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比较

合集下载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中西方文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一、价值观念的差异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较为显著。

中华文化强调团队合作、传统文化、家庭观念,尊重长辈,有着悠久历史的传统美德。

而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主义、人权、利益至上、重视民主自由。

1、家庭观念家庭在中国文化里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家人会尊重长辈,有责任照顾家人。

而在西方文化里,独立和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更受重视,家庭并不如中国文化一样被视为社会的基础单位。

2、人权和民主西方文化倡导人权和民主,西方国家注重公民的个人权利,强调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

在中国文化里,虽然国家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仍然有许多不同于西方的特点。

二、思维方式的不同中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有着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相对更加注重内省和集体思维,强调借助集体智慧而不是独立判断,而西方文化则强调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

1、传统观念和现代思维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仍然保留着传统观念。

这种传统观念是一种内省的力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世界。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现代思维,对于过去的经验、传统观念持有的态度较为谨慎。

2、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中国文化里有着集体思维的传统,许多人更愿意充分利用集体思维。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个体思维,更倾向于自己做出独立的判断和决策。

三、行为方式的异同中国和西方文化有着许多行为方式上的异同。

中国文化更加强调文明礼仪、尊重长辈,而西方文化则更多地侧重自由和快乐。

1、文明礼仪和表达方式在中国文化里,文明礼仪是一种值得尊重的行为方式。

尤其是在家庭和公共场合中,礼节非常重要。

而西方文化则更加注重直接、简单、直率的表达方式。

2、享受生活和慈善公益西方人看待生活方式的态度比较开放,观念较为自由,在生活中更注重享受生活的美好,花费时间和金钱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而在中国文化里,许多人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慈善公益方面,关注社会问题,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综上所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涉及到许多方面,例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等。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世界文化丰富多彩,今天我们来盘点一下那些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首先,在饮食文化方面,中国人十分注重形式,所以对于菜品的要求就是色香味都要“上道”,而且餐具方面中国人习惯使用筷子,因为其灵活轻巧的特点也让它一直流传至今。

而西方的人们则比较看重实际,对于食品的外貌要求并不是很多,所以他们的菜品也相对简单和单调,在餐具方面则喜欢使用刀叉。

在文化观念上,我们的东方文化一直讲究和谐的观念,主要表现在人与人以和为贵,人与自然以顺应为主,主张合乎天道,孟子也提出,人类的很多活动应该在不影响自然的前提下进行。

所以,在这种观念下,古往今来的很多人也愿意依附自然,比较注重精神方面的享受。

而西方的文化观念则比较注重理性,主张从本源出发,要从根本上认识世界,要善于运用理性的思维来对世界进行积极的改变,所以,西方的思维更多着重在改造世界并使其适应人类方面。

因此,在这种观念下,人们也更加注重物质生活。

在隐私方面,西方人比较尊重人权和个人自由,所以不会窥视和传播别人的隐私和秘密,对此,他们认为,热衷于别人隐私的人事不道德和令人厌恶的。

而东方的人们对这个没有那么敏感,相反,很多人对别人的隐私还会有一些莫名的兴趣,总喜欢打听和讨论,甚至有的还会把别人的隐私当做一种娱乐工具,用以寻找话题和娱乐消遣,其实这是东方文化里面的一种愚昧。

在教育文化方面,我们受封建儒家文化影响较深,所以虽然看重学习,但是大多数都是为了一张文凭,并且很多单位在人才的取向上也对文凭有着要求。

在求知上也比较死板,习惯于循规蹈矩死记硬背。

而西方在这方面则截然不同,他们注重的是个人能力,所以对于文凭也没有很多硬性要求。

在求知上西方人提倡的是创新和批判能力,要求学生善于创新并且培养学生的批判能力,这也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大多来自西方的国家的原因。

在竞争方面,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核心,所以儒家所主张的“中庸之道”也十分深入人心,尽管现在很多领域竞争都十分激烈,但是从观念来看,儒家所表达的竞争是不道德的说法,依然在人们心目中有一定地位。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中西文化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两个文化系统之一,它们在历史、宗教、价值观念、社会组织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进行比较。

1.历史与传统中西文化从历史和传统方面有很大的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源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强调个体的权利和自由。

而中国文化则源于古代儒家文化,注重社会秩序、家庭和谐。

西方文化以发展和创新为主要动力,注重个体的自由和权利。

中国文化则更加强调集体和家庭的利益。

2.宗教与信仰宗教对于中西文化的影响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主要受到基督教的影响,强调个体与神的关系,并倡导人类平等和博爱。

中国文化则以儒家思想为主,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道德伦理的培养。

虽然现代中国有多种宗教信仰,如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但儒家思想仍然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3.社会组织与价值观念中西社会组织和价值观念也有明显的差异。

西方社会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组织,强调竞争和个人的权利。

而中国社会则更加强调集体,注重家庭和社群的利益。

在价值观念方面,西方文化主张自由、公平和个人主义,而中国文化强调稳定、和谐和集体主义。

4.沟通和交流方式中西文化在沟通和交流方面也存在差异。

西方文化注重直接和明确的表达,倾向于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

中国文化则更加注重间接和含蓄的表达,倾向于通过暗示和隐喻传达信息。

此外,在个人关系方面,西方文化注重私人空间和个人隐私,而中国文化注重团体互助和群体利益。

总的来说,中西文化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历史、宗教、社会组织和沟通方式等方面。

这些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了解和尊重这些差异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增进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共识。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

中西文化比较教程一、引言中西文化是指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各自独立发展形成的两种文化体系。

中西文化的比较研究有助于增进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教程将从多个方面对中西文化进行比较,并探讨其差异与共同点。

二、价值观比较1. 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强调个人的自由、独立和个体权利,而中国文化注重集体利益和社会秩序。

2. 时间观念:西方文化注重时间的准确性和高效性,强调“时间就是金钱”,而中国文化注重人际关系和情感,重视“人情时间”。

3. 知识崇拜与传统尊重:西方文化崇尚科学、理性和创新,追求知识和进步,而中国文化注重传统、尊重前辈和历史文化。

三、社会习俗比较1. 礼仪与礼貌: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不太重视礼仪,而中国文化非常重视礼仪和尊重他人。

2. 家庭观念:西方文化注重个人独立和自由,家庭关系相对松散,而中国文化注重家庭观念和尊重长辈。

3. 饮食习惯:西方文化注重个人口味和多样性,食物种类繁多,而中国文化注重饮食的协调和营养平衡,有许多饮食禁忌。

四、教育制度比较1. 教育目标:西方文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而中国文化注重学生的纪律性、积极性和集体协作能力。

2. 教育方式: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鼓励学生发表个人意见,而中国文化注重教师的权威和传授知识。

3. 考试制度:西方文化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强调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而中国文化注重考试的分数和学术成就,强调竞争和选拔。

五、艺术表达比较1. 绘画:西方绘画注重透视和自由创作,追求形式美和个人表达,而中国绘画注重笔墨和意境,强调表达中的意蕴和哲理。

2. 音乐: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旋律,追求情感表达和个人风格,而中国音乐注重调式和节奏,强调音乐与自然的和谐。

3. 戏剧:西方戏剧注重情节和角色的心理深度,追求表演技巧和舞台效果,而中国戏剧注重意境和象征,强调对人性和社会的思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中西文化差异与比较
24
西方文化对严格规定 性的强调已成为了一 种文化基因,在其社会 生活中产生了深远的 影响.
25
但西方文化有时过分强调严格的规定性, 也有可能造成僵化、刻板、机械的思维 方式,在实践活动中造成一定的负面影 响.
26
4.不同的民族性格
27
中国人:仁爱慈悲,和平宽厚,中庸谦恭 安贫乐道,聪慧灵巧,勤俭耐劳
34
心术的直观体验的性质 有碍认识的深化和理论 体系的形成;
心术过于注重个人体验 和以人为中心,忽略了物 的因素和对自然力的开 发和应用.
中国的心术与西方技术 的差别是不同文化体系 的根本差别.
35
西方文化的技术基本 上是动脑的产物.
西方很多的学者本身 也是出色的工匠,工匠 传统与学者传统的结 合使得近代技术更多 地依赖通过理性思维 获得了科学原理.
46
通过中西文化的比较,我们 应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 心,珍重自己的优秀文化传 统和文化遗产,发扬光大中 国文化的思想精华.同时,我 们也不能忽视传统文化中 存在的弱点,讳疾忌医,而要 努力学习和吸收西方文化 中的先进东西和合理因素, 使我们古老的中华文明焕
西方文化是一种动态文化 中华文化是一种静态文化
9
农耕生产方式使得中国人可以长期地居 住在同一个地方“安居乐业”,居安而不 思动,就促使静态的文化模式发展起来.
10
西方古代社会在很大程度上趋向于流动的生活方 式,地中海地区航运业发达,周围的文化也发达起 来.相对于东方文化而言,西方文化整体趋向于动
西方技术与科学理论 能够互相促进.
36
技术发明在西方社 会得到较多的支持, 有较多的保障,能 得到顺利的推广.
西方的技术具备严 格的标准,因而其 产品精密完美并具 有互换性和流水做 业性.

中西文化比较名词解释

中西文化比较名词解释

1、文化与文明的关系:(1)《苏联大百科全书》中概括:“文化概念最初是指对自然的有目的的影响,以及人本身的培养和训练。

培养不仅包括培养人们遵守现有的准则和习惯的能力,而且包括鼓励他们遵守这些准则和习惯的愿望,使他们相信文化能够满足人的全部要求和需求。

任何社会文化都包含这两层意思。

”(2) 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涉及到文明,《尚书》、《易经》等,李渔的《闲情偶记》中有“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也”,隐含与蒙昧相对应的文化状态的含义,接近现代意义。

西方的文明概念与城市文化兴起关系密切。

(3)在许多情况下,文明和文化两个词通用。

文明往往指的是相对成熟或者高级的文化形态。

中华文明古希腊文明等。

但对于处在低级状态下的文化,一般不用文明一词。

如因纽特文明。

(4)一些学者认为文化为精神现象,而文明指制度化、形态化的社会现实,如政治、军事、法律等。

有的学者(美国巴格比)用文明将较大较复杂的文化与较小较简单的文化区别。

四大文明古国与一些“亚文明”。

许多人不加细究地把文明作为文化的广义解释,用它来描述那些综合性、整体性较强的文化事实。

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精神文明等。

2、中西学者对文化的阐述:1把文化看做一个包含多层次、多方面内容的综合体,用它来概括人类创造和积累起来的全部物质与精神财富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

2把文化理解为人类精神现象或观念形态的总和。

3强调文化作为人的社会行为与习俗的意义。

4还有一种普遍的认识,即把文化主要视作人类的艺术活动及富有仪式性的民俗活动的概括。

5一部分学者尤其是历史哲学家十分重视文化的历史传承性质,他们倾向于把文化理解为一个社会的传统行为方式或全部社会遗产。

6从功能和价值层面来认识文化的意义是文化概念探讨的又一思路。

7强调文化对人的思想行为的潜在指导和规范作用是另一类文化阐释的核心。

3、文化性质和特征:1、我们赞成把文化看做具有多层次结构的有机系统。

2、我们把民族性和地域性看做五年后的重要特征。

3、文化还具有规则性。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中西文化差异比较例子

【1】见面问候我们中国人原来最好的问候就是:“您吃了吗?”知道为什么吗?是因为咱们过去温饱没有解决。

以后咱们再见面就说:“撑着了吗?打嗝了吗?”,我觉得咱中国人应该向英国人学学,英国人见面打招呼都是“Hello!”Hello完了之后就问天气怎么样?“你觉得今天天气怎么样?”“我觉得今天天气不错啊!这真是难得一个晴天。

”【2】尊老爱幼尊老,要按咱们来讲,你要看见马路上一个老奶奶,颤颤悠悠地拿八十多个包袱在那儿正过马路呢,你不过去帮帮忙的话,你还是人吗?所以你一定要过去帮忙,过去后说:“老大娘,您要过马路吗?来,把包给我,我替您扛过去。

”给老大娘搀过去以后,老大娘一定非常高兴:“谢谢你小伙子,谢谢你。

你叫什么名字?”“不要问我的名字了,如果您想知道我的名字,我叫雷锋。

”一般都这样。

可要是外国人就不是这样了,你看到一个外国老太太过马路,你过去了说:“Hello,天气不错,我替你搬。

”那不行,老太太一定不高兴,倒不是因为她担心你抢她东西,关键是她不服老,如果你这样做就等于说她给人感觉她是一个老人。

我记得我在加拿大住的时候有一邻居91岁了,走路直晃悠。

那天刮四级大风,他拿了两包,我心说我一定得帮帮忙去,咱也让加拿大人知道,除了白求恩红遍我们中国之外,我们雷锋也能红遍加拿大。

我就去了,说:“Heloo”他说:“NO,不用帮,不用帮。

”我说这老大爷怎么这样啊?不让帮忙。

其实,他们外国人就是这个习惯。

【3】救死扶伤如果我们看见有人掉到河里了,“噗通”一下,你得赶紧下去救人,可是在外国这样就不行。

西方人就是这样,你甭救我,你千万别来救我,你救我还是给我添麻烦?你说这人怎么想的呀?他的思维是什么逻辑?他这种思维逻辑就是:你是想来救我,可你受过专业训练吗?你会游泳吗?你不会游泳你来救我,最后你也搭进去了赖谁呀?必须得要专业人士,你要想救我打110啊,打119啊。

我这么一想,可能也对,过去我看有个报纸说,有个人根本不会游泳就毅然决然地跳了下去,最后两个人同时牺牲了。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

中西文化比较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是人类为生存和发展而创造的智慧结晶。

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是世界上最有代表性的两种文化,它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影响深远。

这篇文章旨在比较中西文化的不同之处,以及了解它们互相学习和交流的重要性。

价值观不同中国和西方文化在价值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中国人特别看重儒家思想和孔子的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强调家庭、社会和国家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西方文化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追求独立、竞争和成功。

这些不同的文化价值观使得中西方人在许多事情上持不同的态度,如对待权利、责任、自我表达和社交礼仪等。

信仰和哲学中国和西方文化在宗教和哲学方面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中信仰的对象包括祖先、宗教、命运等等,哲学体系则主要有道家、儒家和佛教等等。

西方则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不少有信徒的宗教体系。

另外,波斯、希腊和罗马的哲学体系对西方文化的影响很深,尤其是笛卡尔、康德、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思想对西方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宗教和哲学的差异反映出中西方文化中对人生和世界的不同理解。

礼仪和文化习俗尽管中国和西方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它们的礼仪和文化习俗也存在相似之处。

在中国和西方,日常生活中的礼仪、饮食、娱乐和节日庆祝等方面都有规范和传统的方式。

例如,中国人在新年期间通常会吃团圆饭、贴春联和放鞭炮等,而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也有相应的食物和习俗。

同时两个文化都非常重视礼貌和尊重,比如遵守道德规范、尽可能避免冲突、讲究礼仪和礼节等等。

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中西文化有许多不同之处,但是了解彼此文化的异同是跨文化交流的基础。

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除了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和传统,还可以促进世界和平、跨文化合作和互相尊重。

在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西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不再是一件难事,它们的互惠互利,共同进步发展,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结论在当今世界,中西文化已经深度融合,互相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诸子百家,乃至唐、宋以后的儒、佛、道等诸家之学,不从《周易》探研, 便有数典忘祖之概了。”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大德曰生”。 ◆《诗经》:人之真性情的自然表达 。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思无邪。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 ◆《尚书》:中国传统政治观念的经典表达:天罚无道、敬天保民、以德 治国
◆雅典文化特征: 个性自由、人性的美好→人文精神
★ 古希腊的文化精神
◆追求理性 客观之真 知识即美德
◆追求自由 自由意志:善的前提,责任的基础
◆追求自然之美
Yalom:《自由乳房》
法 国 名 画 : 自 由 引 导 人 民
★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精神的凋落
亚 历 山 大 造 访 犬 儒 派 学 者 第 欧 根 尼
三、文化的内涵及特性
• (一)文化的内涵
◆ 文化现象:一切和人的活动有关的现象 ,注入了人的劳动的成果,都可以称之为文 化现象
◆人类有意识地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 切活动及其结果,都属于文化内容,文化就 是人们改造自然、改造客观的生存环境的活 动及其创造物。
(二)文化的特性
1、文化是一个整体的、复合的、动态系统 2、文化具有传承性和相对稳定性 3、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竹里馆》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山,复照青苔上。
《鹿柴》
二、 西方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一)古希腊文化精神
◆斯巴达文化特征: 真的勇士 人性的生活在哪里? 斯巴达人精神特质: 坚韧不拔 、绝不投降、民族至上
中西文化比较
张舜清
一、为何要进行中西文化比较
★文化比较的缘起和过程——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及由此产生的问题
中西文化比较的历史根源 差异导致冲突 文明的冲突——现当代国际冲突的根源之一 东西交流的现实要求 全球化过程中自我文化建设的现实要求
• 述亡国诗
• 君王城上竖降旗,
• 妾在深宫哪得知。
• 十四万人齐解甲,
(二)古罗马的文化精神——狼性文化
母 狼 哺 育 罗 慕 洛 斯 兄 弟
(三)基督教文化精神
• 1、 犹太教与基督教 • 基督教对犹太教的扬弃: • a、民族宗教-普世宗教 • b、末世论-救赎论 • c、地上天国-属灵天国 • d、外在律法-内心信仰
• 2、基督教基本教义 : • 创世说 • 原罪说 • 救赎说 • 天国说。
• 宁无一人是男儿 。

花蕊夫人
二、如何比较——比较的方法与范围 (一)比较的方法
◆第一种是挞伐排斥的比较模式
◆第二种是调和吸纳的比较模式
◆第三种是多元共存的比较模式
我们的方法:
• 第一,需要充分借助文本、实践、教义等各方面 的材料,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比较对象,避免片面 性;
• 第二,要把文本、思想、实践放在社会文化历史 中来思考,避免望文生义,避免主观性。审慎而 谦虚的态度是必要的。
(三)中华文化的定型与强化——三教合一
◆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思想上,儒家思想的“独尊” ◆思想发展的主线:儒、释、道的冲突与融合 ◆文化结果:儒、释、道三教合一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李白《侠客行》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三)文化的功能
第一、文化能影响人、塑造人 第二,文化具有阻碍或推动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的社会功能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 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 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 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 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 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 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 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 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 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 性命安可怀? 父母且不顾, 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 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 视死忽如归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李白《清平调》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 岑夫子,丹丘生, • 将进酒,杯莫停。 •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 五花马,千金裘, • 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第二章 中西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 一、 中华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 (一)上古神话传说与原始宗教中反映出的文化精神 • (二)元典文化精神 • (三)中华文化的定型与强化——三教合一 • 二、 西方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 (一)古希腊文化精神 • (二)古罗马文化精神 • (三)基督教文化精神
一、 中华文化的源起与流变
(一)上古神话传说与原始宗教中反映出的文化精神
◆神话的文化内涵: 人们思想与生活方式的幻想式表达
◆中西神话人物对比: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 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徵之矣。
西方神:“自然人”的超能力化、形体完美化
中国神:圣贤的神化或神化的圣贤
◆国神话人物代表:三皇五帝
• 第三,比较研究必须谨慎地限定自己的比较范围 ,比较范围的不同将会带来差异很大甚至完全相 反的结论。另外,比较者要承认自己的比较结果 仅在比较范围内部有效。
(二)比较的范围
“西方”内涵要界定
“文化”内涵要界定
注重对中西文化的精神内核和有重大影响 的流派的观点比较;注重当代中西生活方 式的差异对比 。
三皇:伏羲、神农、黄帝
五帝:少昊、帝喾、颛顼、尧、舜
◆原始宗教活动中反映出的文化精神——龙图腾
(二)元典文化精神
◆元典是指数千年来影响我们中华民族方方面面的思想性作品。主要是诸 子百家以前及百家自身的著作。
◆《易经》: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 南怀谨:“如果要研究中国文化,无论春秋、战国后期的儒、道、墨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