力度,对煤矿经营的不合法情况进行严格打击。
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

煤矿安全生产的现状及对策探讨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煤矿的安全现状,指出煤矿安全生产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现代煤矿安全生产水平的三点对策。
关键词:煤矿安全事故分析安全生产一、煤炭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我国煤炭资源较为丰富,多煤少油,导致我国对煤炭资源比较依赖,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资源占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的70%左右,预计到2050年还将占50%以上。
因此,煤炭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仍将是我国主要的消耗能源。
1.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党和政府安对全生产高度重视,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和各级政府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全民安全生产理念逐步深化,为做好煤矿安全培训工作提供了坚强保证。
国务院《通知》以及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促进了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政府安全监管责任的落实,为进一步做好安全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经过上下各方的共同努力,全国安全生产呈现总体稳定、趋向好转的发展态势,事故总量逐年减少,主要指标持续下降.2010年,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同比减少213起、198人,分别下降13.2%和7.5%。
历年来国内煤矿安全状况逐年好转,2010年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135起,死亡593人,同比分别下降14.0%和21.5%。
其中,特别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50%和70.9%。
因为煤矿事故比较多多,一次性死亡人数多,特别是煤矿重大及特大瓦斯(煤尘)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而且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
2.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原因2.1地质条件较为复杂我国煤层复杂多变的自然赋存条件,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客观因素。
我国煤矿大多井工开采,大多煤层瓦斯含量较大、透气性比较低且地质构造复杂,据统计我国所有煤矿均为瓦斯矿井。
国有重点煤矿的矿井中高瓦斯矿井占26.8%,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7.6%,低瓦斯矿井占55.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标准版)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013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分析(标准版)绪论长期以来,全国煤矿通过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安全综合治理、重视安全思想教育、强化安全技术培训和开展各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活动等,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生产状况的好转。
如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曾连续多年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度递减,1994年以后国有重点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降到1.2以下。
但受诸多方面的因素制约与限制,全国煤矿事故多、伤亡重、经济损失大的状况尚未得到根本好转,致使每年煤矿事故死亡人数一直徘徊在六七千人左右,位于全国各行业之首。
煤矿事故多、伤亡大,不仅给职工家属带来了极大痛苦,也会给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政治影响。
每发生一起特大事故,尤其是瓦斯爆炸事故,都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影响,它直接涉及到社会安定与政治稳定。
本论文在五月份选定题目,接着论文构思撰写大纲。
素材在知网和论本期刊网查找,并通过大纲做出筛选,在五月底完成初稿。
完成初稿后交由导师指导改正,于六月初正式完成。
1煤矿安全生产的历史问题1.1经济体制问题我国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改革开放,对经济做出重大的改变,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市场经济相比计划经济是两种不同的体制,市场经济将不再靠国家分配人力、物品等等各种资源,而是靠市场自身调节。
人力资源具有选择自主性,人才分配不均将成为必然趋势。
经济体制的巨变,给各个经济领域带来了冲击,尤其是煤矿企业。
由于煤矿工作具有危险性高、工作强度大的特点,市场体制转变后,人才资源流入煤矿行业的人数逐渐减少,导致煤矿行业作业人员素质不断下滑。
作业人员多由农民工组成,领导群体整体水平也在降低。
安全意识以及技术方面落后,导致事故频发。
1.2国家管理体系问题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市场经济的到来,给政府管理带来了许多问题和矛盾。
国家政府管理部门对煤矿的管理以及法律等问题没有及时改进,政府职能管理单一,缺乏有效的监管,煤矿长时间处于自主管理生产时期,装备仪器老化,管理落后等。
没有有效的立法文件,且后来有了立法文件也缺乏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管理,政府职能没有转变,煤矿领域没有专门的部门管理,小煤矿遍地开花,乱挖乱采现象严重,小煤矿小煤窑没有专业的管理人员与管理方案,采煤工具落后,甚至是一般的农用工具,安全实施严重滞后。
这是造成煤矿事故频发的重大原因。
2我国煤矿现状2.1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十五”时期,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趋向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统计表明:煤矿事故在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严重,重特大事故多发,职业危害严重。
一是煤矿事故在工矿商贸企业中最严重。
“十五”时期,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事故68805起、死亡77158人,其中,煤矿共发生事故18516起、死亡31064人,分别占工矿商贸企业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的26.91%和40.26%。
二是重特大事故多发。
“十五”时期,全国煤矿共发生一次死亡3-9人重大事故1398起,平均每年发生280起,占全国各类重大事故起数的11%;发生一次死亡10至29人特大事故214起,平均每年发生43起,占全国各类特大事故起数的36%;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42起,平均每年发生8起,占全国各类特别重大事故起数的58%。
三是煤矿职业危害严重。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煤矿尘肺病患者达30万人,占全国尘肺病患者50%左右。
仅国有重点煤矿每年新增尘肺病患者近5000例,平均每年死亡2500人以上;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至今尚未建立报告制度。
目前农民工已成为职业危害的主要受害群体。
煤矿尘肺病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十亿元。
四是与世界主要采煤国家安全生产水平相比差距大。
“十五”时期,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01年的5.07下降到2005年的2.81,下降了45%,但与先进采煤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
2005年,中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7%,事故死亡人数则占近80%,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约为美国的70倍、南非的17倍、波兰的10倍、俄罗斯和印度的7倍。
严峻的安全生产状况不仅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也影响到社会和谐及国际形象。
2.2煤矿地质条件及自然灾害状况中国煤矿绝大多数是井工矿井,地质条件复杂,灾害类型多,分布面广,在世界各主要产煤国家中开采条件最差、灾害最严重。
地质条件。
在国有重点煤矿中,地质构造复杂或极其复杂的煤矿占36%,地质构造简单的煤矿占23%。
据调查,大中型煤矿平均开采深度456米,采深大于600米的矿井产量占28.5%。
小煤矿平均采深196米,采深超过300米的矿井产量占14.5%。
瓦斯灾害。
国有重点煤矿中,高瓦斯矿井占21.0%;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21.3%;低瓦斯矿井占57.7%。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占15%。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瓦斯涌出量的增大,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的比例还会增加。
水害。
中国煤矿水文地质条件较为复杂。
国有重点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27%,属于简单的矿井占34%。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中,水文地质条件属于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占8.5%。
中国煤矿水害普遍存在,大中型煤矿有500多个工作面受水害威胁。
在近2万处小煤矿中,有突水危险的矿井900多处,占总数的4.6%。
自然发火危害。
中国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煤矿所占比例大、覆盖面广。
大中型煤矿中,自然发火危险程度严重或较严重(Ⅰ、II、III、Ⅳ级)的煤矿占72.9%。
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47.3%。
小煤矿中,具有自然发火危险的矿井占85.3%。
由于煤层自燃,中国每年损失煤炭资源2亿吨左右。
煤尘灾害。
中国煤矿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普遍存在。
全国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的矿井占煤矿总数的60%以上,煤尘爆炸指数在45%以上的煤矿占16.3%。
国有重点煤矿中具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的煤矿占87.4%,其中具有强爆炸性的占60%以上。
顶板灾害。
中国煤矿顶板条件差异较大。
多数大中型煤矿顶板属于Ⅱ类(局部不平)、Ⅲ类(裂隙比较发育),Ⅰ类(平整)顶板约占11%,Ⅳ类、Ⅴ类(破碎、松软)顶板约占5%。
冲击地压。
中国是世界上除德国、波兰以外煤矿冲击地压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大中型煤矿中具有冲击地压危险的煤矿47处,占5.16%。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现有冲击地压矿井的冲击频率和强度在不断增加,还有少数无明显冲击地压的矿井也将逐渐显现出来。
热害。
热害已成为中国矿井的新灾害。
国有重点煤矿中有7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26℃,其中30多处矿井采掘工作面温度超过30℃,最高达37℃。
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矿井热害日趋严重。
2.3煤矿事故特征一是乡镇煤矿事故多发。
2005年,全国乡镇煤矿共发生事故2480起、死亡4384人,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煤矿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的75%、73%。
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5.53,分别是国有重点煤矿的5.8倍和地方国有煤矿的2.8倍。
二是国有重点煤矿事故伤亡程度大。
国有重点煤矿特大事故所占比重大。
2005年,国有重点煤矿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及特别重大事故9起、死亡527人,占国有重点煤矿总死亡人数的53.6%,平均每起死亡59人。
2004至2005年,在全国煤矿发生的6起一次死亡100人以上的事故中,国有重点煤矿4起,平均每起死亡175人;乡镇煤矿2起,平均每起死亡115人。
三是瓦斯、水害重特大事故比例高。
2005年,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158起,占58.9%,居第一位;水害事故46起,占17.2%,居第二位。
在全国煤矿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事故中,瓦斯事故40起,占69.0%,水害事故13起,占22.4%。
四是顶板事故总量大。
2005年,全国煤矿共发生顶板事故1805起,占全国煤矿事故起数的55%,居第一位;死亡2058人,占全国煤矿总死亡人数的34.7%,仅次于瓦斯灾害,居第二位。
五是非法与违法矿井、基建与技改矿井和改制矿井特大事故多。
2005年,非法与违法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8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31.0%;基建与技改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5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5.9%;改制矿井发生特大事故13起,占特大事故总数的22.4%。
3煤矿安全形势严峻的原因3.1企业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问题突出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经济高速发展,必然对煤、电、油、原材料和交通运输形成巨大需求,使煤矿企业产生超产冲动、负重爬坡,在安全投入、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管理相对滞后,甚至不顾安全生产条件冒险生产,导致事故频繁发生。
近年来发生的矿难,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严重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开采。
3.2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部分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没有履行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部分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不健全,安全投入、劳动用工、设备管理、教育培训、技术和现场管理、领导干部带班下井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实到实处,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现象大量存在。
3.3行业管理弱化目前多数地方撤消或合并了煤炭管理机构,部分地方煤炭管理机构降格,行业管理职能分散,管理力量薄弱,煤炭开发建设、资源管理、产业政策、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结构调整、经济运行、规程标准、教育培训等缺乏统筹规划,造成对煤矿安全生产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
3.4煤矿安全投入不足煤矿企业长期投入不足,安全欠账严重。
根据2005年专家对54户重点煤矿企业会诊分析,仅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就高达689亿元,一些矿井防灾系统不健全,设备陈旧老化,安全装备落后。
地方国有煤矿和乡镇煤矿安全欠账问题更为突出,安全保障水平低,抵御事故灾害的能力差。
3.5煤矿安全科技水平低中国煤矿安全科研力量分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人才流失严重,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研发基础设施落后,成果转化率低,安全基础理论、煤与瓦斯突出、瓦斯煤尘爆炸、矿井突水机理及主要灾害预防与控制技术等研究滞后,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尚未形成完善的煤矿安全科技支撑体系。
3.6煤矿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下降煤矿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流失严重,有关院校地矿专业招生比例大幅下降,学校“招不进”、企业“分不来”、“留不住”的现象突出,煤矿专业技术人才匮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