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蓝色之路——牛人经验
542蓝色沟通——IBM的沟通机制

5.4.2 蓝色沟通——IBM的沟通机制拥有30余万“蓝色大军”的“蓝色军团”非常重视内部沟通并且建立了众多“蓝色沟通渠道”保障信息交流的畅通无阻。
工作业绩突出就会得到加薪和奖励这点在IBM贯彻得很好但是如果仍有员工觉得自己没有得到相应的奖励也有不止一条途径让他们提出自己的异议和看法。
宋·苏轼《应诏论四事书》“忠言有壅而未达贤才有抑而未用。
”告诉我们沟通渠道要畅通否则意见与建议会因障碍传达不到同样如果人才受到压制就不会得到使用。
IBM的企业文化中特别强调双向沟通Two Way Communication的作用充分体现出IBM的民主。
IBM有若干条制度化的沟通渠道给员工提供申诉的机会。
同样从公司的上层到员工由上及下的沟通也做得非常出色下文中引用的IBM前CEO郭士纳写给员工的信就是最好的例证。
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员工借助“与高层管理人员面谈”制度来与高层经理进行正式谈话。
这是一种“一对一”的沟通方式。
IBM的高层经理将了解员工对工作是否满意聆听他们对自己的上司、自己的职业发展的想法。
这种谈话制度是一层层进行的会普及到公司所有的员工。
通过这条渠道IBM会及时了解员工的想法帮助员工解决遇到的问题让每一名员工感受到来自公司的关心。
Round Table Round Table是一种多人沟通召集不同部门的若干员工与总经理座谈交流公司的发展信息提出相关建议与意见。
Speak Up 在IBM全球每一个办公室里都设有一个“Speak Up”的箱子那是一只意见箱能够开启这只箱子锁的是人力资源部门的高级经理而信件会呈交给各地区的总经理甚至更高层。
也就是说IBM各分公司的员工都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交给“Speak Up”将意见与建议直接反馈到公司的高级管理层可以是地区总经理大中华区总裁亚太区总裁甚至是公司总部的CEO。
公司会派高层人员及时、妥善处理相关问题。
“直言不讳” 在IBM一个普通员工的意见完全有可能会到达全球总裁的信箱里这可以使员工在毫不牵涉其直属经理的情况下直接获得高层领导对员工关心问题的答复。
蓝色巨人IBM培训及发展体系全方位揭秘

IBM的员工培训体系就犹如一台巨大的染色机——无论你进IBM时是什么颜色,经过培训,最后都变成蓝色。
本文将系统向您介绍IBM的新员工培训、战略转型的人才发展、领导力模型、人才梯队建设、接班人计划,希望大家学习参考!IBM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中文名为“国际商业机器有限公司”。
这家1911年创立的公司,全球总部在纽约附近的阿蒙克镇,目前拥有全球员工将近40万人,业务遍及1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也有人将IBM称为“蓝色巨人”(Big Blue)。
战略沟通——与团队达成实现目标的共识在IBM全球总部,有为IBM制定发展方向的战略团队。
这个团队通常由来自各个业务部门的10名至12名高管组成。
根据市场变化,人员由董事长亲自挑选出来并调整。
战略团队每个月都要跟业务部门交流,告知其如何开展业务及想把资金投向何处。
畅通的上下沟通机制让每个人都能明白企业目前的发展重点及个人努力方向。
(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IBM在做战略规划时,运用了一套被称为“业务领先模型”的完整的战略规划方法论。
这个模型分为三部分,最上面是领导力,公司的转型和发展归根结底在内部是由企业的领导力来驱动。
下面的两部分被称为战略和执行,一个好的战略设计自然会包含两部分,要有好的战略设计,同时要有非常强的执行,没有好的执行,再好的战略也会落空,但执行不是空谈,执行是需要具体内容来进行制成的。
BLM八要素BLM认为企业战略的制订和执行部分包括八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方面,分别是战略意图、市场洞察、创新焦点、业务设计、关键任务、氛围与文化、人才和正式组织等。
第一,战略意图是战略思考的起点,同时按照业界广泛采用的SMART原则,设立一组相应的具体的战略目标。
好的战略规划,起始于好的战略意图的陈述和战略目标的表达,这是战略规划的第一步。
第二,市场洞察力决定了战略思考的深度,其目的是为了清晰地知道未来的机遇和企业可能碰到的挑战与风险,理解和解释市场上正在发生着什么,以及对公司未来的影响。
找工日记分享(一)IBM蓝色之路

找工日记分享(一)IBM蓝色之路IBM, 工日, 蓝色, 分享大家说要写面经才有RP,但因为是以日记形式写的,也很懒,写得很零散。
今天终于整理了一下,仅为大家分享交流,不作它用:)祝大家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IBM蓝色之路(一)听说在涡旋里不是往下沉就是往上浮记得那时候大家都开始为着暑期实习而奔波了,高露洁啊,移动啊那简历是满天飞,我当然也跟着投啊投。
可惜天意弄人啊,移动连BS都BS我,高露洁财务也完全不给我机会,简历石沉大海,怎么想怎么郁闷,心情down到极点。
后来IBM来了,气势似乎是前几个公司所不及的,不过听说偏向技术类,找了半天才看到咨询,写着MBA prefer,晕倒!!想着MBA也就那样,于是硬着头皮上了,看看能不能浮。
于是乖乖地写了简历,过些日子,就让我去笔试。
笔试的内容记得不清了,记得有一些数字或图形逻辑题,写得我很兴奋,做完还有时间检查一遍,后来听到大家都怨声连连,我就sure可以等面试通知了。
6.3,如期收到一面。
早上9:15F组的,一进门就看到一个很NICE的HR姐姐,满面春风,笑容可掬,坐下打了声招呼,她还在处理上一位的面试结果,所以让我等一下。
接着问了我应聘哪个部门(consulting),写在简历的右上角,然后就开始了。
HR:请先自我介绍一下。
ME:用中文还是英文呢?HR:中文吧。
ME:BLABLAHR:你看过这个职位及部门的介绍吧,那你说说这个职位应该有什么样的素质?ME:从态度、能力、专业背景等讲了三点,最后补充了一下本人学过oracle系统的操作,有一定了解,可能说到了死穴上了,接着接下来八分钟都在围着oracle转。
HR:如果是一个对oracle 一无所知的公司,你会怎么说服他们使用oracle?ME: BLABLA(多半是从管理信息系统课本上摘出来的,多谢宏斌了!)HR: 相对起国内一些软件,oracle有什么特点?ME:BLABLA,(专业啦,服务啦,流程重整啦)最后又说错话,“oracle价格稍贵”,因此引发了下个问题HR:那你怎么说服小企业使用贵的oracle系统而不使用国内或其它的软件?ME:把oracle的优势又是乱说了一堆,又加了点战略的东东,之后HR JJ 终于肯回归到比较正常的面试问题上..HR: 你觉得一系列校园活动中最骄傲的是什么?ME:BLABLAHR:突然话峰一转,请用英文说一下你的校园学习经历对日后发展有什么帮助?ME:突然变成英文的,很不适应。
IBM面试

蓝色之路经验总结----GBS导语:商立方高端商务平台根据自己用户真实体验,整理出用户的面试经验,与大家分享,共同进步。
今年的蓝色之路gbs到现在已经基本完成,还算有惊无险的拿到offer,谈谈自己的一点感想,算是对论坛的一点回报也还了自己最开始许下的心愿。
我是今年5月份开始关注IBM蓝色之路的,当时在另外一家单位实习,比较的忙,网申是在截止日期提交的,因为知道这个项目很难进而且我英语又差,所以当时纯是随便投投。
网申就是最基本的那种,填写各种基本信息,没有测试题一类的。
大概过了1周多就通知去一面,一面的时间正好和我出差冲突,最后放弃了去南方出差的机会,参加了周六的面试。
面试的时候可谓人山人海,我们那个屋子那一场就有12个人吧,全是硕士,以北大、清华和人大为主,还有2个北邮的,一个北理的。
面试分两个环节,一个就是随机抽问题用英文作答,其实是很简单那种,我抽得问题是谈谈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这个环节放松就好,我之前的两个女孩子,紧张的都快哭了得感觉,反而让我轻松了许多,而且就是最basic 的问题,大概准备1分钟,谈2分钟左右就好。
第二个环节就是分两组讨论case,我不喜欢出风头,就提供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有两个女生争破头要做最后的总结,事实证明这样并不受欢迎,最后她俩都没进,所以给大家的建议就是发挥自己的思路就好,太A的人公司未必喜欢,至少IBM可不欣赏这种文化。
case的题目是英文,讨论是中文,汇报也是中文,面试官很nice是两个中华英才网的hr。
感觉全过程她俩都漫不经心的,全程都基本没看我们,所以也不知道她们是怎么判断要谁的......一面结束后大概两周就通知二面了,一面到二面据说刷了90%的人,二面就是pm面了,我当时是排了第一个,问的问题就是最基本的,全过程都是中文的,先是自我介绍,然后是根据你的简历,从上往下一个一个问细节,不停的challenge我,问了我3个技术问题,我都不会,当时就预感悲催了,大概全过程30分钟,回到家,估计自己没戏了,大概过了一周多很幸运的通知拿到实习offer了,当时那个激动啊。
IBM蓝色之路

IBM蓝色之路09年的暑期实习已经开始了,不知道大家都申请了吗?在论坛里面看到很多前辈写了很多关于网申的经验,受益匪浅。
我根据前辈总结的经验对今年IBM的实习申请简历筛选做一个大胆的预测,建议大家采用这个标准先自我评估下,能够通过筛选的概率有多大,免得浪费时间和感情。
毕竟IBM的实习职位不可能满足那么多2010年毕业的筒子们。
【说明:听以前去IBM实习过的师姐说过,IBM的实习申请全国范围内能收到2~3万份简历,多数人都是分母炮灰命,在这种严峻形势下,研究下它家的简历标准还是很有必要的。
这个标准属于我个人研究成果,仅供参考。
】(1)硬标准--英语四级的硬要求(旧的四级:必须为通过,新的四级:425分以上)肯定要首先满足,不满足的,你不用再往下看其他标准了,该忙啥就去忙啥,不用浪费时间了。
--学历必须为本科以上,专科没戏,所以专科生不用浪费时间了,IBM实习从不招大专生;--不是2010年毕业的也没戏,包括09年以前毕业的、2011年毕业的,都不要浪费时间了。
(2)简历评分根据权重,简历每一项对应的分值不等,分值越大越好,最后累加计算各项得分。
(一)基本信息部分:是否有IBM的实习经验?是:5分,否:0分。
生源地是否为职位所在城市?是:5分,否:0分。
目前所在城市与首选应聘城市是否一致,且为以下城市之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沈阳、成都、杭州、济南?是:5分否:目前所在地与首选应聘城市在上述城市范围,但不一致,则加3分;目前所在地不在上述城市范围,则为0分。
【备注:上述城市范围参考的是它家官方网页上的宣讲会行程所到城市】(二)教育背景部分:学校:985高校5分;211高校3分;其他高校0分;(这一项基本上可通过下拉列表中是否有你学校的名字作为一个初步判断标准)专业:专业与职位是否对口,是:2分,否:0分;(见职位的具体要求自行评估)学历:本科1分,硕士2分,博士及MBA 为3分;年级排名:5%为5分,前10%为3分,前20%及30%为1分,其他0分;主修课程:是否含有与职位要求的相关技能,是:1分,否:0分;(见职位的具体要求自行评估)(三)奖励活动部分:是否获得过IBM或者其他IT公司相关奖学金?是:5分,否:0分;是否有其他获奖经历:是:1分,否:0分;是否有学生会、社团的主席任职经历?是:2分;否:0分。
IBM蓝色巨人传奇 创业经验

蓝色巨人传奇今天,“IBM”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蓝色巨人,走过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低迷,如今的它又重新焕发了光彩。
多少人在使用IBM的家用电脑,已经数不清了,作为计算机业的龙头老大,回溯历史,从一个生产磅秤、切肉机的小公司到今天的跨国电脑公司,其中的路程不可谓不艰难!这里面有好几代人的努力,但首先应该感谢一个人,那就是托马斯·约翰·沃森——“IBM”的创始人,也就是我们都尊敬的“计算机之父”。
在忍耐和辱骂中成长托马斯·约翰·沃森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1874年2月17日,他生于美国纽约州北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
父亲是来自英国的移民,靠伐木和种地谋生。
虽然家境贫苦,但他们始终对生活有种乐观的态度,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
沃森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从父母的身上,他继承了美国农民许多优秀品质:正直、踏实、认真、乐观、崇尚个人奋斗。
因为家里穷,当时教育还不是很普及,所以沃森没有上过几天学,并且为了减轻父母负担,他17岁就开始进入社会。
替一家五金店老板走街串巷推销缝纫机成为他第一份工作。
而在当时,推销并不被多少人看得起,因此小沃森受到了很多白眼,但正是推销的经历锻炼了他,后来沃森在谈到自己早年的辛苦,也说:“一切始于销售,若没有销售就没有美国的商业。
”刚开始,他对老板付给他每星期12美元的工资还挺满意。
后来,他从另一个推销员那里得知,他实际上被老板耍了,因为其他推销员通常拿的是佣金,而不是工资,如果按佣金计算,他每个星期应得65美元。
于是他愤而辞职,从此,他找工作再也没有同意过“死工资”的报酬方式。
1895年10月,困境中的沃森把谋生的目光投向“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因为这里月薪平均400美元,收入可观。
而老板帕特森是当时有名的“推销天才”,在他手下,很多质朴勤奋的青年成长为一流的推销人才。
他去拜访公司分所经理兰奇先生,结果被拒绝了,但是无论被怎么打击,沃森总是以微笑来面对兰奇。
IBM:从制造到咨询——蓝色巨人的转变

蓝 色 巨 人 的 转 变
信 息 管 理 系统 ,并 非 每一 个 计 算机 技 术 公 司都 可 以让 自 己的 系 统可 以 实 现和 企 业 现 实 管 理 的无 缝 对 接 ,要想 使 得 信息 系统 能 够 最 大 效用 地 发 挥 功效 ,首 先 必须 应 当 做 到 的 就 是 了解 用 户 企 业所 在 的 领域 ,能 够 全 面 客 观地 分 析 行 业 管理 模 式 ,帮 助企 业 用 户 分 析和 设 计 制 定 相应 流 程 和管 理 制 度 【 31,而这 一 点 ,恰恰 是咨 询公 司的 专长 , 在 I 接 受普华 永道咨 询业 务之后 ,除 了 M B 能 够 对 企 业 的运 营 管 理做 出更 加科 学 地 判
断 之 外 ,还 可 以依 托 强 大 的 I BM 的 I 技 术 T 服 务 手 段 , 为客 户提 供最 佳 的 集成 解 决 方
文0 陆天瑶 ( 南京农业大学 信息科技 学院)
摘 要 : 2 1世 纪是 知识 经 济 的时 代 ,知 式开 始以一 个 整体面 对客 户 ,35 亿美 元的 识 就 是 财 富 已经 不 再 是 一 句 简 单 的 1 号 , 收购 就 在 这样 一 种 近 乎 神 速 的两 个 月中 完 2 ' 它 已 然 成 为 I 等 大 型 制 造 企 业 的 新 的 价 成了 ,新组成 的 I M B BM 业务 咨询 暨系统 整合 值 增 长 点 , 在 进 军 咨 询 业 的 进 程 中 ,I 将 服 务部 ( S)归属 I BM BC BM 全球 服务部 ,在 自身独 具 的优 势展 露 无疑 。 业务划 分上 ,以 I 的行 业划 分为主 要方 M B 关键 词 : M B S l l ;C ; B T咨询 ; 优势 ; 变革 式 ,辅 之 以 普 华永 道 咨 询 的按 产 品线 划 分 引 言 方式 ,以 行 业 为重 点 ,发 展 各 个行 业 的 全 2 0 年 7月 3 02 0日,当 I M 与普华 永道 球 解决 方案 ,并与 I 软 硬件部 门结 构遥 B M B 咨 询 宣布 双 方 合 并 的 消息 时 ,业 界 一 片哗 相 呼 应 [ 。 2】 然 ,l 0天之 内以 3 美元谈 妥价 格 ,不管 5亿 二 I M 在 l B T咨询 的优势 I 是一 位十 足的机 会主 义者 ,或 是一位 M B ( ) 组 织 结 构 优 势 一 、 早 已运 筹 帷幄 的 智 者 ,有一 点可 以 确 定地 B CS 的组织 设计 从全球 来讲是 一个标 是 ,在 当前 I 行业 普遍发 展减 缓之时 ,蓝 准 的模 式 ,但 是在 每 个 国家 、 每个 市 场 又 T 色 巨人 已然 开 始 大 步 地 迈 向 了 咨 询 服 务 。 根据 各 自不 同 的情 况 ,有 一 些 不 同的 侧 重 1 M 的咨 询之路 B 点。大 中华 区 Bc ,按照矩阵管理结 构 ,依 s ( ) 知 识 经 济 时 代 的 到 来 一 、 据业 务划 分 、行业 划 分 和 地 域 划分 三个 不 个 提 公 文 包 的 人 能 够 偷 到 的钱 比 同 的 维 度 。 10 个 带钱 的 人还 多 。 ”这 是 教 父》 中老 咨 询 是社 会 专 业 化 分 工发 展 到 一 定程 教 父 唐 .克 里 奥尼 的名 言 。随 着 人 类 社 会 度 的产 物 ,这 种细 化 的 结 构 划 分带 来 的 一 的 不 断 向前 进 步 ,力 量 正在 从 暴 力 、 金钱 个非常 大的 好处就 是使 B CS成 为 了一 个名 转 移 向知识 【 】 l 。在 当前全 球 经济 不景 气 、 副其 实的 信 息 集散 地 ,并 且 随 着专 业 经 验 金 融 危 机 大行 其 道 之 时 ,整个 制 造 行 业 的 的 不 断 积 累 ,使 得 I BM 应 对 各 种 客 户 的 需 利 润 早 已薄到 不 能 再 薄 ,与此 同时 ,成 本 求都 能 够 更 加 地得 心 应 手 ,并 且详 细 的 服 却 是 以 令 人吃 惊 的 速 度 不断 膨 胀 ,为 了躲 务细分 ,也 有助于 B CS根 据不 同的环 境组 开 价 格 战 对 自身 造 成 的 伤害 ,越 来 越 多 的 织不 同的 咨 询 人 员 与技 术 人 员来 为 企 业 或 制 造 业 的 行业 领 头 者纷 纷 以 自 己的 行动 向 者组 织进 行更 好地 IT 咨询 。 世 人宣 布 一 一 向服 务 经 济 转 型 。 ( ) ( 二 、IB V 商业 价 值 研 究 院 ) 正 是 出 于 这 样 的 一 种 理 念 ,I BM 、 HP、 为 了凸显 I BM 的咨询 能力 ,I BM 在全 Comp q、SUN 已经悄然和德 勤 ,普华 永 球设 立 了 I ,其 内部 均是 各个 行业 经验 a V B 道 、 埃 森 哲 等 专 业 的 咨 询 公 司 展 开 了竞 丰富 的专家 ,这些 人不 会和客 户探讨 I 技 T 争 。这 一 切都 已经 在 向 世人 宣 告 ,知 识 经 术 ,但 是 他 们 会进 行 行 业 分析 和 判 断 ,同 济 的时 代 已经 到 来 。 时也 会 对 本 土 化的 案 例 进 行 不断 地 调 查研 ( ) 一一 I 与 I 咨询 二 、B CS M B T 究 ,使 其 能 够 根据 细 分 的 市 场 更好 地 进 行 I 咨 询这 个词最 初是 为 了区分 传统的 咨询 服务 ,在这 一方 面 ,I 的中 国商业 T M B 管理 咨 询 而提 出的 。传 统 的管 理 咨 询 偏 重 价 值 研 究 院 就 是 一 个 典 范 。 ( ) 企 业 信 息 化 发 展 的 要 求 三 、 从 企 业 的 管理 角度 对 企 业的 经 营 运 作 提 出 咨询 意 见 ,主 要 关 注 的 是企 业 的 战 略 ,组 如 今 的大 中型 企 业 各 个流 程 和 环节 百 织架 构 ,市场 策略 ,业务 流程 ,人 力资源 , 分之百 地都 与 1 相关 ,从 财务管 理 ,到人 T 财务管 理等领 域 ;而 I 咨询 关注 的是清 楚 力 资 源的 配 置 ,再 到生 产 线 的 监控 ,无 一 T 企 业 内 部 与 信 息 化 应 用 有 关 的 咨询 服 务 , 不需 要 I 服 务 系统的 支持 ,在近 20 年全 T 包 括 : 业 I 战 略 ,I 发 展 规 划 ,系 统 的 世 界企 业 的 发 展 历程 中 ,每 一 个 合格 的 领 企 T T 选 型与 集 成 ,实 施 应 用 ,信 息 化 培 训 等 。 导者 都深 知 ,I 技 术在 企业 管理 中的 大量 T 早在 1 9 3年 ,I 9 BM 在全球就开始 了由 应 用 ,使 得 企 业 的改 革 以 及 企 业竞 争 力 的 产 品 导 向 型 公 司 向 服 务 型 公 司 转 型 之 旅 , 大 幅提 升 成为 了可能 ,企业 如 何在 E 化过 I BM 的全球 服务部 ( GS) I ,是 一个营 业收 程 中选 择 适 合 自己 的解 决 方 案 , 其 实 质就 入 占整 个 公 司一 半 的 部 门 , 其 工作 内容 涵 是 对 于信 息 技 术 的应 用 和 管 理 , 企 业对 于 盖 了从 行 业 战略 层 面 的 商 务战 略 咨 询 和运 发 展 的不 断 诉 求 ,造就 了对 于 咨询 业 务 及 维服 务 ,到企 业 管 理 层 的 电子 交 易 , 电子 I 解 决方 案 的大 量需 求 ,也 正 是基 于此 , T 协同 工作 ,客 户关 系管 理 ,供应链 管理 ,企 提 供此 项 服 务的 IT 咨 询 业 得以 日渐快 速 业 资 源 规 划 , 商 务 信 息 咨 询 等 全 方 位 服 发 展 。 务 ,还 包括 I 系统 的设 计 ,实现 和后期 的 T ( ) 完 善 的 咨 询 服 务 与 强 大 的 技 四 、 维护服 务。下 设 “ 整合技 术服 务 ( TS) 、 术 保 证 I ” “ 业务 咨询服务 ( BCS) 、及 “ 略外包服 ” 战 “ 今 天 为 止 ,我 们 绝 大 多 数 顾 问 在 到 务 ( ) sO ”三部 分 ,其 中业务 咨询服 务部 , 为 客 户提 供 服 务 的时 候 ,都 感 到 自己背 后 前身为业务创新服 务部 ( S ,从 2 0 BI ) 0 2年 的 力量更 强 大 了。 ”面对 I 和 普华 永道 M B 7月 3 日,I 0 BM 宣布 与普华永 道咨询双 方 两 家 公 司 的 合 并 ,一 名 企 业 高 管 如是 说 合并消息开始 ,一直 到 2 0 0 2年 1 0月 2日普 [】 2。 华永道 3万名 员工与 I BM 的 3万名 员工正 I 咨询 并不 等同于 简单 的为企 业安 装 T
IBM铺设蓝色之路

IBM铺设蓝色之路IBM铺设蓝色之路IBM,1911年创立于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信息技术和业务解决方案公司。
目前拥有全球雇员约32万人,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福布斯》今年4月12日公布的美国最具价值公司品牌排名中,IBM以710亿美元获得第六。
2002年,在纽约《世界经理人》杂志新推出的“发展领导才能的最佳公司”的排名中,IBM名列榜首。
IBM大中华地区人力资源部总监郭希文谈IBM人才观:IBM有这样一句“名言”:VXXniesatIBMdon’tremainunfulfilled forlong。
IBM一年四季都在招聘,但能够有机会进入IBM的却凤毛麟角,因为IBM招募的是真正的精英。
招聘对象,一半选自大学毕业生,一半则来自有工作经验的成熟员工。
郭希文介绍,IBM公司要求应聘者一是逻辑分析能力、适应环境的应变能力、注重团队精神与协作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二是品德,而且把这一点作为雇用的先决条件。
三是岗位方面的实际技术能力与心理特征,包括沟通技巧、计算机操作能力、英语水平及发展潜力等。
IBM对员工的个人发展潜力非常重视,因为这关系到员工未来是否能够有所发展。
IBM公司的价值理念为12个字“成就客户,创新为要,诚信负责”。
郭希文认为:“这12个字已经不是泛泛的说教,而是具体的思考模式和清晰的行动方案。
”尽管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很多量化的具体指标衡量人的素质和业绩,但她认为,真正让一个员工优秀的还是精神力量,“理念是做人做事的决策标准,也是面对进退时的人生态度。
有了理念,就能在工作中形成良性循环,积累的能量就能使你在工作中脱颖而出。
”■走进IBM这些跨国大企业成为许多大学生的梦想。
校园招聘信息招聘计划:IBM已于10月开始201X校园招聘活动,计划招聘200多名大学毕业生。
应聘途径:IBM一般通过人才招聘会、登报、因特网和校园招聘等途径物色人才。
应聘者也可直接通过网上投递简历。
招聘流程: 1.笔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经验] IBM蓝色之路体验感想(很全面的总结)实习[此帖已被设为精华]转载:-----------大概介绍---------------先说下这个实习计划的大概情况。
IBM的实习生计划分为蓝色之路(Blue path-way)和青出于蓝(Extreme blue)。
这两个计划所在的是不同的机构,编制不同,薪水级别也不同。
1.蓝色之路是销售以及服务类职位,分布全国主要城市,所属IBM China职位包括:-IT Specialist(SWG),软件部售前技术支持。
-IT Specialist(GTS),硬件部门售后技术支持。
-Sales(STG,SWG),SWG是软件部,主要是IBM的五大软件产品线的销售。
STG主要是IBM的大型机的销售。
2.青出于蓝是研发类职位,只有北京上海有,所属IBM CDL和CRL。
我本身没有参加这个项目,所以具体职位信息不甚了解,网上有很多。
再说去年的招聘情况,两个计划全国一共招聘了号称四五百人,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
成都和重庆同属一个区域,都只有蓝色之路的职位,成都招了8个人,其中有7个人都是成电的,8人中有3人为大三的本科生,其余5人为研二,专业为电工,计算机,自动化。
重庆招了5个人,其中有两个都是在成都这边面试过了以后调过去的。
前年和大前年成都蓝色之路计划都只有一个实习生,最后都留下成为了正式员工。
去年猛扩招了好几个,就现在的情况看来,成都重庆一共13个实习生,可以说是留下了4个。
虽然一方面与个人表现有关系,但是更多是取决于公司的政策导向,IBM留下一个人是需要来自所在部门的global的headcount 的,上层的决策一有变动,不管公司再想要你,只要没有headcount,就留不下。
-----------实习内容---------------实习时间为两个月,每个人被安排了一个mentor,负责制定你的培训计划,对你的表现进行评定。
但是不要认为这就是你的老师,你只要照着他的指导去做就好了,其实正式员工的工作压力很大,不可能把任务交给不具备能力的我们去完成,所以这段实习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可以理解为一种体验,我们不可能接手真正的项目或是工作,我们的工作就是尽可能地熟悉公司文化,感受工作氛围,用经理的话说就是,你们跟IBM互相了解互相认识,看看彼此是否适合,双向考察,再说以后的事。
所以实习内容难免显得有些空洞,没有实际的工作和项目,主动的实习生可以帮mentor分担一些杂事,多问多了解,不主动的就可以看成是无所事事了。
我自己感觉就是观摩了一场外企工作的剧集,看这个职位的工作内容是什么,看这个公司内部是长什么样子,跟正式员工们聊天其实很有意思,很能看到真实的IBM的工作和生活,在光鲜的背后其实也是很现实的样子。
工作环境还是不错的,上班时间很弹性,公司内部感觉比较本土化,基本没有英文,甚至很多是四川话。
感觉就是一个做生意的地方,sales占主体,最常见的场景就是销售忙忙碌碌跟客户打电话谈生意,约吃饭。
售前提着箱子到处出差,主要是云南贵州重庆,去给不同的客户讲解方案,竞标。
由于实习职位基本是sales和presale,所以公司对于我们的soft skills方面的东西很看重,包括做presentation的能力,表达能力,与人沟通技巧,领导和组织能力等等。
个人觉得技术方面的能力都在其次,因为产品资料这些大家都是从头学起,而我所在的售前技术支持这个职位看重的就是如何向客户讲解清楚我们的产品能够带给他的好处,客户不会在乎你的产品具体指标如何如何,他只管能否解决他的业务问题。
说服他了,生意就成了。
所以虽然每个星期mentor都会给我们的表现打分,但是最终影响公司对我们评价的还是实习快结束时的工作总结报告。
每个实习生都被要求做一个几分钟时间的汇报,讲述这段工作的收获和感受。
我们8个人组织了一下内容,决定每个人讲一个侧面,构成一个整体。
本来觉得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是还是有实习生表现得不太好,锻炼在台上自若地演讲的能力确实是很重要的。
-----------个人感受---------------虽然没有接触真正的business,也没有锻炼多少技术功底,但是不能否定的是这段经历让我收获了很多,这种体验带给我的冲击是很大的,让我打开了视野,看到了更大的空间,明白了sales和presale的工作是什么模样,明白了外企的模样。
也许是第一次实习的原因,这两个月带给我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是这段经历把我的视野真正带进了IT这个行业,也大大影响了我之后的职业取向。
我的本科和研究生专业都是EE方向,在去IBM实习之前,我对CS方面的知识仅限于C编程,不懂数据库不懂中间件,甚至连SQL都不太清楚是怎么回事,更不要说IBM那些产品是干嘛的了。
所以我在实习的时候经常被同事开玩笑,说我哪里象一个电子科大的研究生。
但是实习这两个月真的象是给我打开了一扇窗,看到了从未见到的一片天,我后来找工作的这家公司也是在IBM实习的时候才接触到的。
其实我在大学的专业跟这两家公司的领域其实根本不相关,但是我留在了IT这个领域,一开始能够去IBM 实习可以说是运气,而后来选择现在这家公司则完全是受到这两个月实习的影响。
所以我对IBM很有感情,后来也听别的同学说起过他们对于自己工作的第一家公司的感情,跟我的感受很相似。
我时常YY地想,如果IBM有headcount能够让我留下,我应该会欢欣地重回它的怀抱吧。
一方面是职位很符合我的口味,有技术背景,但是不专于技术,更着重于与客户的沟通,又不象sales那样有销售任务的压力,松也松得,紧也紧得,以后的发展空间也比较广,可以转向sales,也可以走技术路线慢慢往上爬。
不过都是后话了,只是觉得这个选择也是不错的。
-----------面试过程---------------先说整个流程。
网投->笔试->电面->经理面->offer我5月17日在网上投出的简历,5月28日笔试,6月14日电话面试,6月15日一面,6月21日收到电话offer。
一.网投网投我填写得很简单,经过正式找工作的经历,现在想起来当时没有把我的简历筛掉,真的是运气。
一般说来网投是关键字筛选,可能是六级和学生干部的经历把我留了下来,选择职位的时候在网上搜,发现SWG的IT Specialist是售前性质,就选了它。
我只投了一个城市,是上海,后来却被成都留下了。
二.笔试我从一开始并对这个机会报太大希望,甚至觉得只是一个美好的梦,但我觉得大胆去尝试一下也好,失败也是经验,于是对每个步骤都很认真地对待,自然就还是很期待能有进入下一轮的机会。
通知笔试的那天我等了很久,一直到半夜三点的时候终于听见短信声音,这条消息现在都还存在我的手机里面:“同学您好,您已经通过了此次IBM暑期实习生的简历筛选,笔试通知信已经发到您的邮箱,请您于5月26日中午十二点之前确认此邮件。
IBM校园招聘组。
”笔试内容是IPAT(Information Processing Ability Test),全英文,没有什么难度,只是题量大,关键考查的就是阅读速度和下手速度,快狠准就是绝招。
我在笔试前一天上网搜了很多笔经里的题目来看,练习了一个晚上,摸清楚了它的难度,熟悉了大概内容,对第二天的发挥很有帮助。
所以如果要去参加笔试,我建议多在网上看看往年的题目,都有人发的,一搜一大把。
练得熟一点,现场做题的时候肯定会得心应手很多。
笔试在新科楼举行,估算了一下,成都这边参加笔试的大概有400人以上。
据上海的同学说,那边笔试上千人,我很震惊。
不过到了后来真正找工作,我才发现其实当时实习生招聘的竞争相比之下并不算激烈。
但是这些都是次要,关键还是认真准备,尽够自己的努力就好,太过于关心比例这些其实并无什么用处。
三.电面笔试过后我感觉很不错,坐我旁边的一个本科dd做得唉声叹气,交卷的时候一大片空白,于是我觉得相比之下自己的发挥还是算可以了,至少都做完了,有一部分还是提前完成。
但是我并没有信心能够有面试机会,我知道这些不确定因素太多了,而这次招聘的竞争也太激烈了,这么多申请者,什么可能都有。
所以接到电面的电话时我很惊喜,也因为毫无准备显得措手不及,有些紧张。
在从教研室走到阳台的路上,我感觉自己都快说不出话来,不过还好使劲克服了,后来就开始自然讲述了。
本来以为IBM的面试一定会跟英文有很大关系,结果除了笔试以外,一句英文都没有被要求。
电话面试是一个HR jj打来的,都是中文,让我自我介绍,然后问有无leadership相关经验,如何看待team work,作为一个团队leader,如何处理与团队成员的关系,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应对。
然后让我形容一下自己的性格,问了一下职业规划,如果有一个大公司的职位,象螺丝钉,另外一个小公司是技术骨干,去哪个。
是想走销售路线还是技术路线。
我当时都是如实回答,讲了以前当班长的经历,说愿意去大公司,想在技术背景上走一些更与人打交道的路线。
后来发现,貌似这些想法跟他们的期望比较相近,而这个职位确实跟我想像的差别不大。
四.一面电面当天下午,我正跟一个即将出国的好朋友在南院吃饭,接到了这个HR JJ的电话,通知我两天后去公司面试。
我很高兴,问有无着装要求,她却说要我自己考虑。
保险起见,我还是比较正装地去了公司。
后来知道,公司的着装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男士都是西装西裤皮鞋正装,女士稍微宽松些,也是衬衣包裙居多,基本原则是要有领有袖。
一面的面试官是我后来的经理,面试气氛很平和,他简单看了看我的简历,让我介绍一下自己,我脱口就是之前准备好的英文自我介绍,后来才反应过来他根本没有要我说英文。
简单问了问我的项目经验,问我有没有做presentation的经验,在众人面前表达自己的观点的经验。
后来才明白,p于交流蓝色之路的招聘信息,很多应聘的学生在上面交流各地的面试情况。
我没有发过言,但是经常关注,看到其他地方很多人一面,二面,三面,甚至offer,成都这边的进度总是落后的,我只有一面,我也做好了被刷掉的心理准备,毕竟笔过了,面过了,已经知足了。
直到那天我在寝室上网的时候,突然接到IBM的电话。
HR说:你什么时候有空来公司领一下welcome letter吧。
我不解地问:什么是welcome letter?HR:就是欢迎你来IBM成都分公司实习。
我:真的!?好好好,太好了!谢谢谢谢!对方哈哈大笑。
我挂掉电话,迟疑两秒,一下跳到床上,抱住被子大叫起来。
然后突然泪流满面,一种无以言状的惊喜和不真实感。
-----------后话---------------对于一心要走技术路线的人来说,蓝色之路可能不适合,这些职位都偏向销售一类,IBM China本身也是sales占主导地位的一个机构,如果你不能适应这样的压力和工作氛围,可能会比较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