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PPT课件
隶书技法:曹全碑

读书笔记
非常好,有示范视频,有文字解说,还有文字的发展进程与变化,学到不少。
以曹全碑的字例,非常细致地讲解了隶书,非常好,很有收获。
若临《曹全碑》帖前能先读此书会得到很好的指导,更知道每笔画怎么下笔怎么运笔,很好的指导书!。
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曹全碑的隶书是临摹的不二选择,之前在网上找其他的隶书发现一些可能过分追求个 性,那种风格我暂时接受不太来[捂脸]。
[第82本]有笔画的示范视频,有文字解说,还有文字的发展进程与变化(甲骨文——金体——小篆体——隶 书),及文房四宝知识普及。
练了十几年楷书了,终于可以练练隶书和篆书了。
很少给书法书籍评论因为涉入其中只是知道喜欢却还不知道其中的精深与博大最近练习《曹全碑》的时间比 较多我最放松的时候就是写曹全那笔间的妩媚倒也可以临的颇有的味道体会到了双勾的精准写不好的时候或者不 到位的时候用这个技法还是很有感觉的别的笔画还算可以吧但“挑”实在是写的很丑只能多练了最最得意的还是 波磔很舒展很自由很有感觉...此书笔法细讲的很好特别是每种笔画后就特别的字有了甲骨文中金文的字例很是 绝配!。
隶书技法:曹全碑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作者介绍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目录分析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书法
书
鉴赏能力 头波
讲点
组合
波磔
技法
知识
字例 横折
横第
隶书
竖波
笔画
斜波 竖
必会 斜
内容摘要
隶书技法——曹全碑,本书共分15讲,每一讲具体包括笔画讲解、字例讲解、拓展字例、文字知识、字例练 习五个部分内容,书前还有书法常识和书写基础,书后附同字体碑帖欣赏,可增强书法学习者的国学知识和书法 鉴赏能力,并且通过扫描二维码,随时随地观看视频,进行学习,与作者零距离沟通。
隶书《曹全碑》一PPT课件

• 康有为在《广艺舟双
楫》中认为:“本朝
书家有四,皆集古大
成以为楷。集分书之
成,伊汀州也。”与
邓石如同为清代碑派
书法的代表人物,有
“南伊北邓”之称。
他师法汉碑中雄浑平
直一类,如《衡方碑》
《西峡颂》《张迁碑》
等,尤其是对《衡方
.
14
“汉三颂”:《石门颂》、
《西峡颂》和《郙阁颂》。 石门颂全称《汉司隶校尉 楗为杨君颂》。桓帝建和 二年(148)刻石。 原在陕西褒城县东北褒斜 谷石门崖壁上,内容为汉 中太守王升对杨孟文开凿 石门通道功绩的颂记。 1967年因修建水库,将摩 崖移至汉中市博物馆。》、《惠安西表》, 东汉建宁四年(171年) 刻于甘肃成县天井山壁。 内容为颂扬武都太守李 翕治西狭中道之事,从 史仇靖书。
从象形古文字转变为不完全形象今文字。 由“画字”转为写字,是今文字之祖。 也是当今主要书体 。 • 它在篆书直、曲笔画上增 加撇捺钩挑点形成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 被誉为古今文字的分水岭 。
.
2
定义
•
• 汉字由篆书演变为隶书的过程。就是在由篆而隶 的书写过程中,依靠快写、省略、假借、合并部首等 篆书快写手段,破坏和肢解原有的汉字结构和用笔方 式,并在变化中逐步形成自己的规律。
.
16
• 《郙阁颂》,东汉建宁 五年(172年)刻于陕西略 阳白崖上,为摩崖书。 刻石原在略阳徐家坪街 口村郭家地,1979年12 月农民修乡间公路, 《郙阁颂》受损,后被 迁至略阳灵崖寺。
.
17
《莱子侯刻石》是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在 山东滕县颜逢甲卧虎山前被发现的。此石开始
【精品美术】书法科目课件:平凡者的创造——隶书-曹全碑(共12张PPT)

三、上紧下松,中敛外肆
《曹全碑》有个特点不好 把握,很多同学容易把它 写的特别松散,给人看起 来这个字非常懒惰,没有 精神,什么原因造成的? 就是因为你没有把握住这 个字的内在造成的。
叁
示范与临摹
肆
作品展示
谢谢大家
蚕蚕不头二设雁,雁尾不双飞 一波三折
在隶书中,表现力极 强的雁尾只能有一个, 多了反而不美观了
二、因字结形
什么叫因字结形?
请大家看下这个字,他是根 据这字的笔画多少,来决定这个 字的形状,这种叫做因字结形, 你看隶书绝大多数是扁的,由于 有这个横和蚕头雁尾,它在绝大 多数情况下,给人感觉是扁的, 但是它还是有这样形状的,这种 情况在隶书中大量存在,包括其 它隶书中也大量存在,所以我们 同学不要以为隶书就是扁着写的, 正是因为有这种情况出现,才给 隶书增加了变化,增加了艺术的 效果。
贰
曹全碑的特点
《曹全碑》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曹全是 汉初名将,《曹全碑》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为疏 朗平整,舒展奔放,字形多取横势,间有长、方 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从而使结 构显得雍容大度、飘逸多姿。《曹全碑》结体之 舒展、用笔之放纵、意态之醇美,体现了书家于 动荡中求稳定,于自由中见奔放的艺术匠心和创 作自信,使作品秀美之中存豪气。该碑飘逸风格 的独特个性与具体内涵,远非其他汉隶所能比拟。
曹 全 碑 为 例
来
由
的
书一
碑
全二
章 节
贰
曹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Chapter Title
摹
临
与
范三
章 节
示
叁
结
小
《曹全碑隶书教程》

《曹全碑隶书教程》
书法 2021年9月20日下午1:22
名作欣赏
汉隶精品书法字帖下载《曹全碑隶书教程》全书扫描图片76张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
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
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
此碑为竖方形,高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
书体是用隶书写成。
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
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
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隶书常识曹全碑笔法课件

5、点画 是其他笔画的浓缩,包括:平点、竖点、撇点、捺点等。
起笔大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藏锋逆入,要写的生动灵巧、彼此呼应。 注意:“三点水”的特殊写法。
6、钩画 隶书中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钩,多为似钩的弯曲形态,钩画
行至弯处,要转动笔峰,保证中锋行笔,末端向左上或下回 锋收笔。
偏旁部首特点显著,通过学习可清楚的看到汉字 的流变。
1、双立人、提手、示字 双立人首笔为小短横或点;
提手可先写两笔横画,再写竖弯钩; 示部首笔为短横,斜点忌写横竖交叉处。
2、三点水、竖心、女字、绞丝 三点水的三点收笔所指方向偏右上方。
竖心有篆法痕迹,不宜过宽 女字旁左右两笔取弧形,上面可对应碰住。 绞丝有篆法痕迹,转折处裹锋用笔。
具体可分为上收下放、左收右放、内收外放等。 字内的空间较紧密,字外空间较空旷,这是
《曹全碑》显著的特征。
隶书常识及 曹全碑笔法
周广哲
隶书,亦称汉隶,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
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 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二、隶书的起源及演变
当时秦国的正统文字是小篆,笔道圆转回环,某些笔顺不符合手 写的自然习惯,严重影响了书写的速度。
而社会事务的日益繁杂,对快速书写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于是书 写人为了简便快捷,往往将篆文的圆转笔道改为方折笔画,有时 还略加省改,已略具隶书的风味,在当时形成了一种俗书体。
(三)、蚕头雁尾时 期--------东汉中后 期
进入东汉,隶书 的发展着重于点划形 式的突破,一波三折, 蚕头雁尾等写法逐渐 成熟。
隶书笔法特点
行笔以“迟涩”为主,追求 力透纸背的厚重感,横平竖 直,笔画均匀、 平稳、表 现出古拙、苍劲,安稳、平 和之美。
大饱眼福!经典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结构详细教程。

大饱眼福!经典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结构详细教程。
我一直以为临帖多临几遍就可以写好字了(综合法),但是很多初学者还是觉得如果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可能更适合他们,比如将基本笔画、基本结构等分门别类,各个击破(分析法)。
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认为在临摹一本碑帖之前,一定要花点时间对其细心揣摩,整体研究一下笔画的各种变化形态,然后再下笔,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隶书的出现,是我国书法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到东汉晚期,隶书发展到了高度成熟的阶段。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呈长方形,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
隶书的出现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写作效率。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以风格秀逸多姿和结构匀整著称,为历代书法家推崇,是后代学隶书的”法门正范“。
曹全碑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气,充分展示了汉隶的成熟。
从隶书开始,汉字的字体结构由线条转为笔画,学习隶书可以掌握毛笔书法的基本笔画的写法,也为以后学习楷书及草书打下坚实的基础。
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即横、竖、撇、捺、钩、点、挑,但每一种笔画的写法又有多种形态差异,隶书也不例外。
如横画,隶书横画的基本笔画是”蚕头雁尾“,但书写中又有很多变化,可以分为直横、圆头长横、方头长横、曲头长横等;再比如钩竖钩、心钩、竖弯钩、长曲钩等;竖分为方头竖、圆头竖、尖头竖、尖尾竖;折分为竖折、圆折、方折、断折、折弯等。
这些多种形态的变化,加上结构及用笔手法的变化,从而呈现不同的风貌。
曹全碑隶书的笔画变化多端,赋予了隶书灵动飘逸、舒展自如的特点。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隶书入门基础教程》上对这些笔画变化的分析图解:一、头字的变化方法:接下来欣赏曹全碑经典隶书,一定让你大开眼界▼▼▼《曹全碑》全称《汉郃阳令曹全碑》,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隶书,字共20行,满行45字,有碑阴5列,篆额佚失无存。
该碑是汉代隶书的重要代表作品,在汉隶中此碑独树一帜,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字迹娟秀清丽,结体扁平匀称,舒展超逸,风致翩翩,笔画正行,长短兼备,与《乙瑛》、《礼器》同属秀逸类,但神采华丽秀美飞动,有“回眸一笑百媚生”之态,实为汉隶中的奇葩。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基本笔画入门基础讲解
隶书曹全碑是中国古代隶书的代表作之一,由东汉末年的书法家曹全所创。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构成了隶书的基础,对于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初学者来说,掌握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非常重要的。
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包括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
首先是横,它是由左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平行于地面的直线。
竖则是由上向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垂直于地面的直线。
横和竖是隶书曹全碑中最基本的两种笔画,其他的笔画都是由横和竖组合而成的。
撇是由左上向右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边斜向下的线条。
捺则是由右上向左下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左边斜向下的线条。
撇和捺是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经常出现在一起。
点是表示一个小圆点,常用来表示字的结尾或者字的一部分。
折是由上向下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上方的斜线。
提则是由下向上再向右的一股力道,表示向右下方的斜线。
折和提是一对相互对称的笔画,它们在书写中也经常一起使用。
钩是表示一个小曲线,可以是向上弯曲的形状,也可以是向下弯曲的形状。
钩常常用来结束一个字的写法或者表示一些特殊的笔画。
掌握了曹全碑的基本笔画,初学者就可以开始练习隶书的书写了。
通过不断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气势和感觉,提高书法水平。
同时,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也可以应用到其他风格的书法中,为学习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隶书曹全碑的基本笔画是学习隶书和书法的入门基础。
通过掌握横、竖、撇、捺、点、折、提、钩等几种基本笔画,学习者可以逐渐掌握隶书的技巧和风格,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
隶书《曹全碑》上下、左右结构讲解

4、收放自如。结构的收放是汉隶各碑共同的主要特点,这一点在《曹全 碑》中尤显突出。其收放主要是通过波挑、撇捺的左右舒展来体现的。 如图六“季”字上紧,下放,“升”字则相反,是左收右放,高低错落, 宽窄变化,迎让避就,两部分疏密、远近得以适当调和,使字生动灵活, 可以说收放在《曹全碑》中已发挥到了极致,成为此碑不可或缺的主要 特征,也是此碑成熟的标志。这一类字大多笔势流畅,静中有动,燕尾 翩翩,体态舒徐,疏密纵敛的对比格外强烈。《曹全碑》飘逸秀丽的风 格主要体现在这里。
左右各部大小与其笔画量和线条长短紧密相连;
左右长短一致时,其字形扁方 偏旁错落有致,通常为短左靠上、长右靠下;
左右均衡(左右平分、左右独立)
其大小、高低相当,字形方正、平稳、整齐。
左短上齐
左旁短小的,往上靠,保持其上端与右部整体平齐。为右 部撇、波(横)画留出了空间。到达整体平衡的效果。
《曹全碑》 单字上下结构分析
提示:
以平正、协调、匀称为基础,横画不宜重,字形不宜过长。 注意其上下对,左右对称;左右长撇、长捺,向左右自然 伸展。
上下对正(上下平衡)
字的上与下的中心位置对正,字形平正、不偏不移,点、 竖、斜画的相交处左右平衡对称。(官、里、曹字)
左右对称
左右相互对应的笔画或部分要相互相对称,做到长度、大 小、斜展对称。(如毖、景等字)
20页,职、婓(第二个)、贯
21页,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