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原则
交通规划原理

交通规划原理一、引言交通规划是指对城市、区域或者国家交通系统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和设计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并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理和主要考虑因素。
二、交通规划的原理1. 综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综合考虑交通需求、交通网络、交通设施、交通管理和交通环境等多个因素。
通过综合分析和综合决策,实现交通系统的整体优化。
2. 可持续性原则交通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和设施,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 安全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交通安全,通过合理规划道路、交叉口和交通信号系统等,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高效性原则交通规划应追求交通系统的高效运行,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流量、交通组织和交通调度等,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
5.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注重公平性,通过合理规划交通服务和交通设施,满足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平等。
三、交通规划的主要考虑因素1. 交通需求交通规划需要分析和预测交通需求,包括人口增长、就业分布、出行方式和交通出行量等因素。
通过对交通需求的研究,确定交通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2. 交通网络交通规划需要设计和优化交通网络,包括道路、铁路、公交和非机动车道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系统的连通性和流动性。
3. 交通设施交通规划需要规划和建设相应的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交叉口、停车场和公交站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设施,提供便捷、安全和高效的交通服务。
4. 交通管理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交通信号、交通标志、交通管制和交通警察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管理,提高交通系统的秩序和安全性。
5. 交通环境交通规划需要评估和改善交通环境,包括噪音、空气污染和交通振动等。
通过合理规划交通环境,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城市交通系统的设计、建设和管理,对于提高城市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居民出行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交通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和可持续性发展,以下是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原则:一、综合平衡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包括环境因素、交通需求、经济效益等,力求在不同利益之间取得平衡。
例如,交通规划应兼顾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确保交通系统的建设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同时又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平衡各方面的利益,是交通规划的基本原则。
二、可持续发展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注重社会、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
交通规划应注重节能减排,采用绿色出行方式,如鼓励公共交通、步行和骑行。
此外,规划中还要考虑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避免过度扩张,以免浪费资源和土地。
三、人性化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提高出行舒适度和便捷性。
规划中要注重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提供便利的步行和骑行设施,创造宜居的城市环境。
此外,交通规划还要注重老年人和残疾人的出行需求,提供无障碍设施,使得城市交通更加人性化。
四、科学规划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需遵循科学规划原则,以准确的数据和分析为基础,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进行合理的交通系统规划。
规划需考虑道路布局、交通流量、交通设施等因素,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交通仿真模拟、数据分析等,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五、灵活适应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需具备灵活性,能够适应城市发展的变化和未来需求的变化。
规划中应考虑城市发展的长期规划,预留合理的建设空间,如保留可拓展的道路走廊、交通枢纽等。
同时,在规划中应考虑交通需求的变化,如人口增长、新兴出行方式的出现等,为未来的交通发展做出合理安排。
六、整体协调原则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要与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城市其他基础设施规划相衔接。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市政设施规划等相互配合,确保交通系统的顺畅运行和互通有无。
综合交通规划

综合交通规划综合交通规划是指通过合理规划和布局道路、铁路、水路等交通设施、交通工具和交通服务,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工作。
下面将综合交通规划分为道路规划、铁路规划和水路规划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道路规划是综合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要根据城市的规模和发展需求,合理确定道路的类型和布局。
例如,需要考虑主干道、快速路、支路、大街、小巷等不同类型的道路,以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交通需求。
其次,要合理规划道路的宽度和数量,以确保道路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流量。
特别是在城市拥堵问题严重的地方,可以考虑拓宽道路、建设立交桥等方式来改善交通状况。
最后,道路规划还要考虑人行道、自行车道、绿化带等配套设施,以提供良好的交通环境和生活空间。
铁路规划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铁路是大容量、高速度、高运力的交通工具,能够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问题。
在铁路规划中,首先要确定铁路线路和站点的位置。
例如,要考虑铁路沿途的人口分布、经济发展状况、地理条件等因素,以找到最佳的线路布局。
其次,还需要考虑铁路的运行速度和运行频次,以满足旅客和货物的需求。
最后,铁路规划还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例如与地铁、公交等交通工具的换乘,以提供便利的出行服务。
水路规划也具有重要意义。
水路是一种能够承载大量货物和旅客的交通方式,还能够减少公路和铁路的交通压力。
在水路规划中,首先要确定水路航道的位置和长度。
例如,要考虑河流和运河等水体的地理条件和流量,以找到最佳的航道布局。
其次,还需要考虑港口的规划和建设,以提供装卸货物的设施和服务。
最后,水路规划还要考虑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例如与公路、铁路等交通工具的联运,以提供多种选择的交通服务。
综合交通规划是一项复杂而综合的工作,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和权衡多种利益。
在规划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市民的意见和需求,以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同时,还要注重交通规划的可持续性,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改善生活质量。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一、引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是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和高效。
良好的交通规划方案可以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事故发生率,改善居民出行体验,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探讨城市道路交通规划方案的设计原则,以期为城市规划者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交通规划的目标城市道路交通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城市交通的安全、便捷、高效和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交通规划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交通安全: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是交通规划的首要任务。
规划者应该合理设计道路布局,设置交通信号灯和标识,提供安全设施,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2. 交通便捷: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使得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规划者应该合理规划道路网,缩短居民出行距离,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3. 交通高效:高效的交通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规划者应该合理规划道路容量,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交通拥堵,提高交通运输效率。
4. 可持续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规划者应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减少单车使用,提倡步行和骑行,降低车辆排放,保护环境。
三、交通规划的设计原则1. 综合考虑: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综合考虑城市的整体发展需求和交通需求。
规划者应该了解城市的人口分布、经济结构、土地利用等情况,合理规划道路网,满足不同区域和不同交通方式的需求。
2. 分级布局: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根据道路的功能和交通流量的大小进行分级布局。
主干道应该承担主要交通流量,次干道和支路应该分流交通,减少交通拥堵。
3. 人性化设计: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注重人性化设计,提高居民的出行体验。
规划者应该合理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和公共交通站点,提供便利的交通设施和服务。
4. 绿色环保: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应该注重绿色环保。
规划者应该鼓励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倡步行和骑行,减少单车使用,降低车辆排放,保护环境。
综合交通规划

• 提高非机动交通的服务质量:通过改善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设计,提高非机动交通的舒 适度 • 优化非机动交通的管理政策:通过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引导居民选择非机动交通出行 • 优化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通过改善非机动交通与公共交通的衔接设施,提高非 机动交通的出行便利性
04
综合交通规划的监测与评估方法
综合交通规划的监测方法
• 数据收集:通过交通监测系统,收集交通运行数据 • 数据分析: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交通规划的实施效果 • 数据反馈:将分析结果反馈给规划制定者,为后续规划调整提供依据
综合交通规划的评估方法
• 效益评估:评估交通规划实施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可行性评估:评估交通规划实施的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 • 满意度评估:评估交通规划实施对居民出行满意度的影响
CREATE TOGETHER
DOCS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城市交通需求的预测方法与技术
城市交通需求的预测方法主要包括
• 经验预测法:根据历史数据和城市发展规律进行预测 • 模型预测法: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技术进行预测 • 调查预测法:通过调查和问卷收集居民出行需求信息进行预测
城市交通需求预测的技术手段包括
• 数据挖掘:利用大数据技术挖掘交通需求相关信息 • 机器学习:运用机器学习算法对交通需求进行预测和分析 • 地理信息系统(GIS):运用GIS技术对交通需求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
综合交通规划的调整与优化措施
综合交通规划的调整措施
• 规划调整: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方案进行调整和优化 • 政策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交通政策和措施 • 资金调整:根据评估结果,调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资金投入
交通枢纽综合规划

交通枢纽综合规划交通枢纽综合规划是指在城市层面对交通枢纽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拥堵,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便利。
本文将从交通枢纽规划的目标、原则、内容和实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规划目标交通枢纽综合规划的目标是优化城市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能,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为人们提供便捷、安全的出行环境。
该规划旨在实现交通枢纽的高效连接,以达到顺畅的交通流动,减少道路拥堵和时间浪费的情况。
二、规划原则在制定交通枢纽综合规划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综合性原则:整合不同交通方式,包括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以适应不同出行需求。
2. 效能原则:合理分配交通资源,提高交通运输效能,降低人们的出行成本。
3. 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绿色出行,倡导公共交通、非机动交通和步行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环境负荷。
4. 政策导向原则:结合国家和地方政策,将交通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相结合,推动交通建设与城市发展协调进行。
5. 社会效益原则:以人为本,关注市民出行需求,提供便捷、安全的交通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三、规划内容1. 综合交通网络规划:规划城市整体交通网络布局,包括高速公路、立交桥、主干道等,使不同交通方式能够便捷、快速地相互连接。
2. 交通枢纽布局规划:确定合适的交通枢纽布局,包括火车站、汽车站、航空站、港口等,以提供高效的换乘和中转服务。
3.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发展公共交通系统,包括地铁、轻轨、公交等,提供全面、高效的公共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绿色出行。
4. 出行服务设施规划:规划出行服务设施,包括停车场、自行车停放点、出租车等,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出行服务支持。
5. 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规划:建立现代化的交通管理和信息系统,包括交通监控、智能信号灯、交通导航等,实现交通拥堵监测和交通流优化调度。
四、规划实施制定交通枢纽综合规划后,需要有相应的实施措施和时间表。
实施过程中需要考虑如下因素:1. 资金保障:确定规划的资金来源和使用计划,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和社会资本等渠道,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交通规划原则与技巧

交通运输行业中的交通规划原则与技巧交通规划是指对交通系统进行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和科学管理的过程。
在交通运输行业中,交通规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合理的交通规划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保障交通安全,提升城市品质,促进经济发展。
本文将介绍交通规划的原则与技巧,以期帮助交通运输行业从业者更好地开展工作。
一、交通规划的原则1. 综合性原则:在交通规划中,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综合发展需求,综合各种交通方式,包括道路、铁路、水路、航空等,以保障多样化的出行需求。
2. 可持续发展原则:交通规划应考虑环境和社会效益,推动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要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交通事故,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等,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3. 公平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尽量保障公众利益,提供平等的交通服务。
这包括给予社会弱势群体更多的关注,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以促进社会公平。
4. 灵活性原则:交通规划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随时适应社会经济的变化和技术的进步。
规划者需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避免过于僵化的设计,以便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改进。
二、交通规划的技巧1. 数据分析技巧:交通规划需要基于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预测。
规划者应掌握数据收集和分析技术,以便对交通需求、交通流量、交通状况等进行科学分析,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
2. 市场调研技巧:规划者应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市场需求和用户行为,包括出行量、出行方式选择等。
通过市场调研,可以较准确地了解公众对交通需求的期望,从而对交通规划进行合理设计。
3. 多模态交通规划技巧:交通规划应考虑多种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即多模态交通。
规划者应掌握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和优势,结合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规划,以实现交通的高效与便利。
4. 社会心理学技巧:交通规划涉及到公众的利益和需求,规划者需要了解公众心理,合理设计交通系统,满足公众的期望,避免社会矛盾和不满。
5. 创新技术运用技巧: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交通规划也需要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智能交通系统、大数据分析等。
交通规划综合设计方案

交通规划综合设计方案引言随着城市发展和人口增加,交通拥堵和交通安全问题已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设计了一套综合的交通规划方案,旨在优化城市的交通流动,提高通行效率,确保交通的安全性。
交通规划原则在制定交通规划方案时,我遵循以下原则:1. 可持续性:交通规划应与城市发展规划相互配合,以满足未来需求并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2. 多样性:设计方案应包括各种交通方式,如公共交通、自行车道和步行者通道,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灵活性:规划方案应具有可调整性,能够适应未来城市发展和交通需求的变化。
4. 安全性:交通规划应优先考虑道路安全,确保市民的出行安全和交通事故的减少。
设计方案1. 公共交通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是减少私家车辆使用量的关键。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更多地铁和轻轨线路,覆盖城市核心区域和郊区。
- 提升公共汽车的服务质量,增加公交车辆的数量,缩小车辆之间的间隔,以缩短市民候车时间。
- 推广电动巴士,以减少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
- 建立智能公交系统,包括实时公交到站信息、自动售票和刷卡支付等便捷功能。
2. 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市民使用自行车作为短途出行的交通工具,可以有效减少交通拥堵,并降低碳排放。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覆盖城市各个区域,并与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相连。
- 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方便市民在需要时借用自行车。
- 设立自行车停车点,为市民提供安全、便捷的停车服务。
- 定期维护自行车道,确保其安全和舒适性。
3. 步行者通道打造便于步行的城市环境可以鼓励市民走路出行,减少对私家车和公共交通的依赖。
我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增加人行道的宽度,提供更多的行人区域。
- 修建天桥和地下通道,确保行人的安全过街。
- 在商业街区设立休息区和公共设施,提供市民的休闲和娱乐场所。
- 加强道路安全宣传,增强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4.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利用信息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管理的效率和交通流动的顺畅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交通规划规划原则增加外部通道打造交通枢纽分流过境交通加强内外衔接构建内部骨架实现客货分离完善路网布局改造重要节点优化特色交通促进城乡统筹六十字方针图1.7 本次综合交通规划的规划原则1.3项目解读我们在前面已经强调了合川区无论在一小时经济圈还是在成渝城镇群空间战略体系中都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合川作为重庆的北大门也是重庆北部唯一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联系的重点是四川的嘉陵江流域,对内承担辐射带动重庆境内的潼南、铜梁、璧山等地区发展的责任。
结合以上的定位,对合川交通规划作如下的思考。
1、构建沿嘉陵江、涪江、渠江流域的对外战略通道,打造重庆北部和嘉陵中下游流域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合川最大的区位优势就是嘉陵江、涪江、渠江的三江交汇,在这流域内分布了四川的遂宁、南充、广元、达州、广安和重庆合川、都市区北部地区等大中城市。
合川要发挥自己的区位优势。
必须确立自己嘉陵江中下游流域的交通枢纽地位。
目前沿嘉陵江流域已经建成渝武高速(兰渝高速的一段)。
沿涪江流域已建成遂渝铁路,并规划建设复线;渠江流域已有襄渝铁路,并规划建设复线。
合川作为嘉陵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已初具雏形。
目前要做的就是实现合川至三个流域方向均有高等级公路(高速或者一级)和铁路服务。
合川要建成重庆北部以及嘉陵江中下游的区域性中心城市,必须有一个强大的主城核心,发挥聚集和辐射作用。
从目前情况看,遂渝高速不从合川通过、襄渝铁路不从主城通过,长期以来合川主城的聚集功能不明显,因此发挥合川主城的枢纽作用非常迫切。
通过修建一些联络通道或规划新增一些新的通道等方式,构建一个强大的枢纽。
2、优化区域内的交通网络,构建一个强大的物资集散基地。
合川是嘉陵江中下游的分界点。
随着嘉陵流域的航道渠化以及17个航电枢纽梯级开发的逐步实施,在合川至嘉陵江流域上游之间的水运优势将成为合川的一大交通优势,尤其是草街航电枢纽一旦完工,嘉陵江中下游的渠化就宣告完成了,届时从广元到合川、从遂宁到合川、从达县到合川都是一江平水。
但从合川到重庆尤其是草街航电枢纽的下游,由于水位下降,通航的价值可能会下降。
这样合川有可能成为嘉陵江航运的一个终点站(也是枢纽站),因此对合川而言,有条件将合川打造成一个综合的物流集散基地,在这个基地里水运、铁路、公路形成一体化的运输体系。
利用合川高标准的港口码头、铁路、公路再将物资集散到重庆主城以及其他周边地区。
3、完善主城区的道路网骨架,做强合川主城。
一方面由于城市用地的不断拓展,原本承担过境交通功能的很多公路均从合川中心城区穿过,因此亟需分流过境交通,将原本过境交通走廊进行功能调整,必要时甚至可以调整线路走向;构建城市外环线,利用外环线组织大量的城市对外以及过境交通,减少过境交通对城市功能的干扰。
同时在主城区范围内构建功能分明、高效、便捷的骨架体系,加强中心城区和外围组团的交通联系,发挥交通对城市发展的引导作用。
4、打造合川主城区综合交通换乘枢纽结合现状及规划的各种交通设施,在合川主城区范围内打造一个或多个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整合交通资源,强化对外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对接,提高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换乘效率。
还要对个体交通、公共交通、非机动车交通都要提出明确的交通发展策略,最终形成一个强大主城核心、一个强大的综合交通换乘枢纽。
1.4规划内容1.4.1交通系统现状调查及问题诊断为了准确把握合川区对外交通、区域交通以及城市交通的运行特征,拟开展现状调查分析,城市交通发展趋势,从而合理的制定下一阶段的交通发展策略和交通规划方案。
主要的交通调查内容:道路交通流量调查、客运交通系统调查、道路交通及停车设施调查、自行车交通系统调查、出入口交通调查等内容。
本次道路交通系统现状调查的目的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掌握合川区交通系统的运行特征,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和症结,明晰现状交通系统对于未来交通需求的适应能力,从而为道路交通问题诊断提供依据,也为道路交通系统规划方案的制定奠定坚实基础。
1.4.2交通发展趋势及需求预测1、合川区交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分析通过对合川区交通系统的现状调查及问题诊断分析,掌握合川区交通运行特征,并在一小时经济圈和成渝城镇群空间布局体系规划的背景下,结合合川区新的发展机遇和功能定位,分析合川区下一阶段交通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而本次综合交通规划正是致力于解决合川区现状及未来交通发展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支撑合川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也是综合交通规划方案制定的基础。
2、合川区交通发展应对策略制定为了奠定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协调土地利用和交通发展的关系,促进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制定合川区下一阶段发展的应对策略,明确不同区域、各种交通方式(对外交通、区域交通、城市交通)的发展思路。
交通发展战略的制定,主要从应对合川区下一阶段交通发展趋势及面临的挑战出发,制定相应的交通发展策略,提高合川的区域影响力。
3、合川区交通需求预测(1)区域客货运输总量结合合川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采用趋势增长、灰色理论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合川区在规划期限内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货运量,区域客货运总量的预测将对合川区战略通道的规划布局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
(2)主城区交通需求预测基于交通发展趋势及制定的交通发展策略,结合总规和部分已编控规的用地布局规划,采用四阶段的交通预测方法,进行交通需求预测。
首先依据一定原则划分交通小区,然后利用基于交通规划的预测软件对各交通小区的发生吸引交通量进行需求预测,结合交通调查标定的相关参数,得出基于合川区各组团交通出行的分布矩阵。
并结合交通调查数据,对预测结果进行不断的反馈、修正,直至预测结果趋于合理。
1.4.3对外战略通道规划合川区对外交通系统规划旨在构建“高效、便捷、安全、稳定、经济”的对外交通系统,分层次的开展铁路、公路、港口等对外运输系统规划,整合资源,加强衔接,提高合川区对外辐射能力和区域影响能力,奠定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基础。
对外交通规划的重点是增加合川与周边地区的对外联系通道,促进合川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两个层面的工作内容:1、打通重庆一小时经济圈的对外联系通道——作为一小时经济圈对外交通体系的重要子系统重庆—合川—陇海兰新经济带:打通一小时经济圈与陇海兰新经济带之间的联系通道。
合川作为这个通道上的重要节点,在国家交通运输格局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
将合川从现有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地位上进行拔高,利用规划的兰渝高速和兰渝铁路作为主要的运输载体,加强一小时经济圈与陇海兰新经济带之间的交通联系。
重庆—合川—成都都市圈:加强一小时经济圈与成渝城镇群另一个增长级——成都都市圈之间的交通联系。
合川是成渝城镇群空间战略体系北环交通走廊上的重要节点。
利用遂渝铁路、遂渝高速公路连接道作为主要载体,加强与成渝城镇群的另一个核心成都之间的交通联系。
致力于打造国家战略层面国家第四增长极。
2、加强与周边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加快合川城乡一体化战略的实施,奠定合川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加强合川与一小时经济圈的核心—重庆都市区以及与合川、江津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之间直接的交通联系,主要是利用已有以及规划新增的通道,加强与江北机场、江北客运站、主城枢纽港区重要交通设施之间直接的交通衔接,使合川加快形成重庆北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带动合川的发展。
另外,通过加强合川与重庆北部的潼南、铜梁及川东北的广安、武胜等地区之间的交通联系,增强合川区的对外辐射能力,提高区域影响力。
总体而言,通过增加合川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通道,将促进合川地区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
1.4.4区域交通体系布局规划一、绕城公路规划由于高速公路、国道212、合武路等过境公路从城区通过,占用了大量城市用地资源,分割了城市布局。
从长远来看,对城市用地产生一定影响,尤其是降低了城市功能的发挥和道路交通设施的布局。
因此根据上一版合川区城市总体规划,对主城区范围内的高速公路功能进行相应的调整,然后通过在合川主城区外围构筑一条高速公路环线解决过境交通问题。
外环线是一座城市向现代化都市进发的标志之一,还要从用地控制、协调交通与土地利用关系的角度出发,对合川外环线上的重要节点做好规划预留,有力的支撑城市内外交通系统之间高效衔接。
二、区域路网骨架规划依托确定的绕城公路(也叫城市外环线)和对外战略通道,辅助以多条联络线,完善合川区区域的骨架路网,加强乡镇与合川城区的交通联系,促进合川区周边乡镇的发展,支撑城乡统筹战略的实施。
二、区域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规划主要是以主城区的城市外环线为骨架,以外环线上的重要节点为纽带,将合川区域的骨架路网利用环线和主要的节点进行转换,然后与城市道路发生衔接,避免对外公路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直接对接,减小对外交通对城市内部交通的干扰。
三、合川区旅游道路系统规划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两个层次1、利用道路网络加强合川区域内重要旅游景点之间的交通衔接,构建便捷的旅游通道,打造西部地区休闲旅游名城。
2、加强旅游景点与主城区道路系统,尤其是规划城市外环线之间的交通联系,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达性。
四、航运以及码头发展规划主要对三江航道的功能进行定位,提出合川辖区内各客货运码头的功能布局和发展思路。
五、农村公路网规划重点是加密和提升等级。
依托区域骨架路网,加强主要行政村与区域骨架道路之间的联络线,提高农村居民的出行质量。
1.4.5主城区的道路网规划根据合川区组团式城市的用地布局和特定的地形条件,在总规和部分控规路网整合的基础上,对主城区范围内的路网系统,尤其是对大的路网骨架系统进行重新的梳理和定位,使其更加适应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功能要求,支撑组团式城市空间发展要求。
具体的规划思路包括:1、构建合川区城市外环线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合川外环线的布局方案,对主要的跨江桥位和重要立交节点进行规划控制。
2、形成快速交通走廊依托原有过境公路在合川主城区形成的线路走廊,形成两条南北走向交叉形的快速走廊,城市快速路由于没有开口的限制,可以增加部分立交节点,使合川城市中心区与其他组团之间联系更加快捷,支撑组团式城市空间布局的拓展。
另外,为了加强主城区东西向之间的交通联系,构建两条东西向的交通干道。
最终形成“一纵、两横”的快速路网布局。
3、重要立交节点控制性规划结合交通需求预测,对合川主城区范围内(主要是规划外环线以内)的立交节点进行控制预留,对立交的规模等级、布局形式提出初步建议。
4、构建城市框架性主干道以快速路网和主干道为依托,形成合川区城市CBD环线,主要对中心区交通量起到“截流”作用。
5、控制预留主要的跨江桥位结合骨架道路网的布局和走向,按照近远期阶段性的布局原则,对主城区范围内的主要过江桥位进行规划控制预留。
6、确定定合川主城区范围内主要的货运通道结合火车站、港口码头等重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布局,明确合川主城区范围内的主要的货运交通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