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拉延模设计6通用结构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第四章 拉深工艺及模具设计PPT课件
材料的力学性能
屈强比 s 小b ,板料不容易起皱。
23.09.2020
18
拉深过程中起皱条件
平端面凹模拉深时,毛坯首次拉深不起皱的条件:
t 0.09~0.071d
D
D
锥形凹模首次拉深时,材料不起皱的条件:
t 0.031 d
D
D
采用或不采用压边圈的条件
拉深方法
用压边圈 可用可不用 不用压边圈
23.09.2020
28
【例】如图所示的圆筒形拉深件,材料为08钢,料厚为2 mm,求其毛
坯尺寸。
解: h200t 2001199 2
d90t 90288
因该零件相对高度
h /d 1/9 8 9 8 2 .26
而高度 h19 195 ~2 000
查表4-3可知,修边余量 8mm,因而毛坯直径为 d1 82 mm
23.09.2020
22
筒壁的拉裂
主要取决于: 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中的拉应力;另一方面是筒壁传力区 的抗拉强度。
当筒壁拉应力超过筒壁材料的抗拉强度时,拉深件就会在底部圆 角与筒壁相切处——“危险断面”产生破裂。
防止拉裂的措施:
根据板材的成形性能,采用适当的拉深比和压边力,增加凸模 的表面粗糙度,改善凸缘部分变形材料的润滑条件,合理设计模具
它是冲压基本工序之一。可以加工旋转体零件,还可加 工盒形零件及其它形状复杂的薄壁零件。
23.09.2020
3
拉深工艺分类:
不变薄拉深: 把毛坯拉压成空心体,或者把空心体拉压成外
形更小而板厚没有明显变化的空心体的冲压工序。
变薄拉深: 是指凸、凹模之间间隙小于空心毛坯壁厚,把
空心毛坯加工成侧壁厚度小于毛坯壁厚的薄壁制件 的冲压工序。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课件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课件

1-定位板 2-下模板 3-拉深凸模 4-拉深凹模
无压边装座 3-凸模固定板 4-弹簧 5-压边圈 6-定位板 7-凹模 8-下模座 9-卸料螺钉 10-凸模
正装拉深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上模座 2-推杆 3-推件板 4-锥形凹模 5-限位柱 6-锥形压边圈 7-拉深凸模 8-固定板 9-下模座
有压边装置的后续工序拉深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1-顶杆 2-压边圈 3-凸凹模 4-推杆 5-推件板 6-卸料板 7-落料凹模 8-拉深凸模
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复习上次课的内容
1.有凸缘圆筒形件的拉深方法? 2.判断所给阶梯形件能否一次拉深成形的方法? 3.曲面形状零件的拉深特点?盒形件的拉深特点?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六节 拉深件的工艺性
一、拉深件的公差等级
一般:
拉深件的尺寸精度应在IT13级以下,不宜高于IT11级。 拉深件壁厚公差要求一般不应超出拉深工艺壁厚变化规律。
第七节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二、后续工序拉深模
1.无压边装置的后续工序拉深模 2.有压边装置的后续工序拉深模
无压边装置反拉深模 3.反拉深模 压边圈在上模的反拉深模
压边圈在下模的反拉深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七节 拉深模的典型结构
三、落料拉深复合模
正装落料拉深复合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深工艺与拉深模设计

第四章 拉延模设计2-结构

第四章 拉延模设计2-结构
1.
n
单动拉延模
典型结构
第十一章 拉延模设计
11-1 拉延模典型结构
1.
n
单动拉延模
典型结构
4-5 拉延模结构
n
双动拉延模典型结构
1一凸模固定板 2一压边圈 3一防磨板 4一凸模 5一凹模 6一隐 式定位器 7一毛坯导向装置 8一送料用辊式滑槽 9 一前定位装 置 10一提升器
第十一章 拉延模设计
共通要素
n
研模用基准孔结构(CH孔)
是拉延时在拉延件废料处冲出的孔,因为拉延时或
多或少会产生型面回弹,或者圆角打大的情况。这 样下序就可以用拉延时冲出的孔作基准对修边或其 它后序模具进行型面打磨,以使拉延件与模具贴合。 这些孔在模具打配完成后要去掉的。即拔掉拉延时 CH的冲头。
4-5 拉延模结构

凹模结构
n
装配式凹模
4-5 拉延模结构

凹模结构
n
装配式凹模
4-5 拉延模结构

凹模结构
n
镶拼式凹模(窄而深的拉延)
4-5 拉延模结构

凸模结构
第十一章 拉延模设计
11-2 拉延模工作零件 导向板
4-5 拉延模结构
n
共通要素

凹模入口圆角一般取R凹=(6-10)×t。
4-5 拉延模结构
4-5拉延模结构
n
共通要素

调压垫布置




调压垫的许用承压力:φ60-(20吨);φ80-(40吨)。 承压力一般为80吨-400吨。 调压垫一般每400mm-500mm一块,调压垫的对应位置应 有立筋。 若手工取件,调压垫上平面应低于压料面。
第十一章 拉延模设计

拉延模

拉延模

1. 什么是拉延将平板料,在拉延成型过程中,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几何形状制件的冲模拉延在冲压件中的用途采用拉延工艺,能使板料拉延成为不规则的形状的制件;如:筒形,梯形,锥形,球形,盒形等拉延的基本过程拉延模是由凸模,凹模,压边圈三部分组成的,其凸模与凹模的结构和形状与冲裁模不同,他们的工作部分没有锋利的刃口,而是做成圆角(利于板料的流动)。

凸模与凹模的间隙大于板料的厚度。

在拉延开始时,凹(上)模首先形成往下至压边圈,将板料压紧在延边圈的压料面上,继续行程往下;此时拉延开始,板料通过凹模圆角经凸模拉入凹模,直至下死点,拉延成凸模形状,拉延完成。

拉延的过程是使板料的每一小单元体内产生内应力,在内应力的作用下,产生应变状态,使得板料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获得较好的刚度的制件。

2拉延模设计程序2.1依据冲压工艺的工序数型,冲压工艺的工序卡(参数,数据),涉及构思图(结构形式)。

2.2确定结构形式凹(上)模与凸(下)模导向A.上凹(上)模与凸(下)模的导腿(三面)导向。

B.上凹(上)模与凸(下)模得导板(长导板)导向。

C.凹(上)模与压边圈导向:凹(上)模与压边圈(导腿)导向压边圈与凸(下)模导向:A. 压边圈与凸(下)模的内导向B. 压边圈与凸(下)模的外导向2.2.2凹模的作用凹模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凹模压料面和凹模圆角进行拉延压边圈的作用:主要是起压料作用。

板料被压边圈的压料面与凹模的压料面压紧。

在拉延过程中,拉延变形区的板料凸缘部分的料仅在压边圈的压料面与凹模压料面的间隙中通过3确定定位形式A.封闭定位(一周)B.三面定位4 确定定位装置导轮定位,挡料板,翻转定位等5 确定调压块的位置及数量依据压边力,且沿压边圈的压料面的轮廓,布置调压块的位置及数量。

6确定气顶孔的位置及数量根据客户提供的冲床(设备)参数,依据压边圈压料面的轮廓尺寸,确定气顶孔的位置及数量(尽量靠近压边圈的内轮廓)。

7确定限程装置的位置及数量A.依据结构的形式,限程装置的位置均布。

《拉延模结构设计》PPT课件

《拉延模结构设计》PPT课件

(2)还要考虑下模的整体强度及
起重装置(吊耳,起重棒等)
18
的空间
可整理ppt
气顶接柱接触面积〉 3/4(接柱整园面积)即可
19
可整理ppt
6.确定压料芯限程及坯料送料定位装置
确定压料芯限程 (1)一般采用退料螺钉限程, 外导向盒式导向模具多用限程板。 (2)限程距离=压料芯行程 +(10mm-20mm) (3)一般选用4个布在受力平衡的四角
流水孔一般为直径40的圆孔,设在模具型腔底部,并要保证 液体能流到模具外侧。
检查干涉,做出躲空。
25
可整理ppt
实体设计完成
26
可整理ppt
工艺更改可能对拉延模结构造成的影响
分模线更改 影响气顶的布置,凸模及压边圈支撑筋的位置,镦死垫的位置, 凸模及压边圈导板的大小及位置等
坯料线更改 影响压边圈及凹模压料面的大小,制件定位位置,调压垫的位置
(2)用坯料线外偏10-20MM确定压边圈 工作部分的轮廓(同凹模做法)
(3)确定刃口高度
刃口高度
50
压料面为二维曲面是高度一般为50MM
压料面为三维曲面是高度一般为60MM
(4)做出受力筋
11
可整理ppt
压边圈工作 部分
12
可整理ppt
3.布置调整垫块及镦死垫块
调整垫块布置(压边圈) (1)300MM-400MM均布 (2)调整垫块安装台的位置 距离压料面至少30MM (3)手动线时尽量保证垫块 的上表面在坯料面以下
拉延模压边圈行程〉制件拉延后最大落差+10mm
气顶数量=压边力/单个气顶所受力(3T-4T)+安全个数(0-4)
气顶位置的布置 (1)保证气顶均布在分模线外侧并尽量接近分模线 (2)尽量保证300MM均布 (3)尽量保证受力平衡

拉延模的设计

拉延模的设计

拉延模的设计第一章、综述第一节、拉延模的概念拉延模是在压床的作用下,通过凸模、压边圈、凹模的联合作用使平板状坯料经过塑性变形获得稳定的空间形状的一种工艺装备。

第二节、拉延模的种类根据使用设备的不同,拉延模可分为单动拉延模和双动拉延模;单动拉延模:(两种类型的图形上下模都反了)单动拉延模是利用机床的气垫机构进行压料,靠凸模和凹模进行成形。

其特点是结构较简单,模具安装较方便。

双动拉延模:双动拉延模是利用机床外滑块机构压料,靠凸模和凹模进行成形。

其特点是四角的压料力可分别调整,但模具安装、调整较费时间,现采用较少。

以下仅对单动拉延模结构加以介绍。

单动拉延模可分为以下多种形式:1、按下模铸造结构特点分:分体,整体;2、按压边圈与凸模的导向形式特点分:内导向,外导向;3、按制件形状特点分:沿形,不沿形;(何时出现?如很少见可不介绍。

)4、按凸模轮廓线封闭与否分:开口,闭口;……详见拉延模设计规范第三节、拉延模的设计要点一、根据制件的大小、形状、受力情况确定采用哪种形式的结构二、确定数模中心、压床中心、模具中心三者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三、确定压边圈的行程四、确定气垫顶杆的数量、位置以及长度……1、充分分析工艺要求,了解制件的产品部分和工艺补充部分,确定拉延是否必须镦实,以及冲压方向、送料方向、料厚及方向等。

2、建立模具中心、数模中心、压床中心之间的关系,尽量使三心重合。

3、分析拉延所需行程,确定压边圈工作行程。

4、气垫顶杆布置。

5、其它结构设计。

第二章、单动拉延模的设计第一节、单动拉延模的基本结构基本结构简图第二节、单动拉延模的行程计算一、压料行程1、定义:当压料面为曲面时,从凹模接触板料到被凹模与压边圈固定住,上模在垂直方向运动的距离。

(当制件比较大或者拉延深度较深时)当压料面起伏较大时(如行李箱盖板),压料过程中如果不对板料加以约束,将会影响坯料定位。

(压料行程的确定对于板料的定位有着决定性作用。

拉延模基础知识讲解

拉延模基础知识讲解
排气孔
放大
二.拉延模结构
3.下模(也称凸模)
1 . 分类 • 整体式: 凸模与下模座为整体结构,不用加工
装配,但是浪费材料。 • 分体式:凸模与下模座为分体结构,节省合金
铸件,但加工、装配麻烦。
二.拉延模结构
分体式
整体式
长城汽车模具中心
二、拉延模结构
• 2.CH孔:研模用基准孔,工艺提供,一般 放置在平面上。
凸模
二.拉延模结构
2.上模(也称凹模)
1 .拉延筋: 控制料片流动的一种工艺槽. 与压边圈拉延槽相互配合,控制料片 流动的快慢.
长城汽车模具中心
二.拉延模结构
每天进步一点点 !
二.拉延模结构
2.凹模入口圆角:一般取R凹=(6-10)t
入口圆角
二.拉延模结构
3.拉延到底标记:
• 位置: 原则上设置于废料处,并与板料较晚接 触的平面部位,一般设置两个,且距离不 宜太近.
拉延模基本知识
目的:新入职员工掌握拉延模基本结 构。
课时大约30分钟
一.拉延模定义. 二.拉延模结构. 三.课程回顾
目录
一.拉延模定义
• 定义: 拉延模就是把平板坯料拉伸成具有一定 形状的空心零件。
拉 延 模 平板坯料
空心零件
二.拉延模结构
• 1.拉延模主要结构分
为:上模、下模、压
凹模
边圈: 压住料片的工作面,减缓起皱 现象,在成型时调整料片流入.
3.拉延槽:与上模拉延筋相配合,控制料片 的流动速度.
压料面
二.拉延模结构
调压台
二.拉延模结构
3.定位装置
• 经常使用的有导轮挡料板、左右挡料板、挡 料板、投入检测开关。

拉延模具设计

拉延模具设计

设计步骤:1分析工艺文件首先拿到工艺后要分析各部分,分模线、坯料线、拉延后坯料线、重力坯料线、拉延筋、到底标记、左右标记、CH孔,有时还有弹顶销、穿刺孔和破裂刀位置分模线决定了凸模的外圈轮廓大小;坯料线决定了压料面的大小;从拉延前后坯料线可以看出板料在压料面上的流入情况;重力坯料线决定了定位板定位位置和高度;拉延筋可以控制板料的流入量;到底标记用来检测是否拉伸到位(设计在废料区);左右标记是产品左右件的标识,来实现焊装白车身的目的;CH 孔是在拉延(序)模上的拉延件上冲制的两个模具制造调试用的研模(定位)工艺孔。

是带件研合各序模具型面(和形状)的基准确认拉延模行程和气顶位置:参考工艺文件确定导向形式:根据制件形状确定模具的导向形式,大致分为外导向拉延,内导向拉延,四角导向拉延。

本套模具采用内导向。

暂定基准高:根据机床对操作高的要求自动线看是否要前后序操作高一致或是浮动范围。

本套模具选择闭合高度为800mm。

下图为工艺曲面2图层的设置用ug2.0打开工艺曲面进入建模模块。

把第1层的工艺面复制到11层把第2层的胚料线,分模线复制到12层。

3面的缝合打开11层,其它层全部关闭。

用缝合命令缝合曲面缝合的时候注意不要直接点击确定,应该点击应用看他是否报错如果报错看是那些地方有错然后更改更改好以后再缝补,检查报错,如果没报错,再拉伸一个通过曲面的体A。

用缝补好的曲面裁剪A,如果成功说明缝补成功。

下面是封面操作截图:注意缝合公差红点的地方表示有错修改完成无报错裁剪实体成功,删除实体保存一次图档,进入下一步4偏置工艺面用大致偏移命令偏移Z向-60.-50和60的三个面。

下面是操作截图:三个偏置的面如图所示5凸模本体的制作把12层设置为工作层,其它层关闭。

投影分模线到XY平面如图用分模线拉伸实体上下各500mm 如图:把11层设置为可选用工艺面把刚拉伸的实体上部分裁减掉如图:把得到的实体移动到62层。

然后用分模线拉伸一个上下各500mm,里外分别10mm 的实体环如图:用向Z方向偏置-50mm的面裁减掉这个体的上部分如图:把所得到的实体移动到62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inking In Other People‘S Speeches,Growing Up In Your Own Story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轿车门里板拉延模 Draw die for lnner Door car
端头设计
通用结构设计
通用结构设计
通用结构设计
压板槽的设计
压板槽的结构尺寸
压板槽的设计
压板槽与加强筋的最小间距
压板槽的设计
压板槽靠近端头的设计
压板槽的设计
压板槽靠近端头的设计
起重
插销式吊耳(QM1503-93) 铸入式翻转套 铸造式起重棒 铸入式起重棒(QM1501-93)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Thank You
在别人的演说中思考,在自己的故事里成长
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讲 稿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材工系 李芳华
第四章 拉延模设计
第四章 拉延模设计
第四章 拉延模设计-6
通用结构设计
通用结构设计
模具标识 端头结构设计 压板槽 起重
模具标识
表面涂装要求
重型卡车顶盖拉延模 Draw die of Roof for truck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