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合集下载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综合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一方面,由于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和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学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缺乏系统性和深度,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由于处在快节奏的学习环境中,学生们的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往往被忽视,导致他们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较为薄弱。

对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高校可以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

应该开设多样化的艺术课程,包括音乐、绘画、舞蹈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

还可以引入国内外知名艺术家进行讲座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和专业的指导。

高校可以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

应该招聘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晋升机制,以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

还可以组织教师间的交流活动,促进他们之间的互相学习和合作。

高校还可以加强学生的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

可以组织各类艺术比赛、展览和演出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并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支持和资源。

还可以成立艺术社团,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存在不少问题,但通过加强课程设置、提高师资力量和加强学生艺术活动和社团组织等方面的努力,可以达到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目的。

希望未来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方面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浅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摘要: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学习艺术理论、鉴赏艺术作品、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味,提高人文素质;了解、吸收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化;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大学生选修课一、艺术教育的意义艺术教育是其它任何学科都不能替代的。

有知识并不等于有修养。

美育,特别是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重要手段。

所以说“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何东昌)。

新时代,要求大学生具备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才。

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是国家的栋梁,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国家未来的建设的成败和民族的兴衰。

把他们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是我国社会主义高校的培养目标。

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是通过艺术课程和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加强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是提高高校艺术教育水平和推动艺术教育持续发展的核心。

艺术教育是培养全面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促进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开展具有着重要意义。

1、有利于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弘扬民族艺术高校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阵地。

大学生精力充沛,理解力强,容易吸收知识和接受新鲜的事物。

公共艺术课程门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学生通过选修、学习,能了解更多更广文化艺术,既可开阔视野,又可通过他们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

2、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

艺术教育能通过感性的艺术,作用于人的意识,把德育的内容有机地融化在艺术的意象形式中,润物无声地使受教育者的道德境界得到提升,有效发挥德育的功能。

它可以通过作品的介绍、欣赏作品或是名曲名段等,如戏曲鉴赏课程,有反映历史题材的《空城计》、《霸王别姬》等作品,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的了解,激发民族自豪感,振奋民族精神;有演绎许多动人爱情故事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天仙配》等作品,都是纯真的、引人深思、感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同样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试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试析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教改教法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社会对现代教育要求越来越高,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满足不了社会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要求,高校需要加强对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培养出更多的艺术人才,来满足社会的需要。

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情况,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存在问题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对策,希望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对策An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原sures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Zhong Rong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ly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so-ciety,social demand for modern education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and the present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no longer meet the social demand for public art ed-ucation,so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 to attach more impor-tance to public art education,in order to cultivate more art talent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society.Based on years of teaching expe-rience and the actual situation,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public art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puts forward rational countermeasures,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art education in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Key word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public art education;actual situation;countermeasure1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现代教育要求越来越高,高校要满足社会对高校公共艺术的要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对人格建设和心理建设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仅没有得到重视,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着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笔者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解决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问题的对策,希望能为改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提供参考。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摘要】公共艺术教育是高校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教育实践中,我们发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师资不足、课程设置单一、实践教学环节匮乏等。

本文通过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认为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教育理念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优化路径,包括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和拓展多元化教学模式等。

本文总结了现状分析的重点,展望了未来的发展,并提出了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议,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分析、优化路径、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多元化教学模式、发展展望、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等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扮演着培养人才、促进文化传承等重要角色。

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需求的增加,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与问题。

传统的艺术教育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师资队伍的结构和水平不尽完善,课程设置和实践环节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尚未得到充分发展。

研究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优化路径,对于提高艺术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旨在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当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讨优化路径以提升教育质量和效果。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艺术素养的提升。

我们也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引起社会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视,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为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的优秀艺术人才做出贡献。

公共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专业发展现状

公共艺术专业发展现状简介公共艺术专业是指以艺术创作为核心,旨在服务社会公众、提升社会文化素质的一门专业。

公共艺术既包含公共空间中的艺术品和艺术活动,也包括通过艺术手段传达社会价值观念的艺术作品。

本文将对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现状进行探讨。

当前发展状况公共艺术专业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关注。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越来越多的公共艺术作品被融入到公共空间中,以丰富人们的生活环境。

同时,公共艺术也进一步拓展到各个领域,如教育、医疗、社区等,通过艺术手段改善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公共空间中的艺术作品是公共艺术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作品不仅可以提升城市形象,还可以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艺术的美。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在公共空间中设置雕塑、壁画、雕刻等艺术作品,丰富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艺术赋能社会领域公共艺术专业在艺术赋能社会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通过艺术手段介入教育、医疗、社区等领域,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一些学校在校园中设置艺术装置和展览馆,为学生提供更具创造力和灵感的学习环境。

医疗机构也利用艺术表达关爱和治疗功能,让患者在艺术中找到慰藉和希望。

艺术教育的创新公共艺术专业在艺术教育方面的创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传统的艺术教育注重个人创作和艺术表现,而公共艺术专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集体创作。

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在课程中会接触到社会问题和公共需求,通过艺术表达和互动参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社会责任感。

面临挑战尽管公共艺术专业在发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资金与资源问题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创建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和资源投入。

然而,目前在公共艺术领域的投资仍然相对有限。

缺乏足够的资金和资源支持,制约了公共艺术专业的发展。

公众参与度不高公共艺术作品的意义在于与公众产生互动和共鸣,然而目前公众的参与度并不高。

部分原因是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和展示缺乏与广大群众的沟通和参与,导致公众对公共艺术的关注度不高。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中为广大学生开设的与艺术有关的课程或活动,目的是提高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修养。

目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进行优化。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当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学生参与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很少有学生主动选择这类课程或参加相关活动。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学生对艺术的兴趣不高,或者是他们感到无法从这些课程或活动中获得实际的收益。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不够多样化,缺乏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的定制化课程。

目前,大多数高校只提供基础的音乐、舞蹈、美术等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缺乏针对学生兴趣和特长的专业课程。

这导致一些学生可能对这些通用课程失去兴趣,无法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估方式不合理。

目前,很多高校将学生的评估方式仍然以考试为主,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艺术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课堂表现、作品展示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而不是仅仅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

为了优化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提高学生对公共艺术教育的参与度。

学校可以通过加强宣传,推广艺术文化,增加学生对艺术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艺术展览、音乐会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和参与其中。

丰富公共艺术教育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公共艺术课程。

可以开设写作、戏剧、影视等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学校还可以与相关行业、机构合作,开展实践性的课程项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改变公共艺术教育课程的评估方式。

学校可以通过作品展示、实践演练等形式来评估学生的艺术水平。

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目前存在参与度低、课程设置不多样化和评估方式不合理等问题。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现状分析本文从对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出发,对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及问题做出研究与阐述,并对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充分发挥出艺术教育的作用提出一些见解。

一、公共艺术教育的概念公共艺术教育属于广义的艺术教育范畴,是高校中以非艺术专业的全体大学生为对象而展开的普通艺术素质教育。

其中包含美术、音乐、舞蹈等在内的许多艺术形式所组成的课程,包括对教育对象开展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来促进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

所以公共艺术教育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对公共艺术教育加深认识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的也是与专业艺术教育不同的三个方面。

二、公共艺术教育的意义在普通高校开设公共艺术教育课程,是解决大学生艺术素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是艺术教育的具体体现。

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艺术教育的重要舞比赛、书画作品展、艺术讲座等。

营造健康的校园主流文化,引导学生建设一个健康安全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发现了自己的闪光点,受到美的教育,让学生干部通过对每项活动的策划、参与、体验、总结,认识和掌握了一些管理要领,提高了策划创意、组织协调、鉴赏评判等方面的能力。

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为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近几年来,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及职能部门不断下发相关文件,多次组织相应的学术讨论活动,以求在公共艺术教育方面有所突破。

有些新建本科地方院校对于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将公共艺术课程纳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当中,也没有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的课程设计。

在公共艺术教育中限定选修课程包括音乐鉴赏、美术鉴赏等八门课程,课程结构不完善,教学模式单一、开课随意性大、课程课时短、类型少、涉猎面窄。

有些学生接受过一些相对较专业的艺术教育而有些学生接触专业性艺术教育的机会较少。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优化路径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高校开设的艺术课程,不仅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艺术学习资源,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然而,如今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优化路径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设置较单一。

许多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都是基础课程,往往只注重艺术知识的传授,缺乏更多实践环节和交流平台。

这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缺乏积极效果。

二是教学方式较传统。

基于讲解和演示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灵感,缺乏互动性和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缺乏给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的平台。

三是师资队伍力量较弱。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师多为青年教师,缺乏经验和教学水平;同时,教学资源和设施也相对匮乏,难以支持学生的实践和创新需求。

一是课程设置创新。

应该将公共艺术教育与实际需求相结合,鼓励内外学科交融,多关注场景、风格、流派、特色等真实情境,多注重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是教学方式多元化。

应该采用更多的反思式启发式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更多“自主”“协作”和“互动”环境下,学习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三是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应该建立公共艺术教育龙头教师,建立师质量体系,组织高水平教学研讨,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吸引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教师,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

总之,对于当前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需要高校加强措施改进教育模式,多元化的教育形式和教育模式,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学生更好地接触各种艺术,从而提高综合素质,培养素质立人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前景
发表时间:2015-07-08T11:43:40.500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5年6月总第160期供稿作者:石钦[导读] 这篇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注重管理与深化内容的视角着眼分析。

石钦云南艺术学院650000
摘要:在高等教育领域中,高校艺术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有效地反映了国家的艺术水平,而且也能体现出大学生在艺术方面的竞争力,所以,应该充分重视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

这里以云南的高校为例进行说明,主要探讨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的趋势,希望对于今后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具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素质教育
可以看出,我国的公共艺术教育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另外,不同的地区发展也存在不同的问题,这里以云南为例,可以看出,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不利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

很多专家对此深感忧虑,展开广泛而更进一层的研讨,试图寻求造成高校公共艺术教学发展困境的缘故和解决办法,并获得一定的阶段性效果,比如在专业化和精细化方面的探索得到业界的认可。

这篇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从注重管理与深化内容的视角着眼分析。

一、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现状
1.对公共艺术教育理念理解不深。

高校固有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性格极易影响教师和学生思想观念的形成,这导致高校管理者对公共艺术教育重视不够的隐患直接在教师和学生身上显现。

在现在就业的压力之下,老师和学生都把重点放在知识性和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课上,这样就使得学生人文和艺术的潜力没有发掘出来。

把公共艺术教育设立在选修课或者还不如选修课的位置,这在云南的某个学校被学生戏称为“豆芽”学科,作为专业课学习累了时的一种放松课程,听听教师讲课,听听乐曲,观赏一下名山名画,一般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欠缺一定的深度,把公共艺术课置于一边。

2.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实践目的性不强与理性不足。

孔子的儒家思想认为诗、礼、乐对人修养的形成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进一步讲即艺术能熏陶人的涵养,宜于修身养性,各高校以公共课的形式设置艺术教育课程,其终极目标即为增强学生的人文艺术素养,公共艺术教育在学科内容上不但要丰富,并且应该全方面涵盖不同艺术门类。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在云南的很多地方,一些普通高校到目前为止都还存在着对一些课程内容设置非常狭窄的现象,将公共艺术非常简单地诠释为音乐课和美术课,把授课的内容限制在了这两个艺术的领域里,这就限制住了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的全面发展。

对教学目的也存在理解不清的问题,只是将音乐和美术专业课程简单删减处理后应用,将精英化的深度教育与大众化的广度教育混为一体。

二、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前景
1.专业化。

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方向来说,应该考虑到其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否则,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教育问题一直处在边缘化的位置,不能有效改变原有的问题。

第一,应该保证教师在专业方面具有较高的水平,还应该保证所选用的教材具有较强的专业特点,不能简单照搬专业艺术课的相应教材。

其次,还要向专业的管理组织、制度更进一层的发展,使高校公共艺术教学专业的进展在高校管理体系内部具有单独的代言人和切实可行的规定。

还有,应该建立健全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考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与时俱进的评价制度能够更好地监督公共艺术教育的执行状况,使得教学效果最佳。

2.氛围化。

氛围化是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手段。

公共艺术教育作为针对全体大学生的公共课,课时少于各专业课的数量,这有限的课时难以达到效果的最大化。

有限的课堂教学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则必然要求开辟第二课堂。

这第二课堂不仅包括大学校园常见的各种艺术团体,还要发展各种专门的艺术欣赏活动和交流讨论会等,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课以多种不同于课堂的形式开展起来,更符合“实践”二字的本意,在全校范围内甚至与其他高校和校外专业艺术团体之间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塑造浓厚的艺术氛围,达到人人学艺术、人人懂艺术、人人会欣赏艺术的效果。

3.持续化。

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长期发展的必选之路则是持续化,思想的持续化发展亦是高校艺术教育健康有序发展的关键保证。

持续化的概念不仅表现在时间的连续性上,更表现在高校公共艺术涵盖的各个艺术学科面对非艺术专业大学生教育的公共艺术教育方向上,这是不同于专业艺术发展方向的一种新追求。

持续化发展同样也体现在不同艺术种类间的融合发展上,这种融合可以体现出很多不同的事物,例如学生素质的综合性得以提高,学生对于艺术的欣赏水平等也可以由此得以体现。

融合发展更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持续化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结语
总之,普通高等素质教育的主要构成部分是公共艺术教育,是提升学生整体艺术素质的主要手段和措施。

高校管理者要转变观念,积极促成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地位的上升,给予规范的学科管理和师资力量与硬件建设的支持。

追溯其根源,高等院校的公共艺术教育的进步有赖于深化自身内容,不然,公共艺术教育将只是停留于形式或是依靠别的专业,均对自身进步与教学效果无益。

参考文献
[1]陈晓艳通识教育理念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实践创新[J].江苏高教, 2010, (4),70-71。

[2]叶小玲论普通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北方音乐, 2011, (5),96-97。

[3]朱英萍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深层次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 2010, (4),62-6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