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

合集下载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及对策一、目前农村教师队伍存在以下突出问题:1.师德教育力度不够,教师职业道德出现滑坡。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和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中小学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严重下滑。

据调查,在部分农村学校,个别教师长期请病假在外经商,临时找人代班代课;部分教师长期沉迷于麻将、赌博,上课应付差事;有的学校考勤制度不严格,一些教师有事请长假,无事请短假,学校对其约束力不够;个别教师语言粗俗,行为举止不检点,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严重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形象和威信。

以上种种表现,充分证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严重滑坡。

笔者认为:这些问题形成的原因一是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重才轻德,在师德建设方面讲的多,落实措施少,处罚力度小,不足以引起重视;二是现在农村各中小学进入教师队伍的招考教师中,许多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的,本身知识功底、文化素养相对于九十年代以前毕业生就有很大差距,责任心不够,事业心不强;三是大量非师范类毕业生进入教育行业,担负起育人的工作,从事教育工作必备的培训、试讲实习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欠缺。

2.农村中小学教师学习动力不足,知识陈旧,不思进取。

在提倡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时代,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引领农村先进文化的主力军,力应为推进学习型单位、学习型社区、学习型村组做出贡献。

但据了解,农村学校特别是初中以下学校学习氛围不浓,学习劲头不足,除办公桌上摆放的教材、教参等备课资料外,此外别无其它书籍,更无什么教育名著、中外经典著作,视野狭窄,知识面不广,自认为在这个小天地中,凭自己肚里的墨水足以应付中小学生。

这是因为,其一,教师内心没有学习的强烈愿望,不追求精益求精,把充满创新工作的教育当成了一堂课的年年重复;其次,学校措施不力,无明确约束性考核办法,三是校园内学术气氛不浓,在大家都在谈论车市、楼市、理财时,有人很难安下心来读书。

除了一些为了文凭参加函授自考的功利性很强的学习外,主动学习的很少。

苏州大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苏州大学教师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量影响到心理健康.
关键词 :高校教 师; 职业倦 怠; 心理健康
中 图分 类 号 : 9 3 2 C 1 . 文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编 号 :0 0— 03 20 2~ 0 4— 5 10 2 7 (0 9 0 0 8 0 J
Th ur e e r n o c a i n lb n u nd m e a e lh e s v y r po to c up to a ur o ta nt lh a t o he t a h r n S ho Uni e st ft e c e si uz u v r iy
第 2期
黄辛 隐 , 智 聪 : 州 大 学 教 师 职业 倦 怠 与心 理 健 康 状 况 调 查 报告 李 苏
l cu e c d mi il n e c e swih ma trsd g e ho s ro so c aina u n u n n e t r ra a e c tt a d t a h r t se' e r e s w e iu c up to lb r o ta d me — e t lh at o lm ; infc n o r lto xssb t e h a tr fo c ain u o ta d S a e lh pr be sg i a tc rea in e it ewe n t e f co so c up to a b r u n CL一 i l n 9 Oc u ai n lb r o t a n e v nig v ra l ewe n o c p to a te s a d me t lh a t a - 0. c p to a u n u , s i tr e n aib e b t e c u ain lsr s n n a e l h, f fcs me tlhe l e t n a at h. Ke r s:u v r i e c e ; c u t n lb r u ; n a e lh y wo d nie st ta h r o c pai a u no t me tlh at y o

职业倦怠调研报告

职业倦怠调研报告

职业倦怠调研报告1. 研究背景在现代社会中,随着工作节奏的加快和竞争压力的增大,职业倦怠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职业问题。

职业倦怠既影响个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也对组织和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深入了解职业倦怠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本次调研旨在探讨职业倦怠的表现形式、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2. 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

选取了不同行业、不同城市的职场人士作为研究对象,共发放了200份问卷,有效回收了180份。

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职业倦怠的体验和表现、可能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以及解决职业倦怠的方法等方面。

3. 调研结果3.1 职业倦怠的体验和表现调研结果显示,大约有30%的被调查者表示在工作中经常感到疲劳和精力不济;约40%的被调查者表示对工作失去了兴趣和热情;约25%的被调查者经常出现工作厌倦和情绪低落的情况;还有5%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出现了严重的职业倦怠症状,包括无法集中注意力、容易犯错等。

3.2 影响职业倦怠的因素调研结果表明,职业倦怠与多个因素相关。

首先,工作负荷过重是导致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超出个人能力范围的任务压力会使员工感到压抑和疲惫。

其次,缺乏工作控制和灵活性也会导致职业倦怠的加重,因为员工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安排工作和时间。

此外,缺乏支持和认可也是职业倦怠的重要因素之一,员工对于组织的支持和认可感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的动力和投入程度。

3.3 应对职业倦怠的方法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通过积极的心理调节和行为调整来缓解职业倦怠。

首先,他们尝试改善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保持良好的休息和娱乐时间。

其次,他们尝试寻找工作中的成就感,注重工作中的积极经验,并设立合理的职业目标。

此外,一些被调查者通过人际关系的支持和辅导来缓解职业倦怠。

4. 结论与建议在职业倦怠的调研中,我们发现职业倦怠对个人和组织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影响。

针对职业倦怠问题,建议组织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工作支持,为员工提供合理的工作任务和灵活的工作时间。

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乐山师范学院教师职业倦怠调查报告

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 , 其心理健康水平不仅 关系到教师 自 身的发展 ,而且对 学生心理健康 的发 展起着重要 的作用 ,
甚至对教育事业的整体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因此 , 本研究 的 目的在 于使 用职业倦怠 量表对乐 山师 院教 师 的心 理健 康状况进行测查 , 为维护教师心理健康提供实证性依据 。
在《 职业心理学》 杂志上首次提 出“ 职业倦 怠” 一概念 , 这 特
指 由于从 事连续 、 紧张 、 大量 的工作而无 法获得 预期 目标 时产生 的一 种对工作厌 恶 、 淡 , 冷 对服务 对象退缩 和不 负
责任及 由此导致 的身心耗竭状态【 l J 。此后 , 职业倦怠引起了
人们的广泛关注。国内外研究表 明, 教师是职业倦怠 的高 发群体 。美 国教师 协会在 18 的研究 中指出 ,7 %的 93年 3. 5
外职业倦怠研究成果 , 在理论上分析 了师职业 倦怠 的影 响 因素 , 提出 了干预对策 ; 并 还有 部分学者开始 了一些 实证 性 研究 , 但多是针对 中小学教 师 , 而对高校教 师职业 倦怠 的研究还太少 。高校 教师 特别大引起 的情绪反应 ; ②去个性 化( )5个项 目, DP , 主要 是对学生 的态度进行评估 ; ③低成就感 ( A)8个项 目, P , 主
第 2 卷 第 1 期 4 1
20 0 9年 1 月 1
乐 山师 范 学 院学 报
J u a fL s a e c e s C l g o m lo e h n T a h r ol e e
Vo.4, . 12 No11 NO .00 V2 9
乐山师 范 学 院教 师 职 业 倦 怠 调查 报 告
问卷 50份 , 回 问卷 4 7份 , 效 问卷 3 4份 , 收率 0 收 3 有 0 回 8 A 有效率 为 6 %。 7 %, 9 对有效 问卷采用 S S 1 .统计软件 P S 60

教师的职业倦怠

教师的职业倦怠

③陈少珍:中学女教师职业倦怠
中学女教师的职业倦怠水平不高,情绪衰竭、去人格化和 低成就感三个维度的平均分均低于中间值3,未达到中度 水平,其中低成就感维度的得分略高。
“教龄”、“是否担任班主任”、“是否获得奖励”在教 师职业倦怠的总分及三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教龄 16-20年是中学女教师职业倦怠最严重的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许燕在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上解释: 教师体罚学生的现象,很大程度是因为教师工作压 力过重,出现职业枯竭感,出现将人视为无生命物 体的非人格化心理所致。
十二、教师职业倦怠的诱因:
社会根源: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校长、家长、 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存在分歧;教育改 革的压力;信息技术的发展
系恶化;行政效率降低 对学生的影响:师生关系恶化,造成师源性伤害 对社会的影响:严重者成为社会问题
加拿大学者的全球规模调查显示:被体罚的儿童成 年后吸毒和酗酒的可能性是正常儿童的2倍,而且 患焦虑症、反社会行为倾向和抑郁症的几率大大增 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不良的师生关系会导 致学生的心理疾病,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治病。
抑郁症的表现
• 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 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 •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有内疚感,可达到
妄想程度 •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 反复出现轻生念头,或有自杀行为 • 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 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
过劳死的危险信号
2004年北京师范大学一项专门就首都幼教职业倦 怠状态进行的调查显示,有明显倦怠倾向的教师 比例高达近60%。应对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已是幼 教界的当务之急。(冯晓霞、梁慧娟)
2004年,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采用 SCL-90症状自评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 中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表明,51.2%的教师存 在心理问题。(王加绵等)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教师职业倦怠研究一、“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1.弗鲁顿伯格(Freduenberger):一种临床方法在1973年刊发的一份专业心理杂志上,弗鲁顿伯格首次使用倦怠(burnout)这一术语来描述他自己和一些志愿者在帮助、治疗那些滥用药物的年轻人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生理状态。

重点描述他自己的疲惫、愤怒、消沉、沮丧、傲慢且内疚的情绪体验,并把这种综合的表现视为倦怠的症状。

总之,弗鲁顿伯格把职业倦怠界定为:助人行业中的工作人员因工作强度过高,工作时间过长,并且无视自身的个人需要所引起的疲惫不堪的状态,也是过分努力去达到个人或社会的不切实际的期望的结果。

[1](p.67.杨秀玉.2005)2.玛勒诗与派恩斯(Maslach and Pines):一种社会心理学的方法玛勒诗与派恩斯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提出,职业倦怠是由三个维度,即情绪衰竭、人格解体和成就感降低所构成的一种心理状态。

其中,情绪衰竭是职业倦怠的核心部分,即情绪情感处于极度疲劳状态。

这种状态长期持续就会使个体感受到一些负面情绪,并对工作对象表现出消极冷漠的行为,即人格解体。

成就感降低是指在工作中效能感的降低以及对自己消极评价的增长。

[1] (p.68.杨秀玉.2005)玛勒诗认为,职业倦怠是那些任职于需要连续地、紧张地与他人互动的行业中的人们在经历长期连续压力下的一种行为反应。

因不能有效缓解工作压力而产生了情绪上的疲惫感,对顾客的消极心态,以及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再也不能取得成就的挫败感。

[2](p.53.R. L . Schwab. 1996)3.皮特斯(Peters)18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或耗尽个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3](p.136.苏素美.1995)4.凯尔尼斯(Cherniss):组织学观点凯尔尼斯认为倦怠的根源来自于个人、组织与社会层面。

它是由个体助人者的预期与目标,所服务机构的束缚或行政管理中科层制的压制,以及公众对那样一种专业工作的特质所持有的观点等诸种因素的共同影响而促发的现象。

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报告

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报告

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报告工作倦怠指数调查结果报告 1“职业倦怠症”又称“职业枯竭症”,它是一种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

如何克服这种职业上的倦怠感?重新找回对工作的热情?以最佳状态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职业倦怠有特征一个人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在日复一日重复机械的作业中,渐渐会产生一种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

因此,加拿大著名心理大师克丽丝汀·马斯勒将职业倦怠症患者称之为“企业睡人”。

据调查,人们产生职业倦怠的时间越来越短,有的人甚至工作半年到八个月就开始厌倦工作。

职业倦怠最常表现出来的症状有三种: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对周围的人、事物漠不关心。

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越发没耐心、不柔和,如教师厌倦教书,无故体罚学生,或医护人员对工作厌倦而对病人态度恶劣等等。

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甚至转行。

倦怠感从哪里来职业倦怠的感觉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有迹可循的:1.职业倦怠症好发的高危险职业群有哪些?据专家表示,教师、医护工作者等相关从业人员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助人的'职业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倦怠。

不过,压力过低、缺乏挑战性的工作,由于个人能力得不到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而产生职业倦怠。

2.找对工作了吗?由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赶紧找到一份工作会漫无目的地四处撒网,最后糊里糊涂进入职场工作,根本没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样的工作,往往等到工作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好像入错了行,这种严重职业错位的情况,长期延续必然会导致职业倦怠。

3.天生性格就容易倦怠?自我评价低、凡事追求完美主义、A型性格、外控性格等都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症的折磨。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调查及分析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调查及分析 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原因的调查及分析幼儿园教育的长足发展有赖于幼儿园教师队伍素养的整体提高,而幼儿园教师的素养需要充分转化为有效的教育行为,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然而,这种转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

其中,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像蛀虫一样吞噬着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因此,笔者展开了一项针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调查研究。

调查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情况比较严重,而组织因素是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缓解直至消除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幼儿园教育的质量,便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总体状况通过对江门市一级幼儿园的70位教师进行职业倦怠的调查,可见超过一半的教师“有明显倦怠倾向”。

通过分析可知,职业倦怠给幼儿园教师带来较为明显的消极影响。

首先,幼儿园教师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最为明显。

例如:83.5%的幼儿园教师经常感觉疲惫不堪,87.7%的幼儿园教师老是担心出现事故,60%的幼儿园教师总觉得烦躁,希望独处。

其次,幼儿园教师在个人生活方面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例如:70.8%的幼儿园教师认为工作占据了很多休息时间;50.3%的幼儿园教师在家时脾气不好,常为琐事与家人争执,觉得自身职业对幼儿园教师在工作方面存在的问最后,个人生活有些消极影响。

.题应引起重视。

例如:69.6%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一上班就盼下班,希望缓解紧张,放松身心;70.0%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下班后不愿再提工作方面的事;48.8%的幼儿园教师表示不时有离职的念头;40.9%的幼儿园教师后悔当初选择了幼儿园教师这一职业;一小部分幼儿园教师有改行的想法。

确实,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倦怠已影响到其身心、生活和工作。

二、“组织因素”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组织因素”,即幼儿园教师的角色定位、工作量、知情权与参与权、待遇与发展机会、社会性支持等。

调查结果显示:“组织因素”是导致幼儿园教师职业倦怠的首要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报告
——基于资中一中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的调查
前言
教师积极健康的状态是培育优质学生的前提,搞好教育事业的保障,但教师职业倦怠的现象却普遍存在。

为了教育的发展,为了祖国的未来,就必须弄清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如何,原因有哪些,如何减轻或避免教师职业倦怠。

带着这些问题,我对资中一中的高中教师进行了两个月的深入调查。

正文
一、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
我在资中一中高一年级实习了三个月,除去节假日,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都待在学校,与一线教师一起生活,工作,学习。

随着渐渐地熟悉,我们可以轻松随意的聊天,开玩笑。

通过和他们聊天,以及观察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等,总结出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有的抱怨平时假期太少。

高中教师都觉得假期太少,一周只有半天假期,寒暑假学生补课,实际假期也少,工作战线太长,教师们身心疲惫。

很多老师刚放完假,就期盼着下一次放假。

工作无积极性,不想被考勤。

有的抱怨工资太低。

守自习和周末补课都是有绩效工资的,但老
的效果。

学生方面,有的是死读书,成天坐在教室里做作业啃书,但最终的学习效果不如那些懂得劳逸结合的学生,还有的是没有学习动力,直接放弃读书,上课除了睡觉,就是捣乱,面对这些学生,老师真的很头痛。

二、缓解高中教师职业倦怠的措施与方法
国家加大教育投入,减小教师工资待遇的地区差异。

高考内容需要配合教材加强改革,让教师减负,让学生减负。

教师们调整心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要以高考成绩为唯一标准。

花更多精力关注学困生,除了学习,他们的其他方面应该的到培养,为未来的发展作准备。

教师还可以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如运动锻炼,练字绘画,养花喂鸟,旅游摄影等,一方面舒缓了压力,陶冶了情操,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教师拥有健康的体魄和积极的心态,给予学生的也是积极向上的影响,师生之间共同进步,形成良性循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