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辽宁单招语文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
2017年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

2017年普通高校单招语文模拟试卷(一)第Ⅰ卷(共70分)一、基础知识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下列每小题中。
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每组加粗字读音都不相同的是A.孱头/流水潺潺莅临/不寒而栗侍奉/伺机而动B.顺遂/半身不遂船舷/故弄玄虚和煦/殒身不恤C.卷宗/胜券在握篆书/如椽巨笔血晕/血口喷人D.市侩/脍炙人口扁平/一叶扁舟桀骜/佶屈聱牙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句是A.新建的街心花园姹紫嫣红,喷泉流光溢彩,为市民凭添了不少乐趣。
B.那洇漫的油彩渐渐散开去,圆圈愈来愈大,色彩也愈来愈淡薄。
远海上涌来的浪,掀拱着它,如抖动一匹残旧的绸布。
C.尤其是西屏的鹿山,白天还如佛如僧,霭然可亲,这时竟收起法相,庞然而踞。
D.到了家边,翠翠跑还家中去取小小竹子做的双管锁呐,请祖父坐在船头吹《娘送女》曲子给她听,她却同黄狗躺到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云。
3.下列对加粗字词解释全都正确的是A.孜孜矻矻(勤勉) 放浪形骸(身体) 苦心孤诣(学业等所达到的程度)B.不学无术(学习) 錾不见人(遥远) 逸兴横飞(超逸豪放的意兴)C.刚愎自用(执拗) 诬天藐小(轻视) 南辕北辙(车轮压出的痕迹)D.缘木求鱼(探究) 轩峻壮丽(高大) 泱泱大国(形容气魄宏大)4.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A.汽主越来越时尚化,连最保守的德国人都在汽车外形设计上作出了令人张口结舌的改变。
B.沅水数百年来日夜流经这群山环抱中的湘西小镇,为小镇带来了无尽的生机,此地可真谓水木清华,钟灵毓秀。
C.优秀的学生上课时往往会全神贯注、目不交睫地盯着黑板,认真听讲,丝毫不受外界的干扰。
D.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5.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是每个事物都作用于别的事物,_▲反过来后者也作用于前者,_▲在大多数场合下,正是_▲忘记了这种多方面的运动和相互作用,_▲妨碍了我们的自然研究家看清最简单的事物。
辽宁单招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

辽宁单招考试语文试卷真题(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选项是《红楼梦》的作者?A. 曹雪芹B. 吴承恩C. 施耐庵D. 罗贯中2. 下列哪个选项是“唐宋八大家”之一?A. 杜甫B. 白居易C. 苏轼D. 李白3. 下列哪个选项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A. 刘备B. 关羽C. 张飞D. 赵云4. 下列哪个选项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A. 宋江B. 武松C. 鲁智深D. 林冲5. 下列哪个选项是《西游记》中的主要人物?A. 唐僧B. 孙悟空C. 猪八戒D. 沙僧二、判断题1. 《红楼梦》是一部描写官场的小说。
2017年辽宁单招语文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2017年辽宁单招语文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著名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做过一项实验,他匿名发表了两部小说以测试声誉的魔力。
在这两部小说中他故意采用了不同以往的写作风格,以便读者不会把他的名字(即声誉)与那作品联系起来。
经此试验,他发现,在艺术界中声誉的威力已发展到了惊人的程度:“我不可能立刻诱导读者阅读我写的小说,除非我给出它时标上我的名字。
”可以看出,声誉与现代语境下的艺术界——即一种充分体制化的艺术界密切相关。
从这个角度来说,那种所谓流传千古的声誉便只是传统美学的一个集体幻象。
它其实是随着现代艺术体系的建立而诞生的特定现象。
声誉现象随着文艺复兴时期的桂冠诗人、传记文体等文化现象的出现而形成,并具有其历史性和文化特殊性。
在声誉的建立中,艺术家扮演了一个极为关键的角色。
在现代艺术界体制建立之初,他们凭借优异的能力创造出作品,并赢得了公众对他及其作品更多的关注。
然而,如果把声誉现象放置在艺术界框架中加以讨论,那么,声誉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其实是艺术界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格拉迪斯·恩格尔·兰以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的英美蚀刻画家为分析对象,讨论了声誉是如何确立、维系、甚至失去的。
他指出,不仅声誉的确立是诸如艺术机构、专家协会等彼此合作的产物,而且声誉的维系也依赖于各种外在于艺术家的力量。
艺术家的声誉是否持久,甚至在其去世之后依然能得到流传,这依赖于一系列的对其作品创作及流通记录的保存与收集,这样后世之人才能方便地辨识出其作品。
与声誉相比,“信仰”似乎是艺术界中一个更为玄妙的存在。
它更为抽象,更受到人群的信任。
然而,所谓信仰又与声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信仰总是以各种形式的声誉来实现它最初的资本积累。
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本,声誉总是有效地进入艺术界文化资本的再生产过程,并且为信仰的生产提供了一种持续而又易于接受的形式,尤其在为信仰构建一种非反思性集体凝聚力方面,声誉可谓功不可没。
2017年的辽宁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docx

文五卷一、单诗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xxxx春游望xx②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xx出海曙, xxxx 春。
淑气③催 xx,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xx 沾襟。
[ 注]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②杜审言:祖籍襄阳 (今属湖北 ),迁居河南巩县。
作此诗时,作者在江阴县任职。
③ 淑气:春天温暖气候。
④ 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江南春色?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答案 ](1) 云“霞出海曙”一句写新春伊始,江南水乡临近大海并且多云,诗人突出描写了江南的新春与太阳一同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梅柳渡江春”一句写的是初春的花木,梅花柳树,同属正月初春,在北方是残雪未消,踏雪寻梅,遥看柳色,而江南却已经是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就好像梅柳是渡过江来,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①(2)诗人惊心于水乡景色之美,联想到遥远的中原故土,充满羁旅怀乡之情。
2.阅读下面一首xx,然后回答问题。
2017年辽宁对口升学语文模拟题

A
解析
边疆、边境:前者指*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不详、不祥: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勤学者往往 相师,而自满者往往 于请教同窗 (2)那些对尊长 之人,往往也是德行不好的 子弟。 ① 不孝 ② 不耻 ③ 不肖 ④不齿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随着《义务教育法》(修订稿)的 实施,先前 的一些教育行规已经不合时宜,需要废止或修订了。 (2)这件事情对他的打击很大,他 了好几天,有人趁机挑唆他应当 当事人。 ① 抱怨 ② 颁布 ③ 报怨 ④公布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①④②③D、②④①③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近义词选用恰当的一项是( ) (1)即使是一卵双胞胎,只要我们仔细 ,还是可以区分的。 (2)有些事情,需要仔细 ,才能 出真伪 ① 辨析 ② 辨认 ③ 辨别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②③D、②①③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 铁岭卫生职业学院 盘锦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建筑职业学院 辽宁广告职业学院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辽宁)
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金融职业学院 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华厦学院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 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职业学院
2000份高职单招试题,全部免费提供!
育龙单招网,每年帮助3万考生单招上大学
2017年辽宁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题
【试题内容来自于相关对口升学网站和学校提供】
2017年的辽宁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五卷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2017 年的辽宁单招模拟试题及答案-语文五卷一、单诗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和晋陵 陆丞早春游望杜审言②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 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
[注] ①晋陵:即今江苏常州。
②杜审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
作此诗时,作者在江阴县任职。
③淑气:春天温暖气候。
④古调:这里指陆丞作的 《早春游望》。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这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江南春色?这首诗寄寓了诗人 的一种什么样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① ③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答案](1)“云霞出海曙”一句写新春伊始,江南水乡临近大海并且多云,诗人突出描写了江南的新春与太阳一同从东方的大海升临人间,像曙光一样映照着满天云霞;“梅柳渡江春”一句写的是初春的花木,梅花柳树,同属正月初春,在北方是残雪未消,踏雪寻梅,遥看柳色,而江南却已经是梅花缤纷,柳叶翩翩,春意盎然,就好像梅柳是渡过江来,完全是花发木荣的春天了。
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辽宁

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辽宁单招考试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辽宁)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明察秋毫B. 金榜提名C. 一诺千金D. 破釜沉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勤奋好学,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C.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D.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B. 他学习刻苦,每天只睡四个小时。
C. 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D. 他勤奋好学,诚实守信。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为什么那么优秀?因为他勤奋好学。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
C. 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好得不得了。
B. 他像一颗星星,在夜空中闪耀。
C. 他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D. 我们一定要珍惜时间,不能浪费。
辽宁省语文单招测试题及答案

辽宁省语文单招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旁证博引B. 蜚声文坛C. 一愁莫展D. 殚精竭虑2. 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选择正确的成语填空:“他虽然年事已高,但仍然_________,精神矍铄。
”A. 老当益壮B. 老态龙钟C. 老马识途D. 老成持重3.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也好。
B. 由于天气原因,航班延误了。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关于环境保护的。
D. 我们要注意交通安全,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B.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C.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 独在异乡为异客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勤奋好学,他诚实守信,他乐于助人。
B.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大地回春。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诚实又守信。
D.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
B.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C. 她的笑容如花般灿烂。
D.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是:A. 他跑得比兔子还快。
B. 他的心像小鹿一样乱撞。
C.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
D. 他像一只猛虎下山。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起床?B. 你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C.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勤奋?D.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聪明?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是:A.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早起床?B. 难道他不是最勤奋的吗?C.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勤奋?D. 他为什么总是这么聪明?1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对偶修辞手法的是:A.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诚实又守信。
B.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C.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D.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辽宁单招语文考前冲刺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什么是公德与私德?关于公德,我们可以很简单地把它理解为在公共领域中的道德;私德,就是在私人生活领域中的道德。
公德和私德作为道德行为,我们往往注意的是作为道德主体的精神状态,即他是否有良好的道德操守与信念。
但是公德与私德不仅仅是伦理观念问题,还包含着公共舆论、包括着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大约一个世纪前,梁启超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判断:“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
”在国人的伦理行为和生活中,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就是在血缘亲情生活圈子当中,非常注重自己如何做人,注重自己成为人际关系很好的人。
他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且在待人接物和进退出处当中,都很精心。
但这种对自己亲人的孝顺、甚至是舍身的道德品质,一旦脱离血亲的家庭结构、家族结构,进入一个陌生人的天地,也就是他人的环境中,它往往会产生不易察觉的另一方面:对他人的冷漠和自保。
今天与陌生人交往的国人,当发生和自己没关系的事件时,往往表现出冷漠、旁观的倾向。
另一方面,像挤车、抢位子时,则是以为不挤、不抢会吃亏,表现出自保的心理。
实际是缺乏公共道德,也就是梁漱溟所指出的缺乏公共交往生活习惯。
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就是以血亲为辐射中心放大扩展开来的亲族关系伦理。
血亲伦理,因人而异,是“对人不对事”的具体权变伦理,而不是“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性伦理。
归结起来,就是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
中国的传统伦理实际上是把中国的关系学、私人关系学混为一体。
而超出私人关系的公共关系,一方面作为私人关系的延伸放大,另一方面,如果不能涵摄,也要把它放在其次的地位。
关于公德有必要强调三点:现代公德不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无私。
公德的前提是现代个体人格。
他有他的自由的信仰,自主的选择。
因而不是从集体方面对个人单方面的规定,而是个人自由的选择,因而这样一个主体和自觉选择的道德,实际上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意指的公德。
一个现代个人,他遵守公德,体现了一种情操,一种职业的操守,体现了一个人的自律,恰恰体现了个体的人格的尊严。
他不把自己看作一个可以为所欲为的人,表现出高尚的职业的操守。
这里的公德是以单数第一人称做出选择的。
因此这也成为现代私德的起源,是以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即民主、自由、自主为内涵的。
这里还要注意一点,国人说的公德往往是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不乱闯红绿灯、上车要买票等等。
这些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公德,当然属于公德的一种。
但是公德的本意,实际上是一种公共关怀,是一种公共精神,是超出个人的界限,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领域的事情。
这是公德最初的意义。
这个意义集中的体现是政治。
如果把公德仅仅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文明礼貌之类的个人修养,实际是贬低了公德的意义。
公德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否能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
比如说对于腐败,对于社会的进步,包括对于国家一些重大事件的处理,你是否有足够的关怀,这种关怀不是被迫的、不是别人给你灌输的,而是自己自由地做出决定的。
有这种公共精神,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德。
公德与私德在现代条件下还有一个特点,它们之间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规则、制度,然后你要遵守,但是要保持公民权。
相应地也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私人留有私人领域。
一个人,在私人的领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生活有真正民主和法制的公共空间。
(尤西林:《漫谈社会转型中的公德与私德》,有删改)1.下列关于公德与私德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公德和私德不仅包括道德主体的道德操守和信念,还包括公共舆论、社会的公私域状态,以及相应的制度。
B.中国传统伦理非常注重私人关系,私人关系的道德优先于社会公德。
C.中国传统社会的公共伦理,其实就是血亲伦理的放大,讲权变,不讲原则,这是一种放大了的亲族关系伦理。
D.中国传统伦理中的公共关系其实就是私人关系的放大。
当私人关系不能涵盖公共关系时,才会优先考虑公德。
2.下列不属于梁启超“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的表现的一项是( )A.国人在自己的亲人圈中往往非常注重做人,与人往来接触时常很精心,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让人看到孝顺甚至是舍己为人的道德品质。
B.离开亲人,与陌生人交往,当发生与自己没有关系的事件时,国人往往表现得很冷漠。
C.国人在挤车、抢位子时,会觉得别人在挤、在抢,自己不挤不抢就吃亏了,表现出一种自保的心理。
D.国人对待亲人和陌生人的不同态度实际上是一种“对事不对人”的具体权变伦理的表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公德不是传统集体主义文化语境中对个人要求的无私,而是以民主、自由、自主这些现代人格的自我意识为内涵的。
B.公德的本意是一种公共关怀,国人所说的遵纪守法、不随地吐痰、遵守交通规则等消极的具有底线意义的行为品质贬低了公德的意义,不属于公德。
C.本意上的公德应该是自主地关怀超出个人利益之外的国家重大事件的处理。
它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健康地保持它现代文明的体制。
D.在现代社会中,个人要遵守公共领域的规则,同时,不侵犯他人利益的个人利益也是受到保护的。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朵儿只,脱脱子也。
事母至孝,喜读书,不屑屑事章句,于古君臣行事忠君爱民之道,多所究心。
至治二年,授中奉大夫,时年未及冠。
天历元年,朵罗台国王自上都领兵至古北口,与大都兵迎敌。
事定,文宗杀朵罗台。
二年,朵儿只袭国王位。
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
伯颜妻欲得朵儿只大珠环,价直万六千锭。
朵儿只无以应,则慨然曰:“王位我祖宗所传,不宜从人求买。
我纵不得为,设为之,亦我宗族人耳。
”于是乃蛮台以赂故得为国王,而除朵儿只辽阳行省左丞相.....。
以安靖为治,民用不扰。
六年,迁河南行省左丞相,为政如在辽阳时。
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
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至正四年,迁江浙行省左丞相。
别儿怯不花先为相,庶务宽纾,朵儿只继之,咸仍其旧,民心翕然。
汀州寇窃发,朵儿只调遣将士招捕之,威信所及,数月即平。
帝嘉其绩。
居二年,方面晏然。
杭之耆老..。
朵儿只辞之曰:“昔者我父平章官浙省,我实生于..请建生祠此,宜尔父老有爱于我,我于尔杭人得无情乎!我叨居相位于此,唯知谨守法度不辱先人足矣,何用虚名为?”七年冬,升右丞相...。
留守司行致贺礼,其物先留鸿禧观,将馈二相。
朵儿...,而太平为左丞相只家臣寓观中,察知物有丰杀,其致左相者特丰。
家臣具白其事,请却之。
朵儿只曰:“彼纵不送我,亦又何怪。
”即命受之。
知者咸服其量。
十四年,诏脱脱总兵南讨。
中书参议龚伯遂建言:“宜分遣诸宗王及异姓王俱出军。
”吴王朵尔赤厚赂伯遂获免。
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十五年,薨.于军,年五十二。
(选自《元史·朵儿只传》,有删改)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B、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C、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D、朵儿只独曰/吾国家世臣天下有事/政效力之秋也/吾岂暇与小子辈通贿赂哉脱脱/遣朵儿只攻六合/拔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耆老”指年老德高的人,也可泛指老年人。
在古代六十曰“耆”或“古稀”,七十曰“老”或“花甲”。
B、“生祠”指为活着的人所立的祠庙,以表示人们内心的感戴和钦敬之意。
C、“左丞相”“右丞相”都属于元朝中央官名,而“行省左丞相”属于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地方政务。
D、“薨”指古代诸侯或有封爵的大官的死,而帝王或王后的死则叫“崩”。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朵儿只为政爱民,深受爱戴。
他做河南行省左丞相和浙江行省左丞相时,都沿袭前任长官的宽政做法,受到百姓的一致拥护。
B、朵儿只为人谦逊,重情重义。
他做浙江行省左丞相两年后,面对百姓要为他建生祠的好意,他拿自己出生地和父亲等事委婉拒绝。
C、朵儿只为人宽厚,很有肚量。
他升右丞相后,并不因为朝廷赠送给自己的贺礼少于左丞相太平的而生气,更没有拒收这些贺礼。
D、朵儿只为人正直,忠贞爱国。
他拒绝伯颜的妻子向他索要大玉环的要求,也鄙视那种通过贿赂手段使自己免于随军出征的做法。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朵罗台弟乃蛮台恃太师伯颜势,谓国王位乃其所当袭,诉于朝。
(5分)(2)先是河南范孟为乱,以诖误连系者千百计。
朵儿只至,颇知其冤,力欲直之。
(5分)(二)古代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完成8—9小题州宅堂前荷花范成大①凌波②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①范成大(1126-1193),苏州人,晚年退居家乡石湖。
此诗为范成大外任地方官时所作。
②凌波:水面之上。
8、本诗颔联描写精妙,试作具体分析。
(5分)9、同是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结合诗歌后两联作简要分析。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 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 ,-------------------”(2)在《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之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既是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选做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蹦蹦跳跳的游戏余华在街头的一家专卖食品和水果的小店里,有一张疲惫苍老的脸,长年累月和饼干、方便面、糖果,香烟、饮料们在一起,像是贴在墙上的陈旧的年历画,这张脸的下面有身体和四肢,还有一个叫林德顺的姓名。
现在,林德顺坐在轮椅里,透过前面打开的小小窗口,看着外面的街道,一对年轻的夫妇站在街对面的人行道上,他们都是侧身而立,他们中间有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男孩穿着很厚的羽绒服,戴着红色的帽子,脖子上扎着同样红色的围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