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房珍品——砚》阅读答案
《文房四宝》的阅读答案

《文房四宝》的阅读答案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
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
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
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
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
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
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
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
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
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
“生宣”吸水性强,多用于写意画,工笔画则一般使用“熟宣”。
由于宣纸具有抗老化、不易破碎等优点,所以我国不少古代名家的书法、绘画真迹能够长期保存下来。
墨,分松烟墨和油烟墨,是在烟灰中加胶调剂,而后置铁臼里捣研制成。
质量高的墨还在原料中加入麝香、冰片等香料和十几种中药,有的还掺入黄金。
这样的墨研磨起来香气馥郁,书写后色泽乌艳,墨迹见水不化。
古时制的墨往往有“轻胶万杵”或“十万杵”的字样,意思是料精功到。
徽墨的制造始于唐末。
相传河北墨工奚超带着儿子庭珪避乱南徙,看到黄山附近的歙州松多质好,就定居在此制墨为生。
以歙州古松烧烟制成的墨色泽肥腻,性质沉重,再加上奚庭珪钻研技术,改进捣烟、和胶等方法,墨的质量具有“光泽如漆”“其坚如玉”的`优点。
文房四宝中的笔,指的是毛笔。
相传秦始皇的大将蒙恬,监筑长城时,偶然看到城墙上粘有一撮羊毛,随手扯下,拾取枯木一枝,将羊毛束在一端,造出了我国第一支毛笔。
传说后来蒙恬曾在浙江吴兴县的善琏镇住过,当地人奉他为“笔祖”,在镇上修建了“蒙恬祠”,并开始制造湖笔。
湖笔是用上等山羊毛(羊毫)、山兔毛(紫毫)、黄鼠狼尾毛(狼毫)经过梳、结、装、择等七十多道工序精制而成。
《砚文化》阅读答案

《砚文化》阅读答案《砚文化》阅读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
而砚则因其“坚固,传万世而不朽,留千古而永存”,在文房四宝中有“以砚为首”的美誉。
砚台是我国特有的文书工具,它融绘画、雕刻、书法、篆刻等各种艺术于一体,是一种综合艺术品,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
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几千年的古老文明史上,对我国民族的延续和灿烂文化的传播、交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宋代是砚业蓬勃发展的时期。
宋代有重文轻武的风尚,士大夫的社会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高。
他们在书写之余,讲究用具品位,对案头摆设之砚,开始追求美的精神享受。
他们志趣高雅,体现在砚台中即表现为讲求砚之品格,追求砚之境界。
在制砚上,考究其文化内涵,在继承传统的精致外,将“文人画”的理念引入砚的制作中,将绘画、书法、诗词、金石等艺术融入其中,创作出了“文人砚”。
俗语说:武士爱剑,文人好砚。
历代文人墨客都爱砚,收藏砚,常与砚相伴,因而有“文人之有砚,犹美人之有镜,一生最相亲傍”之说。
一代文豪苏东坡,兼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收藏家于一身,其嗜砚成癖,被砚林传为佳话,“东坡玩砚”也成为绘画创作的传统题材。
米芾是北宋时期著名的书画家,他非常喜爱鉴赏收藏奇石和砚石,有得砚石砚山“抱眠三日”之说,还曾以一方歙砚与人换地,后来又写诗怀念失去的宝砚,对歙砚的钟情可见一斑。
在我国砚文化历史上,米芾是一位重要人物。
他著写的《砚史》,在砚石质到砚台形制等诸多方面,均有比较系统的论述。
他到过端州,并亲临砚坑考察过,写下有关论述,还亲自参与端砚的创作,对砚的制作工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除此以外,还有不少文人,如苏洵、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等,他们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留下丰富的砚文、砚诗和重要的著作,为后人所传诵,正是他们这些文人合力将宋代砚文化推向一个高潮,为砚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文化有雅俗之分,而砚台是文人雅士的爱物。
《文房四宝》阅读练习及答案

文房四宝①“文房”之名,起于南北朝时期,专指文人书房。
笔、墨、纸、砚为文房所用,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
南宋初年,陆游甚至还把“文房四宝”叫做“文房四士”:“水复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独相依。
”“文房四宝”品类繁多,以湖笔、徽墨、宣纸、端砚著称,至今仍享盛名。
②毛笔,据说是秦朝大将蒙恬创制的。
实际上,湖南长沙楚墓中就曾出土过战国时期的毛笔。
湖北荆州凤凰山汉墓曾出土几乎是一整套文房四宝,除了以简代纸外,笔、墨、砚均全,这是汉文帝时的产物。
毛笔的笔头所用兽毫分为柔健两类,柔毫主要是山羊毛所制,健毫则用兔脊毛和黄鼠狼尾毛等制成,柔毫和健毫杂在一起称为兼毫。
好的毛笔具有尖、齐、圆、健四大优点。
尖,指笔锋如针;齐,指笔毫齐崭;圆,指笔头吸水饱圆;健,指富有弹性。
毛笔产地,唐宋时期,以安徽宣州最出名,所产紫毫笔,为无上佳品,“千金求买市中无”。
明清以后,为浙江湖州所产的湖笔所取代,并且相沿至今。
③墨的出现很早,《述在书法纂》上说:西周“邢夷始制墨,字从黑土,煤烟所成,土之类也”。
荆州凤凰山汉墓出土的墨是颗粒状的,磨时放在凹形砚池上,用一个扁圆形的研石,压在墨颗粒上加水磨细。
后代的墨确是煤烟所成,可分为油烟墨、漆烟墨、松烟墨,分别以桐油、生漆、松枝所烧的烟炱,加黄明胶和麝香、冰片等制成。
南北朝时,河北易州的墨就很有名,又以奚氏出品为最佳。
五代时,易州墨工奚超父子避乱到徽州,改进了先前的制墨方法,制成“新安香墨”。
新安即徽州,这就是徽墨的源头。
徽墨的特点是:“丰肌腻理,光泽如漆。
”墨锭制成各种艺术形态,施以五彩,精美异常。
④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西汉墓出土的文物中,已出现了麻制的纸。
东汉蔡伦采用多种原料,改进制纸方法,使纸的质量和产量都大为提高。
晋安帝时废除了自古沿用下来的竹木简,把历史推进到全面用纸的时代。
唐代的造纸业非常发达,宣州出宣纸,江西临川出薄滑纸,扬州出六合笺,广州出竹笺等,都是上等品。
宣纸产自宣州府(今安徽泾县),起初用青檀树皮制纸,后逐渐扩大到用桑、竹、麻等十几种原料。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复习

实用类文本阅读专题突破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刘镇中学叶建红一.实用类文本的特点及考查要求1.选材涉及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内容涉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文化视野等。
选文以文质兼美的课外阅读材料为主。
2.考点为要点概括、文意把握、内容探究。
考题的设计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筛选信息、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形成对事物或事理的整体认识,进而延展至生活,形成从文本走向生活,理解生活的能力。
二.阅读步骤及解题方法1.快速解读、整体认知。
答案就是文章中是解读这类文章客观题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
因此文章没有细看不要匆匆忙忙地做题,必须先快速浏览全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在原文中画出重要信息,如中心句、过渡句、结论句等,然后明确文章的结构、思路和文章的主要内容,对文章的主旨产生一定认识,建立起对文章的整体认识。
为答题做好第一步的准备。
2.审题察意,按图索骥。
按题目要求,让试题备选项中的关键词句迅速回到原文信息源中,紧扣文本,找到相应语段的位置,相关语境,辨识细节,追踪筛选,定位对比,相互印证。
或求同,或求异,或求正,或求反。
逐项审查排除题目设置的干扰项,进而找到符合题意的答案。
3.明确错点,有的放矢。
错点的常规设计有如下几点:(1)替换法:即故意将因果互换,主客颠倒,或部分代全体,或以整体代局部,或将现实当推测,或将必然当可能。
(2)缺漏法:即故意缺漏原句的成分或某一方面的内容,不全面提示概念所包含的重要属性,造成信息残缺,以偏概全。
(3)添加法:即不立足文本,而是凭空设想,无中生有,或在相关的信息中添加望文生义的理解,与正确信息杂糅在一起。
(4)偷换法:即将两个不同的概念进行偷换,张冠李戴。
三.具体题型解题技巧(一)卷中第5小题,示例解析。
考点:要点概括分整体概括和局部概括。
例题1,文章介绍了有关砚的知识,下面概括不能与其他三项并列的一项是()(见《考试说明》)A.砚的历史B.四大名砚C.砚的雕工D.砚的优劣例题2,文章围绕膝关节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不属于这三方面的一项是()(见《四月调考卷》)A.膝关节的进化B.膝关节的功用C.膝关节的构造D.膝关节的保养例题3,下面对本文的观点概括准确的一项是()(见《考试说明》)A.“巧实力”和“硬实力”,“软实力”有差别B.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挖掘“巧实力”C.在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发挥你的“巧实力”D.发挥“巧实力”并无固定模式[解析]例1、例2为说明文阅读的题目,考查整体概括重点在于理清文章的结构,认清题干的关键问题,例1考查并列知识,注意种属关系的概念不能并列,砚的雕工是判断砚的优劣条件之一,它是属于砚的优劣这一内容中的。
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

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古砚说阅读题及答案古砚说从一方古砚起笔,围绕人们对待古物的不同态度展开议论,借题发挥,联系现实,最后点明“真好古的人,搜求古物,追慕古人的道德文章;假好古的人,或附庸风雅,或谄媚权贵以逐利求进”,体现了作者直面时俗的批判精神。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古砚说[明]许獬余家有古砚,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受而置之,当一砚之用,不知其为古也。
已而有识者曰:此五代、宋时物也,古矣,宜谨宝藏之,勿令损毁。
予闻诸言,亦从而宝之,不暇辨其为真五代、宋与否。
虽然,斯物而真五代、宋也,当时人亦仅以当一砚之用耳,岂知其必不毁、必至于今而为古耶?盖至于今,而后知其为五代、宋也,不知其在五代、宋时,所宝为周、秦、汉、魏以上物者,视此又奚如乎?而又不知其以周、秦、汉、魏以上物,示周、秦、汉、魏以上人,其人自视又奚如?人见世之熙熙者,沉酣于纷华绮丽之乐,奔走于权贵要津之门,褰裳濡足,被僇辱①而不知羞。
于是有一人焉,出而矫之,卓然以道自重,以淡泊自守,以古先琴书图画、器物玩好自娱,命之曰好古。
故凡名能好古者,必非庸俗人也。
以其非庸俗人之所好,则庸俗人亦从而效之。
于是士之射利求进者,必穷极其所无,以谄事权贵要津;权贵要津亦时出其所有以夸士。
而士之慕为古而不知务者,亦每与世竞逐,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
噫嘻!是非真能好古也,特与庸俗人同好而已。
夫既与庸俗人同好矣,而犹哓哓②然窃好古之名,以求其自异于庸俗,不知其名则是,而其意则非。
吾之所谓好古者,学其道,为其文,思其人而不得见,徘徊上下,庶几得其手泽④之所存而以玩焉,则恍然如见其人也,是以好之而不厌。
故夫古之为好者,非以其物,以其人也。
予观今世之所好,大率类是。
不能尽述,述其近似者,作古砚说。
[注]①僇(l)辱:羞辱,侮辱。
②哓(xiāo)哓:吵嚷。
③手泽:先人或前辈的遗墨、遗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往年得之友人所遗者遗:赠送B.示周、秦、汉、魏以上人示:告诉C.必尽效其所有而后快效:模仿D.是以好之而不厌厌:满足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非以其物,以其人也王好战,请以战喻B.褰裳濡足,被僇辱而不知羞。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阅读练习及答案

A①砚是纸墨笔砚之一。
制砚的石料一定坚硬、细腻,既易出墨又不吸水,最有.名的是端砚和歙砚。
砚台表面光滑,亦有微凹者,一般凿有小池蓄水或墨。
适用..的砚台一般朴素无华,但有的制砚工匠依据石料的形状花纹加以雕琢装修,创意..奇特,制作奇妙者成为珍藏之物。
②在砚上磨墨的时候,摩擦声最先有点尖锐,逐渐地成为柔和的滑行声,说明墨汁愈来愈浓稠,接下来还要持续磨多久,全在你自己了。
书法要求墨色较浓,颜色成效才会好。
但波及绘画则还有规矩和要求。
③所谓中国画重在笔墨,自然还存心境。
近处要深色,那尖尖的竹叶近得仿佛能够触摸;但竹林深处,雾霭缭绕,竹枝、竹叶若有若无,墨水越淡,竹的枝叶越是隐隐约约,到最后 . ,化为一片灰白的模糊,只剩下墨的影子。
④或许或许该换个角度按过程的次序来描绘:开始画的是雾,竹子在此中摇摆,而后代越凑近,竹叶的颜色渐深,制造一种亲密感。
⑤砚从一个适用的工具很早就变为了工艺品和珍藏品。
很多中国的画家和书法家,如米芾、欧阳修还为此做过文章。
而在那些皇家的藏品中,砚则有其独到的地位。
那些优美的浮雕、刻文、标新立异的形状、考究的硬木砚盒到现在为古玩家们所喜爱的,来自亚洲各地的赏鉴家们排着长队,翘首等候着珍品出此刻市场上。
⑥记得在北京荣宝斋的进口处,有块几平方米大的古砚,大得像张双人床,砚的周边雕着龙,标价十八万人民币,当时中国的人均年收入仅四千元。
B①以下做剖析的前提条件是: 1. 均为老坑石料。
2. 以评鉴砚台下墨、发墨。
3. 以下硬度均以摩氏为单位。
②砚台的适用功能是磨墨,此中下墨、发墨是权衡砚材利害的重要指标之一,简单说,下墨,是经过研磨,墨从墨块到水中“砚台上”的速度。
发墨,是指墨中的碳分子和水分子交融的速度、细腻程度。
发墨好的墨如油,在砚中生光发艳,漫笔旋转流利,因此画画的用砚比书法的用砚要求更高。
下墨讲究快慢,发墨讲求粗细,但常常下墨快的发墨粗,发墨好的下墨慢。
因此,下墨发墨均佳的砚极其宝贵。
《古代文房珍品——砚》阅读答案

古代文房珍品——砚①砚,又称砚台、砚田等,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
古时候的文人以文墨为生,以田喻砚,赋予它特别的意义。
在文人眼里,砚台实际上是自己的生产工具,莫不精益求精,爱护备至。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就有:“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传说他爱砚成癖,为了得到张近的一方龙尾石砚,竟用家传宝剑与之交换。
②砚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砚台,是陕西临潼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砚。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战国末期的石砚。
汉代以后,砚台种类渐多,有石砚、陶砚、玉砚、漆砚、木砚等。
砚最初只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汉以后添加了纹饰,使其兼具了观赏性。
③最为有名的砚是四大名砚。
④歙砚产地在皖南古歙州境内,其开采始于唐代。
宋代时,歙砚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名目繁多,有眉子纹、外山罗纹、水玄金纹等数十种。
南唐后主李煜对龙尾砚极为推崇,将之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三者并称天下之冠。
龙尾砚是歙砚中的名品,以产于今江西婺源县东部的龙尾山(古属歙州)而得名。
用手指轻弹,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者为佳。
⑤比歙砚更为有名的是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沿岸的端砚。
端砚的石质比歙砚要好。
有青花、鱼脑冻、冰纹冻、蕉叶白、火捺、绿端等品种。
端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许多石头有眼,古代有“无眼不成端”的说法。
端石的眼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动物化石或彩泥形成的结核,又称石核。
将端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有竹木之声者为上品,如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
⑥甘肃卓尼县洮砚乡是洮河砚的产地。
洮河砚质地细润、色泽碧绿,砚面多有微黑的水波状花纹。
澄泥砚属陶类。
与端砚、歙砚相比,澄泥砚使用范围不太广泛。
⑦砚台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砚石,其次是雕工。
⑧好砚石要细而不滑、涩而不粗,用术语说就是润、发墨。
如端石,外柔内,摸起来很细腻,但极细的沙粒中藏着尖利的小东西,所以是制砚的良材。
⑨砚台的雕工具有观赏价值。
一般来说,砚的雕刻以浮雕为主,也可使用少量圆雕、透雕或者线刻。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七、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砚台是用来研墨的器具,是伴随着笔和墨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作为“文房四宝”之一砚的历史悠久,古人对它的称谓可谓多矣。
唐朝韩愈作《毛颖传》,称砚为“陶民间常把祖传的砚作为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象征人们还认为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
砚虽小,却承载着泱泱大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历千载不衰,传万代不朽,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18.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人们将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B.美好的心愿,以及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被人们寄托于方寸之砚台上C.方寸之砚台,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D.方寸之砚台,凝聚着崇尚祥瑞的民俗心理和民情民趣,寄寓着人们美好的心愿19.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
B.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C.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D.雨过树头云气湿,风来花底鸟声香。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八、语言表达21.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康受损。
睡眠质量如果长期不好,人就会渐渐失去活力、萎靡不振、神经衰弱。
健康存活,甚至会导致疾病的产生,比如失语症、痉挛、抽搐等。
如果长时间睡眠不足,还有可能引发癌症。
单纯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看,睡到自然醒是最好的,不能自然醒都会折寿。
人的生命就像燃烧的火焰,要有规律地燃烧。
有规律地燃烧,火焰的生命就持久;③__________,火焰的生命就缩短。
生活有规律,可以延缓衰老。
18.C19.B20.砚已由最初的文房用具,逐渐演变为精致的艺术品,并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分析】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文房珍品——砚
①砚,又称砚台、砚田等,是中国古代“文房四宝”之一。
古时候的文人以文墨为生,以田喻砚,赋予它特别的意义。
在文人眼里,砚台实际上是自己的生产工具,莫不精益求精,爱护备至。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的诗中就有:“我生无田食破砚,尔来砚枯磨不出。
”传说他爱砚成癖,为了得到张近的一方龙尾石砚,竟用家传宝剑与之交换。
②砚的来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考古学家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砚台,是陕西临潼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石砚。
1975年,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了战国末期的石砚。
汉代以后,砚台种类渐多,有石砚、陶砚、玉砚、漆砚、木砚等。
砚最初只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汉以后添加了纹饰,使其兼具了观赏性。
③最为有名的砚是四大名砚。
④歙砚产地在皖南古歙州境内,其开采始于唐代。
宋代时,歙砚开采规模不断扩大,名目繁多,有眉子纹、外山罗纹、水玄金纹等数十种。
南唐后主李煜对龙尾砚极为推崇,将之与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三者并称天下之冠。
龙尾砚是歙砚中的名品,以产于今江西婺源县东部的龙尾山(古属歙州)而得名。
用手指轻弹,有清脆的“镗镗镗”金属声者为佳。
⑤比歙砚更为有名的是产于端州(今广东肇庆)端溪沿岸的端砚。
端砚的石质比歙砚要好。
有青花、鱼脑冻、冰纹冻、蕉叶白、火捺、绿端等品种。
端砚比较突出的一点,是许多石头有眼,古代有“无眼不成端”的说法。
端石的眼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其实是动物化石或彩泥形成的结核,又称石核。
将端砚用五指托空,轻轻敲击,有竹木之声者为上品,如发出金属声,那便是下品了。
⑥甘肃卓尼县洮砚乡是洮河砚的产地。
洮河砚质地细润、色泽碧绿,砚面多
有微黑的水波状花纹。
澄泥砚属陶类。
与端砚、歙砚相比,澄泥砚使用范围不太广泛。
⑦砚台的优劣,首先取决于砚石,其次是雕工。
⑧好砚石要细而不滑、涩而不粗,用术语说就是润、发墨。
如端石,外柔内,摸起来很细腻,但极细的沙粒中藏着尖利的小东西,所以是制砚的良材。
⑨砚台的雕工具有观赏价值。
一般来说,砚的雕刻以浮雕为主,也可使用少量圆雕、透雕或者线刻。
好的雕工,必然是美而雅的。
⑩砚的文物价值还体现在铭文上。
许多文人在砚铭上花了不少工夫,他们或者将砚台人格化,或者借砚台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或者借砚台抒发自己的情感。
一般而言,刻有名人砚铭的砚台,收藏价值都比较高。
15.第①段中表示特殊意义需要加上引号的词语是(2分)
A. 以田喻砚
B. 生产工具
C. 精益求精
D. 爱砚成癖
16. 请在第⑧段的横线上填入一个与“柔”意思相反的词。
(2分)
外柔内
17.第②段介绍砚台时采用了顺序,主要说明了。
(4分)
18.第③段提及的“四大名砚”是指、、和。
(4分)
19.从文中看,要挑选一方好的端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8分)
(1);(2);(3);(4)。
阅读答案:
15.(2分) B
16.(2分)刚(坚)
17.(4分)时间砚台的来源与发展
18.(4分)歙砚端砚洮河砚澄泥砚
19.(8分)石质;石眼;敲击;雕工(或“铭文”)(任写四点,次序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