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闫煜.

银川能源学院电力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题目:300MW亚临界机组轴向推力的计算_ 年级专业:热动(本)1202 班学生姓名:闫煜学号: 1210240198 指导教师:于淼电力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汽轮机原理说明:1、此表一式三份,院、学生各一份,报送实践部一份。
2、学生那份任务书要求装订到课程设计报告前面。
目录一、引言 (1)1、汽轮机课程设计目的 (1)2、汽轮机课程设计内容与要求 (1)3、汽轮机课程设计的一般原则 (1)二、轴向推力的计算 (1)1、轴向推力 (2)1.1、冲动式汽轮机的轴向推力 (2)三、推力轴承的安全系数 (4)四、计算 (5)1、求解第一级平均直径 (6)2、轴向推力的计算 (6)3、叶根反动度的计算 (7)4、叶轮反动度 (7)5、当量隔板漏气面积 (7)6、叶根齿隙面积A5 (7)7、平衡孔面积A4 (8)8、α的计算 (8)9、β的计算 (8)10、轮盘面积的计算 (8)五、汇总 (9)六、参考文献 (9)一、引言汽轮机是以蒸汽为的旋转式热能动力机械,与其他原动机相比,它具有单机功率大、效率、运行平稳和使用寿命长等优点。
汽轮机的主要用途是作为发电用的原动机。
在使用化石燃料的现代常规火力发电厂、核电站及地热发电站中,都采用汽轮机为动力的汽轮发电机组。
汽轮机的排汽或中间抽汽还可用来满足生产和生活上的供热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有余能、余热的工厂企业中,还可以应用各种类不同品位的热能得以合理有效地利用。
由于汽轮机能设计为变速运行,所以还可用它直接驱动各种从动机械,如泵、风机、高炉风机、压气机和船舶的螺旋桨等。
因此,汽轮机在国民经济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蒸汽在汽轮机级内流动时,由于各段压力分布的不同,从而产生于轴线平行的轴向推力,气方向与气流在汽轮机内的流动方向相同,使转子产生由高压向移动的趋势。
因此,为了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必须进行轴向推力的计算。
1、汽轮机课程设计目的汽轮机课程设计是对在汽轮机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的系统总结、巩固和加深;要求掌握汽轮机热力计算及变工况下热力核算的原则、方法和步骤,还要综合各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结合结构强度、调节运行、辅助设备等有关基本知识来分析问题,才能较合理的选定汽轮机设计的基本方案。
课程设计汽轮机

课程设计汽轮机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了解汽轮机的分类和特点。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汽轮机的工作性能,进行简单的故障诊断和维护。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认识到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培养对汽轮机技术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工作流程及其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
1.汽轮机的基本原理:学生将学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包括蒸汽的生成、膨胀和做功过程。
2.汽轮机的结构:学生将了解汽轮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如转子、静子、调速系统等,并学习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3.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学生将掌握汽轮机的工作流程,包括蒸汽的进入、膨胀、排气等阶段。
4.汽轮机在现代工业中的应用:学生将学习汽轮机在电力、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应用及其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教师将通过讲解汽轮机的基本原理、结构和工作流程,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分析法:教师将提供汽轮机实际运行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学生将有机会进行汽轮机模型实验,观察和验证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将使用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多种教学资源。
1.教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资料,生动展示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场景。
4.实验设备:提供汽轮机模型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种形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船用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摘要 (3)前言 (3)一、汽轮机定型 (4)1. 初终参数的选择 (4)2. 缸数的选择 (4)3. 调节级型式的选择 (5)4. 非调节级型式的选择 (5)5. 低压缸流路的选择 (6)二、机组近似膨胀过程 (7)1. 机组近似膨胀线和各状态点参数 (7)2. 详细计算 (7)三、低压缸热计算 (10)1. 主要尺寸计算 (10)2. 通流部分绘制 (11)3. 分级和焓降分配 (13)4. 详细计算 (14)4.1 第1级 (14)4.2 第2级 (19)4.3 第3级 (23)四、高压缸热计算 (28)1. 调节级热计算 (28)1.1 预先估算 (28)1.2 详细计算 (28)2. 非调节级热计算 (31)2.1 预先计算 (31)2.2 详细计算 (33)五、机组功率和效率 (37)附录1 机组预先计算 (38)附录2 高压缸热计算 (40)附录3 低压缸热计算 (48)附录4 机组功率与效率 (52)另:附图1 机组近似膨胀线附图2 低压缸膨胀过程线本次课程设计针对船用汽轮机,在给定蒸汽初温、初压和排汽压力的情况下,确定了蒸汽在整个机组内膨胀的近似热力过程,计算了高、低压缸内各级的主要尺寸、功率和效率。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画出了蒸汽在高压缸调节级、非调节级和低压缸的h-s图,以及汽轮机低压缸通流部分的剖视图。
前言本组汽轮机功率是40000马力,入口蒸汽过热。
根据老师建议,并经过简单估算,我们采用双缸汽轮机,并在低压缸入口分流,调节级采用双列速度级。
在计算过程中,不考虑抽汽和漏汽,即整个机组内蒸汽流量恒定。
设计过程大致如下:●方案论证:对蒸汽初终参数、汽轮机缸数、调节级型式等进行选择。
●近似膨胀过程:根据蒸汽初终参数和自己选取的高、低压缸内焓降比例,画出机组的近似膨胀线,并算出线上各节点的热力参数,以此确定高压缸调节级、非调节级和低压缸的进出口参数。
●低压缸热计算:1)主要尺寸计算:即确定最末级的尺寸。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解读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 机组概况 (2)2.2 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 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 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 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机组概况 (2)2.2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内容:某 12MW 背压机组小流量工况下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制定机组型式:B12-50 / 10型背压式汽轮机配汽方式:喷嘴配汽调节级选型:复速级设计工况下的参数:附录2.1机组概况该机组是武汉汽轮机厂早期生产的 B12-50 / 10型背压式汽轮机。
汽轮机课程设计说明书

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2)二、设计题目 (2)三、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确定 (2)1、设计工况的功率 (2)2、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近似量 (2)四、调节级热力计算 (3)1、调节级部分相关参数的确定 (3)2、喷嘴部分计算 (4)3、第一列动叶部分计算 (5)4、导叶部分计算 (7)5、第二列动叶部分计算 (8)6、各项损失计算 (10)7、调节级焓降及功率 (11)五、压力级热力计算 (12)1、压力级级数的确定 (12)2、压力级的部分相关参数的确定 (12)3、反作用度的选取及喷嘴部分计算 (12)4、动叶部分计算 (13)5、各项损失计算 (14)5、压力级焓降及功率 (15)六、功率校核 (15)七、总结分析 (16)附:数据汇总表 (17)一、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课程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目的在于总结和巩固已学得的基础理论,培养查阅资料、进行工程计算、识图和绘图能力,并在实践过程中吸取新的知识。
具体要求是按照给定的设计条件,选取相关参数,进行详细的调节级和压力级的热力计算,确定汽轮机流通部分的尺寸,以求达到较高的汽轮机效率。
二、设计题目机组型号:B50-8。
82/3.43机组型式:多级冲动式背压汽轮机新汽压力:8。
82 Mpa新汽温度:535。
0℃排汽压力:3。
43 Mpa额定功率:25MW转速:3000 rpm三、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的确定1、设计工况的功率汽轮机设计工况的选取,一般按其在电网或热网中承担的负荷的性质决定. 本课设设计汽轮机承担基本负荷,故其设计工况的功率Ne为额定功率,以便在运行过程中获得最高的平均效率.2、设计工况汽轮机进汽量计算1、配汽方式:喷嘴调节2、调节级型式:双列级。
3、参数选取(1)设计功率=额定功率=经济功率=25 MW(2)汽轮机相对内效率ηri=70.00%(3)机械效率ηm=99%(4)发电机效率ηg=97%4、近似热力过程线拟定(1)进汽节流损失ΔP0=0.03×P0=0.2646 Mpa调节级喷嘴前P0’=0。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1.目的:汽轮机课程设计是热动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
通过设计可加深对汽轮机设备的全面认识。
通过设计可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查阅技术资料、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2.任务:设计额定功率为5000KW汽轮机本体检修方案二、课程设计的过程课程设计过程分为:选题和资料收集阶段、分析和计划阶段、设计阶段、课程设计说明书写阶段,具体内容和任务如下:1.选题和资料收集(要求)课程设计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一个环节,选题上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根据学生高职特色及能力培养目标,课题设计题目和资料收集,应从下列几个方面中选择:(1)汽轮机设备及系统;(2)汽轮机本体检修作业指导书(3)汽轮机检修规程;2.分析计划阶段(要求)(1)明确课程设计的性质、目的、任务和要求;(2)熟悉原始资料,弄清设计任务;按设计要求分析资料;注意资料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了解资料的用处和用法;(3)应用最新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设计争取做到重点深入;(4)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从实际出发提出检修设计方案,并写出设计思路;3.设计阶段(要求)(1)制定总体设计计划。
(2)设计(论文)中的理论依据充分,数据资料准确。
(3)立论正确,论证严密,逻辑推理性强。
4.课程设计说明书写阶段(要求)课程设计说明书是毕业设计整个过程总结性资料,书写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毕业设计的成败。
课程设计说明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2)课程设计课题(3)对课题的系统分析(4)设计过程中疑难问题的解决方法,系统需要改进和不完善之处(5)其他收获和小结(6)参考文献目录(附录)三、课程设计的方式及时间分配1、方式在校分组设计2、课程设计的时间和进程第13周收集资料,理清设计思路,阅读文献,第14周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资料的整理及归档四、课程设计的课题(一)课程设计参考课题方向汽轮机本体检修(二)课程设计的要求1.根据任务书制定合理、可行的工作计划;2.进行必要资料搜集、文献阅读;3.制定适当的设计方案;4.独立完成额定功率为5000KW汽轮机本体检修方案5.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五、设计注意事项1.学生必须按教学计划的规定和指导教师的要求认真参加课程设计。
汽轮机课程设计设计任务书指导书091--26

汽轮机课程设计任务书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班级:热动091(热电)指导教师:胡爱娟钱焕群杨冬时间:2012.6一、设计题目: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有一台50MW汽轮机发电机组,其某级因动叶振动特性不良或动静部分碰磨而损坏,需拆除该级后继续运行。
为保证汽轮机的安全运行,必须对机组进行限制出力的计算,即确定其最大允许负荷,并分析其经济性和安全性。
二、设计时间:2周三、原始资料:1、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力计算数据汇总表(设计工况)2、设计工况热力过程线3、N50-8.82/535型汽轮机设计工况轴向推力计算数据4、回热系统简图5、N50-8.82/535型汽轮机热平衡计算基本数据6、N50-8.82/535型汽轮机组热经济指标7、变工况计算所需数据和图表详见参考资料8、其他数据背压Pc:第一组:Pc=0.006MPa第二组:Pc=0.0055MPa第三组:Pc=0.005MPa第四组:Pc=0.0045MPa第五组:Pc=0.004MPa第六组:Pc=0.0035MPa第七组:Pc=0.003MPa所缺级数分别为16、17、18、19级四、具体任务和计算步骤如下:1、估计允许最大负荷下的新蒸汽流量;2、确定各抽汽点的压力和焓值;3、初步拟定全机热力过程线,并确定末级排汽状态点与排汽焓;4、各级流量的确定;5、汽轮机热力核算(功率和效率计算)最末级详细计算危险级详细计算中间级近似计算调节级详细计算6、危险级的强度校核计算7、轴向推力核算及推力瓦安全性核算8、确定汽轮机允许的最大功率;9、编写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五、成果。
设计计算书一份。
要求:内容完整、书写清楚整洁、文字通顺、数据表格要整齐、装订整齐,不少于30页。
内容包括:封面、目录、摘要、原始资料、正文、参考文献、设计小结、附录。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汽轮机缺级运行工况下的经济性和安全性核算班级:热动071~2(热电)指导教师:胡爱娟钱焕群刘学来时间:2011.6第一章 汽轮机进汽量及各级流量的确定1.1 新蒸汽流量的确定一、变工况下焓降的初步确定由于某级拆除使其前一级受力情况恶化,因此被拆除级的前一级称为“危险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汽轮机课程设计指导书目录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1)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 (2)2.1 机组概况 (2)2.2 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 (4)三、设计过程 (6)3.1 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 (6)3.2 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 (6)3.3 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 (7)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 (8)3.3.2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顺序算法 (17)3.4 上述计算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22)四、参考文献: (23)附:机组原始资料 (23)汽轮机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汽轮机是按照经济功率设计的,即根据给定的设计要求如功率、蒸汽初参数、转速以及汽轮机所承担的任务等,确定机组的汽耗量、级数、通流部分的结构尺寸、蒸汽参数在各级的分布以及效率、功率等。
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运行称为设计工况。
由于此工况下蒸汽在通流部分的流动与结构相适应,使汽轮机有最高的效率,所以设计工况亦称为经济工况。
由于要适应电网的调峰以及机组实际运行过程中运行参数的偏差等原因,汽轮机不可能始终保持在设计条件下,即负荷的变化不可避免的,蒸汽初终参数偏离设计值,通流部分的结垢、腐蚀甚至损坏,回热加热器停用等在实际运行中也时有发生等等。
汽轮机在偏离设计条件下的工作,称为汽轮机的变工况。
在变工况下,蒸汽量、各级的汽温汽压、反动度、比焓降等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引起汽轮机功率、效率、轴向推力、零件强度、热膨胀、热应力等随之改变。
通过本课程设计加深、巩固《汽轮机原理》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了解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一般步骤,掌握每级焓降以及有关参数的选取,熟练各项损失和速度三角形的计算,通过课程设计以期达到对汽轮机的结构进一步了解,明确主要零部件的位置与作用。
具体要求就是按照某机组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改造方案,通过理论与设计计算,解决该汽轮机本体存在的问题,达到汽轮机安全、经济运行的目的[1-4]。
二、设计题目及已知条件内容:某12MW背压机组小流量工况下通流部分改造方案的制定机组型式:B12-50∕10型背压式汽轮机配汽方式:喷嘴配汽调节级选型:复速级设计工况下的参数:附录2.1机组概况该机组是武汉汽轮机厂早期生产的B12-50∕10型背压式汽轮机。
调节级为复速级,3个压力级,级的类型为冲动级。
(1)机组额定参数主蒸汽压力:4.9MPa主蒸汽温度:435℃总进汽流量:150t/h排汽压力:0.98MPa额定功率:12MW额定转速:3000rpm(2)原机组改造技术参数与要求由于实际供热负荷的改变,曾对该机组进行过通流部分改造,改造原则为减小汽轮机的通流面积,以适应新的蒸汽流量,避免产生鼓风工况。
由于受到现场施工难度限制,采取了保持喷嘴高度和动叶高度不变,封堵部分喷嘴的改造方案,该机组改造前为次高压背压机组,改造后为抽背机组,原机组改造方案与技术参数要均依据汽轮机厂家说明书参数确定。
主蒸汽压力:4.9MPa主蒸汽温度:435℃总进汽流量:55t/h复速级后压力2.2MPa复速级后温度355℃抽汽流量:10—12t/h排汽压力0.98MPa排汽温度300℃额定功率3000kW额定汽耗16.87kg/kW·h汽轮机内效率63.6%以上数据为机组改造时的技术参数要求。
但实际运行时抽汽并没有投用。
改造后机组初参数未能达到要求的参数,新蒸汽压力为4.2MPa~4.3MPa,终参数(背压)在设计值高限运行(0.95~1.0MPa 表),机组各种损失较大,相对内效率很低。
复速级后经常超温,有时级后可高达395℃(原厂家要求最高不超过350℃),机组排汽温度达到350℃(原机组额定流量下为300℃),由于该机组转子为套装转子,复速级超温对机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隐患,且机组出力不足2000kW。
2.2本次设计与改造的基本要求该机组由于实际供热负荷的大幅增加,汽轮机偏离原有设计工况,主蒸汽流量由150t/h降低至55t/h(工况1)和40t/h(工况2)。
汽轮机在极端变工况下运行时,汽轮机各级焓降分配、热力参数均发生改变,在极低负荷情况下还会发生鼓风现象。
从运行安全经济性出发,需要对该机组再次进行改造,以解决复速级后超温问题,同时提高机组的效率。
本次设计的任务:(1)能对原机组额定工况进行核算(2)能对机组03年改造工况进行核算和分析(3)通过对机组03年改造工况的核算分析,提出有效解决措施,同时保证机组安全运行。
(4)能够使机组在该改造工况下优化运行,不仅解决复速级后超温问题,同时能够提高机组的效率。
本次设计的要求:(1)改造后机组形式:背压机组,运行方式仍采用以热定电方式运行。
(2)机组参数要求:工况1:主蒸汽温度435℃,主蒸汽压力4.2MPa,排汽压力0.95MPa,主蒸汽流量55t/h;工况2:主蒸汽温度435℃,主蒸汽压力4.3MPa,排汽压力0.85MPa,主蒸汽流量40t/h。
(3)设计限制条件①通流尺寸通流面积的改变方法为封堵压力级部分喷嘴,喷嘴封堵数目为整数,限制喷嘴出口面积取值;蒸汽在汽轮机内的膨胀是按照叶栅面积比膨胀的,动叶计算通流面积取值需要由喷嘴出口面积求得;②调节级后蒸汽温度调节级后蒸汽温度<350℃,调节级后蒸汽温度超限的原因为调节级焓降过小,增加调节级整级理想焓降可以降低调节级的级后温度;③压力级级数压力级级数可减少,不可增加;④调节级喷嘴前压力全开调节汽门时,调节汽门及管道压降取0.15MPa,工况1设计结果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05MPa,工况2设计结果调节级喷嘴前压力<4.15MPa。
⑤机组排汽压力机组排汽压力满足要求:工况一,排汽压力0.95MPa工况二,排汽压力0.85MPa(计算时可不考虑冲角损失和极限膨胀损失;轴封系统及门杆漏汽按5t/h考虑)三、设计过程3.1汽轮机的热力总体任务汽轮机热力设计的任务是,按给定的设计条件,确定通流部分的几何尺寸,力求获得高的相对内效率。
汽轮机的通流部分即汽轮机本体中汽流的通道,包括调节阀、级的通流部分和排汽部分。
就汽轮机课程设计而言,其任务通常是指各级几何尺寸的确定及级效率和内功率的计算。
3.2汽轮机变工况热力核算的方法介绍汽轮机整机的热力计算是建立在单级计算的基础上的,因此研究单级的热力核算对于保证顺利完成整机核算任务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在变工况计算中,根据不同的给定原始条件,单级的详细热力计算可分为:顺序计算和倒序计算两种基本算法,此外还有将倒序和顺序结合起来的混合算法。
对调节级的热力核算还有特性曲线算法。
顺序算法以给定的级前状态为起点,由前向后计算;顺序算法的优点是计算简单,缺点之一是不能计算临界工况,因为临界工况下,小于临界压力的任一压力值均可作为喷嘴背压,背压不易确定。
顺序算法的另一缺点是调节级有部分开启调节汽门时不能计算,因为部分开启时喷嘴前的压力无法求得,但对全开调门后的喷嘴与动叶可以计算。
倒序算法则以级后状态为起点,由后向前计算。
倒序算法的优点是可以计算级的临界工况,也可以计算调节级部分开启调节汽门后的喷嘴与动叶。
它的缺点是计算繁琐。
混合算法中,每级都包括先是倒序后是顺序的若干次混合计算。
只有当倒序和顺序计算结果相符合时,级的核算才可以结束,然后逐级向前推进。
这三种方法都建立在喷嘴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方程和单级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并且计算时,级的流量和几何尺寸是已知的。
本设计题目中,配汽方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简化处理。
改造后配汽方式采用关闭部分阀门,其余阀门节流配汽方式。
进行热力设计时,所选取的工况均认为是节流配汽时阀门全开工况,可以采用顺序算法。
本题目中背压汽轮机各级压比较大,复速级及各压力级中流动为临界状态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采用顺序算法,如计算中出现临界状态,可尝试调整级的焓降改变汽流速度。
3.3本课程设计的基本方法调节级后蒸汽热力状态对其后面的流通部分的热力过程影响很大,故而调节级变工况计算对于整个汽轮机热力工况计算非常重要。
以下给出双列调节级热力计算算法。
为简单起见,仅研究喷嘴调节的配汽方式,并忽略调节中重叠度的影响。
单列级的热力计算往往采用由级后到级前的逆序计算,然后再进行顺序校核计算的迭代算法。
对于双列级,如果仍然整级采用这种逆、顺序算法,则在初次逆序计算时假设参数较多,如各项有关损失、动叶入口速度和导叶入口速度等,将它们放在同一层迭代,由于彼此之间相互耦合,使得迭代次数较多,影响了计算速度。
为此,本设计可以采用将双列级从结构上分为两组的算法:第一组由转向导叶和第二列动叶构成,第二组由喷嘴和第一列动叶构成;首先对单个组进行热力计算,然后对级整体做进一步计算,这样,将多个假设量分割开而分别进行迭代计算,使迭代次数降低,从而提高了计算速度。
同时,仅须已知该级的有关几何特性及级前蒸汽参数和级后压力便可进行热力计算。
单组的热力计算采取迭代法,每轮计算分逆序计算和顺序计算两步。
倒序计算目的是在已知蒸汽流量、通流部分结构和组后蒸汽状态的前提下,喷嘴(导叶)和动叶出口截面连续流动方程为基础确定组的各处蒸汽状态,具体思路与方法提供如下参考:3.3.1 级的变工况热力核算方法——倒序算法*p2图1-1 级的热力过程线图1-2 倒序计算程序图3.3.1.1 汽轮机热力核算倒序计算示例 (1)对原机组额定工况进行校核下面给出单级的倒序计算过程,其余各级方法相同,其计算步骤如下:1. 排汽压力,排汽温度3t 已知,则由蒸汽焓值计算软件可查出3点比焓值3h2. 根据 u l h l a h ∆=δ、G v d u K h mf 1)100(231=δ、0E h e e ζδ=、2222c h c =δ估计这四部分损失3. 计算232c e f l h h h h h h δδδδ----=4. MPa p 9807.02=已知5. 已知2p 、2h 可查出2v6. 估计喷嘴个数7. 动叶出口面积b A =⨯喷嘴出口面积膨胀比8. 动叶流量100036001⨯∆-=GG G b 9. 计算动叶出口相对速度bb A G w 2121ν⋅= 10. 计算马赫数222121νp k A G M bb =是否1≤满足亚临界工况 11. 计算圆周速度60nd u b π=12. 动叶出口相对速度角2β已知2sin β可求得2β13. 计算动叶出口绝对速度21c 根据余弦定理2122122212cos uw c u w -+=β可求得14. 计算动叶出口汽流角2122121sin arcsinc w βα= 15. 计算余速损失22212ch c =δ与之前估计值相比,计算相对误差并在005.0±范围内,若不在调整估计值,重新计算16. 动叶速度系数ψ根据0.85~0.95进行取值,取0.92 17. 计算动叶滞止比焓降0212b h w ∆=ψ⇔22101)(21ψw h b =∆ 18. 计算动叶损失0121)1(b b h h ∆-=ψδ 19. 估计动叶进口有效相对速度''11w 20. 计算动叶理想比焓降22''11011w h h b b -∆=∆ 21. '2点压力已知即排气压力 22. 计算'2点的焓b h h h δ-=22'23. 计算'2点的熵'2s ,由蒸汽焓值计算软件可得24. 计算*1的焓值021'b h h h ∆+=*25. 动叶前滞止压力*1p 可由软件查得(由*1h 、'2s )26. 计算动叶进口动能为22''11w27. 计算11点焓值22''11111wh h -=*28. 11的压力11p 可由软件查得(11h 、'2s )29. 11的比体积由软件查得(11h 、11p ) 30. 估计撞击损失θδh31. 1点压力'11p p = 32. 1点的焓值θδh h h -='1133. 1点的比体积,可由软件查得(1p 、1h ) 34. 计算喷嘴流量100036001⨯∆-=GG G n 35. 计算喷嘴流通面积总喷嘴流通面积总喷嘴个数估计喷嘴个数⨯=n A36. 计算喷嘴出口绝对速度nn A G c 1111ν⋅= 37. 计算马赫数111111νp k A G M n n =是否1≤满足亚临界工况38. 动叶进口相对速度角1β比2β大 4~2 39. 动叶进口绝对速度角1sin α给定值40. 计算动叶进口相对速度,由余弦定理111221111cos 2αuc u c w -+=可求得41. 计算动叶进口相对速度角正弦定理)sin arcsin(1111111w c αβ⨯=可求得 42. 计算冲角111ββθ-=43. 计算动叶进口有效相对速度θcos 11''11⨯=w w 进而分析误差44. 计算撞击损失2)sin (211θδθ⋅=w h 进而分析误差45. 喷嘴速度系数ϕ根据0.92~0.98进行取值,取0.97 46. 计算喷嘴滞止比焓降2211012ϕc hn =∆ 47. 计算喷嘴损失0121)1(n n h h ∆-=ϕδ 48. '1点的压力1'1p p =49. 计算'1点的焓11'1n h h h δ-=50. '1的比容'1ν由软件可查('1p 、'1h ) 51. '1的熵'1s 同上52. 计算*0的焓0'100n h h h ∆+= 53. *0点压力由软件可查('1s 、00h ) 54. *0点温度由软件可查(00h 、00p ) 55. 估计喷嘴进口速度o c56. 计算上级余速损失2200ch c =δ57. 计算0点焓0000c h h h δ-=58. 0点压力0p 由软件可查(0h 、'1s ) 59. 0点比体积0ν由软件可查(0h 、0p ) 60. 0点温度0t 由软件可查(0h 、0p ) 61. 计算喷嘴理想比焓降'10h h h n -=∆ 62. ''2点的焓''2h 由软件可查('1s 、''2p ) 63. 计算整级理想比焓降''2000h h h t -=∆ 64. 计算反动度01tb m h h ∆∆=Ω 65. 计算轮周损失=2c b n h h h δδδ++66. 计算轮周比焓降20c b n t u h h h h h δδδ---∆=∆67. 计算叶高损失u l h la h ∆=δ进行误差分析 68. 计算叶轮摩擦损失νδG d u k h m f 231)100(=进行误差分析 69. 计算级的假想速度02t a h c ∆=70. 计算假想速比aa c u x = 71. 计算速比111c u x =72. 计算部分进汽度原喷嘴个数喷嘴个数=e73. 计算鼓风损失系数3)21(1a c e w x e e eB --=ξ74. 计算斥汽损失系数a nnes x d S e c 1=ξ 75. 计算本级理想焓降2100c t h h E δμ-∆=76. 计算部分进汽损失0E h e e ξδ=(s w e ξξξ+=)进行误差分析 77. 级内损失2c b n f e l h h h h h h h δδδδδδδ+++++=∑78. 计算级内有效比焓降h h h t i δ∑-∆=∆0 79. 计算级的相对内效率0E h ii ∆=η 80. 计算级的内功率i i h G p ∆⋅=(2)对机组03年改造工况进行核算和分析首先需假设排汽温度t 3,其余计算过程和额定工况校核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