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试卷
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

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 )A. 明B. 日C. 月D. 山2. 下列哪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A.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B. 小草在微风中舞蹈。
C. 雨过天晴,阳光灿烂。
D.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3.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有多少篇?( )A. 305篇B. 300篇C. 310篇D. 295篇4. 下列哪个词属于名词?( )A. 跑B. 书C. 大D. 好5. 下列哪个句子是倒装句?( )A. 我昨天去了公园。
B. 公园里昨天我去了。
C. 去公园我昨天。
D. 昨天我去了公园里。
二、判断题1. 《论语》是孔子所著。
()2. “床前明月光”是杜甫的诗句。
()3. “之”字在古代汉语中只有代词的用法。
()4. “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是动词。
()5. “桃花潭水深千尺”是李清照的诗句。
()三、填空题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出自《______》。
2.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______的诗句。
3.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______》。
4.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自《______》。
5.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______的诗句。
四、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赋、比、兴”的含义。
2. 请简要介绍《史记》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3. 请简要解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
4. 请简要介绍“唐宋八大家”。
5. 请简要解释“平仄”的含义。
五、应用题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2.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考试试卷(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40分)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翘.首(qi áo) 粗糙.(z ào) 锐不可当.(d āng) 络绎.不绝(y ì) B. 锃.亮(z èng) 禁锢.(g ù) 深恶.痛疾(è) 杳.无消息(y ǎo) C. 恹.恹(y àn) 滞.留(zh ì) 潜.滋暗长(qi ǎn) 鸢飞戾.天(l ì) D. 炽.热(ch ì) 缥.碧(pi ǎo) 殚.精竭虑(d ān) 纵横.决荡(h é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3分) A .琐屑 泄气 长途跋涉 诚惶诚恐 B .俯瞰 颁发 春寒料峭 自出新裁 C .序幕 落第 重峦叠障 妙手偶得 D .妨御 斟酌 摧枯拉朽 一丝不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八路军出其不意的反击,使敌人有些张皇失措....。
B .看着家中日渐衰败的景象,我不禁触目伤怀....。
C .小明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学好评。
D .他生性刚直,一身傲骨,从不对权贵唯命是从....。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 .屠呦呦全身心投入世界性流行疾病——疟疾的防治研究。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新时代教育应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创造的水平。
D. 经过三年的努力学习,他对自己能否考上理想的高中充满信心。
5.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寻根求源,乃是一种不愿与流俗同流合污的理想。
②耐寒草木,说到底,没有超过松柏的。
③自孔老夫子以缓舒纡徐的口吻道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之后。
八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一、基础知识和运用。
(共15 分,每小题 3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B)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A.凝滞 屏障 C.黯然 墨守疲惫不堪 别出新裁B.俨然 悋惜 一泄万丈D.蹒跚捷径 络绎不决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C )A.由乔布斯本人及其家人唯一正式授权的传记《乔布斯传》10 月 24 日已在全球同步发行。
B.路透社调查显示,有一半以上的受访者乐见中国实力增强。
C.天宫一号上航天员的生活空间大约为15 立方米左右,是载人飞船上空间的2 倍多。
D.城运会田径男子4X100 米接力决赛,有着夺金实力的武汉队却因为第三棒选手的意外摔倒,最终无缘冠军。
八年级语文期末试卷答案A. 蹒跚.(shān)B. 旌.旗(jīng) 惬.意(qiè) 澎湃.(b Ài ) 怦.然心动(pēng) 举世瞩.目(shǔ) C.浸.沉(jìn) 翕.动(xī) 囫囵.吞枣(lún) D.恢.宏(huī) 肃穆.(sù) 返璞.归真(p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⑴就在这一瞬间,他发现那个同志的脸色好像舒展开来,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 不见了,出一种喜悦的光。
⑵那同志合拢了夹着火柴的党证,双手 ,像擎着一只贮满水的碗一样,小心地放到卢进勇的手里。
⑶他用 的手指打开了那个党证,把剩下的六根火柴一根根递到指导员的手里。
A.发射 捧起颤抖 B.闪现 托起颤动C. 闪现捧起颤动D. 发射 托起颤抖5. 下面的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D )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而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 才会感到惊愕。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A4打印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试卷(A4打印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黝.黑(yŏu) 锐不可当蒙昧.(wèi) 眼花瞭乱B.悄.然(qiáo) 藏污纳垢燥.热 (zào) 杳无消息C.娴.熟(xián) 和言悦色翘.首 (qiào) 一丝不苟D.和蔼.(ăi) 震耳欲聋炽.热 (chì) 广袤无垠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词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赵老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从不讨价还价,真不愧是模范教师。
B.那些旁逸斜出....的梅花,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
C.他的作品虽称不上完美,但也自出心裁....,别有一番风味。
D.周末,我和同学一起去攀岩,虽然崖壁陡峭,我们仍然摩肩接踵....,奋力攀登。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B.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C.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5、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在他们的想象中,勇气之花在我们当代人的手中早已残败凋零了。
(2)奥林匹克主义曾在许多个世纪里,一直主导着古希腊社会。
(3)一项运动,倘若只有有限一部分人被包含在内,在当今时代又怎能称得上完美呢?A.比喻拟人反问 B.比喻对比设问C.拟人比喻反问 D.拟人比喻设问6、下列语段的横线上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最适合的一组排序是()如果我是中学语文老师,会怎样教学生?。
那么,答案就有了。
①让我回顾一下,在我的中学时代,什么东西真正提高了我的语文水平,使我在后来的写作生涯中受益无穷。
②我没当过中学老师,但我当过中学生。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3分)1.(8分)(1)出则无敌国外患者(2)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3)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4)乱花渐欲迷人眼(5)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2.(9分)(1)(3分)①盏②靡③契(2)(3分)C(3)(3分)随着社交平台的进一步破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用更接地气的方式来品味茶文化。
3.(6分)示例:内容上,《昆虫记》向我们展示了丰富有趣的昆虫世界,对昆虫的进食、交配、养育后代等方面进行了具体描绘。
他把大自然当成了真正的研究场,对生命充满了尊重和敬意,让人读来受益匪浅。
(3分)语言上,在法布尔的眼中,蛆虫是“胖娃娃”,苍蝇“身腰秀美”,他用拟人、比喻等手法表现昆虫世界,富有趣味。
(3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67分)(一)(7分)4.(3分)敌军攻城的气势如黑云翻涌而来,城墙仿佛将要坍塌;守城将士的铠甲迎着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评分说明:“攻城气势”与“黑云”对举,1分;“铠甲”与“金鳞”对举,1分;句意对1分。
5.(4分)颔联写战场伤亡惨烈,(1分)颈联写战斗的艰难,(1分)尾联借用黄金台的典故,(1分)表现将士们英勇无畏、舍身报国的精神。
(1分)评分说明:意思对即可。
(二)(16分)附:参考译文吏部尚书唐俭与唐太宗李世民下围棋,因抢先占据有利位置而发生争执。
唐太宗大怒,把他贬到潭州去当官。
但仍然怒气未消,对尉迟敬德说:“唐俭轻视我,我想杀他,你为我去找一些别人对他的埋怨或指责的话(作为借口)。
”敬德恭敬地(含糊)应答了。
第二天对话的时候,敬德叩头说:“臣实在没有听到(您的要求)。
”唐太宗再三问他,他仍旧不改口。
唐太宗生气了,把上朝用的玉板砸碎在地上,一挥衣袖走了。
过了许久唐太宗请大臣吃饭,三品以上的官员都来了,唐太宗说:“敬德今天这样做的利处和益处各有三项:唐俭免于受冤而死,我免于错杀大臣,敬德免于委屈顺从,这是三大利处;我有怒气消除的美德,唐俭有再生的幸运,敬德有忠直的声誉,这是三大益处。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试卷一、基础知识(25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溃(kuì)退要塞(sài)仲(zhòng)裁锐不可当(dāng)B. 颁(bān)发翘(qiào)首悄(qiǎo)然殚(dān)精竭虑。
C. 娴(xián)熟镌(juān)刻绯(fěi)红深恶(wù)痛疾。
D. 诘(jié)责畸(qí)形教诲(huì)杳(yǎo)无消息。
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狼籍蹒跚赋闲触目伤怀。
B. 开垦主宰鄙视纵横决荡。
C. 连绵锤练秀颀坦荡如砥。
D. 傲然消逝贱视张目接舌。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说话总给人一股咄咄逼人之感,令人很不舒服。
B. 一场春雨之后,那雪白的梨花漫山遍野,绽放出五彩缤纷的美丽。
C. 元宵夜,在园博园赏灯的人摩肩接踵,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D. 他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性。
B.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C. 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D. 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这位新来的老师。
5.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文言文阅读(15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秋霜之时,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
1. 下面哪个词的读音与其他三个不同?
A. 明亮
B. 课程
C. 动物
D. 难题
答案:B
2. 请按要求作答:(5分)
将下列名著与其作者进行正确匹配:
| 名著 | 作者 |
答案:
红楼梦 - 曹雪芹
西游记 - 吴承恩
水浒传 - 施耐庵
三国演义 - 罗贯中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60分)
1. 阅读理解(10分)
阅读下面短文,根据短文内容回答问题。
...
问题:短文中的小明是哪个班级的学生?答案:小明是5班的学生。
...
第三部分写作题(共40分)
1. 作文(30分)
假设你是班长,请你写一篇发言稿,倡议班级的同学们一起参加校园文化节活动,并说明参加此活动的好处。
...
答案:(写作内容)
2. 说明文(10分)
根据下图和提示写一篇说明文。
...
答案:(写作内容)
答案解析请参考附件中的答案示范文档。
感谢参加本次考试!祝你取得好成绩!
---------
以上是八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含答案)的文档,希望对您有帮助。
如有任何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谢谢!。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稀疏(shū)突兀(wù)惊愕(è)B. 沉湎(miǎn)拂袖而去(fú)潜移默化(qián)C. 憔悴(cuì)恍若隔世(huǎng)翩翩起舞(piān)D. 潜移默化(qián)振聋发聩(jǐng)鸦雀无声(yā)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篇文章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哲理,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B.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的生长规律。
C. 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于明天的比赛被推迟到了后天。
3. 下列句子中,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 那些不劳而获的人,就像寄生虫一样。
B. 他的声音如洪钟,让人振奋。
C. 她的笑容像春天的阳光,温暖人心。
D. 他的计划非常周密,就像精密的仪器一样。
4. 下列词语中,形近音近但意思不同的一项是()A. 神秘谜语B. 悲伤悲凉C. 欢快欢腾D. 美丽美妙5.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的历史故事。
B.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描绘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
C.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以孙悟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取经的艰辛历程。
D.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以宋江为主人公,反映了农民起义的壮烈场面。
6. 下列名言警句中,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C.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D. 知之者不如行之者,行之者不如乐之者。
7. 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星星像撒在夜空里的钻石,闪烁着光芒。
B. 他的声音如雷鸣,让人心生敬畏。
C. 那片枫叶像火焰一样燃烧,照亮了整个秋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对抗赛测试题得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2分)A、地窖.(jiào)匀称.(chèn)轩榭.(xiè)丘壑.(hè)B、尴.尬(gān)神秘.(mì)伧.俗(cāng)揣.测(chuǎi)C、嶙峋.(xún)镂.空(lóu)藻.井(zǎo)喷嚏.(tì)D、归咎.(jiù)赃.物(zāng)繁衍.(yǎn)击磬.(qìng)2、下列字形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A、荡然无存张皇失措惟命是从运筹帷幄B、大庭广众锐不可挡因地制宜头晕目眩C、触目伤怀惟妙惟肖不假思索重峦叠嶂D、连声诺诺雅俗之别转弯抹角月明风清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A、爱因斯坦拿大额支票当书签,并且拒绝担任以色列国的第一任总统,这些都不妨碍他成为过去一百年里最伟大的人。
B、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C、天突然渐渐地下起了牛毛细雨。
D、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4、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
(8分)(1)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2)﹍﹍﹍﹍﹍﹍﹍﹍,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3)﹍﹍﹍﹍﹍﹍﹍﹍,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4)﹍﹍﹍﹍﹍﹍﹍﹍?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5、仿照例句,架设一座无形的“桥”。
(2分)例:知识是人类从愚昧走向文明的“桥”。
﹍﹍﹍﹍﹍﹍﹍﹍﹍﹍﹍﹍﹍﹍﹍﹍﹍﹍﹍﹍﹍﹍﹍﹍6、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试题。
(4分)(1)《﹍﹍﹍﹍﹍﹍﹍﹍》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的故事。
通过这个人物的变化,作者无情地批判了旧社会——它不让好人的出路。
(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书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刻画出人物﹍﹍﹍﹍﹍﹍﹍﹍的品质。
7、综合性实践运用。
(5分)学校团委准备在普通话推广周举行主题为“普通话是我们的校园语言”的座谈会,下面是活动过程中的一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
(1)请为学校推广普通话设计一条宣传标语。
(2分)﹍﹍﹍﹍﹍﹍﹍﹍﹍﹍﹍﹍﹍﹍﹍﹍﹍﹍﹍﹍﹍﹍﹍﹍﹍﹍(2)校团委书记来邀请你班同学杨洁去参加明天上午九点的座谈会,但她不在,校团委书记请你代为转告。
你怎样对杨洁说。
(3分)﹍﹍﹍﹍﹍﹍﹍﹍﹍﹍﹍﹍﹍﹍﹍﹍﹍﹍﹍﹍﹍﹍﹍﹍﹍﹍﹍﹍﹍﹍﹍﹍﹍﹍﹍﹍﹍﹍﹍﹍﹍﹍﹍﹍﹍﹍﹍﹍﹍﹍﹍﹍二、阅读理解(45分)(一)亲亲棉花(16分)棉花的气息,就是母亲身上的气息。
这些气息,应该还在母亲留下的柜子里,浸淫着每一道木纹。
棉花曾经离我很近,也离我很远。
它一个冬天都附着在身上,通过一件棉衣,用暗藏的发白的火焰,温暖着我。
在马坊这块万物都能开花的大地上,很少看见棉花这种植物生长过。
我是穿土布长大的。
这也是棉花经过母亲的一双手,在很多日夜的纺织、裁剪之后,以衣裳的形式,走上我的身体。
而我最为念想的,是每个冬天都要穿在身上的棉衣。
我清楚地记得,等到麦收后忙罢,也是一年最热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收拾我们的棉衣了。
先是把上一年的棉衣拆了,把里外的土布洗净晒干,再在门口的捶布石上,一棒槌一棒槌地捶平展。
最难的是收拾棉花,这是让母亲最费心的事。
因为我们是一些穷苦人家,棉衣里的棉花,少说也是穿了几年的,大多像一把破絮。
我看见母亲把它们搭在院子里,一遍一遍地掸着里面的土。
有过乡村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那是在一个冬天的时光里,一个穿着棉衣的人,要在黄土里穿行多久,那些细密的黄土,被风吹着,一部分打在脸上,更多的是打在身上,顺着土布的纹路,被密织进棉花里。
就这样,一个夏天的阳光,全被母亲搭在院子里的棉花吸收了。
因而在那么冷的冬天里,棉花里才有这么多的温暖释放着。
那是在土炕上,母亲要装棉衣了。
每年的第一件棉衣,都是给我装的,用的都是最干净、最绵软的棉花,而且在后背、肩胛、膝盖部分,要装得更厚一些,生怕被冻着了。
第二件是父亲的,棉花要次一些,但细心的程度是一样的。
第三件是她的,全是剩下的破絮。
有的破絮,是蓝一块,黑一块,红一块,是我在衣服上擦漏水的钢笔时,留下的痕迹。
唉,那些年我真粗心,在自己身上暖和时,竟忘了问母亲身上暖和不。
到现在,在我舍弃了所有棉衣,把被母亲一手缝的棉衣保养着的身子,交给机器制造的羽绒服后,才突然意识到,这样的新生活,不一定很幸福。
为了棉花,母亲经常是一个人叹息着。
为了棉花,母亲从口中要省一些粮食。
为了棉花,母亲的头发也白成了棉花。
那时候,我才感觉出:善良的女人,天生都是爱棉花的。
因此,棉花的气息,就是母亲身上的气息。
这些气息,应该还在母亲留下的柜子里,浸淫着每一道木纹。
我想,我应该是最后一个怀念棉花者,至少是在马坊。
所以,我要亲亲棉花。
亲亲棉花,就是用我温暖的唇齿,亲亲母亲。
1、第二段画线句子说得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2、第四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什么?(3分)﹍﹍﹍﹍﹍﹍﹍﹍﹍﹍﹍﹍﹍﹍﹍﹍﹍﹍﹍﹍﹍﹍﹍﹍﹍﹍3、第五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4、品味语言。
(4分)(1)唉,那些年我真粗心,在自己身上暖和时,竟忘了问母亲身上暖和不。
﹍﹍﹍﹍﹍﹍﹍﹍﹍﹍﹍﹍﹍﹍﹍﹍﹍﹍﹍﹍﹍﹍﹍﹍﹍﹍﹍﹍﹍﹍﹍﹍﹍﹍﹍﹍﹍﹍﹍﹍﹍﹍﹍﹍﹍﹍﹍﹍﹍﹍﹍﹍(2)为了棉花,母亲经常是一个人叹息着。
为了棉花,母亲从口中要省一些粮食。
为了棉花,母亲的头发也白成了棉花。
﹍﹍﹍﹍﹍﹍﹍﹍﹍﹍﹍﹍﹍﹍﹍﹍﹍﹍﹍﹍﹍﹍﹍﹍﹍﹍5、本文题为“亲亲棉花”,有何深刻含义?(3分)﹍﹍﹍﹍﹍﹍﹍﹍﹍﹍﹍﹍﹍﹍﹍﹍﹍﹍﹍﹍﹍﹍﹍﹍﹍﹍﹍﹍﹍﹍﹍﹍﹍﹍﹍﹍﹍﹍﹍﹍﹍﹍﹍﹍﹍﹍﹍﹍﹍﹍﹍﹍(二)说窗(13分)“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ǒu,窗子),在屋曰囱。
象形。
”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
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钱钟书先生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
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
”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
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
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地淋漓尽致。
窗在园林中的妙用,主要通过漏窗和空窗来体现其“借景”功能。
开在园林墙上的漏窗,多用砖瓦空砌而成。
框中构图,形式多样,千变万化。
图案内容多为花鸟、山水或几何图形。
它本身是景,又可窗内窗外双向“借景”,极尽“漏”之能事。
不装窗扇的窗称为空窗。
空窗有方形、长方形、圆形、六角形、扇形、葫芦形等多种形式,在大面积白粉墙的衬托下显得十分典雅优美。
空窗本身不作景象,只在组景中起景框作用,窗的后面多置石峰,植竹丛、芭蕉之类,形成一幅幅小品图画,正如清代李渔在《闲情偶记》中所说:“同一物也,同一事也,此窗未设之前,仅作事物观,一有此窗,则不烦指点,人人俱作画图观矣。
”窗的这些特点为古代那些能工巧匠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于是,窗的设计就更加活泼,造型更加丰富,且流露出更多的真性情。
然而现在,我们房屋窗户的造型几乎100%着眼于实用,窗的魅力在现代建筑中日益衰退。
学者赵鑫珊在他的《建筑是首哲理诗》中感叹道:“近半个世纪以来,我们的窗仅仅是生存的窗,原先的生命窗...消失了,……然而,只有生命窗才富有诗意。
”作者的感慨带给人们一种尴尬,同时也给了我们许多深思。
1、本文介绍了窗的哪些功能?(2分)﹍﹍﹍﹍﹍﹍﹍﹍﹍﹍﹍﹍﹍﹍﹍﹍﹍﹍﹍﹍﹍﹍﹍﹍﹍﹍ ﹍﹍﹍﹍﹍﹍﹍﹍﹍﹍﹍﹍﹍﹍﹍﹍﹍﹍﹍﹍﹍﹍﹍﹍﹍﹍2、请对第三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点作具体分析。
(2分) ﹍﹍﹍﹍﹍﹍﹍﹍﹍﹍﹍﹍﹍﹍﹍﹍﹍﹍﹍﹍﹍﹍﹍﹍﹍﹍ ﹍﹍﹍﹍﹍﹍﹍﹍﹍﹍﹍﹍﹍﹍﹍﹍﹍﹍﹍﹍﹍﹍﹍﹍﹍﹍3、第四段中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一种,结合具体句子说明其作用。
(3分)﹍﹍﹍﹍﹍﹍﹍﹍﹍﹍﹍﹍﹍﹍﹍﹍﹍﹍﹍﹍﹍﹍﹍﹍﹍﹍ ﹍﹍﹍﹍﹍﹍﹍﹍﹍﹍﹍﹍﹍﹍﹍﹍﹍﹍﹍﹍﹍﹍﹍﹍﹍﹍ 4、作者说“窗的艺术性在中国园林中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请以“漏窗”或“空窗”为例简要说明。
(3分)﹍﹍﹍﹍﹍﹍﹍﹍﹍﹍﹍﹍﹍﹍﹍﹍﹍﹍﹍﹍﹍﹍﹍﹍﹍﹍ ﹍﹍﹍﹍﹍﹍﹍﹍﹍﹍﹍﹍﹍﹍﹍﹍﹍﹍﹍﹍﹍﹍﹍﹍﹍﹍5、第五段中,加点词语“生命窗”指什么?(3分) ﹍﹍﹍﹍﹍﹍﹍﹍﹍﹍﹍﹍﹍﹍﹍﹍﹍﹍﹍﹍﹍﹍﹍﹍﹍﹍ ﹍﹍﹍﹍﹍﹍﹍﹍﹍﹍﹍﹍﹍﹍﹍﹍﹍﹍﹍﹍﹍﹍﹍﹍﹍﹍(三)三峡(16分)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干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1、下面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2分)A、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属.予作文以记之B、或.王命急宣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C、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晖夕阴,气象万千D、哀转久绝.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翻译下面句子。
(4分)(1)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3、第二段中作者所描写的三峡江水有什么特点?这让你联想到李白的哪一句诗?(3分)﹍﹍﹍﹍﹍﹍﹍﹍﹍﹍﹍﹍﹍﹍﹍﹍﹍﹍﹍﹍﹍﹍﹍﹍﹍﹍﹍﹍﹍﹍﹍﹍﹍﹍﹍﹍﹍﹍﹍﹍﹍﹍﹍﹍﹍﹍﹍﹍﹍﹍﹍﹍4、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4分)5、从全文看,第四段中引用渔者歌谣的作用是什么?(3分)﹍﹍﹍﹍﹍﹍﹍﹍﹍﹍﹍﹍﹍﹍﹍﹍﹍﹍﹍﹍﹍﹍﹍﹍﹍﹍三、作文(50分)爱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有汶川地震中舍命护子的伟大母亲,有挣钱资助贫困学子甚至在生命最后时光仍惦记山区孩子的丛飞“爸爸”,有对工作对百姓鞠躬尽瘁的好党员沈浩……只要有爱,就有希望;只要有爱,再大的问题也不是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