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古诗文赏析 周邦彦《点绛唇 伤感》原文、译文及赏析(通用)

合集下载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点绛唇·波上清风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古诗简介《点绛唇·波上清风》是北宋词人魏夫人创作的文学作品。

这是一首表现人生聚散匆匆的憾恨之情的词。

上片写清风、明月、画船,这些本来应该是费心悦目的。

但是,词人所面对的却是难堪的别离。

周围的景物虽清新秀丽,纠缠主人公的愁思却拂之不去。

下片就转为直接的愁绪抒发,将人生不如意时的愁苦含蓄委婉地表达了出来。

整首词用语恰当,语意清新,含蓄隽永,是一首难得的佳作。

翻译/译文水上清风徐徐波平浪静,在画船上宴饮话别好友,直到天色傍晚归来之后,日间酒意渐消离恨涌心头。

独自凭栏远望很久很久。

人生欢聚离散来去匆匆,这种离愁别恨年年都有,人人都不堪重回首。

天边云烟迷茫稀疏杨柳,隐隐传来声声芜城更漏。

注释1、画船:装饰华丽的游船。

2、残酒:指残留的醉意。

3、独自凭栏久:一个人依凭着栏杆站了很长时间。

4、聚:团聚、相聚。

5、散:离散、分手。

6、回首:回顾、回忆。

7、隐隐:隐约。

8、芜(wú)城:即广陵城,今江苏扬州。

曾在战乱中荒芜,鲍照为之作《芜城赋》,故称芜城。

这里指游人所去的地方。

9、漏:指更漏,古代的报时器。

赏析/鉴赏词的上片由景物引出人物。

清风拂过水面,明月泻下银辉,鳞鳞微浪闪动着光波,月夜恬静、皎洁、优美。

此刻,一只装饰华美的小船荡离江岸,驶向迷茫的远方,一个女郎凭依着楼头的栏杆,借着朦胧的月色,凝神目送那渐渐消失在夜空中的一叶轻舟。

江波、清风、明月、画船,开端并列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就构成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

值此良宵美景,与意中人联袂共赏,该是何等快意惬怀;然而,其人竟登舟飘然远去,“良辰好景虚设”,令人黯然神伤。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之下,突然接上“人归后”,这三字,使意脉陡转,气氛骤变,顿时给主人公带来了无限的寥落和空虚。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周邦彦《点绛唇伤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周邦彦《点绛唇伤感》原文、译文及赏析

点绛唇·伤感点绛唇·伤感周邦彦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周邦彦年轻时曾客游苏州,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

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

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去拜访岳楚云时,她已嫁与他人。

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事后,当岳楚云读到这首词时,被感动得数日泪流不止。

赏析“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原文、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原文、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出自宋代周邦彦的《点绛唇·伤感》原文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

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

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

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

格律谨严。

语言典丽精雅。

长调尤善铺叙。

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

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有《清真集》传世。

创作背景:周邦彦年轻时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

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

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她已嫁与他人。

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译文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衣袂(mèi):衣袖。

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赏析“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原文及翻译赏析1点绛唇·试灯夜初晴卷尽愁云,素娥临夜新梳洗。

暗尘不起,酥润凌波地。

辇路重来,仿佛灯前事。

情如水。

小楼熏被,春梦笙歌里。

古诗简介《点绛唇·试灯夜初晴》是宋代词人吴文英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抒写灯夜感旧之情,抒发了一种淡淡的忧愁。

上片着意写试灯之夜的景色,愁云卷尽,月明如洗,以拟人手法,描摹精巧传神;下片写辇路笙歌,回首旧游,恍如梦境,无限感伤。

全词意境清新,端丽温厚,颇具特色。

翻译/译文天上的乌云都被风吹走了,刚下过雨时天空姣洁的明月,就像刚刚梳洗的嫦娥一样光彩照人。

街上没有一点飞尘,在光润如如酥的大地上,往来着身姿轻盈的美丽女子。

如今又生回到京都,当年赏灯的情景好像就在眼前,当时的你柔情似水,而今一切都随风飘散,你不知身在何方,作者只好带着对往事的无限追忆,走上小楼独自拥着香被,听着窗外的笙歌入眠,希望能在梦中出现当年与你一起赏灯的情景。

注释⑴点绛唇:词牌名。

《词谱》以冯延巳词为正体。

双调四十一字。

前片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后片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

⑵试灯夜:元宵节为灯节,前一夜为试灯夜。

元宵节前,有“试灯”,宋俗,农历十二月下旬即开始试灯,直至正月十四日。

⑶素娥:以月宫仙女“素娥”(即嫦娥)代指月亮,⑷凌波地:靓装舞女行经的街道。

凌波,原本是形容洛神亭亭玉立的姿态,后来借指身材姣好、步履轻盈的年青女子。

《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⑸辇路:帝王车驾经行之路,这里指京城繁华的大街。

⑹灯前事:即赏灯往事。

赏析/鉴赏此词写灯节之事,但词人并未由正面起笔描绘灯市盛况,而是以试灯夜的景象作陪衬,用怅惘的笔调抒发自己逢佳节而倍觉神伤的落寞情怀,虽只寥寥数语,却写得纡徐顿挫,舒卷自如,从而委婉地道出内心的万千感慨。

上片“卷尽”两句,写试灯日遇雨,而入夜雨收云散,天青月朗;以月宫仙女“素娥”代指月亮,即以“新梳洗”形况月色明净,比拟浑成,三字兼带出“雨后”之意。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

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点绛唇·感兴》是宋代词人王禹偁传世的唯一词作。

《点绛唇·感兴》以清丽的笔触、沉郁而高旷的格调,即事即目,描绘了江南水乡的风物景色,并通过描绘江南雨景,寄寓了作者积极用世、渴望有所作为的政治理想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

今天店铺为你精心整理了《点绛唇·感兴》原文及翻译赏析,希望你喜欢。

《点绛唇·感兴》原文王禹偁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②。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③,遥认行如缀④。

平生事,此时凝睇⑤,谁会凭阑意?《点绛唇·感兴》注释① 感兴:有感而咏。

② 江南句:南朝齐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

” ③ 征鸿:迁徙的大雁。

④ 行:雁行。

缀:连结。

⑤ 凝睇(dì):注视。

《点绛唇·感兴》翻译沉沉阴云,绵绵雨丝,有多少愁意凝滞。

可眼下的江南大地,仍不改清丽的风姿。

看一缕袅袅的炊烟,探出了水村渔市。

天边有南下的大雁飞至,遥遥辨认,一行雁字接着一行雁字。

回首平生,几多往事。

此刻登楼凝神远视,有谁理解我凭栏的心思?《点绛唇·感兴》赏析词作于长洲(今江苏苏州)知县任上。

起首两句,是作者面对水乡景色的感受。

“雨恨云愁”,交织着词人的心理反应,虽然天色阴阴欲雨,却未能影响江南风物的魅力,隐示了作者在客愁中仍存慰藉希冀的心情。

以下两句,细写眼前的所见,应合“佳丽”,但“一缕孤烟细”,也描现了幽邃人稀的孤寂氛围。

下片接写对“天极征鸿”的眺望,一个“遥”字,既带有空间的浩邈感,也含有久久注目的时间意味。

诚如李白所言,“举手指飞鸿,此情难具论”(《送裴十八归嵩山》),征鸿在古人心目中会引起羁旅、时令以至事业行藏等种种感想,于是带出结末的自伤不遇的喟叹。

词人将“平生事”闪现于一时的凝睇之中,悲怅之情溢于言表。

在宋初艳词风行的词坛上,这首小令自抒怀抱,沉郁清旷,为词境的开拓作了导夫先路的贡献。

《点绛唇·感兴》作者简介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巨野(今属山东)人。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5篇《点绛唇》原文及赏析1原文:云透斜阳,半楼红影明窗户。

暮山无数。

归雁愁还去。

十里平芜,花远重重树。

空凝伫。

故人何处。

可惜春将暮。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春景的描写,抒发作者怀人的情思。

上片写景。

斜阳穿窗,暮山归雁,已经是黄昏的时候了。

下片写惜春怀人之情。

平芜远望,树木重重,春色将暮,故人何在?宛转细腻地透露了无限怀念之情。

全词清新幽雅,委婉多姿。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2原文:高柳蝉嘶,采菱歌断秋风起。

晚云如髻。

湖上山横翠。

帘卷西楼,过雨凉生袂。

天如水。

画楼十二。

有个人同倚。

诗词赏析:这首词通过初秋景物的描写,委婉含蓄地表露了怀人之情。

上片写景。

高柳蝉嘶,湖山横翠。

秋风菱歌,晚云如髻。

一派清秋景色。

下片抒情。

帘卷西楼,雨后生凉,独自倚栏,益增怀人秋思。

全词构思清新,秀媚有致。

《点绛唇》原文及赏析3原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

数峰清苦。

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

今何许。

凭阑怀古。

残柳参差舞。

赏析姜夔论诗有四素:气象、体面、血脉、韵度。

对四者的要求且是“气象欲其浑厚”、“体面欲其宏大”、“血脉欲其贯通”、“韵度欲其飘逸”。

虽是论诗之语,移之于词,也甚贴切。

读此词,知其所言非虚。

此词之意境,呈为一宇宙。

上片之境,乃词人俯仰天地之境。

“燕雁无心”。

燕念平声(yān 烟),北地也。

燕雁即北来之雁。

时值冬天,正是燕雁南飞的时节。

陆龟蒙咏北雁之诗甚多,如《孤雁》:“我生天地间,独作南宾雁。

”《归雁》:“北走南征象我曹,天涯迢递翼应劳。

”《京口》:“雁频辞蓟北。

”《金陵道》:“北雁行行直。

”《雁》:“南北路何长。

”白石诗词亦多咏雁,诗如《雁图》、《除夜》,词如《浣溪沙》及此词。

可能与他多年居无定所,浪迹江湖的感受及对龟蒙的万分心仪有关。

劈头写入空中之燕雁,正是暗喻飘泊之人生。

无心即无机心,犹言纯任天然。

点出燕雁随季节而飞之无心,则又喻示自己性情之纯任天然。

此亦化用龟蒙诗意。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

《点绛唇》全词翻译赏析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译文] 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渔村上空袅袅升起。

[出自] 北宋王禹偁《点绛唇》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

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释:佳丽:指景色秀美。

谢朓《入朝曲》:“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 孤烟:炊烟。

行(音“航”)如缀:排成行的大雁,一只接一只,如同缀在一起。

凝睇:凝视。

睇:斜视的样子。

会:理解。

译文1:细雨蒙蒙,云雾弥漫,使人顿生愁意。

这江南景色,却依旧是那么秀美佳丽。

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袅袅,冉冉腾起。

天边鸿雁,远远看去,一行行飞过,排列整齐。

想起平生遭遇,此时禁不住注目凝视。

面对振翼搏击长空的万里征鸿,谁能理解我凭栏远眺的心意!译文2:阴雨浓云令人添恨生愁,这江南的秀美风光依旧被称为天下的佳丽之地。

傍水的村庄繁华的渔市,一缕炊烟袅袅升起在村落里。

天边的鸿雁向远方急飞,遥望整齐的雁行连缀在一起。

回顾一生经历,此时凝神注视着万里征鸿,谁能知道这凭栏望远的心意。

译文3:绵绵细雨恨意难消,灰色的云块彷佛郁结着层层愁闷,但江南的景色依旧美丽。

(在濛濛的雨幕中)村落渔市点缀在湖边水畔,一缕淡淡的炊烟从村落上空袅袅升起。

水天相连的远处,一行大雁,首尾相连,款款而飞,从远处辨明像是连在一起飞行。

想到了男儿一生的事业(事业:官职和抱负),此时此刻(我)双眼凝视(恨不能像天边的征鸿一样,施展双臂尽情飞翔),却是没有人能领会我凭阑远眺的心情!赏析:这首词以清丽的笔触,描绘了江南雨景,含蓄地表达了用世的抱负和不被人理解的孤独愁闷。

借景抒情,缘情写景是诗词惯用的手法。

景是外部的客观存在,并不具备人的感情。

但在词人眼里,客观景物往往染上强烈的感情色彩。

此即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所谓“以我观物”,使“物皆著我之色彩”。

本词劈头一句“雨恨云愁”即是主观感觉的强烈外射。

云、雨哪有什么喜怒哀乐,但词人觉得,那江南的雨,绵绵不尽,分明是恨意难消;那灰色的云块,层层堆积,分明是郁积着愁闷。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

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点绛唇·新月娟娟原文翻译及赏析原文:点绛唇·新月娟娟[宋代]汪藻新月娟娟,夜寒江静山衔斗。

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

好个霜天,闲却传杯手。

君知否?乱鸦啼后,归兴浓于酒。

译文及注释: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他本来就心事重重,床上不能成眠,于是披衣而起,想有所排遣。

“搔首”是思考问题时习惯的动作,此处这两个字形象地写出他情绪不平静。

结句“梅影横窗瘦”,静中见动,要月影西斜才看得出梅影横窗。

“瘦”字刻画出梅花的丰姿。

下片转向抒情。

严冬的打霜天气,本来正是饮酒驱寒的好时光,可是却没有饮酒的兴致。

“传杯”是传递酒杯而饮以助酒兴,多是宴会中进行,不是独饮或对饮。

此处“闲却传杯会了。

联系词人身世,可知此时他正被迫迁调,官场失意时。

末二句,作者”归兴“之萌生是由于”乱鸦啼后“,并且这番思归的意念比霜天思酒之兴还浓,可见他已非常厌倦宦海生涯。

鸦前冠以”乱“,足见鸦之多,聒噪之甚。

赏析:冬夜,天上一弯新月,地下江静无声,山头北斗横斜。

词人睡不着,看着映在窗纸上的.梅树的影子,且搔首且静思。

霜天何以好?好在接到调令,再用不出席官场的宴会、传杯应酬了。

好在不用理会小人们的谣言中伤,就权当它乱鸦聒噪一阵罢了。

好在赴任之前,可以归家探视亲人了。

上片首两句写景,勾出一幅新月江山图:一弯秀媚的新月,被群星簇拥,山顶与星斗相连;月光照耀下,江流澄静,听不到波声。

这两句是作者中夜起来遥望所见,倒置前,写的是静的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点绛唇·伤感
点绛唇·伤感
周邦彦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

寸书不寄。

鱼浪空千里。

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愁无际。

旧时衣袂。

犹有东门泪。

译文
我像那“辽东鹤”,离开多年之后,终于又归来了。

这熟悉而又生疏的故乡,有多少能勾起我伤感落泪的地方。

都说鱼能传书,可是江波空自千里长流,这些年我们竞未通过一封信。

如今物是人非,我只能通过她的妹妹代我转达凄凉的心情。

不知道这哀愁何处才是尽头?我只记得:旧日的衣袖上,还留着她在东门送别我时滴落的泪水。

注释
①辽鹤:《搜神后记》载,辽东人丁令威外出学道多年,后化鹤归乡,徘徊于空中,歌日:“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

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累累?”后常用以指重游旧地之人。

②鱼浪:刘向《列仙传》载。

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此处反用其意,说恋人没有寄书,自己空等了千里外恋人的消息。

③桃根:东晋王献之为其妾桃叶作《桃叶敢》三首,其二有句;“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挑根。

”桃根为桃叶之妹。

以下句意为旧地重游时,不见恋人,却遇其妹,尽诉衷肠。

④衣袂(mèi):衣袖。

⑤东门:泛指离别之地。

句意为衣袖上仍有当年的泪痕。

创作背景
周邦彦年轻时曾客游苏州,与苏州歌伎岳楚云交往甚密。

后来周邦彦离开苏州回到京师,但对其情意却丝毫未减。

当词人再次回到苏州,去拜访岳楚云时,她已嫁与他人。

几天之后,周邦彦参加苏州太守蔡峦的宴会时,见到了岳楚云的妹妹,于是词人便创作了这首《点绛唇·伤感》来表达自己的无尽相思之情。

事后,当岳楚云读到这首词时,被感动得数日泪流不止。

赏析
“辽鹤归来,故乡多少伤心地”,起首二句以比兴发端。

将自己比作离家千年的辽东鹤,一旦飞回故乡,事事处处都引起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触发起无限伤感的情怀,“辽鹤”用的是《搜神后记》中丁令威的故事。

”“故乡多少伤心地”,《夷坚二志》作“故人多少伤心事。


“寸书不寄,鱼浪空千里”两句。

暗用典故。

刘向《列仙传》载:“陵阳子明钓得白鱼,腹中有书。

“又,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有句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这里化用旧典,补叙别后多年了无音们。

上句似先写对方不寄书,实足从巳方感觉而后得知。

下句直说自己久盼情状。

盼而“空”是结果”久盼的全过程,便从这个“空”字透露出来,从这个“空”,才回过头来察觉了本是由于对方的“寸书不寄”。

词意平实,却蕴思细致,深有韵味。

过片又回到眼前,“凭仗桃根,说与凄凉意”。

人事变迁,信音辽邈,重来旧处,不见伊人,欲诉无由。

东晋王献之有《桃叶歌》三首,其二云:“桃叶复桃叶,桃叶连桃根。

桃叶,献之爱妾名,其妹名桃根。

姊妹连枝,凭她说与,作者用比曲说如此虽隔一层,也是有死胜无了。

“凄凉意”,《夷坚三志》作“相思意”。

“凄凉”也好,“相思”也好,都是指多年积蓄未了情。

“凄凉”二字似乎表达得更深一些。

有此二字,亦足以道出满腔幽情了。

结尾“愁无际”三字,包含了别来至今,荡漾在自己心中的无尽的悲感。

“旧时衣袂,犹有东门泪”写黯然销魂之意,将情感推向极致。

词人看到她的旧时衣物至今犹在,内心情感无法抑制,除了泫然泪下之外,再也说不出任何话语。

古乐府《东门行》曰:“出东门,不顾归。

“”东门”在古典文学中是带有浓厚悲伤色彩和感伤意蕴的送别之所,被赋予“一去不返”的定性。

词人在这里化用,足以体现他仿佛认命一般,对于那些离去的人和事不抱任何希冀与期待了。

这首词直抒胸臆,虽淡淡写来,亦有深情无限。

全篇章法多变,摇曳生姿,起承转合,各具其妙。

最妙处当是结句,触物生情,遥应篇首,既绾合全篇,又点透题旨,有语淡情深之余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