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放工作面末采顶板支护技术
综采工作面收尾末采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6217 综采工作面回采将进入末采阶段,末采结束后拆除综采设备,维修后安装到6221 综采工作面。
为确保6217 工作面末采、回撤期间作业的安全,特制订6217 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支护方案及回撤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第一部分工作面末采期间支护方案一、6217 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地质情况1、工作面位置:该工作面位于 6—2 中煤层,工作面与 6215 采空区相邻。
1.1、工作面井上下位置与四邻情况、地面对应位置、建筑物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情况地面位置: 6217 工作面位于 6215 工作面采空区的东部,本工作面范围内无村庄及建筑物,对回采没有影响。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6217 工作面左翼为 6215 采空区,右翼无工作面及巷道。
2、煤层赋存情况:6—2 中每层埋深 80 米(地面无需保护的建筑物水体等),煤层厚度 3.27 米,煤层倾角 1-3°,该煤层结构较简单,含夹矸 1 层,厚度为 0.1 米,夹矸以上煤层为 2.5 米左右,夹矸以下煤层为 1.5 米左右。
3、顶底板情况:A、老顶为细砂岩,厚 15.59 米,基底式胶结,硬度系数 f=6.8,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岩体较完整。
B、直接顶为砂质泥岩,厚 2.32 米,基底式胶结,硬度系数 f=4.2,自然状态下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岩体较完整。
岩石暴露后易风化,特别是砂质泥岩风化易碎,遇水后抗拉强度明显降低。
C、直接底为砂质泥岩,厚 3.35 米,基底式胶结,硬度系数 f=4.2,自然状态下岩石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岩体较完整。
岩石暴露后易风化,特别是砂质泥岩风化易碎,遇水后抗拉强度明显降低。
D、老底为粉砂岩,厚 13.95 米,基底式胶结,硬度系数 f=5.6,节理裂隙不太发育,岩体较完整。
4、本区域地质构造情况:本区域地质构造位于华北地台鄂尔多斯台向斜东胜隆起区的西北部。
本区域基本构造形态为一向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岩层倾角 1-3°,褶皱断层不发育,但局部有小的波状起伏,无岩浆岩、陷落柱侵入,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型。
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革新与应用

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革新与应用随着煤炭工业的发展,采矿技术和煤矿设备不断更新换代,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应用。
顶板支护是煤矿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矿工的安全和矿井的稳定。
如何不断改进顶板支护技术,提高其安全性和效益,成为了当前煤矿生产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过去,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主要采用木方支护、钢支撑等方法,但这些传统方法存在着诸多不足,如支护效果差、安全隐患多、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为此,近年来,一些新型的顶板支护技术被引进和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矿井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材料的应用为顶板支护技术的革新提供了可能。
聚合物材料、纤维材料、橡胶材料等的广泛应用,使得顶板支护更加轻便、方便,同时具有更高的抗压、防护性能。
这些新型材料的使用,不仅提高了顶板支护的效率,还降低了安全风险,提高了工作面的稳定性。
新型顶板支护设备的推出也为顶板支护技术的革新带来了新的契机。
传统的支护设备往往存在操作复杂、效率低下等问题,而现代化的顶板支护设备,如液压支架、高效支架等,不仅操作简单、效率高,而且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工作面,确保支护的坚固和稳定。
这些设备也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作业效率,节约了人力物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也为顶板支护技术的革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通过传感器、监控系统等智能设备的安装和应用,可以实时监测顶板的力学性能和变化情况,为顶板支护提供了更加精准的数据支持。
并且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可以对支护设备进行精确调节,确保顶板支护的安全可靠。
顶板支护技术的革新和应用,也需要与相关的管理规定和标准相配套,确保其能够正常、安全地运行。
还需要加强对技术操作人员的培训和指导,使他们熟练掌握新技术、新设备的使用方法,确保顶板支护技术的有效应用。
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的革新与应用,将为煤炭生产提供更加安全、高效、稳定的支持,为煤矿安全生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综采工作面末采支护方案及回撤通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挂网前准备
1、挂网位置的确定:距停采线14m处开始挂网。在柔性网厂家技术人员指导下将卡箍及手动绞盘安装在液压支架的立柱上,定滑轮安装在液压支架的起重环上,保证定滑轮的方向与手动绞盘方向一致。
2、回采至距停采线14m时在机头、机尾各打一根锚杆。锚杆外露长度0.15m,用作固定第一道钢丝绳。
将网卷第一道钢丝绳两端头与提前打的锚杆固定好,每条钢丝绳绳头使用3个U型卡子卡住,确保牢固。
柔性网挂在顶板上后综采工区各段负责人员进入指定位置,开始协助施工工作面固定第一道钢丝绳的锚杆。
1、打锚杆施工方案:
(1)锚杆施工要求
在工作面每隔2架液压支架的架缝间打一根φ18×500mm锚杆,用作固定第一根钢丝绳,共计43根,锚杆外露长度为30-50mm(为固定网边钢丝绳)。
1、柔性网的尺寸
xxx煤矿51102综采工作面全长150米,回风顺槽宽度为5m,主运顺槽宽度为5m,根据工作面的实际情况选定煤矿井下用聚酯纤维增强塑料网(以下简称柔性网)的长度为156m,根据实际测量支架的情况和回撤通道距离确定柔性网的宽度为14.5m。
2、柔性网的规格
xxx煤矿51102综采工作面使用的柔性网规格:JDPET500×500MS,纵向、横向拉伸强度均为500KN/m。
3、挂网前最后一刀煤,要求煤壁割平,工作面采高必须达到3.2m,跟机拉架,刮板机拉空,为固定网边做准备。
4、工作面支架必须全部达到初撑力要求,将液压支架护帮板全部打出紧贴煤壁。
5、割完挂网前最后一刀煤后,将煤机停在机头,闭锁并断电。
6、把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工具摆放到合适位置,方便人员操作。
7、待工作面具备挂网条件后,由跟班区长通知控制台电工,将自移机尾、皮带、刮板机、采煤机全部断电并打至隔离位,开始运输柔性网。
综采工作面末采安全技术措施

703综采工作面末采安全技术措施一、末采准备工作(一)、工作面调整703工作面回收停采前,必须调整好工作面的直线度和机头、机尾进度,掌握好工作面层位,割平顶、底板。
工作面巷道高度现1.9m左右,经计算实际回撤支架巷道高度要求达到2.1m,需起底0.2m,施工锚杆后巷道净高要求达到1.9m,因此工作面采高要严格控制在2.1m,两巷自轨面起净高保证不低于 2.2m,要求工作面能够准确停在预定停采位置。
在此期间,还要加强工作面矿压观测,准确测定周期来压步距,并根据周期来压步距适当调整,使工作面停采位置避开周期来压以利于回收工作的安全。
(二)、材料准备二、停采前的顶板管理工作面采至距停采位置12m时开始铺设顶网,前2m铺单层网,后10m 铺双层网。
距停采位置5.4m时采用锚杆支护顶板,距停采位置2.0m时顶板打一排锚索,锚杆、锚索沿工作面垂直顶板布置。
(一)、铺网方法1、铺单层网方法:采煤机割煤至工作面中部后,停机停溜开始铺网。
从机头(机尾)开始,网卷长边平行于工作面铺设,短边与巷道顶网联接在一起。
铺设时长边对接,短边搭接,搭接长度为300~400mm,联网扣距间一格联一格,长边联单道双股联网丝,短边联双道双股联网丝,联网时要一扣压一扣,一扣拧三圈。
开始铺设第一道网时,可根据顶板情况适当降下支架前梁,将金属网长边平行于工作面铺在顶梁上,然后升起支架前梁将网压住,即可正常联网作业。
正常联网时,相邻两排金属网短边搭接口要顺长边错开500mm左右,以保证联网质量。
2、铺双层网方法:两层网要分别铺设,铺完上层再铺下层,上层和下层网的联缝不得重叠在一起,要错开300mm左右,上层网要超前下层网1~2排联好,其它与铺单层网时方法相同。
3、采煤机割煤时,提前把支架前梁垂吊的网拉回至前梁下挂好,以防采煤机割煤时滚筒将网扯坏。
采煤机扯网后要及时补联。
4、拉架时可采用脱顶拉架方式,但降架高度以不扯网为宜。
5、为保证联网作业安全及提高联网速度,联网人员必须站在输送机挡煤板落山侧进行作业,可根据情况超前2~3排将网联好。
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革新与应用

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革新与应用随着煤矿深部开采的不断深入,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一直是煤矿开采过程中备受关注的重要环节。
顶板支护直接关系到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效率和矿山资源的合理开采。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煤炭行业的不断进步,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和应用,以适应煤矿开采的需求和提高工作面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从技术革新的角度,探讨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相关应用。
一、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现状在煤矿生产中,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是保证矿工安全和工作面稳定的重要环节。
传统的顶板支护技术主要包括钢支架、木瓦支护、液压支架等。
这些传统的顶板支护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效率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煤矿技术工作者加大了对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的研发力度,致力于开发出更加安全、稳定和高效的顶板支护技术。
目前,一些新型的顶板支护技术已经在煤矿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比如刀型支架、钢网支护、预应力锚杆支护等。
这些新技术在提高工作面安全性和稳定性的也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生产效率和资源利用率。
1. 刀型支架技术刀型支架技术是近年来在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革新。
它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刀型结构,能够在矿山施工现场迅速铺设和支撑,提高了顶板支护的效率和安全性。
刀型支架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面的支护难度,还能够提高工作面的通风效果和减少采空区的发生率,降低了煤矿生产的安全风险和井下矿工的劳动强度。
2. 钢网支护技术钢网支护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采用高强度钢丝网作为支护材料,具有重量轻、抗压性能好等特点。
钢网支护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地减轻支护材料的重量,还可以提高支护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钢网支护技术还可以大大降低煤矿工程投资成本和运营成本,是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技术的一项重要革新。
3. 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预应力锚杆支护技术是一种将预应力技术应用于末采工作面顶板支护的新型技术。
+161水平203综采工作面末采时顶板的安全管理及回撤安全技术措施

+161水平203综采工作面末采时顶板的安全管理及回撤安全技术措施一、采面回撤时前期的准备工作1、工作面铺金属网打锚杆工作:工作面采到距停采线11米时开始进行铺锚网工作,具体施工方法如下:机组割煤移拉架子工作结束后距停采线达到11米时,先将备用的钢丝绳串入工作面延倾斜拉直,拉直后由下向上搭在支架顶梁端头向里不小于100毫米,搭接钢丝绳时一次只准降落一个架子升紧后依次向上逐个降落将钢丝绳搭在顶梁以里,整个一条钢丝绳搭接结束后再由下至上将锚网栓在钢丝绳上,每隔间距100mm拧紧一个扣,拧扣不得小于两个劲,上锚网时每次只准降落一个支架,并必须在有经验的老工人或负责领导现场监督指挥下进行降架串绳上网,联扣、升架,锚网栓好后升紧支架再降落相邻的第二个架子,第一刀锚网栓好后将余网折向空区侧固定在顶梁下,然后机组运行第二刀割煤,移拉支架时将支架缩到最小空顶距,大降立柱调节平衡杠,使支架与顶板完全脱离,防止移架子时发生刮网戳网,依上述方法循环铺网,钢丝绳间距800mm,可适当打几根锚杆固定钢丝绳,工作面全长85米,铺网时工作面所铺的网必须与上下顺槽的锚网连接好,每个循环下来要在采面端头打一跟直径18×2200mm的螺纹锚杆配以大板锚盘将锚网固定在顶板上。
网间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00毫米。
连网扣拧紧不得小于两个劲。
2、工作面铺网,距停采线3米区段内再行铺网的工作要进行打锚索和锚杆来加强顶板的支护,锚索间距3米/根,锚索密度为3.0m×1.0 m,钢丝绳为0.6米/根。
打完锚杆后在锚网下开始衬钢丝绳每隔一刀(0.6m)下衬一根,直到铺网工作结束,钢丝绳选用绞车报废的钢丝绳,其长度为95米。
钢丝绳每隔500mm连个扣金属网沿走向搭接100mm,连网扣距100mm。
3、工作面顶板使用的金属网规格为 1.0m×5.0m(宽×长),10#线径,顶板使用的锚杆直径18×2200mm,煤帮锚杆使用相同直径为1.2m长。
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支护方案及回撤通道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支护方案及回撤通道安全技术措施摘要本文旨在探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的支护方案以及回撤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
综采工作面是矿山生产中重要的工作区域,末采期间的支护方案和回撤通道的安全是保障矿山生产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通过合理的支护方案和安全的回撤通道,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保护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矿山设备的完整性。
1. 引言综采工作面是矿山生产中重要的区域之一,它直接影响着矿山生产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末采期间是指矿石全部开采完毕,支护体系开始解体的阶段。
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合理的支护方案和安全的回撤通道对保障矿山生产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的支护方案以及回撤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
2. 支护方案支护方案是指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采取的支护措施和方法。
合理的支护方案可以有效地保护工作面的安全,避免因为支护体系的失效导致工作面坍塌等事故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支护方案:2.1 钢支柱支护钢支柱是一种常用的支护材料,它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
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可以采用钢支柱来支撑工作面,保持工作面的稳定性。
2.2 锚杆支护锚杆是一种常用的地下支护材料,它可以通过锚固作用来固定工作面。
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可以采用锚杆来支护工作面,增加其稳定性。
2.3 预应力锚索支护预应力锚索是一种具有预应力作用的支护材料,它可以通过锚固作用来增强工作面的稳定性。
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可以采用预应力锚索支护工作面,提高其承载能力。
3. 回撤通道的安全技术措施回撤通道是指在综采工作面末采期间,为保障工作人员安全撤离而设立的通道。
合理的回撤通道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的采取,可以保障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撤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回撤通道安全技术措施:3.1 确保通道畅通回撤通道应保持畅通,不得被杂物堵塞。
在末采期间,矿石残渣和支护材料可能会堆积在通道中,需要及时清理和处理,以确保通道的畅通。
不连沟煤矿F202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支护方案及设备回撤安全技术

“不连沟煤矿F202综放工作面末采期间支护方案及设备回撤安全技术”嘿,来了老弟,今天咱们要聊的不连沟煤矿F202综放工作面的末采期间支护方案和设备回撤安全技术。
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咱们一步一步来,保证让你一看就明白。
咱们得明确一下末采期间的工作重点。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工作面的支护和设备的回撤进行优化,确保安全生产。
那么,具体怎么操作呢?一、支护方案1.工作面支护末采期间,工作面的支护是关键。
这时候,咱们得采用高强度、高稳定性的支护材料,确保工作面的稳定。
要对工作面进行全面的检查,排除安全隐患。
采用锚杆、锚索、钢支架等支护方式,形成联合支护体系。
对工作面进行实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顺槽支护顺槽是工作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支护同样重要。
对顺槽进行清挖,确保槽内无杂物。
采用槽钢、工字钢等材料进行支护,增强顺槽的稳定性。
设置排水系统,防止水害影响支护效果。
二、设备回撤安全技术1.设备检查在设备回撤前,必须对设备进行全面检查,确保设备性能良好。
检查设备的主要部件,如电机、减速器、液压系统等,确保其正常运行。
检查设备的电气系统,确保无短路、漏电等现象。
检查设备的防护装置,确保安全可靠。
2.回撤方案根据设备的重量、体积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回撤顺序。
采用专业的起重设备,如吊车、葫芦等,进行设备的吊装和搬运。
在回撤过程中,设置安全警戒线,确保人员安全。
3.安全措施对参与回撤的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安全意识。
配备足够的安全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滑鞋、防护手套等。
在回撤过程中,设置专职安全员,对现场进行监督。
三、施工组织与管理1.施工组织根据施工任务,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施工进度。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任务、施工顺序和施工时间。
加强现场管理,确保施工秩序井然。
2.施工管理严格执行国家及行业的安全规定,确保施工安全。
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的优良。
及时处理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确保施工进度不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条件 40108 回采工作面设计可采走向长 1 750 m, 倾 # 180 m 。 4 , 该工作面开采的为 煤层 煤层赋 向长度 存稳定, 平均厚度为 11. 5 m; 该工作面煤层整体向 北倾斜, 倾向煤层坡度不大, 在 1° ~ 7. 5° 之间, 沿走 向方向, 煤层起伏较大, 工作面中部相对较高, 东西 两端较低, 最大高差 50 m 左右, 最大坡度为 9° 。 此 外, 该工作面在准备期间并未揭露明显的断层构造 , 仅在工作面东部区域煤层节理裂隙发育 。
铺网作业 1 ) 末采设计距停采线 15 m 处开始铺网 ( 铺网 距离由采高及液压支架顶梁、 掩护梁长度确定, 保证 支架回撤时, 网片在全包裹支架的情况下压入采空 区) 。第 1 茬网为单层网, 从第 2 茬网起铺网过渡为
双层网, 并在支架顶梁上方架设木板梁, 板梁规格为 1 500 mm 长方垫木, 每推采 1 刀架设 1 茬板梁, 每 根板梁要架设在相邻 2 个支架上。 2 ) 推采至距停采线 10 m 处, 工作面切眼顶板 锚杆规格 18 mm × 2 100 mm、 铺网后开始打锚杆, 锚杆间排距 1 500 mm × 1 000 mm, 每根锚杆使用 3 2 支中速 ) , 支药卷( 1 支快速, 以确保贯通后回撤液
1. 2
顶底板岩性 40108 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 厚度 10. 1 ~ 13. 6
m, 平均厚度 12. 3 m。 基本顶下部为粉砂岩, 厚度 6. 27 m, 上部为中粒砂岩, 平均厚度 5. 16 m, 抗压强
· 90·
2012 年全国煤矿安全学术年会论文集
技术·创新
压支架时, 支架处于完整的金属网包裹之内 , 且顶梁 与掩护梁的金属网通过钢丝绳的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的网络结构, 防撤架时出现漏矸、 窜矸影响回撤的正 铺网方式梁如图 1 。 常进行,
技术·创新
( 2012 增刊)
· 89·
综放工作面末采顶板支护技术
张永涛 , 陈跟马, 贺海鸿, 张红卫, 陈建明
( 陕西彬长大佛寺矿业有限公司, 陕西 彬县 713500 )
摘
要: 根据大佛寺煤矿几个工作面回撤经验总结 , 结合工作面末采工艺, 系统论述综放工作面 的回撤支护方案, 试验取得成功, 不仅为大佛寺矿实现工作面的快速回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也
。实现综放面设备快速撤除, 在工作面停采
线扩帮作为回撤通道, 使胶轮车可直接进出工作面, [6 - 7 ] 。 快速搬家技 创立无轨胶轮车快速搬家新技术 术的关键在于能否保持回撤通道的稳定, 合理地选 择末采期间回撤通道支护方式是矿井实现安全高效 [8 - 10 ] 。 生产的关键 1 1. 1 工程概况
图2
40108 工作面回撤通道支护示意图
由该工作面端头架结构形式的特殊性, 在拓 宽回撤通道过程中, 移前部刮板输送机的同时, 端头
图1 菱形铁丝网、 风筒布、 板梁示意图
支架要同步前移。 端头支架前移后, 将使原端头架 支护段失去支撑, 给工作面回撤后部刮板输送机机 头装置带来困难, 为有效维护原端头架支护空间, 给 对工作面下隅角进行加强 后期设备回撤创造条件, 支护如图 3 。
采煤工作面回撤是开采的一道重要工序, 直接 矿 井 的 安 全、 产量与效 影 响 工 作 面 搬 家 速 度、 益
[1 - 5 ]
度 63. 78 MPa, 软化系数为 0. 5 , 属于半稳定较坚硬 平均厚度 1. 65 m, 抗压强度为 性。直接顶为泥岩, 24. 6 MPa, 软化系数 0. 4 , 属于易冒落不稳定性顶 板。直接底为铝土质泥岩, 光滑细腻, 遇水易软化, 平均厚度为 3. 91 m, 抗压强度为 29. 4 MPa, 软化系 数为 0. 00 ~ 0. 15 , 属于不稳定不坚硬底板。 结合以上 40108 综采工作面的顶底板岩性, 以 优化末采的顶板支护 末采顶板控制的要求为前提, 方式, 为工作面拆除创造良好的条件。 2 2. 1 末采支护方案设计
ZHANG Yong - tao, CHEN Gen - ma,HE Hai - hong,ZHANG Hong - wei,CHEN Jian - ming ( Shaanxi Binchang Dafosi Coal Industry Co. , Ltd. ,Bin Country 713500 )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tracement experience in Dafosi coal mine working face,combining with working face the end - mining technology,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discusses withdrawing support scheme in fully mechanized caving face. The success of the test not only creates good conditions for rapid retracement in Dafosi working face,but also greatly alleviates the replacement tense situation for Dafosi mine fully mechanized face. Key words: equipment remove gateway; fully - mechanized caving face; end - mining technology; rapid retracement
大幅度缓解了大佛寺矿综采面接替紧张的局面 。 关键词: 回撤通道; 综放工作面; 末采工艺; 快速回撤 中图分类号: TD353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03 - 496X( 2012 ) S0 - 0089 - 03
Support Technology of Roof During End - mining in Fully - mechanized Coal 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