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 Layout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确定方法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b、)c、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
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
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既解决了空间距离(Creepage distance)也解决了沿面距离(clearance)问题,此方法一般用在电源板上变压器和周边组件之间距离不够时,将变压器包住。
电路板的爬电距离和电气间隙是怎么规定的?

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 C B L a y o u 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b、)c、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如果变压器没有挡墙,那么变压器的隔离距离就等于所用胶纸的厚度。
另外,对于AC-DC电源,变压器初、次间绕组应用三层胶纸隔离,DC-DC电源,可只用二层胶纸隔离。
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注:变压器的引脚如果没有套上绝缘套管,那么在引脚处的隔离距离可能也仅为胶纸加挡墙的厚度,所以变压器的引脚需要套上绝缘套管且套管要穿过挡墙。
空间距离(Creepagedistance):在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经由空气分离测得最短直线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沿绝缘表面测得两个导电组件之间或是导电组件与物体界面之间的最短距离.沿面距离(clearance)不满足标准要求距离时:PCB板上可采取两个导电组件之间开槽的方法,导电组件与外壳、可触及部分之间距离不够,则可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
将导电组件用绝缘材料包住既解决了空间距离(Creepagedistance)也解决了沿面距离(clearance)问题,此方法一般用在电源板上变压器和周边组件之间距离不够时,将变压器包住。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PCB 之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设计需求判定

电气间隙、爬电距离相关介绍一、为啥由这些要求?一是安全;二是安全;三还是安全。
二、这些概率是咋引申来的?为了保证人身安全和使用环境不受任何危害,基本所有的家用电器产品都有对应的安全标准。
整体而言,所有家电有通用的基本标准,如:IEC60335-1《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通用要求》,针对具体家电产品,可能要有类似标准参考。
但基本都是在通用标准的基础上,针对具体家电产品做做一些更细致、补充性的说明。
说到这里,先介绍一些基本概念:1、基本绝缘basicinsulation施加于带电部件对电击提供基本防护的绝缘。
附加绝缘supplementaryinsulation万一基本绝缘失效,为了对电击提供防护而对基本绝缘另外施加的独立绝缘。
双重绝缘doubleinsulation由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构成的绝缘系统。
加强绝缘reinforcedinsulation提供与双重绝缘等效的防电击等级而施加于带电部件的单一绝缘。
双重绝缘和加强绝缘在防护上基本相当,在大多数情况下,可以等同看待。
但是,细致来讲,二者有一定区分:加强绝缘,作为单一的绝缘,这并不意味该绝缘是个同质体,它也可以由几层组成,但它不像附加绝缘或基本绝缘那样能逐一地试验,具体实验强度上,相对基本绝缘和附件绝缘有一定加强。
功能性绝缘functionalinsulation在不同电势的导电部件之间的绝缘,仅为器具的正确运行所需。
2、相关家电对应的分类情况,根据防触电保护方式,家用电器可以分为5类:O类型器具classOappliance:电击防护依赖于基本绝缘的器具。
即它没有将导电性易触及部件(如果有的话)连接到设施的固定布线中保护导体的措施,万一该基本绝缘失效,电击防护依赖于环境。
【简单讲:仅仅提供基本绝缘】随着越来越严格的安规,该类设备基本已经很少有了。
OI类器具classOIappliance至少整体器具有基本绝缘并带有一个接地端子的器具,但其电源软线不带接地导线,插头也无接地接点。
电气间隙与爬电间距详解以及pcb中的处理方法

电气间隙与爬电间距详解以及pcb中的处理方法
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是指在电路中两个导体之间存在的距离,用于防止电气击穿和漏电现象的发生。
电气间隙(Creepage Distance)是指两个平行导体表面之间的
最短距离,通常用于防止介质的表面击穿。
电气间隙是指直线距离,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或者绝缘材料来实现。
在设计电路板时,设计师需要根据电流和电压的要求来确定电气间隙的尺寸。
爬电间距(Clearance Distance)是指两个不被直接物理连接的
导体之间的最短距离,通常用于防止空气击穿。
爬电间距是指曲线距离,可以通过合理的线路布局和绝缘隔离来实现。
在设计电路板时,设计师需要考虑导线的宽度、间距和绝缘材料等因素来确定爬电间距的尺寸。
在PCB设计中,一般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处理电气间隙和爬
电间距问题:
1. 合理的线路布局:将高电压和低电压的线路分开布局,避免它们靠近并减小爬电距离。
2. 使用屏蔽层:在电路板上增加屏蔽层,使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有物理隔离,减小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
3. 使用绝缘材料:在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使用合适的绝缘材料,形成绝缘层,增大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
4. 增加隔离距离:将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的距离增大,从而增加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
5. 使用保护元件:在高电压和低电压之间添加过压保护元件,以免电气击穿。
总之,在PCB设计中,合理的线路布局、隔离层、绝缘材料和保护元件等措施都可以用来处理电气间隙和爬电间距问题,以确保电路的安全可靠性。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

电子产品检测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确定观察在现代电子产品的制造中,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它们影响了电子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因此,确定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定义,检测方法以及检测时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电气间隙电气间隙是指两个导体直接相距的最短距离。
它是电子产品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因为它直接影响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果两个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足,则可能会导致电弧放电,引起火灾或爆炸。
因此,在电子产品的制造中,要非常注意电气间隙的控制。
为了确定电气间隙,我们需要进行可靠的检测和观察。
以下是电气间隙检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1. 观察导体表面的平整度。
如果两个导体表面不光滑,则可能会导致电气间隙偏小。
2. 确定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
在实践中,我们通常使用手动卡尺来测量两个导体之间的距离。
3. 测量导体之间的电气参数。
我们需要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参数,以确定电气间隙是否满足要求。
二、爬电距离三、观察和检测的注意事项在观察和检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时,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 确定观察和检测的地点。
在检测地点应该远离磁场、电场和射频干扰,以避免检测误差。
2. 确定观察和检测的条件。
我们需要考虑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等因素,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可靠性。
3. 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
在检测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设备来测量电气参数,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总之,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电子产品制造中两个重要的参数。
在生产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可靠的检测和观察,以确保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在检测中,我们需要注意观察和检测的条件和地点,以及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电子产品。
PCB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

PCB Layout爬电距离、电气间隙的确定一般来说,爬电距离要求的数值比电气间隙要求的数值要大,布线时须同时满足这两者的要求(即要考虑表面的距离,还要考虑空间的距离),开槽(槽宽应大于1mm)只能增加表面距离即爬电距离而不能增加电气间隙,所以当电气间隙不够时,开槽是不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开槽时要注意槽的位置、长短是否合适,以满足爬电距离的要求。
4.2.2元件及PCB的电气隔离距离:(电气隔离距离指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综合考虑)对于Ⅰ类设备的开关电源(本公司的大部分开关电源均为Ⅰ类设备),在元件及PCB板上的隔离距离如下:(下列数值未包括裕量)a、对于AC—DC电源(以不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4.4mm 6.4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5.5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0mm 2.5mmb、对于AC—DC电源(以含有PFC电路及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100-240V~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L线-N线(保险管之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前) 2.0mm 2.5mm输入-地(整流桥后) 2.2mm 3.2mm输入-输出(变压器) 5.2mm 9.0mm输入-输出(除变压器外) 4.4mm 6.4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2.2mm 3.2mmc、对于DC—DC电源(以输入额定电压范围为36-76V 为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DC+)-(DC-)(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前) 0.7mm 1.4mm输入-地(保险管之后)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基本绝缘) 0.9mm 1.4mm输入-输出(考虑为加强绝缘) 1.8mm 2.8mm输入-磁芯、输出-磁芯 0.7mm 1.4mm4.2.3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变压器内部的电气隔离距离是指变压器两边的挡墙宽度的总和,如果变压器挡墙的宽度为3mm,那么变压器的电气隔离距离值为6mm(两边的挡墙宽度相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CB Layout 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确定方法
2015年09月18日 10:41:10来源:华强PCB作者:sunny我要评论(0)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在PCB设计中爬电距离与电气间隙的确定方法。
爬电距离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与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线路
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
最后,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爬电距离
表一:爬电距离
表二:爬电距离(适用于基本绝缘、工作绝缘②、加强绝缘)
电气间隙的确定:
首先需要确定绝缘的种类:
基本绝缘:一次电路与保护地
工作绝缘①:一次电路内部;二次电路内部
工作绝缘②:输入部分(输入继电器之前)内部,二次电路与保护地
加强绝缘: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输入部分对一次电路;充电板输出与内部电路
再查看线路,确定线路之间的电压差
最后,从下表中查出对应的电气间隙
表三:电气间隙(适用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间、一次电路内、输入电路、输入电路与其他电路)
表四:电气间隙(适用于二次电路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