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合集下载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6篇《慈母情深》优秀教案篇一单元教学目标字词句:1、认识30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8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40个词语。

2、背诵有关勤俭节约的名句。

1、默读课文,能通过文章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感受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爱。

2、理解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6、想象画面,能体会场景描写在课文中的作用。

口头表达:1、能选择恰当的材料支持自己的观点。

2、能尊重别人的观点,对别人的发言给予积极回应。

书面表达:2、能写出自己成长中新的认识和感受。

3、给父母,或朋友,或其他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写一封信,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材分析梁晓声幼年家境贫寒,19岁时插队北大荒,先后当过农工、小学教师、报导员,经历了生活的苦辣酸甜。

他的作品选材广泛,思维独特,文笔跌宕,情感真挚,展现了生动、鲜活而泥土气息浓郁的现实生活和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感染并教育着读者,其撼人心魄的艺术魅力给人以巨大的激励与鼓舞。

教学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3、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难点1、默读课文,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了解20世纪60年代的时代背景,知道那时一元钱能买什么;认识文中提到的“收音机、棉胶鞋帮、缝纫机、毛票”等物品;搜集梁晓声的有关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魄、抑”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龟”,会写“辞、抑”等15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板块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第六单元导语页的图片)引导:同学们,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些词语?课件出示:舐犊情深;老牛舐犊;骨肉至亲;情深似海;血浓于水。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教案:慈母情深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慈祥”、“瘫痪”等词语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母亲深沉的爱。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学会关爱父母,孝敬父母。

二、教学内容1. 学习课文内容,理解母亲深沉的爱。

2. 学习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母亲深沉的爱。

2. 教学难点:(1)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

(2)理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板书课题:慈母情深第二课时。

2. 学习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讲解课文,引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

(3)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体会母亲深沉的爱。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4. 分析课文结构5. 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慈母情深第二课时1. 课文内容2. 生字词3. 课文结构4. 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父母爱的短文。

2. 运用本课所学生字词,造几个句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了母亲深沉的爱,体会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理解课文结构,掌握了写作技巧。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针对性指导。

慈母情深说课稿三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三篇

《慈母情深》说课稿( 一)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执教的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慈母情深》,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本单元以“父母的爱”为主题,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表现父母之爱为语言训练目标。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课文语言平实,笔触细腻,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不顾别人劝阻毅然拿钱给“我”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等的描写,勾勒出一位辛劳、瘦弱、开明、慈爱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吐露着一份深厚的慈母情,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那份敬爱之情。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虽然已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裕,不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也就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需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加以引导、点拨。

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级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陷、碌、攥”3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爱的深沉。

四、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研读文本,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为了顺利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读写结合,适度拓展的方式,体会作者的独特的表达方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六、说教学设计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为营造朴素、扎实的语文教学课堂,我紧扣目标,根据本课的重点、难点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在音乐声中朗诵赞美母亲的诗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揭示课题。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18《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案)五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

教案:《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课文《慈母情深》的主要内容,体会慈母深情的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感恩父母的美德,增强家庭观念。

教学内容:1. 课文《慈母情深》的深入学习。

2. 分析慈母的形象特点,理解慈母情深的主题思想。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慈母的形象特点,体会慈母深情的主题思想。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慈母的情感,培养学生感恩父母的美德。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慈母的形象特点。

2. 提问:你们对慈母情深有什么理解?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慈母情深》,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交流对慈母的理解。

三、合作探讨(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慈母情深主题思想的内涵。

2. 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讲解(10分钟)1.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慈母的情感。

2. 讲解慈母情深主题思想的内涵,强调感恩父母的重要性。

五、课堂练习(5分钟)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目。

2. 教师批改练习,及时给予反馈。

六、板书设计(3分钟)1. 教师根据课堂讲解内容,进行板书设计,突出慈母情深主题。

七、作业设计(5分钟)1. 课后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父母的爱的小作文,体现慈母情深主题。

八、课后反思(5分钟)2. 学生分享学习体会,提出改进意见。

本节课通过深入学习课文《慈母情深》,引导学生理解慈母的情感,体会慈母深情的主题思想。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8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慈母情深》说课稿(第二课时)本节课说课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这篇课文是原人教版五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而现在被编在了部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在新教材中,它除了让我们感受到“舐犊情深”这一人文主题外,还需要我们落实“抓住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去感受蕴含在其中的感情”这一语文要素。

在《慈母情深》这一课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细读、细品。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渥,往往忽略了对生活场景、细节的关注和感动,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课活动内容和学情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其中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能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作为教学重点,把“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作为教学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指导点拨等方法,放手让学生阅读。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5篇】《慈母情深》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认识本课生字,能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脊背”、“龟裂”等词语。

2、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慈母情深,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品读环境描写和人物细节描写的重点语段,了解母亲工作的艰辛及母亲对“我”读书的支持,感受慈母情深。

【教学过程】了解作者,揭题导入1、导入,简介作家梁晓声的成就。

2、从课文的1—3小节中,了解他小时候的家庭情况以及对书渴求。

①引导学生抓住“从来没有”、“一次”、“破收音机”、“吃进肚子里”感受作者家境贫困。

②引读:虽然家境贫困,但是——(我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而且——(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③理解“失魂落魄”,从中你感受到什么?3、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选自作家梁晓声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慈母情深》。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读到“慈母”这个词语,你会很自然地联想到什么?(名言,画面,诗句等。

)5、小结:母爱是平凡的,她时刻在我们身边;母爱是伟大的,但你必须用心去感受。

梁晓声的成功就缘于这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再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把握大意1、轻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想想母亲几次给“我”钱?分别是因为什么?2、生交流,师板书:“我” 母亲想买书塞钱买了水果罐头凑钱3、根据板书所给的线索,简要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4、学生交流,师指导说清楚、说简洁、说连贯。

说明: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当中的重点信息,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研读重点,体悟母爱㈠学习4—31节,体会母亲工作的艰辛和对我读书的支持。

过渡:“我”去问母亲要钱是因为——,面对母亲,“我”又不想说出要钱两个字是因为——(母亲工作非常艰辛)1、默读4—31节,想一想:你从哪儿感受到母亲工作是非常艰辛的?划出有关句子。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doc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doc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篇《慈母情深》教学案例(第二课时)1高淑琴教学目标1. 品读课文,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场景描写,从中体会母亲的勤劳、慈爱、善良和母爱的深沉、伟大及“我”对母亲的感激与敬重之情。

2.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3. 学习如何恰当地运用描写手法刻画人物,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教学重点抓住母亲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和儿子之间的深情。

教学难点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刻画人物特点。

一、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简单讲述一个母亲疼爱你的情节。

(检查第一课时布置的作业)两名学生讲述。

师:同学们都讲述了自己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表现出了母亲对你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

我们可以发现这些事情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也写了一些小事,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说说本文写了哪些小事。

【设计意图:这样导入新课目的是希望学生能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前后衔接密切、自然,使学生温故而知新。

】二、细读课文,讲述情节。

1. 仔细默读课文,思考:本文写了哪些小事?2. 学生交流汇报。

诵读里面的细节!3. 教师小结:课文先写“我”渴望买一本《青年近卫军》。

然后写家里太穷,“我”的愿望难以实现。

接着写母亲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母亲工作很艰辛、劳累。

再写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书,“我”却用钱给母亲买了罐头。

最后,写母亲又给“我”钱买书,“我”终于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朗读是阅读教学的根本,此环节让学生在自由默读课文中,紧扣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文章内容,也进一步训练同学们筛选信息和概括文章的能力。

】过渡: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三、分析细节,感受母爱。

1.学生仔细朗读课文,引导思考:在这些情节中,哪些细节最能表现母爱的伟大、深沉?最能表现“我”的感恩之情?2.学生交流汇报。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10篇)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10篇)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最新10篇)慈母情深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课文中的“魄、挣”等11个生字。

会写“辞、抑、碌”等12个词语,理解“龟裂、失魂落魄、疲惫”等词语意思。

2.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课文的好词好句。

3.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合作探究掌握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

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养育之苦,母亲的慈祥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深入体会母亲生活的辛苦,从而进一步理解母爱的无私崇高,激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

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古诗引入、揭示课题1、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最无私的,唐朝著名的诗人孟郊就用一首《游子吟》来歌颂了伟大的母爱。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媒体演示、配乐欣赏)2、是啊,伟大而无私的。

母爱化作一根根的丝线,带给我们无限的温暖。

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也有一篇歌颂母爱的散文《慈母情深》,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篇文章,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

(板书课题)(板书、媒体演示、齐读、)(梁晓声,当代作家。

1979年开始发表作品,梁晓声的创作以小说为主,现已创作长篇小说六部。

其作品大多被香港、台湾出版,并译为英、日、法、俄等国文字。

著有短篇小说集《天若有情》《白桦树皮灯罩》《死神》,中篇小说集《人间烟火》,长篇小说《一个红卫兵的自白》《从复旦到北影》《雪城》等。

其短篇小说《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父亲》,及中篇小说《今夜有暴风雪》分获全国优秀小说奖。

)《慈母情深》优秀教案篇二教材简析:阅读教学的重点使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

教学中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升华情感,提高阅读能力。

在学生了解了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试着独立阅读,评析人物,说说这是怎样一位母亲,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平凡母亲的伟大,感受伟大的母爱,激发热爱母亲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慈母情深》第二课时说课稿
武山县城关镇第四小学赵斌斌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慈母情深》,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是作家梁晓声的名作。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不顾同事的劝说,毫不犹豫地拿钱给“我”买课外书的故事,从日常生活小事中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文章描写细腻,情感真挚,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舐犊情深”,展现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点点滴滴,字里行间蕴含着真挚的情感,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二、说学情:
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知识经验,而且前面已经学习的一篇有关父爱的精读课,对于这篇略读课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但由于学生生活条件优裕,对当时的时代背景不了解,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感情是难点。

本文是略
读课,但篇幅较长,我事先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把课文读通顺,为新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能初步抓住人物描写的重点语句,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的特点、课程标准、单元教学目标以及五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把握课文内容,想象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感受“慈母情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感受“慈母情深”,唤起热爱母亲的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沉的母爱,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

四、说教法学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讲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

我借助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体会父母之爱,在本篇课文的处理当中,我想借助一个“酸”字,引导学生从母亲“瘦弱的背影、疲惫的眼神,忙碌的身影、坚定的话语”这四个层面,寻找作者为何接过母亲的钱会鼻子一酸的原因,通过品悟结合,多重朗读,比较学习的方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样式,在言意结合的过程中,品味慈母深情,感受母慈子孝。

五、说教学过程
本课我将分两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让学生字自主认读、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理清层次,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找到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细细品味,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母爱和作者的情感变化。

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我要说的是第二课时的设计,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本文情感丰富,每句语言都蕴含情意,但因为是略读课文,学习时不可能面面俱到,只有取其精华中的精华,在教学时,我紧扣目标,安排教学内容,主要从以下五个环节设计。

第一环节:古诗导入,激发兴趣
我采用学生熟悉的古诗《游子吟》导入,让学生读读这首诗,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慈母,创设情境,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另一方面用学生熟悉的关于母爱的一首诗导入,让学生迈出成功的第一步,缓和紧张的心情,为下文的学习做了铺垫。

第二环节: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五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一定的阅读速度,边读边感知主要内容是必备的能力,是阅读的基础。

问题是思维的火花。

让学生试着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把觉得最有价值、最能帮助分析、理解课文的问题提出来。

目的是鼓励学生善于提问题,教会学生会质疑解疑。

第三环节:品读课文,体会情深
因为本篇课文时略读课,文字浅显易懂,所以本环节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

动笔划出感触最深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注重阅读批注的训练。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再通过对母亲外貌、行动、语言描写语句的朗读,解决了一个中心问题“作者是如何表现母亲的深沉?”体会了母亲对我深深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敬仰。

最后分角色朗读全文。

这样设计,目的把学生支离分散的感受整体化一。

“以人为本”注重朗读,再读中悟、悟中读。

读中质疑读中解疑。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中分享着成功的喜悦,构建真正的以学生为
本的人文课堂。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情感共鸣
我通过拓展延伸,让学生搜集相关的材料来扩大学生的视野,结合自己的生活写一写“鼻子一酸”的经历,通过练笔的方式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六、说板书设计
这一设计目的使学生与母亲心与心的碰撞,爱与爱的交融。

一颗心型,心型正中是课题:《慈母情深》,下面是深爱母亲,左边是渴望买书、让我买书、拥有好书,右边是母爱伟大、深爱母亲。

没有人知道孩子们的智慧,只有当他们自由的思考和实践。

只有让学生拥有好的阅读方法,拥有自读自悟心灵自由放飞的课堂,才能让我们真正收获教育的春天。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