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全册)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教案第一课时教学计划课题聆听《东方升起月亮》课型欣赏课时 1《茉莉花》是最早传到外国的一首中国民歌。
1840年,英国首任驻华大使的秘书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在他所写的《中国旅行》一书中记录了教材这首民歌,书中特别提到《茉莉花》。
由于《中国旅行》的巨大影响,186分析 4年至1937年间,欧美出版的多种歌曲选本和音乐史著述里,都引用了《茉莉花》从此,在国外就把它作为中国民歌的典范广泛传播。
六年级的学生由于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体验、学情感受与探索创造活动的能力也进一步增强,所以在教学中应多引导学生对分析音乐的整体感受为主。
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来吸引学生。
1、通过欣赏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
教学 2、在欣赏《东边升起月亮》中引发学生自豪感,从而更加认真的去感受歌目标曲的优美。
3、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教学重点:欣赏并哼唱歌剧《图兰朵》中的《东边升起月亮》,能说出它与哪首《茉莉花》的旋律相似。
重点教学难点:通过欣赏歌曲《东边升起月亮》对我国的民族音乐有更深入的难点了解,进一步喜爱中国民歌。
通过故事了解歌剧内容,在课件的帮助下让学生知道歌剧《图兰朵》教学的音乐背景。
通过音响的聆听感受曲调与中国歌曲《茉莉花》相同,并了策略解情绪和速度的不同。
真正感受到《东方升起月亮》给我们带来的不同魅力。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想课前补改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学生准备上课,唱上课问好歌。
二、导入新课师: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1、播放第一张幻灯片学生边看课件边师: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沙听故事。
漠中的楼兰国有一位公主,名叫图兰朵,很美丽动人,但也很残酷。
据说她给来自各国的求婚者提了个条件,能回答出她提的三个问题,就可以娶她,并赢得皇位,但如果答不出,就得被砍头。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美版

最新人音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完美版听老师唱一遍。
这首歌的速度是怎样的?这首歌的情绪是怎样的?板书:稍慢深情 3、模唱歌曲旋律。
这首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下面我们用“nu”音来哼唱这首歌曲的旋律。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这首歌曲不仅旋律美,歌词也很深情感人,请大家带着对妈妈的爱有感情地把歌词朗读一遍。
歌曲分为两个乐段。
第一乐段,叙述了小时候,母子生活的感人画面;第二乐段,抒发了儿女对妈妈的感激之情、依恋之情。
板书:第一乐段,叙述;第二乐段,抒情 5、教师指导唱歌词。
6、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
五、歌曲处理,情感挖掘。
1、歌曲的处理。
这首歌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怎么样才能够把这首歌唱好呢?第一,要唱得稍慢。
第二,要注意强弱的变化,歌曲的第一乐段是叙事,声音要唱弱一点;第二乐段是抒情,声音要唱强一点。
2、用多种形式进行合唱练习,老师指挥。
指导学生用右手做一些动作来表达歌词的含义。
六、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送祝福。
老师被你们的歌声感动了,你们唱出了对妈妈浓浓的爱,唱出了对妈妈美好的祝福。
如果请你送给妈妈一句深情的话,你会说什么呢?第6 页共 38 页2、师生游戏。
今天我们又学会了一首歌颂妈妈的歌曲——《妈妈格桑拉》,其实歌颂妈妈的歌曲很多很多,同学们!你们还知道哪些赞美妈妈的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下面三首歌,看谁先听出它们的歌名。
七、结束。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会了藏族歌曲《妈妈格桑拉》,在同学们的歌声里重温了妈妈的爱,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妈妈,把祝福都唱进歌里,送给天下所有的妈妈!祝天下所有的妈妈都永远幸福、平安!第3课时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常规练习。
1、发声练习。
2、节奏和视唱练习。
3、复习歌曲《妈妈格桑拉》。
三、导入:课前播放广西歌手唐佩珠原唱的《赶圩归来啊哩哩》。
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首歌曲的曲名?这位歌手是哪里人,叫什么名字?引出以下过渡语。
广西是多民族的居住地,各民族能歌喜舞,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多姿多彩的民间文化艺术,蕴藏着丰富的文化资源。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完整版本)

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上册音乐精品教案(最新修订完整版本)目录第1课芬芳茉莉《茉莉花》教学设计《茉莉花》教学设计欣赏《东边升起月亮》教学设计第2课悠扬民歌《小河淌水》教学设计聆听《小河淌水》/《迪克西岛》教学设计《妈妈格桑拉》教学设计《赶圩归来啊哩哩》教学设计第3课美丽童话学唱《木偶兵进行曲》、聆听《波斯市场》教学设计《木偶兵进行曲》教学设计学唱《月亮姐姐快下来》教学设计《魔法师的弟子》教学设计第4课京腔京韵《京剧唱腔连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教学设计《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教学设计《校园小戏迷》教学设计第5课赞美的心《五彩缤纷的大地》教学设计学唱《今天是你的生日》《龙的传人》教学设计第6课两岸情深《丢丢铜仔》教学设计《半屏山》教学设计《阿里山的姑娘》教学设计第7课七色光彩《木星——欢乐使者(片段)》教学设计《日出》教学设计《七色光》教学设计《萤火虫》教学设计(1)《萤火虫》教学设计(2)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教学计划(第一学期)一、学生情况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已经打下了扎实基础,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
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提高。
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基础差,对音乐又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
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感兴趣,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不仅自己学不好,而且影响大家的学习。
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了解秧歌、长调、短调、小调、劳动号子以及中国民歌、外国民歌的相关知识2、能力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歌曲,会用正确的口形,呼吸及连音、断音的演唱方法演唱,会二部合唱,做到声部间的和谐,均衡,看得懂简单的指挥手势。
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案-《今天是你的生日》-人音版

-二声部合唱技巧: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其他声部协调配合,进行和谐的合唱。
-音乐表现力: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举例:
-在学习旋律时,教师需强调每个音符的准确发音,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唱出。
-在歌词学习时,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歌词的意义,如“今天是你的生日”所指代的对象是祖国,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这首歌是一首表达对祖国热爱之情的作品,它的旋律优美,歌词富有内涵。学习这首歌,有助于培养我们的爱国情怀和音乐素养。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歌词。这个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音乐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和敬意。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今天是你的生日》这首歌曲的基本概念、情感表达和二声部合唱技巧。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感受音乐的美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团队合作与沟通:在合唱练习和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5.音乐技能与素养: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培养音乐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旋律与节奏掌握:学生需熟练掌握《今天是你的生日》的旋律和节奏,包括音高、时值、强弱等基本音乐元素。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合唱练习的结果。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 妈妈格桑拉》教案

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演唱妈妈格桑拉》教案一. 教材分析《演唱妈妈格桑拉》是人音版(敬谱)音乐六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
这首歌曲是一首藏族民歌,旋律优美,歌词感人,表达了对妈妈深深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音乐基础,他们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表现欲望。
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藏族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等,同时还需要培养良好的演唱习惯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藏族音乐的特点,感受藏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技巧。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藏族音乐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2.正确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技巧。
3.音准的把握和合唱的协调。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或学生代表进行演唱示范,引导学生模仿和学习。
2.讲解法:教师讲解藏族音乐的特点和演唱技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演唱水平和技巧。
4.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合唱,培养团队意识和协调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旋律、节奏等。
2.音响设备:用于播放歌曲和录音。
3.乐器:如吉他、钢琴等,用于伴奏和演示。
4.合唱架:用于学生合唱时摆放麦克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藏族音乐的录音或演唱视频,引导学生感受藏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妈妈格桑拉》的背景、歌词和旋律,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跟唱歌曲,注意纠正学生的音准、节奏和演唱姿势等方面的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合唱,教师巡回指导,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和反馈。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尝试演唱其他藏族歌曲,提高学生的演唱技巧和音乐素养。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全册教案

学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及方法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
(三)聆听河北民歌茉莉花》
1.初听,比较与感受。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河北民歌《茉莉花》在歌词、旋律上又有什么不同?
2.再听,模唱与体验。
3.讨论,归纳与提升。通过聆听与比较、感受与体验,归纳出江苏、东北、河北地区三首不同的《茉莉花》的音乐风格。
一、组织教学
二、教学过程
聆听管弦乐《小河淌水》
1.聆听三个《小河淌水》的不同版本片段,对比它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
2.简介云南民歌《小河淌水》,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意境。
3.简单介绍歌曲。顺带回顾以前学过的云南民歌如《其多列》《猜调》等。
学生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第一乐句。
4.完整聆听乐曲《小河淌水》,引导学生从音色与器乐的表现形式上谈谈对乐曲的感受。设问:
(1)你听到乐曲有哪些乐器演奏?
(2)管弦乐队与钢琴演奏、人声演唱相比,你认为哪一种表现形式在表达歌曲的意境、感情上更细腻、更丰富?
5.简单介绍管弦乐《炎黄风情》组曲及作者鲍元恺。
6.再次完整聆听乐曲。
三、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累计(6)节
周次
3
教学时间
课题
妈妈格桑拉
第( 1)课时
课型
唱歌课
教学
目标
累计( 1 )节
周次
1
教学时间
课题
芬芳茉莉
第( 1)课时
课型
欣赏课
教学
目标
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能用一两句话说出它们在风格上的不同;能学唱三首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两句,并选择其中一首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演。
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木偶兵进行曲》教案

-歌词:理解歌词内容,正确发音,表达歌曲情感;
-曲式结构:分析歌曲的AABA形式,理解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b.了解进行曲的风格特点及其在音乐剧中的作用;
-风格特点:进行曲的节奏感、旋律的雄壮感;
-作用的戏剧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木偶兵进行曲》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进行曲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欣赏和创作音乐时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d.了解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及其创作背景;
e.通过演唱、演奏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感知与欣赏:通过聆听、分析《木偶兵进行曲》,培养学生对音乐旋律、节奏、和声等元素的感受能力,提升音乐审美素养。
2.表现与创造:引导学生学唱《木偶兵进行曲》,激发学生在演唱、演奏中的创新意识,提高音乐表现力及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践活动方面,学生们在合唱和打击乐器伴奏中,表现出较好的协调性和节奏感。但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情感表达上较为拘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多地关注学生情感的培养,引导他们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
1.针对旋律和节奏的难点,设计更多有趣、富有挑战性的练习,帮助学生熟练掌握;
2.丰富教学案例,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进行曲在音乐剧中的应用;
c.认识作曲家雅克·奥芬巴赫及其创作背景;
-了解奥芬巴赫的生平及其在音乐史上的地位;
-探讨《木偶兵进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和音乐特点。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悠扬民歌》教案

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悠扬民歌》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音乐教材第三单元《悠扬民歌》。
教学内容包括:学习歌曲《茉莉花》、《小河淌水》,欣赏歌曲《康定情歌》。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风格特点,培养对我国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茉莉花》、《小河淌水》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
2. 使学生了解我国不同地区的民歌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茉莉花》、《小河淌水》的旋律和歌词学习,以及民歌特点的分析。
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对不同地区民歌风格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音响设备、多媒体课件、黑板。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不同地区的民歌,引导学生关注民歌的风格特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悠扬民歌》。
2. 新课学习(10分钟)(1)学习歌曲《茉莉花》a. 教师演唱,学生跟唱。
b.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c. 学生分小组练习,教师指导。
(2)学习歌曲《小河淌水》a. 教师演示,学生学唱。
b. 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c. 学生分小组练习,教师指导。
3.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播放《康定情歌》,引导学生从旋律、节奏、歌词等方面分析歌曲的特点,了解康定地区的民歌风格。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进行演唱,要求注意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本节课的歌曲名称:《茉莉花》、《小河淌水》、《康定情歌》。
2. 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
3. 不同地区民歌风格简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歌,分析其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并演唱给家人听。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学习不同地区的民歌,使学生了解了我国民族音乐的丰富多彩,培养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同一首歌教学目标:一、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能够感受和表现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喜爱不同形式的歌唱祖国、歌颂友谊的歌曲。
二、聆听欣赏曲《我的祖国》和《大中国》,能够背唱歌曲的音乐主题;辨别并说出歌曲中速度和力度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与表现歌曲情感的关系;能够辨别这两首歌曲明显不同的风格。
三、能够演唱歌曲《同一首歌》,能根据感情需要同抒情的、连贯的声音或热情激动的声音进行演唱,表现歌曲的感情,并创造性地设计歌曲的演唱形式,尝试用二声部演唱此曲。
四、学习秧歌知识,创造性地为歌曲《大中国》编配秧歌舞的动作。
五、学习有关合唱知识,知道合唱的声部及各声部位置。
教学重、难点:1、继续能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2、自己设计秧歌动作。
3、学习合唱的声部及其位置。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开课:观看在《同一首歌》录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导入:让学生跟着录象中的音乐,轻声哼唱《同一首歌》,营造歌曲深情、真挚的意境。
三、学习歌曲1、跟音乐,轻声演唱歌曲。
2、老师随机指导。
3、学习二声部旋律及其演唱。
4、练习两个声部配合。
四、设计演唱形式:1、听听、唱唱《同一首歌》,讨论歌曲分成几段。
用色笔在乐谱上标出。
哪些地方要唱得亲切抒情?哪些地方要唱得热情激动?试着自己设计演唱形式。
2、表演。
第二课时一、复习《同一首歌》。
二、聆听《我的祖国》、《大中国》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旋律。
2、随录音唱歌词。
3、引导学生对比《我的祖国》两个乐段的情绪。
4、随音乐模仿指挥。
三、布置作业:课后合作找资料,了解中国秧歌的舞蹈特点,并自己学习几个动作。
第三课时一、导入,让学生各自把自己找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老师先跟着音乐,即兴表演一段秧歌舞。
三、进行合作排练。
四、全班跟着音乐进行秧歌表演。
五、分组进行展示、评价。
六、总结。
第四课时一、跟着音乐表演秧歌舞二、学习音乐知识1、结合《我的祖国》和《大中国》两首歌曲学习合唱音乐知识。
2、懂得二声部的位置。
三、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平时知道的有些有关合唱的音乐知识。
四、教师小结。
第二课草原牧歌教学目标:一、知道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的重要成员,乐于主动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欢蒙古族音乐。
二、能够根据《银杯》及《小黄鹂鸟》的情感演唱歌曲,并能背唱《银杯》;能用独唱的形式演唱《银杯》,能用二部合唱的形式演唱《小黄鹂鸟》。
三、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天堂》及《万马奔腾》,感受体验蒙古族歌曲的风格;能够辨别马头琴的音色。
四、学习并感受五声调式音阶,尝试用五声音阶进行旋律创作。
教学重、难点:1、继续训练用和谐自然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
2、学习五声调式,并进行创作。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我们平时过节都是怎么过的呀?二、学习歌曲《银杯》1、歌曲简介:它是流传在鄂尔多斯草原的一首短调民歌。
每当节日集会、招待宾客的时候,主人家便会在饮宴的过程中载歌载舞地高唱宴歌,以示对宾客的盛情。
通常,宴歌的歌词多为珍重友谊、尊老爱幼、提倡团结的格言警句。
2、聆听《银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3、请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带着学生演唱歌谱。
5、完整的演唱歌谱。
6、自由朗读歌词。
7、把歌词带进歌谱中试着演唱。
8、老师随机纠错,指导。
9、完整演唱。
三、进行音乐知识拓展活动1、让学生自由学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动作。
2、创设情境,随音乐进行蒙古族关节的情景,让学生充分体会气氛。
四、演唱《银杯》,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银杯》二、对比欣赏《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和《天堂》。
1、聆听《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要求感受其情绪、风格。
2、学生讨论、交流,并提出在音色上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女声演唱的不同之处。
3、对比聆听《天堂》,请学生思考,与上一首歌曲在风格、情绪上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指名回答,并让学生跟着音乐的第一、二乐句划旋律线再次感受。
5、再次完整聆听音乐。
三、边播放录音,边完成作业。
第三课时一、开课:1、复习蒙古族的问候语及形式。
2、谈话:我们前节课学习了蒙古长调民歌——《银杯》,那么长调与短调有什么区别呢?(请学生复习长调与短调的含义,找出不同支出),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蒙古歌曲《小黄鹂鸟》,看看它到底属于哪一种类型。
二、学习歌曲《小黄鹂鸟》1、老师范唱、初步聆听,学生感受旋律并判断它属于长调还是短调。
2、简单介绍歌曲。
3、让学生跟着录音,视唱歌谱。
4、老师伴奏,学生演唱歌谱。
5、自由朗读歌词。
6、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如何读歌词才好听。
7、把歌词带进歌谱里,试着演唱。
8、随机纠错。
9、完整演唱。
三、音乐活动1、找出《银杯》与《小黄鹂鸟》共同采用的音符。
2、即兴创作旋律。
五、老师小结。
第四课时一、观看蒙古舞蹈录象——筷子舞二、简介:筷子舞是流行在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的一种民族舞蹈。
这种舞蹈多在喜庆的节日里由男艺人做单人表演。
表演时,演员右手拿一把筷子,用半蹲的姿势边唱边跳舞。
舞动时,用筷子敲击手掌、肩部、腰部、腿部,有时还旋转着敲击地面。
通常,舞蹈的节奏会由慢到快。
总之,这种舞蹈具有节奏性强、情绪热烈欢快的特点。
三、跟着音乐,学动作。
四、随音乐舞蹈。
五、分组展示。
六、小结。
第三课多彩的美洲教学目标:一、乐于以积极的态度体验美洲、拉丁美洲音乐的民族风格,喜爱美洲、拉丁美洲的民族音乐。
二、能够演唱歌曲《拉库卡拉查》和《红河谷》,能表现两首歌曲的不同情绪,并能背唱其中的一首歌。
三、聆听《平原,我的心》和《化装舞会》,能够领会拉丁美洲音乐的鲜明民族风格和它们的节奏特点。
四、结合歌唱、欣赏活动,参与敲打节奏等创造性活动。
教学重、难点:1、歌曲《拉库卡拉查》后半拍开始的节奏特点是这首歌的重点和难点。
2、让学生领会、体验国标舞蹈的风格。
3、用和谐、统一的声音演唱二声部歌曲《红河谷》。
教学时间:四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竞猜游戏开课: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啊我要给大家猜个谜语,打一个国家的名字,给四个提示:1、它是美洲的一个国家;2、它位于伽勒比海岸边;3、他们国家最著名的舞蹈是“草帽舞”;4、著名的“玛雅”文化就是他们的印第安人发明的。
(墨西哥)二、导入:那么下面就跟着一段桑巴舞的音乐,让我们尽情的舞蹈吧。
(放《拉库卡拉查》录音)三、学习歌曲1、聆听录音,让学生感受旋律,思考“拉库卡拉查”是什么意思?2、老师简介歌曲,并解释“拉库卡拉查”的含义。
3、再次聆听录音,感受歌谱旋律。
4、跟着伴奏演唱歌谱。
5、有感情朗读歌词。
6、学习歌曲。
7、纠错。
8、有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让学生创编自己的“拉库卡拉查“。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拉库卡拉查〉〉。
二、欣赏乐曲〈〈化装舞会〉〉1、让学生说说自己心目当中的化装舞会是什么样子的。
2、初步聆听乐曲,说感受。
3、再次分部分聆听。
4、举行化装舞会(1)化装晚会将各自扮演哪些角色?学生开始分组讨论,确定自己的角色,故事情节。
有的说要扮演童话故事的人物,有的说要扮演语文书中的故事,有的说要扮演动画片中动物,有的说自己创编角色。
说着说着有的学生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表演,真让人羡慕啊!(2)、怎样打扮自己呢?用什么材料更能突出角色?有的学生用皱纹纸做衣服,把自己变成美人鱼,有的学生用塑料袋披在身上,把自己装扮成天使,有的做头饰,有的做面具,各组分工合作制作,充分体现了合作精神,看到孩子们奇思妙想,真让人高兴呀!(3)、纷纷上台表演。
孩子们穿上各种表演的服装,带上面具或头饰,扮演成各种角色,然后开始表演,你看那有的表演憨态可鞠,有的表演绘声绘色,有的组分配非常合理,行动统一,有表演,有拿道具,欢声、笑声在教室里回荡,真让人感慨啊!三、结束新课第三课时一、导入:在上课之前请同学们来聆听一首歌曲,如果听过的同学可以举手告诉老师,如果会唱的同学可以跟着一起演唱。
二、学习歌曲《红河谷》1、教师用爵士乐的风格演绎全曲,伴随竖笛吹奏激趣2、复听范唱,让学对歌曲有完整印象3、先用mu哼唱全曲4、朗读歌词5、把歌词带入乐谱6、纠错7、有感情演唱8、视唱两声部乐谱――强调歌曲弱起处整齐的进入――引导学生解决呼吸、句法及音色问题三、简单跟着录音学唱英文歌词。
四、老师小结第四课时一、复习歌曲《红河谷》二、欣赏乐曲《平原,我的心》1、初听2、讲解歌曲的一些历史,并引导学生去感受歌曲。
3、复听。
4、可以根据歌曲的舞蹈特即兴表演。
三、进行音乐练习。
第四课芬芳茉莉教学目标: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欣赏《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能用不同表演形式表现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茉莉花》,每个学生都在其中承担任务。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用欣赏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歌曲。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教学1、播放《东边升起月亮》,让学生听辨和我国哪首民歌相似?(茉莉花)2、简介它是歌剧《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我们在下一节课将会欣赏到。
3、让学生说说他们对我国民歌代表《茉莉花》的认识、了解。
4、导入新课: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二、学习新课1、初步聆听,请学生边听边想,这首《茉莉花》的曲调可以用什么戏曲的动作来表示并说说为什么?2、老师简介小调的相关知识。
3、请学生再次聆听歌曲,发现歌曲中哪些地方的演唱和我们平常的演唱不一样。
4、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学唱歌谱5、学生自己演唱歌谱。
6跟着奔走把歌词朗读一遍,并想想怎样才能把茉莉花的香、小读出来。
7、把歌词带到旋律当中试着演唱。
8、老师指导、纠错,尤其是演唱这种江南小调的咬字方面要强调。
9、学生自由讨论、发表意见,如何在歌曲中把茉莉花的清新、秀丽、小巧的风格演唱出来。
10、分小组讨论并示范,随机进行评价。
11、完整的演唱。
三、随着《茉莉花》的音乐,结束新课。
第二课时一、复习歌曲《茉莉花》。
二、欣赏《东边升起月亮》1、初步介绍歌剧《图兰朵特》的创作故事背景、作曲家等等有关资料。
2、初听,让学生寻找歌曲中哪些地方和《茉莉花》一样,听到了请举手示意。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试着哼唱歌谱。
4、学唱歌曲。
三、老师小结。
第三课时一、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1、阅读音乐练习。
2、聆听三个不同地区的民歌《茉莉花》。
3、自由讨论不同的感受。
4、完成音乐练习。
二、聆听儿童合唱版第五课神奇的童话教学目标:1、喜欢以音乐方式所描述的童话——《洛列莱》、《魔法师的弟子》和《黄鹤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