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明式家具装饰手法善于提炼,精于取舍,主要通过木纹、雕刻、镶嵌和附属构件等来体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选料上,十分注意木材的纹理,凡纹理清晰好看的“美材”,总是放在家具的显著部分,格外钧用隽永耐看。雕刻手法主要有浮雕、透雕、浮雕与透雕结合及圆雕等多种,其中以浮雕最为常用。雕刻题材十分广泛,大致有卷草、莲纹、云纹、灵芝、龙纹、螭纹、花鸟、走兽、山水、人物、凤纹、宗教图案等。刀法线条流畅,生动形象极富生气。雕刻的部位大多在家具的背板、牙板、牙子、围子等处,常做小面积雕刻,以少胜多,工精意巧的装饰效果格外引人注目。

2.清式家具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的风格,但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颠峰。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

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在用材上,清代中期以前的家具,特别是宫中家具,常用色泽深、质地密、纹理细的珍贵硬木,其中以紫檀木为首选,其次是花梨木和鸡翅木。用料讲究清一色,各种木料不混用。为了保证外观色泽纹理的一致和坚固牢靠,有的家具采用一木连做,而不用小材料拼接。清中期以后,上述三种木料逐渐缺少,遂以红木代替。

装饰方面,为了追求富贵豪华的装饰效果,充分利用了各种装饰材料和使用了各种工艺美术手段,可谓集装饰技法之大成。但有些清式家具为装饰而装饰,雕饰过繁过滥,也成了清式家具的一大缺点。

清式家具采用最多的装饰手法是雕刻、镶嵌和描绘。雕刻刀工细腻入微,以透雕最为常用,突出空灵剔透的效果,有时与浮雕相结合,取得更好的立体效果。镶嵌在清式家具中更为普遍地运用,有木嵌、竹嵌、骨嵌、牙嵌、石嵌、螺钿嵌、百宝嵌、珐琅嵌乃至玛瑙嵌、琥珀嵌等,品种丰富,流光异彩,华美夺目。其中珐琅技法由国外传入,用于家具装饰仅见于清代。描金和彩绘也是

清代家具的常用装饰手段,吉祥图案是清式家具最喜欢的装饰题材。

综观清式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总的特点是品种丰富,式样多变,追求奇巧;装饰上富丽豪华,并能吸收外来文化,融会中西艺术。造型上突出稳定、厚重的雄伟气度,制作上汇集雕、嵌、描、绘、堆漆、剔犀等高超技艺,品种上不仅具有明代家具的类型,而且还延伸出诸多形式的新型家具,使清式家具形成了有别于明代风格的鲜明特色。

3.漆木家具

漆木家具是中国传统家具的另一大类,也属漆器的一类。它是以木材做胎骨,外面上漆,是木工和漆工的联合作品。明清时代中国的漆工艺非常发达,各种技法齐备,用于家具髹饰,或单色纯正,或五彩缤纷,形成绚丽夺目的装饰效果。

二、明清家具的用材

明清家具所用石材、金属饰件,选材考究,制作精良,颇富特色,对家具的装饰起了烘云托月的美妙效果。

1.优质木材

明清家具所用木材多产自热带,质地坚硬,色泽纹理优美,可分为硬木和非硬木两类。紫檀、花梨、鸡翅木、铁力木、红木、乌木等属硬木,楠木、榉木、樟木、黄杨木等为非硬木。这里简要介绍如下几种:

紫檀木

主要出产于印度及马来半岛、菲律宾等地,我国湖南、广东、云南有少量出产。紫檀材质致密坚硬,密度较大,入水则沉色调呈紫黑似犀角色,纹理纤细浮动,有不规则的牛毛纹,微有芳香。明清两代主要用于制作高级家具和精巧器物。紫檀家具深沉古雅,利用其自然特点,采用光素手法,不事雕饰,表现出庄重大方、沉静古朴的气质风度。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红,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于区分新老紫檀。

花梨木

花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称黄花梨(香枝木),主要产于海南岛,木色从橙黄到紫赤都有,质地坚硬,纹理清晰美观,有悦人的香气。新花梨木质较疏松,木色赤黄,呈条纹,无光泽,无香气,纹理色泽较老花梨差异明显。由于黄花梨纹理华美,色彩明快,材料较大,是明及清前期高级家具的主要用材。明清两代制作的黄花梨家具,充分发挥其木质本身纹理的自然美,大多采用素光手法而不加雕饰,显得简练、优美。

鸡翅木

老鸡翅木纹理致密细腻,紫褐色相间成纹,具有禽鸟羽毛一般美丽的花纹,尤其是纵断面,具有光泽和深浅变化,细看犹如鸡

的翅膀纤毛浮动,鸡翅木即由此得名。新鸡翅木木质粗糙,紫黑相间,纹理浑浊不清,且呆滞缺少变化。

红木

主要产于印度,我国广东、云南几南洋群岛也有出产,是现代最常见的名贵硬木。老红木近似紫檀,木色深红或黑红色,少数有黑色斑点,纹理戏迷光滑,并有轻微香气。新红木颜色赭黄,有花纹,外观似黄花梨。新红木经生漆处理后颜色变深,颇似老红木,但与老红木不同。老红木时间越久,颜色越深,而新红木时间越久颜色越浅。清乾隆以后的高级家具多数为红木。

2.石材

通常制成板材,用于桌案面心、插屏、屏风或罗汉床的屏心、柜门的门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家具使用石材较多,广式家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绿石及黄石等。石材的选择上以自然形

成的山川烟云图案为上品,力求体现山水画中水墨氤氲的艺术效果,令人赏心悦目。

3.金属饰件

明清家具常用金属饰件,如柜、箱、橱、椅及屏风等家具尤为多见,名目繁多,如合页、面页、吊牌、包角、锁插等,造型各异。饰件上采用錾花、鎏金、锤合等技法,制作出各种花纹,灿烂华美。金属饰件的设计与家具的整体造型及雕饰密切相关,充分反映出明清家具在结构、装饰与实用三者关系上相当成熟的艺术处理手法。这些具有艺术创意的金属饰件,有的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有的对家具起到保护加固的作用,同时为家具添光加彩。光彩夺目的金属饰件与天然的木质纹理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鲜明对比,相得益彰,使明清家具更臻与完美。

三、明清家具的主要产地极其风格

明清时期各地都有家具生产,精制的则主要产于苏州、广州、北京、徽州、宁波、福州、扬州、山西等地区。各地区因地理环境、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差异,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家具风格。其中以苏州、广州、北京制作家具最为著名,“苏作”、“广作”和“京作”被称为明清家具三大名作。

1.苏作家具

是指以苏州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生产的家具。苏作家具历史悠久、传统深厚,是明式家具的发源地,名扬中外的明式家具即以苏作家具为主。明代苏作家具格调大方、简练,造型优美,线条流畅,比例适度,精于用材。与京、广相比,硬木来源不及他们从与充裕,表现为用材精打细算,大件器具往往采用包镶手法,杂木为骨,外贴硬木薄板;小件更是精心琢磨,小件碎料拼接的构件常见。这种技术要求较高,费工费时,但都能作到天衣

无缝,保持美观。进入清代以后,苏式家具也相富丽豪华方面转变,但逐渐被广式家具超越。

总的来看,苏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造型上的轻与小和装饰上的简与秀,不如广式家具浑厚凝重,满身雕饰。苏作家具常用小面积的浮雕、线刻、嵌木、嵌石等手法,题材多取自名人画稿,以山水、花鸟、松、竹、梅多见,并喜用草龙、方花纹、灵芝纹、鱼草纹及缠枝莲等图案。

2.广作家具

广州地区制作的家具被称之为广作家具。广州地处我国门户开放的最前沿,是东南亚优质木材进口的主要通道,同时两广有时中国贵重木材的重要产地。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了广式家具的发展,清中期以后,异军突起,超过了苏式家具,成为清式家具最著名的产地。

广作家具的特点是,用料粗壮,造型厚重,用料清一色,互不掺用,气度豪华气派。结构、造型和装饰上,受西方建筑装饰风格影响较大,多为中西合璧之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广式家具中的镶嵌技艺独步一时,堪称一绝。

3.京作家具

京作家具不是指一般的民间用品,而是指宫廷作坊在北京制造的家具,以紫檀、黄花梨和红木等几种硬木家具为主。

由于宫廷造办处财力、物力雄厚,制作家具不惜工本和用料,装饰力求华丽,镶嵌金、银、玉、象牙、珐琅、百宝镶嵌等珍贵材料,非其他家具制造可比,使京作家具形成了气派豪华以及与各种工艺品相结合的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过分追求奢华和装饰,淡化了实用性,甚至成为一种摆设,这是京作家具最大的遗憾。

四、明清家具的赏鉴和收藏

1.明清家具的品评与欣赏

家具品赏与审美水平、审美情趣密切相关。单件家具的品赏包括功能品赏、材质品赏、制作工艺品赏、装饰工艺及效果品赏等方面,成套家具还应包括统一协调性、组合布置合理性、陈设匹配性等。这方面前人著有许多专著,此不赘述。

2.明清家具的鉴定

主要是制作年代的判定,可从用材、品种、造型、构件的造法以及花纹特点等几方面综合考察。用材方面,紫檀、黄花梨、鸡翅木和铁力木家具多为明和清前期的,清中期以后,这四种硬木

逐渐稀缺,代之以红木、新黄花梨。家具品种方面,有的早期品种或式样在在其后期不再流行,或后期才出现的品种或式样,不可能出现在更早的时期。家具的造型、构件、饰纹都具有其时代特征,都是判定家具制作年代的重要依据。当然,最科学的鉴定和识别方法是对照法,即对照已知年代的真品来甄别真伪,但缺少真品参照物是这种方法的难点。明潘允徵随葬家具模型可作为明代家具的标准器。总之,积累明清家具各方面的知识,对鉴定明清家具是极其重要的。

3.明清家具的收藏保养要注意以下方面:

防尘、防蛀是最基本的保护措施。尽量降低陈放收藏家具室内的扬尘,经常用柔软物擦拭清除灰尘。定期检查虫蛀情况,一有蛀虫应立即用药物杀灭。

防干、防湿适度的变化会引起木纤维的胀缩,导致家具变形甚至坏损,湿度过大还容易滋生霉菌虫害。根据明清家具的材料特性,合适的湿度一般在相对湿度50%—60%之间。

防光、防火家具易燃,陈放家具的场所应有严格的防火措施。光线对家具也具有损害作用。红外线使家具表面温度升高、湿度下降,造成翘曲和脆裂。紫外线危害更大,可使家具褪色,还会破坏木纤维结构,降低机械强度,即使停止光照,在暗处仍会继续起破坏作用。

原样修复由于年代久远,明清家具需要修复的不在少数。修复使应严格遵循“按原样修复”的原则,形式特征、制作手法、构造特点和材料质地等,都不能随意拆改、加减,必须保持原物的原貌和完整性。切忌修复中使用铁钉和化学粘合剂,防止破坏古代家具易于拆修的传统特点。

回答者:歌迷会何洁分会- 经理四级2006-12-23

12:29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由于明代的细木家具用材都是坚固耐久的硬木,所以遗留至今的精品为数不少,从而可以让我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明式家具的发展进程。明式家具的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按其功能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其他类。家具的风格特点又可用王世襄先生品评明式家具的“十二品”概之。十二品为“简练、厚拙、圆浑、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而且,清初

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这个阶段的家具生产,也随着社会发展、人民需要和科技的进步,而呈兴旺、发达的局面。这时的家具生产不仅数量多,而且形成为特殊的、有别于前代的特点,或叫它风格。这风格特点,就是"清式家具"风格。

1.造型上浑厚、庄重

这时期的家具一改前代的挺秀,而为浑厚和庄重。突出为用料宽绰,尺寸加大,体态丰硕。清代大师椅的造型,最能体现清式风格特点。它座面加大,后背饱满,腿子粗壮。整体造型像宝座一样的雄伟、庄重。其它如桌、案、凳等家具,也可看出这些特点,仅看粗壮的腿子,便可知其特色了。

2.装饰上求多、求满、富贵、华丽

清中期家具特点突出,成为"清式家具"的代表作。清式家具的装饰,求多、求满、求富贵、求华丽。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甚而在一件家具上,也用多种手段和多种材料。雕、嵌、描金兼取,螺甸、木石并用。此时家具,常见通体装饰,没有空白,达到空前的富丽和辉煌。但是,不得不说,过份追求装饰,往往使人感到透不过气来,有时忽视使用功能,不免有争奇斗富之嫌。

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道光时,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历史劫难,此后社会经济日渐衰微。至同治、光绪时,社会经济每况愈下。同时,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以及教会的输入,使得中国原本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发生了变化,外来文化也随之渗入中国领土。这时期的家具风格,也不例外的受到影响,有所变化。我们看,现在颐和园里的部分家具,接受了外来影响最为明显。这种情形,作为经济口岸的广东最突出,广作家具明显地接受了法国建筑和法国家具上的洛可可影响。追求女性的曲线美,过多装饰,甚至堆砌。木材也不求高贵,作工也比较粗糙。本章也收进几件,以作对比和欣赏。

总之,我们所谓清式家具,乃是指康熙未至雍正、乾隆、以至嘉庆初的清代中期,是指这一段清盛世时期的家具。

这段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的确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份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所以我们说,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清代家具的年代判定,有两个既定的系统可以作为理论基础与基本准则。一、对明式家具的年代判定。《明式家具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方法,将明式家具依其风格式样、用料和结构特征大致地判定在明初至明中期、明中期至明晚期、明晚期至清前期三个历史时期内。二、对清式家具的年代判定。《中国美术全集·工艺美术篇;竹木牙角器》一册中,提出将清代家具分为清初、乾隆、嘉道、晚清四个时期。凡木质和做工接近明代的,列为清初;凡制作新颖,质美工精的都称乾隆制品;凡制作近似乾隆,矩矮虽存,但工料不够精良的,则认为嘉庆、道光制品;同治大婚时所制一批以雕刻肿鼻子龙装饰为特点的桌、案、几、椅、凳、床、柜等,和光绪二十年至三十年市上流行的大批进入颐和园的造型更为拙劣的家具,是晚清制品。以上两个判定准则中,有一部分(清代的明式家具)出现重叠,但并不冲突。本文以两个准则为基础,将所收录的家具分别划为明清之际(大致在明崇祯至清顺治年间)、清早期(大致在康熙至雍正年间)、清中期(大

致在乾隆年间)、清中晚期(大致在嘉庆道光年间)、清晚期(道光以后)五个历史时期,分界是一个有纵深的面,而不是一条线。依据家具的风格式样来判定年代的早晚,并不能说是一个最理想的方法,它不能像瓷器那样,判定准确到某一年号,而且受人的主观因素影响,更需相当的实践经验。我们知道,家具历史上有晚期制作早期式样的情况,尤其一些经典的明式家具,自明代至清晚、民国时期一直原样不动地制作。此外,历代都存有由旧料改作,旧家具改式样等问题,使得有些家具的式样特征与用料、作工的时代特征相悖,给断代造成了困难。当今有些闻名遐迩的明清家具,其准确制作年代仍困扰着学术界。但是,像自然界其他领域的科学研究一样,任何理论的科学性都是与人的认识水平相对而言的,应该承认它的时间性。明清家具虽然距今时间不久远,看似简单的年代判定,却具有特殊的难点,直至今日仍是一个未能很好解决的课题,而且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因此,前面所述的两个判定清代家具年代的划分标准,是实事求是和可行的。不少人不仅喜欢把家具的年代定得偏早,而且在并无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将某些旧家具的年代标得精确到某一年号,这种超越认识水平、自欺欺人的做法并不可取,更不可信。此外,人们也逐渐意识到,以往普遍存在对明式家具的年代判定偏早,而对清式宫廷家具的年代判定偏晚的现象,值得引起注意,予以纠正。

摘自《清代家具》王世襄

明清家具的特点

明清家具 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 1.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通过平面、凹面、凸面、阴线、阳线之间不同比例的搭配组合,形成千变万化的几何形断面,达到鲜明的装饰效果,极富艺术情趣。

榫卯结构与明清家具

??????????Ё?????Ё?????????????????????????????Ё???????????Ё????????????????╓??Ё????????????????????????Ё??????????Ё???????? ?????? ??????????? ??М?????? ??М????????????"?? ???????????????????↓? ???????????? ???????????? ?????????? ???????????????????????????????????????????????????????????????????? ????????????????????????????П???????????????????????????? ??????? ????? ??????Н????????????└?????????????????????????????????????????????????????????????????????ā??ā?ā??ā??????????? ????Ё????????????? ????????????????? ??????????????????????? ?????????????????????? ?????????????????????????????????????Н?????????? ???????????????????????????????????????????????? ??????????????????????????????????????? ā??ā???????????????ā??ā????????????????????????П????????????П???????????????????? ???????????????????????? 1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论文[1]

中国古典家具鉴赏 中国古典家具发展时间很长,形式样式丰富多变,一直都有着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中国古典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家具的发展,从最初的古人席地而坐,到慢慢床、屏、几、案,再到南北朝的高型坐具陆续出现,最后的元明清对家具的生产、设计要求精益求精,尤其是明清两代,成为传统家具的全盛时期。 但是多数会选择喜欢明清的家具。 明清的家具有着造型简练、结构严谨、做工精细、装饰适度、繁简相宜、木材坚硬、纹理优美等特点。备受家具收藏界的喜爱。 对于明清时期的家具制造业,在中国古代家具历史中空前的繁荣,大致上可归于两个原因,一是城市乡镇的商品经济普遍发达起来,社会时尚的追求也是从另一个侧面刺激了家具的供需数量;另一个原因可能与海运的开放有关,硬质木材大量涌入,使工匠们有发挥的空间,竞相制造出在坚固程度和美观实用等方面都超越了前代的家具。 崇尚简约,在选材时追求天然美,巧妙地运用木材天生的色泽和纹理之美,而不做过多的雕琢——这与现代人返璞归真的审美时尚是完全契合的。 家具对于人类的作用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历史中不断更替的家具形式,更是在生活甚至是艺术上代代都有着不同的创新。家具一直以独特的方式贯穿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生活方式的变化,家具也会一直以它自己的方式继续变化发展下去。 从家具本身来说,它作为一种物质文化产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和工艺水平。古代的家具的本身体现的是同时代的文化和民间习俗,以及材质的分类则具有不同的价值。而现代家居更是体现了当代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现代家居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现代家具制作工艺和设备的创新,是现代家居形成的重要原因。 现代家具在我们的生活中是以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存在的,它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线条到优雅的线条,不断经历着时代和文化的影响。所以家具和人类的生活总是以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方式存在的。 人们的日常生活,先从物质需求的满足渐渐上升到精神需求的满足。而对于现在的社会生活中,更多的人都比较注重精神的消遣,对家庭装修和生活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家具更是在家庭装修中成为重要的点缀。 (许多有个人爱好的业主会专门提出,中式的家庭装修风格。设计师多数也会选择明清的家具做设计中的点缀,这些家具的风格,同时也会大大丰富中式设计元素。从另一个角度来解释中式风格家庭的家具,也是某种身份的提升。)中式家具的设计美感和它本身材质的价值,能很大的提升主人的身份地位。所以,它也是社会地位与身份的象征。 家具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民族人类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所以,家具对于我们的价值,是无可估量的。 1对传统家具艺术进行改良和创新,是古典家具制造行业所面临的时代使命我们所谈的传统家具,主要是以明清两代不同风格的家具为代表。明式家具的简约空灵、方正素雅,与清式家具的繁缛华丽、庄重肃穆形成强烈对比,它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繁简各异的艺术手法,共同建构了我国传统家具的辉煌成就,傲然卓立于世界艺术之林。正是在不同历史时期,我们行业的先辈身处不同的经济文化环境,勇于对家具艺术形式进行改良创新,才使得我们今天得以瞻仰明清两代传统家具的艺术高峰,因此,顺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明清家具的装饰手法及纹饰

明清家具的装饰手法及纹饰 明清家具在装饰手法及纹饰上存在着时代的差别。一般说来,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质朴而不粗俗、厚实却不沉滞见长,它特有的美学个性和艺术范式也鲜明地体现在纹饰图案上。 中国纹饰图案具有继承性和趋同性特点,每个时代的出品或多或少地含有历史的因素,每个品类的装饰性也可能在其他品类中出现。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许多都是承传的。如祥云龙凤、缠枝花草、人物传说等,这些题材在织绣、陶瓷、漆器等品类中常能看到。不过明式家具的纹饰题材仍有自已的倾向性和选择性,如松、竹、梅、兰、石榴、灵芝、莲花等植物题材;山石、流水、村居、楼阁等风景题材;鱼藻、祥麟、瑞狮、喜鹊等动物题材较多见。明式家具纹饰题材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采用带有吉祥寓意的母题,如方胜、盘长、万字、如意、云头、龟背、曲尺、连环等纹,与清式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纹饰题材的寓意大都比较雅逸,颇有“明月清泉”、“阳春白雪”之类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强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气质。 清式家具以雕绘满眼绚烂华丽见长,其纹饰图案也相应地体现着这种美学风格。清代家具纹饰图案的题材在明代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拓宽,植物、动物、风景、人物无所不有,十分丰富。吉祥图案在这一时期亦非常流行,但这一时期所流行的图案大都以贴近老百姓的生活为目的,与明式家具的阳春白雪相比,显得有些世俗化。晚清的家具装饰花纹多以各类物品的名称拼凑成吉祥语,如“鹿鹤同春”、

“年年有余”、“风穿牡丹”、“花开富贵”、“指日高升”、“早生贵子”等,宫廷贵族的家具则多用“祥云捧日”、“双龙戏珠”、“洪福齐天”、“五福捧寿”等等。总之,题材丰富多彩是清式家具纹饰图案的特点之一。清式家具纹饰题材大多出自老百姓的朴素生活意愿或统治者炫耀权力财富的功利要求,不如明式家具来得超逸。对于纹饰题材的选择,也不如明式家具讲究,有些家具纹饰图案显然是单纯为了显示华贵富丽,而很少注意题材的贴切性。明末清初之际,西方文化艺术逐渐传入中国,至清雍正以后,仿西洋纹样的风气大盛,特别是清代广式家具,出现了中西结合式家具,即以中国传统做法制成器,而雕刻西式纹样,通常是一种形似牡丹的花纹,也有称为西番莲的,这种花纹出现的年代要相对晚些。有些题材,明与清虽然都有采用,但在图案内容上存在着差别。如麒麟作为一种瑞兽,是我国古代常用的装饰题材,明中叶时,麒麟一定为卧姿,即前后两腿均跪卧在地;而明晚期至清早期,麒麟一定为坐姿,前腿不再跪而是伸直,但后腿仍与明中期相同;进入清代康熙以后,麒麟前后腿都站起来了,虎视眈眈。此外家具上的博古图案,在清代流行过两次,一次在康熙时期,一次是在同治、光绪时期,两次同为博古,前者提倡优雅清闲,后者推崇金石学问。同为博古,内涵有异。 家具与民俗的关系 民俗事象中,处处离不了家具,家具是民俗事象的表现手段,是民俗

关于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关于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较近的时代,也曾有繁盛的时期,因此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在明清时代,家家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物品的了解得知。 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的生活需要。因而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谨、装饰适度、纹理优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百年的历史,从继承、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立风格,这主要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乾隆,至嘉庆期间——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至清末——社会动荡,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堪称“清式家具”的时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世俗作风。由于过分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喜欢购买一些价格济实惠,造型时尚另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大方美观之外,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喜好有很大差别,不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追溯明代家具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时期,经典明式家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贵族气象,在家具中中极见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气,不过很遗憾,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义。首先,明式家具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种审美观念并存。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倡的“文”、“质”兼的美学情趣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 特点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家具设计与工艺专论 (结课论文) 题目: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指导老师:张亚池 学号:3140662 姓名:卜祥祺 班级:保护区硕14 学院:自然保护区学院 浅谈明清家具风格设计特点 卜祥祺 摘要:我国的传统家具具有悠久的历史,明清家具正是家具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一个辉煌时期,无论在科学性与艺术性都达到了发展的顶峰。明清家具作为中国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选材与结构上比较明清家具所具有的不同的风格设计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传统家具风格特点 中国传统家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蕴含了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中国传统的人文文化历史环境, 秉承了独特的哲学观念和造型表现, 在整个家具发展的历史上, 建立起一种与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独特风格, 创造了中国传统家具灿烂辉煌的成就。我国的传统家具经历了原始社会的萌芽,商周时期的雏形,春秋、秦汉时期的低矮家具的发展, 两晋、隋唐向高型家具的过渡, 宋朝垂足而坐的家具基本定型,又经过了几百年的继续完善, 到明代达到了家具发展历史的顶峰, 创造了高超的家具制作工艺和精美绝伦的艺术造型, 形成了中国传统家具“简、厚、精、雅”的艺术风格。虽然统称为“明清家具”,但实际可分为“明式家具”和“清式家具”。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这两种家具分别具有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审美眼光,又因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在造型和工艺上各自表现出独特的风格设计特点。 明代是自汉唐以来我国家具历史上的有一个兴盛时期。随着经济的繁荣,家具作为室内陈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应地发展起来。明代的一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古典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他们的参与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直到清代中叶以后,家具出现了新的特征,从家具的工艺技术和造型艺术上讲,乾隆后期又达到了新的顶峰。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

明清家具细部及其构造上的差异 一.明式家具发展简史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时期,形成了独特风格,被世人誉之为"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离不开当时的社会条件。明初恢复经济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以复苏,社会生产得到发展。手工业也比元代有了较大的进步,明代的陶瓷、家具等手工业,都有突出的成就;并产生了我国的工艺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和《园冶》、《髹漆录》、《鲁班经》等著作。 明中期以后,花梨、紫檀等木材的进口,也是促进明代细木家具这个品种发展的一个条件。同时,明代有一大批文化名人,热衷于家具工艺的研究和家具审美的探求,这无疑对于明代家具风格的成熟,起到一定作用。 明式家具风格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时间,可以说,从五代开始,经过两宋,包括辽金。到了明代,社会经济繁荣、对外频繁交流、开放海禁、以及科技进步和文化发达,家具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家具至明代,已是品种齐全,造型丰富,艺术风格渐趋成熟,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家具的成熟期、总结期。 二.清式家具发展简史 清代家具,从发展历史看,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清初继承了明代传统,家具风格基本上保留了明代特点,可以称为明式。从康熙末至雍正、乾隆,乃至嘉庆这一百年,是清代历史上的兴盛期,也是清代家具发展的鼎盛期。家具的造型、结构、品种、式样,都有不少的创新,生产技术也有所进步。 从雍正年开始,家具新品种、新结构、新装饰不断涌现,如折叠式书桌、炕格、炕书架等。在装饰上也有新的创意,如黑光漆面嵌螺钿、婆罗漆面、掐丝珐琅等。另外用福字、寿字、流云等描画在束腰上,也是雍正时的一种新手法。 到了清朝黄金时代的乾隆时期,家具生产达到了高峰,留下了大量的传世珍品。这些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尤以装饰见长,多种材料并用,多种工艺结合,充分展示了盛世的国势与民风。这些盛世家具风格,与前代截然不同,代表着清代的主流,被后世称为"清式风格"。 道光以后,经历了鸦片战争等一连串的丧权辱国事件,中国社会进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势开始衰微,外来影响日益扩大,外来家具也不断输入,传统的家具风格,受到了冲击,并随之发生了变化,造成了世人所公认的不良倾向,这就是清代晚期家具的特点。 在清代家具中,有苏作、广作、京作的三种作法,或称为三种风格。一般认为苏作更多地保留了明式传统,广作更多地代表着清式风格,而京作居于两者之间。 总之,清代家具,以清中期为代表,造型上雄伟、浑厚,装饰上富丽、豪华,表现出强悍与富贵的气派,成为与众不同的独有风格。 三.二者细部结构差异(附图) (一)造型结构 以造型结构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说,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分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清代初期的

明清家具所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大国,历数千年我国文化代代相传。为了可以使后人了解中国的文明历史,现代的专家不断的进行研究。能够体现中国文化的物品很多,如瓷器、字画或是铜币等等。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征而每个朝代的物品都体现了各个朝代的特点。因此要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研究古代的物品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明清时代的家具就能够很好的体现中国明清时代的文化。 明清时代是具我们比较近的时代,也曾具有繁盛的时期,因此了解明清时期的文化是专家的必要任务。在明清时代,家家户户都需摆放家具,而且摆放的位置都有所讲究,因此要想了解明清的文化可以通过对明清物品的了解得知。 明代可以说是汉人掌管天下,因此主要的文化都是以汉人的习俗为基准的,家具的创造与制造者都是符合汉人的喜好来打造的,并且结合前朝遗留下来的文化与发明,不断的革新从而制造出符合明代特点的家具。明代的家具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传统的、体现文化的艺术品,并且具有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概括起来,可用造型简练、结构严谨、装饰适度、纹理优美四句话予以总结。以上四句话,也可说四个特点,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明代家具的风格特征。 清代家具的发展是最贴近现代的,也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得来的,清代是满人掌管天下的。因此满人的习俗影响了家具的发展方向,匠师们根据满人的爱好纷纷设计家具的样式,因此与明代汉人的习惯有所差距。清代家具的发展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主要分为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清初至康熙初期明代家具风格的延续;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期间清式家具初露端倪,造型厚重,装饰华丽;第三阶段是道光以后至清末社会动荡,文化混杂的粗制家具期。 可见在整个三百年的历史中,可以堪称清式家具的时期仅为第二阶段,与此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家具的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的环境密不可分。因为只有在第二阶段中处于盛世阶段国力昌盛,故将清式家具中无不流露出霸气、厚重、尊贵和华丽。而且盛世家具风格的形成,与清代统治者所创造的世风有关。在家居风格中表现了从游牧民族,到一统天下的雄伟气魄,代表了追求华丽和富贵的世俗作风。由于过分追求豪华,而带来一些弊端,也是存在的。但是,清式家具,利用多种材料,调动一切工艺手段来为家具服务,这是历来所不及的。可以说,清式家具有许多经验可谈,也有许多优点可取。其风格独特,便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家具的选用是经济水平,欣赏品味、社会地位的综合体现。对于购买家具,年轻人通常喜欢购买一些价格经济实惠,造型时尚另类风格的产品,而对于大部分的中年人,则讲究的是除了结实耐用,大方美观之外,同时在家具中的细节追求展现一种优雅与稳重。在同一时期不同年龄群体对于家具的喜好有很大差别,不难得知,在不同朝代,文化在家具中的体现更是各不相同。 追溯明代家具制作,明代家具的制作灵感来自汉唐时期,经典明式家具主要应用于宫廷及官宦之家,其形制则在浑厚古朴之中增入诸多华美艳丽的雕饰以展示其贵族气象,在家具中极见当时文人追崇古朴自然、不尚浮华的风气,不过很遗憾,大部分人都不曾得知这一深入含义。首先,明式家具的发展与演变始终是尚古朴与尚华丽两种审美观念并存。其次,代表经典明式家具制作的宫廷家具恰恰体现了追求华美雕琢而兼含古朴内致的审美取向。孔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可以说,明式家具之雕刻艺术风范,恰恰是孔子所提倡的文、质相兼的美学情趣之绝佳体现。 作为家具自然离不开雕刻。而这些雕刻无不显示出当时劳动人民和社会推崇的文化层面。

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在尚学和治工两相兼修之下,集“仙作”工艺于大成的仙游,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城市”,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载体,毋庸置疑,当以其中的书房用品系列为最高表现形式。 探溯明清家具的“书房文化”之道 文/曾升潮 莆田人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是:地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该联典故源自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廷试后偈御,榜眼陈俊卿答帝问之佳句。其时,高宗见状元黄公度、榜眼陈俊卿都来自福建莆田时,深感惊异,当帝问“卿乡土何奇?”时,榜眼陈俊卿作如是答问,一语道出莆仙人勤奋进取的求学精神。莆田之所以被誉为“文献名邦、海滨邹鲁”,是因为从古至今都人才辈出。历史上,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全国级的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中央政府各部部长)近70名,是历史上在全国排名最前面的科举名邦之一。当前,有7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莆田籍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6人(其中2人为两院院士),更有近3000名莆仙籍专家学者遍布国外。 莆仙悠久的尚学传统,孕育了莆仙璀璨的人文历史。同时,向来以“精微透雕”著称的莆田传统工艺美术也是历史悠久。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发源地之一,3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了陶瓷、瓷砖工艺,进入北宋时期,在仙游籍国师蔡京提倡下,仙游工匠就把京都宫廷器用与书画工艺有机结合、制作出木雕家具,首开“仙作”

木雕家具工艺的先河。仙作工艺发端于唐宋,鼎盛于明清,即使到现在,全国还找不到第二处像莆仙这样,既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拥有源远流长的传统工艺之地。 在尚学和治工两相兼修之下,集“仙作”工艺于大成的仙游,成为“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和“中国古典家具品牌城市”,也是历史的必然,而红木古典家具作为传统文化和工艺传承的载体,毋庸置疑,当以其中的书房用品系列为最高表现形式。下面,我就从三个方面来谈谈:为什么说“书房用品系列”是红木古典家具的最高表现形式?藉此追溯红木古典家具行业“书房文化”的人文历史渊源—— 从历史沿革来看 明清两代的家具制作,造就了中国乃至世界家具文化的一个高峰。而明式家具的发端,从传世家具实物以及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到,主要集中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富庶之地。自明代起海外各式硬木种材的流入,生活在江南地区的许多文人雅士,基于对古董珍玩与琴棋书画的特殊爱好和功能要求,使得家具在选材的问题得以解决之后,这些文人对家具的形制、修饰和种类等等,有条件作更深入的研究。一直到清代前期,明式硬木家具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生产,但从产品不难看出,仍只有江南地区的风格流派和工艺特征最具底蕴。这些风格鲜明的新巧家具因为文人参与设计,不但从品种和形制方面得以丰富,而且还因为文人的积极倡导,形成了独有的红木古典家具文化,产生了影响深远的,源自红木艺术的审美观与哲学观。 特别有意思的是,明中期以后,当时的人们把花梨、紫檀等有着天然美丽花纹的种材竟然统称为“文木”。这不是臆测,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是指“文人选用的木材”,用“文木”制成的家具当然就是“文人家具”,而“文人家具”作为各式书房用品发挥各种功能,自然是顺理成章的事,红木古典家具因文人的所好与所用,推动着家具的品种与形制等方面的发展,其最高表现形式非书房用品而无他,是完全经得起历史的推敲和时间的考验的。 从书房的功能来看 《庄子?田子方》中有一段“解衣画史”的典故:描写的是宋元君召集众多画师来作画,大家接受旨意后便在一旁恭敬地拱手而立,舔着笔,调着墨,站在门外恭候的人还有许多,只有一位叫田子方的画师跚跚来迟,他的举止与众不同,接受了旨意后不是恭候站立,而是回到自己馆舍里去了。宋元君派人去观察,发现他把房子关着,已经解开了衣襟,一个人裸露身子,伸腿而坐,酣畅漓淋地在那里作画。宋元君说:“好!这才是真正的画师”。 “解衣画史”的典故所反映的只是书房承载文人情怀,表达文人情趣的一个缩影。就像红木古典家具已经超出了单纯作为器物使用的范畴,书房也不再仅仅是个藏书读书、吟诗作赋的雅居,她更是文人藉以追求情态自由的心灵宿地,也超

明清家具的外观风格

明清家具的外观风格 中国古代家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部"木头构创的绚丽诗篇",其历史悠久,自成体系,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和东方特点。中国古代家俱发展到唐代时,随着垂足坐生话方式的流行、椅、凳家俱发展起来到宋代高型家俱定型,室内陈设束、椅、几、案,工艺技术日臻成熟。明清两代是中国传统家俱的黄金时期;不仅千纹万华的漆饰家俱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历史高峰,而且产生了中国古代家俱史上成熟显赫的明式家俱和丰富卓越的清式家俱。明清家具都以高级硬木为主要用材,抛弃了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家俱一贯采用漆饰加工的制作方法,以木材自身的高雅材质,自然纹理和光润光彩,使家俱产生了--种崭新的意韵,品质和独特的审美价值,并运用精湛无比的工艺,使家俱的构造实现了科学与世术的完美结合,从而在世界家俱史上树起了一座光熠烁目的丰碑。 明式家俱 明式家俱一般是指在继续宋元家俱形式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的,流行于明代中期至清代早期的以紫檀木、花梨木、红木、铁力木、鸡翅木、榉木等优质硬木和柴木为主要用材。具有特定的式样和风格的家俱。明武家俱的产生、形成和发展,主要是在以苏州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经过明代中晚期几代文人的倡导和直接参与设计,使明式家俱从造型式样、结构到装饰工艺都体现出中国古代传统丈人文化所特有的追求自然、空灵、超逸、蕴藉、内向的意蕴,散发出浓郁的文人趣味和书卷气味,成为中华民族物质文明史中一颗无比灿烂的艺术明珠。 明式家俱的造型有坐具类、鸡翅木价格几案类、橱柜类、床棉类、台架类、屏座类等6大类近60个品种。鸡翅木家具其造型简洁明快、质朴典雅、隽永大方。基木的构造都是将主要构件如腿料、框料、档料、材料等组合成一个基木框架。再根据功能的需要装配不同的板料和附件。在构件的结合上,釉传统建筑木构件的樟

明清家具的发展概况

明清家具的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之前,人们已经能制造精美的漆木家具。自南北朝以後,“垂足坐”的生活方式促进了高型家具的发展。特别是到了宋代,家具结构上的科学性和装饰上的多样化,无论在制作技术和审美意识上,都为明清家具艺术高峰的到来积累了经验。 明清时代是我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鼎盛时期。但不同的社会背景又使它们各自成为独立的艺术体系。明代家具追求神态韵律,以造型古朴典雅为特色,结构严谨,线条流畅,尺度适宜;清代家具却注重体量,提倡繁纹重饰,崇尚雕刻和镶嵌,从而以富丽、豪华独树一帜。明、清家具虽然在风格上迥然不同,但其艺术成就深受人们赞许,故长期以来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在世界家具领域中享有盛誉。 明朝家具 明代的家具业十分发达,它一方面继承了宋元以来的传统木作技术,另一方面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住宅和园林建筑的兴起,以及大量来自东南亚的硬木输入,为明代家具向高层次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明代家具家具多取材于海外进口或南方出产的质地坚硬,纹理密致,色泽幽润沉着,花纹华美的优质木材。主要有:黄花梨木、紫檀、铁力木、榉木、红木等,同时也采用一些木质轻松,纹理细直的木材,如桐木、楸木、楠木等。明式家具种类繁多,按其使用功能的不同,大致可分为: ①椅凳类,有杌凳、坐墩、交杌、长凳、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及帝王的宝座等; ②桌案类,有炕(床)桌、炕(床)几、炕(床)案、香几、酒桌、半桌、方桌、条几、条桌、条案及书画桌案等; ③床榻类,有榻、罗汉床、架子床等; ④柜架类,有摆设古玩瓷器、书籍的架格、衣架、面盆架及亮格柜、圆角柜、方角柜等; ⑤屏风类,有单扇、复扇之分;前者带有底座,又称插屏式座屏风,后者又分三扇、四扇、五扇等不同形式,可以折叠或伸展,使用方便灵活,又称围屏,其上常用手绘或雕刻、镶嵌等手法,装饰山水、人物、花鸟及题字等形象; ⑥其他,如各种橱子、箱、提盒、都承盘、镜台、灯台、官皮箱及纯用于观赏性的微型家具。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对于中国古典明清家具之比较研究 摘要:根据历史背景、风格特征来比较明代家具与清代家具,指出明清家具具有造型大方、线条多变、装饰丰富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明清家具;艺术风格;比较 一、历史背景 (一)明代家具的历史背 1、宋代家具的发展为明式家具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上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家具的形式多种多样,宋代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井小店中,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家具。明式家具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扬长避短、去粗取精,使家具事业得到了科学的发展。 2、明初手工业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明代初期,手工业工人的地位有了改善,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积极性,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各种工艺技术的专门书籍陆续出现,其中以明代黄成所编着的《髹饰录》为代表,书中全面论述了漆工艺的历史及工艺、分类和特点,是中国现存唯一的古代漆工专着。 3、海外贸易为明式家具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前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沿海地区手工业的繁荣,各种科学技术的发明与使用,给海外贸易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大批优质木材源源不断地运到中国。 4、住宅与园林对家具的影响。由于商品经济的繁荣,许多大、中城市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统治阶级为了满足物质与精神上的享受,兴建大量的房屋和园林,相应地就需要大量的不同类型的家具。 (二)清代家具的历史背景 清朝初期,延续明代家具朴素典雅的风格。康熙中期后,中国经历康乾盛世,满清皇族为了追求富贵享受,大量兴建皇家园林。家具在造型上、雕饰上竭力显示皇家威仪,讲究用料厚重、尺度宏大、雕饰繁复。各地贵族的私家园林争奇斗艳,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都反映在家具的制作上,使家具有了炫耀富贵的新精神功能。道光以后至清末,中国经历了鸦片战争的劫难,社会经济日渐衰微。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文化的输入,家具的风格也受到了影响。 二、风格特征 (一)造型 明式家具造型多为简练,以线为主。严格的比例关系是家具造型的主要基础,对于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的比例问题,处理得当,造型与功能要求相符。家具

明清家具鉴定

明清家具鉴定 近年来,随着家具收藏热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古典家具的收藏中。在现今存世的古典家具中,明清家具可以说占了绝对的主流,许多人为了拥有一件心仪的明清家具而一掷千金。 曾有不少收藏界的朋友来信询问笔者,他们很喜欢收购古旧家具,但对于家具的年代鉴定总是拿不准,不知道家具鉴定有什么窍门没有?确实,家具的鉴定不像其他古董,如陶瓷书画,因为有成批的带有年款的作品存世。所以可以很方便地找出参照物。而从现在流传下来的家具看,带有年款的家具实在是凤毛麟角,这样就使得家具鉴定与其他古器物的鉴定方式及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明清家具的鉴定有其特殊性。一般说来,我们在鉴定一件家具时,往往说某某家具是明式家具,某某家具是清式家具。在传统家具研究界里,明式家具往往是指明及清前期(清康熙、雍正时期)制作的家具。这是因为清代初年生产的家具在形式上仍然继承了明制,还依明式的规格制作,这一时期的家具在结构上和明代家具没有多大差别,因此统称为"明式家具",而清式家具则是指清乾隆以后制作的家具。明式家具大体上保留了我国家具传统的装饰风格及作法,而进入清代乾隆年以后,由于统治阶层好大喜功的心理及西方文化对我国的浸透影响,在家具制作上逐渐刻意崇尚精雕细作及装饰手法的多样性,清式家具开始形成。 当我们具体涉及到家具鉴定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不同时期的家具,因受当时的工艺水准、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人们的审美情趣等因素的影响,在家具制作风格、造型结构、装饰手法、所用材质上都不尽相同,这些因素都是判定家具时代的重要标准。 明清家具的造型。结构各具特色 以造型做工为例,明式家具大体上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从历史记载来看,明代帝王多崇尚道教,好老庄之学。道家讲究"无为而治","无欲则刚",故明式家具给人一种"素面朝天"的自然美感,装饰无多却恰到好处,可谓"多一分则繁缛,少一份则寡味",这种风格一直持续至清代初年。清代初期的顺治、康熙统治时期,由于政局未稳,统治者一直忙于政事,无暇他顾,对于玩好享乐之事并不刻意追求,家具作为起居之物,自然得不到重视,还在沿袭明代的风格。而到了乾隆皇帝之时,国力强盛,版图辽阔。乾隆皇帝以盛世天子自居,好大喜功,留心翰墨,醉意诗情,有足够的心情来享乐。家具虽然只是必备的起居之物,但为了体现盛世景象,其在造型做工上已慢慢脱离了明代家具的模式,表现为稳重、庄严和豪华、富丽相结合的造型风格,清式家具的风格形成了。

浅谈明清家具装饰纹 论文

浅谈明清家具装饰纹样 XXX,学号:xxx,XX级,XXX专业X班,美术系,XXXX学院 摘要: 中国传统家具就其整体造型而言,立足于沉稳端庄,方正严谨,但雕刻纹饰却与造型有着迥然不同的风貌,无论山水花卉、鸟兽鱼虫,或是人物故事、神话传说,大都具有热烈奔放的特征。这与端庄肃穆的明式家具造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沉静的形体平添了一笔流动的性情。清代家具追求富丽,充分调动工艺美术的各种手段,以获得富贵豪华的效果。可谓集装饰手法之大成,也可谓史无前例。 关键词:传统,纹样,寓意,神话,家具 正文: 各类神兽 龙纹 龙纹自古为华夏民族崇拜的图腾,被尊为华夏之神。传说龙为鳞虫之长,能兴云雨,得万物,使风调雨顺,丰衣足食,故为五灵之一。《易经》有云:“飞龙在天,大人造也。”秦汉以后逐渐用于比喻君王。历代皇帝都以真龙天子自居,认为自己是龙的化身。故此,用龙纹作装饰的器物为帝王所专用。我国古代传说的龙有多种,各具不同形态,然而最常见的则是有角、有爪、蛇身、鱼尾的所调黄龙,在众龙之中声誉最高,属于最高等级的瑞兽。其姿态之美生动可爱,被历代视为神圣的崇拜物。《瑞应图》云: “黄龙者,四龙之长,四方之正色也。神灵之精也。能巨细,能幽明,能长能短,乍存乍亡。王者不漉池而鱼则应和气游于池沼。”《孝经授神契》日: “德至水泉则黄龙见者,君之象也。” 龙纹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代表,从原始社会至今始终沿用不衰,各个时期有各个时期的特点。最早的龙并没有腿和角,后来发展成有了腿和角。汉代以后,随着谶学的兴起和对龙纹的神话传说,给龙纹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并作为华夏最高祥瑞名物,成为华夏民族喜闻乐见的装饰题材之一。宋元明时期是中国龙纹最优美的时期。宋代文人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还总结出一套画龙的经验和规律,名曰: “三停九似。”其说云: “画龙者,折出三停,自首至膊,膊至腰,腰至尾相停也。分成九似:角似鹿,头似驼,眼似鬼,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也。”还有另一说云:“头似马,眼似虾。”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龙的形象基本大同小异,但细看仍有微妙差别。以明代龙纹为例,明代龙纹的特点是无论龙身为何种姿态,其龙发大多从龙角一侧向上高耸,呈怒发冲冠状。明中期前多为一绺,到明晚期多为三绺,入清后的康熙时期则呈披头散发的样子。至乾隆时期龙的头顶显出七个圆包,正中稍大,周围略小。龙的眉毛在明万历朝以前大多眉尖朝上,万历以后大多朝下。龙的爪子在清代康熙朝以前多为风车状,到了乾隆朝龙的爪子有四个指头开始并合。乾隆以前的龙纹大多姿态优美、苍劲有力。 在清代宫廷家具中,用龙纹作装饰的最具代表性。无论床榻、桌案、椅凳、几、架、箱柜、屏风等,用龙纹作装饰的极为常见。故宫太和殿中陈设的金漆雕龙纹宝座是其中最典型的一个。它是清代宫中现存最高大的一件宝座,通高172.5 厘米,座分二层,下层座长162 厘米,宽99.5 厘米、高21 厘米,上层座长158.5 厘米、宽79 厘米、高49 厘米,背102.5 厘米。上层座为高束腰式,四面开光,透孔处另以蓝色地作衬底,显得格外醒目。座上的椅圈,共有十三条金龙盘绕在六根金漆立柱上。椅背正中盘正龙一,其余左右围护,各个昂首奋鬚,张牙舞爪。后背分格,上格盘正龙,中格浮雕云纹和火珠,下格透雕卷草纹,两边饰

明清家具鉴赏

明清家具鉴赏 中国古代家具是我国优秀的工艺美术品之一。它既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实用品,又是有欣赏价值的艺术品。其历史悠久,独具民族特色。我国古代家具能充分地表现设计者的思想与气质,体现时代的特征与人文气息,富有特殊的文化内涵。因而,举世文明,备受国际收藏家的喜爱。中国家具发展到明代,开始进入黄金时代,出现了大量精美`实用的各式家具。至清代乾隆年间,家具材料虽然优良,但雕饰繁琐,风格也为之大变。到清代末期,家具和其它工艺品一样,呈衰退不振之势。明清家具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真、善、美的丰富内涵和独特艺术价值,近十几年来,始终处于国际收藏的热潮之中。明清工匠们把最优质的材料、完美的设计和精心的匠艺相结合,制造出令西方人惊叹的“如谜一般美妙”的家具,而且制作中绝对不用铁钉,只是用榫舌和榫眼等复杂而巧妙设计组合家具,因而使明清家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一、明式家具的特点 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匠师们在总结前人经验和智慧,并加以发明创造,在传统艺术方面取得的一项辉煌成就。它除了在结构上使用了复杂的榫铆外,造型工艺术也充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因而它是一种集艺术性,科学性,实用性于一身的传统艺术品。 明代家具的风格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造型稳重,大方;比例尺寸合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榫铆精密。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彩。 4、雕刻及线脚装饰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明式家具的造型及各部比例尺寸基本与人体各部的结构特征相适应。如:椅凳坐面高度在40—50厘米之间,大体与人的小腿高度相附合,大型坐具,因型体比例关系,坐面较高,但必须有脚踏相配合,人坐在上面,双脚踏在脚踏上,实际使用高度(由脚踏面到坐面)仍是40—50厘米之间。桌案或也是如此,人坐在椅凳上,桌面高度基本与人的胸部齐平。双手可以自然地平铺于桌面,或读书写字,或挥笔作画,极其舒适自然。两端桌腿之间留有一定空隙,桌牙也要控制在一定高度。以便人腿向里伸屈,使身体贴近桌面。椅背大多与人的脊背高度相附,后背板根据人体脊背的自然特点设计成“S”形曲线。且与坐面保持100—105度的背倾角,这正是人体保持放松姿态的自然角度。其它如座宽,座深,扶手的高低及长短等,都与人体各部的比例相适合,有着严格的尺寸要求。 明式家具造型的突出特点是侧脚收分明显,在视觉上给人以稳重感。一件长条凳,四条腿各向四角的方向叉出。从正面看,形如飞奔的马,俗称跑马叉。从侧面看,两腿也向外叉出,形如人骑马时两腿叉开的样子,俗称“骑马叉”。每条腿无论从正面还是侧面都向外叉出,又统称四劈八叉。这种情况在材家具中才突出。方材家具也都有这些特点,但叉度略小。有的凭眼力可辨,有的则不明显,要用尺子量一下子能分辨。 明式家具轮廓简练舒展,是指其构件简单,每一个构件都功能明确,分析起来都有一定意义,没有多余的造作之举。简练舒展的格调,收到了朴素,文雅的艺术效果。 明式家具的又一特点是材质优良。它多用黄花梨木、紫檀木、铁梨木、鸡翅木、据木、楠木等珍贵木材制成。这些木材硬度高,木性稳定,可以加工出较小的构件,并做出精密的榫铆,做出的成器都异常坚实牢固。明代匠师们还十分注意家具的色彩效果,尽可能把材质优良、色彩美丽的部位用在表面或正面明显位置。不经过深思熟虑,决不轻易下手。因此,优美的造型和木材本身独具的天然纹理和色泽,给明式家具增添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明清家具风格与发展

早期从晚唐五代开始,由于人们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很大的变革。在考古学家考古上发现的是人们起居方式的改变,桌椅等家具出现后,到北宋时期结束了自古以来席地而坐的习惯,居室内的陈设改变了,人们的起居活动从低矮向高处发展,日用器皿也从地上移至桌几上,它们的形态和装饰花纹的部位都起了变化。 明清家具风格与发展 明式家具与清式家具的区分主要根据作品的风格、形式和水平。一般以清代乾隆为界。清式则指乾隆以后直到清末民初。明式与清式相比,水平更高。明式家具之造型完美、格调典雅、装饰得体、工艺技术精良,是历史上其他时代无法比拟的。明式家具继承了宋元的优秀成果。明代中期以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城市空前繁荣,市民文化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家具艺术的发展得到了巨大的推动力。清初国家尚未大定,无暇顾及艺术,经济也有待恢复。到了康熙时期,军事上、政治上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百业待兴,焦点已转移到经济的发展。随着政权的进一步巩固和强化,文化方面明显出现了满汉合流的趋势,家具艺术也才能够在明代已取得的高度成就上继续发展。清初家具带有浓厚的明式家具特点,仍具有很高的水平和美学价值,精品众多。乾隆时,家具得到了上层的推动而加速发展,一方面根据统治阶层的趣味而创新,同时渗入了西方的某些因素,大大丰富了中国家具史的内容。 明代和盛清以前大致皆可纳入为明式。明清家具的制作十分考究,光纹饰雕刻手法有龙纹、凤纹、牡丹纹、海棠纹、云鹤纹、蝙蝠纹、如意纹等七十余种,更不要说线雕、浅雕、浮雕、透雕、镂雕、悬雕等十多种雕刻手法,而卯榫就有明榫、闷榫、抱肩榫、燕尾榫等十几种,尺寸稍有偏差,都可能“破相”而成为“败笔”。 在我国古代家具史上,除了苏、广、京三大流派外,还有不少地方流派,如晋、宁、鲁、扬、闽等,它们与三大流派,以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共同编织起中华民族灿烂的家具文化。 苏式家具 “苏做”的家具俗称“苏式”家具。苏州地区是我国明式家具的主要发源地,故苏式家具是明式家具的典型代表。清代中叶以后,“清式”家具广为流传和盛行,但苏式家具始终遵循着“明式”的优良传统,保持着“明式”的一贯做法和作风。因此,人们把“苏式”往往看成是叫“明式”,明式家具也就包括了苏式家具。苏式家具在明清两代最为鼎盛的,以至现在苏州家具在市场很响亮的。 明式家具 明式家具并不是指明代家具。明代家具,是专指在明代制作的家具。明代家具是时间概念,而明式家具则是艺术概念。两者有着本质区别。明式家具是我国明代形成的一项艺术成就,被世人誉为东方艺术的一颗明珠。在世界家具体系中享有盛名。 明式家具有如下风格特点: 1、造型大方,比例适度,轮廓简练、舒展。 2、结构科学合理,榫卯精密,坚实牢固。 3、精于选料配料,重视木材本身的自然纹理和色泽。 4、雕刻红脚处理得当。 5、金属饰件式样玲珑,色泽柔和,起到很好的装饰作用。 关于明式家具的风格特点,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的品》和《明式家具的病》两篇文章中有把明式家具的优点和不足分析的已很全面。他把明式家具归纳为五组,共十六品。分别为:第一组:简练、淳朴、厚拙、凝重、雄伟、圆浑、沉穆。 第二组:浓华、文绮、妍秀。 第三组:劲挺、柔婉。 第四组:空棂、玲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