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合集下载

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及新医改指导下的整合建议

河南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及新医改指导下的整合建议
均衡 。
卫生 资源 要 重点 向社 区倾 斜 。通过 控 制 总 量 , 整 存 量 , 化 增 量 , 到 调 优 达 合理 配置 卫生 资源 的 目标 。 2 1 2 促进 医疗机 构 结构转 型 : 立城 市 医院与 社 区卫生 服务 机构 .. 建 的分工 协 作机制 。城 市 医院通 过技术 支 持 、 人员 培训 等方 式 , 动社 区卫 带 生服务 持续 发展 。同时采 取增 强服务 能 力 、 降低 收费 标 准 、 提高报 销 比例 等综合 措 施 , 导一般 诊疗 下沉 到基 层 , 步实 现 社 区首 诊 、 引 逐 分级 医 疗 和 双 向转 诊 。 原 有 三级 医院 、 级医 院 、 二 一级 医院 的医疗 机 构结 构 已不适合 新 时代 居 民的健 康需求 , 也不 符合新 医改 方 案 的 原则 , 实 现结 构 转 型 , 的 医 要 新 疗 机构 类 型要 既能 满足人 民群 众医 疗 保 障需 求 , 能使 医 疗 卫生 资 源得 又 以合理 配 置 , 应发 展成 为综合 医 院 、 科 医 院 、 区卫 生 服 务机 构 的 结构 专 社
类 型 。 如 下 图所 示
1 1 1 医 院结构 不均 衡 : 南省 医 院 中综 合 医 院数 量 占绝 对 优 势 , . . 河 有 8个城 市 综 合 医 院 数量 占 医院 总 数 的 7 以 上 , O 7个 城 市 在 6 ~ o 7 之间 , 有 3 城市 综合 医 院数量 不 足医 院 总数 的 6 [ O 仅 个 O 。综 合 医 院拥有 了 大多数 的卫 生 资源 , 先进 的 医疗器 械 、 技术 和 大量 的高 级技 术 人 员, 吸引 大量 病人 就诊 , 而促 进 了卫生 资源 向综合 医 院集 中 ; 一方 面 , 从 另 基 层 医疗卫 生机 构不 发达 , 几个 城 市甚至 没有 基层 社 区卫生 服 务机 构 , 有 而是 被众 多的 诊所 、 生室 所取代 , 法 实 现居 民基 本 医 疗 保 障 , 无 法 卫 无 更 保 证 医 疗 技 术 水 平 和 医 疗 安 全 , 人 民 群 众 的 健 康 存 在 安 全 隐 患 。 由 于 使 基 层 医疗机 构 不发达 , 得 病人 在可 选 择 的情 况 下 , 接 去 大 医 院就 诊 , 使 直 基 层 医疗卫 生 资源得 不 到充分 利用 , 而综合 性 医院又 显得 资源 紧 张 , 约 制 卫 生 事业 的长 足发展 。 1 1 2 人 均 卫生 资源 占有量 不均 衡 : .. 河南 省各 个地 市人 均 占有 卫 生 资 源量 不均 衡 , 省各 市平 均每 千人 口卫生 机 构 、 位 、 全 床 卫生 技 术 人 员 数 并 不均 等 , 大部 分卫生 资 源集 中在 城 市 。无 法体 现 新 医 改方 案 中促 进 且 居 民逐 步享 有均 等化 的基本 公 共卫 生服务 的指 导思 想 。 1 1 3 卫 生人 力资 源配 置不 均衡 : 南省城 市卫 生人 力 资源 配 置 中 .. 河 医 护 比不合 理 , 国家推 荐 的 1 ( . ~ 1 5 存 在 一定 的差 距 , 市 范 围 与 :1 2 . ) 城 内除安 阳 、 昌 、 许 济源 、 壁 、 口医护 比能 够达 到 1 1 2 其 他 城 市 均不 鹤 周 :. , 能 达到 。 由此 可看 出 , 生 技 术 人 员 中 护 士 数 量 不 足 , 理 人 员 仍 需 卫 护 补充。 1 2 医疗 卫生 资源 没有 得到 充 分利 用 : 区域 配置 上 , 些 地 区存 . 在 一 在 医疗 机构 重叠 , 能交 叉 , 职 自成 体 系 , 以形 成 区域 内资 源 的合 力 。一 难 些地 区 盲 目发 展 , 在资 源过 剩和 浪费 的问题 , 悖 于新 医改 方案 中区域 存 有 卫生 规 划提 高医疗 卫生 资 源利用 效率 的原 则和 目标 。 卫 生资 源利用 的社 会效 益低 , 于大 量 的 的医疗 卫生 资 源 集 中 在城 由 市 的综合 医 院 , 层 医疗 机构低 成本 可 以诊治 的常 见病 、 发病 患 者 盲 目 基 多 奔 向大 医院 , 使得 基 层医疗 卫 生资 源得不 到应 有 的发展 , 本 就匮 乏 的社 使 区卫 生服务 机 构 闲置 、 浪费 。综 合医 院 由于诊治 大 量常见 病 、 发病 易 导 多 致效率 低 下 , 无法 发挥 技术 水平 和特 色优 势 , 还有 可能 增加 病人 的 治疗 成 本 L 。大量 综合 性 医院 的存在 使得 一些 技术 水 平 不 突 出 、 展无 特 色 的 3 ] 发 专 科 医院 、 中医 院和 中西 医结合 医 院发展 受限 。 非营利 性 医院 与营 利性 医院 相 比 , 群众 更 愿 意前 往 非 营 利 性 医 院就 诊 。在 众 多种类 的 医院 中 , 群众 更相 信政府 办 医院 , 得政府 办 医 院 的病 使 床 使 用率 和病 床周转 次 数更 高 , 院者 平 均住 院 ! 较短 。这 种 现象 导 致 出 E l 城 市 总体 医疗卫 生资 源得 不到 充分 利用 , 致使一 些专 科 医院 、 民营 医院 等 资源 闲置 。 2 医疗 卫 生资源 整合 政策 建议 2 1 推 行 区域卫 生规 划 , 理整合 城市 医疗 卫生 资源 . 合 z 1 1 贯彻新 医改方 案指 导思 想 , . . 合理 整 合卫 生 资 源 : 根据 新 医 改 方 案 的 区域 卫生 规划 的 指导原 则 , 学 合理 地 制 订 区域 卫 生 资 源配 置 标 科 准, 各地 市根 据河 南省 制定 的 卫生资 源配置 意见 , 定符 合本 地 实 际的 区 制 域 卫生 规划 和卫 生资 源整 合意 见 , 本 级政 府 批 准后 , 法严 格 管 理 , 经 依 严 格 实施 。资 源整 合要 与城 市规 划相 统 一 , 合 节奏 与 城 市发 展 速 度 相 统 整 以整合存 量 卫生 资源 为主 , 顾规 划发 展 。 兼 根 据 目前卫 生资 源现状 , 实施 卫生 资源 整合 可从控 制 总量 人 手 , 现 把 存 的卫 生资 源进 行重新 分 类 、 合 。对 现有 的 医疗 机 构 和新 建 的医 疗 机 整 构 以规模 、 能 、 功 性质 、 布局 四个 要素作 为整合 医疗 机构 的 主要参 考 指 标 。 按 照强 强联 合 , 弱联 合 , 强 带 弱 、 同 发展 的 原 则 , 合 现 有 医疗 机 强 以 共 整 构 , 成具 有竞 争力 的优 势 品牌 , 挥现有 资源 的最佳 使 用效 益 。对 新 增 形 发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卫生事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必须依靠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

文章重点分析了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善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卫生资源;分配;问题;对策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于人民的事业,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发挥着不可缺少、不可替代的作用。

全民族健康素质的不断提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依靠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来实现。

1 医疗卫生资源及其配置的科学内涵卫生资源是卫生部门所拥有和使用的人、财、物、技术与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总和。

卫生资源分配,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布及流动,包括卫生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和卫生服务设备等硬件资源;信息、技术、管理等软件资源。

卫生资源要发挥效益必须实现合理配置。

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是指卫生资源高效益的配置,能够公平地为人民提供卫生服务,单位投入获得最大程度的卫生服务产出,卫生服务供求平衡,实现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我国当前卫生服务中存在的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与卫生资源的不合理分配密切相关的。

2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2.1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偏低,政府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发展的大局。

199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卫生事业是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这一定性决定了它必须依靠充足的财政支持才能健康发展。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总量严重不足,在市场经济建立过程中,国家对卫生投入不足,又没有及时建立起有效的筹资机制,约占世界20%的人口,仅享受了世界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的2%;政府财政支出中卫生事业费支出的比例在不断降低,从20世纪90年代初的6%下降到2004年的4.5%。

优化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切实搞好区域卫生规划

优化湖南省卫生资源配置切实搞好区域卫生规划

计 委 、财政厅 、卫生厅 联 合颁发 了 《 南省卫 生 资源配 置指 湖
导 标 准 ) 以下 简 称 “ 准 ” ) 明 确 了 各 市 ( ) 0 5年 卫 生 ( 标 , 州 20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机 构 、医疗 机构 床位 、卫 生人 力 、大型 医用 设备等 的总 量及 结 构标 准 。确定 了衡 阳市 为试 点城 市 ,要 求 衡 阳市 年底 前完 成 区域 卫生 规划 的编 制工 作 。 目前 ,衡 阳市 区域卫 生规 划草
会议 、青岛 会议 ,以推动全 国的 区域 卫 生规划 工作 。迄 今 ,
全 国 已有 近 3 0个 省 、 市 、 自 治 区 出 台 了 卫 生 资 源 配 置 标
准 。深 圳 、青岛 、哈 尔滨 、牡丹 江 、杭 州 、济南 、宁波 等城
市 制 定 并 组 织 实 施 了 区 域 卫 生 规 划 。 全 国 区 域 卫 生 规 划 协 作 组 先 后 在 深 圳 、牡 丹 江 、 宁 波 、济 南 等 地 召 开 区 域 卫 生 规 划
案 已经 出 台 ,正 在 讨 论 中 。
数 在区域 内极具 竞 争 力 的大 医 院外 ,大 部分 医 院 C 日检查 T
不足 l O人 次 ,一 些 县 级 医 院 或 企 业 医 院 甚 至 1个 星 期 不 开 机 的 现 象 时 有 发 生 ;有 限 的 卫 生 事 业 经 费 , 因 撒 胡 椒 式 的 支 付 方 式 , 保 人 头 不 管 事 业 ,没 有 用 在 刀 刃 上 。
维普资讯
20 0 2年 9月第 9期 ‘ 国卫生 经济 2 卷 ( 中 第 1 总第 2 5期 ) 3
优 化 湖 南 省 卫 生 姿 源 配 一 切 实 搞 好 区 威 卫 生 舰 划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卫生资源属于经济资源, 如何合理分配与有效利用卫生资源, 从而提高其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是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

近50 多年来, 我国卫生事业建设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 但是, 卫生资源与卫生事业的发展, 以及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这就要求我们应拓宽卫生资源的筹资渠道、优化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率, 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卫生保健需求。

为了解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 医疗卫生资源特点医疗卫生资源具有以下3 个特点[1] : 一是有限性, 社会可提供的医疗卫生资源与人民群众医疗卫生保健实际需要之间总有一定的差距; 二是选择性, 医疗卫生资源有各种不同的用途, 任何医疗卫生资源使用时都应该考虑机会成本的问题; 三是多样性。

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这一目标有许多具体需要完成的项目, 如医疗、预防、保健、康复、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医学教育与科研等。

2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现状2. 1 资源配置不合理在配置方法上, 我国实行以供方为导向的资源配置方式, 资源配置主要以床位和人力为主要依据[2] 。

这种按床位、按人头补经费的办法, 造成了一系列问题与矛盾。

造成了资源配置不合理的恶性循环。

哪里医院多、医院规模大、人员多, 资金就流向哪里, 刺激了卫生机构、人员、床位的扩张和膨胀, 造成卫生资源过分集中在大城市、大医院和大设备上。

从专项资金来看, 也由于缺乏科学的标准、必要的论证和严格的监控机制, 资金分配的随意性较大。

有调查显示, 我国卫生资源总量的80% 左右配置在城市, 且集中在大城市的大医院中[ 3] 。

先进的医疗仪器设备和技术, 高级卫生技术人员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尤其是城市大医院中, 部分城市某些高精尖的仪器设备配置的总体规模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 部分地区还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

根据部分地区的研究结果提示,城市医生和床位的实际拥有量比需要量多出1/ 4~ 1/ 5; 部分大型诊疗设备的实际拥有量比需要量多出1/ 3~ 1/ 4。

解决医疗行业存在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解决医疗行业存在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

解决医疗行业存在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引言:医疗资源分配不均是当今医疗行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水平和人口密度的差异,导致一些地区缺乏足够的医疗资源,而其他地区则拥有过剩。

这种不均衡现象给人民群众带来了困扰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和优化医疗资源的分配。

一、加强卫生规划与政策制定1. 提高计划能力:建立有效的卫生规划管理体系,科学合理地确定每个地区所需的基本卫生设施和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通过精确预测需求量、科学配置已有资源以及合理引入新技术设备等手段,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2. 制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政策,在促进基层卫生事业发展同时加强对中小型城市和农村地区卫生系统建设支持力度,将现有医疗资源的分布更加合理。

二、推动资源优化配置1. 加强协调机制:建立跨地区医疗资源配置协调机制,通过信息共享和沟通交流,使各地区之间在医学教育、人才培养、设备购置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整体的服务能力。

2. 引导患者转诊:建立良好的患者转诊制度,让患者根据自身需求和经济能力,在不同地区间进行选择就医。

通过政策引导和信息公开等手段向患者提供全面准确的就医指引,避免一些就近就医可解决问题逐渐演变成过度集中问题。

三、鼓励发展智慧健康产业1. 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推广和应用互联网+健康模式,将先进的互联网技术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在线问诊平台、远程影像系统等工具来缓解部分区域性病例集中到大城市看病的压力,并为群众带来更便利的医疗服务。

2. 发展远程医疗:建立健全的远程医疗网络,通过远程会诊、远程监护等手段,在不同地区之间分享医疗资源。

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另一方面也能够将先进的专业技术带到边远地区。

四、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1. 提升基层医生素质: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临床水平。

更好地发挥基层医务人员在预防保健工作中的作用,以及良好服务环境对长期稳定卫生队伍的吸引力。

办公区域卫生与环境维护计划三篇

办公区域卫生与环境维护计划三篇

办公区域卫生与环境维护计划三篇《篇一》办公区域卫生与环境维护计划办公区域的卫生与环境维护是保证工作效率和员工健康的重要因素。

一个干净整洁、环境良好的办公区域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树立公司形象。

为此,我制定了这份办公区域卫生与环境维护计划,以期通过系统化的管理,提高办公环境的质量。

本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内容:1.定期对办公区域进行清洁,包括地面、桌面、窗户等。

2.保持卫生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如洗手间、厨房等。

3.对办公区域的空气质量进行监测和改善,如绿化植物的配置、通风系统的维护等。

4.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如减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分类回收垃圾等。

为了确保办公区域卫生与环境维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按照以下规划进行工作:1.对办公区域进行分区管理,制定清洁和维护的责任分配表。

2.定期对清洁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清洁质量。

3.定期检查卫生设施和通风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

4.定期组织环保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工作的设想:我希望通过实施本计划,能够达到以下设想:1.办公区域的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增加。

2.员工的健康得到更好的保障,疾病传播的风险降低。

3.公司的形象得到提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为了实现上述设想,我制定了以下工作计划:1.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对办公区域进行全面的清洁和维护。

2.每季度对清洁人员进行一次培训,提高其专业素养。

3.每半年对卫生设施和通风系统进行一次检查和维护。

4.每年组织一次环保活动,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

在实施本计划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确保清洁和维护工作的质量,不要走过场。

2.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计划的有效实施。

3.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如设备故障、人员不足等。

根据工作计划,采取以下工作方案:1.制定详细的清洁和维护流程,明确每个清洁人员的职责。

2.建立监督机制,对清洁和维护工作进行定期检查。

3.设立问题反馈渠道,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社区卫生服务面临的挑战与对策(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近年来,在各大城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但在人口众多,经济并不十分发达的国家,作为一项涉及面广,内容宠杂的改革,还没有形成一个十分科学规范的模式,在前进的道路上仍然面临许多挑战。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虽然其社会制度和卫生保健制度与我国存在很大差异,但对发展我国的社区卫生服务仍有许多可供借鉴之处。

我们既不应完全排斥,也不能全盘照搬照抄,应科学地借鉴其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国情,走一条发展中国社区卫生服务的特色之路。

1我国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现状1.1社区卫生服务的框架与内容目前的社区卫生服务以公立机构为主,首先是多数政府举办的基层卫生机构的转型;二是一些企事业单位举办的卫生机构功能的拓展;三是一些政府的二、三级医院业务的延伸。

各种形式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常称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社区卫生服务站。

社区卫生服务的内容目前界定为:向社区居民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六位一体的综合性卫生服务。

但实际上多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主要以医疗服务为主,提供的服务只是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其他功能的开展还存在较大差距。

1.2社区卫生服务的规划与筹资尚未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社区卫生服务规划体系,有的地区虽然制订了当地的区域卫生规划,但也得不到有效的实施。

因此,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然是条块分割,隶属关系不一,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体系。

其供方筹资主要有3个途径:一是地方财政投入或社会力量投入;二是有偿卫生服务收费;三是药品差价收入。

服务需方的筹资主要有2个渠道;一是享受公费医疗、老保医疗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可以报销的部分;二是个人付费。

目前,国家还没有建立起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投入机制,各地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投入数量不足,随意性大。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对健康的追求,医疗服务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然而,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有限,不合理的配置往往导致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进行优化。

本文分析了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以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

一、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问题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分布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导致医疗资源在各地区之间的分布不均衡。

一些发达城市和地区医疗资源过剩,而一些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则面临着医疗资源短缺的问题。

2. 医疗资源的低效利用由于医疗卫生资源的集中配置和管理不善,导致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偏低。

一些医院和诊所设备闲置,床位利用率不高,导致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和效率低下。

3. 医疗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由于缺乏科学的医疗资源规划和配置策略,导致一些医疗资源过多集中在二级及以上医院,而基层医疗机构的设备和人员配置不足,无法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

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优化措施为了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医疗资源规划和管理建立科学的医疗资源规划机制,合理统筹全国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与利用。

根据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分布情况,合理分配医疗卫生资源,保证基层医疗机构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2. 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设备和人员配置水平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投入,提高其设备和人员配置水平,使其能够及时、准确地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

通过培训和引进优秀医疗人才,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水平,降低二级及以上医院的负担。

3. 加强医疗资源的信息化建设建立医疗资源统一管理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对医疗资源的准确监测和评估。

通过信息化手段,及时掌握医疗资源的分布状况和利用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医疗资源的调配和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区区域卫生规划及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830001) 买买提 牙森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830000) 贾 巍一九九七年党中央、国务院下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要组织开展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强调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对卫生事业发展实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效率的重要举措,更是实现卫生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00九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强化区域卫生规划。

#∀建立区域卫生规划和资源配置监督评价机制。

#是规划编制的重要推动力,近几年实践表明,区域卫生规划并没有取得明显的预期成效,没能更大程度的满足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并实现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

本文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区区域性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为区域卫生规划和卫生资源配置提供参考。

一、我区卫生资源配置基本情况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区的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1.医疗机构2009年末,全区有卫生机构(不含村卫生室) 7288个,注册医疗机构6920个,其中医院763个,疗养院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05个,卫生院906个,门诊部221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护理站4521个,急救中心4个,妇幼保健所(站)9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5个(见表1)。

医疗机构床位88781张,较上年增加了8052张;2009年末,全区卫生人员总数为138344人,较2008年增加了817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为114521人,较2008年增加了7668人,执业医师、注册护士、其他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勤人员呈增长状态。

全疆的每千人口医生由2008年的2.04增加到2009年的2.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疆每千人口医生配置标准1.81~2.16,符合配置标准。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由由2008年的1.69增加到2009年的1.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疆的每千人口注册护士配置标准1.87,等于配置标准[1](见表2)。

表1 卫生机构数(个)年份1949197820082009机构总数(个)54258167397288其中:医院48204741763疗养院245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64405卫生院602888906门诊部61609217221急救中心(站)44采供血机构2120妇幼保健院(站)128990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165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4213214卫生监督所121128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1健康教育所(站、中心)其他卫生机构4655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1654521其中:诊所34913760卫生所、医务室660747护理站1414表2 卫生机构人员数(人)年份1949197820082009卫生人员(人)53466252130174138344卫生技术人员3885105010685311452l 管理人员573264196453工勤人员91401120811259每千人口医生O.031.372.042.11每千人口注册护士0.030.951.691.872.医疗服务2004年~2009年的5年间,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新疆城乡门诊和住院人数持续增加,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服务量增量明显。

2004~2009年我区的总诊疗人次数由3992.96万人次增加到6489.02万人次,增加2496.05万人次,增加了62.50%,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疆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增加了9.74%,2004~2009年我区总入院人数由310.60万人次增加到459.20万人次,增加148.59万人次,增加了67.63%,与2008年相比2009年全疆医疗机构总入院人数增加了15.19%。

其中增长最快的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由2004年的275人次增加至2008年的10018人次,增加了9743人次。

2009年比上年增长了15732人次,增加了157%。

而门诊部的住院人数由2004年的28389人次减少至2008年的2471,减少了25918人次, 91.30%,2009年较上一年增加394人次,增加了15.94%[1]。

2004我区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为73.65%。

截止2009年我区医院的病床使用率为85.96%,基本与全国的水平持平。

2009年全疆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在10.5日,与全国的出院者平均住院日相同。

说明我区医院的总体病床使用率在逐年改善。

说明我区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数量都在不断的提高[1](见表3)。

表3 全疆医疗机构医疗服务量及病床使用情况年份(年)200420082009总诊疗人次数(人次)399296865912982664890254医院273186533238563934232145疗养院602762080722364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5621427797494401818卫生院88425991094323111715653门诊部143813114067671317709医院病床使用率(%)73.6582.4385.96医院出院者平均住院日(日)10.5810.410.53.居民两周患病情况近5年,我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从11.4%上升到15.6%(城市16.4%,农村15.0%),慢性病患病率(按病例数计算)为19.4%(城市22.4%,农村17.1%)。

与前几次调查结果相比,居民两周患病率、就诊率、住院率呈持续增长趋势。

按2008年全区2130.81万人口推算,当年我区两周患病累计总人次数达8642.57万,比2003年增加了2890.23万;急门诊人次数达6537.33万,比2003年增加1202.34人次;住院人次数234.39万人次,比2003年增加了111.78万人次;慢性病总病例数达到413.4万,比2003年增加了202.99万。

我区居民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慢性病患病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而患者住院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4.居民慢性病患病情况通过两次卫生服务调查结果看出,2003年~ 2008年,我区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主要与空气质量下降、生活压力增大、生活习惯不规律、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

从我区来看,城市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从性别上看,女性慢性病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从疾病病种构成看,循环系统的比例增加明显,患病率增加了3.9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减少1.6个百分点,农村上升7.2个百分点[1]。

5.医疗费用(1)门诊医疗费用。

2009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用135.61元,比上年增加13.44元,增长11%。

(2)住院医疗费用。

2009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出院者人均住院医疗费用4381.96元,比上年增加493.1元,增长12.68%。

(3)药费占医疗费用比重上升。

2009年,全区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中,药费为62.47元,占总费用的46.07%,与上年比较,药费增加7.2元,增长13.03个百分点。

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中,药费为1879.42元,占总费用的42.89%,与上年比较,药费增加259.37元,增长16.01个百分点。

2009年,全区卫生部门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人均医疗费中,检查治疗费为48.19元,占总费用的35.54%,与上年比较增加4.83元,增长7.95个百分点[1]。

2009年,卫生部门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人均医疗费中床位费176.88元,占总费用的4.04%,检查治疗费为951.85元,占总费用的21.72%。

二、卫生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 卫生投入不足,制约卫生事业发展2004年以来,从卫生总费用的结构来看,我区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补助经费虽然逐年增长,但政府和社会承担的卫生总费用不足卫生总费用支出的一半,个人卫生支出比例较高,个人现金卫生支出仍是卫生费用筹资的主要来源。

从社会卫生支出看,我区社会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显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表明社会力量参与卫生事业和投资卫生领域方面受到明显的约束,而这种约束主要来自于我区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滞后。

在政府卫生投入不足与分配不均的情况下,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特别是城乡社区公共卫生的缺失便成为一种必然[2]。

2 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在我区农村,计划免疫控制以及以外的传染病、地方病在很多地方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在偏远地区,地方病依然严重存在。

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死亡率和病死率均有上升趋势,防治工作任务繁重。

3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1)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较大。

卫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城市,而城市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三级医疗机构),造成广大农村与城市社区卫生资源薄弱,难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需求。

(2)卫生资源配置的地区差距逐渐扩大。

经济越发达,占有的卫生资源数越多,乌鲁木齐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经济最落后地区在任何资源配置中都居于劣势。

(3)卫生机构间资源配置不合理。

卫生资源的配置呈倒三角形态,卫生资源的配置越往基层卫生机构数量越少,越往高层卫生机构反而数量越多。

目前,全区大部分的卫生资源特别是优质卫生资源集中在城市,而近80%的城市卫生资源又集中在大医院,使真正能够且应当向居民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社区(乡镇)卫生机构医疗与预防资源配置不合理[3]。

4 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滞后大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滞后,社区卫生服务的功能还未真正得到落实。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尚缺乏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社区卫生管理人员等医疗人才,社区卫生服务网点和上级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制度尚不完善。

5 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不足,质量较低乡村医生的学历和执业资质偏低,偏远地区农(牧)村(区)卫生人才缺乏问题更加突出。

乡镇卫生机构平均年服务量小,利用率低,难以发挥规模效益,配置设备短缺与浪费现象并存。

绝大部分村卫生室只能开展简单的诊疗服务。

三、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建议1 调整卫生资源的宏观布局(1)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配置规划。

按照保障基本医疗供给和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总体要求,要明确将那些主要承担基本医疗任务、代表区域医疗水平、并在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卫生机构继续由政府承办,以充分发挥区域卫生中心在主导基本医疗服务、调控服务市场、平抑服务价格等方面的功能;对那些市场机制较难发挥作用的专科医疗机构承担的传染病防治、精神病防治、妇幼保健服务、急救医疗服务与采供血服务等,主要由政府举办,并逐步实行购买服务[4]。

(2)对卫生机构实行战略性重组。

对政府不再继续举办的卫生机构,要本着因地制宜、积极稳妥、分步实施、保证稳定的原则,通过适宜的形式进行产权制度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