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合集下载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瞳孔调节
直径可变动于:1.5-8.0mm
(1)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
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近物→视神经→中脑正中核→动眼神 经→瞳孔缩小。
(2)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视网膜光
照强度而变化的反射。 弱光→扩大,保证清晰成像 强光→缩小,保护视网膜 互感性对光反射:光照一侧,两侧瞳孔同 时缩小的反射。




2.视野:单眼固定注视前方一点所能看到 的空间范围 白红绿,颞侧鼻侧,下上


3.明暗适应 明适应: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光亮, 不能看清物体,片刻之后恢复视觉. 机制: 大量视紫红质在亮光处迅速分解
暗适应:亮处进暗处,一段时间后能看清物体. 机制: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合成,视紫红质合成.
1.近视(my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远处物体发出 的平行光线被聚焦在视网膜前方,因而在视网膜上 形成模糊的图像。 近视眼的近点和远点都移近。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hyperopia)
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或折光系 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所致。 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的远,看远物、看近物 都需要调节。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反射过程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弹性↓→老花眼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 肌痉挛→近视
意义:看近物时的起主要调节作用 调节能力:近点-调节后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影响因素:年龄
年龄 近点 8岁 8.6cm 20岁 10.4cm 60岁 83.3cm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蓝光敏感的视色素 。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09感觉器官的功能5学时

09感觉器官的功能5学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Sense organs
我们如何认识世 界?
我们的知识又是怎样得到的?
这一切均始于我们的感觉!
• 当物体的这些个别属性作用于你的感官 时,你所产生的最初的心理过程,就是 感觉; • 感觉是人认识客观世界的开始,只有通 过感觉才能获得关于客观世界的一切知 识。 • 客观世界是感觉的源泉,感觉是对客观 世界的反映。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感觉 的解释。
与视觉有关的某些现象
(一)视力或视敏度
(二)暗适应与明适应
visual acuity:
dark adaptation and light adaptation
(三)视野 visual field: (四)视后像与融合现象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 视力/视敏度 Visual acuity
眼对物体细小结构的分辨能力,也即眼所能分辨两 点间的最小距离。
– 视杆系统普遍存在会聚现象,故分辨能力差,但弱刺激可以总和;视锥细胞低会聚, 多单线联系,分辨力强
– 白天活动的以视锥为主,如鸽、鸡;夜晚活动的只有视杆无视锥,如猫头鹰
– 视杆细胞只有一种色素,无色觉;视锥细胞有三种,有色觉
(三)视杆系统的感光换能机制
外段超微结构:
外段呈圆盘状重叠成层
(视盘), 感光色素镶嵌在盘膜中 是光-电转换产生感受 器电位的关键部位。 产生的感受器 电位以电紧张方式 扩布到终足。
EYE
视觉功能:
• 远近不同的物体如何成像在视网膜上? • 视网膜如何对物象进行换能和编码?
角膜 cornea
折光系统 晶状体 aqueous humor 玻璃体 crystalline lens 房水 vitreous humor 视锥视杆 rods ,cones 感光系统 双极细胞 bipolar cell 神经节细胞 ganglion cell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感觉器官的功能

感觉器官的功能
半规管
•功能
产生头部空间位置觉 身体的运动觉
前庭器官
前 椭圆囊 庭 球囊
半 前半规管 规 水平半规管 管 后半规管
腔内充满内淋巴
椭圆囊和球囊的壁上有囊斑 囊斑中有感受性毛细胞 适宜刺激是耳石的重力及直线正负加速运动
半规管上有壶腹 壶腹内有壶腹脊 壶腹脊内毛细胞 适宜刺激为旋转变速运动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毛细胞
行光线)
来自6m以 内的光线
①视远物(>6m),不需调节可清晰成像 ②视近物(<6m) ,不调节则视网膜上成像模糊.
•折光率为60D •晶状体调节能力最强
3.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特 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眼 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二)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上侧小 •受面部结构影响
颞侧、下侧大
•颜色不同视野不同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定义:由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
视觉逐渐提高恢复的过程。 •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
•视觉功能由视锥系统转为视杆系统。 2.明适应: •定义: 由暗处进入明亮环境,视觉
2.分类
(二)感觉器官(sense organ):
1.概念:由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及其附属结构构成的复杂感受装置。
2.重要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器官等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现象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底膜的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
mV 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
,该处膜
内外的电位差只有
mV 左右。
50.前庭器官包括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


51.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是
,壶腹嵴的适宜剌激是

52.味觉的感受器是
,四种基本味觉是指
3
n
61.视近物时使之成像聚集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C.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变小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6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A.睫状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B.睫状肌放松,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C.睫状肌和虹膜环形肌均放松,瞳孔散大 D.睫状肌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E.睫状肌舒张,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平时处于
,当吞咽或呵欠时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

。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
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
的振动,最终引起
振动的
传导途径。
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
63.眼的最大调节能力由下列哪项表示? A.瞳孔缩小的程度 B.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C.晶状体曲率半径的变化 D.视网膜像的大小 E.视角的大小
64.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音器电位
听神经产 生动作电位
• 听毛剪切运动:
安 静 时
基 底 膜 振 动
2.耳蜗对声音的初步分析
•基底膜的振动是以行波 的方式进行的。即振动最 先发生在基底膜的底部以 波浪的方式向蜗顶传播。
•声波的频率不同,行波 在基底膜上传播的远近 及产生最大振幅(共振) 部位不同。
•高频声波靠近蜗底而低 频在蜗顶出现最大振幅.
三、椭圆囊和球囊的功能
•感受装置:囊斑 感受直线变速运动
•功能: 头部运动觉
椭圆囊:水平方 向直线变速运动
球囊:垂直方向 直线变速运动
位砂膜
毛细胞
椭圆囊
球囊
姿势反射
四、前庭反应 内脏反应
眼震颤
(一)姿势反射
直线变速运动 刺激囊斑 旋转变速运动 刺激壶腹嵴
反射
维持平衡
颈、躯干、 四肢等肌紧 张度改变
视近物时眼的调节 瞳孔缩小
双眼球汇聚
1.晶状体调节
(1)调节过程
近距离视物 模糊图象 视皮层 中脑正中核
节后纤维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副交 感节前纤维兴奋
睫状体环形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弹性变凸 折光能力↑ 形成清晰图像
睫睫状状肌体
环形肌
悬纵韧行带肌
晶状体
悬韧带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晶状体的调节示意图 (2)调节能力大小用近点 (near point of vision)表示
2.分类
(二)感觉器官(sense organ):
1.概念:由结构和功能上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 及其附属结构构成的复杂感受装置。
2.重要感觉器官---眼、耳、前庭器官等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 换能作用 编码功能 适应象(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一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称该感 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The Function of Sensory Organs)
感觉: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内外环境刺激 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传入神经 大脑皮层
感觉 是适应环境的产物
第一节 概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一)感受器(receptor)
1.定义: 分布于机体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 感受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1.定义:
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觉器时, 感觉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频率逐渐下降的现 象,称感受器的适应(adaptation)。
2.分类 •快适应
如:触觉、嗅觉感受器; 有利于及时接受新的刺激。
•慢适应
如:肌梭、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利于对某些功能状态进行持续的 监测和及时调整。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眼---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 •人脑所获信息中, 70%以上来自视觉
•眼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称为近点 •近点与晶状体的弹性有关 •随年龄↑,晶状体弹性↓→眼调节能 力↓→近点远移. •(40多岁后)近点明显远移, 称为老视(花眼),用
凸透镜 矫正。
近点:
眼作最大调节时能看清的最近物体的距离。
年龄 10岁 20岁 近点 8.3cm 10.8cm
60岁 80cm
形成一杠杆,传递声波,减幅增压。 4.咽鼓管:
平衡鼓室与大气之间的压力,维持鼓膜 的正常位置、形状及振动性。
•中耳的主要功能
①传音 ②使声波的振幅减 小,压强增大。 (减幅,增压)
鼓膜和听骨链增压减幅效应 •鼓膜有效振动面积55mm2 卵圆窗面积3.2mm2 两者为18.6 :1, 增压18.6倍 。
•折光率为60D •晶状体调节能力最强
3.简化眼(reduced eye)
是一个假想的模型。其光学参数和其他 特征与正常眼等值。简化眼和正常安静时的 眼一样,正好能使平行光线聚集在视网膜上。
ab(物像大小)
bn(物像到节点中离)
AB(实物大小 )
=
Bn(实物到节点距离)
(二)眼的调节
晶状体变凸(为主)
使双眼视近物时成像于两眼 视网膜对称点上,避免复视。
(三)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
由于折光系统或眼球形态异常,在安静状态
下平行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这种现象称为
折光异常。
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
1. 近视
•原因:
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角膜 或晶状体曲度过大,使折光力 过强,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 前, 视物不清。
VitA缺乏 视紫红质合成减少
夜盲症

2.换能基本过程
光 感光细胞 视黄醛、视蛋白变构 信号传导 Na+内流减少 超极化感受器电位 视神经产生AP
(三)视锥细胞的感光原理与色觉 1.原理
光线 视锥细胞外段
视锥色素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
神经节细胞动作电位
2.视锥细胞色觉形成
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中含有三种视锥细胞,即红、绿、 蓝视锥细胞,对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三种细胞以 不同的比例兴奋,产生不同的反应,从而产生色觉。
•内耳的基本结构
①内耳包括耳蜗和前庭器官。
②耳蜗是骨质管道旋转
2
1 2
~2
3 4
周。
③前庭膜、基底膜将其分为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④声音感受器为基底膜上螺旋器内的毛细胞。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感音换能的关键是基底膜振动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前庭窗
基底膜振动 蜗管内淋巴 前庭阶外淋巴
毛细胞与盖 毛细胞听 膜位置改变 毛弯曲偏转
•组成
视锥细胞
双极细胞 视神经节细胞
单线联系 •主要分布视网膜中央,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胞 •对光敏感性低 •分辨能力高(视敏度高)
•有色觉(能分辨颜色)
视红质 •感光色素 视蓝质
视绿质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原理
原理:光化学反应的发生
感光细胞
光线
照 射
感光色素
产生
光化学反应
生物电
1.视杆细胞光化学反应
色素上皮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光感受器细胞
双极细胞
•主要细胞层次
视神经节细胞
色素细胞层
光线
感光细胞层
双极细胞层 神经节细胞层
视网膜
神经冲动 视神经
•生理盲点
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处无感光细胞, 在视野中形成生理性盲点。
眼轴
视神经 生乳理头盲凹点
盲点测定:
• 将头置于屏幕正前方20~30cm处; • 闭上左眼; •用右眼盯着圆形图案; •十字图形会在某个位置消失
• 最大可听阈:当声音强度在听阈以上继续增加, 当强度增加到某一限度时,它引 起的将不单是听 觉,还引起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 为最大可听阈。
•听域:由于每一个声波振动频率都有其自己的听 阈和最大可听阈,将所能听到的不同频率声音的 听阈连成曲线和最大可听阈连成曲线,这两条曲 线之间的面积称为听域。
(二)视野
•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所 能看到的范围。
鼻侧、上侧小 •受面部结构影响
颞侧、下侧大
•颜色不同视野不同 白色兰色红色绿色
(三)暗适应与明适应
1.暗适应: •定义:由明亮环境突然进入暗处,
视觉逐渐提高恢复的过程。 •主要决定于视杆细胞的视紫红质。
•视觉功能由视锥系统转为视杆系统。 2.明适应: •定义: 由暗处进入明亮环境,视觉
二、外耳和中耳功能
(一)外耳的功能
1.外耳的组成及其功能
(1)耳 廓收:集声波,探究声源
(2)外耳道: 传导声波;
外耳
内耳
加强声波(共鸣腔作用)
中耳
(二)中耳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主要结构及功能 1.鼓膜: (1)如实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骨链。 (2)产生传递的增压效应。
2.鼓室: 由鼓室内空气振动可把声波传入内耳。 3.听骨链:
逐渐恢复正常的过程。 •视紫红质迅速分解 •视觉功能由视杆系统转为视锥系统
(四)双眼视觉
1.双眼视觉 双眼同时看一物体 的视觉.
2.优点 弥补盲点的存在 扩大视野 产生立体视觉
第三节 听觉器官
•耳是听觉器官,也是位置和平衡器官
半规管
卵圆窗 圆窗
壶腹 椭圆囊 球囊
耳蜗
一、听阈与听域
•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通常用听域 表示, 20~20000Hz。 •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能引起听觉 的 最小振动强度。
•锤骨柄(长臂)与砧 骨突(短臂)比3:1,增 压1.3倍。
•总增压 18.6×1.3=24倍 18.6
1.0 1.3
1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正常途径)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内耳
鼓室空 气振动
圆窗膜
骨导
2.骨传导

声波
颅骨振动 内耳
气导
耳聋的测定
任内氏试验 韦伯氏试验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如:
以4:1:0兴奋
红、绿、蓝 以2:8:1兴奋
视锥细胞 以4:1:15兴奋
红色感觉 绿色感觉 蓝色感觉
以1:1:1兴奋
白色感觉
正常 红色盲 绿色盲 蓝色盲
色盲 color blindnes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