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
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
(一)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
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欧洲,其之所以能够产生,有着深刻的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自然科学条件和理论基础,也与马克思和恩格斯个人品质分不开的。
1.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欧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已占统治地位。
首先由英国开始的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地发展起来,另一方面也使资本主义社会性的制度固有矛盾明朗化,尖锐化。
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开始激化,这一矛盾的加剧必然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爆发。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永远不能根治这种致命的绝症。
这一事实不仅暴露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局限性,而且进一步表明,私有制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阶段已经到了极端。
资本主义国内市场和海外贸易的发展,更加开阔了人们的眼界,这样,社会发展的唯物辩证性质就比以前更加明显地揭示出来了。
这一切都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条件。
2.阶级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也在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
从19世纪30年代起,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1831-1834年法国里昂工人的武装起义,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1844年的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的起义,提出了反对私有制社会的战斗口号,提出建立人民宪章的主张。
这些斗争震撼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标志着无产阶级已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为实现摧毁旧世界、创立新社会、变奴隶为主人的历史使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发展规律和无产阶级利益的科学理论来指导。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和概括。
作为一种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复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我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原始到现代的历史过程。
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对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研究,揭示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认识社会现象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认为世界是一个复杂多样的整体,各种矛盾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辩证唯物主义通过对事物发展的矛盾运动进行研究,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规律,为我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3.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基础。
它强调对矛盾的全面分析和综合把握,将事物看作是一个全面的、矛盾着的统一体。
唯物辩证法注重思维的发展和实践的指导,提倡对客观世界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认识,为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基础地位。
认识的来源和真理的标准都是实践。
通过实践,我们能够不断改造客观世界,也能够不断丰富和纠正我们的认识。
因此,在探究问题时,要注重实践的检验和实践的指导。
2.阶级斗争是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将阶级斗争作为分析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原理下,我们需要通过分析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实际情况,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3.辩证思维是思考问题的重要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运用辩证思维来思考问题。
辩证思维强调对事物发展的矛盾关系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揭示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
通过辩证思维,我们能够突破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模拟题无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客观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
A.朴素唯物主义B.机械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心主义2.中国古代佛教理论家惠能认为,“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
这是()A.客观唯心主义B.主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观点D.辩证法观点3.“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A.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4.“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段话是指()A.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6.唯心史观的根本错误在于它片面夸大了()A.人的作用B.地理环境的作用C.物质生产的作用D.英雄人物的意识和意志的作用7.习近平强调,“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历史的教训应引以为戒”,“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
这体现了()A.创新思维B.系统思维C.战略思维D.历史思维8.资本原始积累过程的实质是()。
A.资本家依靠自身勤劳积累,兴办资本主义企业B.农民自愿出卖劳动力,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C.资本家利用经济手段诱使农民脱离土地,成为雇佣劳动力为资本家创造财富D.资本家利用暴力手段使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相分离,货币资本迅速集中在资本9.“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说法()A.都是辩证法的观点B.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辩论的观点C.都是诡辩论的观点D.前者是诡辩论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运动性B.客观实在性C.不可分性D.时空性11.“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体现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12.“要富口袋,先富脑袋”体现了()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D.先有精神后又物质13.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品质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
·这种品质是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这种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
2·努力学习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学习理论,武装头脑,要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功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下功夫·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之一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
·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3·物质的客观实在性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违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4·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2)物质世界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的静止(3)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4)从根本说上,世界上除了运动的物质,什么也没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是实践方法论纵观哲学史,从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到弗兰西斯?培根的《新工具》、笛卡尔的《方法谈》、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黑格尔的《逻辑学》、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阿多尔诺的《否定的辩证法》,以及费耶阿本德的《反对方法》,都涉及到方法论研究,而马克思一生则鲜有此类著作,仅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粗略陈述了有关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方法。
究其原因,一些人认为,“说马克思没有专门的方法论著作是错误的,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一部生吞活剥的方法论巨作,是辩证法、认识论和逻辑学的三统一,是一部科学方法论的典范”。
这个说法当然有其合理性,但却有两点不足:一是犯了范畴错误,即无论《资本论》包含多少方法论思想,都不能算是一部科学方法论著作。
二是“科学方法论”并不就是最好的方法论。
它具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不仅会经常犯经验主义、实证主义、现象主义、反人道主义错误,也包含着诸多非理性内容。
再者,马克思也从未褒奖过科学方法。
他只是将科学看作一种“与劳动相对立的、服务于资本的独立力量。
”后人给马克思的哲学冠以“科学方法论”并不是褒奖。
因为他更注重的是社会实践和能动的辩证法。
这才是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能够持续展示其旺盛生命力的关键之所在。
(一)拯救人类的社会实践重于一般方法研究在德国,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既是黑格尔哲学占优势的时代,也是政治经济相对落后的德国开始觉醒和对古典哲学产生巨大厌恶的时代。
特别在一些科学家眼里:它充满空话和幻想,缺乏真正的知识和切实可靠的研究;它只能形成一连串粗鲁的经验错误,毫无价值的批判或不加任何评判的引文堆积;“即使您看一看现代哲学家——谢林、黑格尔以及他们的同谋者,您也会由于他们的规定而毛发悚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模拟试题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题一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业年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试卷类型:A卷□ B卷□考试方式: 开卷□闭卷□…………………………………………………………………………………………………………………(注:1、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册上,答在其他地方不记分;2、本考试为闭卷考试)一、单项选择题(从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或最合适的答案。
每小题1分,共20分)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主义和辩证法C.剩余价值学说和劳动价值论 D.科学社会主义2、哲学基本问题是:()A.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问题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人的本质问题3、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A.人们适应外部环境的本能活动 B.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的精神活动C.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一切自觉活动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活动4、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C.矛盾的主要方面和矛盾的次要方面 D.矛盾的对抗性和非对抗性5、“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对立,属于:()A.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B.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C.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D.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6、坚持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就是坚持了认识论的:()A.可知论B.唯物论C.辩证法 D.唯心论7、真理是:()A.被大多数人普遍认同的意见 B.客观事物及其规律C.人们有用的观点或理论D.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8、药物对于健康人并没有直接的价值,而对于病人则具有直接的价值,这突出地说明了价值具有的:()A.客观性 B.主体性C.社会历史性 D.多维性9、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C.先进的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10、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在:()A.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11、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劳动工具的状况 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12、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完全不属于意识形态的有:()A.道德、逻辑学、政治思想 B.法律思想、文学、逻辑学C.哲学、艺术、宗教 D.自然科学、逻辑学、语言学13、梁启超说:“大人物心理之动进稍易其轨而全部历史可以改观”。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肖红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的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体。
它的基本理论是对自然界、社会和思维的本质和普遍规律的概括和反映,并经过实践反复证明的普遍真理。
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本内涵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人们用世界观的观点去指导自己的认识和实践,去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从而世界观也就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把“改变世界”的问题放在首位的,它必然要求人们把每一个观点都自觉地变成指导实践和认识的方法。
马克思哲学对人类的社会实践作了科学的规定和解释,阐明了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是自然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统一的基础,离开了实践,人类社会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马克思把实践观引入了自然观、历史和认识论,从而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上彻底了唯物论和辩证论。
二、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理论基础,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类以往科学和哲学思想发展的光辉结晶。
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于生活在其中的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
世界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就是自然界自身的辩证运动;唯物辩证法就是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的辩证运动;人的实践辩证法同样是客观的,生产实践在人类社会的基础作用、实践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循环往复的辩证运动,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唯物论和辩证法这两种哲学传统获得了统一,从而创立了辩证的唯物主义。
辩证法置于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成为唯物主义的辩证法。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辩证法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完整版毕业论文】马克思论文---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浅谈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在发展问题上就是发展观。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学。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由各种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所组成的一个方法论整体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是由各种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所组成的一个方法论整体, , 其中各种方法既互相联系其中各种方法既互相联系, , 具有整体性具有整体性, , 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 ,表现出可分性。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 ,包括人们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应用于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工作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际工作中, ,所形成的以获得正确认识为主的认识方法和以改造世界为主的实践方法。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方法论中最高层次的方法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方法论中最高层次的方法, , 它们各自又包括较低层次的许多方法。
认识方法即思想方法认识方法即思想方法, ,总的说就是实事求是的矛盾分析方法。
是的矛盾分析方法。
它包括观察、它包括观察、它包括观察、实验、实验、实验、社会调查等收集材料的经验方法和对材社会调查等收集材料的经验方法和对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从抽象到具体、历史的和逻辑的统一等整理材料得出科学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整理材料得出科学结论的逻辑思维方法, , 亦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亦即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去粗取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的思维加工方法。
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的思维加工方法。
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总的就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 ,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仑包括抓典型、点面结合、抓中心环节带动其它等具体工作方法。
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是紧密联系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与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人类从自然界分化出来并产生人类意识以来,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
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辩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世界,任务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马克思主义物质观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